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李白的故事
李白的故事1
給李白寫了一封信,稱這里有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李白看完信后非常高興。立刻動身乘船去汪倫所指的村莊,可是到了那兒,卻發現哪有什么桃花和酒店啊,汪倫笑著說:我所指得是十里以外有一棵桃花樹,和一家姓萬的'人開的酒店。并不是有方圓十里的桃花樹林和一萬家酒店。李白一楞,馬上又笑著說:我堂堂一個大詩人居然被你給騙了。然后便答應汪倫在他那兒小住幾日,并答應他一定作一首詩送給汪倫。汪倫十分高興,于是便帶著李白游遍了這個地方的風景名勝。而李白和汪倫也聊得十分投機,常常徹夜長談。而白天則和李白一起喝美酒、作詩。
幾天時間一眨眼就到了,可李白卻還沒有作出首好詩,李白覺得自己愧對汪倫,于是便匆匆告辭,準備回去。
李白立在船頭,久久凝望著汪倫家的方向,這時一個人朝他走了過來,還唱著歌,仔細看時,才發現是汪倫來送他了,李白潸然淚下,詩興大發,作了一首千古流傳的《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的故事2
李白走進了穿梭機,來到了二十一世紀。
不久,他生病了,他來到醫院,填好了單子去驗血。“先生,請問尊姓大名?”醫生問。“李白。”“啊!李白呀,李白,真的是李白,李白啊!李白……”“先給我驗血呀,快點! ”“哦,我給你驗,驗了血后,請在這張紙上寫上你的尊姓大名哦! ”醫生邊說邊遞給李白一張皺巴巴的紙。“好吧! ”李白回答。醫生給李白驗好血之后,李白簽了名。醫生說: “你身體不好,你再去掛個針吧! ”說著便親吻了一下那張皺巴巴的紙。
聽說身體不好,李白有點著急,心想:我李白英俊瀟灑,玉樹臨風,怎么能英年早逝呢?于是,用僅有的一點錢買下了一百多元錢的打針藥,就匆匆忙忙地去打針了。
來到打針臺前做皮試,護士問: “您叫什么名字? ”“李白。”“啊!李白,李白,真的'是李白……”護士比那個驗血的醫生還要激動。忽然,護士對李白說: “李白先生,您應該買些眼藥水,您眼力不太好! ”“為什么? ”李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您想想,從您寫的《靜夜思》里面‘疑是地上霜’就可以判斷出來了,您竟然把月光看成霜,真是不應該呀! ”“好吧,我買點眼藥水。”李白說著,來了個全身大搜查,可怎么也找不出錢來了。護士一把就把李白推出去,李白只好回了家。
一回到家,李白就把《靜夜思》改了,改成了這樣:床前明月光,不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兩眼淚汪汪。
李白的故事3
這是一本由一系列李白的小故事串成的小書。
李白小時候很淘氣不好讀書。一天他在河邊看見一位要把鐵杵磨成針的老奶奶,李白很不解,就問老奶奶為什么要這么做,奶奶只說了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句話讓李白受益終身。從此,李白用功學習,當小伙伴去玩耍時他在奮筆疾書。
《道觀求學》,李白為了專心讀書,甚至還搬到了一所道觀中去安心苦讀;《李白與明月》,李白傍著月亮讀書習武,直至雞鳴拂曉。經過不懈努力,李白終于成為了一位文武雙全的大詩人。堅持就是他成功的必經之路。
對于堅持,我自己也是有親身體驗的。記得一年級時,老師教我們跳繩,可我總跳不好。但老師沒有批評我,反而鼓勵我說不要灰心,只要你天天練、堅持練、努力練,總會練好的。這句話也讓我受益終身。從那一天起,我做任何事想放棄時,總會想起體育老師說的那句話,告訴自己:堅持就是勝利。慢慢地,我跳繩越來越好。從笨拙的一分鐘五十下,到流暢的一分鐘一百多下,我流下了無數的汗水。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校運動會上,我獲得了一年級男子組冠軍。這再一次證明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讀完這本書,我更深切地體會到了“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堅持和百分之一的`天才”,這是那些偉人成功的必經之路,也是我們每一個想要成為不平庸的孩子的座右銘。
鐵杵磨成針,李白一生的堅持,也將成為我一生的堅持。
李白的故事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的這首《贈汪倫》詩,因為編進了小學語文課本,在中國大地上,幾乎無人不知。但是,如果問一下,詩中的這位主人公——“汪倫”,他的來龍去脈,他的履歷事跡,恐怕就鮮有人說得上來了。
因為,汪倫是一個普通人。
關于汪倫其人,據《李白集校注》,另有《過汪氏別業二首》,據稱也作《題涇川汪倫別業二章》,似可參證。然而,即使這首詩,也沒有什么關于汪倫的細節介紹。只知這位汪倫可能很富有,也很好客,因此有條件邀請李白到他家小住。
而且他還擁有別墅,可能在涇川的山清水秀處,正合詩人的雅興。兩人雖然初次見面,“疇昔未識君,知君好賢才”,由此可見,詩人與汪倫相當投契,一見如故。而且主人家的高規格接待,也讓詩人感動。“我來感意氣,捶炰列珍羞”,看來唐朝的“徽菜”就相當考究了。
從詩句“相過醉金罍”,“吳籥送瓊杯”來看,李白在汪氏別墅小憩,吃得開心,喝得好像更加開心。詩題下有校者注:“白游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白,倫之裔孫至今寶其詩。”
汪倫善醞,他的家釀美酒,自然是上乘的佳醪,著實令好酒的詩人,迷戀陶醉。從兩首詩中,“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酒酣益爽氣,為樂不知秋”,兩次同用“酒酣”一詞,估計是詩人手不釋杯的結果,老先生喝高了,來不及推敲,才犯了詩家的.重復之忌。由此也證明“李白斗酒詩百篇”的那種米酒,在長安酒肆里出售的,由漂亮的胡姬斟進他杯子里的,大概酒精度較低。如果是二鍋頭那樣的烈性酒,一斗下肚,就該學阮步兵,作三月醉了。
但這首李白的詩,卻使詩中的汪倫,與詩一齊不朽。正如王勃那篇《滕王閣序》一樣,一句“都督閻公之雅望”,那位洪州都督閻伯嶼,也跟“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同被人吟誦朗讀。歷朝歷代,在南昌任地方官者,可有一位被人記住,被人提起?
一首好詩,一篇美文,能起到這樣的效用,是出乎作者預料的。本是名不見經傳的人,本是極一般的人——汪倫,卻在李白的詩中,留下永久的名聲。
在清人袁枚的《隨園詩話》中,關于對汪倫之約,有一段記載:“唐時汪倫者,涇川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萬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數日。”
因此,在車載斗量的當代作品中,要想讀到李白這樣情意真摯的,表現普通人的詩篇,恐怕是很不容易的了。
李白的故事5
他與酒為友,他對月獨酌;他且騎白鹿訪名山,他將登太行雪滿山。他唱著行路難,蜀道難,又踏遍了萬水千山。他說,我本楚狂人。他說,天生我材必有用。他說,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李白簡短的歷史故事經典傳說
李白是我國偉大的詩人之一,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下面我要介紹的就是有關于李白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李白的故事6
不知何時,中國的詩壇一撅不振,如來佛祖實在看不下去了,叫來“詩仙”李白說︰“現在人間的詩壇實在是不行,我派你到人間去一趟重振詩壇,當李白再次來到人間之后作文。”李白嘟著嘴說︰“我才不去呢,好不容易當了個‘詩仙’,再次回到人間,我可不想再為唐朝擔憂了。”如來佛祖笑著說,現在都什么時候呢,還唐朝,現在人間都是科技化時代,你去人間還可以見識見識高科技呢。”李白頭也不回,趕緊下了凡。
李白來到人間,馬路上一輛輛汽車呼嘯而過,他大叫道︰“這有一個鐵皮怪物,快來人打它啊。”說著,他掄拳就打,這是警察來了,李白見勢不妙,撒腿就跑,小學六年級作文《當李白再次來到人間之后作文》。他一口氣爬上了一棟高樓大廈的樓頂,整整爬了88層,他累得氣喘吁吁。可憐的李白,他不知道這棟樓有電梯啊,還有警察也不是追他的呀。李白看向藍天,一架飛機正好飛過,他驚訝道︰“這是什么怪鳥,這么大,還飛得這么快。“這時李白餓了,他跑下樓,來到一家烤鴨店旁,拿出唐朝的“開元通寶”說︰“老板,來一只烤鴨,兩瓶酒。”老板氣著說︰“你干什么呢,穿著唐朝的衣服,拿著假幣,想吃霸王餐呢。”李白不知道唐朝的錢幣此時已經不能再用了啊。這時,小學生放了學,一個小孩笑著說︰“我來把《望廬山瀑布》改編一下,改成‘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來到烤鴨店;口水流的.三千尺,可惜身上沒帶錢。”他們不知道,此時李白正氣得面紅耳赤。
李白氣著回到了天庭,把在人間的事情給如來佛祖說了個遍,如來佛祖笑得前仰后俯,說︰“指望你重振詩壇是不可能得了,我把你變小,重去人間學習一次,這樣才能讓你重振詩壇。”
李白的故事7
傳說唐代詩人賀知章、王之渙、李白、杜甫四人一日京城相遇,詩朋酒友得以會聚,歡欣之情,自不必說,于是擺下酒宴,暢談酣飲,不知不覺已經天黑。
此時,天空懸掛著一輪玉盤,皎潔的月光,美好的夜景,激發了詩人們吟詩的興致。
賀知章率先發話:“今晚月色奇佳,何不共吟一首以助雅興,接不上者……”
王之渙插言:“接不上者,罰酒三杯。”
賀知章搖搖頭,瞅了李白一眼,笑道:“若按此令,今日接不上者,豈不大有人在?不可不可,接不上者,不得飲酒!”這個提議,正中各位詩友下懷,齊聲說好。
賀知章歲數最大,當然由他出首句,只見他輕捋胡須,微舒闊袖,不慌不忙地吟出了第一句:“一輪圓月似金樽。”吟完,就給自己斟滿一杯酒。
王之渙看著杯中晃動的'圓月,心頭一亮,脫口吟道:“金樽斟滿月滿輪。”吟完,也給自己斟滿了一杯酒。
下面本來輪到李白,誰知杜甫詩情洋溢已難自抑,加之年少好強,也不管什么順序不順序了,便搶著說:“請君聽我吟:‘圓月跌落金樽內。’”吟完,同樣給自己斟了一杯酒。
李白不慌不忙,站起身來,把三位詩友的酒,舉起一杯干一杯,三杯酒全下了肚,這才吟出一句:“手舉金樽帶月吞!”
李白的故事8
公元226年,秦王李世民心懷不軌,為了和兄弟爭奪帝位,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設計誅殺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為擺脫秦王的追殺,身懷六甲的太子妃在忠心家將的掩護下,逃往西域突厥,隱姓埋名,潛居異國,受到當地人的禮遇。安富尊榮的生活并沒有消除太子后裔對大唐之恨。他們要積聚力量并借助突厥,把屬于自己的大唐江山奪回來。但是大唐西征軍的金戈鐵馬并吞了突厥千里肥沃之地,再次踏碎了他們的夢想。光陰飛逝,大唐發展成繁榮昌盛四方降伏的強大帝國。太子后裔只好隱居深山,臥薪嘗膽,以圖光復大業。一天夜里,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外的山上一座豪華莊園掃葉山莊中,迷茫的產婦夢見太白金星飛入懷中,隨后,一個儀表非凡的男嬰誕生了,父親給他取名李白,字太白,意思是太白金星下凡來。
李白幼時隨父李復國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覽群書,多才多藝,尤好劍術。
李白因家仇對現任皇帝唐玄宗很是憤恨,他很想能遇到一位貴人,帶他去皇宮臥底,好尋機為他祖先報仇。在開元十八年左右,他曾一度抵長安,爭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歸。
后來前往玉真觀,在玉真公主的帶領下進入皇宮見駕,供奉于翰林,做了文學侍從之臣,參加草擬文件等工作。李白苦等機會,終于在含元殿前刺殺玄宗,卻被突然出現的太華公主阻止。李白因玄宗實為一代仁帝,便答應太華公主放過玄宗。回到長安,在聽雨軒聽說安西都護張守圭進京進貢。李白急忙趕到皇宮,救下奄奄一息的太華公主,得知張守圭與血恨門主行刺皇上,就前往后殿搭救。血恨門主對李白手下留情,卻被張守圭暗算成重傷,面具跌下,其真面目竟是父親李復國。李白惡戰張守圭,魔頭終于授首。
父親在李白的勸說下,以天下百姓為重,避居掃葉山莊……玄宗賜李白金牌一面,上書掃除天下不平事,并給了他許多銀兩。李白辭官不做,到各處游覽,走到哪里都有當地官府暗中供應錢財,使他不用發愁。安史之亂后,天下已經動亂不安,老百姓不得安寧。李白也意識到這樣的局面,自己卻幫不上忙,就對自己說:我也要找份工作做了!他懷著平亂的'志愿,到永王李璘那里做幕僚,結果陷入王室紛爭的漩渦。后因李璘與兄弟爭奪王位兵敗牽累,李白被送進監獄,但唐玄宗的金牌起了作用,最終減刑流放夜郎,半途又遇赦而返。
李白非常喜歡喝酒,越喝越能寫出好詩。賀知章初遇李白時,曾解下金龜換酒,與李白共飲,稱李白為謫仙,后來人稱詩仙。到寶應元年,李白62歲時,病死在他的族叔當涂縣令李陽冰那里,在窮困和漂泊中結束了他的一生。他的作品風格為浪漫主義,其中一首俠客行使李白名傳千古……
李白的故事9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是唐代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大詩人。李白的出生地說法不一。有說他出生在中亞的碎葉城(在現在蘇聯境內,唐時屬中國管轄),五歲時隨全家遷居到綿州昌隆縣青蓮鄉(在現在四川省)。也有說他出生在四川。李白熱愛祖國,對大好河山感情很深。他盼望為國出力,卻遭到統治者的排斥。但是,他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的詩,想象豐富,感情奔放,語言清新,風格雄壯,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受到人們的喜愛。他也被尊稱為“詩仙”。
李白的父親是位商人,做生意賺了不少錢,相當富裕。相傳,李白小時候在四川象耳山讀書。有一天逃學下山,經過一條小山澗,見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鐵棒。李白覺得很奇怪,走上前詢問,老奶奶回答說要用鐵棒磨針。一根粗鐵棒要磨成一根細小的針談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說:“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從此以后李白就打消逃學念頭,下功夫讀書了。他既學文又習武,專門學習劍術。決心要做一個滿腔俠義的“游俠”。
李白幼年時候記憶力特別好。諸子百家,佛經道書,無不過目成誦。據說他五歲就會誦寫“六甲”,十歲能讀諸子百家的書,懂得了不少天文、地理、歷史、文學等各方面的知識。此外,他還學會了彈琴,唱歌,舞蹈。
一天,李白家中來了一位客人,風流儒雅,氣概不凡,是當時很有名氣的文人,這次是到蜀中來做官的。在長安,他早就聽說李白的詩名,這次來到蜀中還未上任就前來拜訪了。家人帶他來到一條河邊的柳樹蔭下,只見一個年幼的書生,頭戴綸巾,佩一把寶劍,正在吟詩,同樣是風流倜儻,卓越不群,詩人對這少年的喜歡之情油然而生。他又看了看少年李白的詩稿,先是吃驚,后是贊嘆,最后竟是擊節拊掌了,他說:“小家伙的'文辭簡直可以和司馬相如平分秋色啊!好好寫吧,中國第二個屈原就要橫空出世了。”
李白自小志趣遠大,稟性高潔。當時的讀書人要想求取功名,都去參加進士考試。李白想,大丈夫在世,要做就做個國家棟梁,否則就一輩子只當一個平民百姓。他常常自比謝安,相信總有一天會“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李白少年時代的詩歌留下來不多,比較早的一篇是《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說的是有一天李白到深山的道觀中去尋訪一位道士。時值初春季節,桃花正帶露開放,飛瀑流泉,野竹小鹿,山中景色確實美不勝收。然而道士卻始終沒有回來,從早晨到下午,一直見不到人影,他只好悻悻而歸了。回到家后愈想愈覺得那道士真是如同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人,再也按捺不住詩興。
李白的故事10
通常的印象,仿佛古代的詩人都挺能喝酒,個性是李白,他的《將進酒》中說“將進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一斗詩百篇”。可見李白是很愛喝酒的,但是他是不是真的能夠喝很多酒,是不是一喝就是“一斗”呢?
李白其實沒酒量這得先從“斗”說起。此刻已經沒人用斗了,我們以前見過的斗,一般是稱量糧食的工具。一斗大約是50斤糧食。誰要是喝一斗酒,酒量自然是大得驚人。古時候量酒用的也是斗,但是跟現代稱糧食的斗并不是一回事。
《公羊傳》:“熊蹯不熟,公怒,以斗擊而殺之。”這斗就是喝酒的杯子,能夠順手拿起來投人,體積必須是有限的。《史記·項羽本紀》中,劉邦從鴻門宴上逃走時,讓張良送給項羽白璧一雙,送給范增玉斗一雙,這玉斗也是酒器,張良能夠隨身帶著,體積也不是很大。
還有另一種稱為斗的酒器,北斗七星,排列出來的形狀就是這種斗的'樣貌,這種斗有長長的柄,實際是盛酒的勺子。
《詩經·大雅·行葦》有“酌以大斗,以祈黃考”。朱熹注:“大斗,柄長三尺。”古代的三尺,也就是此刻的二尺多一些。大斗如此,小斗必須還要小。從出土的青銅斗看,也就是此刻家里飯勺大小,一斗的容量也就是此刻常用的一個玻璃杯。《史記·滑稽列傳》齊威王問淳于髡能喝多少酒,淳于髡答:“臣一斗亦醉,一石亦醉。”“一斗亦醉”,這是說喝得很少,不算什么;“一石亦醉”,這是說喝得很多。
古代酒的度數很低,喝上一斗酒是很容易的事,也就跟此刻的一杯啤酒差不多。《水滸傳》中的武松,在景陽岡上喝了十八碗,是懸了點,但這是“燕山雪花大如席”式的夸張,并不為過。如果換成此刻的白酒,那可就懸了,沒有可信性了,成了“廣州雪花大如席”式的夸張,成了敗筆。
只有李白喝酒的記錄,沒有發現李白連氣喝上幾斗酒的記錄,估計李白的酒量是不大的。
杜甫《飲中八仙歌》說:“汝陽三斗始朝天”,“張旭三杯草圣傳”,“焦遂五斗方卓然”,只有“李白一斗詩百篇”。比較起來,人家是三斗始迷糊,五斗“方卓然”,可老李只一斗就“長安市上酒家眠”了。論酒量,李白顯然不如那幾位。
杜甫說他“一斗詩百篇”,實際意思是,李白只要喝上一斗酒,就能夠寫出許多詩來。只喝那么一杯啤酒,就上了詩情,顯然是酒精起了作用,這正說明了他酒量并不大。從李白的詩作來看,他喝酒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求醉,更不追求喝進肚里多少,而是借酒抒情,借酒發泄。
李白的故事11
江山代有才人出,在古老的歷史中涌現出無數的風云人物。其中,最令我敬佩的是詩人李白。
李白小時候十分聰明。李白的爸爸李客在李白很小時就發現了他的作詩和習武的天賦,便很用心的教導李白讀書、作詩與練武。李白因此博覽群書,武功了得。因為李白飽讀詩書,所以他便立志要做一個像諸葛亮、司馬相如一樣可以為百姓造福的.好官。他也常常把自己比作大鵬鳥,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展翅高飛。為了實現遠大志向,李白踏上了他的求官之路。
大家肯定沒聽說過李白參加科舉考試。為什么呢?因為李白的爸爸李客是一個商人。在當時,商人的兒子是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的。這就說明李白不能像其他人一樣通過考試來獲得當官的機會,也說明李白的求官之路將更加困難。可就算這樣,也沒能打破李白的夢想。他決定踏遍千山萬水,來到天子腳下的長安城來尋求做官的途徑。這一路相當不容易。
歷盡坎坷,受盡小人算計后,李白并沒有世俗中。在一些能人志士的幫助下,李白的文采終于被皇帝所賞識。在他四十二歲時,他被皇帝召入皇宮做了官,官至翰林供奉。可是在皇宮的這些日子,李白發現他并不能為百姓做好事,使百姓生活得更好。再加上小人的設計陷害,李白被賜金還鄉,在離開長安的路上,李白萬般的無奈。難道他就這樣放棄理想了嗎?不,他沒有。在離開長安的路上,他寫了《行路難》,他用豪放的詩詞表達了他的雄心壯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這么一個豪放的李白,大家想不想更加深入的了解呢?那么就讓我們從今天的課堂中學習李白這位偉大的詩人吧!
李白的故事12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但李白一生關心國事,希望為國立功,與他不滿黑暗現實之間形成劇烈的矛盾。他的《古風》59首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對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敗,廣泛地進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賢能之士沒有出路的悲憤心情。言多諷興,氣骨高舉。李白一生寫下不少描繪自然風景的詩篇。他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等,形象雄偉,氣勢磅礴,都是傳誦千古的名句。
李白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在朝廷做了三年的翰林學士,并沒能涉身政治,卻成了君王的御用文人,再加上他對權貴的傲視,從而招致排斥,憤而離開了長安。在詩中,我們很容易看出詩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的心緒。可以想象,一個滿腹惆悵的人,當他一心解愁卻又無法解愁的時候,內心是怎樣的愁苦啊!表面上開懷暢飲,實際上愁箭穿心。但詩句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其根源就在于作者那充實深厚的內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郁怒情緒。
李白的故事13
我漫無邊際的走在大街上,一個詩人也沒有碰到,手中的采訪本一片空白,半個大字也沒有。
前幾天我莫名其妙的穿越到唐朝,唐朝可是我國詩歌創造的黃金時代,何不趁著這個老天爺送給我的好機會采訪采訪一些古代的名人呢?
正想著,突然一陣香味撲鼻而來。定睛一看,原來我來到了江南最豪華的酒樓——黃鶴樓。
忽然我的耳邊傳來了一句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咦?這不是李白的《宋孟浩然之廣陵》嗎?我眼睛一亮,三步并作兩步,一口氣跑了上去。
來到樓上,果然看見了李白和孟浩然在哪里吟詩作對。
只見李白一手拿著酒杯,口中還念念有詞:“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好,好。”只見孟浩然大聲的稱贊起來。沒過多久,孟浩然起身告辭,我趁著這個空當跑到李白的身邊,恭恭敬敬地說道:“小生素聞李白詩仙的盛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李白看了看我說道:“我今日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定然和少時的努力分不開。”說著想回憶起了往事:“小時候我雖然聰慧,但難免調皮,一日上課我出神發呆被老師責難,心里難受,回家的時候路過河邊看見一位老人在河邊手中拿著一把鐵杵在河邊打磨,我一好奇便走過去詢問:“老大娘你在干什么啊?”老大娘抬起了頭,摸了摸頭上豆粒大的汗珠微笑的說道:“我在把這根鐵杵磨成繡花針呢。”我立即瞪大了雙眼說道:“這么粗的鐵杵什么時候才能磨成那么細的`繡花針啊?“老人慈祥的笑了笑說道:“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針。”說完便繼續埋頭工作。“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肯努力,不管什么事都可以完成!”
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李白笑了笑,便拂袖而去。
我坐在那里反思了良久,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針。是啊,只要肯努力,無論什么事都可以完成。
為了我們的美好明天,奮斗吧!
李白的故事14
李白,是一位著名的人,但是李白僅僅只在詩歌方面名揚天下,而他真正的理想卻沒有一個可以施展的舞臺。李白就像一匹千里馬,他在苦苦等待自己的伯樂,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李白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悠閑快樂,他其實每天都活在幻想之中,每天都活在理想之中,甚至是痛苦的,他渴望丞相的寶座能端放在自己的面前,今天,我就來談談我對李白的看法。
根據我對李白的分析,他有三個特點:豪放、自信、懷才不遇,我一一來解釋一下。
李白的確是一個豪放的人,他豪放的喝酒,豪放的花錢,豪放的過每一天,在我們的理解與印象中,李白是一個很瀟灑的人,他從來沒有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帶入到生活中來,而且永遠都不會放棄,他一直在細心的尋找機遇,我們應該學習這種精神,讓它一直延續下去。
自信,這一點,我們從李白的詩中便可略知一二,例如:“昔謝安四十,臥白云于東山”,“安石東山三十春,傲然攜妓出風塵”,“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等詩句,李白曾在詩中多次把自己比喻成謝安、姜太公,并且一直在等待自己的周公出現。還有一點能表示李白很自信,他從來不走科舉帶路,想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但是,李白未免有些太孤傲不凡,讓李白進長安,只讓他做了一個小小的翰林待詔,所以,李白雖然自信,卻并沒有得到重用。
李白又是是一個懷才不遇的人,滿胸才華等待施展,可偏偏沒有人肯給他這個一飛沖天的'機會,所以,李白寫出來的詩句是滄桑的、悲壯的,因為自己沒有一個施展才華的天地,李白在這一點上不太幸運。
你眼中的李白是怎樣的?
李白的故事15
世人皆認為,李白有治國安邦之能,卻因皇帝老兒是非不分,以致懷才不遇。事實果真如此嗎?非也。
首先,李白自恃才高,難免盛氣凌人,平生所好又是縱橫之術,太平盛世派不上用場,稍不得志就嚷嚷泛舟五湖,這路性格官場上當然吃不開。說到底,李白并不是從政的料,在長安三年,落了個賜金放還。表面上李白接受現實,去過“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逍遙日子,骨子里卻什么都沒變,他仍把自己當成再世諸葛亮。其次,李白缺乏政治眼光,錯投永王李璘就是個明證。彼時,唐肅宗正在北方領導平叛戰爭,民眾期盼一個團結穩定的政府,像李璘這樣搞分裂、搞割據,不得人心是明擺著的。第三,李白缺乏行動力,在助李璘的過程中,李白不曾有一言一策。按當時的`情況,李璘如果率眾北上,既可得到勤王的美名,又可以控制朝廷,挾天子以令諸侯,非要東取金陵,如何服人?這一點連李璘的將領季廣琛都看出來了,李白卻看不出來。由此可見,李白并不像他自己或后人所想的那樣擁有戰略頭腦,他既不是縱橫捭闔的蘇秦張儀,也不是鞠躬盡瘁的諸葛亮,他只是世人眼中那個不諳世故的“謫仙人”。
【李白的故事】相關文章:
李白的故事08-17
李白的故事03-04
李白拜師的故事08-04
李白的小故事10-30
有關李白的故事11-06
李白的故事【薦】05-01
詩仙李白的故事12-29
關于李白的故事12-01
詩仙-李白的故事02-26
李白的故事(優秀)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