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教學設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李清照教學設計(通用1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李清照教學設計 1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思想及創作風格。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古代詩詞的鑒賞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二、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對典型意象的賞析,引導學生進入意境,體會詞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1、挖掘詞中意象豐富而又復雜的內涵。
2、通過兩首詞的閱讀,引導學生感受“閑愁”和“國破家亡之愁”的區別。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在中華文化長廊中,宋詞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奪目的光芒,無論是“大江東去”的豪邁,還是“執手相看淚眼”的婉約,都讓人為之留連,為之感嘆。徜徉其間,許多詞壇巨匠與我們擦肩而過,蘇軾、辛棄疾、柳永,今天我們要結識一位杰出的女詞人,她就是李清照,她在文學上開拓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現在就讓我們走近李清照,去了解她的人生,去感受她詞作的魅力。(投影題目“走近李清照”)
(二)投影教學目標。
(三)復習學生初中曾學習過的李清照的一首詞《如夢令》,讓學生齊聲背誦后投影全詞。
提問以下問題:
①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是什么?(愉悅歡快)
②詞中哪些語句可以表現這種感情?(沉醉、興盡晚回舟、爭渡)
③為什么詞人此時這么愉快?(投影李清照前期生平簡介,可知詞人生于仕宦家庭、書香門第,生活富裕,衣食無憂,再加上文化熏陶,所以處于少女時代的李清照才能寫出這么優美的詞作。)
(四)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滿西樓》
提問:歌詞化用了李清照的哪首詞?(《一剪梅》)
投影全詞,讓學生誦讀后提問:
①詞的感情基調是什么?(愁)
②那些語句直接表現出這種情感?(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③產生這種閑愁的原因是什么?(相思,閑愁—相思之苦)
④結合賀鑄在《橫塘路》中對閑愁的一句精彩的描寫“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體會李清照的閑愁。師生共同探究,得出結論: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雨這些意象具有什么特點?多、輕、綿長,它不深沉,不凝重,而李清照的相思之閑愁也像這樣,不是凄苦的,沉重的,而是像煙草、風絮、梅雨一樣又多又輕又綿長的,從情感上看是微帶些苦而又有些甜的。
⑤詞人借助那些意象來表現這種相思之愁?(學生討論,選代表發言)選用的意象有:紅藕、玉簟、落花流水、錦書,雁、月。引用李白、杜甫等相關詩句和織錦回文詩的典故,深入分析月、雁、錦書這幾個意象的傳統意義和審美特征。
得出結論
作者用紅藕香殘,玉簟生涼的凄清之景來表現丈夫不在身邊的孤獨愁苦,用錦書、雁、月寄托自己的相思。詞人在月滿西樓之時,抬頭望見南飛的大雁,希望有丈夫的錦書寄來,于是就有了雁足傳書的遐想,可是雁字空回,錦書卻無,思念之情更濃。于是有了最后一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形象的表現了作者難以排遣的愁緒。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詞人婚后生活應是十分幸福的,投影婚后生平簡介。
(五)講解《聲聲慢》
①投影全詞。
②配樂朗誦。
③學生誦讀。
④提問以下問題。
A、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是什么?(愁)
B、和上一首詞中的愁有何不同?(更凄愴)
C、那些語句直接抒發了這種情感?(第一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問題一:引導學生揣摩此句中詞人的心境。問題二:分析此句在全詞中的作用。問題三:分析疊詞的作用。第二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結合李白、李煜、秦觀寫愁的詩句來比較,得出結論:這些愁雖也很沉重,但還可以用具體的形象形容出來,而李清照的愁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可見愁情之重。)
⑤為表現作者這種深重的悲愁,作者選擇了哪些意象?(讓學生討論后,用自己的話描述意境)
A、借酒消愁(師點撥:酒并非淡,只是愁情太重,酒力壓不過心愁,可以說是“借酒銷愁愁更愁”“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B、抬頭望雁(師點撥:正當作者獨自對酒傷心時,猛然間抬頭看到南飛的大雁,又牽動了她無限的愁思,那大雁不就是曾為她和丈夫捎過信箋的大雁嗎,而今大雁依舊,人已不在,不禁悲從中來)
C、黃花滿地(師點撥“憔悴”:既指花因無人采摘自開自落、枯萎凋零的狀態,又指詞人因過度憂傷而憔悴不堪。詞人看到那將要凋零的花瓣就像孤苦飄零的自己,想到此,不禁黯然神傷)
D、守窗盼黑(師點撥:怎生:怎樣。守窗:表示無人相伴的孤獨。盼黑:表現觸景生情的痛苦)
E、梧桐秋雨(師點撥:挖掘梧桐這一意向的內涵。梧桐:秋天萬物凋零,最容易觸發人們的悲涼情緒,而梧桐樹是最典型的落葉喬木。秋天到來,往往是梧桐先行隕落,所謂“一葉落而天下知秋”于是以梧桐寫悲秋,表現孤獨、愁苦、失意就成為古人常用的手法。如“梧桐樹,三更雨,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更漏子》。“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李煜《烏夜啼》)雨絲象征愁思,梧桐細雨正表現作者剪不斷的愁緒。
小結:作者因為心情凄愴,所以飲酒無緒,望雁傷心,無心摘花,只盼天黑,那作者的人生究竟發生了什么變故,會有這樣的愁苦,我們再來看看她晚年的`生平(投影)。由此可見:金兵入侵,國土淪喪,人民流離失所,作者被迫南渡,丈夫又去世,作者只身飄零,生活貧困,她的愁有:亡國之痛,喪夫之悲,淪落之苦。她身上有如此多的苦難確實是非一愁字能形容。
(六)正因為詞人有如此的人身經歷,所以她的創作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①前期主要反映她在少女少婦時期的美滿生活,抒發對愛情的追求,對自然的熱愛以及同丈夫的相思離別之情。詞的風格清麗婉約。②后期主要寫她在離亂中的孤獨生活和國破家亡的凄慘心情,詞風變得凄婉低沉。但此時期的詞由于融入了家國興亡的深悲巨痛,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動亂生活,社會意義擴大了,發展了傳統的婉約詞。
(七)總結:這就是李清照,著名散文家稱之為“亂世中的美神”李清照她以她凄美的詞風,打動了無數后人。國破家亡,痛失愛偶,只身飄零的不幸遭際使她的藝術才情升華,創造了無數讓人們享受無窮的藝術珍品。斯人已逝,可是當我們偶然再回首一下千年前的風雨時,總能看見那個立于秋風黃花中的孤獨的美神。
(八)作業:李清照能把無形的愁寫的這樣富有感染力,課下同學們也寫一段描寫自己愁緒的文字。
李清照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在誦讀中初步感知詞人情感。
2、結合課下注釋,把握本詞的意象與意境,理解李清照后期詩詞的深沉情感。
3、知人論世,通過對比作者前后期的詩作,準確概括其在不同時期的情感變化。
教學重點:
結合詩句,分析詞作中的意象與意境,把握詞人情感。
教學難點:
知人論世,理解并能夠概括詞人的深沉情感
教學方法:
講授法點撥法誦讀法
學法指導:
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圈點批注法
教學過程:
一、話題導入
以“李清照《聲聲慢》被稱為‘千古第一悲情之詞’,寫愁寫悲寫的最深”導入課文。
二、預習檢測
(學生誦讀《聲聲慢》,教師糾正字音)
掌握“戚戚、將息、次第”等詞語,便于理解詞意。
三、整體感知
1、自由誦讀,把握詞的情感基調。
(學生在自由誦讀中,感知“怎一個愁字了得”!)
點撥:
運用疊詞:“尋尋覓覓”—動作—尋而不得,悵然若失;“冷冷清清”—環境—清冷凄涼;“凄凄慘慘戚戚”—心境—凄涼悲苦(音韻上徘徊婉轉,感情上層層遞進,使全詞頓挫凄絕,如泣如咽,回環往復,也奠定了哀婉、凄涼、愁苦的感情基調。)
2、思考探究: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當作者帶著滿眼的憂愁來觀察周圍的事物時,“物皆著我色”,那么作者如何表現她的愁呢?
學生自主誦讀文本,并在相應的詞句旁標注自己的理解;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想法,通過討論試著解決問題,將想法寫在紙上,并推選發言人;師生共同探究,教師進行引導點撥與總結。
主要意象:
淡酒:“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并非酒淡,而是愁濃。
秋風:渲染愁情,“秋風秋雨愁煞人”,“自古逢秋悲寂寥”,內心凄苦悲涼。
秋雁:“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物是人非,睹物思人。來年春天,大雁可以北回,李清照只能客居南方,國破家亡之苦。悼亡之悲,懷鄉之思。
黃花:菊花。凋零枯萎的菊花、憔悴的容顏、孤苦飄零的.晚境。
梧桐:“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雨滴梧桐,哀傷、愁思不斷。
本詞首句連用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詞人在秋日的黃昏尋覓無著的感受;又以“酒、風、雁、黃花、雨、梧桐”等意象營造了一種凄清悲涼的意境,借景抒情,渲染了作者深重的愁苦。讀著它,我們仿佛聽見階前滴雨、長天雁鳴;似乎看見梧桐落葉、黃昏孤燈。
3、歸納總結
PPT展示:
1101年:18歲嫁與趙明誠,生活優裕、幸福美滿。
1127年:金滅北宋,夫婦被迫南逃,所存的十余屋金石書畫在戰火中焚為灰燼。
1129年:趙明誠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張汝舟,可惜遇人不淑。
1151—1156年:李清照凄然一身,悲苦地離開人世。
總結:了解完這些史實,我們就更能深刻的體會李清照的愁思了,這份愁思不僅是獨居寂寞的情愁,也是喪父之哀的家愁,更是亡國之恨的國愁。
本詞刻畫了一個因喪夫孀居、經歷亡國之痛而內心無比凄涼、無比憂愁,又憔悴不堪的孤獨的女詞人形象。
《聲聲慢》是一幅凄清美麗的畫,更是一曲凄美哀婉的千古絕唱!讓我們充滿感情的再次朗讀這首詞,體會李清照的深情。
四、拓展思考
《醉花陰》和《聲聲慢》分別作于李清照的早年和晚年,同是寫愁思,其中蘊含的情感和營造的意境是否相同?試加以分析。
點撥:
前期之作,表達離別相思之愁,呈現一種輕煙裊裊、天氣初涼和菊花吐蕊時的清新、寂靜的意境。
晚年之作,抒寫國破、家亡、夫死后的悲痛與哀愁,營造了晚風送寒、秋雨連綿、黃花零落、北雁南飛的凄慘、悲涼的意境。
五、誦讀文本
詞人的愁緒令人感傷,這其中不僅有獨居之悲、喪夫之痛,更有顛沛之苦、故國之思與國破之恨···,就讓我們在誦讀中體味詞人的深沉情感吧。
六、作業布置
1、仿寫句子:
原來愁情也可以寫得如此美麗,
它是李煜的一江春水,滔滔不盡。
它是賀鑄的滿城風絮,縈繞彌漫。
它是李清照的______,________。
2、背誦
3、請同學們閱讀梁衡散文《亂世中的美神》,寫一篇100字讀書心得。
李清照教學設計 3
(一)導入
展示李清照的有關圖片
“淑玉泉”——大約1000年前,有一位奇女子經常在這里梳妝打扮。寶玉說:女人是水作的骨肉,而她就是濟南泉水的精靈,更是山東人的驕傲和自豪。
“故居圖片”——這里是她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雅致宜人。
“紀念祠圖片”——時隔多年,人們仍然在紀念她。郭沫若也曾題詞: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
她——就是“亂世中的美神,美麗依然李清照”,
著名學者梁衡曾這樣評價她,中年經歷國土淪喪、家破夫亡的她像一葉孤舟,在那個亂世風浪中無助的飄搖,她不僅有著美麗的容顏,似水的柔情,她的美更體現在詞作和人格上。
(二)重溫作者生平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宋代杰出女詞人,濟南人。以詞著名,兼工詩文,并著有詞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后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變后,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嶺。詞人的風格也隨之發生變化。
南渡前:內容——閨怨離愁(多為活潑聰慧的少女和多愁善感的思婦詞)
詞風——清麗柔媚
由于李清照早年生活優越,家庭幸福,所以前期作品大多都寫一些閨中情思,少女情懷及思念丈夫的離情別緒。但靖康之變后,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于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沉郁凄婉,主要抒寫戰亂痛苦的生活,感時傷懷,懷舊思鄉。
南渡后:內容——悼亡之悲、故國之思(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濃重傷感情調,表達了她對故國、舊事的深情眷戀)
詞風——凄婉沉郁
古語有云:“識其人,學其文”,今天,我們就共同誦讀她的《永遇樂》體會她的情感,走進她的內心世界。
(三)整體感知
1、正音:鋪翠冠兒guān
捻金雪柳niǎn
濟楚jǐ
風鬟霜鬢huán
2、聽錄音,整體感知,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
明確:悲涼哀傷(這首詞是靖康之變后作者流寓江南時所作)
3、集體朗讀,讀出悲涼哀傷的感情
4、結合補充注釋,自讀整首詞
⑴落日熔金:夕陽帶著一抹金黃,那耀眼的光芒就像正在燃燒的金子一樣。
⑵暮云合璧:黃昏時的云彩連成一片,就像是一塊塊璧玉連綴成的,好比珠聯璧合。璧:圓形而中間有孔的玉。
⑶染柳煙濃:柳色因煙云的點染而更濃。
(四)研讀詩歌,品味情感
1、這首詞寫在元宵佳節,寫了詞人的所見所聞所感。再讀全詞,看看作者寫了幾個元宵節?
昔日的元宵節、今日的元宵節。
2、詞中哪些詩句寫昔日的元宵節?寫了一番怎樣的景象?
明確:“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遙想當年汴京繁盛的時代,自己有的是閑暇游樂的時間,而最重視的是元宵佳節。詞中所寫詞人和女伴盛裝出游的情景,主要抓住人物的妝扮來寫。著意精心打扮,體現了那時候無憂無慮的游賞興致,也反映了昔日北宋汴京元宵佳節的繁盛熱鬧場面,一個“爭”寫出了當時女賓滿座,搔首弄姿,互相比美的熱鬧歡快場面。
3、但是,昔日的歡樂幸福已經一去不復返,只能存在于回憶中了。如今的元宵節又是怎樣的呢?找出相關的句子。
明確: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
4、請用自己的話將詩人看到的景象描繪出來。
夕陽帶著一抹金黃,像正在燃燒的金子一樣光彩奪目。天邊,七彩的霓霞連成一片,就像是一塊塊璧玉連綴成的。在濃濃的煙靄的熏染下,柳色似乎深了些。(初春柳葉才剛出芽,因為天氣較暖,傍晚霧氣低籠,柳便似罩在濃煙之中。)空氣中飄蕩著《梅花落》的'悠揚曲子。此時正是元宵佳節,天氣溫和。
明確:在上闋中,詩人濃墨重彩描繪了描繪出一幅初春之景:春意盎然、絢麗多彩、天氣融和。這晴朗的暮景預示著今晚的元宵節將有一番熱鬧的景象。
5、李清照面對這一幅春意盎然的美景,她有沒有融入到元宵佳節的喜慶和熱鬧中去?所產生的又是怎樣的一種情緒?找出能夠反應詞人當時心情的詩句。
從詞中這些描寫詞人心理活動、動作神態的語句,分析揣摩詞人的情感。(課件)
6、上片每兩個四字句寫景,都有一個問句緊承其后,作者的情感暗含于問句之中,這三句話包含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明確:“人在何處”指什么?——一方面可以理解為,昔日思念的人(亡夫)在哪里;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為“自己”現在這是在哪里?身邊至親至愛的人,風云般聚散,自己身在異鄉,孤苦無依,此身何處?如此美好的自然景色,她不是沒見過,曾經在繁華世界度過多少個熱鬧的元宵節,而今卻痛感“物是人非事事休”,如此慘淡地一問,問出了化不開的漂泊異鄉的愁懷,問出了孤身流落的凄涼。這是一聲充滿著迷惘和痛苦的長嘆。
“春意知幾許?”
分析:只影對晚景,縱是春色正好,這其中又有多少春意?
雖然春色正濃,心中卻疑問,“這時節,到底有多少春意啊?”看似對春色尚淺有一絲失落,但不管多少春意,自己還能欣賞嗎?春意雖濃,可是她已無心欣賞。《武陵春》“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正是她垂暮之年心境的真實寫照。
次第豈無風雨?天氣雖和暖宜人,難道不會轉眼間來一場風雨嗎?
分析:在和風煦日的春日里擔心“風雨”轉眼將至,這似乎是無端的憂慮,“風雨”不僅是自然的風雨,還是指人生的風雨。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倘若永是在同一境遇,不忽而窮忽而又有點收入,看世事就不能有這么多變化”。李清照正是在經歷了國家和個人的巨大的劫難之后,才會有這般戰戰兢兢的驚弓之鳥的心態,才會有好景不長,世事難測的憂患。
階段小結:以上三個問句,正可看出一個飄泊者的內心活動,它是從一顆飽受創傷的心靈發出的。透露出了詞人飽經憂患后近乎漠然的悲涼心情。面對元宵佳節無限美好的情景,作者怎么能表達出這種凄涼的心境呢?很好,真是一語中的。這種用美好景物來寫自己哀愁的手法就叫“以樂景襯哀情”。王夫之《姜齋詩話》
里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以樂景寫哀情,作者的哀傷就顯得更加凝重。因此,雖然有“酒朋詩侶”用“香車寶馬”來邀請她去觀燈賞月,也只好婉言辭謝了。
7、如何理解“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明確:①早年生活安定自在,無憂無慮,每到元宵,都要精心打扮,盡態極妍,和人家斗美,那時游賞的興致多濃啊!可如今,年紀老大,憔悴丁零,又流落他鄉,飽經風霜,不但由簇帶濟楚的少女變為形容憔悴、頭發蓬亂的老婦,人老了,而且心也倦了,哪有賞燈游樂的興趣呢?對外面的熱鬧繁華提不起興趣,怕掃了朋友的興頭;
②又懷念著往昔的元宵盛況,想在觀賞今夕的繁華中重溫舊夢,給沉重的心靈一點慰藉。面對現實的繁華熱鬧,她卻只能在隔簾笑語聲中聊溫舊夢。這是何等的悲涼!
③不愿意出去,特別不愿意晚上出去,為什么呢?因為晚上的時候,是跟朋友們,是跟家人要團聚的時候,她跟誰團聚啊,朋友們的團聚,越熱鬧,越歡快,她內心里邊的悲傷就越沉重。別人的熱鬧歡樂越發襯出自己的孤單寂寞,當時的南宋王朝,妥協投降,茍且偷安,偏居東南一隅,一味尋歡作樂。人們忘記國仇家恨,詞人卻不能與之同樂,也樂不起來,更突顯出詞人深沉的盛衰之慨。
可見詞人矛盾而痛苦的心理……
(五)總結
這首詞運用今昔對比的手法,以樂景襯哀情,抒發了深沉的故國之思、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
(七)五、拓展延伸:
1、以下作品是李清照什么時期的,是怎樣的李清照?
點絳唇
蹴(cù)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chǎn)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明確:這是一個天真、活潑、嬌羞的少女李清照。
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明確:這是一個有著甜蜜的憂愁的少婦李清照。
添字采桑子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明確:這是一個凄苦、哀傷、為國而愁的老年李清照。
李清照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際遇對其詞作風格的影響,體會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風格。
2、學習李清照是如何寫“愁”的;學會抓住詩歌意象去品味詩歌情感;學習古詩鑒賞中知人論世的方法。
3、體會李清照夫亡家破、飽經憂患和亂離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堅韌、孤高的靈魂。
【教學重難點】
1、深入研讀詩歌,抓住意象,體會愁情,滲透對學生詩歌誦讀的指導。
2、讓學生由詞及人,突破文本的顯性層面,進入到詞人苦悶、復雜的精神世界,感悟詞作愁的深刻意蘊和李清照孤高的靈魂。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課文導入
中國古代有一位文化名人,她是憂時傷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峰造極娥滄海愁人,她是曠古絕今的詞壇奇女,她——就是李清照。這樣一位千古才女,卻有著萬古愁心。她為何而愁呢?今天讓我們一塊走近被譽為“千古絕唱”的《聲聲慢》,走近李清照。
二、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杰出的女詞人。她出生于書香門第,對詩、詞、散文、書法、繪畫、音樂無不通曉。李清照十八歲時,與太學生(丞相趙挺之之子)趙明誠結婚。婚后,夫妻感情篤深,常常一起投詩報詞。北宋亡后,李清照夫婦被迫隨人群逃難到江南。不久,趙明誠病逝,李清照獨身漂泊江南,只身經歷國破家亡的痛苦,在輾轉流離中度過凄苦的晚年,卻不忘關心國家大事。
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創作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南渡前,內容以閨怨離愁為主,詞風清麗柔媚;南渡后,內容以懷舊悼亡為主,詞風凄婉哀愁。
三、配樂朗讀《聲聲慢》
1、教師范讀,學生聽讀。
要求:①聽準字音,注意節奏。②用心聆聽,感受感情。③閉上眼睛,想象畫面。
2、學生自由朗讀。
3、個別學生朗讀。
四、整體感知
1、讀罷此詞,同學們能否用一個字概括全詞的感情?
明確:愁——詞眼
2、詞中哪些句子直接寫了愁情?
明確:①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②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五、詩歌賞析——如何寫“愁”
既然如此,我們就抓住這個“愁”字,看看李清照是如何來寫“愁”的。
(一)怎樣入“愁”
詞開頭三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一直為詞論家所盛贊,說其“創意出奇、卓絕千古”。現在我們就來品讀一番。
1、“尋尋覓覓”,詞人在尋覓什么?尋到了嗎?
明確: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時的愛情,還可能是心愛的文物或者什么別的;尋覓無果。
2、“冷冷清清”,是描寫什么的?
明確:環境(處境冷清、心境清冷)
3、“凄凄慘慘戚戚”,寫出了李清照什么樣的內心感受?
人到晚年,身體衰弱,情緒低落,苦挨著打發殘年余歲(凄慘、悲戚)
這三句詞從精神狀態、生活處境到內心世界,層次清晰地慨括了靖康之難以后,詞人的不幸經歷和生活狀況,以及在身體上和心理上所受的摧殘。情感步步加深。
這樣一來,李清照起筆給我們定下了一個什么樣的感情基調?(悲苦愁絕)
這十四個字構成的七組疊字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明確:不僅統領了全詞內容,展現了凄涼、蕭條的意境,而且具有回環跌宕的藝術效果,讀起來富有韻律感。
(二)賞意象,品愁情
同學們都知道,中國古典詩詞主要是通過意象來傳情達意。李清照在寫“愁情”的時候,同樣是借助一些意象來抒寫。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賞意象,品愁情。
1、詞中用了哪些意象?
淡酒晚風雁黃花梧桐細雨
2、這些意象是如何表現出愁情的呢?選擇詞中你能理解的意象進行賞析。可結合一下問題展開討論:
這些意象我們曾經在哪些詩句中接觸過?
結合相關詩句說說該意象有什么深刻的內涵。
展開聯想和想象將該意象所展現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繪。
(小組合作探究)
①小組交流探討(前后六個人為一小組)
②集體探討(小組代表發言)
探討明確:
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濃,酒力壓不住心愁。酒是愁文化的象征。
風渲染愁情
雁象征悼亡之悲、懷鄉之思
黃花喻憔悴的容顏,孤苦飄零的晚境
梧桐一葉知秋,牽愁惹恨
細雨雨滴梧桐,卻敲碎人心(哀傷﹑愁絲的象征)
3、總結本詞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淡酒秋風
過雁黃花冷清凄美的.意境→傳遞出孤寂愁苦之情
梧桐細雨
(三)為何生愁
當李清照沉浸在這種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時,她發出了絕望地呼告:“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此時此地,此情此景,已經不單單是一個“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讓我們突破詩詞的顯性層面,走進作者苦悶,復雜的心靈,看看作者為何而生愁?(結合李清照生平進行思考)
明確:情愁--獨居之寂寞
家愁--喪夫之哀
國愁--亡國之恨
六、全班朗讀全詞,體會愁之內涵。
七、歸納總結詩歌鑒賞的方法
1、知人論世
2、尋找直接抒情的句子
3、揣摩關鍵詞語(疊詞、形容詞)
4、通過意象來體會意境,感悟情感。
八、拓展閱讀《點絳唇》《一剪梅》
九、結束語
作為一個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為一個詩人,她又何其偉大。苦難不停地擦試著李清照的藝術靈魂,這些經歷像重物一樣壓在她生命的彈簧上,但它們不能壓垮李清照,相反,苦難越重,藝術的靈魂飛得越高。雖然我們不知道她死于何時,葬于何地。但我相信,她已在我們每個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一座豐碑。
十、作業布置
1、背誦李清照的《聲聲慢》。
2、查閱唐詩宋詞,試找出幾個被賦予特定含義的意象,說說它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受。
李清照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李清照的文學常識;體會作者在詞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反復誦讀,進而感悟詞作主旨;結合內容賞析閱讀。
3、品味本詞豪放的藝術風格,感受詞人對自由的渴望,對光明的追求。
教學重點:目標1。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方法:朗讀、研討。
課型: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釋題導入:
《漁家傲》是李清照詞作中的一首風格特殊的作品,是少見的浪漫主義名篇。
漁家傲是詞牌名。
二、整體感知:
1、李清照(1084—1151),號易安居士,濟南人。其詩文并美,尤長于詞,其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其詞藝術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創新。語言清麗雅潔,明白如畫,富有生活氣息,人稱“易安體”。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失。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輯有《李清照集》。
2、在詞的創作史上,李清照是繼柳永、秦觀、周邦彥之后又一著名的婉約派詞人。她的詞清新婉轉、幽怨凄惻,極富抒情性。但這首詞卻表現出非常不同的風格,它氣勢磅礴,音調鏗鏘,是李清照詞中最別具一格的杰作。
3、學習生字:謾(màn) 。
4、教師范讀,指導朗讀。
三、細讀品味:
1、“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寫天、云濤、曉霧、星河、千帆,景象極為壯麗。詞人把低垂的天幕、洶涌的云濤、彌漫的.大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描繪出一種瑰奇雄偉的境界。
2、“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詞人在夢中飛上了天空,見到了天帝,天帝詢問她的去向。
上闕表現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的圖畫,描繪出一種瑰奇雄偉的境界。
3、“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友驚人句。”——“路長”“日暮”寫出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感受。“謾友驚人語”,流露出詞人對現實的不滿之情。
4、“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達了詞人決心要像大鵬一樣乘風高飛遠舉,奔向飄渺的神山尋求幸福。
下闋詞人借回答天帝的問話,抒發胸臆,感嘆遭逢不幸,渴望尋求幸福。
四、合作探究:
李清照是婉約派的女詞人,為什么能寫出這樣豪放的作品呢?
明確:封建社會中,女子生活于種種束縛之下,即使像李清照那樣有高度修養和才華的女詞人也不能擺脫這種命運,這無疑會使她感到煩悶和窒息。她作了兩首《臨江仙》詞,都用歐陽修的成語“庭院深深幾許”作為起句,這很可能是借它充分表達出她對自由的渴望,對光明的追求。但這種愿望在她生活的時代的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夢中虛無縹緲的神仙境界,在這境界中尋求出路。然而在那個時代,一個女子能不安于社會給她安排的命運,大膽地提出沖破束縛、向往自由的要求,確實是很難得的,在歷史上,在封建社會的婦女群中,這是很少見的。
五、教師小結:
這首詞意境開闊,氣勢磅礴,想象豐富。通過對夢境的描述,抒寫了詞人對現實的不滿,表達了詞人煩悶的心情,充分地表現了他對自由的渴望,對光明的追求。
六、布置作業:背誦并默讀這首詞。
七、板書設計:
漁家傲
詞人夢中所見所聞:海天相接、瑰奇雄偉。
詞人的理想和抱負:辛苦求索、未見光明。
——渴望自由、追求光明。
李清照教學設計 6
【教學內容】
語文版八年級下學期第七單元第29課《詩詞五首》之《漁家傲》。
【教學簡析】
本課是學生在初中階段接觸的第一首李清照的詞作。李清照本是宋朝著名的婉約派詞人,而這首詞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詞,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來說,李清照南渡以后寫的詞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這一首卻是例外。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趙明誠病死。國破家亡,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擊,從此,她只身飄泊江南,孤單寂寞地度過她那艱苦的晚年,處于路長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個性格爽直、柔中有剛、不愿受現實生活束縛的人,所以,有時想象的翅膀飛進了另一個世界。她幻想出一條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擺脫人間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況。于是夢跨云霧,渡天河,歸帝宮,乘萬里風到仙山去。這樣豪邁的氣概,不凡的壯舉,就使這首詞顯示出浪漫的情調,豪放的風格,而和她的其他詞作風格迥然不同。
【教學設想】
韻律、內容、情感、語言是詩詞這一文學樣式的四個基本要素。本課教學抓住這四個要素的學習來進行。以初讀把握韻律切入,進而再讀感知內容,接著三讀體味詞中寄寓的情感,最后四讀賞析詞中優美的語言。要讓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初步掌握李清照詞作的基本特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調動學生已有的詩詞學習經驗,引導學生通過誦讀體會字里行間蘊含的豐富情感。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誦讀,引導學生品味我國古代詩詞深邃的內涵和優美的韻味,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詞中深刻的思想內涵,體驗詞中的浪漫風格和豪邁氣概。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結合時代背景和詩人的生活經歷、思想傾向,品味詞的語言有意境。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品味詞的語言及意境。
【教學方法】
以朗讀為主,學生合作探究學習。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請根據我的.描述說出古代詩詞作家的姓名。
1、他,唐代著名詩人。他的詩想象豐富,構思奇特,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被后人稱為詩仙。代表作有《靜夜思》──李 白
2、他,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反映民生疾苦,有詩史之稱,他的組詩三吏三別膾炙人口,他本人被譽為詩圣──杜 甫
3、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詞散文,并開創了豪放詞派,字子瞻,我們學過他的詞《渙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蘇 軾
4、他,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他曾在《岳陽樓記》中抒發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壯志。上學期我們學過他的一首詞,反映邊塞生活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范仲淹
今天我們再學一首《漁家傲》,那是一位跨南北兩宋的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
二、知人論世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歷城人(今山東濟南),是婉約派的代表。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變為界分前后兩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滿,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變,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戶,多寫閨中女兒情;南渡以后,飄流遂與流人伍,視野開始開闊起來。據《金石錄后序》記載建炎四年(1130)春間,她曾在海上航行,歷盡風濤之險。詞中寫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關。有《漱玉詞》傳世。
三、感知內容
1、讀準字音:帆殷勤嗟謾。
2、讀出節奏。
3、哪些詞句你讀不懂?誰能幫幫他(她)?
4、這首詞的內容是什么?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
夢。
四、欣賞意境
作者在夢中看到了什么?
1、看到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圖: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寫天、云、霧、星河、千帆,景象已極壯麗,其中又準確地嵌入了幾個動詞: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涌的波濤、彌漫的云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而轉、舞兩字,則將詞人在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讀者。所謂星河欲轉,是寫詞人從顛簸的船艙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銀河似乎在轉動一般。千帆舞,則寫海上刮起了大風,無數的舟船在風浪中飛舞前進。船搖帆舞,星河欲轉,既富于生活的真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為全篇的奇情壯采奠定了基調。
2、看到了天帝: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詞人經過海上航行,一縷夢魂仿佛升入天國,見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詞人塑造了一個態度溫和、關心民瘼的天帝。殷勤問我歸何處,雖然只是一句異常簡潔的問話,卻飽含著深厚的感情。李清照南渡以來,一直飄泊無依,如今天帝這么關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溫暖啊!這次竟然得到訴說的機會了。這就引出了詞的下片,由她訴說自己的困難和心愿。
3、還看到了自己回答天帝的垂問: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意思是說,我告訴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遠,現在已到了黃昏,還沒有到達。即使我學詩能寫出驚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上句路長嗟日暮,出自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遠,茫然不知所措。一個嗟字,生動地表現出她那徬徨憂慮的神態。下句,謾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這一句含有兩層意思:一是慨嘆自己有才而不能為世所用,有懷才不遇之感;二是社會動亂,文章無用。
4、作者既然有這樣苦衷,她希望怎樣解脫呢?請看: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她要象大鵬那樣乘萬里風高飛遠舉,離開那齷齪的社會。叫風不要停止地吹著,把她的輕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過著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萬里風句,出自《莊子逍遙游》: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扶搖,風名。九是虛數,是多的意思。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鵬高飛之志。蓬舟,象蓬草那樣飛旋輕快的小舟。三山,指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個神山。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
5、作者為什么夢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極的游仙思想在作怪?
不是的。從上文的意思來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就是說,盡管她有才華,有理想,有抱負,但在現實社會中根本得不到實現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這樣想的。可見她的夢想仙境,正是她對黑暗現實不滿的表現。她要回到那沒有離亂,沒有悲傷,沒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間存在著戰亂、殺戮、欺詐、孤獨、寂寞的現實。所以,她的那種思想活動,并非消極的,而是積極的,有現實意義的。
6、小結:
這首詞,夢歸是關鍵,全詞寫夢境,籠罩了一層浪漫主義的色彩。在風格上走豪放一路,為我們創造了開闊的意境。梁啟超評價這首詞說:此絕似蘇辛派,不類《漱玉集》中語。
五、拓展延伸
李清照是一位婉約派的女作家,她的《如夢令》、《醉花陰》、《一剪梅》、《聲聲慢》等是大家熟悉的名作。這些詞多半寫閨情幽怨,它的風格是清新、含蓄、纏綿的。其中《一剪梅》還編成了現代流行歌曲《月滿西樓》。我們不妨讀一讀,會唱的哼一哼,和《漁家傲》比較一下。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通過比較,我們不難發現,《一剪梅》寫閨情幽怨,它是清新、含蓄、纏綿的。而《漁家傲》則意境闊大,想象豐富,確實是一首浪漫主義的好作品。出之于一位婉約派作家之手,那就更為突出了。其所以有此成就,無疑是決定于作者的實際生活遭遇和她那種渴求沖決這種生活的思想感情;這絕不是沒有真實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語的人所能寫得出的。
李清照教學設計 7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想象詞中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學習重難點】
重點: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鑒賞能力。
難點: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友情提示:
大自然是美麗多姿、豐富多彩的,古往今來,詞人都喜歡用詩詞贊美自然風光。讀讀這首詞,你會發現這首詞表現了生活的情趣,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自主預習
1、用“‖” 標出詞的節奏,反復朗讀,體會詞的意境和詞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2、《如夢令》一詞描繪了哪些自然景物,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互動探究
3、《如夢令》是 代詞人 所作。并非其即興之作,而是她回憶寫成的,從詞中 可以看出。郊游的時間在夏季,從詞中 可以看出。詞人玩得很高興,從詞中 可以看出。整首詞表現了 。
讀故事,完成練習。
4、這是一年重陽節,李清照作了一首的《醉花陰》,寄給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表達出深深的思親的愁苦,顯的很沉重高雅。據《嫏環記》載,趙明誠接到后,嘆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三句絕佳。”趙問是哪三句,陸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詞意:稀薄的霧氣濃密的云層掠起煩愁直到白晝,獸形的銅香爐內的香料早已燒完。又到重陽這個美好的節日,潔白的瓷枕,輕紗籠罩的床廚,剛剛浸透昨日半夜的涼氣。
在東籬飲酒直飲到黃昏以后,淡淡的黃菊清香飄滿雙袖。別說不會消損神魂,珠簾卷起是由于西風,閨中少婦比黃花更加消瘦。
同學們,從這首詞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鞏固案
1、把詞句補充完整,并解釋加點的字詞。
(1)常記 , 不知歸路。 ( )
(2)興盡晚回舟,誤入 。 ( )
2、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1)“如夢令”是詞牌名,而題目是“常記溪亭日暮”。 ( )
(2)《如夢令》這首詞中與“誤入”互為照應的是“不知歸路”。( )
(3)《如夢令》這首詞中運用了兩個“爭渡”,是為了把鷗鳥驚飛。( )
3、想象《如夢令》所描繪的景象,改寫成散文。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學唱這首詞。
4、課外拓展
請同學們朗讀李清照的另一首詞《如夢令》,完成練習。
如夢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1)你發現這首詞與本課學習的《如夢令》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綠肥紅瘦”中的“綠”指綠葉,“紅”指紅花,詞人用“肥”“瘦”二字分別形容綠葉和紅花,有什么妙處?
李清照教學設計 8
一、復習回顧,激趣導入
1、唱《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回顧詞的特點。
2、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詞,這首詞是宋代著名的女詩人、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李清照寫的《如夢令》看看她此生最難忘的一次少年經歷是什么?(板書:如夢令)
這首詞的詞牌名是(如夢令)題目呢?很多詞沒有題目,我們往往用第一句來當它的題目,所以這首詞的題目也可以叫(常記溪亭日暮)。
二、通讀全詞,理解大意
1、下面就請大家自由地讀讀這首詞,要讀得充分,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2、指讀,相機正音,指導節奏,讀出自己的感覺
①這里有一個生字,藕,再請同學來讀一讀,這里的藕花就是——(荷花)
②這里有一個詞也請大家注意,興盡,在這里都讀第四聲,興指興趣,興致。盡是滿足的意思。所以興盡就是指——興致得到了滿足。請同學再來讀一下這個詞。
③藕花,興盡,這兩個容易讀錯的詞都在第三四句中,誰再來把這兩句讀一讀,把它讀正確,讀得字正腔圓。
④把詞讀正確并不難,如果你能稍加停頓,那就能讀出節奏來,讀出味道來了。誰再來讀讀整首詞,其他同學注意聽,它是怎么停頓的?(指導停頓) 比如說,第一句我們可以這樣讀“常記/溪亭/日暮”。 (生讀全詞) 節奏感把握得挺好。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3、讀好了節奏,我們還要讀懂它。李清照借這首詞回憶了自己少年時期的一次郊游經歷。整首詞語言簡潔,淺顯易懂,我相信理解它的意思對大家來說不是難事,請大家再次自由讀讀這首詞,結合注釋同桌之間相互說說你對它的理解。(師巡視)
4、好的,同學們,從我剛才聽到的幾位同學對意思的理解和大家輕松的表情來看,你們已經讀懂了這首詞的基本意思。現在,我還想問問大家,在這首詞里既有景,又有人物活動,你能分辨出哪些詞語是寫景,哪些詞語是寫人物活動呢?默默地看,靜靜地思考,然后舉手告訴大家。(結合學生回答,屏幕出示,指讀)
景 : 溪亭日暮 藕花深處 一灘鷗鷺
人 : 沉醉 誤入 爭渡
5、細細讀著這六個詞,我們會發現它們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因果關系,師引述——因為“溪亭日暮”所以“沉醉”,因為“沉醉”所以“誤入藕花深處”,因為“誤入藕花深處”所以“爭渡”,因為“爭渡”,所以驚起“一灘鷗鷺”。你看,句子和句子之間銜接得多么緊湊,多么自然啊!人在景中,景因人顯,人和景的相互交融構成了那一幅幅生動美妙的畫!讓我們再次走進畫面,讀一讀這首詞吧!
三、美讀全詞,想象畫面
同學們,雖然時隔千載,我們已經無法跟隨李清照一起參加那一次郊游,但這首詞“詞中有畫”,我們完全可以借助想象,再現情境。
板書:展開想象(齊讀)}在這首詞里,有一些詞語給了我們畫面般的美感,仔仔細細地讀一讀這首詞,把這些詞語圈出來,想一想,讀著它們,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一)畫面1:溪亭日暮
①我們先來讀一讀一二句,齊讀。
②哪個詞給了你無盡的想象,給了你畫面般的美感?(開火車,指三人答)
③是啊,“溪亭—日暮”,讀著這個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書:溪亭日暮)展開想象,用眼睛去看,用大腦去思考,用心去感受,用語言去描繪,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對景的想象]預設:
a、學生回答比較簡單(亭子、小溪、夕陽)師評語引領:那些美好的景物你都看到了,可惜卻都是靜止的,誰能把這些眼前的景物說得更加具體?讓這些景物活起來,讓這幅畫美起來!
b、若學生說得比較好。教師評語引領:瞧,他說得多么傳神哪,尤其是“xx”詞,仿佛把我們都帶入了那美景之中。
c、你也走進去了,那一幅美妙的畫卷一定正在你的心中展現!說得那么美,你一定能讀好這兩句,指讀。
d、是啊,黃昏時分,夕陽漸漸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處的山,近處的水,還有那玲瓏剔透的小亭,都被染紅了,水面上波光粼粼的,讓我們情不自禁的吟出這樣的詩句來:“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樣的情景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讓我們帶著這樣的詩情讀好這第一第二句。
[對醉的理解]
a、好一個良辰美景!好一個溪亭日暮!難怪李清照說她此時已經——沉醉不知歸路了。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是啊,詩人陶醉了,醉得忘記了回家。在這兒給大家補充一個信息,在古代的時候,很多的文人都喜歡喝酒。李白就被稱為——酒仙!一喝酒啊,詩興大發,酒助詩興,詩從酒出,所以有 “李白斗酒詩百篇”的說法。李清照雖然是女子,但她也很喜歡喝酒,所以說這里“沉醉”之“醉”既是陶醉又是酒醉。好,酒醉也好,陶醉也好,反正李清照是醉了。我們帶著這份醉意,再來讀這兩句詩,一定更有味道。
b、在這樣的時候,這樣的地方,詩人會和誰一起喝酒呢?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啊!詩人和朋友們除了喝酒,還會干什么呢?(賞景、吟詩、作對、彈琴、下棋、聊天)品著美酒,賞著美景,聞著酒香、花香,那可真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啊!這可是一種全身心地享受啊!我們再次一起讀讀這兩句詩,讀出那濃濃的醉意!(指名讀)她是這樣讀的,你也來讀一讀吧(再指名讀) 師深情朗讀,大伙一起來讀讀吧。(生齊讀)老師仿佛看到那樣的情景了,再來一次。(再齊讀)
二)畫面2:藕花深處
①是啊,怪不得詩人說她后來是興盡而歸,讀——興盡晚回舟。此刻詩人的心情應該是怎樣的?(高興、愉快),就請你讀出這份高興,這份愉快!另外,這里的興盡,也可以說是興未盡,也就是還沒有盡興,只是天色已晚,不得不回家啊!此時,詩人的心情又會是怎樣的?(留戀,舍不得離開)那也請你讀出這份留戀。你看,這里同一句古詩給了我們兩種不同的理解,而且都是正確的,所以以后讀詩就要用心去揣摩、去體會。
②就在詩人回舟時,又有美景吸引了她,那就是——藕花深處。(分小組把這個詞讀兩遍。)藕花—深處,(板書:藕花深處)這個深處是指哪?對呀,你想四周全都是荷葉、荷花,這時候呀,那荷花,那荷葉的形狀、顏色、姿態一定看得非常清楚。你看到了嗎?(滿池都是、下面是綠綠的荷葉,上面一朵朵荷花含苞待放。)你想起怎樣的句子來了?我們學過荷花吧,把優美的句子吟誦一句到兩句給大伙聽聽。(這荷花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全部展開了。有的在微風中輕輕舞動著。)你們仿佛看到了那滿池荷花的美景了是吧。還想到哪些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又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畫面啊,讓我們再次走進去,再次沉醉。讀——
③在這兩句中,你覺得哪一個字最能說明詞人又一次醉了?(誤)誤入,在這里是怎樣的入?能換一個詞代替這個誤嗎?(不知不覺)是啊,詩人看荷花看得有滋有味、如癡如醉,連小船劃入藕花深處都沒有察覺。這是怎樣的一種醉啊!我們再來讀這兩句,一定會讀得更好。
三)畫面3:一灘鷗鷺
①讀著這兩句,哪一個詞又讓你畫面般的感受呢?(一灘鷗鷺)分男女生讀。
②讀著這個詞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一河灘的鷗鷺撲拉拉一下子都飛起來了,那場面是多么熱鬧啊!)一齊讀(一灘鷗鷺上青天,那場面又是何等壯觀啊,再來感受一次,讀)
③范讀,在這里,除了看到鷗鷺飛了起來,你的耳邊還聽到了什么?(鷗鷺拍動翅膀的聲音,鳴叫的聲音(響)、劃槳聲、溪水流動聲、歡笑聲、水聲),你們還仿佛看到詩人和好友們在干什么?(看到詩人和好友們在爭著劃槳)
師:你想啊,她們叫哇,笑哇,聲音那么響,那么喧嘩,這個時候把棲息著的鷗鷺一下子驚飛起來。“撲拉拉”一聲,一群鷗鷺沖破夜幕,飛上藍天,那情景該多么壯觀啊!這樣的情景她平時能看到嗎?那可真是大自然的奇觀啊!誰來讀一讀這兩句?(指名讀)這樣劃船能把歐鷺驚起來嗎?(再讀)劃得再有勁一些,你再來試試。(再指名讀)你想此時此刻,詞人的心情是多么的……(指名說:多么開心。)是啊,那是一種意外的開心,意外的收獲。(驚喜。)這個“驚”字,既是指鷗鷺給驚飛起來了,又向我們傳遞了詞人驚喜的心情。用得多妙啊。再來讀一讀,讀出那份熱鬧、那份歡快、那份驚喜!(指導朗讀,兩個爭渡要讀得稍快,有力,后面那個爭渡比前面一個更有力)
四)一幅流動的畫
剛才我們邊讀邊想象,讀出了那么多美的畫面,有“溪亭日暮”,還有“藕花深處”,還有“一灘鷗鷺”。其實整首詞就是一幅流動的畫。你們看,因為是觀賞 “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會誤入“藕花深處”,因為是誤入“藕花深處”,所以才會驚起“一灘鷗鷺”。來,一起讀整首詞。一邊讀一邊想像這幅活動的畫。(讀全詞)。聽你們讀得有滋有味的,盛老師也情不自禁地想來讀一讀,可以嗎?(師深情朗讀)來我們再來讀一讀,老師跟你們一起讀。(師生齊讀)
四、瘦讀全詞、品味語言
同學們真能干。讀著讀著就把這首詞讀胖了,讀美了。但這還不夠,我們還要把這首詞讀(板書:瘦)你能不能讀著讀著把這首詞讀成一個字?看看,這首詞是圍繞哪一個字來寫的?小聲地讀一讀,品一品。 ( 醉、記 、暮、興)
同學們品出了那么多的字,你看,不管“暮”也好,“記”也好,“醉”也好,還有“興”也好,老師認為都有道理,因為“暮”所以“興”,因為“興”所以“醉”,因為陶醉了,所以常常記得不能忘記啊,(師連線)。李清照留下來的詞并不多,但是“無一首不精,無一字不妙”,這里邊的33個字都值得我們去細細地品味。這次郊游的經歷使李清照深深地陶醉了(圈“醉”字)。
是的,詞人深深地陶醉了,讓我們也跟她一起深深地陶醉一次。讀出濃濃的醉意來好嗎?再讀這首詞。這回你能背下來的,我們就背下來了。
五、對照比讀,延伸課外
請同學們再讀一首詞。(如夢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老師把兩首詞放一塊兒,你發現這兩首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題目一樣,作者也一樣;字數一模一樣,都是33個字;句式一樣;格式都一樣;數數它有幾行?(6)再數數每一行有幾個字(665646)?所有的如夢令,都是這樣的結構。)
最后一個韻母都是“U”;都寫到了醉……
李清照的詞中還有很多也寫到喝酒了,有興趣可找出來讀一讀。
同學們發現的就是《如夢令》這種詞牌名的詞的特點。字數、句式和韻律。以后還有機會可以細細地品味。
上節課我們演唱了《西江月》,你們想不想聽聽《如夢令》這首詞譜成曲子后,唱出來是什么感覺的?(放音樂)有味道嗎?課下有興趣可以自己給這首詞配上自己喜歡的曲子試試。
李清照教學設計 9
【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夢令》、《一剪梅》等,也接觸過其它抒寫“愁緒”的作品,可以讓學生展開聯想,進行比較,更好地體會李清照詞的妙處。
【教材分析】
本詞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譽為“千古絕唱”。在這首詞中,作者的情緒雖然比較低沉,但卻顯示了她過人的藝術才華。詞圍繞“愁”展開,運用各種各樣的手法來加強愁緒的'渲染。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際遇對其詞作風格的影響,體會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風格。
2、技能目標
學習李清照是如何寫愁的,學會抓住詩歌意象去品味詩歌情感。
3、情感目標
體會李清照夫亡家破、飽經憂患和亂離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堅韌、孤高的靈魂。
【教學重難點】
1、深入研讀詩歌,抓住意象,體驗愁情,滲透對學生詩歌誦讀的指導。
2、讓學生由詞及人,突破文本的顯性層面,進入到詞人苦悶、復雜的精神世界,感悟詞作愁的深刻
意蘊和李清照孤高的靈魂。
【教學方法】
誦讀品悟法、情感體驗法、探究學習法、對比閱讀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課前預習
熟讀《聲聲慢》這首詞,力求能背誦,回顧李清照的生平事跡和所學的其前期的作品。
二、課前五分鐘
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滿西樓》MTV(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詞作——《一剪梅》)至上課,意在激發學生興趣,營造詩情畫意氣氛,讓生更易融入到詞的意境當中。(幻燈片1)
三、課文導入——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夢令》和《點絳唇》(引領學生回憶朗讀,配有短小歡快的音樂)(幻燈片2和幻燈片3)
從《如夢令》和《點絳唇》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見到一個什么樣的清照呢?
明確:開朗活潑快樂
是的,因為少女時代的清照是快樂幸福的,所以她寫出了清新明快的詞作。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時代的變遷,物是人非,滄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卻寫出了與《如夢令》和《點絳唇》風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詞——《聲聲慢》(幻燈片4)。這首詞被譽為“千古絕唱”。下面,我們先一起來讀讀這首詞。
四、朗讀《聲聲慢》(學生集體配樂朗讀)
五、整體感知
李清照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
2、品讀李清照的詩詞
3、培養學生鑒賞古詩詞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濟南涵養了一個不同尋常的靈性生命。她有著“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溫柔嬌媚,也有著“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倜儻豪放。她就是宋朝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在那個唯男子獨尊的年代,她無疑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她的詞自成一家。語言清麗而不萎靡,情調感傷而不空虛。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李清照,品讀李清照。
二、認識李清照
1、學生談自己有關李清照的知識積累
2、幻燈總結: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書香世家。其父是蘇軾的學生,其夫趙明誠是著名金石考據家。夫婦倆志同道合,幸福美滿。1127年靖康之亂,李清照隨家顛簸南下,國破,家亡,財散,再嫁,離婚,無子嗣,所有的厄運相繼降臨到她身上,最后她孑然一身,郁郁終老。
李清照是詩、詞、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長的,成就最高的還是詞。她的詞在兩宋詞壇上獨樹一幟,被稱為“李易安體”,把婉約詞推向了高峰。有《漱玉詞》、《李清照集》。
總結:憑著遺留下的區區的七八十篇作品,李清照居然能夠和作品上千,甚至上萬的李白,杜甫,陸游等男性的大作家在中國的文學史上平起平坐,她以一個女性作家的獨特的創作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而且甚至成為太陽系當中一道亮麗而獨特的風景。為什么這么說呢,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環形山,用15個世界名人的名字來命名它們,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座環形山的名字。我想,這大概應該是在外太空惟一一個用中國古代女性的名字命名的天體了。這是很大的榮耀,這體現了李清照在人們內心世界里邊的一種價值。
三、品讀李清照
(一)師:走進李清照,品讀李清照,我們先來學會品讀她的作品。如何品讀詩詞呢?
(投影:“品讀詩詞”和“品讀詩詞的方法”兩張幻燈片)
1、品讀些什么,看幻燈片
(1)鑒賞詩詞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 評價詩詞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2、怎么品讀(幻燈片)
(1)結合作者的生平及時代背景
(2)要特別注意對字詞的推敲,對意象的品味
(3)用聯想和想象去填補作者留下的空白
(二)過渡:李清照在詞作有如此高的造詣,得益于其家庭。其父母對待兒女教育的態度非常開明,所以她從小養成開朗的性格,其天才也得以發揮。你看,這位活潑瀟灑的少女正向我們飄然走來。——欣賞李清照的《如夢令》
1、讓學生朗讀,揣摩本詞所表現的情感。(表達了作者郊游以后無限愉悅的心境,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2、引導學生揣摩重點字詞
(“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
(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和朋友比賽誰劃得快,箭一樣地栽到藕花的深處,然后“驚起一灘鷗鷺”,撲啦啦的,一群的水鳥從一望無際的田田的荷葉當中飛起來。)
在這首小詞中,作者運用淺淡自然、樸實無華的語言,勾出一幅生機盎然的荷湖日暮圖。同時,也讓我們看到少女時代的李清照,無憂無慮,充溢著青春活力與生活熱情。
3、李清照是幸運的,她沒有被束縛在“三從四德”的狹窄空間,青春的腳步漸漸地把她變成了一位敏感多情的妙齡女子,那么,除了與伙伴們無憂無慮游玩的樂趣之外,李清照還有著怎樣一種不一樣的情思呢?書香少女李清照的生活還有著怎樣的另一面呢?
略讀《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點撥:為什么關心“紅瘦”?
因為海棠花就象征著她的青春,海棠花就象征著少女對青春,對時光的憧憬,是珍惜青春年少的一種反映。
4、心緒激蕩,任性豪逸的少女時代過去之后,李清照于18歲時適趙明誠。步入愛河時,她又演繹了一部傳頌千古的愛情經典。李清照的愛情從一開始就跌在蜜罐里,夫婿趙明誠是一位杰出才俊,兩人是情投意合,除了一般文人詩詞琴棋的雅興外,還有更相投的事業結合點——金石研究。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時代,他倆能有這樣的愛情結局,真是天賜良緣,百里挑一了。這個美妙的愛情故事,經李清照妙筆生花的深情潤色,成了中國人千余年來的精神享受。且看《醉花陰重陽》:
(1)講述有關的故事:這是夫婿趙明誠在外地時,李清照給他的一首相思詞。徹骨的愛戀,癡癡的思念,借秋風黃花表現得淋漓盡致。史載趙明誠收到這首詞后,先為情所感,后為詞的藝術所激,發誓要寫一首超過妻子的.詞。他閉門謝客,三日得詞五十首,將李詞雜于其間請友人評點,不料友人說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趙自嘆不如。
(2)要求學生試將“黃花”換成別的意象,看看是否妥當。
前面她曾經說“綠肥紅瘦”,她把花形容得像人一樣很消瘦,很憔悴,要人比這花都瘦的話,情感上應該是很感傷的,所以再比喻成別的,那就沒有美感了。
(3)自己挖掘詞作中的閃光之處。
5、李清照也很善于用平常的、很通俗的生活化的語言,來表現細微的情感變化,譬如《一剪梅》。
找出該詞中最尋常的語言:“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人的瞬間的感情和表情的變化,捕捉得非常準確。
6、時代的巨變打破了李清照閑適恬靜的生活。國破,家亡,財散,她的境況也變得越來越艱難。她南渡后輾轉流離、歷經坎坷,心中郁積的哀慟不言而喻。《武陵春》就形象的表現了這種心緒。
思考:該詞哪些地方是表現自己的愁緒?
……
“聞說”、“也擬”、“只恐”:聞說”二句宕開一筆,寫自已有意泛舟雙溪,觀賞春光,精神似稍振起。但“只恐”二句復又折回,跌襯出更趨深重的愁情。這六字前后勾連,揭示了作者內心活動的傳神筆墨。
7、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對國家民族的憂心,已將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葉孤舟在風浪中無助地飄搖。可是,這還不是李清照最傷最痛、最孤最獨的。已漸入暮年的李清照再嫁張汝舟,這個張汝舟,卻是個衣冠君子,為覬覦李清照身邊尚存的文物,終于撕下文人的面紗,拳腳相加,大打出手。無奈之際,李清照走上一條魚死網破的道路,旋即離異。她一個人孤苦伶仃。時常感到自己像是落在四面不著邊際的深淵里,一種可怕的孤獨向她襲來,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讀懂她的心。她一個人孤寂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葉黃花中,吟出了這首濃縮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確立了她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聲聲慢》。
學生說說這首詞的奇妙之處。
A連續十四個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從來沒有人這樣寫過,這是一種大膽的寫法,也是一種天才的寫法。
B每一句都很尋常,但又好像不尋常,每一個字用得都非常地明白,但是好像又經過了千錘百煉
C意象豐富
“滿地黃花堆積,”中的黃花與前面提到的花有什么區別?
梧桐、黃昏、細雨又起到什么作用?
四結束語
最后,李清照在孤獨、寂寞、甚至在有些人的嘲諷和誹謗當中走完了一生。李清照這一生啊,應該(說)留下了太多的遺憾,但是我覺得,現在,她不必再感到遺憾了,為什么呢?因為她寫的詞,她寫的詩和文,早已經深入人心,廣為傳頌。李清照曾經為她沒有子嗣、沒有后代而感到痛苦,但是現在,當我們在李清照的優秀的詞作面前而被深深地打動的時候,當我們在李清照的墓碑前深深地嘆息的時候,我想,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就是李清照沒有辜負“不徙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板書)這樣的評價,她的文學正綿綿不絕、繁衍生長著,永遠永遠流傳下去,在我們的心中成為永恒的一道風景。這就是我們所了解的李清照。
李清照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深入研讀詩歌,抓住意境,體驗情感。
2、了解詞人的人生際遇對其詞作風格的影響,體會其前后期作品的別樣愁情。
3、讓學生由詞及人,進入到詞人苦悶、復雜的精神世界。
教學方法
誦讀法、情境法、對比探究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北宋末年,有一位青年男子睡覺時夢見自己讀到一本書,醒來后只記得其中三句:“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他把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父親,父親就知道兒子心中有傾慕的女子了。原來那三句是字謎,謎底是“詞女之夫”。那么,“詞女”是誰呢?對了,是李清照,那這位青年就是趙明誠。雖是傳說,但是李清照夫妻二人情投意合、志同道合卻是人盡皆知。那么,如膠似漆的夫妻二人一旦分別,甚至是死別,李清照的內心會掀起什么樣的波瀾呢?下面,就讓我們
一起來學習《李清照詞兩首》。
說起李清照,我們并不陌生,我們在初中還曾經學過她的《如夢令》呢。
那么,我們對她的生平應該還是有些了解的,誰來帶著我們大概回憶一下呢?
請學生回憶相關內容
二、確定基調,分析疊字
帶著對李清照的回憶,我們先來品讀《聲聲慢》。
配樂朗誦《聲聲慢》
《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動過多少人。當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難的過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丟失殆盡。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嘗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
1、初讀全詞,找出最能體現作者感情的詞語。(愁)
2、直接表現愁的是哪幾句?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1)尋尋覓覓,李清照在尋什么呢?尋到了嗎?
我們知道當時的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她可能是在尋覓流亡以前的生活,丈夫在世的愛情,還可能是心愛的文物或者什么別的,它們似乎是遺失了,似乎本來就沒有。所以,她精神恍惚,若有所失,到處尋覓。
(2)冷冷清清,她尋找到什么了?
沒有,不僅沒有尋回失去的東西,不但沒有減輕內心的痛苦,反而在這冷清的環境中,更加覺得自己寄身異地,無人為伴,孤獨寂寞。
(3)凄凄慘慘戚戚,最后詩人產生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命運凄慘,心情悲痛。
可以說開頭這句詞為全篇定下了一個感情基調,同學們能告訴我哪些詞語可以概括嗎?對了,悲苦愁絕。
剛才同學們在讀這幾句詞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什么?對了,疊字的運用,假如我們將它改成“尋覓,冷清,凄慘戚”,你們覺得怎么樣呢?對,少了音韻美。
三、鑒賞意象,品評愁情
我們講詩歌,肯定要談意象,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作者選取了那些意象來表現她的愁呢?
淡酒、晚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
在這些意象中,你感觸最深的是哪一個?試著說說你對它的理解。
(1)淡酒
詞人為什么喝了幾杯之后覺得酒是淡的呢?難道是因為她是海量,千杯不醉?可是我們分明記得她曾經說過:“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這就說明她不太能喝。本來想借酒澆愁,但是愁仍然難以排遣,
所以說,并非酒太淡,而是風太冷,愁太重,酒力壓不住啊。
(2)晚風
怎么去理解“晚來風急”?它能渲染出什么樣的情緒呢?
晚可以指晚上,也可以指晚年,風又急又冷,恰好能渲染出憂愁凄苦的情緒。
(3)過雁
大雁南飛本是自然現象,作者看了為什么會傷心呢?她和大雁又怎么會是舊時相識呢?
大雁到了秋天,由北而南,作者是北方人,避難南下,似乎是舊時相識。大雁能夠按時南來北往,而自己卻漂流困頓,寄寓異鄉,這正是引起她傷心的原因。
李清照在很多作品里面都寫到了大雁,比如說,早年寫的《一剪梅》里就有“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南渡之前寫的《念奴嬌》里也有“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我們看這兩句雖然也充滿離愁,但是那離愁中卻是含有甜蜜的回憶和相逢的希望的,而本詞卻表現了一種絕望,一種極度的傷心。
(4)黃花
黃花是什么花呢?象征著什么呢?
黃花就是菊花,菊花雖然曾經開得極其茂盛,甚至堆積起來,然而現在卻已經憔悴了。在往年,一定是要在它盛開的時候,摘來戴在頭上的,而現在,誰還會有這種興致呢?
這里明是寫花,而暗喻歲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
(5)梧桐、細雨
本來白日漫長,作者獨自一人要苦熬苦等才能到天黑,但是到了黃昏時候,又有秋雨點滴作響,還偏偏是打在已經發黃的梧桐葉上。“細雨”“點點滴滴”,正是只有在極其寂靜的環境中“守著窗兒”才能聽到的一種微弱而又凄涼的`聲音,而對于一個傷心的人來說,這細雨哪里是打在梧桐葉上呢?這分明就是打在作者那顆破碎的心上啊!整個黃昏,就是這么點點滴滴,什么時候才能結束呢?還要多久才能滴到天黑呢?天黑以后,不還是這么滴下去嗎?
這樣一來,深秋時節作者的那種失落、孤單、凄涼、悲哀,就都展現出來了。
通過剛才對這些意象的共同探討,我們發現,雖然作者沒有明著寫愁,但是這其中處處都充滿著愁緒。真叫“無一字寫愁,卻處處惹愁”啊!
一直到全詞即將結束,作者才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是的,這種景象,這種情緒,哪里是一個簡單的“愁”字所能概括得盡的?
這樣我們就知道了在《聲聲慢》里,作者所寫的是永別之愁,長久之愁,家國之愁。
四、比較兩詞,解決重點
這就讓我們想起了辛棄疾的那首《丑奴兒》,下闕是這樣的:“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可是他在上闋里說的卻是:“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那我們就來看看,當年的李清照又是怎樣“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呢?
《醉花陰》是李清照前期的懷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趙明誠便宦游在外,深閨寂寞,她深深思念著遠行的丈夫,這年時逢重陽,人逢佳節倍思親,便寫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
請同學們自讀《醉花陰》,找出表現愁情的意象,著重分析和《聲聲慢》里相同的意象——酒、風和黃花。
酒:《聲聲慢》里的酒是無力的,是無法驅寒澆愁的,用來反襯內心的愁濃愁重。
《醉花陰》里的酒是用來消愁的、相思的,有著詩酒自適的瀟灑。
風:《聲聲慢》里的風是晚風,是急風,讓人更添寒意,更難將息。
《醉花陰》里的風是有趣味的,它卷動珠簾,簾內閃現出一位愁思綿綿的少婦。
黃花:《聲聲慢》里的黃花是殘菊,象征著人世的悲歡離合,正是詞人晚年百無聊賴,孤苦飄零的處境。
《醉花陰》里的黃花,是有暗香的,是瘦的,因花瘦而觸及人瘦,但人瘦勝似花瘦。寫出詞人因思念丈夫而消瘦。
這樣我們就知道了在《醉花陰》里,作者所寫的是小別之愁,暫時之愁,個人之愁。
由此可見,同一個作者,不同時期的作品,反映著不同時期的生活和心態,呈現出不同的韻味和格調。我們從中可以領會到時代社會的變化、個人的際遇對于作家創作的有力影響。
兩首詞我們就賞析到這兒,看同學們的樣子還有點意猶未盡,那么就請同學們課后完成這樣的作業。
五、課后作業
我為清照寫碑文
作為一個女人,李清照是不幸的,但作為一個詞人,她卻是偉大的,生活曾經給她帶來了太多的苦難,不過女詞人并沒有被苦難壓垮,而是讓自己的藝術靈魂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雖然,我們不知道她死于何時,葬于何地,但我相信,她已在我們每個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一座豐碑,只是這碑上還缺少碑文,這碑文就交給同學們來寫吧。
李清照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與創作。
2、鑒賞李清照作品的婉約派風格。
3、了解作風格與社會環境、個人遭遇的關系。
4、體味詞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營造的意境,以及詞句中凝聚的感情。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了解作風格與社會環境、個人遭遇的關系,體味詞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營造的意境,以及詞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她是臨水照花的亂世美神;她是憂時傷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極的滄海愁人;她是曠古絕今的詞壇奇女。
你知道她是誰嗎?
兩世之交最偉大的詞作家,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女詞人,在女作家中可謂“空前絕后”,“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李清照
二、知人論世
走近李清照:
1、李清照,字漱玉,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宋代婉約派詞人的代表之一。留有作品集《漱玉詞》。李清照(1084—約1155),宋代著名婉約派女詞人,被譽為“婉約正宗”。詞自成一家,被稱為“易安體”。
李清照現存詞近50首,其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
南渡前:描寫少女、少婦時期的生活
閨情、離愁--清麗婉轉。
南渡后:表現思夫、思國、思鄉,
濃愁、哀愁--沉郁凄凉。
其詞感情色彩濃烈,善于運用鋪敘、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種表現手法寫細膩的感情變化。語言清新樸素,雅俗共賞。
2、李清照大事記:
父親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兼散文家,母親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學才能。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后,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
18—42歲:與趙明誠結婚,婚后融洽歡娛,度過了這生中最安寧、幸福的日子。
42歲:北宋末日,朝廷腐敗,金兵入侵,圍困京師。
43歲:金滅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書畫在戰火中焚為灰燼。
46歲:趙明誠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終年49歲。
47歲:寄居浙江會稽,又逢盜賊,重病纏身,幾欲喪命。
48歲:再嫁張汝舟不足百日便訴訟離婚。
50歲:整理完成趙明誠遺著《金石錄》。
6771歲:李清照沒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離開人世。無人知道死于何時,葬于何處。
3、代表作品:
(1)前期代表作:《如夢令》、《一剪梅》、《醉花陰》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2)后期代表作:《聲聲慢》、《永遇樂》、《武陵春》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4、李清照和“閨怨詞”
唐宋詞的創作有一個傳統的題材,就是寫閨怨,“閨怨詞”是專門用來表現婦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們寫的詞被稱為“代言體”,也就是代替婦女說話。男性代替婦女來表情達意,總歸是隔著一層。李清照是詞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閨怨詞”是寫自己的真實生活和內心世界,是說自己要說的話。所以,她的出現使詞壇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讀李清照詞的著眼點首先應放在這一點上。
三、詩歌賞析對比鑒賞,“愁”之不同
下面我們就來走近《李清照詞兩首》,來感受一下這兩首詞分別寫出了什么情感?這情感有沒有異同點?
(一)找出詞眼:這兩首詞都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試在詞中找出表達情感的詞眼。(愁)。
這兩首詩詞都寫“愁”,究竟愁情有何不同,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賞析!
(二)走進《醉花陰》
1、美讀詩歌。
(1)聽朗誦作品:
醉花陰(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2)學生朗誦展示。
2、思考: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愁?
3、學生展示預習成果:寫作此詞的背景
這首詞是前期的懷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趙明誠便調官異地。深閨寂寞,她深深地思念著遠行的丈夫。這年,時屆重九,人逢佳節倍思親,她便寫了這首詞寄給丈夫趙明誠。
《醉花陰》這首詞寫于北宋末年,當時丈夫趙明誠離鄉在外任知州,李清照獨守空閨,形單影只,居室寂靜,再不聞評詩論文、查書品茶、鑒賞碑刻的歡聲笑語,極度思念之下而寫成此詞。
《醉花陰》佳節重陽孤寂思夫(相思思念丈夫,南渡前,寂寞無聊之愁。)
4、詞人是從哪些方面寫相思之愁的呢?
5、上闋中哪些詞語最富有表現力?
“永”寫出了時間的漫長。點出了愁的長久。透露出獨處香閨、度日如年的心境。
“又”表明與親人離別已久,獨過佳節已非一回。
“涼”不只是肌膚所感之涼意,更是心靈所感之凄涼。
“透”點出了秋寒心冷,輾轉反側。
6、問題探究:這首詞的意境是怎樣的?感情基調是什么?概括上下片內容。
凄涼寂寥的意境思念丈夫的情感寂寞憂郁的基調
上片重陽思親(寫愁)下片飲酒賞菊(寫瘦)
本詞通過多方渲染烘托,刻畫了一個日夜想念丈夫,愁情滿懷的少婦形象。
(三)走進《聲聲慢》
如果說《醉花陰》抒寫的`是早年相思之愁、甜蜜的愁、離愁、閑愁,是閨愁;那么這一首詞抒寫的是怎樣一種“愁”情?又是怎樣表現的呢?
1、美讀詩歌:
(1)聽朗誦作品:
(2)學生朗誦展示。
同學們已經體會到《聲聲慢》的愁情了,那么我們就抓住這個“愁”字,看看清照是如何來寫愁的。
2、請同學們找出直抒胸臆的詞句。
A、“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尋尋覓覓,清照在尋覓什么呢?動作若有所失尋覓無果
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環境處境冷清心境清冷
凄凄慘慘戚戚,又寫出了清照什么樣的心理呢?心理感受沉痛凄厲
所以,清照起筆就給我們定下了一個什么樣的基調?悲苦愁絕
B、“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里的愁,具體指哪些愁。本課是自主學習課程,下面就請同學們自主合作探究,結合寫作背景和詩句賞析這愁包含了哪些情感?
3、學生合作探究,賞析“愁”
A、學生小組討論(5分鐘)
B、學生展示(展示中老師點撥總結)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并非酒淡,而是愁濃,酒力壓不住心愁;借酒澆愁,而大風砭骨,又讓詩人意緒全無。只因作者愁太重,酒入愁腸愁更愁。一個“淡”字突出作者晚年的凄涼,心境的凄苦。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天大雁由北往南遷徙,李清照南下避難,故覺得大雁是舊相識,而自己卻漂流困頓,寄寓他鄉。以前尚可鴻雁傳書,現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是有千言萬語,也無人可托,無處可傳,從而抒發對家鄉的懷念。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詩人任憑黃花盛開,此時也無心攀摘,甚至讓菊花在枝頭堆積,直至凋落。在往年,她定能和丈夫一起來賞花,而今誰又有這興趣呢?看到花的憔悴,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顏,凄涼的心境與殘秋敗花融為一體,更是愁上加愁。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窗前的梧桐樹又飄下了幾片枯葉,好不容易到黃昏,偏巧這時又下起了淅瀝的小雨,滴滴答答的雨聲,對于傷心的詩人來說,不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葉上,也仿佛敲在那顆破碎的心上。梧桐一葉知秋,本身就是牽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僅滴在耳邊,更滴向心頭。這些愁都源自國破之悲。
C、在分析鑒賞詩句的基礎上,讓學生一起再誦讀這首詞,深入地體味李清照無限愁情。
四、合作探究,拓展研究,品味意象
1、那么李清照是怎樣表現這種愁情的呢?她是借什么來營造這種氛圍的?
找出本詞出現的經典意象:
淡酒、秋風、大雁
黃花、梧桐、細雨
2、分組討論整理含有這些意象的詩句,總結常見意象的象征義。
(1)有關酒的詩句: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酒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將進酒》
師生得出結論:酒是“愁”的象征
(2)“雁”意象的詩句: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雁歸來晏殊《浣溪沙》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
得出結論:過雁象征離愁。
(3)“黃花”意象的句子: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聲聲慢》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
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征憔悴的容顏、孤苦飄零的晚境。
(4)有關“梧桐”意象的詩句: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聲聲慢》
秋雨梧桐葉落時白居易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天明。溫庭筠《更漏子》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結論:梧桐一葉知秋,牽愁惹恨之物
(5)有關“秋風”意象的詩句: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結論:秋風,渲染愁情之物
(6)有關“雨絲”意象的詩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結論:雨絲,即愁絲。
五、對比鑒賞
《醉花陰》閨怨之愁(離別、相思)
《聲聲慢》家國之愁(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
六、課堂小結
易安體與其他宋詞名家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充滿一種純凈而高雅的女性意識。唐宋詞諸多的女性形象,大多是男性詞人塑造的,而在易安體中,女性成了抒情主體,詞中的女性形象就是女詞人自己。她向整個社會敞開了自己的心扉,傾吐自己的歡樂、憂愁、痛苦和追求,描繪自己在風云變幻的時代步履艱難的一生。李清照的詞的主調就是一個“愁”字。這種愁是她心靈的展示,真情的噴涌,表現出一種對生命價值的內醒和感悟。
七、賞析音樂,深刻體會李清照詩詞之美
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滿西樓》MTV(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詞作《一剪梅》)至上課,意在激發學生興趣,體會李詞的詩情畫意的氛圍,讓生更深刻地融入到詞的意境當中。
八、課后作業
1、整理總結這兩首詞的藝術特色
2、背誦,默寫
3、查找總結李清照的相關知識
李清照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詩風的變化。
2、了解詞的意象,體味詞的意境,把握詞的情感。
3、鑒賞詞的關鍵詞語,體會詞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學習鑒賞知人論世和意象、意境的鑒賞方法。
2、抓關鍵詞語,體會詞作情感。
教學方法:自學、討論、展示、探究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醉花陰》
一、導語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有這樣一類專門表現女子情感的傳統題材,或“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的少女懷春,或“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的思婦懷人,或“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的宮婦怨情。它們被統稱為“閨怨詩”。可惜的是在那樣的封建年代中,這些情懷多由男詩人代筆。這一現象終于在宋代被一個女人打破了,她以自己驚世的才華,大膽的筆觸,借助詞作直寫自己的閨怨情愁,使詞壇綻放出了一道最奪目的光芒。她就是李清照。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卓然不群的女詞人的內心世界,來品讀她的兩首愁情詞。(板書)
古人云:讀其書,誦其詩,更得知其為人。大家在下面查閱了不少李清照的資料,也熟知她的一些詩文。那就請你們來談一談你所了解的李清照。
二、知識積累
活動1:教師抽查學生講解1、4,教師補充2、3。
1、李清照(1084—約1151),宋代著名婉約派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李清照的詞自成一家,被稱為“易安體”,詞作有《漱玉詞》。
2、生活經歷與詞風變化
李清照經歷了南北分裂之亂,在南渡前后,她的詞風變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詞多描寫少女、少婦的閨中生活于輕快活潑的畫面中見作者開朗歡樂的心情;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與丈夫經常是分居兩地。詞中多表現的是一種相思之愁;南渡后,生活的苦難使她的詞風趨于含蓄深沉。表現了詞人長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國破家亡之愁。
那今天我們先來看一首她中期的詞作——《醉花陰》。
3、《醉花陰》的寫作背景
宋徽宗大觀二年重陽節,趙明誠至仰天山羅漢洞觀月,流連忘返;李清照獨居青州歸來堂,重陽賞菊,無人相伴,故作此詞,以抒發寂寞無聊之感。
4、字詞釋義
永晝:漫長的白天。
玉枕:枕的美稱。
東籬:種植菊花的園圃。語出陶淵明《飲酒》“采菊東籬下”。后泛指賞菊之處。
把酒:端著酒杯喝酒。
暗香:幽香。文中指菊花的香氣。語出南朝梁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黃花:菊花。
三、朗讀品味,初步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
2、再找個別同學朗讀。
3、教師范讀并指導。
(1)、這首詞的情感基調是什么?用一個詞概括。答:愁
指導:語速要緩慢,表情感的詞重音要讀出,斷句要注意,如有暗香放在一起讀,不能斷開。感情要帶出濃濃的愁緒。
4、全班集體朗讀。
(2)、詞的上下闕分別寫了什么內容?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明確:上闋寫秋涼情景,由白天寫到夜晚,愁苦孤獨之情充滿其中。
下闋倒敘黃昏時獨自飲酒的凄苦。
四、研讀課文,學習鑒賞
活動2:學生分組討論、展示,教師補充完善。
(一)意象意境,品讀情感:
1、詞人的情感主要是借助了什么意象表露出來的呢?營造的意境特點是怎樣的?
明確:詩人將薄霧、濃云、瑞腦、金獸、玉枕、紗廚、西風、黃花這些意象聚合在一起構成一幅清冷蕭瑟的畫面。薄霧籠罩,濃云密布,室內香氣氤氳已盡,天氣轉涼,而夏天的器物仍在。欲舉酒澆愁,怎奈觸景又生愁,颯颯西風中,佳人瘦菊孤影相映,只能嘆息愁悵。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加入自己濃重的感情色彩,景為情設,情因景生,使客觀環境和人物內心的情緒融和交織。
我們來看黃花、西風是經常出現在詩詞中的意象,我們同學能不能再說出幾句利用這兩個意象渲染氛圍的詩句?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
因此,我們要知道西風、黃花這兩個意象一般都與凄涼蕭索的意境相關。
教師補充總結:因此,分析詩詞時,只有把握住重要的有著特定情感傾向的意象,通過想像連綴形成完整的意境,才能準確把握詩歌情感。
(二)抓關鍵詞句,品讀情感:
2、請同學們思考,詩人在哪一句明確表示了她愁的具體內容。為什么?
明確:“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一句可看出。(可能的答案)重陽佳節,傳統的家人團聚之日,而作者卻孤身一人,相思之情油然而生。
愁的具體內容是思念丈夫,表現的是一種孤寂難耐之情。
3、上片開篇即用一“愁”字點明心情。除此外,還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心情,試結合上片分析。
明確:
“涼”一語雙關。
A表面上:重陽秋夜,天氣轉冷。玉枕紗廚,難御風寒。
B深層面:獨居家中,愛人不在旁側,內心感覺孤獨凄涼。
這個字暗含了詞人內心難以言說的情緒。由此我們更加明確了愁的內容,就不僅是空泛的“愁緒”,而具體成相思而成的“寂寞之愁”
4、“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中哪句是重點?這句中哪個字是重點?結合全篇來品品這個“瘦”字的妙處。
明確:
①結構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應。因為有刻骨的離愁,所以衣帶漸寬,腰肢瘦損;
②手法上,運用夸張比喻,極生動地描繪出詩人因思念日漸消瘦的形象。
③內容上,末了一個“瘦”字,歸結全篇的情意,上面種種景物描寫,都是表達這刻骨的離愁的。詞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憂郁躍然紙上。
這一“瘦”字恰是全詞的“詞眼”
愁——涼——瘦三字前后呼應,情感一氣貫穿,內容銜接緊密。
詩人由愁生涼,滿懷寂寞之意;因涼而形瘦,一片憂郁之情,由此,我們知道了,詞人的愁是一種閨怨之愁,是因相思而致的寂寞憂郁。
通過對這兩個字的品讀,我們要能明確,在一首詩或某聯、某句中往往都有那種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情感態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動性、或情趣性的詞或句。這些詞句往往運用一些表現手法,活用字詞,多用動詞、形容詞、副詞、疊詞等生動傳神地刻畫出景物,使得情感表達得更淋漓盡致。它們是讀者窺探詩歌內容的窗口。我們在鑒賞一首詩歌時,要特別注意從這些詞、句入手深入肌里,去理解詩歌情感。
五、我的思考問題:
活動3:組內篩選出學生問題中的難點,分組板書到黑板上,學生先講解,學生講解不了的,教師講解完成。
六、探究提升
活動4:學生運用所學方法完成《清平樂》的鑒賞,教師適當點撥。
清平樂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問:這首詞處處跳動這詞人生活的脈搏。詞人對“賞梅”的感受因生活階段不同而不同,請結合具體表現詞人情感的詞語,說明詞人寫了哪幾個階段的怎樣感受。
答案:寫了三個階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用一醉字形象生動地寫了詞人早年陶醉于賞梅的`悠閑與快樂;“贏得滿衣清淚”,用一“淚”字寫出了詞人中年在賞梅時傷心流淚,表現了詞人內心哀婉幽怨;“故應難看梅花”用一“難看“則寫了詞人晚年沒有心思賞梅。更深刻地表達出及晚年因生活的淪落飄零造成的難言的凄苦和飽經磨難的憂郁心情。
七、課后練習:完成本課《三維設計》的4、5、6題。
第二課時《聲聲慢》
一、導語
李清照在詞的藝術方面造詣極高,被稱為婉約詞宗。她的藝術表現最為集中的,當屬我們接下來要品味的這首詞——《聲聲慢》。萬樹的《詞律》對她這首詞評價道:"其用字奇橫而不妨音律,故卓絕千古"。
二、知識積累
活動1:教師抽查學生講解。
字詞釋義:
乍暖還寒:天氣忽然回暖,一會兒又寒冷起來。
降息:休息,調養。
憔悴損:枯萎凋謝。
有誰堪摘:有誰堪與共摘。
怎生得黑:如何能熬到天黑。
次第:光景,情形。
了得:包含得盡。
三、朗讀品味,初步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
2、再找個別同學朗讀。
3、教師范讀并指導。
指導:語速要緩慢,表情感的詞重音要讀出,斷句要注意,感情要帶出濃濃的愁緒。
4、全班齊讀。
1、本詞的情感基調是什么?《聲聲慢》中的愁和《醉花陰》的愁是否一致?為什么。
明確:愁。
《醉花陰》閨怨之愁——寂寞之意,憂郁之情
《聲聲慢》家國之愁——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
2、詞的上下闕分別寫了什么內容?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明確:
上闋主要描繪了清冷孤寂之景,表達了作者孤獨的情感;
下闋主要描寫了白晝盼天黑時的殘花梧桐細雨的深秋景致,表達了作者無窮無盡的悲愁。
四、研讀課文,學習鑒賞
活動2:學生分組討論、展示,教師補充完善。
(一)意象意境,品讀情感:
1、為了抒“情”(愁),詞人借助哪些“景物”(意象)呢?
明確:
淡酒——借酒澆愁
晚風——秋風蕭瑟
過雁——北雁南飛,思鄉
黃花——容顏憔悴
梧桐——喪偶意象
細雨——與相思愁思有關
(二)知人論世,品讀情感:
2、《聲聲慢》中的愁和《醉花陰》的愁是否一致?為什么。
明確:
《醉花陰》閨怨之愁——寂寞之意,憂郁之情
《聲聲慢》家國之愁——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
教師補充:
李清照大事記:
1103—1126年:與趙明誠結婚,婚后融洽歡娛,共同致力于金石書畫的研究,度過了這生中最安寧、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敗透頂,金兵入侵,圍困京師。
1127年:金滅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書畫在戰火中焚為灰燼。
1129年:趙明誠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終年49歲,李清照時年46歲。
1130年:李清照為趙明誠解不白之冤,在越州、臺州、黃巖、溫州之間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會稽,又逢盜賊,重病纏身,幾欲喪命。
1132年夏:再嫁張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訴訟,與張汝舟離婚。被判刑兩年。
1134年:整理完成趙明誠遺著《金石錄》。
1151—1156年:李清照沒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離開人世。無人知道死于何時,葬于何處。
教師總結: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務必要注重知人論世。
(三)抓關鍵詞句,品讀情感:
3、“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都是表現詞人內心的愁苦,但各有側重,您認為三句的側重點分別是什么?
明確:
第一句從神態入筆,寫內心之空虛;第二句從環境上著筆,寫環境之冷清;第三句從心境落筆,寫內心之凄愴。
教師補充分析:
后人評價,“首句連下十四個疊詞,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盤也。”那我們也來品一下這首句十四字的妙處。
①就三句本身含義看,一寫舉動,“尋尋覓覓”,作者飄泊異地,前途渺茫,孤立無援。一寫環境,“冷冷清清”,丈夫離世,生活無助,度日如年。一寫心情,人已黃昏,身體衰弱,內心凄苦。由外而內,由淺入深,三者互為因果,層層推進,為全詞奠定了凄涼、悲慘的情感基調。由此可見,開頭三句是全詞的總綱。
②從疊字本身的作用看,同字重疊,回環往復,感情由弱到強不斷加劇。冷、清、凄、慘、戚都是形容悲涼心理的,反復疊加,大大強化了詞人心情痛苦的程度。總之,疊字能有層次、有深度地增加了感情的表現力。
③從音律角度看,十四個字平起仄落,節奏由徐而促,由疏而密,大大加強了詞的韻律感。
教師總結:疊字運用的表達效果,一是加強詩詞內容的回環往復,增強情感表現力。二是加強詩詞音韻效果。加強節奏感。
五、我的思考問題:
活動3:組內篩選出學生問題中的難點,分組板書到黑板上,學生先講解,學生講解不了的,教師講解完成。
六、探究提升
活動4:學生運用所學方法完成《清平樂》的鑒賞,教師適當點撥。
我們共同學習了李清照的兩首詞作。它們如同清泉,滌蕩著我們的靈魂,讓我們如許澄澈清明,為此,我們為她賦得一首詩或詞表達我對這位卓然千古的才女的敬意。
自是花中第一流,
怎奈愁情恨悠悠。
漱玉飄香天地間,
獨領風騷萬古流。
小結:“一般愁字別樣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為一個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為一個詩人,她又何其偉大。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便工”,苦難不停地擦試著李清照的藝術靈魂,這些經歷像重物一樣壓在她生命的彈簧上,但它們不能壓垮李清照,相反,苦難越重,藝術的靈魂飛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這樣評價李清照:一代詞人有舊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轟烈,傳誦千古是著書。
七、課后練習:
完成本課《三維設計》和《學案》全部習題。
李清照教學設計 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經歷和文學成就。
誦讀并賞析李清照的代表詞作,體會其詞的藝術特色和情感內涵。
學習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朗讀、品味、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感受李清照詞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李清照在詞作中表達的家國情懷、個人情感等,培養學生的情感共鳴和審美情趣。
感受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賞析李清照不同時期的詞作,理解其情感變化和藝術特色。
掌握詩詞鑒賞的方法,如意象分析、意境感悟、情感把握等。
教學難點
理解李清照詞作中蘊含的復雜情感和深刻內涵。
引導學生將詩詞鑒賞方法運用到實際閱讀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感受詩詞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情境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音樂、視頻等,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詞作。
合作探究法: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共同探究詞作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維能力。
點撥法: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適時進行點撥和引導,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播放一段李清照的詞作朗誦音頻或視頻,引起學生的興趣。
提問學生對李清照的了解,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作者簡介
利用多媒體展示李清照的生平圖片和文字資料,介紹她的生活背景、文學成就等。
重點講解李清照的詞作風格在不同時期的變化,以及其與個人經歷的關系。
作品賞析
選取李清照的幾首代表詞作,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聲聲慢尋尋覓覓》等。
讓學生先自主朗讀詞作,初步感受其情感和意境。
教師逐句講解詞作的含義,分析其中的意象、修辭手法等。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詞作所表達的情感和藝術特色,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發言。
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和總結,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詞作的內涵。
詩詞鑒賞方法指導
抓住關鍵詞語,理解詩句含義。
分析意象,感悟意境。
了解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把握情感。
體會修辭手法的運用及其效果。
結合前面賞析的詞作,總結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如:
讓學生運用所學方法,自主鑒賞李清照的另一首詞作,教師巡視指導。
拓展延伸
介紹李清照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以及后人對她的評價。
讓學生比較李清照與其他詞人的異同,如蘇軾、辛棄疾等,拓寬學生的文學視野。
鼓勵學生課后閱讀李清照的其他詞作,進一步感受她的文學魅力。
課堂小結
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李清照的生平、詞作賞析和詩詞鑒賞方法。
強調李清照詞作的價值和意義,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欣賞和研究中國古典詩詞。
布置作業
背誦一首李清照的詞作。
寫一篇短文,談談你對李清照詞作的感受和理解。
五、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
及時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和反思,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
李清照教學設計 1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經歷和文學成就。
誦讀并賞析李清照的代表詞作,體會其詞作的藝術特色和情感內涵。
學習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提高詩詞鑒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朗讀、品味、討論等方式,深入理解李清照詞作的意境和情感。
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李清照詞作中所表達的豐富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體會李清照在不同人生階段的心境變化,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賞析李清照的代表詞作,理解其藝術特色和情感內涵。
掌握詩詞鑒賞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李清照詞作中所蘊含的復雜情感和深刻思想。
引導學生將詩詞鑒賞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和人文精神。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感受詩詞的韻律美和意境美。
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詩詞所描繪的情境中,加深對詩詞的理解。
討論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展示圖片、音樂、視頻等資料,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播放一段關于李清照的視頻或展示一些李清照的詞作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
提問學生對李清照的了解,引導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
作者簡介
介紹李清照的.生平經歷、文學成就和代表作品。
重點講解李清照在不同人生階段的創作風格和情感變化。
作品賞析
意象分析:解讀詞作中所運用的意象,如 “藕花”“大雁”“黃花” 等,體會其象征意義。
情感表達:分析詞作中所表達的情感,如歡樂、思念、愁苦等,理解李清照的內心世界。
藝術手法:賞析詞作的藝術手法,如借景抒情、對比、疊字等,感受其藝術魅力。
選取李清照的幾首代表詞作,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聲聲慢尋尋覓覓》等。
引導學生朗讀詞作,注意節奏和韻律。
分析詞作的意境、情感和藝術特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詩詞鑒賞方法指導
總結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如 “讀、品、悟、聯”。
讀:反復朗讀詩詞,感受其韻律美和節奏美。
品:品味詩詞中的關鍵詞語和意象,理解其含義和作用。
悟:領悟詩詞所表達的情感和思想,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
聯:聯系作者的生平經歷和時代背景,深入理解詩詞的內涵。
拓展延伸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比較李清照不同時期的詞作風格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引導學生將李清照的詞作與其他詞人的作品進行比較,體會李清照詞作的獨特之處。
鼓勵學生嘗試創作一首詩詞,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課堂小結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重點總結李清照詞作的藝術特色和情感內涵。
強調詩詞鑒賞的方法和重要性,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多讀多賞詩詞,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
布置作業
背誦李清照的一首代表詞作。
寫一篇關于李清照詞作的賞析文章,要求結合具體作品,分析其藝術特色和情感內涵。
五、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李清照的生平經歷和文學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詩詞鑒賞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但是,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不夠,部分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提高教學效果。
【李清照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李清照教學設計05-29
李清照教學設計[薦]05-29
李清照教學設計【必備】05-30
(精選)李清照教學設計15篇05-29
(經典)李清照教學設計15篇05-29
[精品]李清照教學設計15篇05-29
李清照《聲聲慢》教學設計01-13
李清照《如夢令》教學設計一等獎11-19
李清照如夢令教學反思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