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賞析必備[5篇]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賞析1
原文
如夢令⑴
常記溪亭日暮⑵,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⑶,誤入藕花深處⑷。爭渡⑸,爭渡,驚起一灘鷗鷺⑹。
作品注釋
⑴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五代時后唐莊宗李存勗創作。《清真集》入“中呂調”。三十三字,五仄韻,一疊韻。
⑵常記:長久記憶。溪亭:臨水的亭臺。
⑶興盡:盡了酒宴興致。
⑷藕花:荷花。
⑸爭:怎,怎么。
⑹鷗鷺:泛指水鳥。
作品譯文
還記得那次在溪邊亭中游玩日色已暮,沉迷在優美的景色中忘記了回家的路。盡興以后大家乘著夜色趕快掉轉船頭,卻不料走錯了路小船劃進了藕花深處。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嘰喳聲驚叫聲劃船聲驚起了一灘鳴鷺。
創作背景
此為憶昔之詞,非當時當地所作。李清照十八歲之前到汴京,二十四歲時,翁舅趙挺之被罷相,不久她便隨丈夫趙明誠“屏居鄉里十年”,離開京城到了青州,也離開了與她有詩詞唱和之誼的前輩晁補之、張耒等人。趙明誠是金石學家,“屏居”初年,李清照的創作雅興,一度轉移到與丈夫共同搜集、整理、勘校金石書籍方面。所以此詞當是作者結婚前后,居汴京時,回憶故鄉往事而寫成的,也就是詞人十六七歲至二十三四歲之間的作品。細審作者行實,此詞大致可系于她十六歲(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之時,是時她來到汴京不久,此詞亦當是她的處女之作。
作品鑒賞
現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游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這首《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后,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流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賞。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末,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蕩舟上是游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紙上,呼之欲出。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急于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以優閑的游興始,中經溪亭玩醉,急切回舟,誤入藕花,最后驚起鷗鷺,全詞最后一切都統一在白色鷗鷺蒼茫暮色的大自然景色之中,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動作和情緒,起伏變化,很富于節奏感。詞人把瞬時的神情,瞬時的動作,瞬時的音容,瞬時的景色,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一個極富立體感的生活畫面。這是一個永恒的活生生的生活畫面。這是畫面在清新之景中滲透了野逸之情。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它不像《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那樣帶著富貴之氣,也不像《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那樣帶著衰颯之氣,而是表現了作者青春時期的野逸之氣。
名家點評
現代王仲聞《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此首別見楊金本《草堂詩馀》’前集卷上,誤作蘇軾詞;《詞林萬選》卷四,誤作無名氏詞,注“或作李易安。”(《詞林萬選》所注或作某某,殆為毛晉所加,非楊慎原文。)又見《匯選歷代名賢詞府全集》卷一、《唐詞紀》卷五、《古今詞話·詞辨》卷上、《歷代詩馀》卷一百十二引《古今詞話》,俱誤作呂洞賓詞。
現代唐圭璋《百家唐宋詞新話》:李清照《如夢令》第一句云“常記溪亭日暮”,“常”字顯然為“嘗”字之誤。四部叢刊本《樂府雅詞》原為抄本。并非善本,其誤抄“嘗”為“常”、自是意中事,幸宋陳景沂《全芳備祖》卷十一荷花門內引此詞正作“嘗記”,可以糾正《樂府雅詞》之誤,由此亦可知《全芳備祖》之可貴。縱觀當代選本,凡選清照此詞者無不作“常記”,試思常為經常,嘗為曾經,作“常”必誤無疑,不知何以竟無人深思詞意,沿誤作“常”。以訛傳訛,貽誤來學,影響甚大。希望以后選清照此詞者,務必以《全芳備祖》為據,改“常”作“嘗”。
現代吳小如《詩詞札叢》:我以為“爭”應作另一種解釋,即“怎”的同義字。這在宋詞中是屢見不鮮的。“爭渡”即“怎渡”,這一疊句乃形容泛舟人心情焦灼,千方百計想著怎樣才能把船從荷花叢中劃出來,正如我們平時遇到棘手的事情輒呼“怎么辦”、“怎么辦”的口吻。不料左右盤旋,船卻總是走不脫。這樣一折騰,那些己經眠宿灘邊的水鳥自然會受到驚擾,撲拉拉地群起而飛了。檢近人王延梯《漱玉集注》,“爭”正作“怎”解,可謂先得我心。
詞牌簡介
如夢令,詞牌名之一。原名《憶仙姿》,為后唐莊宗李存勖所作,因嫌其名不雅遂取尾句“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中的“如夢”得名。又名《宴桃園》、《不見》、《如意令》、《無夢令》、《比梅》等,有單雙調。單調正體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韻一疊韻。雙調六十六字,上下片各七句五仄韻一疊韻。
作品格律
⊙仄⊙平平▲(仄韻)
⊙仄⊙平⊙▲(葉仄韻)
⊙仄仄平平(句)
⊙仄⊙平平▲(葉仄韻)
平▲(葉仄韻)
平▲(迭句)
⊙仄仄平◎▲(葉仄韻)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約1151),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并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賞析2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原文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翻譯
時常記起溪邊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優美的景色中忘記了回家的路。
盡了酒宴興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進入藕花深處。
奮力把船劃出去呀!奮力把船劃出去!劃船聲驚起了一群鷗鷺。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注釋
常記:時常記起。“難忘”的意思。
溪亭:臨水的亭臺。
日暮:黃昏時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興盡:盡了興致。
晚:比合適的時間靠后,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誤入:不小心進入。
藕花:荷花。
爭渡:奮力把船劃出去。
驚:驚動。
起:飛起來。
一灘:一群。
鷗鷺:這里泛指水鳥。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追憶舊游之作。描敘作者早年一次泛舟湖中,尋幽探勝的經歷。開篇用“常記”二字點出所敘往事,因其印象深刻,所以歷久不忘。“沉醉”言風光秀美,令人流連忘返,未必真是喝得酩酊大醉。詞中通過對小溪、亭臺、藕花、鷗鷺等等的描寫,展現出一幅生動而富有詩意的畫面。“誤入”、“爭渡”、“驚起”幾個動詞的連續運用使詞意更加妙趣橫生,搖曳多姿。整篇詞的語言淺俗,通篇白描,風格清新自然,雖為易安早期詞者,然已盡顯能者之風。
這首詞歷來有被作蘇軾詞(楊金本《草堂詩馀》前集卷上),或作呂洞賓詞(《唐詩紀》卷五、《古今詞話》卷上),無名氏詞(《詞林萬選》卷四)。但諸多前人從詞的韻味和風格來看,一致公認為李易安的作品。
這首《如夢令》從各個角度抓住生活片斷的一瞬間,主人公沉醉于酒,亦在山水之間,情真興逸。“爭渡”一節,讓我們真切的感覺到主人公的急切之情,以及當時情形下自然流露出的急切之容。“驚起一灘鷗鷺”仿佛看到暮色中白鳥紛飛的`瞬間景色。景色清新迷人。灰暗的暮色與白色的飛鳥形成強烈的反襯,突顯了立體空間中的靈動感。而船劃,鳥飛又同時襯托了溪亭野景的幽靜,這種動靜之間的相互包容與自然切換,將種種的不調和與矛盾如交響樂般,在各種旋律中向不同的方向伸展,最終回歸統一,由不和諧,達到更大層面的和諧。所有這一切最終在讀者面前展現的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一個極富立體感的真實生活場景。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賞析3
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賞析
李清照(1084-1155),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術造詣。這首詞《如夢令》,作者截取了生活中的一個片斷(酒后回家),創造一個微醉最佳的境界(誤入藕花深處),表現一種豪放瀟灑的風姿(爭渡,爭渡)。這些都圍繞“酒醉”來表現的,酒醉使詩人暈頭轉向,酒醉使詩人鬼使神差,酒醉使詩人振奮不已。“酒后微醺樂悠悠”,它給人感覺到喝醉了酒的女詩人生活多么瀟灑、柔美、飄逸,英姿勃發。
全詞共六句,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一、二兩句寫溪亭喝酒。“常記溪亭日暮”,在野外溪邊的亭子里喝酒,喝得時間太長了,喝得也稍多了,太陽西沉,天快了晚了,這種荒唐的事至今還記得。開頭點出了喝酒的時間、地點、背景。“沉醉不知歸路”,因為酒喝多了,人暈暈乎乎的,好像感到醉了。沉醉,是醉到一定的程度,但又有酣樂之意。這時,連回家的路已經記不太清楚了。酒喝到如此的程度讓人擔心哪!“沉醉”二字透露出了女詞人心底的歡快。 “不知歸路”,暗示了游興沉酣、樂而忘返。
第二層,三、四兩句寫誤入藕花叢中。酒是喝得是盡興,天卻晚了,不能不回家呀,“盡興晚回舟”,來時詩人是劃著小船來的,回去也要小船劃回去呀。我們好像看到詩人踉踉蹌蹌從亭子上走下來,解開拴船的.繩索,撐開小船向前去。劃呀,劃呀,可是,酒喝多了,頭腦似乎不太清醒,船到底劃向哪里,詩人也許不太明白。由于酒后發力,用力過猛,小船兒一頭撞進了藕花叢中,“誤入藕花深處”如行云流水,流暢自然,毫無雕鑿痕跡,卻將一葉扁舟搖蕩于盛放的荷花叢中。“誤入”這里把詩人酒眼朦朧醉的憨態全部寫出來,要在平時船劃入藕花深處,要出多大的勁呀,今天不知不覺地撞進來了,這里把自己原來的主觀愿望與酒后的神志模糊,作了對比與交待。又照應開頭的“常記”(長久記憶),因為這首詞遙追憶。
第三層,五、六兩句寫乘著酒興奮力爭渡。“爭渡,爭渡”,這里是指作者奮力劃船的意思,而且巧妙地利用了《如夢令》詞中第五句必須為疊句的規定,重復說“爭渡,爭渡”,表示奮力,再奮力。要把船駛出誤入的藕花宕,詩人不得不使勁力氣劃船了,這里詩人動作很重,聲音很響,也許是酒力的助升。詩人乘著酒興,拚命地劃著,而灘上的鷗鷺,它們本來開始晚休了。這些烏兒一向以為這里平安無事,現在如此的動作,烏兒們可嚇壞了,它們驚恐地撲騰騰地四處亂飛。“驚起一灘鷗鷺”。是誰打擾了它們,是李清照,是喝醉了酒的女詩人李清照,它們哪里知道呢?
這首詞在藝術上,完全用了一種白描的手法,景色迷人,清秀淡雅,靜中有動,語言平淡樸實,生動有趣,表現了李請照早期詞引出新思,取尋常語度入音律的藝術特色。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賞析4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李清照
作者:宋, 李清照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李清照原文: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李清照 〔宋代〕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李清照拼音解讀:
rú mèng lìng ·cháng jì xī tíng rì mù
lǐ qīng zhào 〔sòng dài 〕
cháng jì xī tíng rì mù ,chén zuì bú zhī guī lù 。xìng jìn wǎn huí zhōu ,wù rù ǒu huā shēn chù 。zhēng dù ,zhēng dù ,jīng qǐ yī tān ōu lù 。
相關翻譯
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喝得酩酊大醉不知道回去的路。游興滿足了,天色已晚才想起往回劃船,誤入了荷花深處。爭著劃呀,爭著劃呀,棲息在荷塘深處的鷗鷺受到驚擾,全都飛了起來。
相關賞析
這首詞在南宋人黃昇的《花庵詞選》中題為“酒興”。
玩詞意,似為回憶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詞人命舟備酒,暢游手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靄中,回舟誤人曲港橫塘,藕花深處。這是一個清香流溢,色彩繽紛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給詞人帶來的是巨大的驚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氣,使詞人暫時擺脫了封建社會名門閨秀的重重枷鎖,顯現出她開朗、活潑,好奇、爭強要勝的少女的`天性。于是有爭渡之舉。當輕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著棲息在花汀漁浦的鷗鷺驚飛,她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生命的活力。這種活力就從詞短促的節奏和響亮的韻腳中洋溢而出。
這首詞楊金本《草堂詩余》誤作蘇軾詞,《詞林萬選》誤作無名氏詞,《古今詞話》、《唐詞紀》誤作呂洞賓詞。從“誤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詞之放逸已超出了“閨秀詞”的范圍,所以有人把它列人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黃昇的《花庵詞選》、曾的《樂府雅詞》都把它作李清照詞,應當是可信的。
作者介紹
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山東 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李清照出身于書香門第,其父李格非曾任校書郎、禮部員外郎,是一位博通經史的學者,母親王氏出身名門,也知書能文。家里藏書甚富,李清照小時候就在這樣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
18歲,李清照與長她三歲的太學生趙明誠結婚。趙明誠是金石家。結婚后他們省吃儉用,生活安定優裕,兩人搜集研究古今書畫文字器物,編成《金石錄》一書。后金兵入據中原,清照舉家南逃。此后,詞人的生活困頓。1129年丈夫于農歷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戰亂中與丈夫收集的書籍文物大部分散失,令她飽受打擊,此時孤獨一人的李清照,各地漂泊,境遇極其悲苦。
李清照的文學創作以1127年金人占攻北宋首都汴京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作品多寫閨中悠閑生活和個人離愁別緒,后期多悲嘆身世和國破家亡的悲痛,情調感傷。她的詞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描寫細膩,構思精巧,韻律和諧,藝術成就極高。李清照也能詩,但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賞析5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首詞在南宋人黃昇的《花庵詞選》中題為“酒興”。
詞意,似為回憶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詞人命舟備酒,暢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靄中,回舟誤入曲港橫塘,藕花深處。這是一個清香流溢,色彩繽紛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給詞人帶來的是巨大的驚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氣,使詞人暫時擺脫了封建社會名門閨秀的重重枷鎖,顯現出她開朗、活潑,好奇、爭強要勝的少女的天性。于是有爭渡之舉。當輕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著棲息在花汀漁浦的鷗鷺驚飛,她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生命的活力。這種活力就從詞短促的'節奏和響亮的韻腳中洋溢而出。
這首詞楊金本《草堂詩余》誤作蘇軾詞,《詞林萬選》誤作無名氏詞,《古今詞話》、《唐詞紀》誤作呂洞賓詞。從“誤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詞之放逸已超出了“閨秀詞”的范圍,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黃昇的《花庵詞選》、曾慥的《樂府雅詞》都把它作李清照詞,應當是可信的。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賞析】相關文章: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賞析01-22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原文及賞析02-25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鑒賞11-08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原文及翻譯07-18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創作背景08-23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譯文及注釋11-14
李清照的《如夢令》賞析01-22
李清照《如夢令》賞析07-29
李清照《如夢令》賞析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