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李清照教學設計2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精品]李清照教學設計2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李清照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李清照的文學常識;體會作者在詞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反復誦讀,進而感悟詞作主旨;結合內容賞析閱讀。
3、品味本詞豪放的藝術風格,感受詞人對自由的渴望,對光明的追求。
教學重點:
目標1.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方法:
朗讀、研討。
課型:
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釋題導入:
《漁家傲》是李清照詞作中的一首風格特殊的作品,是少見的浪漫主義名篇。
漁家傲是詞牌名。
二、整體感知:
1、李清照(1084—1151),號易安居士,濟南人。其詩文并美,尤長于詞,其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其詞藝術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創新。語言清麗雅潔,明白如畫,富有生活氣息,人稱“易安體”。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失。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輯有《李清照集》。
2、在詞的創作史上,李清照是繼柳永、秦觀、周邦彥之后又一著名的婉約派詞人。她的詞清新婉轉、幽怨凄惻,極富抒情性。但這首詞卻表現出非常不同的風格,它氣勢磅礴,音調鏗鏘,是李清照詞中最別具一格的杰作。
3、學習生字:謾(màn).
4、教師范讀,指導朗讀。
三、細讀品味:
1、“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寫天、云濤、曉霧、星河、千帆,景象極為壯麗。詞人把低垂的天幕、洶涌的云濤、彌漫的大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描繪出一種瑰奇雄偉的境界。
2、“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詞人在夢中飛上了天空,見到了天帝,天帝詢問她的去向。
上闕表現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的圖畫,描繪出一種瑰奇雄偉的境界。
3、“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友驚人句。”——“路長”“日暮”寫出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感受。“謾友驚人語”,流露出詞人對現實的不滿之情。
4、“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達了詞人決心要像大鵬一樣乘風高飛遠舉,奔向飄渺的神山尋求幸福。
下闋詞人借回答天帝的問話,抒發胸臆,感嘆遭逢不幸,渴望尋求幸福。
四、合作探究:
李清照是婉約派的女詞人,為什么能寫出這樣豪放的作品呢?
明確:封建社會中,女子生活于種種束縛之下,即使像李清照那樣有高度修養和才華的女詞人也不能擺脫這種命運,這無疑會使她感到煩悶和窒息。她作了兩首《臨江仙》詞,都用歐陽修的成語“庭院深深幾許”作為起句,這很可能是借它充分表達出她對自由的渴望,對光明的追求。但這種愿望在她生活的時代的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夢中虛無縹緲的神仙境界,在這境界中尋求出路。然而在那個時代,一個女子能不安于社會給她安排的.命運,大膽地提出沖破束縛、向往自由的要求,確實是很難得的,在歷史上,在封建社會的婦女群中,這是很少見的。
五、教師小結:
這首詞意境開闊,氣勢磅礴,想象豐富。通過對夢境的描述,抒寫了詞人對現實的不滿,表達了詞人煩悶的心情,充分地表現了他對自由的渴望,對光明的追求。
六、布置作業:背誦并默讀這首詞。
七、板書設計:
漁家傲
詞人夢中所見所聞:海天相接、瑰奇雄偉。
詞人的理想和抱負:辛苦求索、未見光明。
——渴望自由、追求光明。
李清照教學設計 2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思想及創作風格。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古代詩詞的鑒賞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二、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對典型意象的賞析,引導學生進入意境,體會詞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1、挖掘詞中意象豐富而又復雜的內涵。
2、通過兩首詞的閱讀,引導學生感受“閑愁”和“國破家亡之愁”的區別。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在中華文化長廊中,宋詞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奪目的光芒,無論是“大江東去”的豪邁,還是“執手相看淚眼”的婉約,都讓人為之留連,為之感嘆。徜徉其間,許多詞壇巨匠與我們擦肩而過,蘇軾、辛棄疾、柳永,今天我們要結識一位杰出的女詞人,她就是李清照,她在文學上開拓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現在就讓我們走近李清照,去了解她的人生,去感受她詞作的魅力。(投影題目“走近李清照”)
(二)投影教學目標。
(三)復習學生初中曾學習過的李清照的一首詞《如夢令》,讓學生齊聲背誦后投影全詞。
提問以下問題:
①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是什么?(愉悅歡快)
②詞中哪些語句可以表現這種感情?(沉醉、興盡晚回舟、爭渡)
③為什么詞人此時這么愉快?(投影李清照前期生平簡介,可知詞人生于仕宦家庭、書香門第,生活富裕,衣食無憂,再加上文化熏陶,所以處于少女時代的李清照才能寫出這么優美的詞作。)
(四)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滿西樓》
提問:歌詞化用了李清照的哪首詞?(《一剪梅》)
投影全詞,讓學生誦讀后提問:
①詞的感情基調是什么?(愁)
②那些語句直接表現出這種情感?(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③產生這種閑愁的原因是什么?(相思,閑愁—相思之苦)
④結合賀鑄在《橫塘路》中對閑愁的一句精彩的描寫“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體會李清照的閑愁。師生共同探究,得出結論: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雨這些意象具有什么特點?多、輕、綿長,它不深沉,不凝重,而李清照的相思之閑愁也像這樣,不是凄苦的,沉重的,而是像煙草、風絮、梅雨一樣又多又輕又綿長的,從情感上看是微帶些苦而又有些甜的。
⑤詞人借助那些意象來表現這種相思之愁?(學生討論,選代表發言)選用的意象有:紅藕、玉簟、落花流水、錦書,雁、月。引用李白、杜甫等相關詩句和織錦回文詩的典故,深入分析月、雁、錦書這幾個意象的傳統意義和審美特征。
得出結論
作者用紅藕香殘,玉簟生涼的凄清之景來表現丈夫不在身邊的孤獨愁苦,用錦書、雁、月寄托自己的相思。詞人在月滿西樓之時,抬頭望見南飛的大雁,希望有丈夫的錦書寄來,于是就有了雁足傳書的遐想,可是雁字空回,錦書卻無,思念之情更濃。于是有了最后一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形象的表現了作者難以排遣的愁緒。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詞人婚后生活應是十分幸福的,投影婚后生平簡介。
(五)講解《聲聲慢》
①投影全詞。
②配樂朗誦。
③學生誦讀。
④提問以下問題。
A、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是什么?(愁)
B、和上一首詞中的愁有何不同?(更凄愴)
C、那些語句直接抒發了這種情感?(第一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問題一:引導學生揣摩此句中詞人的心境。問題二:分析此句在全詞中的作用。問題三:分析疊詞的作用。第二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結合李白、李煜、秦觀寫愁的詩句來比較,得出結論:這些愁雖也很沉重,但還可以用具體的形象形容出來,而李清照的愁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可見愁情之重。)
⑤為表現作者這種深重的悲愁,作者選擇了哪些意象?(讓學生討論后,用自己的話描述意境)
A、借酒消愁(師點撥:酒并非淡,只是愁情太重,酒力壓不過心愁,可以說是“借酒銷愁愁更愁”“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B、抬頭望雁(師點撥:正當作者獨自對酒傷心時,猛然間抬頭看到南飛的大雁,又牽動了她無限的愁思,那大雁不就是曾為她和丈夫捎過信箋的大雁嗎,而今大雁依舊,人已不在,不禁悲從中來)
C、黃花滿地(師點撥“憔悴”:既指花因無人采摘自開自落、枯萎凋零的狀態,又指詞人因過度憂傷而憔悴不堪。詞人看到那將要凋零的花瓣就像孤苦飄零的自己,想到此,不禁黯然神傷)
D、守窗盼黑(師點撥:怎生:怎樣。守窗:表示無人相伴的孤獨。盼黑:表現觸景生情的痛苦)
E、梧桐秋雨(師點撥:挖掘梧桐這一意向的內涵。梧桐:秋天萬物凋零,最容易觸發人們的悲涼情緒,而梧桐樹是最典型的'落葉喬木。秋天到來,往往是梧桐先行隕落,所謂“一葉落而天下知秋”于是以梧桐寫悲秋,表現孤獨、愁苦、失意就成為古人常用的手法。如“梧桐樹,三更雨,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更漏子》。“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李煜《烏夜啼》)雨絲象征愁思,梧桐細雨正表現作者剪不斷的愁緒。
小結:作者因為心情凄愴,所以飲酒無緒,望雁傷心,無心摘花,只盼天黑,那作者的人生究竟發生了什么變故,會有這樣的愁苦,我們再來看看她晚年的生平(投影)。由此可見:金兵入侵,國土淪喪,人民流離失所,作者被迫南渡,丈夫又去世,作者只身飄零,生活貧困,她的愁有:亡國之痛,喪夫之悲,淪落之苦。她身上有如此多的苦難確實是非一愁字能形容。
(六)正因為詞人有如此的人身經歷,所以她的創作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
①前期主要反映她在少女少婦時期的美滿生活,抒發對愛情的追求,對自然的熱愛以及同丈夫的相思離別之情。詞的風格清麗婉約。
②后期主要寫她在離亂中的孤獨生活和國破家亡的凄慘心情,詞風變得凄婉低沉。但此時期的詞由于融入了家國興亡的深悲巨痛,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動亂生活,社會意義擴大了,發展了傳統的婉約詞。
(七)總結:這就是李清照,著名散文家稱之為“亂世中的美神”李清照她以她凄美的詞風,打動了無數后人。國破家亡,痛失愛偶,只身飄零的不幸遭際使她的藝術才情升華,創造了無數讓人們享受無窮的藝術珍品。斯人已逝,可是當我們偶然再回首一下千年前的風雨時,總能看見那個立于秋風黃花中的孤獨的美神。
(八)作業:李清照能把無形的愁寫的這樣富有感染力,課下同學們也寫一段描寫自己愁緒的文字。
李清照教學設計 3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想象詞中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學習重難點】
重點: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鑒賞能力。
難點: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友情提示:
大自然是美麗多姿、豐富多彩的,古往今來,詞人都喜歡用詩詞贊美自然風光。讀讀這首詞,你會發現這首詞表現了生活的情趣,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過程:
自主預習
1、用“‖”標出詞的節奏,反復朗讀,體會詞的意境和詞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2、《如夢令》一詞描繪了哪些自然景物,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互動探究
3、《如夢令》是代詞人所作。并非其即興之作,而是她回憶寫成的,從詞中可以看出。郊游的時間在夏季,從詞中可以看出。詞人玩得很高興,從詞中可以看出。整首詞表現了。
讀故事,完成練習。
4、這是一年重陽節,李清照作了一首的《醉花陰》,寄給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表達出深深的思親的愁苦,顯的很沉重高雅。據《嫏環記》載,趙明誠接到后,嘆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三句絕佳。”趙問是哪三句,陸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醉花陰》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詞意:稀薄的霧氣濃密的云層掠起煩愁直到白晝,獸形的銅香爐內的香料早已燒完。又到重陽這個美好的節日,潔白的瓷枕,輕紗籠罩的床廚,剛剛浸透昨日半夜的涼氣。
在東籬飲酒直飲到黃昏以后,淡淡的黃菊清香飄滿雙袖。別說不會消損神魂,珠簾卷起是由于西風,閨中少婦比黃花更加消瘦。
同學們,從這首詞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鞏固案
1、想象《如夢令》所描繪的景象,改寫成散文。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學唱這首詞。
2、課外拓展
請同學們朗讀李清照的另一首詞《如夢令》,完成練習。
如夢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1)你發現這首詞與本課學習的《如夢令》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綠肥紅瘦”中的“綠”指綠葉,“紅”指紅花,詞人用“肥”“瘦”二字分別形容綠葉和紅花,有什么妙處?
李清照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
2.品讀李清照的詩詞
3.培養學生鑒賞古詩詞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濟南涵養了一個不同尋常的靈性生命。她有著“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溫柔嬌媚,也有著“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倜儻豪放。她就是宋朝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在那個唯男子獨尊的年代,她無疑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她的詞自成一家。語言清麗而不萎靡,情調感傷而不空虛。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李清照,品讀李清照。
二、認識李清照
1、學生談自己有關李清照的知識積累
2、幻燈總結: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書香世家。其父是蘇軾的學生,其夫趙明誠是著名金石考據家。夫婦倆志同道合,幸福美滿。1127年靖康之亂,李清照隨家顛簸南下,國破,家亡,財散,再嫁,離婚,無子嗣,所有的厄運相繼降臨到她身上,最后她孑然一身,郁郁終老。
李清照是詩、詞、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長的,成就最高的還是詞。她的詞在兩宋詞壇上獨樹一幟,被稱為“李易安體”,把婉約詞推向了高峰。有《漱玉詞》、《李清照集》。
總結:憑著遺留下的區區的七八十篇作品,李清照居然能夠和作品上千,甚至上萬的李白,杜甫,陸游等男性的大作家在中國的文學史上平起平坐,她以一個女性作家的獨特的創作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而且甚至成為太陽系當中一道亮麗而獨特的風景。為什么這么說呢,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環形山,用15個世界名人的名字來命名它們,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座環形山的名字。我想,這大概應該是在外太空惟一一個用中國古代女性的名字命名的天體了。這是很大的榮耀,這體現了李清照在人們內心世界里邊的一種價值。
三、品讀李清照
(一)師:走進李清照,品讀李清照,我們先來學會品讀她的作品。如何品讀詩詞呢?
(投影:“品讀詩詞”和“品讀詩詞的方法”兩張幻燈片)
1、品讀些什么,看幻燈片
(1)鑒賞詩詞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詩詞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2、怎么品讀(幻燈片)
(1)結合作者的生平及時代背景
(2)要特別注意對字詞的推敲,對意象的品味
(3)用聯想和想象去填補作者留下的空白
(二)過渡:李清照在詞作有如此高的造詣,得益于其家庭。其父母對待兒女教育的態度非常開明,所以她從小養成開朗的性格,其天才也得以發揮。你看,這位活潑瀟灑的少女正向我們飄然走來。——欣賞李清照的《如夢令》
1、讓學生朗讀,揣摩本詞所表現的情感。(表達了作者郊游以后無限愉悅的心境,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2、引導學生揣摩重點字詞
(“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
(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和朋友比賽誰劃得快,箭一樣地栽到藕花的深處,然后“驚起一灘鷗鷺”,撲啦啦的,一群的水鳥從一望無際的田田的荷葉當中飛起來。)
在這首小詞中,作者運用淺淡自然、樸實無華的語言,勾出一幅生機盎然的荷湖日暮圖。同時,也讓我們看到少女時代的李清照,無憂無慮,充溢著青春活力與生活熱情。
3、李清照是幸運的,她沒有被束縛在“三從四德”的狹窄空間,青春的腳步漸漸地把她變成了一位敏感多情的妙齡女子,那么,除了與伙伴們無憂無慮游玩的樂趣之外,李清照還有著怎樣一種不一樣的情思呢?書香少女李清照的生活還有著怎樣的另一面呢?
略讀《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點撥:為什么關心“紅瘦”?
因為海棠花就象征著她的青春,海棠花就象征著少女對青春,對時光的憧憬,是珍惜青春年少的一種反映。
4、心緒激蕩,任性豪逸的少女時代過去之后,李清照于18歲時適趙明誠。步入愛河時,她又演繹了一部傳頌千古的愛情經典。李清照的愛情從一開始就跌在蜜罐里,夫婿趙明誠是一位杰出才俊,兩人是情投意合,除了一般文人詩詞琴棋的雅興外,還有更相投的事業結合點——金石研究。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時代,他倆能有這樣的愛情結局,真是天賜良緣,百里挑一了。這個美妙的愛情故事,經李清照妙筆生花的深情潤色,成了中國人千余年來的精神享受。且看《醉花陰重陽》:
(1)講述有關的故事:這是夫婿趙明誠在外地時,李清照給他的一首相思詞。徹骨的愛戀,癡癡的思念,借秋風黃花表現得淋漓盡致。史載趙明誠收到這首詞后,先為情所感,后為詞的藝術所激,發誓要寫一首超過妻子的詞。他閉門謝客,三日得詞五十首,將李詞雜于其間請友人評點,不料友人說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趙自嘆不如。
(2)要求學生試將“黃花”換成別的意象,看看是否妥當。
前面她曾經說“綠肥紅瘦”,她把花形容得像人一樣很消瘦,很憔悴,要人比這花都瘦的話,情感上應該是很感傷的,所以再比喻成別的,那就沒有美感了。
(3)自己挖掘詞作中的閃光之處。
5、李清照也很善于用平常的、很通俗的生活化的語言,來表現細微的情感變化,譬如《一剪梅》。
找出該詞中最尋常的語言:“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人的瞬間的感情和表情的變化,捕捉得非常準確。
6、時代的巨變打破了李清照閑適恬靜的生活。國破,家亡,財散,她的境況也變得越來越艱難。她南渡后輾轉流離、歷經坎坷,心中郁積的哀慟不言而喻。《武陵春》就形象的表現了這種心緒。
思考:該詞哪些地方是表現自己的愁緒?
“聞說”、“也擬”、“只恐”:聞說”二句宕開一筆,寫自已有意泛舟雙溪,觀賞春光,精神似稍振起。但“只恐”二句復又折回,跌襯出更趨深重的愁情。這六字前后勾連,揭示了作者內心活動的傳神筆墨。
7、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對國家民族的憂心,已將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葉孤舟在風浪中無助地飄搖。可是,這還不是李清照最傷最痛、最孤最獨的。已漸入暮年的李清照再嫁張汝舟,這個張汝舟,卻是個衣冠君子,為覬覦李清照身邊尚存的文物,終于撕下文人的面紗,拳腳相加,大打出手。無奈之際,李清照走上一條魚死網破的道路,旋即離異。她一個人孤苦伶仃。時常感到自己像是落在四面不著邊際的深淵里,一種可怕的孤獨向她襲來,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讀懂她的心。她一個人孤寂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葉黃花中,吟出了這首濃縮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確立了她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聲聲慢》。
學生說說這首詞的奇妙之處。
A連續十四個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從來沒有人這樣寫過,這是一種大膽的寫法,也是一種天才的寫法。
B每一句都很尋常,但又好像不尋常,每一個字用得都非常地明白,但是好像又經過了千錘百煉
C意象豐富
“滿地黃花堆積,”中的黃花與前面提到的花有什么區別?
梧桐、黃昏、細雨又起到什么作用?
四、結束語
最后,李清照在孤獨、寂寞、甚至在有些人的嘲諷和誹謗當中走完了一生。李清照這一生啊,應該(說)留下了太多的遺憾,但是我覺得,現在,她不必再感到遺憾了,為什么呢?因為她寫的詞,她寫的詩和文,早已經深入人心,廣為傳頌。李清照曾經為她沒有子嗣、沒有后代而感到痛苦,但是現在,當我們在李清照的優秀的詞作面前而被深深地打動的時候,當我們在李清照的墓碑前深深地嘆息的時候,我想,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就是李清照沒有辜負“不徙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板書)這樣的評價,她的文學正綿綿不絕、繁衍生長著,永遠永遠流傳下去,在我們的心中成為永恒的一道風景。這就是我們所了解的李清照。
李清照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深入研讀詩歌,抓住意境,體驗情感。
2、了解詞人的人生際遇對其詞作風格的影響,體會其前后期作品的別樣愁情。
3、讓學生由詞及人,進入到詞人苦悶、復雜的精神世界。
教學方法
誦讀法、情境法、對比探究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北宋末年,有一位青年男子睡覺時夢見自己讀到一本書,醒來后只記得其中三句:“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他把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父親,父親就知道兒子心中有傾慕的女子了。原來那三句是字謎,謎底是“詞女之夫”。那么,“詞女”是誰呢?對了,是李清照,那這位青年就是趙明誠。雖是傳說,但是李清照夫妻二人情投意合、志同道合卻是人盡皆知。那么,如膠似漆的夫妻二人一旦分別,甚至是死別,李清照的內心會掀起什么樣的波瀾呢?下面,就讓我們
一起來學習《李清照詞兩首》。
說起李清照,我們并不陌生,我們在初中還曾經學過她的《如夢令》呢。
那么,我們對她的生平應該還是有些了解的,誰來帶著我們大概回憶一下呢?
請學生回憶相關內容
二、確定基調,分析疊字
帶著對李清照的回憶,我們先來品讀《聲聲慢》。
配樂朗誦《聲聲慢》
《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動過多少人。當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難的過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丟失殆盡。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嘗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
1、初讀全詞,找出最能體現作者感情的詞語。(愁)
2、直接表現愁的是哪幾句?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1)尋尋覓覓,李清照在尋什么呢?尋到了嗎?
我們知道當時的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她可能是在尋覓流亡以前的生活,丈夫在世的愛情,還可能是心愛的文物或者什么別的,它們似乎是遺失了,似乎本來就沒有。所以,她精神恍惚,若有所失,到處尋覓。
(2)冷冷清清,她尋找到什么了?
沒有,不僅沒有尋回失去的東西,不但沒有減輕內心的痛苦,反而在這冷清的環境中,更加覺得自己寄身異地,無人為伴,孤獨寂寞。
(3)凄凄慘慘戚戚,最后詩人產生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命運凄慘,心情悲痛。
可以說開頭這句詞為全篇定下了一個感情基調,同學們能告訴我哪些詞語可以概括嗎?對了,悲苦愁絕。
剛才同學們在讀這幾句詞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什么?對了,疊字的運用,假如我們將它改成“尋覓,冷清,凄慘戚”,你們覺得怎么樣呢?對,少了音韻美。
三、鑒賞意象,品評愁情
我們講詩歌,肯定要談意象,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作者選取了那些意象來表現她的愁呢?
淡酒、晚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
在這些意象中,你感觸最深的是哪一個?試著說說你對它的理解。
(1)淡酒
詞人為什么喝了幾杯之后覺得酒是淡的呢?難道是因為她是海量,千杯不醉?可是我們分明記得她曾經說過:“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這就說明她不太能喝。本來想借酒澆愁,但是愁仍然難以排遣,
所以說,并非酒太淡,而是風太冷,愁太重,酒力壓不住啊。
(2)晚風
怎么去理解“晚來風急”?它能渲染出什么樣的情緒呢?
晚可以指晚上,也可以指晚年,風又急又冷,恰好能渲染出憂愁凄苦的情緒。
(3)過雁
大雁南飛本是自然現象,作者看了為什么會傷心呢?她和大雁又怎么會是舊時相識呢?
大雁到了秋天,由北而南,作者是北方人,避難南下,似乎是舊時相識。大雁能夠按時南來北往,而自己卻漂流困頓,寄寓異鄉,這正是引起她傷心的原因。
李清照在很多作品里面都寫到了大雁,比如說,早年寫的《一剪梅》里就有“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南渡之前寫的'《念奴嬌》里也有“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我們看這兩句雖然也充滿離愁,但是那離愁中卻是含有甜蜜的回憶和相逢的希望的,而本詞卻表現了一種絕望,一種極度的傷心。
(4)黃花
黃花是什么花呢?象征著什么呢?
黃花就是菊花,菊花雖然曾經開得極其茂盛,甚至堆積起來,然而現在卻已經憔悴了。在往年,一定是要在它盛開的時候,摘來戴在頭上的,而現在,誰還會有這種興致呢?
這里明是寫花,而暗喻歲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
(5)梧桐、細雨
本來白日漫長,作者獨自一人要苦熬苦等才能到天黑,但是到了黃昏時候,又有秋雨點滴作響,還偏偏是打在已經發黃的梧桐葉上。“細雨”“點點滴滴”,正是只有在極其寂靜的環境中“守著窗兒”才能聽到的一種微弱而又凄涼的聲音,而對于一個傷心的人來說,這細雨哪里是打在梧桐葉上呢?這分明就是打在作者那顆破碎的心上啊!整個黃昏,就是這么點點滴滴,什么時候才能結束呢?還要多久才能滴到天黑呢?天黑以后,不還是這么滴下去嗎?
這樣一來,深秋時節作者的那種失落、孤單、凄涼、悲哀,就都展現出來了。
通過剛才對這些意象的共同探討,我們發現,雖然作者沒有明著寫愁,但是這其中處處都充滿著愁緒。真叫“無一字寫愁,卻處處惹愁”啊!
一直到全詞即將結束,作者才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是的,這種景象,這種情緒,哪里是一個簡單的“愁”字所能概括得盡的?
這樣我們就知道了在《聲聲慢》里,作者所寫的是永別之愁,長久之愁,家國之愁。
四、比較兩詞,解決重點
這就讓我們想起了辛棄疾的那首《丑奴兒》,下闕是這樣的:“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可是他在上闋里說的卻是:“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那我們就來看看,當年的李清照又是怎樣“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呢?
《醉花陰》是李清照前期的懷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趙明誠便宦游在外,深閨寂寞,她深深思念著遠行的丈夫,這年時逢重陽,人逢佳節倍思親,便寫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
請同學們自讀《醉花陰》,找出表現愁情的意象,著重分析和《聲聲慢》里相同的意象——酒、風和黃花。
酒:《聲聲慢》里的酒是無力的,是無法驅寒澆愁的,用來反襯內心的愁濃愁重。
《醉花陰》里的酒是用來消愁的、相思的,有著詩酒自適的瀟灑。
風:《聲聲慢》里的風是晚風,是急風,讓人更添寒意,更難將息。
《醉花陰》里的風是有趣味的,它卷動珠簾,簾內閃現出一位愁思綿綿的少婦。
黃花:《聲聲慢》里的黃花是殘菊,象征著人世的悲歡離合,正是詞人晚年百無聊賴,孤苦飄零的處境。
《醉花陰》里的黃花,是有暗香的,是瘦的,因花瘦而觸及人瘦,但人瘦勝似花瘦。寫出詞人因思念丈夫而消瘦。
這樣我們就知道了在《醉花陰》里,作者所寫的是小別之愁,暫時之愁,個人之愁。
由此可見,同一個作者,不同時期的作品,反映著不同時期的生活和心態,呈現出不同的韻味和格調。我們從中可以領會到時代社會的變化、個人的際遇對于作家創作的有力影響。
兩首詞我們就賞析到這兒,看同學們的樣子還有點意猶未盡,那么就請同學們課后完成這樣的作業。
五、課后作業
我為清照寫碑文
作為一個女人,李清照是不幸的,但作為一個詞人,她卻是偉大的,生活曾經給她帶來了太多的苦難,不過女詞人并沒有被苦難壓垮,而是讓自己的藝術靈魂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雖然,我們不知道她死于何時,葬于何地,但我相信,她已在我們每個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一座豐碑,只是這碑上還缺少碑文,這碑文就交給同學們來寫吧。
李清照教學設計 6
學習目標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與創作。
2.理解詞中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品風格與社會環境、個人遭遇的關系。
4.分析詞中的意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人喜歡用花來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紅”等,但宋代有位女詞人卻以憔悴的“黃花”自指,同學們知道她是誰嗎?(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國文學杰出的女詞人。她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工于詩詞,長于文賦,精通音律善作詩畫。她那無可比擬的才氣和無比輝煌的詩詞創作令無數須眉汗顏。以前我們曾經學過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兩首來?或者說出一兩句?(《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看起來同學們對李清照的詞都相當熟悉。她的詞婉麗清暢、精美絕倫,是詞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她早期的詞作《醉花陰》。(板書課題)
二、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約派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她的詞在蘇軾、柳永、周邦彥之外別樹一幟,婉約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實感,語言清新自然,流轉如珠,音調優美,故名噪一時,號為“易安體”。
李清照自幼就受過很好的教育,其父親李格非是學者兼散文家,母親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學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藝,能詩詞,善書畫,很早就受人注意。史書記載說她:“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
李清照十八歲嫁了太學生趙明誠,趙愛好金石之學,也有很高的文化修養。婚后,他們過著美滿和諧的生活,夫婦在一起常常詩詞唱和,欣賞金石拓片。趙明誠很晚才出仕,到過萊州、淄州等地任職,李清照便常常以詩詞排遣寂寞,表達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1127年趙明誠南下奔母喪。恰在這時,戰亂爆發,金人攻破洛陽,徽、欽二宗被擄,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難,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趙明誠在江寧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載書十五車過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們藏于家鄉十余間屋中的書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毀。
三、寫作背景
宋徽宗大觀二年重陽節,趙明誠游宦在外;李清照獨居青州,重陽賞菊,無人相伴,故作此詞,以抒發寂寞無聊之感。
李清照的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期,
南渡前:內容:閨情、離愁詞風:清麗明快。
南渡后:內容:懷舊、悼亡詞風:凄涼低沉
前期代表作:《如夢令》、《一剪梅》、《醉花陰》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頭,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后期代表作:《聲聲慢》、《永遇樂》、《武陵春》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四、推進新課
(一)釋題
醉花陰,詞牌名。初見于毛滂《東堂詞》,詞中有“人在翠陰中,欲覓殘春,春在屏風曲。勸君對客杯須覆”,詞牌取義于此。雙調五十二字,上下闋各五句,三仄韻。
(二)朗讀體味
同學們結合注解,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詞。注意停頓。
請同學有感情的朗讀。
(三)整體把握
《醉花陰》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詞有個鮮明的藝術特色,就是情與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個人生活當中極富情味的畫面來寫作,很有生活氣息,情真意切。這首詞也同樣如此。請大家先仔細地閱讀全詞,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誰能用四字短語把它概括出來?
上片重陽思親(板書“重陽思親”)
下片飲酒賞菊(板書“飲酒賞菊”)
(四)鑒賞評價
1、有沒有同學能結合課文的注釋,具體說說詞上片的內容呢?注意,學習詩詞要借助聯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樣原文翻譯,可以自由地發揮、補充。
明確薄霧淡淡,陰云濃濃,這漫長的白晝啊,好像永遠沒有盡頭似的,真令人發愁啊。為了消磨這難熬的時光,只好在獸型的`香爐當中點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節重陽節,每逢佳節倍思親,這讓“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寢,玉制的枕頭,輕紗作的帳幔,涼氣透骨,真叫人徹夜難眠啊!
2、詞人在上片中交代的大致的情形我們已經了解了,大家能不能用一個字來概括作者的感受呢?(愁)
3、下面是我們的自主探究時間,請大家按小組討論,緊扣住這個“愁”字,以情景交融為方向,自由選擇詞作中的意象來進行簡要的鑒賞分析。
(1)好了,第二句“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應該怎么分析呢?
明確:“佳節又重陽”點明時令,也暗示心緒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夜半涼初透”,這種涼,既是身體之涼,更是心里之凄涼,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以佳節團聚反襯獨處之悲。加深了涼意。
(2)上片小結:上片寫秋涼,既寫季節之涼,更寫內心凄涼,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現了丈夫理離家后自己孤獨寂寞的心境。
好了,現在同學們能不能試著把上片背出來呢?(教師檢查背誦)
4、我們先對下片作個整體品味,誰來翻譯一下下片的大意?
明確:下片是寫作者在重陽節這天到菊圃飲酒的情形。
這天黃昏之后,愁悶無比的“我”拿起幾杯淡酒,來到東籬的菊圃里。在這里,菊花的香味四處流動,甚至盈滿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愛的丈夫此時卻身在外地,所以別說這景致不讓人相思愁絕,黯然神傷啊。清風吹過黃昏,卷起了門簾,讓人不覺感到一陣微涼。想到剛才把酒相對的黃色菊花,相思銷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嗎?
(1)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古人在舊歷九月九日這天,有賞菊飲酒的風習。宋時,此風不衰。所以重九這天,詞人照樣要“東籬把酒”直飲到“黃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滿了衣袖。然而她,卻不禁觸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方的親人,這兩句寫的是佳節依舊,賞菊依舊,但人的情狀卻有所不同了。
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寫的是佳景還是愁景?何以見得?
明確這是寫佳境。但在詞作當中卻起到了“佳景襯哀”的作用。這要聯系寫作背景來分析。重陽是菊花節,菊花正值盛放之時。東籬下的菊花想必開得無比燦爛。黃昏之后,花香四溢,當然更富有情味了。可是對于端著酒杯的作者來說,此時卻只能一人對花獨酌,空想與丈夫在一起時的快樂光陰,所以眼前的美景不但沒有讓她變得快樂,反而更激起她心中無限的思夫之情。黃昏正是令人惆悵之時,更加襯托了作者的愁悶相思。
(2)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黃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與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體態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傳統象征意義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這樣的比喻正比較恰切地反映了當時作者由于離開丈夫而孤獨、愁悶的生活狀態和內心情感。取義新奇傳神,言情含蓄。
問:這首詞以“愁”字開頭,以“瘦”字結尾,誰來簡單分析一下這個瘦字
人“瘦”很容易理解,但作者認為菊花也是“瘦”的,這自然只是一種感覺,或者說是作者的一種表現手法吧。菊花本身的菊枝瘦細,菊瓣纖長,但仍能在寒風中傲立。以“瘦”來形容是極見神韻的。而詞人因為思夫之情無法排遣,已然形銷骨立,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才會有人不如花的感慨。全詞以“瘦”作結,在人與黃花的比較中寄托了極為深重的相思之情,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3)下片小結:下片寫黃昏后獨自飲酒的愁緒。
五、作業
1、背誦全詞
2、完成課后第二題
3、預習《聲聲慢》
李清照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際遇對其詞作風格的影響,體會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風格。
2、學習李清照是如何寫“愁”的;學會抓住詩歌意象去品味詩歌情感;學習古詩鑒賞中知人論世的方法。
3、體會李清照夫亡家破、飽經憂患和亂離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堅韌、孤高的靈魂。
【教學重難點】
1、深入研讀詩歌,抓住意象,體會愁情,滲透對學生詩歌誦讀的指導。
2、讓學生由詞及人,突破文本的顯性層面,進入到詞人苦悶、復雜的精神世界,感悟詞作愁的深刻意蘊和李清照孤高的靈魂。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課文導入
中國古代有一位文化名人,她是憂時傷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峰造極娥滄海愁人,她是曠古絕今的詞壇奇女,她——就是李清照。這樣一位千古才女,卻有著萬古愁心。她為何而愁呢?今天讓我們一塊走近被譽為“千古絕唱”的《聲聲慢》,走近李清照。
二、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杰出的女詞人。她出生于書香門第,對詩、詞、散文、書法、繪畫、音樂無不通曉。李清照十八歲時,與太學生(丞相趙挺之之子)趙明誠結婚。婚后,夫妻感情篤深,常常一起投詩報詞。北宋亡后,李清照夫婦被迫隨人群逃難到江南。不久,趙明誠病逝,李清照獨身漂泊江南,只身經歷國破家亡的痛苦,在輾轉流離中度過凄苦的晚年,卻不忘關心國家大事。
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創作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南渡前,內容以閨怨離愁為主,詞風清麗柔媚;南渡后,內容以懷舊悼亡為主,詞風凄婉哀愁。
三、配樂朗讀《聲聲慢》
1、教師范讀,學生聽讀。
要求:
①聽準字音,注意節奏。
②用心聆聽,感受感情。
③閉上眼睛,想象畫面。
2、學生自由朗讀。
3、個別學生朗讀。
四、整體感知
1、讀罷此詞,同學們能否用一個字概括全詞的感情?
明確:愁——詞眼
2、詞中哪些句子直接寫了愁情?
明確:
①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②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五、詩歌賞析——如何寫“愁”
既然如此,我們就抓住這個“愁”字,看看李清照是如何來寫“愁”的。
(一)怎樣入“愁”
詞開頭三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一直為詞論家所盛贊,說其“創意出奇、卓絕千古”。現在我們就來品讀一番。
1、“尋尋覓覓”,詞人在尋覓什么?尋到了嗎?
明確: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時的愛情,還可能是心愛的文物或者什么別的`;尋覓無果。
2、“冷冷清清”,是描寫什么的?
明確:環境(處境冷清、心境清冷)
3、“凄凄慘慘戚戚”,寫出了李清照什么樣的內心感受?
人到晚年,身體衰弱,情緒低落,苦挨著打發殘年余歲(凄慘、悲戚)
這三句詞從精神狀態、生活處境到內心世界,層次清晰地慨括了靖康之難以后,詞人的不幸經歷和生活狀況,以及在身體上和心理上所受的摧殘。情感步步加深。
這樣一來,李清照起筆給我們定下了一個什么樣的感情基調?(悲苦愁絕)
這十四個字構成的七組疊字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明確:不僅統領了全詞內容,展現了凄涼、蕭條的意境,而且具有回環跌宕的藝術效果,讀起來富有韻律感。
(二)賞意象,品愁情
同學們都知道,中國古典詩詞主要是通過意象來傳情達意。李清照在寫“愁情”的時候,同樣是借助一些意象來抒寫。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賞意象,品愁情。
1、詞中用了哪些意象?
淡酒晚風雁黃花梧桐細雨
2、這些意象是如何表現出愁情的呢?選擇詞中你能理解的意象進行賞析。可結合一下問題展開討論:
這些意象我們曾經在哪些詩句中接觸過?
結合相關詩句說說該意象有什么深刻的內涵。
展開聯想和想象將該意象所展現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繪。
(小組合作探究)
①小組交流探討(前后六個人為一小組)
②集體探討(小組代表發言)
探討明確:
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濃,酒力壓不住心愁。酒是愁文化的象征。
風渲染愁情
雁象征悼亡之悲、懷鄉之思
黃花喻憔悴的容顏,孤苦飄零的晚境
梧桐一葉知秋,牽愁惹恨
細雨雨滴梧桐,卻敲碎人心(哀傷﹑愁絲的象征)
3、總結本詞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淡酒秋風
過雁黃花冷清凄美的意境→傳遞出孤寂愁苦之情
梧桐細雨
(三)為何生愁
當李清照沉浸在這種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時,她發出了絕望地呼告:“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此時此地,此情此景,已經不單單是一個“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讓我們突破詩詞的顯性層面,走進作者苦悶,復雜的心靈,看看作者為何而生愁?(結合李清照生平進行思考)
明確:情愁--獨居之寂寞
家愁--喪夫之哀
國愁--亡國之恨
六、全班朗讀全詞,體會愁之內涵。
七、歸納總結詩歌鑒賞的方法
1、知人論世
2、尋找直接抒情的句子
3、揣摩關鍵詞語(疊詞、形容詞)
4、通過意象來體會意境,感悟情感。
八、拓展閱讀《點絳唇》《一剪梅》
九、結束語
作為一個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為一個詩人,她又何其偉大。苦難不停地擦試著李清照的藝術靈魂,這些經歷像重物一樣壓在她生命的彈簧上,但它們不能壓垮李清照,相反,苦難越重,藝術的靈魂飛得越高。雖然我們不知道她死于何時,葬于何地。但我相信,她已在我們每個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一座豐碑。
十、作業布置
1、背誦李清照的《聲聲慢》。
2、查閱唐詩宋詞,試找出幾個被賦予特定含義的意象,說說它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受。
李清照教學設計 8
教材分析
《聲聲慢》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詞情凄清。李清照寫這首詞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難的過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丟失殆盡。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嘗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作者寫下了“聲聲慢”這首詞,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
教學目標
1.積累基礎知識,引領學生品味詩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語言的鑒賞能力,培養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
2.根據課文內容設置問題,有效提問,理清思路,激發學生思考,促進思維發展,培養學生思維發展與提升素養。
3.通過抓關鍵詞和意象來品味詞的意境意蘊,掌握鑒賞古典詩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鑒賞能力,培養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
4.了解李清照詞的特點,領略宋詞的藝術美,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及審美情趣,培養學生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
重難點
1.了解李清照南渡前后創作風格的變化。
2.體味《聲聲慢》的“愁”情。
課前準備
1.利用網絡查資料,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2.利用網絡查資料,了解李清照詞的風格及變化。
3.自查資料,了解《聲聲慢》的創作背景。
4.自讀課文,讀懂大意,梳理字詞,積累基礎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積累李清照名句,導入新課。
1、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一剪梅》
2、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一剪梅》
3、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一剪梅》
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武陵春》
5、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夏日絕句》
6、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
7、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點絳唇》
8、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聲聲慢》
9、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
10、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鷓鴣天》
11、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蝶戀花》
12、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南歌子》
13、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鳳凰臺上憶吹簫》
14、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
15、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一剪梅》
二、文學常識:
1.作者:
李清照(1104-1155),今山東省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派詞宗。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進士出身,藏書甚富,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與夫趙明誠(吏部侍郎趙挺之子)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編寫了《金石錄》。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早年還寫過一篇《詞論》,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
她的詞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多描寫愛情生活、自然景物,韻調優美。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嘆身世,懷鄉憶舊,情調悲傷。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在同代人中,她的詩歌、散文和詞學理論都能高標一幟、卓爾不凡。在詞壇中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易安體”。她不追求華麗的藻飾,而是提煉富有表現力的“尋常語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來表現對周圍事物的敏銳感觸,刻畫細膩、微妙的心理活動,表達豐富多樣的感情體驗。她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婉約風格發展到了頂峰,以致贏得了婉約派詞人“宗主”的地位。同時,她詞作中的筆力橫放、鋪敘渾成的豪放風格,又使她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從而對辛棄疾、陸游以及后世詞人有較大影響。后人認為她的詞“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她被稱為“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環形山的女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2.李清照和“閨怨詞”:
唐宋詞的創作有一個傳統的題材,就是寫閨怨,“閨怨詞”是專門用來表現婦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們寫的詞被稱為“代言體”,也就是代替婦女說話。李清照是詞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閨怨詞”是寫自己的真實生活和內心世界,是說自己要說的話。所以,她的出現使詞壇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
3.婉約派
婉約派為中國宋詞流派之一。婉約,即婉轉含蓄。其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歐陽修、秦觀、周邦彥、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詞人)等。
4.易安體
李清照的詞一方面繼承了婉約派的創作風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創新和發展。她的詞于蘇豪、柳俗、周律之外別樹一幟,婉約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實感,語言清新自然,流轉如珠,音調優美,故名噪一時,號為“易安體”。
5.疊詞:
疊詞是指詞和詞連起來用,疊詞在詩詞創作中獨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形象性;詩詞中疊詞運用得恰到好處,可使所描繪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二是確切性。疊詞既可以摹聲,又可以摹色,達到摹狀的效果,使表達的意象更加確切;三是音樂性。疊詞可使詩詞的音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聲聲悅耳。
三、背景及解題
1.背景:
《聲聲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靖康之難以后,詞人的丈夫已故,他們精心收集的金石書畫,都已散失。飄泊江南,由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一變而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吊的寡婦。這是女詞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寫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獨凄涼的境況。全詞所寫,不外一個“愁”字,但與她南渡以前所寫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內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2.解題:
“聲聲慢”是詞牌。
3.名家評論:
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上:煉句精巧則易,平淡入調者難。且《秋詞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用《文選》諸賦格。后疊又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俱無斧鑿痕。更有一奇字云:“守定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許第二人押。婦人中有此文筆,殆間氣也。
明楊慎《詞品》卷二: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使在衣冠,當與秦七、黃九爭雄,不獨雄于閨閣也。其詞名《漱玉集》,尋之未得。《聲聲慢》一詞,最為婉妙。其詞云(略)……山谷所謂以故為新,以俗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
俞平伯《唐宋詞選釋》:“曉來”,各本多作“晚來”,殆因下文“黃昏”云云。其實詞寫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來風急”,則反而重復。上文“三杯兩盞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嬌》詞所謂“扶頭酒醒”;下文“雁過也”,即彼詞“征鴻過盡”。今從《草堂詩馀》別集、《詞綜》、張氏《詞選》等各本,作“曉來”。(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
四、內容研讀:
(一)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詩歌,結合注釋,翻譯全詩。
明確:
白話譯文:
苦苦地尋尋覓覓,卻只見冷冷清清,怎不讓人凄慘悲戚。乍暖還寒的時節,最難保養休息。喝三杯兩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風急襲?一行大雁從眼前飛過,更讓人傷心,因為都是舊日的相識。
園中菊花堆積滿地,都已經憔悴不堪,如今還有誰來采摘?冷清清地守著窗子,獨自一個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還是點點滴滴。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個“愁”字了結!
2.《聲聲慢》中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是哪一個字?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
“愁”。抒發了作者因國破、家亡、夫死而只身流落江南時的孤苦無依的凄苦之愁。
(二)誦讀體味:
自由朗讀詩歌,把握節奏,畫出朗讀節奏,體味情感。
明確:朗讀節奏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三)分析結構:
自讀全詞,把握全詞的感情基調,請簡要概括上下片的內容。
明確:
感情基調:悲涼。
內容:開頭為全詞奠定了悲涼的基調,接著從秋天氣候多變,酒難御寒和北雁南飛等幾個角度,寫自己滯留南方的孤獨生活和悲苦心情。
下片寫黃花滿地枯萎,再也無人摘取。暗喻歲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再加上白日漫長,她獨自一人要怎樣熬能到天黑,正值黃昏時候,又有秋雨點滴作響,這種景象,這時的情緒,哪里是一個簡單的“愁”字所能概括得盡的!體現作者那種失落、孤單、凄涼、悲哀的心靈世界。
(四)賞析內容:
1.思考:“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幾句包含幾層意思?在用語上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作用?
明確:
(1)這幾句包含三層意思:第一層,寫人的動作神態,似在尋找失去的東西,追索過往的痕跡;第二層,寫環境的凄涼、寂寞;第三層,寫內心世界的愁苦、哀傷。
(2)七組疊詞,很好地統領了全詞的內容,展示出一種凄涼、蕭條的意境;選用疊詞,造成一種回環往復的效果,更顯示出感情之強烈。“尋尋覓覓”寫動作,寫出了尋覓無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寫環境,寫出了處境的冷清、心境的清冷;“凄凄慘慘戚戚”寫心理,寫出了心里的.沉痛凄厲。音韻上徘徊婉轉,感情上層層遞進,使全詞頓挫凄絕,如泣如咽。定下了全詞悲苦愁絕的基調。
表達效果:
①增加形象性;
②表達更確切;
③音律和諧,聲聲悅耳。
(3)這幾句直接抒情,表達的感情哀婉凄切,為全詞奠定了凄清的基調。
2.思考:詞人為何說是“淡酒”?為什么詞人看到“雁”會傷心?
明確:
(1)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濃,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了作者的晚年生活是何等凄涼慘淡。
(2)睹物思人。此時,那似曾相識的雁兒再度飛過,丈夫卻已亡故,物是人非,相思之情已成“悼亡之悲”。
這也表現了詞人天涯淪落之感。此時詞人避居江南,遠離故土,看到北來的大雁便認為這是家鄉來的大雁,因而說是“舊時相識”,可見,雁兒還勾起了詞人的“懷鄉之思”。
3.思考:如何理解“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這三句詞中蘊含的情感?
明確:
“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憔悴損”既指菊花枯萎凋謝,又指詞人因憂傷而憔悴消瘦。正是因為詞人無心賞景,雖是菊花堆滿地,卻不想去摘賞。然而,人不摘花,花卻自己凋謝。等到花自憔悴損,欲摘卻不堪摘了。這里既寫自己無心摘花的郁悶,又透露了憐惜菊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深遠,令人回味。
4.“梧桐更兼細雨”中“更兼”表明了詞人怎樣的心境?
明確:
“更兼”表明了詞人脆弱不堪的心境。梧桐葉落即已不堪忍受,又加上“細雨”伴唱,秋韻更濃,詞人的愁苦也就更深。
5.思考:“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中“次第”指哪些“次第”?詞人為何說“怎一個愁字了得”?
明確:
(1)“次第”意為光景、狀況,指乍暖還寒、晚來風急、舊時雁過、滿地黃花、梧桐秋雨等情景。
(2)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顛沛流離之苦、亡夫之痛、家國之恨、孤獨之情,等等,僅用一個“愁”字又如何概括得盡呢!
(五)鑒賞形象:
1、意象:
思考:詞人圍繞詞眼“愁”字,都寫了哪些意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明確:
黃花:詞中的黃花取其衰敗之像,暗喻歲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之義。表現了詞人晚年孤苦飄零的處境,隱含著對生命將逝的悲哀。
酒:詞中的酒除此意外還有御寒之意,“淡酒”,并非酒淡,而是因愁情太重,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涼慘淡。
風:詞中的風緊急,猛烈,并且是晚上的風。“風急”明寫天氣惡劣,實寫詞人愁重。詞人六神無主,茫然若失,竭力尋找卻遍找不到。亡國之愁,淪落之苦,喪夫之痛,家國之思全部壓在一個孤苦伶仃的年老婦人身上。酒入愁腸愁更愁,滿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壓不住心愁。
雁:象征悼亡之悲、懷鄉之思。雁會聯系到詩人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感嘆獨自身在異鄉的悲涼,作者當時身處南方,看到北雁歸來,或許她只是聽到了那呼朋引伴的聲聲雁鳴,不禁想起如今雁在人亡,曾經心意相通的夫君早已撒手人寰,無由再寄錦書去,無人再捎錦書來。
細雨:是哀傷、愁絲的象征。
梧桐:本身就是牽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僅滴在耳邊,更滴向心頭。
2、意境:
思考:這首詞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明確:
詞中的意象組成的畫面是:風急欺人,酒淡難敵寒意,仰望則天空過雁,俯視則滿地殘花,梧桐落葉,細雨霏霏,傷心人更遇凄涼景,澀景苦情交融在一起,詞中則營造的是晚風送寒,黃花零落,北雁南飛的凄慘悲涼意境。
3、詞人形象:
思考:詞中塑造了怎樣的詞人形象?
明確:
這首詞始終緊扣悲秋之意,以悲秋入筆,與丈夫在一起和丈夫去世的對比,反襯自己孤獨一人的孤寂,離別家園的離別愁苦,以及國家衰落,民不聊生的悲慘.展現了一個的對生活的絕望的落寞孤寂的女詞人形象。
(六)歸納主題:
1.聯系詞人經歷及寫作背景思考,詞人為何生愁?
明確:
《聲聲慢》是詞人后期的作品。李清照早期生活優裕,夫妻和諧,家庭美滿。因此詞風較明快,即使寫愁,也只是“閑愁”。而后期因靖康之變,夫妻倉皇南逃,避居江南,又因丈夫病卒,飽受國破家亡之痛,晚年生活孤獨凄苦,因此詞風哀婉,凄涼。
引入背景資料:
1127年:金滅北宋,夫婦所存的十余屋金石書畫在戰火中焚為灰燼。
1129年:趙明誠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張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訴訟,與張汝舟離婚。被判刑兩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沒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離開人世。無人知道死于何時,葬于何處。
情感:
《聲聲慢》是李清照后期家破夫亡受盡折磨顛沛流離生活的縮影,是一首沉重的哀傷的憂患之愁的生死戀歌,抒發的是家國悲愁,飽含著亡國之恨、喪夫之痛、孀居之哀、顛沛之苦,是絕望的、壓抑的、難以訴說的愁。
2.歸納主題:
本詞選取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意義的景物,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
(七)總結藝術特色:
1.借景抒情:緣愁選景,將自己傷感,凄苦的愁緒融入到了對淡酒、飛雁、黃花、細雨等這些蕭瑟慘淡的意象的描寫之中。用哀景引發愁,在哀景中蘊蓄愁,以哀景來烘托愁。充分表現出詞人杰出的藝術才華。
2.直接抒情:“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難言之痛,欲說又休,全詞戛然而止,言有盡而意無窮。
3.疊詞運用:開頭用七組疊字構成了三句話,奠定了全詞哀婉、凄涼、愁苦的感情基調。“尋尋覓覓”寫動作,表現出詞人茫然無著的心情;“冷冷清清”既寫環境,又寫出內心的寂寞冷清;“凄凄慘慘戚戚”寫出詞人凄涼慘淡的內心感受。加強情感。
(八)課堂小結
“一般愁字別樣情,半世漂泊感平生”,作為一個女子,李清照何其不幸;作為一個詩人,她又何其偉大。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苦難不停的擦拭著李清照的藝術靈魂,這些經歷像重物一樣壓在他生命的彈簧上,但他們不能壓垮李清照,相反,苦難越重,藝術的靈魂飛的越高。
五、拓展探究:
1.閱讀下面一段關“百脈泉公園”的介紹,請你為其擬一則廣告詞,不超過15字。
百脈泉公園,位于山東省濟南市章丘明水境內,這里是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一代詞宗李清照的故里。景區以群泉自然噴涌成湖而著稱。景區內群泉鼎沸,楊柳染煙,畫廊奇閣,宛如畫卷,其中百脈泉、梅花泉、墨泉、東麻灣(萬泉湖)被評為濟南新七十二名泉。為紀念生于百脈泉畔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而修建的清照園,以自然景觀最美、建筑規模最大、文化品位最高、館藏資料最全居全國四座李清照紀念館之首。始建于明景泰元年的龍泉寺內,“品”形百脈泉涌珠浮翠,梵王宮大殿莊嚴雄偉,是泉水文化、歷史文化、宗教文化有機融合的名勝景點。
明確:
示例:品清照婉約詞賞章丘百脈泉
2.根據語言環境,用口語方式轉述下面書面語材料的內容。
材料:
①李清照,祖籍山東濟南
②她是我國文學史上在詩、詞、散文方面都很有成就(最擅長詞)的杰出女作家。
③其父李格非乃當時著名的文學家
④其配偶趙明誠也是當時很有名氣的金石專家。
要求:
①內容完整。
②表達得體。
⑧符合口語特點。
作為導游,你在帶領游客參觀李清照故居時,向大家介紹說:
明確:
示例:
①李清照是山東濟南人;
②她是我國文學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在詩、詞、散文方面都很有成就。并且特別擅長寫詞;
③她的父親李格非是當時著名的文學家;
④她的丈夫趙明誠也是當時很有名氣的金石專家。
六、課后作業:
自讀李清照其他詞作,自選一篇寫出鑒賞體會。不少于300字。
李清照教學設計 9
【教學內容】
語文版八年級下學期第七單元第29課《詩詞五首》之《漁家傲》。
【教學簡析】
本課是學生在初中階段接觸的第一首李清照的詞作。李清照本是宋朝著名的婉約派詞人,而這首詞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詞,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來說,李清照南渡以后寫的詞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這一首卻是例外。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趙明誠病死。國破家亡,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擊,從此,她只身飄泊江南,孤單寂寞地度過她那艱苦的晚年,處于路長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個性格爽直、柔中有剛、不愿受現實生活束縛的人,所以,有時想象的翅膀飛進了另一個世界。她幻想出一條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擺脫人間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況。于是夢跨云霧,渡天河,歸帝宮,乘萬里風到仙山去。這樣豪邁的氣概,不凡的壯舉,就使這首詞顯示出浪漫的情調,豪放的風格,而和她的其他詞作風格迥然不同。
【教學設想】
韻律、內容、情感、語言是詩詞這一文學樣式的四個基本要素。本課教學抓住這四個要素的學習來進行。以初讀把握韻律切入,進而再讀感知內容,接著三讀體味詞中寄寓的情感,最后四讀賞析詞中優美的語言。要讓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初步掌握李清照詞作的基本特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調動學生已有的詩詞學習經驗,引導學生通過誦讀體會字里行間蘊含的豐富情感。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誦讀,引導學生品味我國古代詩詞深邃的內涵和優美的韻味,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詞中深刻的思想內涵,體驗詞中的浪漫風格和豪邁氣概。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結合時代背景和詩人的生活經歷、思想傾向,品味詞的語言有意境。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品味詞的語言及意境。
【教學方法】
以朗讀為主,學生合作探究學習。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請根據我的描述說出古代詩詞作家的姓名。
1、他,唐代著名詩人。他的詩想象豐富,構思奇特,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被后人稱為詩仙。代表作有《靜夜思》──李白
2、他,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反映民生疾苦,有詩史之稱,他的組詩三吏三別膾炙人口,他本人被譽為詩圣──杜甫
3、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詞散文,并開創了豪放詞派,字子瞻,我們學過他的詞《渙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蘇軾
4、他,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他曾在《岳陽樓記》中抒發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壯志。上學期我們學過他的一首詞,反映邊塞生活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范仲淹
今天我們再學一首《漁家傲》,那是一位跨南北兩宋的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
二、知人論世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歷城人(今山東濟南),是婉約派的代表。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變為界分前后兩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滿,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變,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戶,多寫閨中女兒情;南渡以后,飄流遂與流人伍,視野開始開闊起來。據《金石錄后序》記載建炎四年(1130)春間,她曾在海上航行,歷盡風濤之險。詞中寫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關。有《漱玉詞》傳世。
三、感知內容
1、讀準字音:帆殷勤嗟謾。
2、讀出節奏。
2、哪些詞句你讀不懂?誰能幫幫他(她)?
3、這首詞的內容是什么?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
夢。
四、欣賞意境
作者在夢中看到了什么?
1、看到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圖: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寫天、云、霧、星河、千帆,景象已極壯麗,其中又準確地嵌入了幾個動詞: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涌的波濤、彌漫的云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而轉、舞兩字,則將詞人在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讀者。所謂星河欲轉,是寫詞人從顛簸的船艙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銀河似乎在轉動一般。千帆舞,則寫海上刮起了大風,無數的舟船在風浪中飛舞前進。船搖帆舞,星河欲轉,既富于生活的真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為全篇的奇情壯采奠定了基調。
2、看到了天帝: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詞人經過海上航行,一縷夢魂仿佛升入天國,見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詞人塑造了一個態度溫和、關心民瘼的天帝。殷勤問我歸何處,雖然只是一句特別簡潔的問話,卻飽含著深厚的感情。李清照南渡以來,一直飄泊無依,如今天帝這么關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溫暖啊!這次竟然得到訴說的機會了。這就引出了詞的下片,由她訴說自己的困難和心愿。
3、還看到了自己回答天帝的垂問: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意思是說,我告訴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遠,現在已到了黃昏,還沒有到達。即使我學詩能寫出驚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上句路長嗟日暮,出自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遠,茫然不知所措。一個嗟字,生動地表現出她那徬徨憂慮的神態。下句,謾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這一句含有兩層意思:一是慨嘆自己有才而不能為世所用,有懷才不遇之感;二是社會動亂,文章無用。
4、作者既然有這樣苦衷,她希望怎樣解脫呢?請看: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她要象大鵬那樣乘萬里風高飛遠舉,離開那齷齪的社會。叫風不要停止地吹著,把她的輕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過著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萬里風句,出自《莊子逍遙游》: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扶搖,風名。九是虛數,是多的意思。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鵬高飛之志。蓬舟,象蓬草那樣飛旋輕快的小舟。三山,指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個神山。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
5、作者為什么夢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極的游仙思想在作怪?
不是的。從上文的意思來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就是說,盡管她有才華,有理想,有抱負,但在現實社會中根本得不到實現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這樣想的。可見她的夢想仙境,正是她對黑暗現實不滿的表現。她要回到那沒有離亂,沒有悲傷,沒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間存在著戰亂、殺戮、欺詐、孤獨、寂寞的現實。所以,她的那種思想活動,并非消極的,而是積極的,有現實意義的。
6、小結:
這首詞,夢歸是關鍵,全詞寫夢境,籠罩了一層浪漫主義的色彩。在風格上走豪放一路,為我們創造了開闊的意境。梁啟超評價這首詞說:此絕似蘇辛派,不類《漱玉集》中語。
五、拓展延伸
李清照是一位婉約派的女作家,她的《如夢令》、《醉花陰》、《一剪梅》、《聲聲慢》等是大家熟悉的名作。這些詞多半寫閨情幽怨,它的風格是清新、含蓄、纏綿的。其中《一剪梅》還編成了現代流行歌曲《月滿西樓》。我們不妨讀一讀,會唱的哼一哼,和《漁家傲》比較一下。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通過比較,我們不難發現,《一剪梅》寫閨情幽怨,它是清新、含蓄、纏綿的。而《漁家傲》則意境闊大,想象豐富,確實是一首浪漫主義的好作品。出之于一位婉約派作家之手,那就更為突出了。其所以有此成就,無疑是決定于作者的實際生活遭遇和她那種渴求沖決這種生活的思想感情;這絕不是沒有真實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語的人所能寫得出的。
李清照教學設計 10
【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夢令》、《一剪梅》等,也接觸過其它抒寫“愁緒”的作品,可以讓學生展開聯想,進行比較,更好地體會李清照詞的妙處。
【教材分析】
本詞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譽為“千古絕唱”。在這首詞中,作者的情緒雖然比較低沉,但卻顯示了她過人的藝術才華。詞圍繞“愁”展開,運用各種各樣的`手法來加強愁緒的渲染。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際遇對其詞作風格的影響,體會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風格。
2、技能目標
學習李清照是如何寫愁的,學會抓住詩歌意象去品味詩歌情感。
3、情感目標
體會李清照夫亡家破、飽經憂患和亂離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堅韌、孤高的靈魂。
【教學重難點】
1、深入研讀詩歌,抓住意象,體驗愁情,滲透對學生詩歌誦讀的指導。
2、讓學生由詞及人,突破文本的顯性層面,進入到詞人苦悶、復雜的精神世界,感悟詞作愁的深刻意蘊和李清照孤高的靈魂。
【教學方法】
誦讀品悟法、情感體驗法、探究學習法、對比閱讀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課前預習
熟讀《聲聲慢》這首詞,力求能背誦,回顧李清照的生平事跡和所學的其前期的作品。
二、課前五分鐘
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滿西樓》MTV(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詞作——《一剪梅》)至上課,意在激發學生興趣,營造詩情畫意氣氛,讓生更易融入到詞的意境當中。(幻燈片1)
三、課文導入——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夢令》和《點絳唇》(引領學生回憶朗讀,配有短小歡快的音樂)(幻燈片2和幻燈片3)
從《如夢令》和《點絳唇》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見到一個什么樣的清照呢?
明確:開朗活潑快樂
是的,因為少女時代的清照是快樂幸福的,所以她寫出了清新明快的詞作。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時代的變遷,物是人非,滄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卻寫出了與《如夢令》和《點絳唇》風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詞——《聲聲慢》(幻燈片4)。這首詞被譽為“千古絕唱”。下面,我們先一起來讀讀這首詞。
四、朗讀《聲聲慢》(學生集體配樂朗讀)
五、整體感知
李清照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在誦讀中初步感知詞人情感。
2、結合課下注釋,把握本詞的意象與意境,理解李清照后期詩詞的深沉情感。
3、知人論世,通過對比作者前后期的詩作,準確概括其在不同時期的情感變化。
教學重點:
結合詩句,分析詞作中的意象與意境,把握詞人情感。
教學難點:
知人論世,理解并能夠概括詞人的深沉情感
教學方法:
講授法點撥法誦讀法
學法指導:
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圈點批注法
教學過程:
一、話題導入
以“李清照《聲聲慢》被稱為‘千古第一悲情之詞’,寫愁寫悲寫的最深”導入課文。
二、預習檢測
(學生誦讀《聲聲慢》,教師糾正字音)
掌握“戚戚、將息、次第”等詞語,便于理解詞意。
三、整體感知
1、自由誦讀,把握詞的情感基調。
(學生在自由誦讀中,感知“怎一個愁字了得”!)
點撥:
運用疊詞:“尋尋覓覓”—動作—尋而不得,悵然若失;“冷冷清清”—環境—清冷凄涼;“凄凄慘慘戚戚”—心境—凄涼悲苦(音韻上徘徊婉轉,感情上層層遞進,使全詞頓挫凄絕,如泣如咽,回環往復,也奠定了哀婉、凄涼、愁苦的感情基調。)
2、思考探究: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當作者帶著滿眼的憂愁來觀察周圍的事物時,“物皆著我色”,那么作者如何表現她的愁呢?
學生自主誦讀文本,并在相應的詞句旁標注自己的理解;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想法,通過討論試著解決問題,將想法寫在紙上,并推選發言人;師生共同探究,教師進行引導點撥與總結。
主要意象:
淡酒:“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并非酒淡,而是愁濃。
秋風:渲染愁情,“秋風秋雨愁煞人”,“自古逢秋悲寂寥”,內心凄苦悲涼。
秋雁:“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物是人非,睹物思人。來年春天,大雁可以北回,李清照只能客居南方,國破家亡之苦。悼亡之悲,懷鄉之思。
黃花:菊花。凋零枯萎的菊花、憔悴的容顏、孤苦飄零的晚境。
梧桐:“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雨滴梧桐,哀傷、愁思不斷。
本詞首句連用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詞人在秋日的黃昏尋覓無著的感受;又以“酒、風、雁、黃花、雨、梧桐”等意象營造了一種凄清悲涼的意境,借景抒情,渲染了作者深重的愁苦。讀著它,我們仿佛聽見階前滴雨、長天雁鳴;似乎看見梧桐落葉、黃昏孤燈。
3、歸納總結
PPT展示:
1101年:18歲嫁與趙明誠,生活優裕、幸福美滿。
1127年:金滅北宋,夫婦被迫南逃,所存的十余屋金石書畫在戰火中焚為灰燼。
1129年:趙明誠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張汝舟,可惜遇人不淑。
1151—1156年:李清照凄然一身,悲苦地離開人世。
總結:了解完這些史實,我們就更能深刻的體會李清照的愁思了,這份愁思不僅是獨居寂寞的'情愁,也是喪父之哀的家愁,更是亡國之恨的國愁。
本詞刻畫了一個因喪夫孀居、經歷亡國之痛而內心無比凄涼、無比憂愁,又憔悴不堪的孤獨的女詞人形象。
《聲聲慢》是一幅凄清美麗的畫,更是一曲凄美哀婉的千古絕唱!讓我們充滿感情的再次朗讀這首詞,體會李清照的深情。
四、拓展思考
《醉花陰》和《聲聲慢》分別作于李清照的早年和晚年,同是寫愁思,其中蘊含的情感和營造的意境是否相同?試加以分析。
點撥:
前期之作,表達離別相思之愁,呈現一種輕煙裊裊、天氣初涼和菊花吐蕊時的清新、寂靜的意境。
晚年之作,抒寫國破、家亡、夫死后的悲痛與哀愁,營造了晚風送寒、秋雨連綿、黃花零落、北雁南飛的凄慘、悲涼的意境。
五、誦讀文本
詞人的愁緒令人感傷,這其中不僅有獨居之悲、喪夫之痛,更有顛沛之苦、故國之思與國破之恨,就讓我們在誦讀中體味詞人的深沉情感吧。
六、作業布置
1、仿寫句子:
原來愁情也可以寫得如此美麗,
它是李煜的一江春水,滔滔不盡。
它是賀鑄的滿城風絮,縈繞彌漫。
它是李清照的______,________。
2、背誦
3、請同學們閱讀梁衡散文《亂世中的美神》,寫一篇100字讀書心得。
李清照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詩風的變化。
2、了解詞的意象,體味詞的意境,把握詞的情感。
3、鑒賞詞的關鍵詞語,體會詞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學習鑒賞知人論世和意象、意境的鑒賞方法。
2、抓關鍵詞語,體會詞作情感。
教學方法:
自學、討論、展示、探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醉花陰》
一、導語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有這樣一類專門表現女子情感的傳統題材,或“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的少女懷春,或“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的思婦懷人,或“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的宮婦怨情。它們被統稱為“閨怨詩”。可惜的是在那樣的封建年代中,這些情懷多由男詩人代筆。這一現象終于在宋代被一個女人打破了,她以自己驚世的才華,大膽的筆觸,借助詞作直寫自己的閨怨情愁,使詞壇綻放出了一道最奪目的光芒。她就是李清照。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卓然不群的女詞人的內心世界,來品讀她的兩首愁情詞。(板書)
古人云:讀其書,誦其詩,更得知其為人。大家在下面查閱了不少李清照的資料,也熟知她的一些詩文。那就請你們來談一談你所了解的李清照。
二、知識積累
活動1:教師抽查學生講解1、4,教師補充2、3。
1、李清照(1084-約1151),宋代著名婉約派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李清照的詞自成一家,被稱為“易安體”,詞作有《漱玉詞》。
2、生活經歷與詞風變化
李清照經歷了南北分裂之亂,在南渡前后,她的詞風變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詞多描寫少女、少婦的閨中生活于輕快活潑的畫面中見作者開朗歡樂的心情;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與丈夫經常是分居兩地。詞中多表現的是一種相思之愁;南渡后,生活的苦難使她的詞風趨于含蓄深沉。表現了詞人長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國破家亡之愁。
那今天我們先來看一首她中期的詞作——《醉花陰》。
3、《醉花陰》的寫作背景
宋徽宗大觀二年重陽節,趙明誠至仰天山羅漢洞觀月,流連忘返;李清照獨居青州歸來堂,重陽賞菊,無人相伴,故作此詞,以抒發寂寞無聊之感。
4、字詞釋義
永晝:漫長的白天。
玉枕:枕的美稱。
東籬:種植菊花的園圃。語出陶淵明《飲酒》“采菊東籬下”。后泛指賞菊之處。
把酒:端著酒杯喝酒。
暗香:幽香。文中指菊花的香氣。語出南朝梁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黃花:菊花。
三、朗讀品味,初步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
2、再找個別同學朗讀。
3、教師范讀并指導。
(1)、這首詞的情感基調是什么?用一個詞概括。答:愁
指導:語速要緩慢,表情感的詞重音要讀出,斷句要注意,如有暗香放在一起讀,不能斷開。感情要帶出濃濃的愁緒。
4、全班集體朗讀。
(2)、詞的上下闕分別寫了什么內容?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明確:上闋寫秋涼情景,由白天寫到夜晚,愁苦孤獨之情充滿其中。
下闋倒敘黃昏時獨自飲酒的凄苦。
四、研讀課文,學習鑒賞
活動2:學生分組討論、展示,教師補充完善。
(一)意象意境,品讀情感:
1、詞人的情感主要是借助了什么意象表露出來的呢?營造的意境特點是怎樣的?
明確:詩人將薄霧、濃云、瑞腦、金獸、玉枕、紗廚、西風、黃花這些意象聚合在一起構成一幅清冷蕭瑟的畫面。薄霧籠罩,濃云密布,室內香氣氤氳已盡,天氣轉涼,而夏天的器物仍在。欲舉酒澆愁,怎奈觸景又生愁,颯颯西風中,佳人瘦菊孤影相映,只能嘆息愁悵。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加入自己濃重的感情色彩,景為情設,情因景生,使客觀環境和人物內心的情緒融和交織。
我們來看黃花、西風是經常出現在詩詞中的意象,我們同學能不能再說出幾句利用這兩個意象渲染氛圍的詩句?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
因此,我們要知道西風、黃花這兩個意象一般都與凄涼蕭索的意境相關。
教師補充總結:因此,分析詩詞時,只有把握住重要的有著特定情感傾向的意象,通過想像連綴形成完整的意境,才能準確把握詩歌情感。
(二)抓關鍵詞句,品讀情感:
2、請同學們思考,詩人在哪一句明確表示了她愁的具體內容。為什么?
明確:“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一句可看出。(可能的答案)重陽佳節,傳統的家人團聚之日,而作者卻孤身一人,相思之情油然而生。
愁的具體內容是思念丈夫,表現的是一種孤寂難耐之情。
3、上片開篇即用一“愁”字點明心情。除此外,還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心情,試結合上片分析。
明確:
“涼”一語雙關。
A表面上:重陽秋夜,天氣轉冷。玉枕紗廚,難御風寒。
B深層面:獨居家中,愛人不在旁側,內心感覺孤獨凄涼。
這個字暗含了詞人內心難以言說的情緒。由此我們更加明確了愁的.內容,就不僅是空泛的“愁緒”,而具體成相思而成的“寂寞之愁”
4、“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中哪句是重點?這句中哪個字是重點?結合全篇來品品這個“瘦”字的妙處。
明確:
①結構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應。因為有刻骨的離愁,所以衣帶漸寬,腰肢瘦損;
②手法上,運用夸張比喻,極生動地描繪出詩人因思念日漸消瘦的形象。
③內容上,末了一個“瘦”字,歸結全篇的情意,上面種種景物描寫,都是表達這刻骨的離愁的。詞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憂郁躍然紙上。
這一“瘦”字恰是全詞的“詞眼”
愁——涼——瘦三字前后呼應,情感一氣貫穿,內容銜接緊密。
詩人由愁生涼,滿懷寂寞之意;因涼而形瘦,一片憂郁之情,由此,我們知道了,詞人的愁是一種閨怨之愁,是因相思而致的寂寞憂郁。
通過對這兩個字的品讀,我們要能明確,在一首詩或某聯、某句中往往都有那種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情感態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動性、或情趣性的詞或句。這些詞句往往運用一些表現手法,活用字詞,多用動詞、形容詞、副詞、疊詞等生動傳神地刻畫出景物,使得情感表達得更淋漓盡致。它們是讀者窺探詩歌內容的窗口。我們在鑒賞一首詩歌時,要特別注意從這些詞、句入手深入肌里,去理解詩歌情感。
五、我的思考問題:
活動3:組內篩選出學生問題中的難點,分組板書到黑板上,學生先講解,學生講解不了的,教師講解完成。
六、探究提升
活動4:學生運用所學方法完成《清平樂》的鑒賞,教師適當點撥。
清平樂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問:這首詞處處跳動這詞人生活的脈搏。詞人對“賞梅”的感受因生活階段不同而不同,請結合具體表現詞人情感的詞語,說明詞人寫了哪幾個階段的怎樣感受。
答案:寫了三個階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用一醉字形象生動地寫了詞人早年陶醉于賞梅的悠閑與快樂;“贏得滿衣清淚”,用一“淚”字寫出了詞人中年在賞梅時傷心流淚,表現了詞人內心哀婉幽怨;“故應難看梅花”用一“難看“則寫了詞人晚年沒有心思賞梅。更深刻地表達出及晚年因生活的淪落飄零造成的難言的凄苦和飽經磨難的憂郁心情。
七、課后練習:完成本課《三維設計》的4、5、6題。
第二課時《聲聲慢》
一、導語
李清照在詞的藝術方面造詣極高,被稱為婉約詞宗。她的藝術表現最為集中的,當屬我們接下來要品味的這首詞——《聲聲慢》。萬樹的《詞律》對她這首詞評價道:"其用字奇橫而不妨音律,故卓絕千古"。
二、知識積累
活動1:教師抽查學生講解。
字詞釋義:
乍暖還寒:天氣忽然回暖,一會兒又寒冷起來。
降息:休息,調養。
憔悴損:枯萎凋謝。
有誰堪摘:有誰堪與共摘。
怎生得黑:如何能熬到天黑。
次第:光景,情形。
了得:包含得盡。
三、朗讀品味,初步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
2、再找個別同學朗讀。
3、教師范讀并指導。
指導:語速要緩慢,表情感的詞重音要讀出,斷句要注意,感情要帶出濃濃的愁緒。
4、全班齊讀。
1)本詞的情感基調是什么?《聲聲慢》中的愁和《醉花陰》的愁是否一致?為什么。
明確:愁。
《醉花陰》閨怨之愁——寂寞之意,憂郁之情
《聲聲慢》家國之愁——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
2)詞的上下闕分別寫了什么內容?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明確:
上闋主要描繪了清冷孤寂之景,表達了作者孤獨的情感;
下闋主要描寫了白晝盼天黑時的殘花梧桐細雨的深秋景致,表達了作者無窮無盡的悲愁。
四、研讀課文,學習鑒賞
活動2:學生分組討論、展示,教師補充完善。
(一)意象意境,品讀情感:
1、為了抒“情”(愁),詞人借助哪些“景物”(意象)呢?
明確:
淡酒——借酒澆愁
晚風——秋風蕭瑟
過雁——北雁南飛,思鄉
黃花——容顏憔悴
梧桐——喪偶意象
細雨——與相思愁思有關
(二)知人論世,品讀情感:
2、《聲聲慢》中的愁和《醉花陰》的愁是否一致?為什么。
明確:
《醉花陰》閨怨之愁——寂寞之意,憂郁之情
《聲聲慢》家國之愁——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
教師補充:
李清照大事記:
1103-1126年:與趙明誠結婚,婚后融洽歡娛,共同致力于金石書畫的研究,度過了這生中最安寧、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敗透頂,金兵入侵,圍困京師。
1127年:金滅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書畫在戰火中焚為灰燼。
1129年:趙明誠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終年49歲,李清照時年46歲。
1130年:李清照為趙明誠解不白之冤,在越州、臺州、黃巖、溫州之間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會稽,又逢盜賊,重病纏身,幾欲喪命。
1132年夏:再嫁張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訴訟,與張汝舟離婚。被判刑兩年。
1134年:整理完成趙明誠遺著《金石錄》。
1151-1156年:李清照沒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離開人世。無人知道死于何時,葬于何處。
教師總結: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務必要注重知人論世。
(三)抓關鍵詞句,品讀情感:
3、“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都是表現詞人內心的愁苦,但各有側重,您認為三句的側重點分別是什么?
明確:
第一句從神態入筆,寫內心之空虛;第二句從環境上著筆,寫環境之冷清;第三句從心境落筆,寫內心之凄愴。
教師補充分析:
后人評價,“首句連下十四個疊詞,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盤也。”那我們也來品一下這首句十四字的妙處。
①就三句本身含義看,一寫舉動,“尋尋覓覓”,作者飄泊異地,前途渺茫,孤立無援。一寫環境,“冷冷清清”,丈夫離世,生活無助,度日如年。一寫心情,人已黃昏,身體衰弱,內心凄苦。由外而內,由淺入深,三者互為因果,層層推進,為全詞奠定了凄涼、悲慘的情感基調。由此可見,開頭三句是全詞的總綱。
②從疊字本身的作用看,同字重疊,回環往復,感情由弱到強不斷加劇。冷、清、凄、慘、戚都是形容悲涼心理的,反復疊加,大大強化了詞人心情痛苦的程度。總之,疊字能有層次、有深度地增加了感情的表現力。
③從音律角度看,十四個字平起仄落,節奏由徐而促,由疏而密,大大加強了詞的韻律感。
教師總結:疊字運用的表達效果,一是加強詩詞內容的回環往復,增強情感表現力。二是加強詩詞音韻效果。加強節奏感。
五、我的思考問題:
活動3:組內篩選出學生問題中的難點,分組板書到黑板上,學生先講解,學生講解不了的,教師講解完成。
六、探究提升
活動4:學生運用所學方法完成《清平樂》的鑒賞,教師適當點撥。
我們共同學習了李清照的兩首詞作。它們如同清泉,滌蕩著我們的靈魂,讓我們如許澄澈清明,為此,我們為她賦得一首詩或詞表達我對這位卓然千古的才女的敬意。
自是花中第一流,
怎奈愁情恨悠悠。
漱玉飄香天地間,
獨領風騷萬古流。
小結:“一般愁字別樣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為一個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為一個詩人,她又何其偉大。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便工”,苦難不停地擦試著李清照的藝術靈魂,這些經歷像重物一樣壓在她生命的彈簧上,但它們不能壓垮李清照,相反,苦難越重,藝術的靈魂飛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這樣評價李清照:一代詞人有舊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轟烈,傳誦千古是著書。
七、課后練習:
完成本課《三維設計》和《學案》全部習題。
李清照教學設計 13
【教材分析、學情分析】
李清照、趙明誠情投意合、琴瑟和諧,怎奈明誠宦游在外,清照獨守空閨,在佳節又至,人卻天各一方之際,清照借詞抒情,以慰相思之苦。這首玲瓏的小詞,選取“永晝”“半夜”“黃昏”三個特定的場景,通過對景物、心理、動作的細節描繪,抒寫了一個閨中少婦的孤獨寂寞以及刻骨的相思之愁,但這種愁是明麗而纏綿的,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而非“剪不斷、理還亂”的離亂之愁。
李清照,學生并不陌生,《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兩詞在初中階段均已學過,想來學生對李清照婉約的詞風以及她南渡前后的經歷應該有所了解。但對于“易安體”的特點、以及詞中所體現的人性人情美恐了解較少,另外,對課標中所要求的“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的能力方面還有所欠缺,所以能否借助想象入情入境,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真正和作者產生共鳴,也還是個問題,因此,這應該是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品味語言,理解“閑愁”的特點,感知人性人情之美;掌握《醉花陰》的抒情藝術;
2.比較閱讀,了解“易安體”的藝術特征,了解李詞多方面的風格美。
教學難點:進入詩境,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了解人性人情之美。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緣景明情的鑒賞詩歌的方法,了解移情、細節描寫、環境烘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以及李清照詩詞藝術特征;
2.過程方法目標:誦讀中明情、品味中悟情、比較中辨情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正確對待閨情詞中的婉約細膩的感情,欣賞其中彰顯的人性人情之美,感受李清照柔弱女子的陽剛豪放的一面。
【教學設施】
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導入:創設詩境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章有后主遺風”。這個大明湖畔的絕代詞人就是李清照。她,我們并不陌生,初中時學過她的《如夢令》《武陵春》,昨天又請大家預習了《醉花陰》,相信我們對她有了初步的了解。你以為她是怎樣的人呢?說說你對她的認識。
生答。師小結學生可能想到的答案:多情、閑適、柔媚、多才多藝、命運多舛是現在同學們對李清照的認識。相信這堂課結束后,你對她的了解會更深入一些。
二、誦讀,感受音韻美
師:詩歌是一門聽覺的藝術,它的本質在于抒情。請你帶著對這首詩歌理解的感情深情誦讀。
1.個別朗讀
2.自主評價
3.誦讀提示:讀對節奏,讀出韻腳,讀出情味
4.教師范背
三、思讀:體會意境美
1.師:古人寫詩作詞,講究煉字,在節骨眼處煉得好,使全篇游龍飛動、令人意馳心動從而體現主旨,彰顯情感的,便是“詩眼”或“詞眼”。你認為這首詞的詞眼是什么?
師生討論后明確:愁。
2.作者為什么愁?你了解類似的愁嗎?
師生對話,教師小結:這首詞以愁發篇,一開篇就愁云籠罩,重陽無陽,有高難登,詩興難發,此一愁也;丈夫遠離,獨飲悶酒,此二愁也;秋風颯颯,菊殘人瘦,此三愁也。此愁是相思之苦,是寂寞之痛。三愁聚集一處,于是借酒銷愁,但“借酒銷愁愁更愁”,何況“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呢!因而,“為伊消得人憔悴”,“瘦”就在所難免了。(邊總結邊板書)這種愁我們在“不見復關,泣涕漣漣”中感受過,在“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中體味過,在“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遙想過,在“你寂寞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中領略過,甚至我們在戀愛中的哥哥、姐姐落寞的眼神中發現過。這種人性人情之美就是詩歌、也是一切文學作品穿越時空魅力永存并深深打動我們的原因。
溫馨提示:鑒賞古詩詞要發揮想象、借助聯想和類比,調動生活積累,以便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3.選用詞中意象,擬寫下聯:
上聯:愁滿佳節,永晝難熬夜初涼;
參考答案:酒對東籬,西風消魂人空瘦。
4.當堂背誦
四、品讀,領略語言美
1.師:好的詩詞,往往一詞立骨,一語傳神。你認為最能體現這首詞神韻的是哪個詞或哪個句子?
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準備:
“永”:即“長”。時近重陽,已白日漸短,作者卻以為長,可見百無聊賴之感,寂寞孤獨之深。
“又”:佳節又至,而人依舊天各一方,可見離別時間之長,令人不堪忍受。
“薄霧濃云”:勾畫出重陽節暗淡陰沉的天氣,烘托出一種沉郁的氣氛。此為環境烘托愁情。
“把酒”:兩人對飲,方有雅趣,可現在花間獨酌,形單影只,那一口口的淡酒,是相思的血淚呀!此為用細節寫愁。
“銷魂”:直抒胸臆,點明刻骨相思。
溫馨提示:讀書切忌在匆忙,涵詠工夫興味長。詩詞鑒賞要注意咬文嚼字,揣摩感情。
2.師:關于這首詞,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穿插課后習題中《醉花陰》的故事,)請問,這三句好在什么地方?請自主賞析“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并交流。
教師準備:以“黃花”自喻,讓人聯想起少婦因思夫而憔悴的面容,即含蓄又富有美感,同時,黃花傲霜的美質,更能烘托出詞人高潔的情懷,意韻豐富。而“瘦”呼應上闋的“愁”,使上下闋由淺入深,渾然一體。而人瘦勝于花瘦,最深摯最含蓄地表達了詞人的離思之重,給人以余韻綿綿、美不勝收之感。
溫馨提示:分析名句從修辭、情感角度闡述,還要有篇的意識。
3.師:離別本關夫妻雙方,為何明誠苦思冥想、廢寢忘食三晝夜寫出來的詩詞卻不及易安三句?
明確:清照重陽獨酌,切身感受,有感而發,明誠則代人立言,難免隔靴搔癢。再加上清照終身未育,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雖然與明誠情投意合,但女人弱勢的'地位,清照恐不得不憂,所以她的情感比明誠要復雜得多呀!正如魯迅說:“從血管里噴出的都是血,從水管里流出的都是水。”
4.細心的同學或許已經發現,“永晝”難捱,“半夜”涼透,“黃昏”把酒,這時間似乎錯亂,這是為什么?
小結:說明清照思夫并非一時一事,而是常事。錯亂的時間像個小小的窗戶,讓我們看到長久以來郁積在她心頭的相思,這就像李煜的“春花秋月”。所以,讀詩要從無疑處生疑,才能見人之所未見。在明誠宦游萊州、淄州期間,清照獨居青州,寫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表達相思愁苦的詩詞,你知道的有哪些?
如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紅耦香殘玉簟秋》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鳳凰臺上憶吹簫》
溫馨提示:詩詞背誦積累要有整合意識,冰糖葫蘆式的記憶效果更明顯。
5.讀了這些閨情詞,你能感受到李清照詞作的特點嗎?
小結:詞風婉約,多用白描,語言清麗淺近,意境自然渾成,后人謂之“易安體”。
——在在程朱理學盛行的宋代,一女子能如此大膽直白地表達思夫之情,是需要勇氣和膽量的。
溫馨提示:理解詩歌要學會由個性到共性,由個別到一類,以收舉一反三之效果。
五、比讀,鑒賞情感美
李清照是寫愁的高手,她筆下的愁因時而異,姿態百出,異彩紛呈但都哀婉動人。其詞集《漱玉詞》收詞40多首,“愁”字竟出現15次,愁詞多至近10首。分析《武陵春》中的愁和這首閨情詞中的愁有何不同?為何不同?
小結:這兩類詞寫于不同時期。李清照一生經歷以宋室南渡為界,前期書香門第給了她良好的文化教養,與趙明誠琴瑟和諧讓她飽嘗幸福,所以此時雖愁,但還有詩酒自娛的閑適,還有暗香盈袖的浪漫,這愁是明麗而纏綿的,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閑適之愁。后期,國家風雨飄搖,丈夫先她而去,她只身一人顛沛流離,漂泊江南,此時正值暮春,斷紅狼籍,徒留塵香,這愁是慘痛而凄絕的,是“剪不斷,理還亂”的離亂之愁。離別之怨、相思之苦為南渡前愁詞的基本旋律,《醉花陰》是代表;身世之悲、家國之痛為南渡后愁詞的主題音樂,《武陵春》是典型。解讀詩詞,應學會知人論世。
六、擴讀:明了豐盈美
1.李清照是北宋詞壇婉約詞之宗,然其亦有豪放之作,說說你所知道的李清照豪放風格的詩詞。
2.出示《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及《夏日絕句》,并說說這兩首詩詞給了你這樣的感受。
小結:《夏日絕句》中憂國之念,恢復之志,不下陸游《書憤》,顯示其性格剛烈一面。在《漁家傲》中,詞人通過神奇瑰麗的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廣袤無垠的太空,不顧“路長”“日暮”,在九萬里風的推動下,泠然作海外行。反應了李清照不滿現狀,要求打破沉悶狹小生活空間的愿望。雖然詞中沒有出現象《烏江》詩的直語豪言,但我們能感受到李易安不遜須眉的那份颯爽豪氣,梁啟超就說“此絕似蘇、辛派”。
小結:西諺云,我心里有猛虎在細嗅薔薇。任何一個出色的作家,他都不會只有一種風格。豪放如“大江東去”的東坡者,也有“十年生死兩茫茫”的婉約。清照也具有這種剛柔相濟的美。
溫馨提示:要全面了解一個人的詩歌風格,避免以偏概全。
七、學法小結
1.深情誦讀,吟詠詩韻;
2.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3.含英咀華,領略語言;
4.分析手法,以明技巧;
5.知人論世,以明其本。
八、小結課堂
梁衡說,李清照是亂世中的美神。誠哉斯言,清照之美,美在其剛柔相救濟的詩詞,美在其真摯動人的情感,美在其冠絕一時的才情,更美在其大膽追求自己的執著以及面對黑暗的錚錚鐵骨。斯人已沒,而其留風余韻必將澤被后人。
九、作業布置
1.課下搜集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詩詞,運用本節課學到的知識重點探討其內容、詞風的變化及其原因,寫一篇鑒賞小論文。(選做)
2.幾年前,有教授出書——《莫道不銷魂——楊雨解秘李清照》,聲稱李清照好酒,德行有虧。請你搜集并研究她的和酒有關的詩詞,然后作一回應。(選做)
3.課外閱讀梁衡《亂世中的美神》,加深對李清照的了解。
李清照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1、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學會抓住意象欣賞詩詞。
3、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品味詞的意境與語言。
【教學難點】
1、鑒賞詞作的意境。
2、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創作風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詞的有關知識。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創作背景。
二、教學新課
1、師范讀課文,生自讀,注意詞的感情基調及節奏。
2、合作探究:
⑴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用散文化的語言說出本詞創設的意境。
⑵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罷”,而詞中作者卻“日晚倦梳頭”,從中你能體會到作者什么心態?
⑶“聞說”“也擬”“只恐”這三個詞說明了什么?
⑷本詞的作者是如何抒發感情的?
學生合作學習10分鐘,教師個別進行輔導,然后集體交流。
3、重點解讀:
鑒賞這首詞美在哪里?
學生自主考慮,尋找“美點”,集體交流。
4、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搜集古人寫“愁”的句子。
三、總結
這首詞與《望江南》有什么相同之處。學生可各抒己見,教師總結。
四、類文閱讀
李清照的《醉花陰》。
五、布置作業
1、背誦這兩首詞。
2、練習第一二題。
李清照教學設計 15
教學目標
1.掌握朗讀的技巧,熟讀體味情感。
2.品味鑒賞意象,體悟詞人感情。
3.培養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
教學重點
品味“酒”“黃花”等意象,體悟詞人的感情“愁”。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酒”“黃花”等意象和結合詩句感受詞人的情感。
教學方法
誦讀法
教學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提示:以“愁”的母題導入)
中國的古典詩詞情深意切、意蘊綿長,以“愁”為母題的詩詞比比皆是。崔灝如此說思鄉之愁: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秦觀如此說寂寞之愁: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李煜如此說亡國之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蘇軾如此說生死離別之愁: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今天我們一起來感悟一下南宋女詞人李清照筆下的相思之愁。
二、作者資料簡介
說到李清照的相思之愁,不得不提她的丈夫趙明誠。李清照18歲時與趙明誠邂逅并且喜結連理,才子配佳人,兩人恩愛有加,一同研究詩詞和金石。李清照詞中的相思之愁的對象,多是她的丈夫趙明誠。今天我們學一首李清照南渡前早期的、表達相思之愁的作品——《醉花陰》。
三、《醉花陰》
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獨自初步感受一下詞的意蘊。
1、學生自讀(2分鐘)
大家自由朗讀完之后,有什么感受?(預設答:語調低沉緩慢,感情哀傷等)哪位同學樂意為我們朗誦一下?
2、學生代表范讀(2個同學)
每一位同學讀完后,請同學們作評價。
老師再做點評。
3、寫作背景
我們要掌握一首詩詞的朗讀節奏和感情,可以通過詩詞的寫作背景。宋徽宗大觀二年,趙明誠到仰天山羅漢洞賞月流連忘返,李清照獨自在青州歸來堂重陽賞菊,因寫這首詞贈給趙明誠以解愁緒。
因為是重陽節的作品,后來黃升(宋)在《花庵詞選》中題為《醉花陰·九日》。
“醉花陰”詞牌名為李清照首創,雙調小令,押仄韻格,按照本詞,它押的是ou韻,朗讀時,我們要用低沉緩慢的語氣,感情濃厚又不熱烈,帶有哀傷的基調,適當停頓。比如:“薄霧/濃云/愁/永晝”。
4、教師范讀
5、學生齊讀
四、《醉花陰》意象的解讀和情感的體悟(重點!)
1、意象與情感
一個“愁”字貫穿整首詞,也就是所謂的詞眼。那么,詞中哪些意象體現出愁呢?請大家找一找,共同討論如何體現“愁”的。
(討論兩三分鐘,2個人回答)
請一位同學來談談她的理解。(預設答案:西風、黃花、酒、暗香、東籬等。適當點撥)
除了這些,還有嗎?(同學們認同她的理解嗎,有沒有不同的看法?)請另外一個談談她的理解。
同學們找意象找得很準,理解也很恰當。老師再補充一下,請看幻燈片(顯示:詞中提到的意象的特征和用意)。
小結:
薄霧、濃云:薄霧淡淡,云靄濃濃。“愁因薄霧起”,這樣的陰天使人低迷憂郁,愁緒滿懷。
東籬:指菊花圃,賞菊是重陽節的一個習俗。這里化用了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典故,一個人重陽賞菊,孤獨排山倒海而來,獨坐東籬愁緒飛。
西風:暗含凄冷蕭瑟之意。(晏殊“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酒:麻木神經,或助興,或消愁。酒在古代的生活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在文學中的意象也是豐富多彩。我們來回顧一下我們學多的關于“酒”的詩句:
別時,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大醉一場;
喜時,杜甫“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欣喜若狂;
感懷時,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感嘆人生苦短;
孤獨時,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憂愁時,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消愁不成反添愁。
李清照喜歡飲酒,借酒消愁,“沉醉不知歸路”“濃睡不消殘酒”“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然而愁哪是那么容易消除的?“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愁上加愁。酒,對李清照而言,似乎已經附帶一種化不開的愁緒。
黃花:菊花,有高潔、隱逸的象征,是重陽節的時令花,賞菊是重陽的習俗,然而,一個人孤獨賞菊時,菊花,勾起人的相思,只會愁上加愁。李白“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白居易“黃花助興方攜酒,紅葉添愁正滿階”,李清照“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無人陪伴的重陽節,菊花,終究是傷感之花。而李清照詞的黃花又有特殊的意味,她是以瘦小的黃花比喻瘦削的自己呢。
2、時間詞、重點詞與情感
(提示:涼、透、瘦)
這種愁,通過特殊意象體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愁,還在特殊的時間里變得更加的濃烈!重陽節,獨自一人賞菊,怎么能不覺得時間漫長、日子乏味呢?!愁,涌上心頭。
這樣的“愁”達到了什么程度呢?(涼、透、瘦)涼,既是天氣帶來的體涼,也是孤獨寂寞思念之痛帶來的心涼,這里用了一語雙關的修辭。這種愁,涼徹心扉,一個“透”字,點出了詞人過度思念丈夫的沉重的愁和無法解相思的無奈之情。
“瘦”,有這樣的詩句:“人與綠楊俱瘦”(宋·無名氏《如夢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宋·程垓《攤破江城子》),詞人們以花草樹木自喻,形容身形消瘦、神態憔悴,李清照更添一筆,以對比的'手法突出強調自己比黃花還瘦削,神態更加憔悴,可謂巧奪天工。
李清照在自己的詞中多次寫到相思成愁、因愁而“瘦”,“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也因這出名的詩句被稱為“李三瘦”。
在中國的古典詩詞中,寫相思瘦的詩句不勝枚舉,大家能想起哪些?
柳永“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鳳棲梧》),溫庭筠“終日兩相思,為君憔悴盡,百花時”(《南空子》),王實甫“意似癡,心如醉,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西廂記》),他們寫的“相思瘦”功力不凡,亦有異曲同工之妙。
整首詞,“愁”是感情基調,詞人在詞中是通過這些體現的:
意象:薄霧、濃云、酒、東籬、暗香、黃花、西風
時間詞:永晝、佳節、重陽、半夜、黃昏后
重點詞:涼、透、瘦
這也算是鑒賞詩詞感情的一種方法。
五、《醉花陰》整體情感感悟
通過感悟意象,解析關鍵詞語對“愁”的助興作用,我們把視野投放在整首詞中,去感悟一個整體環境中,詞人整體的“愁”。
薄霧淡淡、云靄濃濃的陰天,正是重陽佳節,讓我覺得心中格外惆悵,根本無法打發這樣的無聊時光啊,我一個人靜靜地看著金獸中不但焚燒消減的瑞腦,百無聊賴度日如年。去賞菊吧,雖然很煩悶,但是這樣的重陽習俗,我還是要耐著性子去完成,沾染了一身的菊花香,黃昏后才回到房里。西風蕭瑟,不斷地挑動著門簾,如此凄涼,不要說離別不苦啊,我簡直比菊圃里的黃花還要瘦削,還要憔悴。
許許多多的意象營造出一個凄涼的環境,這樣特定的環境塑造的是一個多愁善感、相思成愁、憔悴瘦削的女子。如此惹人憐惜。
(齊讀)通過深入感悟之后,我們再有感情地朗讀一遍這首憂傷而優美的詞,《醉花陰》。
六、探究賞析(討論)
你最喜歡《醉花陰》的哪一句?請談談你的看法。
(5分鐘時間。然后請同學起來發表觀點。加以評價。2個人。)
預設:如果學生提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等他賞析完后,教師補充:《嫏嬛記》的故事,“只三句絕佳”,是千古名句。
七、作業
《醉花陰》塑造了一個在重陽佳節獨自賞菊、相思成愁的女子形象,請你發揮想象,用第一人稱把這首詞的內容改寫成散文片段。
八、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解讀意象的方式,仿佛遇見一個在閨閣中思念丈夫、度日如年的女子,感悟她從內而外綿長濃厚的相思之愁,讓我們對李清照又有了深刻的理解。課后時間多積累一些李清照的“愁”的詩句,同學互相交流。背熟《醉花陰》。這節課上到這,謝謝大家!
李清照教學設計 1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傾聽文字的聲音。
2.理解詞意,通過想象、練筆等方式,繪出文字的畫面。
3.揣摩感受作者的情趣和心境,品出文字的味道。
4.了解李清照的詞風與人生際遇有關,領悟文字的真情。
【教學重難點】
1.想象詞境,并能用語言描繪出來。
2.把握這首詞深婉細膩的藝術風格,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學生查閱一些有關李清照的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導入,引發學生的興致
師:老師這里有一副對聯:“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這副對聯說的是誰呢?(李清照)你對李清照還有哪些了解呢?(學生交流后師補充介紹)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解讀李清照的一首詞——《如夢令》。(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朗讀,傾聽文字的聲音
1.師:請大家輕輕地讀一讀這首詞,邊讀邊想:和詩相比,它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句式有長有短,形式活潑,又叫長短句)
2.師: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看看你又有什么發現?(有它獨特的節奏美、音韻美)
3.師:古人都是“吟詩作賦”,吟誦是情感最豐富的表現,如果你是李清照,會怎樣吟這首詞呢?(找學生讀)
4.師:吟誦的時候要講究平仄規律。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平聲要拖長音,仄聲要讀得短促,尾音要拖長。(老師范讀)
5.師:我們來合作讀,老師讀上一句,你們讀下一句,讓我們在一唱一和中感受詞的格律美吧!
三、悟讀,繪出文字的畫面
1.師:好詞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首詞的意思你讀懂了嗎?自己先想一想詞的大體意思是什么?然后跟同桌說一說自己的理解,兩個人可以互相請教、互相補充。
師:誰來說一說你的理解?自己能夠讀懂一個詞、一句話,都是一種了不起的收獲!(學生自由談)
師:還有不理解的嗎?(師生共同解疑)詞人和同伴們在溪亭游樂,可能做過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喝酒聊天、吟詩作畫、彈琴唱曲、欣賞風景、對對子、下棋……)
師:如果把我們剛才說的話,都寫下來,這篇文章長不長啊?但是你看這首詞,它只有多少個字?是的,33個字就勾勒出了一幅水鄉日暮醉歸圖,你看,古詩詞,就是這樣的凝練含蓄。我們讀一讀整首詞,來體會體會。
2.北宋文學家蘇軾曾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這首詞里藏著好幾幅令人流連的畫面,你能找出來嗎?(學生發言后板書:溪亭日暮、藕花深處、荷湖爭渡、驚飛鷗鷺……)
師:請選擇一個詞語想象成一幅畫面,動筆寫下來吧。(配樂寫)
師:誰來讀一讀自己描繪出的畫面?(生配樂讀,教師相機點評)
3.師:古代的詞不僅可以當做畫來欣賞,還可以譜成曲來吟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播放蔡琴獨唱,師生跟著淺吟低唱)
四、賞讀,品出文字的味道
1.師:學習古詩詞還得有另一種本領,就是把整首詞讀成一個字,這個字就是“詞眼”,你認為,這首詞中哪個字最能表達李清照的心情?寫在黑板上。(“醉”)李清照為什么醉了呢?(生答)
2.師:李清照是酣醉于酒,沉醉于景,陶醉于情了。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少年作家,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幅情趣盎然的'畫面,讓一千年后的我們了解到了在宋代社會,一個少女所享受到的快樂的生活時光。讓我們帶著這份了解,再讀這首詞。
五、移讀,領悟文字的真情
1.師:李清照的父親是著名文學家、學者李格非,她的母親也是飽讀詩書。在這樣寬松的家庭環境中,李清照經常投身于大自然的懷抱,游山玩水,看,一次秋游后,她寫下了這首詞: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蓮子已成荷葉老。青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怨王孫》
師:連眠臥在沙灘的鷗鷺也埋怨詞人拋下這無窮好的美麗景色,早早歸去。多么快樂的一次郊游啊!誰來快樂地讀一讀這首詞?(生讀)
2.師:李清照少女時代的生活就是這樣充滿了生機,充滿了樂趣,充滿了色彩。18歲時,她嫁給了金石學家趙明誠,二人互相切磋詩詞文章,研習鐘鼎碑石,志趣相投。看,在這首《減字木蘭花》中她寫道: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師:把花兒別在發間,讓一旁的丈夫比比看,到底是人美還是花兒美?這是何等的幸福!此時李清照會向丈夫講述自己曾經的快樂:“常記溪亭日暮——”(生誦)
3.婚后不久,趙明誠就出遠門求學,感情豐富的李清照不忍離別,找了一塊手帕,寫下了這樣的詞句,讓丈夫帶在身邊: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一剪梅》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重陽節的時候,李清照寄給丈夫一首——《醉花陰》,里面有這樣的詞句: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
因為思念丈夫,人比黃花都瘦了。假如這時她想起那首如夢令,她會無限傷感地吟誦道:“常記溪亭日暮——”(生誦)
4.到李清照43歲這一年,金兵大舉入侵,當時的宋朝政府軟弱無能,一味退縮。李清照夫婦只好流亡在外。行至烏江鎮,在當年項羽兵敗自刎之處,李清照奮筆寫下了那首豪邁、激昂的《夏日絕句》,(生誦: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教學設計 17
教學目標:
1、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學會抓住意象欣賞詩詞。
3、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品味詞的意境與語言。
教學難點:
1、鑒賞詞作的意境。
2、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創作風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用對聯導入,讓學生猜猜講的是什么人物。
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去萬個英雄漢
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創作背景。
李清照,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山東)人。所作詞,前期多反映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寓故國黍離之悲,情調感傷。給辛稼軒、陸游等愛國詞人以深刻的影響。李清照詞,令慢均工,擅長白描,善用口語,被稱為“易安體”。現傳《漱玉詞》。這是詞人晚年避亂金華期間,時在紹興四年(1134)金與偽齊合兵南犯以后所作。其時,丈夫趙明誠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盡,作者已經53歲了,孑然一身,歷盡亂離之苦,在連天烽火中飄泊流寓,歷盡世路崎嶇和人生坎坷,所以詞情極為悲戚。
二、教學新課
1、讀一讀
(1)聽讀,注意語氣、語調、語速。
(2)跟讀,注意讀準詞的節奏。
(3)自由朗讀,體會詞人在詞中流淌的情。(愁)
(4)請一學生有感情朗讀,體會愁情。
(5)請學生以4人一小組用最能表現愁情的方式來演繹這首詞。
2、品一品(品味詞的意境和體會作者的感情)
(1)提問:你認為這首詞是圍繞哪個字展開的?(文眼)
學生回答:愁
(2)提問: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的愁緒?作者是怎樣寫愁的?
學生回答:①“風住塵香花已盡”:風兒停了,鮮花經過春風的搖動己經零落殆盡,只有土地上還殘留些花的芬芳,又是春意闌珊的季節。這句交待季節特征——暮春時節。
②“日晚倦梳頭”:此句是典型的生活細節描寫。日上三竿仍無心梳洗,通過婦女特有的生活細節——倦于晨妝,反映了詞人的滿懷愁緒。
(3)提問:“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聞說”、“也擬”’只恐’表達詞人一種什么心理?
學生回答:“聞說”、“也擬”、“只恐”欲抑先揚,前兩個詞給人一種希望,好像可以為作者松一口氣,而“只恐”又讓人跌落到作者的萬丈愁緒中。表達作者沉重、無奈的心理變化,道出哀愁之重。
(4)提問:“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只恐”否定自己的計劃。兩句中詞人運用什么修辭手法仍然表達自己內心不解的哀愁?有什么好處?
學生回答:比喻。詞人創意出奇,將心中抽象的、難以捉摸的“愁”轉為具體可觸的立體感,說“舟輕愁重”使“愁”有了形體、重量、動態。這種寫法是——化虛為實。
3、說一說。
李清照的生活狀況
早期生活優裕,與丈夫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中晚期,經歷了國家敗亡,家鄉淪陷,文物喪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處境凄慘,內心極其悲痛。李清照的愁情詩在其詩中占絕大多數。
4、賞一賞:
拓展遷移賞析《如夢令》、《醉花陰》
其離愁表達的是一個卓異女性在封建時代滿腹愁怨的生存狀態;表現家國之愁的'詞傾吐的是一個女性對國破家亡的生命體驗.
5、理一理
這首詞采用借景抒情、化虛為實的手法,表達女詞人內心中,因種種不幸遭遇而萬念俱灰的無限惆悵與悲傷之情。
名句賞析: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6、唱一唱歌曲:武陵春
演唱:王笑微
三、結束語
《是你》教師作品
備用資料:《如夢令》資料:似為回憶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詞人命舟備酒,暢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靄中,回舟誤入曲港橫塘,藕花深處。這是一個清香流溢,色彩繽紛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給詞人帶來的是巨大的驚喜和深深的陶醉。花香、酒氣,使詞人暫時擺脫了封建社會名門閨秀的重重枷鎖,顯現出她開朗、活潑,好奇、爭強要勝的少女的天性。
《醉花陰》這首詞是李清照婚后不久的懷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趙明誠便“負笈遠游”,深閨寂寞,她深深思念著遠行的丈夫。這年,時屆重九,人逢佳節倍思親,便寫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的心情。
李清照教學設計 18
教學目標
1、了解詞人的人生際遇,體會其“愁”情。
2、解讀詞的意象,感受詞的意境美,把握景與情的關系。
重難點
1、解讀詞的意象,把握詞的意境。
2、理解作品中“愁”的內涵。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環形山,用15個世界名人的名字來命名他們,其中有一個是中國古代女性,她的名字叫李清照。作為一個封建時代女性,這是一種何等的榮耀啊!那她為什么獲得如此名譽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詞人的世界,感受她的非凡才氣。
知人論世:父親李格非,飽讀詩書,精通儒家經典,進士出身,才學之士。母親王氏,其祖父是王拱辰,宋仁宗時的科舉狀元,先后擔任過翰林學士,吏部尚書、三司使,王氏從小在詩書世家里長大。
李清照:(1084—1151?),字漱玉,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宋代婉約派代表詞人之一,留有作品集《漱玉詞》。她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比當時的女孩子有著更為寬松自由的環境。其文學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后世影響較大,在詞壇中獨樹一幟,稱為“易安體”。“婉約詞的正宗”,“亂世中的美神”。
丈夫:趙明誠。為人品行端正,情趣高雅,從小喜歡收集金石字畫文物,其父趙挺之,與李格非是同鄉人,但在政治上是變法派,與李格非剛好相對,后政治矛盾暫趨緩和,故趙明誠與李清照得以結為秦晉之好。這時李18歲,趙21歲。婚后不久,新舊兩黨又開始爭斗,趙挺之打擊李格非,李格非被貶回老家。后新黨內部爭斗,趙挺之死于京師,趙家也遭受災禍。靖康事變后,北宋滅亡。北方大亂,趙家大多書冊文物被焚,逃難到南方。丈夫病逝,李清照也一個人在孤獨中去世。
二、寫作背景:
李清照的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期:
A、南渡前:內容:閨情(離愁)詞風:清麗明快。代表作:《一剪梅》、《醉花陰》
B、南渡后:內容:懷舊、悼亡詞風:凄涼、低沉代表作:《聲聲慢》、《永遇樂》、《武陵春》
《醉花陰》寫于前期。夫妻倆婚后不久,感情甚篤。后來,趙明誠宦游在外,李清照生活孤寂,因思念遠行的丈夫,在重九當日,便寫這首詞寄給趙明誠。
三、深入鑒賞:
整首詞籠罩著一種氛圍,即“愁”。里面寫了很多景,融入了作者的“愁”情,運用了情景交融。自由選擇詞中的意象分析,如何體現了“愁”?詞眼是什么?
1.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薄霧”、“濃云”,意境凄涼,借景抒發孤寂的愁情。薄霧濃云:霧氣不散,猶如心中無法消散的惆悵;濃濃的云,給人壓抑之感。“永晝”,整日,點出愁的.長久,時間難熬,這一切何時才是盡頭!“瑞腦銷金獸”,看著瑞龍腦在金色獸形的香爐里慢慢地燒盡。既寫出了時間的漫長,烘托出了環境的凄寂,更寫出了詞人的百無聊賴的愁情。
2.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每逢佳節倍思親,“又”說明分離已不是一兩次。詞人是怎么知道“半夜”涼意通過紗廚的?因為孤寂難眠。作者的涼意從何而來?
A表面上:重陽秋夜,天氣轉冷。玉枕紗廚,難御風寒。
B深層面:獨居家中,沒有家庭的溫馨,內心感覺到孤獨凄涼。
既是身體感受,也是內心寒冷。
重陽節對這種“涼”意,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重陽佳節,是夫妻登高求福的好日子,偏逢丈夫不歸,以佳節團聚反襯獨處之悲,更增添涼意。
總結:上片寫秋涼,既寫季節之涼,更寫內心凄涼,情景交融。這是下文“人比黃花瘦”的原因。下片寫賞菊飲酒,并抒發感受。
3.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東籬:種有菊花的田圃。語出陶淵明《飲酒》詩:采菊東籬下。后泛指賞菊之處。李清照非常欣賞陶淵明,其“易安居士”也是出自詩句《歸去來兮辭》:依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把酒:端著酒杯喝酒。暗香:幽香,指菊花香。重九賞菊,是由來已久的文苑雅事。不過李清照沒有這種興致,到東籬把酒賞菊,完全是為了派遣離愁,盡管酒喝了,菊賞了,袖間還沾帶了撲鼻的幽香,卻更勾起一腔思緒:過去都是家人團聚,而今卻形只影單,此等良辰美景,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4.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此為絕佳三句)
有這么一故事,李清照由于思念寄給趙明誠一首詩。趙明誠覺得這詩寫得太好了,自己要“須眉不讓巾幗”,便閉門寫了五十首詩,其中夾著李的詩,給友人看。友人說,只有三句最佳,就是這三句。這三句有多美呢?
明確:用簾外的黃花之瘦比喻人之形體銷魂,創意極美。古人喜歡用花來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畫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紅”。她卻以憔悴的“黃花”自指,此為獨創。人稱“李三瘦”: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新來瘦,非于病酒,不是悲秋。
思考:“人比黃花瘦”的“瘦”字作用:
A寫出了菊花的形態,傳達出了秋菊的神。
B描寫思婦因思念而面容清減的形象,寫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C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營造了婉曲優美的藝術情境。
總結:下片以“愁”為暗線,“東籬把酒”為了排遣離愁,“暗香盈袖”更觸動愁緒,“莫道”提出“銷魂”,正是“愁”的表現,最后落到“瘦”字,是愁的深化,與上片的“愁”相呼應。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分析下片烘云托月的手法:下片寫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卻不見一個“菊”字。“東籬”,本來是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詩意,但卻隱去了“采菊”二字,實際是藏頭。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來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飲菊花酒的風習,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氣。“黃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見,全詞不見一個“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態卻俱現紙上。
板書設計
上片:愁永晝:薄霧濃云,瑞腦銷金獸——孤獨寂寞
佳節重陽,半夜涼初透——思念難眠
下片:人更瘦:把酒賞菊,暗香銷魂——自憐愁悶
李清照教學設計 19
【教材分析】
《一剪梅》是李清照早期詞作,詞中寫自己對丈夫的思念,其感情落寞哀傷而又有一種淡淡的甜甜的喜悅。這首詞教學,讀懂大意和背誦難度并不大,難在如何讀出詞的情感之美。為達成這一教學目標,可以設置情境,在情境中體味。
【教學目標】
詞中情感之美。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閱讀李清照《如夢令》《聲聲慢》等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回顧學生閱讀情況:抽學生背誦《如夢令》;學生集體背誦《聲聲慢》中“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設疑問:兩首詞思想感情截然不同,是真實生活的真實反映。
二、前期的李清照
1.生活中的李清照 書香門第 家庭富裕 婚姻幸福美滿 父母呵護
2.理想中的李清照 充滿希望 充滿激情 能充分享受生活
從如下幾首詩詞中就可以看出來: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3、作品中的李清照貴夫人形象慵懶哀傷而不絕望有一種甜蜜的感覺。如《如夢令》中人物形象。
三、后期的李清照
1.生活中的李清照 經濟困頓 顛沛流離 家庭生活也很不幸
2.理想中的李清照 看不到希望 缺少生活的勇氣
3.作品中的李清照艱難苦恨的老婦人形象這一點可以從她后期的作品《聲聲慢》(“尋尋覓覓”)中看出來:
如“尋尋覓覓”好像總在尋找卻總是找不到,可是還是要尋找,成天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中間,“冷冷清清”在尋找中失望而倍感凄涼,后面“梧桐更兼細雨”部分,完全呈現出心境悲涼難耐寂寞。讀過這些,眼前自然會出現滿臉滄桑、皮膚泥黑的老婦人形象。
四、結合上面講述,板書
前期:生活優裕 貴婦人形象 哀愁而甜美
后期:處境艱難 老婦人形象 哀傷而絕望
五、有了上述這些認識,我們再來學習《一剪梅》
1.學生齊聲誦讀這首詞并告訴學生體會詞中感情。
2.要求學生談談自己的閱讀體會,鼓勵學生奇思怪想。
3.師生共同梳理文章意思:文中圍繞著人物活動,寫了幾個不同的情景,可以這樣來歸納:①玉簟秋寒,②獨上蘭舟,③月滿西樓,④庭院清影
4.讀詩歌離不開聯想和想象,同學們能不能選取某個情景,來豐富來充實,在豐富充實中來品味思想感情。
5.學生自主探索,交流品味(課堂時間要讓學生活動開來。)
六、師生共同想象品味
①玉簟秋寒
詞人閑來心緒不寧,于是想到解悶的辦法,看書、喝酒或者繡花等等,但總是進不了狀態,不知道為什么,她心里清楚為什么可是沒有辦法說出來,也沒有辦法從中解脫出來。于是她想到了一個辦法,到荷花塘中走(可以聯想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等句子加深學生的理解)。
②獨上蘭舟
深秋荷花塘,荷葉漸漸凋零,會不會引發美人遲暮的感覺呢?也有可能坐在船上,想到自己心上人與自己同游荷花塘的'快樂與溫馨,可現在呢?自己孤獨一人!一個“獨”字值得品味啊:以前她和丈夫月夜泛舟,借酒嘯歌的情景,那種甜美,那種依賴,那種輕松的感覺會從她內心緩緩流過;眼前寒風過去,偶爾聽到幾聲水鳥的撲棱聲,夜晚顯得如此沉寂的清冷。至此,一種對夫君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而且會越來越濃,心也隨之越來越冷,于是,她安慰自己:還是默默走開,回家休息吧。
③月滿西樓
回家后,她躺在錦羅帳里,也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她還是難以入夢,眼前總是浮現一個熟悉的身影。“干脆起來吧!”,她站到窗前,如水而又清涼的月色灑在院里,也照在她的身上,她的心也隨著圓月遠去:他在哪?過得怎樣?什么時候回家呢?種種牽掛都涌上了心頭,“為什么不寫信告訴我一聲呢,好狠心的人啊!”埋怨,責備,再是狠狠地痛罵,但這樣生氣又何用呢?要是有他的一封信多好啊?可是“過盡千雁皆不是,斜暉脈脈風悠悠”。失望之中,她想“這個狠心的人!不想我,我干嘛想著他呢。”
通過這種聯想與想象,學生很自然地進入到這種情境之中,那種落寞中思念等待,思念等待中失望與怨恨都表現出來。從這里看,李清照很像不成熟的生氣的少女!
④庭院清影
盡管夜已經很深了,她還是難耐心頭的寂寞,走下高樓,來到庭院打發無聊時光,“花自飄零水自流”,這種細微的聲音都能夠聽出來,夜晚多么的靜。試想,一個人在如此深的夜晚不睡覺卻出來散步,女子當中也只有很浪漫的李清照有這種閑情逸致。也許,在如此安寧的夜晚,她更能聽到自己心靈的聲音,好像也只有在這種寧靜中聽到夫君的聲音。所以說“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總結:經過想象聯想,同學們對《一剪梅》內容有了深刻認識。在此基礎上,點出文章的情感之美:思念,惆悵,擔心,孤獨,怨恨和關切都有,這些復雜的情感交織在一起,并不會讓人感到冰冷和絕望,相反只會讓人覺得情真意切,甜美無限,這就是這首詞的動人之處。
李清照教學設計 20
教學目標:
理解詩人曲折抒發的惜春之情
感受李清照言淺意深、含蓄曲折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
理解詩人曲折抒發的惜春之情
教學難點:
感受李清照言淺意深、含蓄曲折的語言風格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人稱“千古第一才女”,創“易安體”的李清照
記憶課下文學常識
2、介紹李清照的生平
南渡前多寫悠閑生活,韻調優美
南渡后多懷鄉憶舊,情調憂傷
二、理解意涵
1、朗讀這首詞,說說這首詞中出現了哪些人物、場景、對白?
人物:主仆兩人
場景:春雨后的屋中
對白:“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2、結合杜甫《三絕句》:“不如醉里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聯系下文,說說李清照昨夜縱酒的緣由可能是什么?
不忍見花被吹落
3、李清照醒后第一件事是什么?
了解經歷風雨后,庭院之中的海棠情況如何
4、既然如此關切,念念不忘,李清照為什么不自己去看海棠究竟如何了?“試”體現出她怎樣的心理?
很關切,又不敢于、忍心面對
5、從“卻道”的“卻”字,你能品讀出詩人怎樣的心緒?
她心中早已知曉海棠花的境況
對侍女粗心的不悅
6、“知否,知否?”怎樣朗讀才符合詩人當時真實的情感?
對侍女的粗心的嗔怪
自己的心境無人理解的無奈
7、“綠肥紅瘦”寫出了什么?詩人的用字有什么高妙之處?
寫出海棠花經歷一夜風雨后可能的.景象。僅僅四字就形象可感。
用擬人的手法,更凸顯詩人的愛花惜春之情
8、作為一名女子,詩人的惜春其實還有怎樣的一層含義?
惜青春時光的短暫易逝
三、朗讀與總結
1、理解女詩人惜春之后更為細膩的心緒后,帶著這一份理解,再回過頭來看前文,你對李清照之前的回避、躲閃、不忍有了怎樣的認識?
2、在跟深切的理解詩人內心曲折深藏的情感后,再一次朗讀詩歌,在朗讀過程中重讀并重點感受以下字詞:“試”“卻道”“知否,知否?”“應是”。讀出詩人內心復雜幽微的情感波瀾。
3、歸;納語言風格——言淺意深,含蓄曲折。
【李清照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李清照教學設計05-29
李清照教學設計[薦]05-29
李清照教學設計【必備】05-30
(精選)李清照教學設計15篇05-29
(經典)李清照教學設計15篇05-29
李清照教學設計(通用15篇)08-19
李清照《聲聲慢》教學設計01-13
(合集)李清照《聲聲慢》教學設計2篇10-08
李清照《如夢令》教學設計一等獎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