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
詩仙--李白1
在我的心目中:你是一個別具一格的人,你是一個不攀權附貴的人,你是一個永遠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你是一代詩仙——李白。
大山大河的浩蕩氣魄孕育著你的浪漫詩文,陶冶著你的情操。從“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可以看出你對月亮非常的喜歡,寫出了月亮的美,對這夜景特別的喜歡。但后兩句,又知道了你非常懷念你的家鄉,你的親人。
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中,我又看出了你和孟浩然之間的情感很深,想必當你送走了孟浩然,一定很難過吧。您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也非常出名。這是一句夸張句,您把廬山瀑布寫得有三千尺那么高。寫這首詩時,您站在廬山瀑布前面,看著廬山瀑布從上面流下來,那種樣子,那種感覺,應該很好吧。這首詩,突出了您對廬山瀑布的喜愛和欣賞這種美景。讀了您的`“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行”這首詩,我也想看看那汪倫送你走的場景。
您是一個偉大的詩人,許多景色都被你寫得極具生動,您之所以被稱為“詩仙”,可能是您的詩筆很精彩吧。總之,在我的心中:您是一個很偉大的詩人。
老師評語:小作者對李白及其作品的喜愛之情在每一個字符間都有所體現。
詩仙--李白2
李白,字太白,號稱青蓮居士。五歲的時候,他隨著父親移居于蜀地,在綿州昌隆縣青蓮鄉中居住。
李白從小就認真讀書,當然也有我們都知道的故事“鐵杵成針”。李白通曉諸子百家的經典著作,十分地喜歡吟詩。李白受巴蜀環境和時代的精神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風流倜儻、自由豪放的性格。 李白在二十六歲的時候,離開了家鄉,四處游歷,飽覽了祖國各地的山川美景。增長了見聞,這也使得李白吟詩作賦時,體現出一種奇氣。就比如李白游覽廬山瀑布的時候,揮筆寫下的《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公元742年,在玉真公主和大臣賀知章的推薦之下,唐玄宗傳下招賢詔書,命李白入京城參見天子。李白到達長安之后,把自己寫過的詩作給大臣賀知章翻閱,賀知章看過后十分驚訝,說道:“我早聞你李太白的盛名,可想不到你的作品竟然如此巧奪天工,莫非你是嫡仙人下凡嗎?”從此之后,李白獲得了一個新的稱號:詩仙 唐玄宗見到李白之后,感覺李白氣概非同一般,便讓內待給李白擺設座位。唐玄宗賜李白飲食,李白覺得羹湯有些燙,唐玄宗竟然手握湯匙,親自為李白調和羹湯。唐玄宗說:“朕曾讀過先生你的作品,覺得十分精彩。今日相逢,見你英姿驚人,正是文臣之選吶!” 于是乎,唐玄宗傳下旨意,封李白為翰林供奉。李白見自己這么快便成為皇帝身邊的文學大臣,自然是十分高興。 可是李白并沒有高興太久,因為他發現這個官職只是專供皇帝和公卿們欣賞助興的,并不能夠讓李白參與政治,實現李白自己的治國理想。可是面對這種情況,李白是無可奈何,只能終日飲酒,借酒來消除心中的愁。一日,唐玄宗命令數百文臣起草文書,可讀完之后特別地不滿意。唐玄宗說:“文書若是為李白起草,必能使我滿意。”于是,唐玄宗命人傳李白入宮。眾大臣早就對李白十分不滿,見李白十分得唐玄宗的寵愛,心中自然十分嫉妒。 傳化侍衛在酒樓之中找到了李白,并讓他奉詔進宮。醉眼朦朧的`李白參拜了天子之后,唐玄宗笑著說:“朕要給外國的國君遞送國書,請你速草擬。” 李白聽完之后,隨便找了個錦墩坐下,便開始構思了。而這個時候,唐玄宗見李白腳上的靴子有些破舊,笑道:“你進出宮院,怎么不為自己準備一雙新靴子呢?來人,取一雙新靴給太白換上。”等新靴取來,李白趁著醉意對宦官高力士說:“麻煩你與我脫靴換上。”高力士深得玄宗寵愛,勢力雄厚,太子尚且稱他為“二兄”。他見李白如此的高傲,心中不免有些憤怒,可是在皇帝面前又不敢惹他不快,只能忍氣吞聲地為李白脫靴換上。李白寫完國書之后,呈給玄宗。唐玄宗讀后,十分地滿意,還將李白大大地夸獎一番。 高力士因這件事而懷恨在心,事后,高力士便在唐玄宗面前屢進讒言,詆毀李白。最終,唐玄宗與李白漸漸疏遠了起來。 這就是李白,這就是一位名垂千古的詩仙,不變的詩仙……
詩仙--李白3
哎,外面唧唧喔喔,吵吵嚷嚷的干什么啊,打擾我老李的美夢。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四川江油、湖北安陸、甘肅天水、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爭做我的故鄉啊,想我詩仙一睡睡了一千三百多年,如今被這些個蝦兵蟹將給擾了美夢。
這些個所謂的現代人也真是奇怪,我的故里,他們在那里爭來爭去,爭個什么勁,那個爭的面紅耳赤的四川江油,我只是隨我父親在那度過了我的童年,湖北安陸,我只不過在那里生活了十幾年,還有甘肅天水,那是我祖籍所在地,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才是我的出生地。不過聽說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現在是另外一個國家了。
現在吵吵的厲害了,聽說還什么上升到官方層面,“中吉兩國4地爭李白故里博弈升至官方層面”,的新聞傳的到處都是,連我在底下都被吵吵醒了,想我老李一向不吃官方的那一套,要不然當初我也不會辭官不做了。
官字兩只口,說也說不清啊,我老李當初辭官不就是為了落個清靜,好過我向望的那種“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逍遙日子嗎。可如今還把我拿出來說事,還大有那種不弄清楚我的故鄉是那里,誓不罷休的態勢。
真的弄的我很煩惱的,看來我不出來發表個官方表態,他們還會爭吵不休,其實意思很明顯,不就是都看我老李出名了,想沾點我老李的光,順帶著沾點經濟的光,說白了就是利用我老李的名氣,賺錢嘛!這個世道啊,只要名氣有了,金錢就有了,怪不得那么多人為了名氣,不惜一切代價,什么“芙蓉姐姐”啊,“鳳姐”,“犀利哥”啊!為了出名都什么招都使出來了,當然“犀利哥”除開,因為他是被迫出名的,被人利用而已,有人說我象犀利哥,我很高興接受,但是我可不愿意象犀利哥一樣被人利用為某個人或某個集團出名或賺錢的工具。
所以今天我李太白正式官方表態:我老李的`故鄉不是某個地方的,我的故鄉是中國的,是世界的。有本事打著我的旗號為整個中國的發展謀利益,為整個世界的發展謀利益,才是我老李愿意看到的。
噓!別吵,我老李接著做我的春秋大夢去了!
詩仙--李白4
1、《行路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2、《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3、《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4、《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5、《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6、《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7、《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8、《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9、《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0、《靜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詩仙--李白5
說起李白,中國人都知道。尤其是用深鐵杵磨針的故事,更是口耳相傳,婦孺皆知。而且,它還被尊為詩人。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李白的悲慘一生。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迪任賢(何張之評論李白,李白也自詡)。漢族,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尊為“詩仙”,與杜甫并稱“杜麗”。李白原籍隴西季承(今甘肅省靜寧縣西南),生于斷葉城(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托克馬克市附近)。4歲時遷居四川省綿州長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以郭沫若為代表)。我出生在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
李白生于盛唐,但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漫游,游遍了大半個中國。二十歲時,他只身離開四川,開始了廣泛的流浪,從南邊的洞庭湖湘江到東邊的吳和越南,住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和英山(今湖北省廣水市)。他到處旅行,希望結交朋友,向名人致敬,得到引薦,一舉登頂,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負。然而漫游十年,一事無成。再往北到太原、長安(今陜西安),東到齊、魯,住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此時,他結交了許多名人,創作了大量優秀的詩歌,聞名于世。天寶初年,經道士吳郡推薦,唐玄宗召他入京,命他拜翰林。不久,由于權貴的讒言,余天寶在三四年(公元744年或745年)被趕出北京。之后在河邊和淮河游蕩,思緒極其煩悶。李白不想考官,但他的詩卻廣為流傳,年輕時他的詩早已傳唱天下。他曾寫過一篇當時著名學者韓荊州的文章《與韓荊州書》自薦,但歷史上一直沒有韓荊州給李白的回信,直到天寶元年(742年),由于吳郡道士的推薦,被召到長安朝拜翰林,文章飄逸而名于世。杜甫《飲中八仙》有“皇帝召而不登舟,自稱臣為酒仙。”奇怪的`句子。在當時封建王朝復雜的歷史背景下,李白因其才華得到了玄宗的賞識,但在北京僅僅呆了三年,就棄官而去,繼續流浪生活。安史之亂第二年,他憤然加入王勇李因幕府。不幸的是,王勇和蘇宗爭奪皇位。戰敗后,李白被拖流放夜郎(今貴州),途中被赦。李晚年漂泊東南,當涂縣令(叔李百祖)不久病逝。他在水里撈月亮后喝醉了,淹死了。
李白雖然生活悲慘,但仍創作了許多不朽的詩篇,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的精神值得永遠學習。
詩仙--李白6
說起詩仙李白,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下面我來講一下詩仙李白。李白【7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一位唐朝的大詩人被后人稱為詩仙。他的詩以豪邁大氣為主,是現代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的一生,絕大部分是在游歷中度過的“一生好人名山游,”多年的游歷既豐富著他的生活,又對他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天真浪漫的李白寫出了:“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寄情山水的李白寫出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注重友情的李白寫出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思念故鄉的李白寫出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有情有義,坦誠率真,他一生廣交朋友,他的朋友中既有我們熟悉的汪倫,也有農民,船夫,礦工,當然也有賀知章,高適,孟浩然等文人墨客,社會名流,被譽為“詩仙”的他與被譽為“詩圣”的杜甫的交往更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千古佳話。
李白還是一位胸懷遠大,志向非凡,關系國事,關心民眾的人。有詩為證:“大鵬一日肖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這就是讓人們千古不忘的詩仙李白。
詩仙--李白7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李白是盛唐詩人,一襲飄飄青衫,一柄閃閃寶劍,頂盤飄飄發,頷前縷縷須。在漫漫黃沙,北風吹雁中騎驢高歌,訪遍青山綠水,飲盡千古佳釀,將豪言壯志付于詩情畫意。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你的超脫和澹泊。碧玉金殿上,力士脫靴,貴妃研墨是多么灑脫!然而風流的你看到了高力士那怨恨的眼神了么?哦,你沒有,你不會在意那些明爭暗斗。盡管年少時的你遍觀百家,揮筆成章,夢想著能在朝堂上展翅騰飛,可當你真正進入朝堂時才發現現實與你的夢想相距多么遙遠!于是,你“欣然”地接受了皇帝賜予的“御用文人”的雅稱,從此“長安市上酒家眠”……
秋風獵獵,袂帶飄飄,落花時節又逢離別之時,當人們執手淚眼相視時,你卻豁達地站在高樓,與友人把酒臨風,遠看萬里長風追送南去秋雁,望盡天際幾縷浮云舉杯暢飲。離別筵席上濃濃的烈酒讓你趁興高歌,“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月朗星稀的時候,你深情地凝望圓月,試圖找到家,找到親人的影像,身在異鄉的你,面對徐徐的清風夜景,一時興起,將一壺老酒置于花間,可面對這么皎潔的明月卻“獨酌無相親”,于是你不甘寂寞,縱使無人對飲,但至少還有皓月當空,在清幽的月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讓精神在酒中沉醉也在酒中清醒。月還是那樣明亮,風還是那樣清涼,酒還是那樣醇香,你注定終生與酒相伴,讓苦澀辛辣和清香湮沒你的失意和落寞。是啊,“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
此后你不再執著于年少時的夢想,天下疾苦已由你的另一知己——杜二去低吟淺唱。“五花馬,千金裘”在你看來不如一壺美酒珍貴,于是你歌白鹿,訪天姥,把平生的抱負融入美酒,融入美景,融入美麗的詩句。
后人慨嘆:“唐朝啊唐朝,你為何宜酒不宜詩人?”后人贊賞:“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吞就是半個盛唐!”是啊,你的才華馥郁了一個王朝!人們知道,唐朝不僅是政治歷史的'云詭波譎,更重要的是像你這樣站在歷史的潮流前敢于唱出生命絕響的詩人!你的秉性注定了你無法立足于朝堂,你的詩心卻注定了你的豪情萬丈,蕩氣回腸!
千年后,我們依然用仰視的目光凝視著你,你用一生的歷程告誡后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你用豁達大度指引后世,“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千年后的今天,我在此向你深深地鞠上一躬,為你的詩心和詩情。
詩仙--李白8
《送友人入蜀》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入清溪行山中》
輕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魚鳥間,動搖山水影。
巖中響自合,溪里言彌靜。無事令人幽,停橈向余景。
《醉題王漢陽廳》
我似鷓鴣鳥,南遷懶北飛。時尋漢陽令,取醉月中歸。
《醉後贈從甥高鎮》
馬上相逢揖馬鞭,客中相見客中憐。欲邀擊筑悲歌飲,
正值傾家無酒錢。江東風光不借人,枉殺落花空自春。
黃金逐手快意盡,昨日破產今朝貧。丈夫何事空嘯傲,
不如燒卻頭上巾。君為進士不得進,我被秋霜生旅鬢。
時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兒重廉藺。匣中盤劍裝魚昔魚,
閑在腰間未用渠。且將換酒與君醉,醉歸托宿吳專諸。
《走筆贈獨孤駙馬》
都尉朝天躍馬歸,香風吹人花亂飛。銀鞍紫鞚照云日,
左顧右盼生光輝。是時仆在金門里,待詔公車謁天子。
長揖蒙垂國士恩,壯心剖出酬知己。一別蹉跎朝市間,
青云之交不可攀。倘其公子重回顧,何必侯嬴長抱關。
《鄒衍谷》
燕谷無暖氣,窮巖閉嚴陰。鄒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
《子夜吳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子夜四時歌:夏歌》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子夜四時歌:冬歌》
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
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子夜四時歌:春歌》
秦地羅敷女,采桑綠水邊。
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
蠶饑妾欲去,五馬莫留連。
《重憶一首》
欲向江東去,定將誰舉杯。稽山無賀老,卻棹酒船回。
《中山孺子妾歌》
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見珍。雖然不如延年妹,亦是當時絕
世人。桃李出深井,花艷驚上春。一貴復一賤,關天豈由身。
芙蓉老秋霜,團扇羞網塵。戚姬髡發入舂市,萬古共悲辛。
《贈易秀才》
少年解長劍,投贈即分離。何不斷犀象,精光暗往時。
蹉跎君自惜,竄逐我因誰。地遠虞翻老,秋深宋玉悲。
空摧芳桂色,不屈古松姿。感激平生意,勞歌寄此辭。
《贈薛校書》
我有吳越曲,無人知此音。姑蘇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未夸觀濤作,空郁釣鰲心。舉手謝東海,虛行歸故林。
《贈宣州靈源寺仲浚公》
敬亭白云氣,秀色連蒼梧。下映雙溪水,如天落鏡湖。
此中積龍象,獨許浚公殊。風韻逸江左,文章動海隅。
觀心同水月,解領得明珠。今日逢支遁,高談出有無。
《贈宣城趙太守悅》
趙得寶符盛,山河功業存。三千堂上客,出入擁平原。
六國揚清風,英聲何喧喧。大賢茂遠業,虎竹光南藩。
錯落千丈松,虬龍盤古根。枝下無俗草,所植唯蘭蓀。
憶在南陽時,始承國士恩。公為柱下史,脫繡歸田園。
伊昔簪白筆,幽都逐游魂。持斧冠三軍,霜清天北門。
差池宰兩邑,鶚立重飛翻。焚香入蘭臺,起草多芳言。
夔龍一顧重,矯翼凌翔鹓。赤縣揚雷聲,強項聞。
驚飆頹秀木,跡屈道彌敦。出牧歷三郡,所居猛獸奔。
遷人同衛鶴,謬上懿公軒。自笑東郭履,側慚狐白溫。
閑吟步竹石,精義忘朝昏。憔悴成丑士,風云何足論。
獼猴騎土牛,羸馬夾雙轅。愿借羲皇景,為人照覆盆。
溟海不振蕩,何由縱鵬鯤。所期玄津白,倜儻假騰鶱。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白若白鷺鮮,清如清唳蟬。受氣有本性,不為外物遷。
飲水箕山上,食雪首陽顛。回車避朝歌,掩口去盜泉。
岧峣廣成子,倜儻魯仲連。卓絕二公外,丹心無間然。
昔攀六龍飛,今作百煉鉛。懷恩欲報主,投佩向北燕。
彎弓綠弦開,滿月不憚堅。閑騎駿馬獵,一射兩虎穿。
回旋若流光,轉背落雙鳶。胡虜三嘆息,兼知五兵權。
槍槍突云將,卻掩我之妍。多逢剿絕兒,先著祖生鞭。
據鞍空矍鑠,壯志竟誰宣。蹉跎復來歸,憂恨坐相煎。
無風難破浪,失計長江邊。危苦惜頹光,金波忽三圓。
時游敬亭上,閑聽松風眠。或弄宛溪月,虛舟信洄沿。
顏公二十萬,盡付酒家錢。興發每取之,聊向醉中仙。
過此無一事,靜談秋水篇。君從九卿來,水國有豐年。
魚鹽滿市井,布帛如云煙。下馬不作威,冰壺照清川。
霜眉邑中叟,皆美太守賢。時時慰風俗,往往出東田。
竹馬數小兒,拜迎白鹿前。含笑問使君,日晚可回旋。
遂歸池上酌,掩抑清風弦。曾標橫浮云,下撫謝脁肩。
樓高碧海出,樹古青蘿懸。光祿紫霞杯,伊昔忝相傳。
良圖掃沙漠,別夢繞旌旃。富貴日成疏,愿言杳無緣。
登龍有直道,倚玉阻芳筵。敢獻繞朝策,思同郭泰船。
何言一水淺,似隔九重天。崔生何傲岸,縱酒復談玄。
身為名公子,英才苦迍邅。鳴鳳托高梧,凌風何翩翩。
安知慕群客,彈劍拂秋蓮。
《贈徐安宜》
白田見楚老,歌詠徐安宜。制錦不擇地,操刀良在茲。
清風動百里,惠化聞京師。浮人若云歸,耕種滿郊岐。
川光凈麥隴,日色明桑枝。訟息但長嘯,賓來或解頤。
青橙拂戶牖,白水流園池。游子滯安邑,懷恩未忍辭。
翳君樹桃李,歲晚托深期。
《贈新平少年》
韓信在淮陰,少年相欺凌。屈體若無骨,壯心有所憑。
一遭龍顏君,嘯咤從此興。千金答漂母,萬古共嗟稱。
而我竟何為,寒苦坐相仍。長風入短袂,兩手如懷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寧見矜。摧殘檻中虎,羈紲鞲上鷹。
何時騰風云,搏擊申所能。
《贈瑕丘王少府》
皎皎鸞鳳姿,飄飄神仙氣。梅生亦何事,來作南昌尉。
清風佐鳴琴,寂寞道為貴。一見過所聞,操持難與群。
毫揮魯邑訟,目送瀛洲云。我隱屠釣下,爾當玉石分。
無由接高論,空此仰清芬。
《贈韋侍御黃裳其一》
太華生長松,亭亭凌霜雪。天與百尺高,豈為微飆折。
桃李賣陽艷,路人行且迷。春光掃地盡,碧葉成黃泥。
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升州王使君忠臣》
六代帝王國,三吳佳麗城。賢人當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邊靜,長江萬里清。應須救趙策,未肯棄侯嬴。
《贈僧崖公》
昔在朗陵東,學禪白眉空。大地了鏡徹,回旋寄輪風。
攬彼造化力,持為我神通。晚謁泰山君,親見日沒云。
中夜臥山月,拂衣逃人群。授余金仙道,曠劫未始聞。
冥機發天光,獨朗謝垢氛。虛舟不系物,觀化游江濆。
江濆遇同聲,道崖乃僧英。說法動海岳,游方化公卿。
手秉玉麈尾,如登白樓亭。微言注百川,亹亹信可聽。
一風鼓群有,萬籟各自鳴。啟閉八窗牖,托宿掣電霆。
自言歷天臺,搏壁躡翠屏。凌兢石橋去,恍惚入青冥。
昔往今來歸,絕景無不經。何日更攜手,乘杯向蓬瀛。
《贈僧行融》
梁有湯惠休,常從鮑照游。峨眉史懷一,獨映陳公出。
卓絕二道人,結交鳳與麒。行融亦俊發,吾知有英骨。
海若不隱珠,驪龍吐明月。大海乘虛舟,隨波任安流。
賦詩旃檀閣,縱酒鸚鵡洲。待我適東越,相攜上白樓。
《贈僧朝美》
水客凌洪波,長鯨涌溟海。百川隨龍舟,噓吸竟安在。
中有不死者,探得明月珠。高價傾宇宙,馀輝照江湖。
苞卷金縷褐,蕭然若空無。誰人識此寶,竊笑有狂夫。
了心何言說,各勉黃金軀。
《贈任城盧主簿》
海鳥知天風,竄身魯門東。臨觴不能飲,矯翼思凌空。
鐘鼓不為樂,煙霜誰與同。歸飛未忍去,流淚謝鴛鴻。
《贈饒陽張司戶燧》
朝飲蒼梧泉,夕棲碧海煙。寧知鸞鳳意,遠托椅桐前。
慕藺豈曩古,攀嵇是當年。愧非黃石老,安識子房賢。
功業嗟落日,容華棄徂川。一語已道意,三山期著鞭。
蹉跎人間世,寥落壺中天。獨見游物祖,探元窮化先。
何當共攜手,相與排冥筌。
詩仙--李白9
“神說少年驚鴻,倒是月下蹁躚”。——題記
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見冬,就有了歲月;我遇見他,就有了漫漫求學路上的一顆啟明星……
他是“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的童真稚子;他是“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意氣少年;他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羈旅游子……他的'詩詞觸動了我的心靈,他的精神,激勵我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長安城外,朱雀臺前,“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是他,他早已明白,只有取悅皇上,才能享一世榮華富貴。他敢讓高力士為他脫靴,敢讓貴妃為他捧墨,敢讓龍巾為他拭吐,還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呢?大雪壓枝,他如松柏,不改四季常青的本色;狂風席卷,他如鯤鵬依舊翱翔九天的征程!詩意流淌,劍氣縱橫是他;傲岸不羈,放浪形骸是他。他在酒杯里,看搖搖晃晃的紅塵;或者,他在酒杯外,看尋尋覓覓的眾生。是他,教會了我不可“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他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他說,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當盛唐的華章被踩碎,他把愁苦留給了杯中酒,把希望留給了手中筆。他失望卻從不絕望,悲傷卻從未消沉。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他有入世之心,也有出塵之念;他如飄萍,但始終堅定,命途多舛,世事維艱,但從未舍棄人格獨立與精神自由,這也正是我們應學習的地方。
他在人間流浪,帶著微薄的行李和豐盛的自己。他是李白,身處大唐盛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世界蒼白而喧嚷,總有芳草,于野徑荒野,倔強地長出。”
——后記
詩仙--李白10
李白,字太白,自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近)。在武則天稱帝的大足元年(701),李白出生于安西都護府所統轄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坦境內的托克馬克)一個富有的家庭,他的父親可能是一個富商。五歲時,李白隨父親遷居綿州(今四川江油縣)。
李白少年時代接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他“五歲誦六甲,十歲家”。“十五好劍術”,“十五游神仙”,“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20歲前后游歷了成都峨眉山等地,還和一個叫東巖子的隱士共同在青城山隱居了數年。這些生活經歷對李白思想性格的形成有著深刻的影響。
李白一方面接受了傳統的儒家思想,熱衷用世,追求功名,想要“濟蒼生”、“安社稷”;另一方面又具有濃厚的道家思想,浮云富貴,糞土王侯,隱逸求仙。這兩種思想結合起來,形成一種功成身退的處世態度。正如李白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所說:“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事君之道成,榮親之義畢,然后與陶朱、留侯,浮五湖、戲滄洲,不足為難矣。”
開元十三年,李白25歲,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離開蜀地,開始漫游。他不屑于參加科舉考試,希望能憑借自己的才能和聲望,得到某個有力人物的推薦直取卿相,漫游正是為了尋找這樣的機會。李白出蜀后,南游洞庭,東游金陵、揚州。后來回到江夏一帶,在湖北安陸與唐高宗時做過宰相的許圉師的孫女結了婚,遂定居安陸。后北游洛陽、太原,東游齊魯,寓家任城(今山東省濟寧市)。天寶初年南游會稽,與道士吳筠隱于郯中。在十幾年的時間里,他幾乎漫游了半個中國,寫了許多優秀的詩篇,顯示出高超的藝術才能。
天寶元年,李白42歲,因吳筠推薦,被唐玄宗征召入京。李白初到長安,得到了玄宗的.禮遇,“置于金鑾殿,出入翰林中,問以國政,潛草詔誥,無人知者。”(李陽冰《劃堂集序》)但李白只是以文學辭章見重,供奉翰林實際上是虛職,沒有什么實權,他那“濟蒼生”、“安社稷”的抱負得不到施展的機會。尤其是自開元末年以來,政治日趨腐化,政權把持在奸相李林甫等人的手中。李白不肯投靠權貴,在政治上自然是沒有出路的。他“戲萬乘若僚友,視儔列如草芥”,縱酒狂歌,桀驁不馴。于是,誹謗和冷遇接踵而至。他感到自己留在長安已經多余,便懇求還山,于天寶三載痛苦地離開了長安。
經過長安三年的政治生涯,李白對現實的認識比較清醒了。在供奉翰林期間,他寫了一些歌詠宮廷生活的詩歌,但這不是他創作的主流。總的來看,他的創作比前一時期具有更強的思想性和更深刻的政治內容。
從天寶三載到天寶十四載,李白又漫游了十二年,游蹤啟蒙及汴梁、齊魯、江浙、燕趙。李白離開長安不久便結識了杜甫,二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從天寶四年開始,李白更熱衷于求仙訪道,試圖以宗教麻醉自己,以擺脫胸中的悲憤與苦悶,可是,他并沒有忘懷現實政治,這一時期的政治腐敗在他的詩中得到了曲折的反映,使他的詩歌帶有更為深廣的憂憤。
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爆發了“安史之亂”。李白由宣城流亡到郯中,后隱居廬山。在這期間,他寫了一些反映戰亂的詩歌,表達了憂國憂民的感情。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十二月,肅宗派弟弟永王以搞敵平亂為號召,在江陵招募將士數萬能人,順江東下,路經廬山辟李白為幕僚。李白出于報國安民的誠意,加入了永王幕府。
肅宗與永王之間矛盾很深,肅宗深怕對方搶奪自己的帝位,便發兵征討。至德二載,永王兵敗被殺,李白也以從逆罪被抓進監獄,第二年長流夜郎(今貴州省桐梓一帶)。乾元二年春,李白行至三峽遇赦放不覺,后往來于宣城、歷陽等地,仍然密切關注著時局的發展。上元二年,李白61歲,聽到李光弼率大軍征討史朝義的消息,還曾請纓從軍,半道因病而還。寶應元年(762),李白到當涂投靠族叔李陽冰,十一月病逝,享年62歲。李陽冰將他的作品編成《草堂集》十卷,可惜沒有流傳下來。現存李白的詩共約一千首。
詩仙--李白11
李白初到長安,遇到秘書監賀知章,李白取出《蜀道難》一篇呈上,賀知章邊讀邊點頭,一遍未完,已稱嘆數次,最后,他翹起大姆指向李白說:“先生,您真是天上謫仙人啊!”立刻解下身上佩帶的金龜,呼喚店家換來美酒,與李白傾杯盡醉。五代人王定保所撰《唐摭言》更把賀知章的'贊語具體化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金星耶?”賀知章是文壇元老,《蜀道難》得到他如此推許,所以,不久之后,這首詩連同“謫仙”的名號就傳遍天下。
唐人李綽《尚書故實》記載貞元年間有一個叫陸暢的詩人,為了報答西川節度使韋皋的知遇之恩,曾作《蜀道易》一首相贈,首句日:“蜀道易,易於履平地。”韋皋大喜,贈羅八百匹。但事實上此句以“易於履平地”喻“蜀道易”,較之太白“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原句,相差甚遠!更遑論實際上蜀道著實不易行走。因為其平淡無奇,《蜀道易》全詩未能流傳下來,這一句還是靠李綽的記載才得以幸存。
詩仙--李白12
據說李白周歲抓周時,抓了一本詩經。他父親很高興,認為兒子長大后可能成為有名的詩人,就想為李白取一個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沒有學問。由於他對兒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來。直到兒子七歲,還沒想好合適的名宇。那年春天,李白的父親對妻兒說:“我想寫一首春日絕句,只寫兩句,你母子一人給我添一句,湊合湊合。一句是‘春風送暖百花開’,一句是‘迎春綻金它先來’。”
母親想了好一陣子,說:“火燒杏林紅霞落。”
李白等母親說罷,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開的`李樹一指,脫口說道:“李花怒放一樹白。”
父親一聽,拍手叫好,果然兒子有詩才。他越念心里越喜歡,念著念著,忽然心想這句詩的開頭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嗎?這最后一個白字用得真好,正說出一樹李花圣潔如雪。於是,他就給兒子起名叫李白。
詩仙--李白13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是一首豪邁壯美的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一首思念家鄉的詩;“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這是一首苦悶憂愁的詩。這些詩抒發的情感大不相同,卻出自于同一詩人之筆,他就是唐朝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對于李白名字的'由來,我知道有兩個傳說呢。
第一種據說李白的父母都會吟詩作對,李白也喜歡不停的向父母請教。有一天父母商量后決定帶著他去院子里,考驗一下他的作詩能力。父親看著滿園春色吟道:“春國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母親接著吟道:“火燒杏林紅霞落。”李白知道父母吟了前三句,最后一句是留給自己的,便不假思索地指著院子中盛開的李樹說道:“李花怒放一樹白。”父母一聽,大為贊賞。父親更是高興的就用頭尾兩字一結合,給他取名為李白。
第二種傳說李白出生的時候,他的母親夢見太白金星落入懷中,于是給孩子取名為李白,字太白。太白金星是天上的神仙,難怪李白號稱詩仙,他的詩想象力豐富,氣勢磅礴,很多奇思妙想都像是來自天上。
李白二十六歲時離開四川,此后周游全國各地。他每到一個地方,都會留下流傳千古的佳作。在我們池州就有膾炙人口的“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等40余篇詩作。在武漢時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在宣城時的《獨坐敬亭山》、在南京時的《登金陵鳳凰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是一首離別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是一首抒情詩;“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這是一首夸張手法的詩,這就是我們的詩仙李白。
詩仙--李白14
李白《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注解」:
1、羅襪:絲織品做的襪子。
2、卻下:還下。
3、玲瓏句:雖下簾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
「韻譯」:
玉砌的臺階已滋生了白露,
夜深佇立露水侵濕了羅襪。
我只好入室垂下水晶簾子,
獨自隔簾仰望玲瓏的秋月。
二:玉石臺階上落滿了露水。深夜久站浸濕腳上羅襪。回房放下水晶簾擋擋寒,透過簾縫仰望明亮秋月。
[賞析]
《玉階怨》,見郭茂倩《樂府詩集》。屬《相和歌·楚調曲》,與《婕妤怨》、《長信怨》等曲,從古代所存歌辭看,都是專寫“宮怨”的樂曲。
李白的《玉階怨》,雖曲名標有“怨”字,詩作中卻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見“怨”字。無言獨立階砌,以致冰涼的露水浸濕羅襪;以見夜色之濃,佇待之久,怨情之深。“羅襪”,見人之儀態、身份,有人有神。夜涼露重,羅襪知寒,不說人而已見人之幽怨如訴。二字似寫實,實用曹子建“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意境。
怨深,夜深,不禁幽獨之苦,乃由簾外而簾內,及至下簾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憐人,似人憐月;若人不伴月,則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無言,人也無言。但讀者卻深知人有無限言語,月也解此無限言語,而寫來卻只是一味望月。此不怨之怨所以深于怨也。
“卻下”二字,以虛字傳神,最為詩家秘傳。此一轉折,似斷實連;似欲一筆蕩開,推卻愁怨,實則經此一轉,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卻下,看似無意下簾,而其中卻有無限幽怨。本以夜深、怨深,無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卻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內幽獨,因而下簾。簾既下矣,卻更難消受此凄苦無眠之夜,于更無可奈何之中,卻更去隔簾望月。此時憂思徘徊,直如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之紛至沓來,如此情思,乃以“卻下”二字出之。“卻”字直貫下句,意謂:“卻下水晶簾”,“卻去望秋月”,在這兩個動作之間,有許多愁思轉折返復,所謂字少情多,以虛字傳神。中國古代詩藝中有“空谷傳音”之法,似當如此。“玲瓏”二字,看似不經意之筆,實則極見工力。以月之玲瓏,襯人之幽怨,從反處著筆,全勝正面涂抹。
詩中不見人物姿容與心理狀態,而作者似也無動于衷,只以人物行動見意,引讀者步入詩情之最幽微處,故能不落言筌,為讀者保留想象余地,使詩情無限遼遠,無限幽深。以此見詩家“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真意。以敘人事之筆抒情,恒見,易;以抒情之筆狀人,罕有,難。
契訶夫有“矜持”說,也常聞有所謂“距離”說,兩者頗近似,似應合為一說。即謂作者應與所寫對象,保持一定距離,并保持一定“矜持”與冷靜。如此,則作品無聲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遠之美,寫難狀之情與難言之隱,使讀者覺有漫天詩思飄然而至,卻又無從于字句間捉摸之。這首《玉階怨》含思婉轉,余韻如縷,正是這樣的佳作。(孫藝秋)
「評析」:
《玉階怨》,見郭茂倩《樂府詩集》,屬《相和歌楚調曲》,與《婕妤怨》、《長信怨》等曲,從古代所存歌辭看,都是專寫“宮怨”的'樂曲。
本詩表達了一位貴婦人因想念丈夫而產生的哀怨情緒。全詩極力突出主人公的一個“怨”字,而這“怨”的背后,是她對丈夫的一往情深,“怨”正道出了她對丈夫的深切思念和濃厚的感情。
開篇兩句寫貴婦人站在門外,注視著遠方的路。夜色已深,露水漸重,即使露水已經將羅襪浸濕,但她依然佇立著,好像她思念的丈夫正從遠處走來。這兩句通過含蓄的語言,寫出了貴婦人焦急的神態。
后兩句表現貴婦人因想念丈夫而產生的繾綣情懷。“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遲遲不見丈夫歸來,那皎潔的明月,似乎更增加了她的愁思,舊歡新愁一同涌上心頭,使她備受煎熬。“卻下”二字,是虛字卻極傳神,歷來為詩家推崇。這種轉折,似斷實連;好像要一筆蕩開,忘卻愁怨,實際卻更添愁緒,字少情重,直入幽微。“卻下”,好像是無意下簾,其實飽含幽怨。本來夜、怨都深,無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又怕隔窗的明月照入室內,更顯孤獨,因此下簾。下簾之后,這凄清無眠的夜晚卻更難度過,無可奈何之下,又去隔簾望月。這等憂思徘徊,恰如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如此微妙的思緒通過“卻下”二字生動傳神地表現出來。“卻”字貫穿下文,可以理解為:“卻下水晶簾”,“卻去望秋月”。這兩個動作之間,愁思轉折反復,意蘊悠長。中國古代詩歌講究“空谷傳音”,就是如此。“玲瓏”二字,看似漫不經心,實則功力深厚。用月之玲瓏,襯托人之哀怨,對面著筆,遠勝正面直敘。
縱觀全詩,不見一“怨”字,但“怨”意卻貫穿始終,哀怨溢于言表,但這種“怨”都是由“愛”引出,正是由于貴婦人對丈夫的一往情深,才使“愛”“怨”纏綿,感人至深。
樂府《玉階怨》多詠被幽禁宮女之幽怨的樂曲。雖以“怨”標題,卻不露“怨”字,。首二句寫獨立玉階,露侵羅襪,更深夜濃,久待落空,怨情之深,如注如訴;后二句寫無可奈何,入室垂簾,隔窗望月,愈襯孤寂。無獨乎?無怨乎?詩不正面涂抹,卻從反面點妝,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詩仙--李白15
我國古代的許多文人墨客都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也流傳下來了許多有趣的故事。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就被人稱為“酒星魂”、“酒圣”、“酒仙”。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歷來被認為是傳神之筆。大概沒有別的哪個文人與酒的關系之密切和嗜酒的名氣之大,能和李白相提并論的。只要翻翻李白的詩集,就不難發現他的生活中,幾乎無處不有酒。正如郭沫若說的:“李白真可以說是生于酒而死于酒。”關于他的死,還有種種不同的傳說,大概都與飲酒有關。其中最富于浪漫主義情調的是說他醉后到采石礬的.江中捉月亮落水而死。
關于李白醉酒的故事,在文學、藝術作品中得到相當充分的反映。如昆劇中有《太白醉寫》,京劇、川劇、秦腔等十幾個劇種都有類似的劇目。又如李白佯醉痛罵楊貴妃的義兒安祿山的故事,在京劇中叫《金馬門》,也叫《罵安》;川、湘、漢、滇、桂劇及同州梆子、河北梆子都有此劇目。在我國著名畫家的作品中,也有“李白脫靴圖”、“李白捉月圖”、“太白醉酒圖”等等。陶塑、瓷塑、泥塑、木雕、牙雕中這樣的題材也相當多。至于后人在詩文中歌頌李白醉酒傲世、藐視權貴的作品,就更多得舉不勝舉了。舊時在一些酒店的牌匾上寫著“太白世家”、“太白遺風”等,無疑也含有對李白的崇敬之意。當然,人們尊祟李白,熱愛李白,決不是因為他好喝酒,而是取他傲視權貴的反抗精神,和愛慕他的詩才。歷史上因醉酒而死的人,并沒有人去尊祟。
【詩仙--李白】相關文章:
詩仙李白12-14
詩仙-李白09-16
詩仙李白作文04-12
詩仙李白的簡介09-04
詩仙李白簡介01-09
詩仙李白簡介05-17
詩仙-李白的故事02-26
詩仙李白的故事12-29
詩仙李白生平04-28
說說詩仙李白的故事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