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故事[錦集15篇]
李白的故事1
李白的成長故事唐朝的著名的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愛念書,常常逃學,去街上閑逛。
一天,李白有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河邊。家具廣告語
和暖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鮮花綠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呆在家里那多沒意思啊!”李白走著走著,看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坐在一塊大石頭上,老奶奶正在專心致志地磨著一根鐵棒。李白好奇地走過去問:“老奶奶,您在干什么?”“我要把這根鐵棒磨成繡花針。”老奶奶抬起頭,對李白慈祥地笑了笑,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當然!”“但是,鐵棒這么粗,什么時候才能磨成針呢?”老奶奶反問李白:“滴水能夠穿石,愚公能夠移山,那鐵棒為什么不能磨成針呢?”“但是,您年紀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奶奶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他再也沒有逃過學,學習也很用功,最后成了名垂千史的詩仙。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有耐心和恒心才能成功。
李白的故事2
四字成語:鐵杵磨針
出自:明朝鄭之珍的《目連救母劉氏齋尼》》:好似鐵杵磨針,心堅杵有成針日。
解釋: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么難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成語故事: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讀后: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 我們的同學,如果在學業上能認真、努力、有恒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李白的故事3
唐玄宗六十一歲那年,寵愛上了年輕的楊貴妃。據說,楊貴妃是個少見的美人,而且生得聰明伶俐,懂得音樂。唐玄宗把她的兩個哥哥都封了官,三個姐 姐都封為夫人。楊貴妃有個遠堂兄弟楊釗(音zhāo,后來改名楊國忠),在蜀中窮得過不了日子,聽到他堂妹封了貴妃,就帶點禮物到長安找楊貴妃。楊貴妃在 玄宗面前說了幾句好話,楊國忠就當上了一名禁衛軍參軍。
唐玄宗早把政事交給了李林甫。有了楊貴妃以后,他更是經常留在宮里尋歡作樂,連每天例行的早朝也懶得出來了。楊貴妃想要什么,他就總想方設法給 她辦到。楊貴妃愛吃新鮮的荔枝。荔枝是南方出產的果品,長安在西北,哪來的荔枝?唐玄宗為了討楊貴妃的歡喜,專門下命令叫嶺南官員派人騎著快馬拼著命趕 送,像接力棒一樣,一站一站把荔枝運到長安。荔枝到楊貴妃手里的時候,還又紅又香,味道沒變哩。
唐玄宗、楊貴妃每天飲酒作樂,少不了叫人奏奏音樂,唱唱歌曲,但是宮里原來的一些老歌詞都聽膩了。他想找人來給他填點新歌詞。
有一個官員賀知章在唐玄宗面前說,長安新來了一個大詩人,名叫李白,是個天才,無論做詩寫文章,都十分出色。唐玄宗也早就聽到過李白的名聲,就吩咐賀知章趕快通知李白進宮。
李白字太白,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詩人之一。他出生在碎葉,上代是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人,從小博覽群書,性格豪放,除讀書之外,還練得一手好 劍。李白二十多歲起,為了增長見識,到各地游歷。他不僅到過長安、洛陽、金陵、江都許多大城,還到過洞庭、廬山、會稽等許多名山勝地。由于他見識廣博,加 上才智過人,因此,他在詩歌寫作上有了杰出的成就。
李白是個有政治抱負的人,他生性高傲,對當時官場上的腐朽風氣很不滿意,希望得到朝廷任用,讓他有機會施展政治上的才干。這一次到長安來,聽到唐玄宗召見他,也很高興。
唐玄宗在宮殿上接見了李白,和他談了一陣,覺得他的確很有才華,高興地說:“你是個普通人士,但你的名字連我都知道了。要不是有真才實學,怎么可能這樣出名呢?”
接見以后,唐玄宗就把李白留在翰林院,要他專門給他起草詔書。
李白愛好喝酒,喝起酒來,還非喝到酩酊大醉沒有完。進了翰林院之后,他改不了這個習慣,空下來,還是找一些詩友到長安酒店里去喝酒。
有一次,唐玄宗叫樂工寫了一支新曲子,還沒填上歌詞,就命令太監去找李白。太監們在翰林院和李白家,都找不到李白。有人告訴太監,李白上街喝酒去了。
太監們在長安街上找呀找呀,好容易在酒店里找到李白,原來李白喝醉了酒,躺在那里睡著了。太監把他叫醒,告訴他皇上召見他。李白揉揉眼睛,站起了身,問是怎么回事。太監們來不及跟他細說,七手八腳把李白拉進轎子,抬到宮里。
李白進了內宮,抬頭一看是唐玄宗,想行朝拜禮,身子卻不聽使喚。太監們見他醉得厲害,就有人拿了一盆涼水,灑在李白臉上,李白才漸漸醒過來。
唐玄宗愛他的才,也不責怪他,只叫他馬上把歌詞寫出來。
太監們忙著在他面前的幾案上放好筆硯絹帛。李白席地坐了下來,忽然覺得腳上還穿著靴子,很不舒服。他一眼看見身邊有個年老的宦官,就伸長了腿,朝著那宦官說:“請您幫我把靴子脫下來!”
那個老宦官原來是唐玄宗寵信的宦官頭子高力士。他平時仗著皇帝的勢,在官員前作威作福,現在一個小小的翰林官居然命令他脫靴,簡直氣昏了。但是 唐玄宗在旁邊等著李白寫歌詞,如果得罪了李白,讓唐玄宗掃了興,也擔當不起。他忍住氣,裝出滿不在乎的`樣子,笑嘻嘻地說:“唉,真是喝醉了酒,拿他沒辦 法。”說著,就跪著給李白脫了靴子。
李白脫了靴子,連正眼也不看高力士,拿起筆來龍飛鳳舞地寫起來,沒有多少時間,就寫好了三首叫做《清平調》的歌詞交給唐玄宗。
唐玄宗反復吟了幾遍,覺得文詞秀麗,節奏鏗鏘,確是好詩,馬上叫樂工演唱起來。
唐玄宗十分贊賞李白,但是那個給李白脫過靴子的高力士卻記恨在心。有一次,高力士陪伴楊貴妃在御花園里賞玩景色。楊貴妃很高興地唱起李白的詩來。
高力士裝作驚訝地說:“哎呀,李白這小子在這些詩里侮辱了貴妃,您還不知道嗎?”
楊貴妃奇怪地問怎么回事。高力士就添枝加葉地造了一些謠言,說李白寫的詩里有一句話,把楊貴妃比作漢朝一個行為放蕩的皇后趙飛燕,是有心諷刺她。
楊貴妃聽信了高力士的話,真的生了氣,后來在唐玄宗面前一再講李白怎么怎么不好,唐玄宗漸漸對李白也看不慣了。
李白終于看出在唐玄宗周圍,都是一些像李林甫、高力士那樣的趨炎附勢的小人;他留在唐玄宗身邊,不過幫他解悶散心,要想政治上有所作為是不可能 的。到了第二年春天,就上了一道奏章,請求辭官還家。唐玄宗順水推舟批準了他的要求,為了表示他愛才,還賜給李白一筆錢,送他回家。
李白離開長安以后,重新過著詩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有的時候隱居讀書,有的時候周游各地。在這些日子里,他寫下了許多謳歌祖國壯麗山河的詩篇。
有一次,他從白帝城出發,乘船經過長江三峽,到江陵去。一路上他即景生情,寫下了一首詩: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的許多詩篇表現了他豪放的氣概、豐富的想象和熱烈的感情,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的不朽名作。
正當李白熱情地謳歌祖國山河的時候,由于唐王朝的腐敗,中原地區遭受了一場浩劫。
李白的故事4
唐代有一個皇帝叫李隆基,也就是唐玄宗。唐玄宗當皇帝時,國內有一個大才子,大詩人,名叫李白。李白長得姿容秀美,清奇飄逸,有超然出世的風度。
10 歲時,他就精通書法和歷史,作起文章來,一揮而就,不加點綴,人人都說他錦心繡口,聰明絕頂,是神仙降生,所以又叫他李謫仙,他自稱為青蓮居士。
李白一生喜歡飲酒,視功名如同糞土,立志游歷神州大地,看盡天下名山名水,嘗遍天下美酒佳釀。登峨嵋山,游云夢山,還曾到過徂徠山竹溪隱居,和孔巢父等 5 人天天飲酒賦詩,號為竹溪六逸。李白聽說湖州烏程的酒最好,又不遠千里趕到烏程,在酒店里,開懷暢飲,旁若無人。當時有一個復姓跡葉的司馬路過,聽到李白飲酒狂歌的聲音,就叫手下人去問一問是誰。
李白隨口賦詩答道:“青蓮居上謫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湖州司馬何須問,金粟如來是后身。”迪葉司馬大吃一驚,問道:“莫非是四川李謫仙?久聞大名。”就和李白攀談起來,一見如故。臨別之時,迦葉司馬問道:“以您這樣的高才,要想成就功名,易如反掌,為什么不到長安去參加應舉考試?”李白回答說:“現在朝政混亂,不講公道,走后門的高官厚祿,X賄X賄的`榮華富貴,如果不走后門,不X賄X賄,就是有孔子孟子那樣的賢才,也沒有辦法。所以我整天飲酒賦詩,就是不受這些窩囊氣。”迦葉司馬說道:“雖然這樣,像你這樣鼎鼎大名,誰人不知,一到長安,必然有人舉薦你。” 李白聽從迦葉司馬的話,便來到京城長安。有一天到紫極宮游玩,與翰林學士賀知章相識,兩人彼此非常投機,賀知章便邀請李白到酒店喝酒,賣了金貂,當作酒錢。賀知章請李白搬到他家里去住,以便談論天下大事,飲酒賦詩。第二大,李白把行李搬到賀知章家,兩人從此便結拜為兄弟。不知不覺間,考試日期臨近,賀知章說:“今年考試的主考官是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監考官是太尉高力士,這兩個人都是愛財如命。你又沒有金錢去賄賂他們,恐怕就是有再好的學問,也不能考上了。這兩個人我都熟悉,我寫一封信給他們,也許他們能夠給一點面子。”李白雖然才大氣高,遇到這種情況,也沒了辦法,只好照賀知章說的去做。賀知章寫好信,就叫人送到楊國忠大師和高力土手上。楊國忠、高力士看了信,冷笑著說:“賀知章得了他的金錢,卻寫一封空信到我們這里討人情,等到考試那天,只要遇到李白的卷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他弄掉。”3 月 3 日,天下才子都來會考,李白才思敏捷,一筆揮就,第一個交了卷子,楊國忠見卷子上有李白的名字,也不看內容,說:“這樣的人,只配給我磨墨。”高力十接過來說:“磨墨也不配,只配給我穿襪脫靴。”就命令手下把李白趕出考場。
李白被楊國忠、高力士捉弄之后,怒氣沖天,回到賀知章家,發誓道:“以后如果我得志,一定要楊國忠給我磨墨,高力士給我脫靴,才能出我這口氣。”賀知章安慰李白說:“不用煩惱,暫且在我家住下,等他 3 年,再考試時,換了別的考官,你一定能夠考中。”賀知章整天和李白飲酒賦詩,不知不覺就是一年。
忽然有一天,有一個來自渤海國的番使帶著國書到達長安,朝廷派賀知章迎接安排番使。第二天,番使送給朝廷國書一封。唐玄宗宣召翰林學士,打開番書,竟然一個字也不認識,都跪在地上說道:“這封信都是些鳥獸文字,我們學識淺薄,不認識一個字。”玄宗就叫楊國忠看看,楊國忠打開一看,兩只眼睛就像瞎了一樣,也是一個字不認識。玄宗就宣詔文武百官,但還是沒有人認識一個字,更無法知道信上寫的是什么了。玄宗非常氣憤,大罵這些無用大臣:“在有你們這些文武百官,竟然沒有一個是飽學之人,誰也不能為國家分憂解難。這封信認不出來,怎么回話,怎么能讓番使回去?讓他們恥笑我大唐王朝,以為我大唐王朝無人,他們必定會侵犯我邊界,這可怎么辦?限令 3 天,如果沒有人能知道番書的意思,一律停薪;6 天之內,如果還沒有人能知道,一律撤職;如果 9 天還不能知道番書的內容,一律處斬。再選其他的大臣,保護大唐江山。”圣旨一下,文武百官都默默無語,再也沒有一個人敢講話。玄宗更加煩惱。賀知章回到家里,把這些事一五一十都講給李白聽了。李白微微冷笑說:“可惜我李某去年沒有考中,不能給天子分憂解難了。”賀知章大吃一驚,連忙問道:“看來你博學多識,一定能認識番書,我一定在皇上面前保奏你。”第二天,賀知章就向玄宗匯報說:“我家有一個秀才,叫李白,博學多識,要想認識番書,非他莫屬。”玄宗非常高興,立即派遣大臣,帶著皇帝的詔書到賀知章家,要李白奉詔上殿。
李白的故事5
他與酒為友,他對月獨酌;他且騎白鹿訪名山,他將登太行雪滿山。他唱著行路難,蜀道難,又踏遍了萬水千山。他說,我本楚狂人。他說,天生我材必有用。他說,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李白簡短的歷史故事經典傳說
李白是我國偉大的'詩人之一,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下面我要介紹的就是有關于李白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李白的故事6
傳說唐代詩人賀知章、王之渙、李白、杜甫四人一日京城相遇,詩朋酒友得以會聚,歡欣之情,自不必說,于是擺下酒宴,暢談酣飲,不知不覺已經天黑。
此時,天空懸掛著一輪玉盤,皎潔的月光,美好的'夜景,激發了詩人們吟詩的興致。
賀知章率先發話:“今晚月色奇佳,何不共吟一首以助雅興,接不上者……”
王之渙插言:“接不上者,罰酒三杯。”
賀知章搖搖頭,瞅了李白一眼,笑道:“若按此令,今日接不上者,豈不大有人在?不可不可,接不上者,不得飲酒!”這個提議,正中各位詩友下懷,齊聲說好。
賀知章歲數最大,當然由他出首句,只見他輕捋胡須,微舒闊袖,不慌不忙地吟出了第一句:“一輪圓月似金樽。”吟完,就給自己斟滿一杯酒。
王之渙看著杯中晃動的圓月,心頭一亮,脫口吟道:“金樽斟滿月滿輪。”吟完,也給自己斟滿了一杯酒。
下面本來輪到李白,誰知杜甫詩情洋溢已難自抑,加之年少好強,也不管什么順序不順序了,便搶著說:“請君聽我吟:‘圓月跌落金樽內。’”吟完,同樣給自己斟了一杯酒。
李白不慌不忙,站起身來,把三位詩友的酒,舉起一杯干一杯,三杯酒全下了肚,這才吟出一句:“手舉金樽帶月吞!”
李白的故事7
這年春天,李白因想念朋友杜甫,就跋山涉水來到成都看他。這天,兩人在花間小酌,酒過三巡,李白面對桌上的小菜,酒興盎然,隨即吟道:“有洞不見蟲,有巢不見蜂。有絲不見蠶,撐傘不見人。”
杜甫聽后說:“李兄之作是一謎面,我也用同底謎面答之:兩頭尖尖像只棱,鉆進泥里扎個窩,有人說它心眼少,有人說它心眼多。”
杜甫吟完,兩人相視而笑。幾天后,李白要走了,杜甫滿屋瞅瞅,想找點禮物送給朋友,最后想了想,找出文房四寶,寫道:左十八來右十一,十八十一在一起,左邊給你柴火燒,右邊給你糧食吃。杜甫寫完,說:“這詩是一字謎,打一字,李兄若想我,就看看這首詩吧。”
這兩個謎語的謎底究竟是什么?
謎底:前兩個謎面的.謎底是“藕”。后為杜甫的“杜”字。
李白的故事8
李白,是一位著名的人,但是李白僅僅只在詩歌方面名揚天下,而他真正的理想卻沒有一個可以施展的舞臺。李白就像一匹千里馬,他在苦苦等待自己的伯樂,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李白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悠閑快樂,他其實每天都活在幻想之中,每天都活在理想之中,甚至是痛苦的,他渴望丞相的寶座能端放在自己的面前,今天,我就來談談我對李白的看法。
根據我對李白的分析,他有三個特點:豪放、自信、懷才不遇,我一一來解釋一下。
李白的確是一個豪放的'人,他豪放的喝酒,豪放的花錢,豪放的過每一天,在我們的理解與印象中,李白是一個很瀟灑的人,他從來沒有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帶入到生活中來,而且永遠都不會放棄,他一直在細心的尋找機遇,我們應該學習這種精神,讓它一直延續下去。
自信,這一點,我們從李白的詩中便可略知一二,例如:“昔謝安四十,臥白云于東山”,“安石東山三十春,傲然攜妓出風塵”,“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等詩句,李白曾在詩中多次把自己比喻成謝安、姜太公,并且一直在等待自己的周公出現。還有一點能表示李白很自信,他從來不走科舉帶路,想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但是,李白未免有些太孤傲不凡,讓李白進長安,只讓他做了一個小小的翰林待詔,所以,李白雖然自信,卻并沒有得到重用。
李白又是是一個懷才不遇的人,滿胸才華等待施展,可偏偏沒有人肯給他這個一飛沖天的機會,所以,李白寫出來的詩句是滄桑的、悲壯的,因為自己沒有一個施展才華的天地,李白在這一點上不太幸運。
你眼中的李白是怎樣的?
李白的故事9
桃花潭,在安徽省南部青弋江的上游(今涇縣水車公社境內),是個風景幽美的地方。這里,一直流傳著這么一個感人的故事:
唐朝時候,桃花潭邊,有一個出身貧寒的青年人,名叫汪倫。汪倫家貧讀不起書,但很愛聽詩書;每次到田里干活,經過村頭的私塾,見老先生講詩書,總是悄悄地在窗邊聽一會。當時,詩人李白已名揚天下,汪倫很喜愛他的詩。他常常想:要是我能親眼見到李先生一面,那該是多么幸福啊!
這一年春天,李白從宣城的敬亭山下來到涇縣城邊的水西。當時,水西是涇縣的風景勝地:翠竹亭亭掩古塔,泉水潺潺繞寺前。李白很喜歡這個地方,在此玩賞了數日,作了不少詩,還戀戀不想離開。
李白來到水西,不知怎么被汪倫知道了。他非常高興,駕一葉小舟,順著青弋江的碧波來到了水西。他上了岸,一眼就看到一個風流儒雅文士,站在古寺前觀賞煙霞,瀏覽風光。他從旁邊一個游客口中得知,這人就是李白。他欣喜地走上前去,倒身就拜:
“先生,久仰了!”
李白吃了一驚,定睛一看,原來是個布衣打扮、素不相識的俊俏后生,他眨眨眼想了想說:
“年輕人,你找錯人了吧?”
“沒有,”汪倫咧開嘴笑了,“我找的就是你,李青蓮先生。”
“哦,找我有什么事?”李白含笑問道,他覺得這青年人很有趣。
汪倫又打了一躬,說:“我叫汪倫。聽說先生喜歡飲酒吟詩,今特來奉告,有一個好去處,不知先生可愿前往?”
李白一聽,正中下懷,急忙問道:“在什么地方?快告訴我。”
汪倫指著閃閃發光的青弋江,說:“在這條江的上流,我就住在那里;那里有一個桃花潭,岸上有十里桃花,萬家酒店。”
“真的?”李白到涇縣數日,還不曾聽說有這么個好地方,于是他懷疑地問道:“果真有‘十里桃花,萬家酒店’?”
“千真萬確。”汪倫點點頭,“不知先生可想去游一游?”
李白從汪倫那誠實的眼神中看出,這個青年人決不會撒謊,于是欣然應道:
“去,我一定去!”
“那好。先生,請上船吧。”
就這樣,青弋江的流水,把李白送到了桃花潭邊。
當時,桃花潭邊是很荒涼的。二人棄船上岸。李白抬頭看去,哪里有什么“十里桃花,萬家酒店”?!但見潭水悠悠,野渡舟橫。岸上只有一樹桃花,孤零零地開著,桃花樹邊,有一個茅店,門前屋檐下,一根細竹竿斜挑著一面杏黃色的酒旗,在春風中“嘩啦啦”地飄舞。
李白萬萬沒想到這就是汪倫說的桃花潭。正想找他問個明白,汪倫卻含笑不語,拉他進了小酒店,揀了個座位坐下,向店家要了一壺陳窖老酒,幾碟山鮮野味,汪倫這才舉起酒杯對李白說:
“先生,山野荒村,無甚招待,千萬莫要見怪。”
李白也端起酒杯,呷了一口,疑惑地問:
“這就是你說的桃花潭?”
汪倫笑道:“是啊,這就是桃花潭。”
“你騙了我,”李白放下酒杯不悅地站了起來,“哪里有什么‘十里桃花,萬家酒店’?”
“有啊。”汪倫依然微笑道,“我們剛才經過的地方,叫十里邊山,這小店門前的那棵桃花,不是‘十里桃花’嗎?”
“那‘萬家酒店’呢?”李白又問道。
“先生,你看。”汪倫指著窗外那面迎風飛舞的酒旗說,“喏,那不寫得清清楚楚。”
李白朝那酒旗瞅了一眼,上面果真寫了“萬家酒店”四個大字——
原來酒店主人姓萬。
李白這才恍然大悟,“噗哧”一聲,剛進口的酒噴了一地,他連連點頭,“原來如此!”
汪倫這才把心底話兒全掏了出來:“先生,我是個山野魯莽之人,平時很喜歡你的.詩,也很想見你一面。這次聽說你到了水西,一心想請先生到寒舍作客,又怕先生嫌我們家貧,不肯光臨,因此想了這么個主意。晚生該死,欺騙了先生,請先生寬恕!”說罷,納頭便拜。
李白頓時被汪倫的一片誠心實意感動了,他雙手扶起汪倫,深情地說:“你要早說明,我也會來的。我很喜歡你,我倆交個朋友吧。”
汪倫萬萬沒想到這位聞名天下的大詩人,會同自己這樣一個布衣平民交朋友,他激動地拉住李白的手,熱淚滾滾而下,滴落在李白的衣袖上……
就這樣,李白在桃花潭邊住了十多日,受到汪倫和村人的熱情款待。李白臨走那天,汪倫戀戀不舍,唱著山歌為他送行。他很感動,詩興大發,口占一首絕句《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的船遠了,他回過頭來,看見汪倫還站在岸邊,朝他不住地揮手,揮手……
李白的故事10
據說李白周歲抓周時,抓了一本詩經。他父親很高興,認為兒子長大后可能成為有名的詩人,就想為李白取一個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沒有學問。由於他對兒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來。直到兒子七歲,還沒想好合適的名宇。那年春天,李白的父親對妻兒說:“我想寫一首春日絕句,只寫兩句,你母子一人給我添一句,湊合湊合。一句是‘春風送暖百花開’,一句是‘迎春綻金它先來’。”
母親想了好一陣子,說:“火燒杏林紅霞落。”
李白等母親說罷,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開的'李樹一指,脫口說道:“李花怒放一樹白。”
父親一聽,拍手叫好,果然兒子有詩才。他越念心里越喜歡,念著念著,忽然心想這句詩的開頭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嗎?這最后一個白字用得真好,正說出一樹李花圣潔如雪。於是,他就給兒子起名叫李白。
李白的故事11
清涼渡,在陶辛圩的東邊。
傳說夏日的一天,詩仙李白告別在涇川桃花潭結識的朋友汪倫,戀戀不舍地乘舟而下到了這個渡口,登上綠柳成蔭的堤岸,在渡口旁一座簡易的小亭內坐下,取出汪倫贈送的桃花潭酒,一面品美酒滋味,一面賞水鄉風韻。徐徐涼風挾帶著荷菱幽香撲鼻而來,李白恍若身處仙境。
當地一位眉清目秀的青年書生來到渡口,取出剛采來的蓮子、菱角給李白下酒。
李白一邊吃著蓮子、菱角,一邊飲酒,甚是高興,隨口哼出詩句,書生聽了大驚,忙起身作輯:“先生莫非是大名鼎鼎的詩仙李白?”李白興致正酣,繼續飲酒吟詩,一副豪爽閑適之態。書生認定面前這位散發老者正是詩仙李白,撲嗵一聲跪倒在地,懇請李白收自己為弟子。
書生跪了很長時間,不敢抬頭,也沒有聽到對方的回應。忽然,聽到匆促的'腳步聲,伴著“好清涼、好清涼,明朝散發弄扁舟”的吟唱聲,書生禁不住抬起頭來,面前早沒了李白的身影。接下來好些日子,人們在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地點,發現書生守候在那里,顯然是一心等待詩仙李白,直到得知李白已死于當涂采石磯才了結此愿。
李白死后,書生依然常常獨自來到渡口,把采摘的蓮子、菱角拋入水中,以此悼念心目中可敬的詩人,隨后毅然放棄考舉人的機會,追隨詩仙李白“明朝散發弄扁舟”,臨行前,在李白留下足跡的渡口修斗門建涼亭,定名清涼渡。
李白的故事12
李白的鐵杵磨成針
勵志人物配圖
李白中國的著名詩人,不過,其實李白年幼時是非常貪玩的。不僅讀書不用功,而且還會逃學,一天,他又趁先生不注意,偷偷溜回了家。
在回家的路上,他看見一名白發蒼蒼的奶奶,手中拿著一根鐵杵,正在一塊大石頭上來回地磨。李白覺得非常奇怪,就上前去詢問:“奶奶,你為什么要磨這個啊?”老奶奶回答說:“我想要將它磨成一根針啊!”李白又問:“這么大的鐵杵,得需要多少時間才可以磨成針呢?”老奶奶說:“只要堅持不斷地磨,就會越來越細。只要下了功夫,那么鐵棒也可以磨成針啊!”
李白聽后恍然大悟,覺得老奶奶的話非常有道理。學習不正是這樣嗎?只要天天認真學習,就會不斷地進步。自那以后,他再也不逃課了。不管老師留多少功課,他總是很認真地按時完成它。
最終,李白成為我國唐代最偉大的'詩人。
李白的故事13
我走過黃山、天目山、大明山、天柱山,尋找秋天,但我的秋天在農林大學悄然綻放。一片小小的金葉,一股淡淡的桂花香...
秋天的農林美景醉人。
走進大門,你可以看到一排排銀杏樹,就像士兵站在那里一動不動。金色的銀杏咔嚓一聲落在樹下,成了一粒帶著榮耀的種子。
繞過石階,你會看到一幅美麗而寧靜的河流地圖。旁邊是五球廣場。每天晚上,當太陽下山時,人們聚集在一起。孩子們在那里滑冰、騎自行車、捉迷藏;老人在那里散步、跳廣場舞;另一方面,母親們推著嬰兒車,成群結隊地聊著這些日子。這時,所有的風景都變得如此美麗:桂花穿上火紅的連衣裙,當秋風吹來時,它突然像仙女一樣跳舞,噴著迷人的香味...
沿著東湖向左走,湖邊矗立著一排挺拔的水杉,在夕陽下顯得格外醒目。火紅的樹木映在水中,就像一幅美麗的水粉。“咔嚓,咔嚓”,攝影師用相機固定了這張美麗的照片,并把它永遠留在了他的記憶中。
樹下是波光粼粼的湖水,優雅的白鵝從湖的上游經過,時而仰頭歌唱,時而低頭欣賞自己的影子。這讓我想起羅的詩:“白發浮綠水,紅掌定清浪。”小魚在湖里自由玩耍,無憂無慮地游來游去。“薩沙·武賈西奇薩沙·武賈西奇”,偶爾有幾片落葉從樹上落下,漂浮在平靜的'湖面上,給東湖增添了不少情趣。
這只是農林大學的一個角落。
今年秋天,我沿著東湖漫步,把夕陽下的一切都清空——讓秋天活在我的眼睛里,活在我的心里,我要把秋天所有寧靜的美印在我的秋畫里。
李白的故事14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中國唐代著名的詩人。他的詩作風格豪放奔放,意境奇妙,被譽為“詩仙”。李白年少時便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他博覽群書,善于吟詩作對,十幾歲時便已小有名氣。然而,他并不滿足于此,渴望在仕途上有所建樹,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負。
一次,李白聽聞唐玄宗李隆基正在招募有才能的人,他便毅然離開家鄉,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一路上,他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領略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這些經歷也為他的詩作增添了不少靈感。
到了京城,李白憑借著自己的才華,很快得到了一些權貴的賞識。在他們的引薦下,李白終于有機會面見唐玄宗。唐玄宗對李白的詩才大為贊賞,賜予他翰林供奉的職務,讓他在宮廷中寫詩娛樂。
然而,李白的抱負并不在此。他渴望能為國家出謀劃策,做出真正的貢獻。但宮廷中的生活讓他感到拘束和無奈,那些虛偽的權貴們也讓他心生厭惡。于是,他開始借酒消愁,時常在酒后吟詩,甚至醉倒在宮廷中。
有一次,唐玄宗讓李白為楊貴妃寫一首詩。李白趁著酒意,竟然讓高力士為自己脫靴,這讓高力士感到十分惱怒。此后,高力士便在唐玄宗面前進讒言,漸漸地,唐玄宗對李白也產生了不滿。
終于,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離開了京城。這對李白來說,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但他并沒有因此消沉,反而更加堅定了自己追求自由和理想的信念。
離開京城后,李白繼續游歷各地,結交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的詩歌也越發豪放灑脫,充滿了對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李白的晚年,他遭遇了一場牢獄之災。據說,他因卷入了永王之亂而被流放。盡管身處困境,但李白依舊保持著樂觀的心態,創作出了許多令人贊嘆的詩作。
李白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詩歌流傳千古,至今仍被人們傳頌。他的故事也告訴我們,一個人要堅持自己的信念,追求真正的自由和理想,不為世俗所累,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煥發出無限的光彩。
李白的故事15
磨杵成針
李白從小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還在他5歲的時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開始搖頭晃腦地大聲背誦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兩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費力地把書上的內容背锝滾瓜爛熟。由于李白總是把功課作得很好,所以老師非常喜歡李白,經常在小朋友們面前夸獎他。可是,李白當時也是一個貪玩的小孩子,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樣,身上難免有一些缺點。有一天,老師還在講課呢,他卻聽著聽著就走神了,一雙大眼睛盯著窗外,腦子里竟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媽媽給他講的金色鯉魚的故事。李白想:“那些小魚穿著金色的鱗片衣服,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真是太好看了。可是,它們的美麗會不會引來壞人呢?要是被人抓住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呀,多可憐。”瞧,李白開始陷入他自己編織的幻想的世界里。老師看見李白愣愣的模樣,知道他沒有認真聽課,就停下課來,很生氣的說:“李白,你站起來重復一遍我剛才講的話。”李白一下子清醒了,慌忙站起來,卻一句話也說不出。“同學們都在笑話我吧!”李白的臉刷的紅了,他感到難為情極了。
放學回家的路上,李白還在生自己的氣呢。忽然,他發現一條清澈的小溪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鐵棒。老婆婆磨得很認真很賣力,大滴大滴的汗珠從老婆婆的額頭上滾下,可是老婆婆只是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著繼續磨那根大鐵棒了。李白看見老婆婆這么辛苦地磨鐵棒,覺得非常好奇。于是他跑上前去,來到老婆婆的身旁,一邊輕輕地拉著老婆婆的衣角,一邊很有禮貌地說:“婆婆,您好。請問您磨這根大鐵棒干什么呢?”老婆婆繼續專心地磨著她的鐵棒,頭也不回地說:“我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細細的繡花針哩。”李白瞪大了眼睛,嘟著嘴說:“這么粗的鐵棒能磨成針嗎?”老婆婆轉頭看了看李白,見他一臉不相信的樣子,這才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來,慈祥地對李白說:“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繡花針哩!”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個深奧的道理,使勁地點了點頭。這件事給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對他以后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后來凡是讀書碰到困難,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的教導,便抖擻精神,鼓起勇氣,堅持不懈地奮力拼搏。有一段時間,他為了專心讀書,甚至搬到一所道觀中去安心苦讀。正是憑著這種精神,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為他以后取得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功打下了牢實的基礎。
詩仙下凡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的大名呀,在中國那可是沒有人不知道的。李白是一位非常偉大的詩人,他一生寫了許許多多很有名的詩歌流傳后世。直到今天,很多愛學習的小朋友都在背誦李白的詩呢。李白寫的詩歌充滿了神奇的想象力,常常把人帶到似乎只有神仙才居住的另一個奇幻的世界,所以喜愛李白詩歌的人又給了李白一個美稱,把他稱作“詩仙”。李白就像一位灑脫狂放、云游萬里的仙人一樣,游遍了中國秀美的山河。他每到一個有特點的地方,總會寫下抒發感情的詩篇,而且從來不擺名人的架子,與當地的老百姓成為很好的朋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因此,民間流傳著很多關于李白的動人故事。
有關李白的出生,就有一個神秘的傳說。說的是李白的母親生下李白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她到底夢見了什么呢?原來,她夢到了一片很美麗的星空。那么多閃亮的星星都在沖她眨眼睛呢,實在讓人有些看不過來了。不過,還是有一顆很特別的星星吸引了李白媽媽的注意。這是秋天傍晚西方天邊上最早升起的那顆最亮的星,叫做太白星,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啟明星。它是那么耀眼那么閃亮,把夜空中其它的星星一下子就比下去了。正當李白的媽媽抬著頭望著這顆太白星贊嘆它的明亮耀眼時,這顆太白星忽然從天上墜下來,落入了李白媽媽的'懷里。這時,李白媽媽感到肚子一陣疼痛。于是,一個白白胖胖的小生命便呱呱落地了。因為這個太白星的夢,爸爸媽媽便決定給他們可愛的小寶寶起名李白,字太白。李白長大后,為了實現幫助君王治理國家、幫助窮苦老百姓多做一點好事的遠大理想,用他的詩歌抒發自己對祖國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激勵自己與各種困難作斗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李白真的像一顆明亮的太白星一樣,用他的光芒照耀著我們前進的道路呢。
力士脫靴
李白過人的才華,使他成為一位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所以就連當時的皇帝唐玄宗也想看一看李白到底是個怎樣厲害的人物。于是唐玄宗下詔書請李白到皇宮來相見,一起商談國家大事。聽到皇帝召見,李白邁著大步,仰天長笑著走進皇宮,沒有一絲拘束緊張的樣子。唐玄宗看見李白儀表非凡,氣宇軒昂,雙目炯炯有神,就像一片朝陽升起在東方。通過與李白親切的交談,皇帝發現這個李白可真是不簡單,他的知識如此淵博,無論問他什么問題,都能對答如流,并能提出很多自己獨到的見解呢。
唐玄宗皇帝得到這樣一個值得夸耀的文人在身邊,高興得合不攏嘴,立即邀請李白留下來和他一起吃飯。當時,誰如果能和皇帝一起吃飯,那可是一件非常非常榮耀的事。更何況,皇帝還用滿桌的好菜親自招待李白呢。于是,有很多人羨慕李白,但也有很多小心眼的人嫉妒他。可李白才不怕別人嫉妒他呢,他還是像以前一樣瀟灑狂放。李白喜歡喝酒,與他同一個時代的另一位大詩人杜甫有一首詩曾經這樣寫到:“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首詩的意思是:“李白喝一斗酒就能作上百篇的詩,他倒在長安的酒店里就可以忽忽大睡。在李白喝酒的時候,即使是天子的召喚,他也不理,而自稱自己是酒中仙。”
有一天,皇帝又召見李白,請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詔書。恰巧李白剛剛喝完酒,東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他瞇著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見站在皇帝身邊的一個太監正在很不友好地盯著他。這個太監叫高力士,當時得到皇帝無比的寵愛,就連皇帝的兒子們也稱呼他“阿哥”,王公大臣們也要稱呼他“老爹”呢。高力士心里總想著:“我可是皇帝眼前的紅人,誰敢得罪我!”所以他整天在皇宮里橫行霸道,老欺負那些被他排擠的小官員。他發現皇帝喜歡李白,心里就很不舒服,還想著要找個機會整整李白呢。李白呢,其實早就看不慣這個欺軟怕硬的太監了。于是趁著這天的酒性對皇帝說:“皇上,我有個小小的請求,不知您準不準?”皇上因為急著要李白寫詔書,便著急地說:“你有什么要求,盡管講。”李白說:“我剛喝了點酒,因此無法像平常那樣很恭敬地寫文章。請皇上準許我穿戴隨便一點,這樣我才能把這篇詔書寫得符合您的要求。”皇上想了想,摸著胡子說:“既然這樣,我就準許你隨便一點吧。”于是,李白伸了個懶腰說:“我穿的鞋太緊了,要換一雙松一點的便鞋。”皇帝便立即叫人給他取雙便鞋來換。李白趁機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腳一伸:“給我把鞋脫了!”高力士平時作威作福搞慣了,沒想到李白會來個突然襲擊。在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高力士當慣奴才的膝蓋便自然而然地跪了下去,竟給李白把靴子脫了。這一次,李白可給那些受高力士欺負的人出了口氣,就連千百年后的人們聽到這個故事也覺得痛快呢。
淚別汪倫
李白非常喜歡游覽名山大川,他多次漫游長江南北,黃河上下。我們偉大祖國的版圖上,幾乎印滿了李白的足跡。那些爛漫的山花發出一陣陣芳香,那些快樂的小鳥“啾啾”的叫著,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滿了詩情畫意,是一個千姿百態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游玩。一天,他收到一個叫汪倫的人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上寫著:“先生喜歡游玩嗎?我們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歡喝酒嗎?我們這里有萬家酒店。請您來我們皖南涇縣玩吧。”李白看了這封邀請信十分高興,馬上收拾行李就向涇縣出發。可是到了涇縣以后,李白朝四周張望了半天也沒見到什么十里桃花,更別提萬家酒店了。正在納悶,一個村民打扮的人走上前來說:“李白先生,見到你真是太榮幸了。我就是汪倫。”汪倫接著便解釋說:“我信里所說的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個桃花潭,而萬家酒店呢,是說有一家姓萬的人開的酒店。”李白聽了,哈哈大笑。兩個人就這樣交上了好朋友。
汪倫邀請李白在他家住一段時間,叫妻子做了好多鄉噴噴的飯菜,還拿出了釀造多年的好酒熱情地招待李白。他們邊吃邊聊,真是愉快極了。后來李白又到附近的幾個朋友家住了幾天。可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著李白去辦呢。所以待了幾天后,李白決定要離開了。但為了不給汪倫添麻煩,李白并沒有專門向汪倫告別,他準備悄悄地坐船回家了。誰知就在李白已經上了船而船正要開動的時候,汪倫趕到了。要知道如果再慢一步,就來不及了。李白聽到汪倫和村里的鄉親們手拉著手一邊唱著為他送行的歌,一邊用腳踏出節奏。李白又驚又喜,他沒想到汪倫會和這么多村民一起來河邊送他,這些老百姓對他實在太好了。他只覺得心頭一熱,眼淚差點掉了下來。就這樣,李白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詩,詩名叫《贈汪倫》。詩的后兩句寫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那么深,也比不上汪倫來送我的情誼深呀。”
這首送給汪倫的詩為什么會這么美好動人,為什么會流傳這么廣呢?因為它抒寫了一位偉大的詩人與普通人之間純真質樸的友情。這也是為什么千百年來李白能得到老百姓特殊喜愛的很重要的原因。
【李白的故事】相關文章:
李白的故事08-17
李白的故事03-04
李白拜師的故事08-04
有關李白的故事11-06
關于李白的故事12-01
詩仙李白的故事12-29
李白的小故事10-30
詩仙-李白的故事02-26
李白的故事【薦】05-01
(通用)李白的故事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