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詩人陶淵明簡介
詩人,就一般意義來講,通常是指寫詩的人,但從文學概念上講,則應是在詩歌(詩詞)創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寫詩的人和詩作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田園詩人陶淵明簡介,歡迎閱覽。
陶淵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 年幼時,家庭衰微,九歲喪父,與母妹三人度日。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當代名士,“行不茍合,年無夸矜,未嘗有喜慍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亂;至于忘懷得意,傍若無人。”(《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淵明“存心處世,頗多追仿其外祖輩者。”(逮欽立語)日后,他的個性、修養,都很有外祖父的遺風。外祖父家里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在學者以《莊》《老》為宗而黜《六經》的兩晉時代,他不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樣學了《老子》《莊子》,而且還學了儒家的《六經》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志趣。
陶淵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懷著“大濟蒼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晉書陶潛傳》)他辭職回家后,州里又來召他作主簿,他也辭謝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荊州,投入桓玄門下作屬吏。這時,桓玄正控制著長江中上游,窺伺著篡奪東晉政權的時機,他當然不肯與桓玄同流,做這個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詩中寫道:“如何舍此去,遙遙至西荊。”(《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對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戀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林二首》)對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發出了深長的嘆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喪辭職回家。元興元年(402年)正月,桓玄舉兵與朝廷對抗,攻入建康,奪取東晉軍政大權。元興二年,桓玄在建康公開篡奪了帝位,改國為楚,把安帝幽禁在潯陽。他在家鄉躬耕自資,閉戶高吟:“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表示對桓玄稱帝之事,不屑一談。元興三年,建軍武將軍、下邳太守劉裕聯合劉毅、何無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蘇鎮江)起兵討桓平叛。桓玄兵敗西走,把幽禁在潯陽的安帝帶到江陵。他離家投入劉裕幕下任鎮軍參軍。(一說陶淵明是在劉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當劉裕討伐桓玄率兵東下時,他仿效田疇效忠東漢王朝喬裝馳驅的`故事,喬裝私行,冒險到達建康,把桓玄挾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馳報劉裕,實現了他對篡奪者撫爭的意愿。他高興極了,寫詩明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里雖遙,孰敢不至!”(《榮木》第四章)劉裕打入建康后,作風也頗有不平凡的地方,東晉王朝的政治長期以來存在“百司廢弛”的積重難返的腐化現象。經過劉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則),先以威禁(預先下威嚴的禁令)的整頓,“內外百官,皆肅然奉職,風俗頓改”。其性格、才干、功績,頗有與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對他產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劉裕為了剪除異己,殺害了討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無罪的王愉父子。并且憑著私情,把眾人認為應該殺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謚任為錄尚書事領揚州刺史這樣的重要的官職。這些黑暗現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鎮軍參軍經曲經阿曲伯》這首詩中寫道:“目倦山川異,心念山澤居”“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緊接著就辭職隱居,于義熙元年(405年)轉入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部任建威參軍。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劉敬宣上表辭職。劉敬宣離職后,他也隨著去職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紹他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派遣郵至,屬吏說:“當束帶迎之。”他嘆道:“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幾折腰。”遂授印去職。陶淵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辭彭澤縣令結束。這十三年,是他為實現“大濟蒼生”的理想抱負而不斷嘗試、不斷失望、終至絕望的十三年。最后、賦《歸去來兮辭》,表明與上層統治階級決裂,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
陶淵明辭官歸里,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夫人翟氏,與他志同道合,安貧樂道,“夫耕于前,妻鋤于后”,共同勞動,維持生活,與勞動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關。歸田之初,生活尚可。“榆柳蔭后檐,桃李滿堂前。”淵明愛菊,宅邊遍植菊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其五)》)至今膾炙人口。他性嗜酒,飲必醉。朋友來訪,無論貴賤,只要家中有酒,必與同飲。他先醉。便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義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縣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遷至栗里(今星子溫泉栗里陶村),生活較為困難。如逢豐收,還可以“歡會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如遇災年,則“夏日抱長饑,寒夜列被眠”。義熙末年,有一個老農清晨叩門,帶酒與他同飲,勸他出仕:“襤褸屋檐下,未足為高棲。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稟氣寡所諧。纖轡(回車)誠可學,違已詎非迷?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飲酒》)用“和而不同”的語氣,謝絕了老農的勸告。他的晚年,生活愈來愈貧困,有的朋友主動送錢周濟他。有時,他也不免上門請求借貸。他的老朋友顏延之,于劉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經過潯陽,每天都到他家飲酒。臨走時,留下兩萬錢,他全部送到酒家,陸續飲酒。不過,他之求貸或接受周濟,是有原則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濟親自到他家訪問。這時,他又病又餓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濟勸他:“賢者在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說:“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檀道濟饋以梁肉,被他揮而去之。他辭官回鄉二十二年一直過著貧困的田園生活,而固窮守節的志趣,老而益堅。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還清醒的時候,給自己寫了《挽歌詩》三首,在第三首詩中末兩句說:“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表明他對死亡看得那樣平淡自然。
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800年間最杰出的詩人。陶詩今存125首,多為五言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
陶淵明現存文章有辭賦3篇、韻文5篇、散文4篇,共計12篇。辭賦中的《閑情賦》是仿張衡《定情賦》和蔡邕《靜情賦》而作。內容是鋪寫對愛情的夢幻,沒有什么意義。《感士不遇賦》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賦》和司馬遷《悲士不遇賦》而作,內容是抒發門閥制度下有志難騁的滿腔憤懣;《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辭官歸隱之際與上流社會公開決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絕大篇幅寫了他脫離官場的無限喜悅,想象歸隱田園后的無限樂趣,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和隱居生活的向往和熱愛。文章將敘事、議論、抒情巧妙地融為一體、創造出生動自然、引人入勝的藝術境界;語言自然樸實,洗盡鉛華,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韻文有《扇上畫贊》、《讀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從弟敬遠文》、《自祭文》;散文有《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又稱《孟嘉別傳》,是為外祖孟嘉寫的傳記;此外還有《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與子儼等疏》等。總的來說,陶文數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詩。
陶淵明的作品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有時流露出逃避現實,樂天知命的老莊思想,有“田園詩人”之稱。
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800年間最杰出的詩人,也是杰出的辭賦家與散文家。陶詩今存125首,計四言詩9首,五言詩116首。陶文今存12篇,計有辭賦3篇、韻文5篇、散文4篇。
陶淵明以他眾多詩作抒發了自己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精神品質 。令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陶淵明的名句
1、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2、酒能祛百慮,菊為制頹齡。
3、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
4、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5、一生復能幾,倏如流電驚。
6、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7、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8、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
9、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10、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
11、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12、露凝無游氛,天高風景澈。
13、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14、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15、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16、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17、福不虛至,禍不易來。
18、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19、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20、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
21、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
22、雄發指危冠,猛氣沖長纓。
23、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24、不為五斗米折腰。
25、望云慚高鳥,臨木愧游魚。
26、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27、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
28、傾壺絕余瀝,窺灶不見煙。
29、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30、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31、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32、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33、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34、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35、宇宙一何愁,人生少至百。歲月相催逼,鬢也早已白。
36、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煙。
37、凄凄歲暮風,翳翳經日雪,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38、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39、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
40、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
41、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42、鼓腹無所思。朝起暮歸眠。
43、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
44、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45、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46、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47、歸去來兮,田蜀將蕪胡不歸。
48、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49、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
50、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51、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52、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長在。
53、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54、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55、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56、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57、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58、奇文共欣贊,疑義相與析。
59、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60、春秋滿四澤,夏云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松。
61、步步尋往跡,有處特依依。
62、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63、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
64、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陶淵明小故事
李白有一首詩叫做《山中與幽人對酌》是這樣寫的: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我醉欲眠卿且去是大酒鬼陶淵明的名言,陶淵明平生好酒,最喜歡把別人拉到自己家里喝酒,一旦自己先喝醉了,就說:“我醉欲眠卿可去。”意思是,我喝多了要睡覺去了,您請自便吧。
陶淵明二十九歲那年,曾做過江州祭酒的小官,因為當時官場黑暗,陶淵明看不慣,決心去職歸隱。此后一直隱居,可是陶淵明種菊花還可以,種田的本事卻不佳,加上好酒,到中年后連飯都吃不上了,迫于生計,陶淵明再次復出,先后擔任鎮軍參軍、彭澤令等職務。在做彭澤令時,他看不慣當時督郵的作派,很干脆的來了一句“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之后憤然辭官歸隱,結束了仕途生活,再也沒有復出過。相傳,陶淵明棄官后隱居于廬山下,每日自耕自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地而食,鑿井而飲。過著悠閑的田園生活。這個時候陶淵明新娶了夫人翟氏,翟氏種田是把好手,糧食年年豐收,因此陶淵明又有酒可喝了,每到閑暇時,他就和一幫朋友到兩里外的廬山南麓虎爪崖下飲酒作樂。崖下有一條名為醒泉的溪澗,澗中橫臥著一塊巨大的黑褐色花崗巖石,高約3米,長約6米,寬約4米,石面平滑,是一個天然的大酒桌。陶淵明和朋友們每次都坐在這里飲酒作詩,一同取樂。他每飲必醉,每醉必賦詩文,醉倒后便揮手對同伴說:“我醉欲眠,卿且去!”說完就睡倒在石上。日復一日,這塊石頭的中間竟然凹了下去,留下了枕痕。于是,這塊石頭就被命名為醉石。陶淵明的這個故事和馬克思把圖書館踩出腳印的故事差不多,但是馬克思可能每次都坐在圖書館的同一個地方,難道陶淵明每次也都坐在石頭的同一個地方?最大的可能是石頭上本來就有枕痕,陶淵明喝酒不帶枕頭,每次往有坑的地方一躺就睡,天長地久,這個坑越來越深,于是醉石就形成了。
陶淵明一輩子喝酒太多,自己沒什么事,五個兒子卻都有些呆傻,可能是陶淵明喝酒留下的后遺癥,他的《責子》一詩是這樣寫的:
白發被兩鬢,肌膚不復實.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藝.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
從詩里可以看出,陶淵明的兒子們十三歲還不識數,九歲的只知道吃,可是他老先生還不趕快戒酒,還來了句,天命就是這樣,我還是繼續喝吧。唉,真是可惜,一個文學世家就這么被酒給毀了。
【田園詩人陶淵明簡介】相關文章:
陶淵明人物簡介02-20
我國的田園詩人05-25
古代田園詩人有哪些04-19
田園詩人散文隨筆09-22
田園詩人的散文隨筆07-25
陶淵明不折腰01-09
陶淵明《飲酒》賞析09-21
田園詩人酷酷拽老頭抒情散文08-11
陶淵明生平事跡05-25
歸園田居 陶淵明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