現代詩人徐志摩介紹
徐志摩,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現代詩人。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那么現代詩人徐志摩介紹是怎樣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現代詩人徐志摩介紹相關內容。
徐志摩簡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寧市, 現代詩人、散文家。
徐志摩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1915年畢業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克拉克大學學習銀行學。十個月即告畢業,獲學士學位,得一等榮譽獎。同年,轉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院,進經濟系。
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奠定其浪漫主義詩風。
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授。
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
文學歷程
1922年返國后在報刊上發表大量詩文。
1923年春,徐志摩在北京辦起了俱樂部,編戲演戲,逢年過節舉行年會、燈會,也有吟詩作畫,徐志摩出于對印度詩人泰戈爾一本詩集《新月》的興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同年加入文學研究會。
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辦《現代詩評》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任翻譯。
1925 年以前,徐志摩自己除了作詩以外,還聯絡新月社成員從事戲劇活動。10月,徐志摩接編《晨報副刊》,同年任北京大學教授,赴歐洲,游歷蘇、德、意、法等國。
1926年4月1日,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詩鐫》,這時,聞一多已由美國回國并參加了《詩鐫》的編撰工作。除第三、四兩期由聞一多和第五期由饒孟侃負責編輯外,其全各期均由徐志摩主編。發表的《詩刊弁言》和《詩刊放假》也是徐志摩執筆。《詩鐫》的撰稿人努力于中國新格律詩的創作和關于詩藝的探討,所以《晨報詩刊》的創辦,標志著詩歌流派——新月詩派的形成。同年與陸小曼移居上海,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7] 教授。創辦《新月》雜志。
1927年春,新月社一些成員由于政治形勢的變化及其它種種原因,紛紛聚集到上海。此時,徐志摩也與陸小曼結婚并移居上海。徐志摩四處訪友,奔走聯絡,與聞一多、胡適、邵洵美、梁實秋、余上沆、張禹九等在上海環龍路環龍別墅辦了新月書店,由胡適任董事長,余上沆任經理,后由張禹九接任。同年,徐志摩也出國游歷英、美、日、印等國。
1928年3月,徐志摩一邊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大夏大學等校擔任教授工作,一邊又創辦了《新月》月刊。同年11月6日,作《再別康橋》,初載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新月》一共出刊四卷四十三期。
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
1931年1月20日,徐志摩與陳夢家、邵詢美、方瑋德等又辦了一個《詩刊》季刊,徐志摩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出了四期。
擴展
凌叔華與徐志摩林徽因的關系介紹
民國時期的凌叔華是一位氣質優雅,面容慈祥溫柔的人。在一些老作家的眼中,凌叔華是一位性格謙遜而又熱情的人物。除此之外,民國時期的凌叔華不僅僅是一位大家所熟知的作家,她還是一位花壇高手。下面就讓我們看看民國時期的凌叔華的故事。
民國凌叔華
凌叔華出生于一個文墨世家,也正是這樣,她在很小的時候便受到文學藝術的陶冶,最初愛上的就是繪畫。記得在她六歲的時候,她就用木炭在花園的白墻上畫了很多山水風景、花卉和人物圖。后來經過他人的介紹拜師在畫師繆素筠的手下。在她七八歲的時候,還曾拜著名山水畫家王竹林為師,歷經多次的拜師之后,使她的繪畫技術有了堅實的基礎。
在她讀書時期,她的寫作才華很是超眾,受到很多人的青睞,不但如此,她的作品還常常會在校刊上發表。后來因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也讓她受到不少的影響。在1922年的時候,她成功考入了燕京大學。大學期間的凌叔華,畫藝早已經到了絕妙的境地,朱光潛還對她的畫給予了高度的評價。雖然大學期間的凌叔華很是愛畫,但是“文學’似乎是一塊強有力的吸鐵石一樣,緊緊的吸住她,也就是這樣“寫作”成為了她目標。就這樣她在兼顧畫畫的同時開始以白話執筆寫作,直至后來不論她的繪畫作品還是文學作品受到了國內外很高的聲譽,并給國內的文學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凌叔華與徐志摩
身為民國時期著名的才女凌叔華作為閨秀派才女代表,當然是才貌出眾。泰戈爾曾經認為她的才華在林徽因之上,就連徐志摩也稱她是中國的曼殊菲爾。但是作為一名社交名媛,她的一生始終繞不開一個人,那就是:徐志摩。
說到底凌叔華與徐志摩之間究竟有什么樣的淵源,使得兩個人相交集。據說他們兩個人在相互認識的時候,正是徐志摩失戀的時候,再加上身為才女的凌叔華年齡又和他差不多,所以二人關系進展很快。據說僅僅相識了半年多,其中的通信就有七八十封,這么算下來差不多兩天一封,再加上經常參加一些聚會,倆人之間的感情就凌駕于友誼之上。
雖然凌叔華也曾否認過自己沒有對徐志摩動過真感情,但從徐志摩一方的角度來看,他對于凌叔華的那份情感似乎是要超過陸小曼的,后來他還稱凌叔華是“中國的曼殊菲爾”,曼殊菲爾是一位來自于外國女作家,徐志摩對她一直懷著一份特殊的情感,不論是關于曼殊菲爾的作品還是外貌都有很高的評價。可就是這樣的一個“中國的曼殊菲爾”這個王冠,他卻頒給了凌叔華,可以見得凌叔華在徐志摩心目中的位置。后來在徐志摩因為飛機失事而去世了,作為徐志摩父親的徐申出于對兒子的了解,就在徐志摩下葬后,還曾請求凌叔華來撰寫徐志摩的墓碑。
也就是這樣凌叔華和徐志摩之間的情感糾葛成為了現代文學史上一個案例,即便是這樣,也只是有極少的人愿意提起。
凌叔華與林徽因
民國才女到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之初開始走紅,而在那個年代才子與才女的浪漫往事一直是被今人所津津樂道的。根據相關資料中我們知道林徽因與凌叔華這兩位人物都曾經是那個年代北京城里擁有很高知名度的才女,同樣是那個年代文壇才女,兩人之間又會產生怎樣的故事呢?
關于凌叔華與林徽因之間最初淵源,我想應該要從徐志摩這里入手。據了解,徐志摩曾組織的一個文藝沙龍,名叫“新月社”,后來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著名的文學社團,而林徽因和凌叔華也都是新月社的成員,都在報刊上發表過文章,二人還經常參加社團里的一些聚會,從這里看的出來,凌叔華與林徽因之間的普通朋友的關系還是存在的。除了這個之外,這兩位才女還有更深的淵源,據說凌叔華曾經還租住過林家宅子,當時的凌叔華比林徽因年長4歲,那時林徽因的父親還曾想請她擔任林徽因的家庭教師。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兩位才女形同陌路,互不往來,還需要我們細細推敲。
據說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歸咎于徐志摩的身上。那時年輕的.徐志摩志摩遇到清純美麗的少女林徽因,不禁為其才貌所傾倒。但那時的徐志摩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為了追求林徽因不惜放棄已有的婚姻,恢復單身。但是林徽因年紀雖小,但很有主見,于是拒絕了徐志摩。但是從后來林徽因寫給志摩相關懷念文章來看,林徽因是愛志摩的。而凌叔華與徐志摩的相遇恰好正是徐志摩失戀的時候,加上男才女貌,經常在一起探討文章什么的,兩個人之間的關系早已凌駕于友誼之上了,但是后來凌淑華指出兩人之間只有友誼。
而最終導致凌叔華與林徽因形同陌路的原因就是搶奪“八寶箱”,也正是經歷“八寶箱”這一事件之后,兩人就真的如同形同陌路了。
凌叔華經典作品
作為上世紀二十年代著名的“文壇三才女”之一的凌叔華,是一位氣質優雅的女人。在二三十年代的時期,她的名字就已經被人們所熟知了,然而不僅僅是因為她的名字,更多的是因為她的經典作品。下面就讓我們了解一下凌叔華的經典作品有哪些?
縱觀凌叔華的一生,她的經典作品頗多,其中就包括了《酒后》以及短篇小說集《花之寺》、《女人》、《小哥兒倆》等諸多作品。也正是對于文學的熱愛,其創作可以說是占據了凌叔華的一生。
我們都知道關于凌叔華的作品大多表現女性,并且是會擅長心理描寫。就連徐志摩也曾夸贊她說:“英國女作家曼殊斐爾是一位心理的實寫派,但是對于凌叔華來說,她不僅僅是寫實,簡直可以說是寫真!”并且還評價過凌叔華作品中的《花之寺》,說這本是一部成品有格的小說,而不是虛偽情感的泛濫,更不是草率嘗試的作品。
在那個年代,凌叔華本不是生活在上流社會,因此她的腦海是比較狹窄的。但是她并沒有受到限制,反而是以自己的藝術才華和細心的觀察來表現了中產階級的生活和家庭瑣碎的事情。她的經典作品《酒后》,這部作品可以說是對她具有深刻影響力的第一篇小說,也可以說是她的代表作之一,但是她對于自己的作品是有清醒的認識的。在凌叔華的一生中,她的創作不算多也不算少,但是欣慰的是,她并沒有放棄寫作。
【現代詩人徐志摩介紹】相關文章:
詩人徐志摩的現代詩04-14
現代詩人徐志摩的詩03-03
現代詩人徐志摩簡介08-14
現代詩人徐志摩唯美語錄08-20
現代詩人徐志摩經典語錄精編08-13
詩人徐志摩的詩04-23
現代女詩人介紹03-30
詩人徐志摩經典語錄04-05
詩人徐志摩經典愛情語錄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