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王勃
王勃的文學主張崇尚實用,當時文壇盛行以上官儀為代表的詩風,“爭構纖微,競為雕刻”,“骨氣都盡,剛健不聞”,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業”。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相關欄目!
王勃簡介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詩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父親王福疇歷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職。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并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杰”。勃才華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后,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王勃的文學主張崇尚實用。當時文壇盛行以上官儀為代表的詩風,“爭構纖微,競為雕刻”,“骨氣都盡,剛健不聞”。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業”(楊炯《王勃集序》)。
他創作“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的詩文,對轉變風氣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詩今存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種本子,皆不傳。現有明崇禎中張燮搜輯匯編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蔣清翊著《王子安集箋注》,分為20卷。此外,楊守敬《日本訪書志》著錄卷子本古鈔《王子安文》1卷,并抄錄其中逸文13篇(實為12篇,其中6篇殘缺)。羅振玉《永豐鄉人雜著續編》又輯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冊,共24篇,即增楊氏所無者12篇,且補足楊氏所錄 6篇殘缺之文。羅氏序文中還提及日本京都“富岡君(謙藏)別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國大學部影印唐鈔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殘》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當即富岡所藏本。清宣統三年(1911年),刊姚大榮《惜道味齋集》有《王子安年譜》。
王勃的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翻譯】
雄偉長安城由三秦之地拱衛,透過那風云煙霧遙望著五津。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因為我們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只要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縱使遠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鄰。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青年男女那樣悲傷淚濕佩巾。
《滕王閣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翻譯】
巍峨高聳的滕王閣俯臨著江心的沙洲,佩玉、鸞鈴鳴響的華麗歌舞早已停止。早晨,畫棟飛上了南浦的云;傍晚,珠簾卷入了西山的雨。悠閑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著;時光易逝,人事變遷,不知已經度過幾個春秋。昔日游賞于高閣中的滕王如今無處可覓,只有那欄桿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遠方奔流。
《圣泉宴》
披襟乘石蹬,列籍俯春泉。
蘭氣熏山酌,松聲韻野弦。
影飄垂葉外,香度落花前。
興洽林塘晚,重巖起夕煙。
【翻譯】
提著衣領慢慢登上石階,向下俯瞰就覺得春泉融融。山上的蘭花的香氣縈繞著杯中的酒,風吹過松濤的聲音和琴聲相和。人的影子票在下垂的葉子外面,香氣緩緩繞過落花。天色已晚,望著山林和水塘,心中覺得怡然。此時,遠處層層山巒升起了靜靜的晚煙。
《散關晨度》
關山凌旦開,石路無塵埃。
白馬高譚去,青牛真氣來。
重門臨巨壑,連棟想崇隈。
即今揚策度,非是棄繻回。
【翻譯】
眼見關山隨著日出展露了真面目,石路上輕盈潔凈沒有塵埃。我乘著白馬長嘯著離開散關,卻看見仙人乘著青牛迎面而來。重重深門之外竟然便是萬丈深壑,房之棟梁也隨著這座山婉轉連綿。今天揚策出關,不建功立業決不回來。
《游梵宇三覺寺》
香閣披青磴,雕臺控紫岑。葉齊山徑密,花積野壇深。
蘿幌棲禪影,松門聽梵音。遽忻陪妙躅,延賞滌煩襟。
《麻平晚行》
百年懷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尋戌道,遠近聽泉聲。
澗葉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羈心何處盡,風急暮猿清。
【翻譯】
千里羈旅,多時離家,我禁不住回望故土,倦怠了游山玩水的興致。在山中尋找高高低低的`戍道,遠遠近近可以聽到泉水的聲音。山澗旁的草色豐富讓人眼花,枝丫上的花朵繁多的讓人叫不出名字。但是即使在平麻,我的愁思何時才能停止。只有清肅的晚風和青猿凄厲的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