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詩人賀知章的故事
導語: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唐代著名詩人、書法家。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詩人賀知章的故事,歡迎閱讀!
乞名
唐玄宗天寶初年,文名頗著的秘書監賀知章,上書朝廷,欲告老致仕歸故鄉吳中。玄宗李隆基,對他非常敬重,諸事待遇異于眾人。
賀知章臨行,與唐玄宗辭別,不由得老淚縱橫。唐玄宗問他還有什么要求。賀知章說:“臣知章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賜名,實老臣歸鄉之榮也。”玄宗說:“信乃道之核心,孚者,信也。卿之子宜名為孚。”知章拜謝受命。
時間長了,賀知章不覺大悟,自忖道:“皇上太取笑我啦。我是吳地人,‘孚’字乃是‘爪’字下面加上‘子’字。他為我兒取名‘孚’,豈不是稱我兒爪子嗎?”
飲中八仙
他和李白都極其喜歡喝酒,都是有名的“酒仙”。大詩人杜甫的著名詩篇《飲中八仙歌》中第一個就說的是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說他喝醉以后騎在馬上前俯后仰的,就像坐在船上一樣。醉眼昏花地掉到井里頭,他干脆就在井底睡著了。常人哪怕喝得爛醉如泥,冷水一噴也就醒過來了,他喝醉了落到井里也醒不過來,所以夠得上頭號“酒仙”。
玄宗送行
賀知章在86歲時得了一場大病,躺在床上已經完全不省人事了。但后來死里逃生,又回過來了,并且上表奏明皇上,請求恩準他回鄉當道士。唐明皇準許了他的請求,并同意他把自己在京城的家捐贈出來作為道觀,還特地賜名“千秋”。又下詔在京城東門設立帳幕,讓百官為之餞行。這還不算,唐明皇又親自寫詩為他送行。詩的序言中說:“天寶二年,太子賓客賀知章,……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遲暮,用循掛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將歸會稽。遂餞東路,……乃賦詩贈行。”唐明皇在詩中寫道:“遺榮期入道,辭老竟抽簪。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獨有青門餞,群英悵別深。”大概是意猶未盡,又寫了第二首:“筵開百壺餞,詔許二疏歸。仙記題金(竹錄),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滿光輝。”
金龜換酒
元年,詩人李白來到京城長安。他在長安沒有一個朋友,就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里。一天,他到一座著名的道觀紫客去瀏覽,碰見了著名詩人賀知章。賀知章很早就讀過李白的詩,極為景慕,這次偶然相逢,就親切地攀談起來。他向李白要新作的詩看,當他讀完《蜀道難》時,驚訝地對李白說:“看來,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詩圣呀!”
黃昏時分,賀知章邀請李白去飲酒,在酒店剛坐下,才想起身邊沒有帶錢。他想了想,便把腰間的金飾龜袋解下來,作為酒錢。李白阻攔說:“使不得,這是皇家按品級給你的飾品,怎好拿來換酒呢?”
兩人都能喝酒,直到大家微醉時才告別。后來,賀知章向皇帝推薦李白,皇帝也已久聞李白大名,于是就任命李白為翰林待詔。
后來賀知章去世,李白獨自對酒,悵然有懷,想起當年金龜換酒,便寫下《對酒憶賀監二首》。
野史逸聞
賀知章,在西京宣平坊有住宅。他家對門有一個小板門,經常看見有一個老人騎著驢在那兒出入。過了五六年,再看那老人的臉色衣服像原來一樣,沒有變化。也看不到他的家屬。詢問巷中的鄰里,都說是西市賣穿錢繩索的王老,再沒有別的職業。經觀察,看出他是一個不平凡的人。賀知章經常在空閑日子到王老那里去,老人迎接很恭敬謹慎。他只有一個使喚童子。賀知章就問他的職業,老人很隨便地回答。由于和他往來增多,逐漸地更加尊敬,言論也逐漸多起來,于是在言談中說了他善于修道煉丹之術。賀知章平素尊信道教,所以愿意拜老人為師。后來賀知章和夫人拿一顆明珠,自己說是在家鄉的時候得到的,珍藏了多年,特地敬獻給老人,請求老人給講授道法。老人接過之后就把明珠交給童子,讓他買餅來,童子用明珠換來三十多個燒餅,并請賀知章吃。賀知章自己心想,寶珠是特意送給老人的,可老人卻如此輕用。心里很不愉快。老人已經察覺說:“道術可以心得,哪里是在于力爭呢?慳惜之心不停止,道術沒有理由成功。應當到深山窮谷中,勤奮地、專心致志地探索尋取它,不是市朝所能傳授的。”賀知章聽了頗有心得,領悟了老人的意思,拜了老人就離開了。過了幾天,老人不見了。賀知章于是請求辭官,入道還鄉。(出《原化記》)
人物介紹
賀知章(約659年-約744年),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越州永興(今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人。唐代詩人、書法家。
少時以詩文知名。武則天證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開元中,張說為麗正殿修書使,奏請知章入書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后接太常少卿,遷禮部侍郎,加集賢院學士,改授工部侍郎。俄遷秘書監。他為人曠達不羈,好酒,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天寶初,請為道士還鄉里,詔賜鏡湖剡川一曲,御制詩以贈行,皇太子以下咸就執別。建千秋觀以隱居其內,未幾卒,年八十六。肅宗贈禮部尚書。
賀知章與張若虛、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與李白、李適之等謂“飲中八仙”。善草隸,草書用筆酣暢淋漓,當世稱重,與張旭、懷素稱“唐草三杰”;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其中《詠柳》《回鄉偶書》等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詩》錄其詩十九首。
后世紀念
賀秘監祠
賀知章秘監祠(賀秘監祠),俗稱湖亭廟,相傳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郡守莫將在賀知章的讀書故地寧波市區月湖柳汀上重建“逸老堂”,以祀賀知章和李白。乾道五年(1169年),太守張津重修。寶慶三年(1227年),太守胡矩重新進行維修。
元至元年間(1335年—1340年),逸老堂和涵虛館合并,改設水馬站,分為南北二館,賀秘監祠被廢。至正十九年,江浙行中書省理問官邱楠,奉省命修館舍,在荒草叢中發現了刻在碑上的賀知章像,世事滄桑,不勝悲慨,于是在驛館的東面又修了三間屋,專門祭祀賀知章。
明代洪武年間,并南北館為一驛,又重建了一次賀祠,但碑像還在驛的東面。永樂十六年,郡守汪馗把碑像遷到祠中。嘉靖二十年,郡守沈愷修了一次,并撰文記錄。天啟六年,郡守王念祖創為歲祀,就是每年要祭祀,時間定在二月十五日,并把這個每年的紀念活動寫入祀典。祭祀費用的來源是取自鄞縣河棚,不是來自稅銀。
明末的時候,張岱曾去普陀朝拜觀音,路經寧波,在《陶庵夢憶》里留下四篇筆記,其中《日月湖》里提到了賀秘監祠:“寧波府城內,近南門,有日月湖。日湖圓,略小,故日之;月湖長,方廣,故月之。二湖連絡如環,中亙一堤,小橋紐之。日湖有賀少監祠。季真朝服拖紳,絕無黃冠氣象。祠中勒唐玄宗《餞行》詩以榮之。季真乞鑒湖歸老,年八十余矣。其《回鄉》詩曰:‘幼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孫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八十歸老,不為早矣,乃時人稱為急流勇退,今古傳之。”
現存的賀秘監祠是同治四年的建筑,1995年又重新修了一次,祠內原有的歷代碑刻,在五六十年代遷入天一閣明州碑廊,1995年重建的時候,刻了兩塊石碑,分別是《重建逸老堂記》和《賀秘祠堂記》。
墓地遺址
賀知章墓,位于江蘇省豐縣歡口鎮賀堌集村西北隅。安史之亂后,永王李璘起事,政局不穩,其部分后裔千里避亂,流徙至蘇北,在今豐沛邊境的賀莊、賀堌集一帶落戶定居。為固本知源,在村莊西北隅虛構賀知章墓,以示紀念。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年),該村被定為賀堌集,直至今日未改。村定名后,先后建起賀堌寺、玄帝廟、觀音廟、火神廟、關帝廟、佛祖廟等寺觀廟宇。賀知章墓及墓碑仍存。
【詩人賀知章的故事】相關文章:
關于賀知章的生平故事03-21
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07-05
偉大詩人屈原的故事06-14
詩人李白的小故事11-28
詩人魚玄機的故事04-19
賀知章的簡介07-20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03-31
關于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07-05
詩人陶淵明辭官隱居的故事01-02
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生平故事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