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詩歌賞析集合14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詩歌吧,詩歌一般飽含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你知道什么樣的詩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詩歌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李白詩歌賞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李白詩歌賞析1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常相憶。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作品賞析
杜甫的兩首《夢李白》,分別按夢前、夢中、夢后敘寫,依清人仇兆鰲的說法,兩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層,所謂“一頭兩腳體”(見《杜少陵集詳注》卷七)。《夢李白·死別已吞聲》寫杜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了他對故人吉兇生死的關切之情。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詩要寫夢,先言別;未言別,先說死,以死別襯托生別,極寫李白流放絕域、久無音訊在詩人心中造成的苦痛。開頭便如陰風驟起,吹來一片彌漫全詩的悲愴氣氛。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不說夢見故人,而說故人入夢;而故人所以入夢,又是有感于詩人的長久思念,寫出李白的幻影在夢中倏忽而現的情景,也表現了詩人乍見故人的喜悅和欣慰。但這欣喜只不過一剎那,轉念之間便覺不對了:“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意思是:“你既然被流放到了南方的遠地,怎么就能插翅飛出羅網,千里迢迢來到我身邊呢?”聯想世間關于李白下落的種種不祥的傳聞,詩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還是死魂?路遠難測啊!”乍見而喜,轉念而疑,繼而生出深深的憂慮和恐懼,詩人對自己夢幻心理的刻畫,是十分細膩逼真的。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夢歸魂去,詩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從江南而來,又星夜自秦州而返,來時要飛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楓林,歸去要渡過秦隴黑沉沉的萬丈關塞,十分遙遠,十分艱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個。“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在滿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詩人忽又覺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顏依稀尚在,凝神細辨,才知是一種朦朧的錯覺。想到故人魂魄一路歸去,夜又深,路又遠,江湖之間,風濤險惡,詩人內心禱告著、叮嚀著:“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這驚駭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險惡處境的象征;這惴惴不安的祈禱,體現著詩人對故人命運的殷憂。這里,用了兩處有關屈原的典故。“魂來楓林青”,出自《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舊說系宋玉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龍”一語見于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東漢初年,有人在長沙見到一個自稱屈原的人,聽他說:“吾嘗見祭甚盛,然為蛟龍所苦。”通過用典將李白與屈原聯系起來,不但突出了李白命運的悲劇色彩,而且表示著杜甫對李白的稱許和崇敬。
李白詩歌賞析2
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子夜吳歌·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賞析
全詩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結束戰爭,丈夫免于離家去遠征。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著真摯情意;雖沒有高談時局,卻又不離時局。情調用意,都沒有脫離邊塞詩的風韻。
月色如銀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靜,但搗衣聲中卻蘊含著千家萬戶的痛苦;秋風不息,也寄托著對邊關思念的深情。讀來讓人怦然心動。結句是閨婦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聲。
籠統而言,詩人的手法是先景語后情語,而情景始終交融。長安一片月是寫景,同時又是緊扣題面,寫出了秋月揚明輝的季節特點。而見月懷人是古典詩歌傳統的表現方法,加之秋來是趕制征衣的季節,所以寫月也有起興的意義。此外,月明如晝,正好搗衣,而那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婦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須先置砧上,用杵搗平搗軟,是謂搗衣。這明朗的月夜,長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聲中,而這種特殊的秋聲,對于思婦又是一種難耐的挑撥。一片、萬戶,寫光寫聲,似對非對,措辭天然而得詠嘆味。秋風,也是撩人愁緒的,秋風入窗里,羅帳起飄揚,便是對思婦的'第三重挑撥。月朗風清,風送砧聲,聲聲都是懷念玉關征人的深情。用總是二字,情思益見深長。這里,秋月秋聲與秋風織成渾成的境界,見境不見人,而人物卻好像真的在,玉關情也很濃。王夫之評價說:前四句是天壤間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詩評選》)此情之濃,不可遏止,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婦的心聲: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后世的某些人偏愛含蓄,如田同之就曾說:余竊謂刪去末二句作絕句,更覺渾含無盡。(《西圃詩說》)其實未必是這樣。不知歌謠妙,聲勢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種吞吞吐吐的用語。而從內容上看,正如沈德潛指出的本閨情語而忽冀罷征(《說詩晬語》),使詩歌思想內容大大深化,更具社會意義,表現出古代勞動人民冀求能過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詩手法如同電影,有畫面,有畫外音。月照長安萬戶、風送砧聲、化入玉門關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這是十分有意味的詩境,讀者須知,這種猶如女聲合唱的插曲決不多余,它是畫面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畫外也在畫中,它回腸蕩氣,激動人心。因此,《秋歌》從正面寫到思情,而有不盡之情。
李白詩歌賞析3
【原詩】:
蜀道難
李白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注釋】:
⑵蠶叢、魚鳧:傳說中古蜀國兩位國王的名字。何茫然:難以考證。何:多么。茫然:渺茫。
⑶爾來:從那時以來。四萬八千歲:極言時間之漫長,夸張而大約言之。秦塞:秦的關塞,指秦地。通人煙:人員往來。
⑷西當:西對。當:對著,向著。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長安西(今陜西眉縣、太白縣一帶)。鳥道:只有鳥能飛過的小路。
⑸地崩山摧壯士死:《華陽國志?蜀志》:“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許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還到梓潼,見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攬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時壓殺五人及秦五女并將從,而山分為五嶺。”橫絕:橫越。峨嵋巔:峨嵋頂峰。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棧:棧道。
⑹六龍回日:《淮南子》注云:“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淵,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龍。高標: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標識的最高峰。
⑺沖波:水流沖擊騰起的波浪,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渦的河流。
⑻黃鶴:黃鵠(Hú),又名天鵝,善于高飛。尚:尚且。得:能。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類。
⑼青泥:青泥嶺,在今甘肅徽縣南,陜西略陽縣北。《元和郡縣志》卷二十二:“青泥嶺,在縣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東,即今通路也。懸崖萬仞,山多云雨,行者屢逢泥淖,故號青泥嶺。”百步九折:百步之內拐九道彎。縈:盤繞。巖巒:山峰。
⑽捫參歷井:參、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于地上的'州國,叫做“分野”,以便通過觀察天象來占卜地上所配州國的吉兇。參星為蜀之分野,井星為秦之分野。捫:用手摸。歷:經過。脅息:屏氣不敢呼吸。
⑿子規:即杜鵑鳥,蜀地最多,鳴聲悲哀,若云“不如歸去”。《蜀記》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號曰望帝。宇死,俗說杜宇化為子規。子規,鳥名也。蜀人聞子規鳴,皆曰望帝也。”這兩句也有斷為“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這種斷法順。
⒁嗟:感嘆聲。爾:你。胡為:為什么。來:指入蜀。
⒂劍閣:又名劍門關,在四川劍閣縣北,是大、小劍山之間的一條棧道,長約三十余里。崢嶸、崔嵬,都是形容山勢高大雄峻的樣子。
⒄朝:早上。吮:吸。錦城:《元和郡縣志》卷三十一劍南道成都府成都縣:“錦城在縣南十里,故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⒅咨嗟:嘆息。
【翻譯】:
唉呀呀,多么危險多么高峻偉岸!蜀道真太難攀簡直難于上青天。傳說中蠶叢和魚鳧建立了蜀國,開國的年代實在久遠無法詳談。自從那時至今約有四萬八千年,秦蜀被秦嶺所阻從不溝通往返。西邊太白山有飛鳥能過的小道。從那小路走可橫渡峨嵋山頂端。山崩地裂蜀國五壯士被壓死了,兩地才有天梯棧道開始相通連。上有擋住太陽神六龍車的山巔,下有激浪排空紆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飛的黃鵠尚且無法飛過,即使猢猻要想翻過也愁于攀援。青泥嶺多么曲折繞著山巒盤旋,百步之內縈繞巖巒轉九個彎彎。可以摸到參、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撫胸驚恐不已坐下來長嘆。
好朋友呵請問你西游何時回還?可怕的巖山道實在難以登攀!只見那悲鳥在古樹上哀鳴啼叫;雄雌相隨飛翔在原始森林之間。月夜聽到的是杜鵑悲慘的啼聲,令人愁思綿綿呵這荒蕩的空山!蜀道難走呵簡直難于上青天,叫人聽到這些怎么不臉色突變?山峰座座相連離天還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掛倚貼在絕壁之間。漩渦飛轉瀑布飛瀉爭相喧鬧著;水石相擊轉動象萬壑鳴雷一般。那去處惡劣艱險到了這種地步;唉呀呀你這個遠方而來的客人,為了什么要來到這個地方?
劍閣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軍萬馬也難攻占。駐守的官員若不是皇家的近親;難免要變為豺狼踞此為非造反。清晨你要提心吊膽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覺防范長蛇的災難。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獸殺人如麻即令你膽寒。錦官城雖然說是個快樂的所在;如此險惡還不如早早地把家還。蜀道太難走呵簡直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與長嘆!
【賞析】:
將神話傳說、想象和藝術夸張融為一體進行寫景抒情,是本詩的最主要藝術特點。三者相輔相成,生動描繪出了蜀道崢嶸翠嵬的面貌和它陰森深邃的氣氛,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艱險高峻和難以攀登的可畏可嘆,還為蜀道涂抹上一層古樸凄涼、離奇迷幻的色彩,創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透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岳、笑傲凌滄洲”的高大形象。
句式靈活多變,語言奔放恣肆,也是本詩一大特點。詩歌句式以七言句為主,又間雜了三、四、五、六、八言等句式,變化頻頻,靈活多樣;語言或勻稱對偶,或散漫舒展,或精煉凝重,或通俗輕快,擺脫了一般詩歌中節奏統一板滯的現象,造成了參差錯落、變化有致的美感和韻味。詩歌句式和語言的這種特色,正是李白豪放不羈的飄逸個性的體現。
詩歌中三次驚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將自己的強烈感情籠罩全詩,主觀色彩濃厚,給人一唱三嘆、回環往復之感。隨著景物的描寫,驚嘆之情不斷加強,也使藝術效果逐步得以強化,使詩歌產生了一種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李白詩歌賞析4
李白《行路難》賞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天。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1. 主旨
“行路難”是樂府古題,多詠嘆世路艱難及貧困孤苦的處境。李白這組《行路難》詩主要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情懷,這里選的是第一首,抒寫了詩人人生道路上的迷茫、苦悶的心態及對人生理想追求的精神,在悲憤中不乏豪邁氣概,在失意中仍懷有希望。詩以“行路難”比喻世道險阻,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時,產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憤情緒;但他并未因此而放棄遠大的政治理想,仍盼著總有一天會施展自己的抱負,表現了他對人生前途樂觀豪邁的氣概,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
2. 結構
詩以敘事開篇,漸而過渡到抒情。開頭以極為夸張的筆法領起,寫“金樽酒”,“玉盤珍羞”,仿佛在營造歡樂的宴飲氣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但三四句急轉直下,忽說“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這樣強烈的反差,襯出詩人內心的悲苦。當精神苦悶的時候,美味佳釀也難以下咽。南朝宋詩人鮑照《擬行路難》第六首開頭為:“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李白顯然化用了這一詩句,不過增加了“對比度”,以樂景寫哀,強化了哀的程度。那么,詩人的悲哀到底是因為什么呢?答案是模糊的,朦朧的,充滿“詩意”的。“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這是一種憂來無端的惆悵,是一種無所適從的迷惘。詩人以形象化的語言,寫出了世途的艱難,寓含著無限的悲慨。現實之路雖然坎坷險阻,但夢還在,理想還在。詩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樣,八十歲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樣,夢見自己乘舟到“日邊”,有為于當世。但理想和現實是有距離的,理想不能征服現實,現實也不肯認同理想。這樣的痛苦交織于詩人心中,他終于發出“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嘆。詩的.結尾,在沉郁中振起,堅定了“長風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滄海揚帆的勇氣。就整體而言,這首詩起伏跌宕,曲徑通幽。前四句寫面對美酒佳肴,“停杯投箸不能食”的苦悶心情。五六兩句揭示自己雖然竭盡全力尋找出路,但阻礙重重,好像到處被冰雪隔絕。七八兩句引用典故,表示自己仍期望能像呂尚、伊尹那樣受到君王的重用。接下來四個短句,抒發了自己在尋求人生道路上的迷惘而急切的心情。最后兩句表達作者決心沖破一切艱難險阻,實現遠大抱負的信心。全詩感情跌蕩起伏,感人至深。
李白詩歌賞析5
中國古詩內容繁多,詩人各有千秋,每個詩人人都有自己的風格,現在我們通過了解詩人,分析他們的詩。這樣可一舉兩得,既可以了解詩人的情況,又可以同時學會詩的分析。本文主要介紹的是唐朝大詩人李白。
李白(7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盛唐時期詩壇的代表作家,同時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又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杜甫稱贊他的詩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抒發離別之恨、悲痛之意、思念之情,給遠方的朋友以慰藉。
后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龍標。這兩句詩表現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自己的思念托之于明月,帶給遠方寂寞的朋友。
特色:豐富的想象,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1.詩中最能體現思念友人的句子是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2.描繪前兩句所展現的畫面。
峨眉山上的半輪秋月懸在藍空,皎潔的月影倒映在靜靜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
洗得更加明亮。江水清澈見底,明月銀暉灑江。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徹、皎潔、銀白色的世界。
首句寫天空明月----靜景,次句寫江中明月----動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詩中連用五個地名,構思精巧,不著痕跡。全詩意境清朗秀美,風致自然天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1.請說說你對孤蓬的理解。
比喻即將孤身遠行的友人
2.分析你喜愛的一組對偶句。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巧妙地寫出了送別地點的景致特點。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用浮云比喻友人飄忽的心意,用落日比喻心中難舍之情。
尾聯賞析:
斑馬是指離群分別的馬,詩的末尾不寫詩人與友人的告別話,而只寫蕭蕭班馬鳴,連馬都不愿分離,更何況是老朋友之間的分別呢!更襯托了與友人分手的難舍之情。
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本詩表達了詩人的什么感情?
客愁鄉思之情(思念家鄉與親人)。這種感情主要體現在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中
前兩句賞析
誰家玉笛暗飛聲中的暗字有多重意蘊,不知何人所吹,從何而來,所以說是從暗中飛出。暗字,也繪出了笛聲應是隱隱約約的,斷斷續續的,不歡快的。這就暗合了這首詩的情致。
第二句著意渲染笛聲,加入了散入春風這一想象,說笛聲借助了風力,使人無處不聞。這是作者的極度夸張。其中的滿、散用得好。
李白詩中還有哪些首同樣表現思鄉情?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詩中點明主旨的句子是: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詩中膾炙人口的佳句是: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詩中運用比喻寫景的句子是: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請描繪詩中的兩聯寫景句
山隨著平原野地的出現逐漸消失,江水向一望無際的原野奔流而去。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飛下的.天鏡,云霞變換生姿,如同海市蜃樓。
賞析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的藝術手法。
詩人以移步換景的手法,從不同角度描繪出長江的近景和遠景,奇妙多姿,藝術效果十分強烈。月下飛天鏡運用比喻的修辭,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飛下的天鏡,反襯江水的平靜,云生結海樓運用比喻的修辭,云霞飄飛,如同海市蜃樓一般變幻多姿,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
說說對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一句的理解。
不直接說出對養育過自己的故鄉的思念之意,而是說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從另一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情深。萬里送行舟運用擬人的修辭,送寫出故鄉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誼,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情。
本詩主要的藝術特色:這首詩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偉,想象瑰麗。在詩中,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舍的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意,從對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情深。
行路難(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第一層:(前四句)朋友的盛情與自己的郁悶之情形成對比。
第二層:(中間六句)在古人的幸運與自己的不幸的對比中,揭示內心悲憤的原因,
追問命運的坎坷與不公。
第三層:(后兩句)痛定思痛,笑對人生。胸懷坦蕩,放達人生,在人生的向往中結束。
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對仕途艱難的苦悶,對懷才不遇的悲憤,對實現理想的信念與執著.
鑒賞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運用比喻修辭。把仕途的艱難比喻為冰塞川和雪滿山,生動形象的寫出奸臣當道的仕途艱難和濟世安民理想無法實現的悲慨,表達出詩人惆悵和迷茫。
詩中分別引用了哪兩個典故?
一是傳說呂尚未遇到文王時曾于渭水垂釣,后被重用。
二是傳說伊尹受湯重用之前,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月旁經過。
賞析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在對命運的坎坷與不平的悲嘆之后,笑對人生,表達了詩人博大坦蕩的胸襟,放達的人生態度與堅定的信念,在悲憤中不乏豪邁氣概,在失意中仍懷有希望。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這是一首離別詩。全詩構思新穎,以寫愁緒抒發憤懣開頭,以寫秋景點題,接著評
論古人,最后表示與黑暗現實決絕。格調慷慨悲涼,雖有無限哀傷苦悶,卻并不消極無力,感情激昂奔放,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詩歌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和他那不甘沉淪、豁達樂觀的精神,以及欲上青天攬明月的豪情壯志。
抒寫遠大抱負的句子是: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表現愁思的深重的句子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揮灑出世幽憤的句子是: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這是首五言古詩,用奇特而豐富的想象和獨特的內心獨白方式,造出一種既不乏浪漫又帶有些許悲涼的境界。
全詩突出寫一個獨字。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現了他豪放不羈的性格。邀月對影,千古絕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樂,背面看,卻極度凄涼。
李白詩歌賞析6
橫江詞六首(其五)
李白
橫江館前津吏迎, 向余東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緣何事? 如此風波不可行。”
我國的舊詩中,雖則也間有相互問答之詞,如詩經的“女曰:雞鳴。士曰:昧旦。”(《詩經·齊風·雞鳴》)以及《孔雀東南飛》中蘭芝與使君的對白,但數量少得很,一般都是作者一人在作獨白。尤其在一首絕句中,限于字數,要包括雙方的問答,的確是不簡單的。
李白這一首詩,不但有主客雙方的對白,而且除了人地以外,還輔以說話時的手勢,奕奕如生,有聲有色。第一句“橫江館前津吏迎”,寫出李白與津吏(管渡口的小吏)在橫江浦(今安徽和縣東南)的驛館前相逢。一個“迎”字點出津吏的社會地位與李白懸殊。第二句“向余東指海云生”形象寫得極其活躍,幾乎使人在紙上看到這一年老善良的津吏拉著少年李白的袖子,一手指向遙遠的天空,在警告李白說:云生海上,暴風雨即將來臨。津吏為什么這樣說呢?當然為了李白先提出要渡江,否則決不會有對方尚未開口,來意未明之前,就先湊上去的。第三句中的'“郎今欲渡”四字,就證實了津吏未舉手東指以前,李白就先已提出了“欲渡”,這一手法就將李白所說的話,包括在津吏的話中,不必再加明寫,而自然知道是對白,因此筆墨上就非常凝煉,非常精約。
第三句以下純是津吏的話。“郎今欲渡緣何事?”句中稱李白為郎(郎在唐代除了女性稱其愛人以外,一般也用來稱呼少年),可見那時李白年齡還不大,而津吏則已是老人。津吏問李白緣何事而渡江,言外之意,有可省即省之意,反映出李白當時急于渡江的那種神情,這個問題還沒有等李白答復,接下來就從上句的“海云生”,下出了結論,說:“如此風波不可行”。“如此風波”四字好象風波已成為事實,其實海云初生,那有江風江浪立即接天而來之理?這里,這樣說法,一則可見津吏對于觀察天象積有經驗,頗具自信,二則顯示老人的善良心情,如老長輩一般的用命令式來肯定他的“不可行”。
全詩雖則有如上所說那些特點,可是在表現形式上,卻又那么地爽朗明快,簡直是一氣呵成。
李白詩歌賞析7
清平樂
畫堂晨起,來報雪花墜。高卷簾櫳看佳瑞,皓色遠迷庭砌。
盛氣光引爐煙,素草寒生玉佩。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云揉碎。
清平樂字詞解釋:
皓色:潔白的顏色。庭砌:庭砌:庭階。
玉佩:玉石制的.佩飾。
清平樂賞析:
詞人晨起忽見雪花漫天飛舞,皓色茫茫。分以爐煙裊裊、寒草玉佩譬喻雪之皓潔;而末句以仙揉白云之譬,在宏大的狂醉的語境中綰結全詞。從所譬喻之喻體來看,都極具或高雅,或冰潔,或傳奇雄放之特點,可以推測詞人當時心境定當極其開闊,疏放。
詞牌名了解:
《清平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后用作詞牌。《宋史·樂志》入“大石調”,《金奩集》、《樂章集》并入“越調”。通常以李煜詞為準。雙調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韻,后片三平韻。一說李白曾作《清平月》,《尊前集》載有李白詞四首,恐后人偽托,不可信。
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雙調,四十六字。上闋押仄聲韻,下闋換平聲韻。也有全押仄聲韻的。
曲牌名。屬南曲羽調。有二體。一體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 相同;另一體與詞牌不同。
李白詩歌賞析8
若要給李白來畫個像,非寫意筆法不能顯其神貌,白描則不可。鋪七尺長卷,筆落酣情,非一氣呵成不能現其風采,氣韻頓挫則不可。唯其超拔飄逸與雄奇豪邁,方能稱之“謫仙人”,他用手中如掾巨筆奏響了唐代詩歌的最強音,若聞天籟,令人思之,慕之,拜之,神往之,傾倒之。他選擇了眾星璀璨的“詩唐”,非但沒有淹沒于群星交會的輝煌,反而成為眾星爭輝中的焦點。在他身上,濃縮了唐代詩歌的精神特質。李白二字,真是叫人心潮澎湃,難以平復,只覺有一股熱流在身軀中滾動,直至頭腦昏眩仍無法抑止,于是只能聽任在激情中感受詩的王朝古老而又至今生機勃勃的生命律動,在亢奮中朝拜宛若天人的李太白,情之所動處難免言有偏頗,但情真意切方能盡我所言。
唐代詩歌有著獨具魅力的時代風格與時代精神:博大,雄渾,深遠,超逸,充沛的活力,濃郁的激情,不息的生命力,嶄新的生活體驗,以壯闊為美的審美情趣,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一切合起來就成為唐代詩歌與其他朝代詩歌相區別的特色。唐代詩人們以王者的姿態開辟出異彩紛呈的塊塊疆土,這樣一個時代培育出來的人物,或者說,出現于這樣一個時代的天才,往往是極其富有魅力的。李白的魅力便是那么的動人,象具有不可思議的魔法。他以一種震撼的力量征服了當時的以及后世許許多多代讀者的心。賀知章在長安初次遇到李白,誦《蜀道難》,呼之為“謫仙人”,解下腰佩金龜換酒與之暢飲同歡;杜甫在赴長安應試途中與李白相遇,竟然放棄考試,跟隨李白漫游了許多地方,別后仍念念不忘,贊之曰“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還有一個叫魏萬的人,為了一睹李白的風采,從嵩宋出發追尋李白幾千里,終于廣陵相會,言李白詩曰“鬼出神入”。李白的魅力,既是屬于他個人的,又是屬于那個時代的,至于李白被汪倫“千里酒家,百里桃林”的文字游戲所騙應邀,臨別卻仍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與踏歌相送的汪倫,更可以看出唐人所普遍具有的浪漫氣質。只有輝煌的時代,才能為輝煌的'人物提供張揚個性的條件。
李白的詩里洋溢著一股涵蓋天地的雄渾之氣。“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這種博大壯闊的情懷可以說是唐代詩歌的基調。莊子所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以盛大為美似乎已成為唐代詩人創作精神中的支柱。或儒或道或俠或禪,種種表現之下,有一個基點,那就是詩人們內心中無比崇高的對壯美的向往。無論是理性冷靜的儒學家,還是超脫凡俗的道學家,無論是豪邁勇武的仗劍俠士,還是玄而又玄的帶發禪師,一旦出現在唐代這個特殊的歷史舞臺上,就全都不可避免的固執起來,他們可以在自己的詩歌中屏棄某一種風格,如儒家沒有道家的“無為”思想,俠客沒有禪師的出世之心,可是卻卻不能違背這個時代如此統一的審美觀。這樣一種環境所造就的詩人,筆下自會大氣,千載之下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壯。他們并不是沒有愁,李白就經常把愁字掛在嘴邊。“白發三千丈,緣愁是個長”,“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如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但只要將李白的愁與柳永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比一比,就會覺得李白愁得有力,愁得健康,愁得有氣派。“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這是一種豪情萬丈的愁,愁中自有一股浩然之氣,愁中自有一段唐人風流。
正是這種俯仰天地的慷慨大氣之情懷,形成了唐代詩人共有的一種昂揚奮發的精神狀態與氣質風貌。“吾將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涬同科”(《日出入行》)“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贈裴十四》)李白的眼光簡直可以說是凌駕于寰宇之上的,他的心胸能容納整個宇宙,并且以這種氣魄看待社會與人生。正如皮日休所說,李白是“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劉棗強碑》)李白以及他那個時代的詩人們把建功立業,實現理想抱負作為一生追求的目標。英雄主義與浪漫主義是當時社會氛圍中的主旋律。社會政治與詩歌文學融會到了一起。李白抱著宏偉的抱負,欲“濟蒼生”,“安社稷”,“使寰宇大定,海縣清一”,然后悄然隱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功成──名遂──身退”成了李白為首的唐代詩人們共同向往的理想人生模式。在他們的詩歌中,這種傾向是毫不隱晦,顯而易見的。最具典型意義的是李白的《古風其十》:“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耀。卻秦振英聲,后世仰末照。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這簡直就是一份人生理想的宣言書。雖然李白的一生在政治上只有短暫的輝煌,但卻從沒有放棄過他的雄心壯志與理想抱負。以至于六十一歲時還請求參加李光弼的軍隊,去討伐安史叛軍。其實他能不試而舉并名動君主,在旁人看來似乎是“平步青云”,雖只是個無實權的“供奉翰林”,但足以顯親揚名了。李白卻在朝廷的生活中體味到了官場的復雜,直至“五噫出西京”。與其說政治上的失意委屈了一個李白,不如說是成就了一個文學上的李白。作為唐代的靈魂,他已經超越了世俗對文學,政治,經濟等等的劃分,他的具體的人生道路,或是布衣或是卿相,或是文人或是將軍,已經沒有太多的意義,他留下的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形象,足以光耀千秋,澤被后世,這已經夠了。唐代的時代畫卷中有不少同類的形象,他們共同鑄造了唐代精神的靈魂。
唐代詩歌之所以氣象萬千,在于唐代政治的開明與開放。一旦政治對思想的禁錮和束縛減弱,社會環境寬松,那么人的思想就會自由起來。不但是個人的思想沒有了箍箍,各種流派的思想的交流也更加自由與深入,最后互相的滲透同化,這種情況表現在詩歌創作方面就是豐富多彩,表現在人的個性方面就是博大精深。在李白的身上,就兼備了儒道俠禪各家的特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儒家的傲岸堅強;“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道者的避俗離濁;“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俠者的任性狷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禪者的玄思獨絕。真是難以想象,在一個人的身上,怎能呈現出如此豐富的景觀,且并不是流于表面,而是從心靈深處透出來的一種融合萬物,順應自然的美。也許在我們每個人身上也或多或少的受著各種流派的影響,各種思想在我們的頭腦中交鋒,有的被殺死,更多的是在沖突中走向融合。或者說,根本不存在各種思想流派的分別,他們本來就是構成熱的整個思想的各個零件,就象萬物組成了世界的自然和諧。人為的硬生生的割裂并不是一種客觀的態度。所以說,李白的思想不勝在多樣而勝在健全,唐代詩歌的精神特質不勝在豐富而勝在完整。
李白生在唐代,幸矣;唐代擁有李白,甚幸矣。用余光中的《尋李白》作為這次對唐代與李白的激情巡禮的結語是再合適不過了:“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李白詩歌賞析9
【年代】:唐
【作者】:李白——《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
【內容】
子房未虎嘯,破產不為家。
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
報韓雖下成,天地皆振動。
潛匿游不邳,豈曰非智勇?
我來圯橋上,懷古欽英風。
唯見碧流水,曾無黃石公。
嘆息此人去,蕭條徐泗空。
【賞析】:
這是李白經過下邳(在江蘇睢寧)圯橋時寫的一首懷古之作。詩飽含欽慕之情,頌揚張良的智勇豪俠,其中又暗寓著詩人的身世感慨。張良,字子房,是輔佐劉邦打天下的重要謀臣。詩起句“虎嘯”二字,即指張良跟隨漢高祖以后,其叱咤風云的業績。但詩卻用“未”字一筆撇開,只從張良發跡前寫起。張良的祖父和父親曾相繼為韓國宰相,秦滅韓后,立志報仇,“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皇”(《史記。留侯世家》)。“破產不為家”五字,點出了張良素來就是一個豪俠仗義、不同尋常的人物。后兩句寫其椎擊秦始皇的壯舉。據《史記》記載,張良后來“東見滄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詩人把這一小節熔鑄成十個字:“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以上四句直敘之后,第五句一折,“報韓雖不成”,惋惜力士椎擊秦始皇時誤中副車。秦皇帝為之寒栗,趕緊“大索天下”,而張良的英雄膽略,遂使“天地皆振動”。七、八兩句“潛匿游下邳,豈曰非智勇”,寫張良“更姓名潛匿下邳”,而把圯橋進履,受黃石公書一段略去不寫,只用一個“智”字暗點,暗度到三句以后的“曾無黃石公”。“豈曰非智勇?”不以陳述句法正敘,而改用反問之筆,使文氣跌宕,不致平衍。后人評此詩,說它句句有飛騰之勢,說得未免抽象,其實所謂“飛騰之勢”,就是第五句的“雖”字一折和第八句的“豈”字一宕所構成。
以上八句夾敘夾議,全都針對張良,李白本人還沒有插身其中。九、十兩句“我來圯橋上,懷古欽英風”,這才通過長存的圯橋古跡,把今人、古人結合起來了。詩人為何“懷古欽英風”呢?其著眼點還是在現實:“唯見碧流水,曾無黃石公。”此兩句,句法有似五律中的流水對。上句切合圯橋,橋下流水,清澈碧綠,一如張良當時。歲月無常,回黃轉綠,大有孔子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之慨。下句應該說是不見張子房了,可是偏偏越過張子房,而說不見張子房之師黃石公。詩人的用意是:當代未嘗沒有如張良一般具有英風的人,只是沒有象黃石公那樣的.人,加以識拔,傳以太公兵法,造就“為王者師”的人才罷了。表面上是“嘆息此人去,蕭條徐泗空”,再也沒有這樣的人了;實際上,這里是以曲筆自抒抱負。《孟子。盡心下》云:“由孔子而來至于今,百有余歲,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遠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表面上孟子是喟嘆世無孔子,實質上是隱隱地以孔子的繼承人自負。李白在這里用筆正和孟子有異曲同工之處:誰說“蕭條徐泗空”,繼張良而起,當今之世,舍我其誰哉!詩人《扶風豪士歌》的結尾說:“張良未逐赤松去,橋邊黃石知我心”,可以看作此詩末兩句的注腳。
一首懷古之作,寫得如此虎虎有勢而又韻味深長,這是極可欣賞的。
李白詩歌賞析10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作品賞析】
該詩雖屬詠古跡,然而字里行間隱寓著傷時的感慨。開頭兩句寫鳳凰臺的傳說,點明了鳳去臺空,六朝繁華,一去不返。三、四句就“鳳凰臺”進一步發揮,東吳、東晉的一代風流也進入墳墓,灰飛煙滅。五、六句寫大自然的壯美。對仗工整,氣象萬千。最后兩句,面向唐都長安現實,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圍,自身報國無門,十分沉痛。 該詩與崔顥《登黃鶴樓》相較,可謂“工力悉敵”。其中二聯,雖是感事寫景,意義比之崔詩中二聯深刻得多。結句寄寓愛君之忱,抒發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尤為深遠。但李白的詩就氣魄而言,卻遠不及崔顥的詩宏偉。
開頭兩句寫鳳凰臺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了三個鳳字,卻不覺得重復,音節流轉明快,極其優美。“鳳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相傳南朝劉宋永嘉年間有鳳凰集于此山,乃筑臺,山和臺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時代,鳳凰是一種祥瑞。當年鳳凰來游象征著王朝的興盛;而“如今”鳳去臺空,就連六朝的繁華也一去不復返了,只有長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著,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鳳去臺空”這一層意思進一步發揮。三國時的吳和后來的東晉都建都于金陵。詩人感慨萬分地說,吳國昔日繁華的宮廷已經荒蕪,東晉的一代風流人物也早已進入墳墓。那一時的烜赫,在歷史上留下了什么有價值的東西呢!
詩人沒有讓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對歷史的憑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盡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長江邊上,三峰并列,南北相連。陸游《入蜀記》云:“三山,自石頭及鳳凰山望之,杳杳有無中耳。及過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陸游所說的.“杳杳有無中”正好注釋“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隱半現、若隱若現的景象寫得恰到好處。“白鷺洲”,在金陵西長江中,把長江分割成兩道,所以說“二水中分白鷺洲”。這兩句詩氣象壯麗,對仗工整,是難得的佳句。
李白畢竟是關心現實的,他想看得更遠些,從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長安。但是,“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這兩句詩寄寓著深意。長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陸賈《新語·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賢,猶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這兩句詩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圍,而自己報國無門,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見長安”暗點詩題的“登”字,觸境生愁,意寓言外,饒有余味。相傳李白很欣賞崔顥《黃鶴樓》詩,欲擬之較勝負,乃作《登金陵鳳凰臺》詩。《苕溪漁隱叢話》、《唐詩紀事》都有類似的記載,或許可信。該詩與崔詩工力悉敵,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說:“格律氣勢,未易甲乙。”在用韻上,二詩都是意到其間,天然成韻。語言也流暢自然,不事雕飾,瀟灑清麗。作為登臨吊古之作,李詩更有自己的特點,它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把歷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尤為深遠。
李白詩歌賞析11
送賀賓客歸越 李白
鏡湖流水漾清波,
狂客歸舟逸興多。
山陰道士如相見,
應寫黃庭換白鵝。
李白詩鑒賞
這是李白贈送給賀知章的一首七絕。賀知章年長得多,但對李白的詩才卻十分佩服,曾譽其為謫仙人,兩人可以說是忘年交。天寶三年(744)正月,賀知章辭京回鄉,這時李白正在長安,就贈給了他這首詩。
由于賀知章這次是以道士的身份告老還鄉的,而李白此時也正尊崇道學,因此詩中都圍繞著逸興多
三字,以送出家人的口氣來寫的。鏡湖即鑒湖,是紹興地方的風景名勝,以湖水清澄而聞名于世。李白想象友人這次回鄉,一定會對鏡湖發生濃厚的興趣,在那兒終日泛舟遨游的。為了突出賀知章的性格,詩中不再以賓客或賀監的官銜稱呼他,而干脆稱他為狂客, 因賀知章晚年曾自號四明狂客。賓客到底沾上些官氣,與道士的氣息不相投合,而狂客二字一用,不僅除了官氣,表現了友人的性格,而且與全詩的基調非常吻合。
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記載的蘭亭盛會就發生在賀知章的故鄉山陰。而賀知章本人也是著名的書法家,這就使詩人想起了一個故事:據《太平御覽》卷二三八記載,王羲之很喜歡白鵝,山陰地方有個道士知道后,就請他書寫道教經典之一的《黃庭經》,并愿意以自己所養的一群白鵝來作為報酬。由此詩人說,此次賀知章回鄉,恐怕也會有道士上門求書。當年王羲之書寫《黃庭經》換白鵝的事情,豈不又要在山陰發生了?所以,末二句表面上是敘述王羲之的`故事,實際上是借此故事來寫賀知章,盛贊賀知章書法的高超絕妙。
這首詩基本是李白信手拈來之作,但他一下就抓住了兩樣東西:一個是山陰的鑒湖,另一個便是王羲之當年寫字換鵝的故事。全詩實際上所寫的也就是這兩件事。但它們卻都恰能表現出友人故鄉即山陰的地方特色,同時也都能顯示出賀知章這個人的性格特點和才華所在。李白當時并未去過山陰,因此詩中所謂的鏡湖、山陰道士之類,實際上還都是贈別友人時的一種想象之詞。由此可見詩人爐火純青的詩藝。
李白詩歌賞析12
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
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
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
別意與之誰短長?
李白詩鑒賞
楊絮飄飛的時節,江南水鄉山村的一家小酒館里,即將離開金陵的李白,滿懷別緒,獨坐小酌。店內滿是被春風卷起四處紛飛的楊花;酒館里的江南女捧出新壓榨出來的美酒,勸他品嘗。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光春色的畫面,詩人僅用風吹柳花滿店香七字,就將風光的駘蕩,柳絮的精神,以及酒客沉醉東風的場面,生動自然地浮現在紙面之上;而且又極灑脫超逸,信手拈來,自然流暢,純任直觀。
風吹柳花滿店香時,店中簡直就是柳花的'世界。柳花本來沒有香氣,這里何以用一個香字呢?
一來心清聞妙香,任何草木都有它微妙的香味;二來這個香字代表了春之氣息,同時又暗暗勾出下文的酒香。這個香字初看似覺突兀,細細品味卻又感到是那么的妥貼。
首句是闃無一人的境界,第二句吳姬壓酒勸客嘗,當壚紅粉遇到了酒客,有了人場面就活了,等到金陵子弟一涌而至時,酒店中就更熱鬧了。離別之際,本來未必有心飲酒,而吳姬一勸,加之金陵子弟的前來,更覺情長,誰能舍此而去呢?如此熱辣辣的訣舍,總不能絕情而走吧?于是又轉為欲行不行各盡觴,欲行的詩人固陶然欲醉,而相送者也各盡觴,情意如此之長,于是落出了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的結句,以含蓄的筆法,意韻流長地結束了這一首抒情的短歌。
沈德潛說此詩語不必深,寫情已足(《唐詩別裁》)。詩人留別的不是一兩個知己,而是一群青年朋友,因此詩中將惜別之情寫得飽滿酣暢,悠揚跌宕,唱嘆而不感傷,表現了詩人青壯年時代風華正茂、風流瀟灑的情懷。
李白詩歌賞析13
長干行---李白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一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十六君遠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詩文解釋】
我的頭發剛剛蓋過額頭,在門前折花做游戲。你騎著竹馬過來,把弄著青梅,繞著床相互追逐。我們同在長干里居住,兩個人從小都沒什么猜忌。十四歲時嫁給你作妻子,害羞得沒有露出過笑臉。低著頭對著墻壁的暗處,一再呼喚也不敢回頭。十五歲才舒展眉頭,愿意永遠和你在一起。常抱著至死不渝的信念,怎么能想到會走上望夫臺。十六歲時你離家遠行,要去瞿塘峽滟滪堆。五月水漲時,滟滪堆不可相觸,兩岸猿猴的啼叫一聲傳到天上。門前是你離家時徘徊的足跡,漸漸地長滿了綠苔。綠苔太厚,不好清掃,樹葉飄落,秋天早早來到。八月里,黃色的蝴碟飛舞,雙雙飛到西園草地上。看到這種情景我很傷心,因而憂愁容顏衰老。無論什么時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請預先把家書捎給我。迎接你不怕道路遙遠,一直走到長風沙。
【詞語解釋】
初覆額:指幼小時頭發剛剛蓋著前額。劇:游戲。竹馬:以竹竿當馬騎。床:庭院中的井床,即打水的轆轤架。
同一居:同住在。無嫌猜:沒有嫌疑猜忌之心。始展眉:意謂情感在眉宇間顯露出來。
抱柱信:用《莊子·盜拓》記尾生等候相約女子不來,堅守信約,抱橋柱被水淹死典。
滟滪堆:瞿塘峽口的一塊巨大礁石。行跡:指丈夫出門時留下的足跡。蝴蝶黃:據說春天多彩蝶,秋天多黃蝶。
感此:指有感于蝴蝶雙飛。坐:因。早晚:何時。書:信。不道遠:不說遠,即不辭遠的意思。
長風沙:地名,距金陵七百里,水勢湍險。
【詩文賞析】
本詩描寫了一位少一婦的愛情和離別的故事。抒寫了少一婦對出外經商的.丈夫的思念之情,表現了少一婦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全詩細膩婉轉,纏一綿感人。細膩纏一綿的描述筆法,配合著徐緩和諧的音節和形象化的語言,完整、創造性地刻畫了一幅生活圖景。詩中通過一連串具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段和心理活動,描寫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發展過程。
李白詩歌賞析14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作品賞析
這一首描寫思婦心緒的詩。開頭兩句以相隔遙遠的燕秦春天景物起興,寫獨處秦地的思婦觸景生情,終日思念遠在燕地衛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歸來。三、四句由開頭兩句生發而來,繼續寫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歸懷己,此時秦桑已低,妾已斷腸,進一層表達了思婦之情。五、六兩句,以春風掀動羅幃時,思婦的心理活動,來表現她對愛情堅貞不二的高尚情操。全詩以景寄情,委婉動人。
李白有相當數量的詩作描摹思婦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春”字往往語帶雙關。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詩題“春思”之“春”,就包含著這樣兩層意思。
開頭兩句:“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可以視作“興”。詩中的興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見,信手拈起,這兩句卻以相隔遙遠的燕、秦兩地的春天景物起興,頗為別致。“燕草如碧絲”,當是出于思婦的懸想;“秦桑低綠枝”,才是思婦所目睹。把目力達不到的遠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畫面上,并且都從思婦一邊寫出,從邏輯上說,似乎有點乖礙,但從“寫情”的角度來看,卻是可通的。試想:仲春時節,桑葉繁茂,獨處秦地的思婦觸景生情,終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歸來;她根據自己平素與丈夫的恩愛相處和對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遠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見到碧絲般的春草,也必然會萌生思歸的念頭。見春草而思歸,語出《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辭》語,渾成自然,不著痕跡。詩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婦復雜的感情活動,用兩處春光,興兩地相思,把想象與懷憶同眼前真景融合起來,據實構虛,造成詩的妙境。所以不僅起到了一般興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氣氛的作用,而且還把思婦對于丈夫的真摯感情和他們夫妻之間心心相印的親密關系傳寫出來了,這是一般的興句所不易做到的。另外,這兩句還運用了諧聲雙關。“絲”諧“思”,“枝”諧“知”,這恰和下文思歸與“斷腸”相關合,增強了詩句的音樂美與含蓄美。
三四兩句直承興句的理路而來,故仍從兩地著筆:“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丈夫及春懷歸,足慰離人愁腸。按理說,詩中的女主人公應該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斷腸”承之,這又似乎違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聯系上面的興句細細體會,就會發現,這樣寫對表現思婦的感情又進了一層。元代蕭士赟注李白集曾加以評述道:“燕北地寒,生草遲。當秦地柔桑低綠之時,燕草方生,興其夫方萌懷歸之志,猶燕草之方生。妾則思君之久,猶秦桑之已低綠也。”這一評述,揭示了興句與所詠之詞之間的微妙的關系。詩中看似于理不合之處,正是感情最為濃密所在。
舊時俗話說:“見多情易厭,見少情易變。”這首詩中的女主人公的可貴之處在于闊別而情愈深,跡疏而心不移。詩的最后兩句是:“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詩人捕捉了思婦在春風吹入閨房,掀動羅帳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動,表現了她忠于所愛、堅貞不二的`高尚情操。蕭士赟說:“末句比喻此心貞潔,非外物所能動”,正好被他一語道著。從藝術上說,這兩句讓多情的思婦對著無情的春風發話,又仿佛是無理的,但用來表現獨守春閨的特定環境中的思婦的情態,又令人感到真實可信。春風撩人,春思纏綿,申斥春風,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結,恰到好處。
無理而妙是古典詩歌中一個常見的藝術特征。從李白的這首詩中不難看出,所謂無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違背常理、常情的描寫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現了各種復雜的感情。
從想象中還在發芽的燕草,和因為春天來得比北方早枝葉都已變綠的秦桑,勾起兩地相思之苦,強烈的感受到在同一時刻里的丈夫的“懷歸”和自己“斷腸”的悲思。而春風在這時刻偏偏把羅帳吹動,讓人怎么還能忍受得了呢?將少婦的心態刻畫的細膩、逼真極了。
【李白詩歌賞析】相關文章:
李白詩歌賞析05-21
李白詩歌《古風其三》原文及賞析11-21
李白詩歌賞析(錦集14篇)06-07
李白的古詩賞析(精選)05-17
李白的古詩賞析05-16
關于李白的詩歌05-19
唐代詩人李白《子夜吳歌·秋歌》詩歌賞析08-09
關于李白的詩歌有哪些 李白寫的詩歌有哪些04-13
《春日憶李白》賞析03-21
李白《靜夜思》的賞析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