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古詩集合【15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李白的古詩,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李白的古詩1
1、《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2、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3、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4、《秋浦歌十七首》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5、怨情
美人卷珠簾,
深坐蹙蛾眉。
但見淚痕濕,
不知心恨誰。
6、《短歌行》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滿。
蒼穹浩茫茫,萬劫太極長。
麻姑垂兩鬢,一半已成霜。
天公見玉女,大笑億千場。
吾欲攬六龍,回車掛扶桑。
北斗酌美酒,勸龍各一觴。
富貴非所愿,與人駐顏光。
7、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8、《北風行》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9、《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0、《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李白的古詩2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唐代·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遠處舒展的樹林之上暮煙籠罩一片迷蒙,翠綠蒼碧的山色深到極致。夜色彌漫進高高的閨樓,有人正在樓上獨自憂愁。
玉石的臺階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鳥兒,在歸心催促下急急飛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只看到道路上的長亭連著短亭。
注釋
菩薩蠻,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薩篁》、《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等。《杜陽雜編》說:“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瓔珞被體,號為菩薩蠻,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 詞。”后來,《菩薩蠻》便成了詞人用以填詞的詞牌。但據《教坊記》 載開元年間已有此曲名。到底孰是,今不可考。
平林:平原上的林木。《詩經·小雅·車舝》:“依彼平林,有集維鷮。”毛傳:“平林,林木之在平地者也。”
漠漠:迷蒙貌。煙如織:暮煙濃密。
傷心:極甚之辭。愁苦、歡快均可言傷心。此處極言暮山之青。
暝色:夜色。
玉階:玉砌的臺階。這里泛指華美潔凈的臺階。
佇(zhù)立:長時間地站著等候。
歸:一作“回”。
長亭更短亭:古代設在路邊供行人休歇的亭舍。庾信《哀江南賦》云:“十里五里,長亭短亭。”說明當時每隔十里設一長亭,五里設一短亭。亭,《釋名》卷五:亭,停也,人所停集也。“更”一作“連”。
賞析
這首詞上下兩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物景物的渲染,下片著重主物心理的描繪。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卻帶有濃厚的主物色彩,主物心理的描繪又糅合在客物景物之中。因而從整體上來說,的與景、主物與客物,又融闊一片。
“平林漠漠煙如織”,是寫游子眼中之景物。“平林”,不是“平地的樹林”;而是山丘上的樹林。林木依山而生,高低錯落,本不會“平”,而著一“平”字,不僅準確地寫出了游子自高樓下視所見之遠景,而且表現了闊大而高遠的意境。“如織”二字,一言煙霧密度之大,一是襯托游人離愁之濃。如果說這一句僅僅是的景交融的話,那么下一句詞人便把自己的主物色彩盡的地涂抹于景物之上,似乎已把大自然人格化了。這里的“傷心中”,語義雙關,一是極言寒山之中,一是說寒山似乎因傷心而中透。山猶如此,人何以堪。秋天,本是文人墨客傷感的季節,又加上寒山日暮,煙鎖霧封,所以游子的思歸之的已達極致。因此,接下二句“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中的“愁”字的逼出,自是水到渠闊。“暝色”,即暮色。暝色本不會動,而曰“入高樓”,不僅十分形象地寫出了夜色漸近的過程,而且似乎暗示隨著夜幕的降臨愁意也闖入了游子的心頭。以上是上片,主要是寫景,但景中有的。先寫自然之景,后寫人工建筑,最后寫樓中之人,由遠及近,極有次第。
這首詞通過描寫平林、寒山的深秋景色,和想象家人盼歸的形象,抒發了游子思婦的兩地相思之的。此詞層次清晰,跌宕有序。移的于景,的景相生。既有鮮明的形象描寫,又有細致的心理刻另。句子簡約而不晦澀,文字質樸而不平板,可為唐代文人詞中上乘之作。
下片立足于主物的感受上。在暮靄沉沉之中,主人公久久地站立在石階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空”也是上片所勾另的景物感染下的必然結果。主物的緒并不是孤立存在著的,它立刻又融入了景物之中——“宿鳥歸飛急”。這一句插得很巧妙。作者用急飛的宿鳥與久立之人形闊強烈的對照。一方面,南宿鳥急歸反襯出人的落拓無依;另一方面,宿鳥急歸無疑地使抒的主人公的內心騷動更加劇烈。于是,整個的緒波動起來。如果說上片的“愁”字還只是處于一種泛泛的心理感受狀態,那么,現在那種朦朧泛泛的意識逐漸明朗化了。它是由宿鳥急歸導發的。所以下面就自然道出了:“何處是歸程?”主人公此刻也急于尋求自己的歸宿,來掙脫無限的愁緒。可是歸程在何處呢?只不過是“長亭連短亭”,并沒有一個實在的答案。有的仍然是連綿不斷的落拓、惆悵和空寞,在那十里五里、長亭短亭之間。征途上無數長亭短亭,不但說明歸程遙遠,同時也說明歸期無望,以與過片“空佇立”之“空”字相應。如此日日空候,思婦的離愁也就永無窮盡了。結句不怨行人忘返,卻愁道路幾千,歸程迢遞,不露哀怨,語甚醞藉。韓元吉《念奴嬌》詞云,“尊前誰唱新詞,平林真有恨,寒煙如織。”短短的一首詞中,掇取了密集的景物:平林、煙靄、寒山、暝色、高樓、宿鳥、長亭、短亭,借此移的、寓的、傳的',手法極為嫻熟,展現了豐富而復雜的內心世界活動,反映了詞人在客物現實中找不到人生歸宿的無限落拓惆悵的愁緒。
歷來解說此詞,雖然有不少論者認為它是眺遠懷人之作,但更多的人卻說它是羈旅行役者的思歸之辭。后一種理解,大概是受了宋代文瑩《湘山野錄》所云“此詞不知何人寫在鼎州滄水驛樓”一語的影響。以為既然題于驛樓,自然是旅人在抒思歸之的。其實,古代的驛站郵亭等公共場所以及廟宇名勝的墻壁上,有些詩詞不一定是即景題詠,也不一定是寫者自己的作品。
細玩這首詞,也不是第一稱謂,而是第三稱謂。有如電影,從“平林”、“寒山”的遠鏡頭,拉到“高樓”的近景,復以“暝色”做特寫鏡頭造闊氣氛,最終突出“有人樓上愁”的半身鏡頭。分明是第三者所控制、所描撰的場景變換。下片的歇拍兩句,才以代言的方法,模擬出另中人的心境。而且詞中的“高樓”、“玉階”,也不是驛舍應有之景。驛舍郵亭,是不大會有高樓的,它的階除也決不會“雕欄玉砌”,正如村舍茅店不能以“另棟雕梁”形容一樣。同時,長亭、短亭,也不是望中之景;即使是“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中的最近一座,也不是暮色蒼茫中視野所能及。何況“長亭更短亭”,不知凡幾,當然只能意想于心頭,不能呈現于樓頭人的眼底。
李白的古詩3
《夢游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時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丁都護歌》
云陽上征去,兩岸饒商賈。
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
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
一唱督護歌,心摧淚如雨。
萬人鑿盤石,無由達江滸。
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李白的古詩4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白帝城邊足風波,瞿塘五月誰敢過。
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
撥谷飛鳴奈妾何。
譯文
白帝城邊,風波甚多,瞿塘峽本就水流險急,動不動就會觸到水中的暗礁。在夏歷五月水流上漲之時,在瞿塘峽中行舟就更加危險了。荊州的麥子熟了,蠶繭吐完蠶絲,生命殆盡,破繭化成飛蛾。少婦的思緒交錯,就像蠶抽的絲那樣紛亂,理也理不清。布谷鳥在窗外鳴叫,似乎是在呼喚自己的情郎,使少婦思夫的情緒更加濃郁,她真不知道此時該如何整理自己的這份情懷。
注釋
①白帝城:在今四川奉節白帝山上。
②瞿塘:瞿塘峽,長江三峽之一,峽中水流險急,水中多暗礁,夏歷五月漲水時,行舟更加危險。
③荊州:在今湖北江陵。
④繅(sāo)絲:抽繭成絲。這里指思緒。
⑤拔谷:布谷鳥,五月飛鳴,鳴叫聲像呼喚情哥哥一樣。
簡析
《荊州歌》,樂府舊題,屬于《雜曲歌辭》。李白的'這首詩,模擬舊題,描寫了閨中少婦一人獨居,思念情郎的懷春情緒。
李白(年-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出生于西域碎葉城,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年病逝,享年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李白的古詩5
【原文賞析】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
注解
1、西江:古稱約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長江為西江,牛緒也在西江這一段中。
2、謝將軍:東晉謝尚,今河南太康縣人,官鎮西將軍,鎮守牛渚時,秋夜泛舟賞
月,適袁宏在運租船中涌已作《詠史》詩,音辭都很好,遂大加贊賞,邀其前來,
談到天明。
韻譯
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天空湛藍湛藍沒有一絲游云。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徒然記起了東晉的謝尚將軍。
我也是一個善于吟唱的高手,但識賢的.謝尚如今難得有聞。知音難遇明早只好掛帆遠去,前景宛若深秋楓葉飄落紛紛。
評析
望月懷古,抒發不遇知音之傷感。首聯開門見山點明“牛渚夜泊”及其夜景;頷聯由望月過渡到懷古。從謝尚聞袁宏“詠史”事件中,領略到對于文學的愛好和對才能的尊重,是與地位高低無關的。頸聯是由懷古回到現實,發出感慨,抒發不遇知音的深沉感喟。末聯宕開寫景,想象明朝掛帆遠去的情景,烘托不遇知音之凄涼寂寞。寫景清新雋永而不粉飾抒情豪爽豁達而不忸怩作態。
詩為五律,卻無對偶。有人認為李白才高,放逸不羈,興之所至,隨口諷誦,不顧及對偶。此說自有其理。
李白的古詩6
《江夏贈韋南陵冰》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胡驕馬驚沙塵起,胡雛飲馬天津水。
君為張掖近酒泉,我竄三色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寬,夜郎遷客帶霜寒。
西憶故人不可見,東風吹夢到長安。
寧期此地忽相遇,驚喜茫如墮煙霧。
玉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長句。
昨日繡衣傾綠尊,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騎天子大宛馬,今乘款段諸侯門。
賴遇南平豁方寸,復兼夫子持清論。
有似山開萬里云,四望青天解人悶。
人悶還心悶,苦辛長苦辛。
愁來飲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陽春。
山公醉后能騎馬,別是風流賢主人。
頭陀云月多僧氣,山水何曾稱人意。
不然鳴笳按鼓戲滄流,呼取江南女兒歌棹謳。
我且為君槌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
赤壁爭雄如夢里,且須歌舞寬離憂。
《擬古》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融融白玉輝,映我青蛾眉。寶鏡似空水,落花如風吹。
出門望帝子,蕩漾不可期。安得黃鶴羽,一報佳人知。
《江上吟》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
美酒尊中置千斛,載ji隨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
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
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
《草書歌行》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魚,
筆鋒殺盡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氣涼,酒徒詞客滿高堂。
箋麻素絹排數廂,宣州石硯墨色光。吾師醉后倚繩床,
須臾掃盡數千張。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
起來向壁不停手,一行數字大如斗。怳怳如聞神鬼驚,
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同楚漢相攻戰。
湖南七郡凡幾家,家家屏障書題遍。王逸少,張伯英,
古來幾許浪得名。張顛老死不足數,我師此義不師古。
古來萬事貴天生,何必要公孫大娘渾脫舞。
《采蓮曲》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若耶溪邊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袖空中舉。
岸上誰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梁園吟》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我浮黃云去京闕,掛席欲進波連山。
天長水闊厭遠涉,訪古始及平臺間。
平臺為客憂思多,對酒遂作梁園歌。
卻憶蓬池阮公詠,因吟淥水揚洪波。
洪波浩蕩迷舊國,路遠西歸安可得。
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
平頭奴子搖大扇,五月不熱疑清秋。
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
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夷齊事高潔。
昔人豪貴信陵君,今人耕種信陵墳。
荒城虛照碧山月,古木盡入蒼梧云。
梁王宮闕今安在,枚馬先歸不相待。
舞影歌聲散綠池,空馀汴水東流海。
沉吟此事淚滿衣,黃金買醉未能歸。
連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賭酒酣馳輝。
歌且謠,意方遠。
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
《對酒》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勸君莫拒杯,春風笑人來。
桃李如舊識,傾花向我開。
流鶯啼碧樹,明月窺金罍。
昨日朱顏子,今日白發催。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蘇臺。
自古帝王宅,城闕閉黃埃。
君若不飲酒,昔人安在哉。
《怨情》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新人如花雖可寵,故人似玉由來重。
花性飄揚不自持,玉心皎潔終不移。
故人昔新今尚故,還見新人有故時。
請看陳后黃金屋,寂寂珠簾生網絲。
李白的古詩7
詩詞賞鑒: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李白的青少年時期,在蜀中即今四川讀書、任俠。唐玄宗開元十二年(724年)秋,他23歲,為追求功業,實現“大丈夫”的“四方之志”,“乃仗劍去國,辭親遠游”(見其《上安州裴長史書》),出蜀沿長江三峽東下。在舟出三峽、初入今湖北江漢平原時,創作了這首精彩的五言律詩。荊門,即荊門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送別,一般是送他人別去。詩中無此內容,故明清以來有一些學者認為詩題中的“送別”二字是衍文,可刪。
首聯交代自己所到之地,所向之地,敘事簡潔明快。從,至、向。楚國,江漢平原在春秋戰國時期是楚國的腹地,故稱。
頷聯勾勒所到、所向之地的地理形勢:三峽群山隨著平原的出現而消失殆盡,長江進入廣闊的大地盡性奔流。剛從曲折漫長而險狹逼仄的三峽出來,詩人的視野豁然開朗,精神也為之一振。大筆擘窠,氣象不凡。明胡應麟《詩藪》以為杜甫《旅夜書懷》“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二句“骨力過之”。其實,李白這兩句有沖口而出之妙,杜甫那兩句有鍛造錘煉之工,殊途同歸,不分軒輊。
頸聯宕開一筆,視線由“地”而上升至“天”:明月冉冉西傾,仿佛天上明鏡在飛行;云氣漸生漸漫衍,仿佛幻出了海市蜃樓。扁舟一葉,漂流在平野大荒,不免孤獨而寂寞;而今由云、月聯想出樓、鏡等與人類社會生活相關的意象,便有未嘗遠離人群的感覺。故此二句的好處,不僅在造境的`優美,還含蘊著人類與自然的親切。
尾聯收筆回歸地面,再次寫到長江。由于有了上一聯“鏡”“樓”二字的鋪墊,這里的江水,就不再是單純的自然之物,而成了自然與人關系的紐帶。古人認為長江的上源是蜀中的岷江,詩人的故鄉在蜀中,此番遠游又是從蜀中沿江東下,故用充滿感情的語言,將江水擬人化,憐愛它不遠萬里,一路送行。實際上,這也是詩人在漸行漸遠之際,懷念故鄉思緒的一種委婉含蓄的表達。
全詩不用典故,不施藻采,純用洗練流暢而平易近人的語言來敘事,寫景,抒情,達到了很高的審美境界,包含著濃郁的詩味。
李白的古詩8
1、《靜夜思》
床前明,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
2、《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3、《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4、《怨情》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5、《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6、《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7、《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8、《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9、《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10、《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11、《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ye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12、《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13、《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4、《塞下曲六首其一》
五月天山,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15、《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16、《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17、《將進酒》
君不見,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
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18、《行路難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19、《蜀道難》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20、《長干行其一》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秋風早。
八月蝴蝶來,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21、《長相思其一》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22、《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23、《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
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24、《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25、《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26、《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散發弄扁舟。
27、《南陵別兒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爭光輝。
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28、《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未可輕年少。
29、《秋風詞》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30、《夢游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ye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顏!
李白的古詩9
汨羅江畔騷客淚,采石磯上青蓮魂。古人江月依舊在,濁浪滔滔斷天門。
桃花艷時春已去,夏潮方至兩岸平。停舟獻酒問君意,何留千載待柳生?
但是木秀遭人妒,由來客清蜮射沙。嬉笑怒罵由爾意,我且青門自種花!
順江直下三千丈,李白墳前再舉觴。憐君報國付一夢,夜郎城外斷愁腸。
青天白月千層浪,重山疊嶂已是秋。三十年來繁雙鬢,一萬天逝怨皆休。
不為長安騎御馬,我曾怒焚天子船。今日昭昭尤承誤,他年冥冥伴誰眠?
天地自有芻狗嘯,灞橋奈何蹇驢詩。我與翰林共美酒,醉后狂言君更癡。
從此夜夜我同在,清風明月照采薇。一千載前君獨寐,一千年后我亦歸。
七月十五黃泉路,揚子江心散青煙。我踏潮來君逐浪,江心弄月一帆懸。
不求來年封侯事,但愿清江容我身。舉袖難拂如雨淚,借酒一醉不沾塵。
異日誰為余浩嘆,惟有野草亂荒墳。仰天大笑揮淚去,卻是狂生夢弄文。
李白的古詩10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
注釋:
(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縣志》記載:“在宣城縣北十里。山有萬松亭、虎窺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寧國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東臨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煙市風帆,極目如畫。”
(2)盡:沒有了。
(3)孤云:陶淵明《詠貧士》中有“孤云獨無依”的句子。朱諫注:“言我獨坐之時,鳥飛云散,有若無情而不相親者。獨有敬亭之山,長相看而不相厭也。”
(4)獨去閑:獨去,獨自去。閑,形容云彩飄來飄去,悠閑自在的樣子。孤單的云彩飄來飄去。
(5)厭:滿足。
譯文:
鳥兒們飛得沒有了蹤跡,天上飄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遠處飄去。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無語地注視著我,我們誰也不會覺得滿足。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高大的敬亭山了。
創作背景: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來江南名郡,大詩人如謝靈運、謝朓等曾在這里做過太守。李白一生一共七次游覽宣城,這首五絕作于753年(天寶十二載)秋游宣州時,是李白被迫離開長安后,經過了長達十年的漫游,來到宣城時所寫。長期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強的性格仍一如既往。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借游仙、飲酒的方式排遣苦悶的詩,也寫了許多寄情山水、傾訴內心情感的詩。
賞析:
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傷心之感寫盡了: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云,卻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盡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際的感覺。閑,主要是為了表達閑適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閑適襯托作者心境的閑適。這兩個詞對“獨”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為了寫作者此刻獨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來江南名郡,大詩人如謝靈運、謝朓等曾在這里做過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這首五絕作于天寶十二載(753)秋游宣州時,是李白離開長安后,經過了長達十年的`漫游,來到宣城時所寫。長期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強的性格仍一如既往。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借游仙、飲酒的方式排遣苦悶的詩,也寫了許多寄情山水、傾訴內心情感的詩。此詩寫獨坐敬亭山時的情趣,正是詩人帶著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慰的生活寫照。
前二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孤獨之感寫盡了: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云,卻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
此二句意象以“眾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詞“鳥”是中心意象,加上“飛”字形成一個復合意象,強化動態表現意義。“眾鳥”原可以讓讀者聯想到山中閑靜寧謐的場景,群鳥兒在空山中婉轉鳴啼,有個格外的逸趣,而眼前,眾鳥高飛,離人越來越遠,“高”顯然是起到一個拓展空間的作用,抬頭仰望,空闊的藍天上,鳥兒在遠走高飛,直至看不見!一個“盡”字,增強了此句的表現力度,可以想見李白此時的萬般惆悵。后句“云”為中心詞,與“去”復合,默默的云也在漸漸飄走。而云并非滿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無伴,偏偏還悠閑地慢慢地飄離。詩人以“閑”寫出了孤云的狀態,突出了離去的過程,讓讀者在品味孤云離去的狀態時,感知詩人內心的不忍和無奈,回腸蕩氣。
“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靜;在薄云離散之后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它們都似乎有靈性,不愿與詩人為伴,遠離詩人而去,只留下一個闊大茫茫的空間,詩人坐在這樣的空間之中,更顯孤獨和渺小。其實,山林的鳥是飛不盡的,云也不會飄游到天外。在詩中,眾鳥孤云都離詩人而去,這是詩人情感外射的結果,是詩人有意創造為表現自己的孤獨情感的茫茫空間。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能給讀者以聯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他眼看著眾鳥、孤云漸漸飛去,眾鳥和孤云都離開了敬亭山,只有自己依舊坐在那里欣賞著它,勾畫出他“獨坐”出神的形象,為下聯“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
三、四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義手法,將敬亭山人格化、個性化。盡管鳥飛云去,詩人仍沒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著幽靜秀麗的敬亭山,覺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脈脈地看著自己。他們之間不必說什么話,已達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相”“兩”二字同義重復,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在一起,表現出強烈的感情。同時,“相看”也點出此時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與“兩”字相重,山與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結句中“只有”兩字也是經過錘煉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云去又何足掛齒!這兩句詩所創造的意境仍然是“靜”的,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
“眾鳥”、“孤云”這動的意象與“敬亭山”這靜的意象相反并置,時間和空間的維度里僅僅出現了量的變化,而心理的維度卻產生著質的變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壓抑的士大夫往往對“逝去”,對“消散”有著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暫,宇宙永恒,常常是他們不遇時發出的慨嘆。引恒久的山為知己,可能是“長安不得見”后,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方式了。如果長安招引他,他會不隨眾鳥高飛去?
詩人筆下,不見敬亭山秀麗的山色、溪水、小橋,并非敬亭山無物可寫,敬亭山“東臨宛溪,南俯城闉,煙市風帆,極目如畫”,然而風景如畫又如何?我們也無從知曉詩人相對于山的位置,或許是在山頂,或許在空闊地帶,然而這些都不重要了。本詩的寫作目的不是贊美景物或者借景抒情,而是借此地無言之景,抒內心無奈之情。詩人在被擬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尋到慰藉,似乎少了一點孤獨感。然而,恰恰在這里,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之情被表現得更加突出。人世間的深重的孤獨之情,詩人人生悲劇的氣氛充溢在整首詩中。全詩似乎全是景語,無一情語,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雖句句是景,卻句句是情,誠如王夫之所說是“情中景,景中情”。沈德潛《唐詩別裁》評曰:“傳獨坐之神。”
李白對大自然有著強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個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筆下的山水丘壑也無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夢游天姥吟留別》)。他用胸中之豪氣賦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對自然偉力的謳歌,也是對高瞻遠矚、奮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禮贊,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渾然一體的。同時,李白又寫了許多具有晶瑩透剔的優美意境的山水詩。李白的山水詩與其說是對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繪,不如說是按詩人個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圖景。他只求把握整體的氣勢或氛圍,而略去具體的細節,甚至連觀照景物的視覺轉移的順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李白的山水詩又是無往而不抒情的,他善于把山水物色和特定的情緒滲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勢和“情”的特征之間有著“同構互感”的微妙的呼應關系。
李白的古詩11
《烏夜啼》
黃云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
機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
停梭悵然憶遠人,獨宿孤房淚如雨。
《烏夜啼》本南朝樂府,傳為宋臨川王劉義慶所作。后沿為題,多寫離別相思之情。李白這首同題詩作,熔古鑄今,別具特色。
開頭四句,以景起情,興而兼比。日暮時分,城上黃云片片,城邊歸鴉群群,它們盤旋著,啼叫著,急切地尋覓著棲息之處。看到這種景象,聽著暮鴉歸飛的啞啞之聲,那位“機中織錦”的“秦川女”怎能不有動于衷?烏鴉至晚尚且歸巢,而自己的丈夫卻至今未歸,由物及人,感事應心,她的所有愁怨,都化作了碧紗窗內那如泣如訴的低微細語。窗外,昏林暮鴉,聲聲啼叫;窗內,傷心之人,機邊細語。而窗上的碧紗,則有如一層煙霧,將窗外的蒼涼與窗內的'幽寂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片迷離、朦朧的色彩和令人傷感的氣氛,從而為最后兩句女主人公的情感深化作了有力的鋪墊。
“停梭悵然憶遠人,獨宿孤房淚如雨。”十四個字寫盡了人物內心的悲涼。“獨宿孤房”,對久經別離之人來說,本極易引起傷感之情,何況正值這暮色茫茫、群鴉亂啼的時分?“停梭”,說明在此之前還在織錦,機鳴之聲與鴉啼之聲交揉在一起,對人的愁思還能起到一種緩解的作用;可停梭以后,室內一片空寂,惟聞四野啞啞之聲,此時此刻,凝神靜思,憶及遠人,萬般愁緒涌上心來,這位獨宿者怎能不感到無限的凄涼?怎能不淚如雨下呢?
這首詩,景與情達到了高度的融和。首二句看似寫景,但它已令人隱約感受到包圍著思婦的幽暗氣氛,生發出難以為懷的凄涼之意;次二句看似寫人,但從人物所處背景來看,又何嘗不是一幅絕妙的畫圖?在人物的隔窗細語中,又何嘗沒有透露出濃郁的傷感情懷?末二句正面寫“憶遠人”和由之產生的人物外表變化,總括前四句所寫情景,雖然無一字言及怨、悲,而怨、悲之情愈增其強烈。
李白的古詩12
《靜夜思》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李白。其全文古詩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翻譯】
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望廬山瀑布》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李白。其全文古詩如下: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翻譯】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贈汪倫》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李白。其全文古詩如下: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翻譯】
李白坐上小船剛剛要離開,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告別的歌聲。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倫送別我的一片情深。
《獨坐敬亭山》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李白。其全文古詩如下: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翻譯】
鳥兒們飛得沒有了蹤跡,天上飄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遠處飄去。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無語地注視著我,我們誰也不會覺得滿足。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高大的敬亭山了。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文學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翻譯】
老朋友在西面的黃鶴樓與我辭別,在三月份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春天去古揚州。孤船的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浩浩蕩蕩地向天邊流去。
《早發白帝城》是唐代文學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翻譯】
清晨朝霞滿天,我就要踏上歸程。從江上往高處看,可以看見白帝城彩云繚繞,如在云間,景色絢麗!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之間就已經到達。兩岸猿猴的啼聲不斷,回蕩不絕。猿猴的啼聲還回蕩在耳邊時,輕快的小船已駛過連綿不絕的萬重山巒。
李白的古詩13
(20xx江蘇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注】庾開府、鮑參軍:指庾信、鮑照,均為南北朝時著名詩人。渭北、江東:分別指當時杜甫所在的長安一帶與李白所在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論文:此處指論詩。
1.這首詩的開頭四句從哪三個方面對李白的詩作出了什么樣的高度評價?
答:
【解析】本題考查對思想內容的把握能力。該詩是一首律詩,前四句是杜甫對李白詩歌的高度評價,第一句整體評價李白詩的地位無人能比,二、三、四句進一步評價,從“思不群”“清新”“俊逸”三個詞語可以推斷評價的角度應該是思想情趣和風格兩個方面。
參考答案:①詩壇地位,無人可比;②詩的思想情趣,灑脫不凡;③詩歌風格,清新、俊逸。
2.“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一聯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種表現手法?
答: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思想內容的把握和對表現手法的鑒賞能力。從注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渭北”、“江東”分別是杜甫、李白的所在之地,“春天樹”和“日暮云”分別是兩人所在之地的代表性景物,我們不難推測出詩句“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中,杜甫是借渭北之景和江東之景,來表達對李白的思念之情。
參考答案:表達了雙方翹首遙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現手法。
3.說說這首詩的構思脈絡。
答: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思路的把握能力。全詩共八句,可分為三個層次,一致四句為第一層,對李白高度評價,第五、六句為第二層,借描寫兩人所在地的.特色景物表達對李白的思念,第七、八句為第三層,直抒胸臆,表達對兩人相聚飲酒論詩的渴望。
參考答案:立足于詩,懷念李白:從贊美李白的詩歌開始,轉為對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見、切磋詩藝作結。
李白的古詩14
原文:
白胡桃
紅羅袖里分明見,白玉盤中看卻無。
疑是老僧休念誦,腕前推下水晶珠。
譯文:
剛才分明看到那姑娘繡花紅衣袖襯托一個白晃晃的東西,怎么一放在白色瓷盤里卻什么也看不到了?
這玩意就像老和尚念完經以后,從手腕上退下的晶瑩剔透的水晶珠。
注釋:
[1]紅羅袖:繡花紅衣袖
[2]白玉盤:白色瓷盤
[3]疑:此詩詩眼,就像的意思
[4]“水精”即“水晶”。但《全唐詩》原文里作“精”。
賞析:
白胡桃,一種普通果物,而在“詩仙”李白筆下,竟是那樣冰清玉潔,那樣的靈秀剔透。這首詠物小詩的開首兩句就很不一般:“紅羅袖中分明見,白玉盤中看卻無”這里,詩人從五顏六色中挑出紅、白兩色作底色,來襯托白胡桃的潔白無瑕你看,將它藏在紅羅袖中.紅白分明,欲掩卻露;將它放在白玉盤上,桃盤一色,欲顯卻隱。這里用一個“見”字,一個“無”字,兩相對比,不僅描繪出了胡桃的色澤,更賦予它活潑與頑皮。這個白色的果物像個小精靈,它以紅羅為伴時,突顯著自己;而當它滾動到白玉盤中時,卻又好像消逝了。以上兩句,本來就生動得叫人感到白胡桃在和人捉迷藏,可緊接著的兩句,詩人又把一幅寫意詩畫升華到最高境界:“疑是老僧休念誦,腕前推下水精珠。”這里以珠寶比喻胡桃,極言了胡桃的晶瑩,同時,詩人發揮了自己的'奇特想像,給小小的白胡桃罩上了一層虛幻迷離的色彩:難怪它白得那樣純正,那樣透靈,卻原來它久綴于老僧的腕上,長聽經文念誦,長受佛家香火,哪里還會不白?哪里還會不清?在這種氛圍中,讓人不得不下功夫去分辨:此物究竟是普通的胡桃,還是珠寶?這種“似是而非”,實在是不可勝收的朦朧美!詩中“疑”字本身說明它不是真的,讓讀者有更好的想象空間,承上啟下,為下文做了鋪墊,此詩語言平實,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
白胡桃本是一種俗物,可一經大詩人李白的神筆點化,它卻變得如珠似玉、高貴華美了!詩人那瑰麗奇特的“詩心”和那“點石成金”的生花妙筆,那狀物卻不滯于物、繪形而不囿于形的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在這首小詩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總之,這首詩雖無深意,但設想奇特,行文通俗且美妙,把白胡桃的形象描繪得生動而有趣。
李白的古詩15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介紹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李白的名篇之一。
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于寫景。
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
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
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李白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寫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游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今湖北襄樊),李白聽說前輩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孟浩然。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贊,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地款待李白,并留李白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李白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首句點明送別之地是黃鶴樓,次句點明送別的'時間是花開似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這煙花美景將伴隨友人一路直到揚州。揚州當時是繁華之都,這時節肯定也是花團錦簇,春光爛漫。后兩句傳情達意,李白將離別之情寄托在碧空與江水之間,言雖盡而意未盡,令人回味無窮,堪稱送別佳作。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稱賞的詩界名士。在十年后,李白寫下“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的贈詩稱譽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開放的盛唐文人的風尚,寓居湖北安陸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南窮蒼梧,東涉溟海”的旅游經歷。因此李白在武昌名樓——黃鶴樓,送別詩界名士——孟浩然,去游歷江左名城——揚州(古時稱為廣陵),面對著把名樓、名士、名城聯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備”的旅游盛事,李白詩情勃發,對世界的感覺是色彩明麗的,渾無絲毫感傷。
作品賞析
名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這兩句敘述友人順江東下揚州的情形,“煙花”兩字點染出柳如煙、花似錦的一派春光,李白送別朋友時的惆悵情緒淡淡寺流露了出來。后兩句著意描寫友人“西辭”,一片孤帆,伴著李白的朋友漂向水天相連的遠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盡頭,李白卻仍佇立樓頭,凝眸遠望,不愿離去。詩中沒一個字說到離愁別思,但字里行間卻分明流露出朋友遠去的惆悵與留戀。在李白筆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動人的景物描繪之中,情與景達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開頭兩句本是交待送別的時間、地點、目的地,但這種交待被“煙花三月”這個鮮麗的意象感覺化了。李白不是有過一個“夢筆生花”的故事嗎?想不到作為李白的天才之象征的做夢中筆頭生花,竟生成了送別時的三月煙花,贏得前人稱此句為“千古麗句”。天空也被明麗的世界感覺所感動了,它變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順流行進的“孤帆遠影”,何嘗有一絲孤獨感和蒼涼感?它牽引著的是海闊天空的生命向往。生命如流水,別情如流水,無限關注依戀的眼光追隨著消失在視野之外的孤帆遠影,也就化作水天與共,千古長存的長江巨流了。名樓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成了盛唐李白的旅游豪興的詩化象征。
這首送別詩,大約寫于開元二十年(732)前后。陽春三月,友人孟浩然與李白揮別于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乘棹東行。友人的孤帆已消失于碧水藍天之際,李白卻仍久久佇立,似乎渴望東流的江水能載著李白的深情,伴友人遠行。全詩意境闊大,情深意摯,不愧為一首傳誦千古的杰作。
【李白的古詩】相關文章:
李白的古詩01-06
李白的經典古詩05-16
李白古詩06-06
李白思鄉的古詩12-30
古詩大全李白08-24
李白古詩句05-09
李白古詩(通用)06-12
李白古詩[精品]06-12
(熱門)李白的古詩06-22
李白的古詩【熱】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