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納蘭性德的性格是怎樣的
很多人都喜歡納蘭性德的詩,那么你知道納蘭性德的性格嗎,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吧。
納蘭性德的性格是怎樣的
詩人落拓無羈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加之才華出眾,功名輕取的瀟灑,與他出身豪門,鐘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構成一種常人難以體察的矛盾感受和無形的心理壓抑。加之愛妻早亡,后續難圓舊時夢,以及文學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困惑與悲觀。對職業的厭倦,對富貴的輕看,對仕途的不屑,使他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對求之卻不能長久的愛情,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他卻流連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7月1日)溘然而逝。
納蘭性德雖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卻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詞人之一。在當時詞壇中興的局面下,他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稱“清詞三大家”。然而與之區別的,納蘭性德是入關不久的滿族顯貴,能夠對漢族文化掌握并運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為稱奇的。
納蘭性德詞作現存348首(一說342首),內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寫景狀物關于水、荷尤多,盡管以作者的身份經歷,他的詞作數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開闊,但是由于詩緣情而旖旎,而納蘭性德是極為性中的人,因而他的詞作盡出佳品,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納蘭性德24歲將自己的詞作結集為《側帽》后更名為《飲水》,后人多稱納蘭詞。《納蘭詞》在當時社會上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等高度評價,成為那個時代詞壇的杰出代表。他的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為詞壇一說而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之地。縱觀納蘭性德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艷,頗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賞李煜,他曾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此外,他的詞也受《花間集》和晏幾道的影響。
人物生平
早年時期
順治十一年(1655年)十二月十二日,納蘭性德生于京師,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
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錯過殿試。
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這一時期的納蘭性德發奮苦讀,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指導下,他于兩年中主持編纂了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他還把自己熟讀經史的見聞感悟整理成文,編成四卷《淥水亭雜識》,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等知識。
御前侍衛
納蘭性德成為進士時年僅二十二歲,康熙愛其才,又因納蘭出身顯赫,家族與皇室沾親帶故(納蘭的母親出身愛新覺羅皇族;納蘭的曾祖父金臺吉是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格格即是皇太極生母),故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三等侍衛,不久后晉升為一等侍衛,多次隨康熙出巡。還曾奉旨出使梭龍,考察沙俄侵邊情況。
寄情詩詞
康熙十三年(1674年),納蘭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成婚。
康熙十六年(1677年),盧氏難產去世,納蘭的悼亡之音由此而起。
納蘭性德二十四歲時將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又著《飲水詞》。后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9首,合為《納蘭詞》。
納蘭性德交友“皆一時俊異,于世所稱落落難合者”,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為江南布衣文人,如顧貞觀、嚴繩孫、朱彝尊、陳維崧、姜宸英等。納蘭性德對朋友極為真誠,不僅仗義疏財,而且敬重他們的品格和才華,當時許多想升官發財的名士才子都圍繞在他身邊,使得其住所淥水亭(今宋慶齡故居內恩波亭)因康熙的御用文人聚集太多而著名。
英年早逝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納蘭性德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農歷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二歲(《清史稿》記載為三十一)。
主要影響
文學成就
納蘭性德詞作現存348首(一說342首),內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寫景狀物關于水、荷尤多,盡管以作者的身份經歷,他的詞作數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開闊,但是由于詩緣情而旖旎,而納蘭性德是極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詞作盡出佳品,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納蘭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之地。縱觀納蘭性德的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艷,頗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賞李煜。此外,他的詞也受《花間集》和晏幾道的影響。《納蘭詞》在納蘭容若生前即產生過“家家爭唱”的轟動效應,身后更是被譽為“滿清第一詞人”“第一學人”。
文學特點
物性觀照
在納蘭詞中,寫景狀物關于水、荷尤其多。對于水,納蘭性德是情有獨鐘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把水認作有生命的物質,認為是有德的。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滋潤萬物,以柔克剛,川流不息,從物質性理的角度賦予其哲學的內涵。這一點被納蘭性德這位詞人尤為看重。
明代定都北京后,許多達官貴人紛紛在城內外營造私人花園。如城內的英國公花園、西郊皇親李偉的清華園和漕郎米萬鐘的勺園,都是極負盛名的。
到了清朝,特別是王室在西郊大興園林土木,自暢春園始,到圓明園之鼎盛,三山五園,幾成中國古代造園史上的頂峰。為了仿效,為了方便朝班,更是為了享受,王公大臣也在西郊購地,建起自己的園墅別業。
明珠就在暢春園咫尺之處,興建“自怡園”。取海淀、西山一帶的山水之勝,構架了景似江南的私家花園。而納蘭性德把屬于自己的別業命名為“淥水亭”,一是因為有水,更是因為慕水之德以自比。并把自己的著作也題為《淥水亭雜識》。
詞人取流水清澈、澹泊、涵遠之意,以水為友、以水為伴,在此療養,休閑,作詩填詞,研讀經史,著書立說,并邀客燕集,雅會詩書——一個地道的文化沙龍。就在他辭世之時,也沒離開他的淥水亭。試想,如果這位偉大的以水為性,借水寄情的詞人沒有了水,他的情感激發和創作靈感的迸出就要大打折扣,甚至幾近干涸。如果以山為題、以山為懷,那他的藝術也定是另種風度了。
風物起興
納蘭性德的詩詞中,有不少是因扈駕游歷北京西山一帶風景名勝時寫作的。這些地方至今幾乎都有跡可尋,有史可稽。這些因名勝古跡生發的感慨和情致出之有處。通過對所寫地方進行體察,能夠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認識納蘭性德此類詩詞創作的起因和他豐富的文史知識,以及對客觀事物形象準確的感受。
納蘭性德曾隨康熙幸游“八大處”寶珠洞。他扈從康熙憑高遠望,寫下《望海潮·寶珠洞》“漠陵風雨、寒煙衰草,江山滿目興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唄,算來別是凄涼。往事最堪傷,想銅駱巷陌,金谷風光。幾處離宮,至今童子牧牛羊。荒沙一片茫茫,有桑干一線,雪冷雕翔。一道炊煙,三分夢雨,忍看林表斜陽。歸雁兩三行,見亂云低水,鐵騎荒岡。僧飯黃昏,松門涼月拂衣裳。”
遼宋于會城門北、紫竹院一帶進行了“高梁河會戰”遼軍鐵騎的馳援,使宋軍大崩潰。金兵攻陷遼幽州城,在其上建中都城。元人將金中都付之一炬后,東移城廓建大都城。歷史變遷,王朝更迭,都邑興廢,引發了納蘭性德的無限感慨。納蘭性德從駕到西山黑龍潭,寫下《憶秦娥·龍潭口》“山重疊,懸崖一線天疑裂。天疑裂、斷碑題字,古苔橫嚙。風聲雷動鳴金鐵,陰森潭底蛟龍窟。蛟龍窟,興亡滿眼,舊時明月。”
又如《長相思》一詞:“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親人送行的依依惜別情;“身向榆關那畔行”激蕩的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蕭蕭豪邁情;“夜深千帳燈”催生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烈烈壯懷情。這情感的三級跳,既反映出詞人對故鄉的深深依戀,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風華正茂,出身于書香豪門世家,又有皇帝貼身侍衛的優越地位,自然是眼界開闊、見解非凡,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定會比別人更強烈。可正是由于這種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謹內向的性格,有話不能正說,只好借助于兒女情長的手法曲折隱晦地反映自己復雜的內心世界。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帳燈”既是上闋感情醞釀的高潮,也是上、下闋之間的自然轉換。夜深人靜的時候,是想家的時候,更何況“風一更,雪一更”。風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遠在塞外宿營,夜深人靜,風雪彌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遙遠,衷腸難訴,輾轉反側,臥不成眠。“聒碎鄉心夢不成”的慧心妙語可謂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與“風一更,雪一更”的兩相映照,又暗示出詞人對風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體驗。愈是路途遙遠、風雪交加,就愈需要親人關愛之情的鼓舞。因為她是搏擊人生風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為了她,就不怕千難萬險,就一定會迎來團聚的那一天。從“夜深千帳燈”壯美意境到“故園無此聲”的委婉心地,既是詞人親身生活經歷的生動再現,也是他善于從生活中發現美,并以此創造美、抒發美的敏銳高超藝術智慧的自然流露。
書法成就
納蘭性德不但擅長書法,而且名重于當時。他初學褚遂良,后參悟《莊子》,間出入于《黃庭內景經》,妙得撥橙法,用筆遒勁靈動,秀麗灑脫,不隨流俗,別出鋒穎,有一種率真自然之旨趣,頗得人們贊賞。
納蘭性德對書法理論也有其獨到見解,所撰《原書》對書學議論頗為精辟,可見其學養之深厚,眼界之高遠。如所云“熟讀蒙莊即可悟作書之理”,把書法與莊子的哲學思想聯系起來,即主張書外學書,體于自然。這是頗有見地的。其他散見于其文辭、書犢中的書評,也都卓有見識。如“書有天分而非盡關仿效,書有興會而不必出乎矜持”,強調書法要任情隨興,自然真切,不要死臨死摹、矯揉造作。這在館閣體盛行的清代是難能可貴的。王國維評納蘭性德詞說“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其書法與詞作旨趣是一致的,正所謂書如其人,詞如其人,也即揚雄所說“書,心畫也”。
藏書大家
納蘭性德一生愛書藏書,從師顧貞觀、陳維菘、徐乾學,研討經學。曾耗資四十萬金,編輯宋以來諸儒學經之書,刻為《通志堂經解》1860卷(后世學者何焯編撰有《通志堂經解目錄》)。
輯有《全唐詩選》。
著有《通志堂集》《飲水詞》《淥水亭雜識》《大易集儀萃言》《刪補大學義粹言》《詞韻正略》《陳氏禮記集說補正》等書。
英年篤意于經史、書法、詩文。囑友人秦松齡、朱彝尊為購求宋元諸家經解,得抄本140余種,環擁古書萬卷,建藏書樓“通志堂”、“珊瑚閣”,以彈詞歌曲、評定書畫、鑒藏古籍為樂。
鑒賞
納蘭性德雖為詞人身份,但在書畫鑒藏方面也有很深的研究。并且有相當程度的鑒賞功力,對于書畫鑒定有自己的見解。他在書法與繪畫的學習品鑒過程中,注重史料、注重實踐,以詞拓畫,對當世及后世的書畫鑒藏鑒賞,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注重史料
納蘭性德強調書法的學習和鑒賞都要注重歷史,要知其來歷。他在《題米元章<方圓庵碑>》中,陳述了自己的觀點:
“……山谷云:‘老杜之詩,昌黎之文,無一字無來歷處。’書猶是矣。見近時學蘇詩米字者,不知其來歷而徑學蘇、米,且并不見蘇、米而學。夫學蘇、米者之點畫與唇吻,每況愈下,久而彌失其真。……”
他認為凡字必有來歷,學習書法的人,要知道字的來源與演變。追根溯源,仔細觀辨精微之處,才能得其神。不知來歷而學蘇詩米字,雖點畫吻合,卻難得古人真髓。
對于繪畫的鑒定鑒賞,他也十分注重史實。在他的《通志堂集》中,可以看到他對于董其昌《秋林書屋圖》的鑒定:
“世之目文敏者動于巨然、北苑內求之,非是輒云偽。此如畫竹林諸賢,必寫其沉湎潦倒、科頭擔胸之狀,而不知山公啟事,叔夜揮弦,彼自有正笏端紳,目送飛鴻時也。此卷紅樹綠莎,朱闌石砌,頗極雅麗,是文敏少年得意之筆,以為贗者乃見橐駝謂馬腫背也。識者辨之。”
在這段論述中,納蘭性德結合各個時期董其昌的風格變化,鑒定這是董其昌的少年時期之作。可以看出納蘭性德對作品進行判定時,將史論研究與個人目鑒相結合,這是鑒藏家慣用的鑒藏方法。納蘭性德沒有被周圍其他人的觀點所左右,而是以史實為依據,精準判斷。
2.注重實踐
納蘭性德認為學習書法要注重實踐,但是不要只顧刻意模仿。寫到興致盎然之時,要敢于寫出抒發情致的筆畫。 《書原》記載了他的看法:
“予篤好書,每謂書有天分,而非盡關乎仿效;書有興會,而不必出乎矜持。……予嘗謂熟讀蒙莊即可悟作書之理。悠悠千古,解吾語者誰也?予恐書家之涉仿效矜持者有鸚哥嬌、秦吉了之誚,故作書原。”
納蘭性德學書,于前人之法“心摹手追”又別出心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貌。觀其墨跡,秀姿飄逸,端勁工整,使人心怡。
納蘭性德于繪畫亦有嘗試。他贈予過朋友自己的題照詩,懷念亡妻盧氏時為其題照,可見他對繪畫是有過實踐的。后期他聘請了王翚作為他的家庭教師,說明他希望自己在繪畫方面有所長進,有所成就。這對他的文學創作和書畫鑒賞方面也有積極的影響。
3.個人特色
在可考的二十三幅作品中,其中有三幅是趙孟頫的作品,兩幅來自倪瓚。納蘭性德對元人趣味的書畫是情有獨鐘的,他有一首懷古詩歌詠趙孟頫。詩云:
“吾憐趙松雪,身是帝王裔。神采照殿廷,至尊嘆映麗。少年疏遠臣,侃侃持正議。才高興轉逸,敏妙擅一切。旁通佛老言,窮探音律細。鑒古定誰作,真偽不容諦。亦有同心人,閨中金蘭契。書畫掩文章,文章掩經濟。得此良已足,風流渺誰繼?”
詩文描述了趙孟頫挺拔的儀態,機敏的洞察力。從繪畫、書法、佛學、音律、鑒定、文采、韜略等多個方面贊頌了趙孟頫,足見對其的欽佩。在2007年春季舉辦的一場藝術品拍賣會上,成交了一件納蘭性德的繪畫作品。這是一幅扇面,內有納蘭隸書題識:“甲寅新秋仿云林溪亭秋色小景”,鈴“成德”印。作品為他二十歲時的習作,頗有元人倪瓚的意趣。納蘭性德對二者的喜歡,不僅因為對其才華的欣賞。更重要的是,他們作品中所狀寫的蕭疏景色,與納蘭性德用詩詞表達的婉約意境是相似的。
由納蘭性德收藏的作品和他題畫詩的數量,可知他寓目過很多書畫作品。其中,以詩詞開拓畫境是他的個人鑒賞特色。詞畫相映,既增加了詩的意蘊,又豐富了畫的內涵,得到時人的贊美。值得注意的是,納蘭性德還將其對于繪畫的審美方式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之中,無論是邊塞之景還是水鄉風光,都注重詩詞中畫意的描繪。他通過書畫鑒藏來提高自己的審美品味,又將這樣的審美情趣融入到詩詞之中。二者互相促進,互相拓展,不斷提高。
4.藏書印
對待書畫珍品,納蘭性德只在畫上散置印記,而不題跋。從其藏品的鈐印上可知,納蘭性德約有十九方印:
1.字號印:“楞”“伽”“成德”(細框)、“成德”(粗框)、“楞伽”“楞伽山人”“楞伽真賞”“成子容若”“容若書畫”“成德容若”“容若鑒藏”。
2.堂號印:“花間草堂”“通志堂藏”“容若香紅草堂書畫記”。
3.鑒賞印:“神品”“香界”“真賞”“自傷多情”。
4.藏書印:“謙牧堂藏書記”(白文長方印)和“謙牧堂書畫記”(朱文長方印)。此兩印最早為明珠使用,后成為納蘭家族三代人通用的藏書印。只要是納蘭家族的藏書,只用這二方印鑒,不用其他個人名號屬性的印。后來納蘭揆敘的兒子永壽以“謙牧堂”的名義刻書,編有《謙牧堂藏書目》。
軼事典故
納蘭與紅樓夢
轟轟烈烈的“紅學”研究已經進行百載有余。其中有不少文宿巨匠參與研究,取得不少成果和進展。不但毛澤東對《紅樓夢》研究有評述,就是前溯百載,清代的皇帝、公子王孫也側身其中。但凡研究“紅學”的人對納蘭明珠和納蘭性德都會有所了解。
乾隆算得上是第一位紅學家。當和珅進呈《紅樓夢》,乾隆讀后即說:“此蓋為明珠家事作也。”一句話,把《紅樓夢》與納蘭家聯系起來。且不說此推論是否確鑿,天子首開一家之言,根據他的閱歷提示了兩事物間的聯系可能。納蘭家族和曹家都是清初到中期“康乾盛世”中人,相繼前后。他們的家世與經歷,有許多共同之處,是那個時期的政治、文化現象的集中反映。
納蘭與曹雪芹
納蘭性德與曹雪芹祖父曹寅同入值宮禁,均為大內侍衛。據考,這種同事關系可能還非同一般。他們都極富文采,一個是滿洲貴族通過發奮勤學,成功加入到中原主流文化的行列。另一個是祖代家風,把成熟漢學帶入滿清皇朝。從兩個不同角度達到同工之妙,對滿漢文化融合作出努力。現在最能作證的便是時任江寧織造的曹寅與隨康熙南巡駐蹕織造署的納蘭性德的詩文交往。納蘭有詞《滿江紅·為曹子清題其先人所構楝亭,亭在金陵署中》,此外還著文《曹司空手植樹記》。
同是帝王的近臣。納蘭是帝王身邊與文化人士聯系的橋梁紐帶,曹寅是外放江南任官,監視江南文人舉動,并為朝廷籠絡人才的密使。他們的作用不一樣,但目的與歸宿卻是一樣,都是清王朝進行文化統治的干將與助手。這便是他們在意識形態方面扮演的同一角色,以及在文化職能方面的共同之處。
再者,納蘭家族和曹氏家族都是官僚世家。從龍入關,立有功勛,并數代承襲官爵,是功名奕世,鐘鳴鼎食之家。納蘭家不但是地道的滿洲貴族,從血緣上與王朝有著復雜關系。曹家祖上是明朝遼東駐軍軍官,后降清改籍,入包衣列,屬帝王家臣。。曹家世襲江寧織造達六七十年。納蘭性德、曹寅與康熙皇帝是年齡相近的“一起玩大”的年少君臣。
納蘭家與曹家不但在王朝關系上,而且在家世上也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祖上都是從龍入關的老資格,并在清王朝定鼎華夏后發跡。兩個家族都有一定文化傳統,注重文化建設。明珠是滿漢文化融合政策的支持者,自己曾領銜主編過一批清初的大部頭書籍。他對自家子弟的文化進修、發展盡了心力。兒孫中有著名詞人納蘭性德,有翰林院掌院學士揆敘,還有喜讀書、善藏書的孫子福格。而曹家祖上就是明朝遼陽駐軍的游擊銜炮兵教官,之后的曹家子孫均是文才出眾,并樂于廣交天下名士的官員。他們的祖上雖都是武官出身,但在文化的過程和完善文治的大形勢下,較早地順應這個趨勢,完成了這個轉變。詩書傳家,崇文重禮。
兩個家族都有著“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輝煌,都是“詩書簪纓之族”。但也都遭遇撤職抄家的厄運。納蘭,王朝的政治風云變幻深深影響著他們家族的命運。他們家族內部的矛盾發展,家勢的炎涼,也微縮、反映了王朝的興衰。它們互為影響,互為觀照。明珠與大多數封建官吏一樣,由于權勢漸重,也重蹈把持朝政,背公營私、貪財納賄覆輒,被御史參劾,遭撤職抄家的處分。他的府邸家園被另一個佞臣巨貪和珅看中,據為己有。而曹家赫赫近百載,卻被告挪用資財,出現虧空被撤職查抄,其織造之職被另一個叫隋赫德的貪官接替。這種陳陳相因并非以良繼莠,正是統治集團內部斗爭的結果。他們兩家都曾自覺不自覺地卷入宮廷權力斗爭,屬于皇八子允禩、皇九子允禟朋黨。納蘭性德大弟揆敘因在立儲問題上重提“八阿哥”,康熙震怒而被降職。雍正更是窮治政敵,降諭在揆敘墓碑上鏟去舊字,改刻“不忠不孝柔奸陰險揆敘之墓”昭示永久。曹家也因為立儲問題與皇八子、皇九子結為同黨,被雍正惡之,一除為快。因在江寧織造衙門旁萬壽庵發現曹家為允禟收藏鑄造的銅獅子,找著把柄削職為民,充軍發配,一捋到底。兩個家族同樣在封建制度回光返照的“康乾盛世”里盡歷了榮辱盛衰的輪回。
納蘭性德本人雖然沒有象晚些時候的曹雪芹那樣,親歷家道衰敗。但他的婚姻、事業好景不長,似乎也鬼使神差地預示著水滿則溢,月圓必虧,“盛宴必散”的規律。應該看到,這一現象并不僅限于納蘭和曹氏家族。而是一般事物的發展規律,更是封建王朝中的普遍現象。這也正是他們家族史的社會意義所在。
就納蘭性德和曹雪芹個人品格來比較,也有許多共同和相通、相似之處,兩人都有過人的才分和非同一般的文化基礎。納蘭性德在主編《通志堂經解》時,就把凡讀書、索引、見聞俱記錄在冊,以后編成《淥水亭雜識》,其中涉及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面,可見博學之一斑。一首《望海樓·寶珠洞》把視野內一望之地的自然景觀、歷史文物、千古蒼桑一并道來,信息量大,跨度大,內涵豐富。一首《憶秦娥·龍潭口》把所看到的地理、地質現象作正確的描述與藝術的表達。竟可以與著名文化地理著作《帝京景物略》中有關描寫一并參照閱讀、欣賞。而曹雪芹也多才多藝,曾撰寫《廢藝齋集稿》《南鷂北鳶考工志》等多冊關于金石工藝美術、烹調等書籍。另外還擅長書畫、詩詞。這些在他的封建社會大百科全書《紅樓夢》中,都一一展現。納蘭性德與曹雪芹同屬風雅之流,脫俗之士,但對朋友卻有情有義。納蘭性德交友朱彝尊、梁佩蘭、姜宸英、高士奇、顧貞觀等著名學者文士,并傾力營救身陷絕地的吳兆騫。納蘭性德身雖富貴,但不戀官場,不貪功名,甚至想擺脫世俗糾纏,做閑云野鶴。曹雪芹則有詩友敦敏、敦誠、張宜泉等,更有神秘的“脂硯齋”、弘曉等知音。他樂于幫貧濟困,據說他在“鬻畫維生”“繩床瓦灶”的困境中,仍“常濟孤寡”,收養雙目失明的老嫗白媼,作風箏譜教盲人于叔度謀生之術。曹雪芹曾謝絕好友敦敏的推薦,不入宮謀職。
他們之間確有許多極其相似之處和幾乎能重疊套合的家世經歷。無怪相隔不久,又與納蘭家結為“親家”的乾隆,看過《紅樓夢》后,一口咬定所寫是明珠家之事。更有人牽強、索隱,認定明府為大觀園;明珠納蘭父子即賈政、寶玉等等不一枚舉。且不管這類說法有否根據,有否意義,他們之間的相似之處的確太多,而且在納蘭之后的曹雪芹也不可能對之前的包括明珠家的變故毫無知曉,加之個人的親歷和體驗,豐富了他的藝術創作源流,使《紅樓夢》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與更大的涵蓋性。
主要作品
納蘭性德書法保存下來的甚少,行世作品有行書《納蘭性德手書詞稿真跡》,頗能體現其書法風格。
市面上的納蘭詞集
《納蘭詞箋注》北京出版社 張秉戍箋注
《納蘭詞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張草紉箋注
《納蘭性德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 葉嘉瑩主編 張秉戍箋注
《納蘭性德詞選》上海古籍出版社 張草紉箋注
《納蘭性德詞》上海古籍出版社
《納蘭詞》上海古籍出版社(書韻樓叢刊)
《納蘭的詞》華僑出版社 何雅苓箋注
《飲水詞箋校》遼寧教育出版社 馮統一 趙秀亭箋校
《納蘭詞》燕山出版社
《納蘭詞》上海古籍出版社(書韻樓叢刊單行本)
《納蘭詞》浙江古籍出版社
《納蘭詞箋注(修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西風吹夢》(納蘭性德 項鴻祚 蔣春霖合集) 岳麓書社2002年
【納蘭性德的性格是怎樣的】相關文章:
納蘭性德是?12-01
納蘭性德是誰?12-13
納蘭性德與曹雪芹03-17
納蘭性德作文05-23
納蘭性德的詩詞01-09
納蘭性德作文02-25
納蘭性德的成就04-01
納蘭性德名句精選04-24
納蘭性德是哪個朝代的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