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李白的古詩15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李白的古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白的古詩1
《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樂府古題要解》:“《關山月》,傷離別也。”屬古樂府鼓角橫吹曲。李白這首詩,便是通過戍邊戰士對故鄉和親人的殷切思念,深刻地揭示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的心理痛苦。
前四句寫邊關景色,中間四句是對歷史的回顧,末四句則是現實的憂思,從而形成由景到事,由事到情的發展線索,而在這一線索中充當主角的,不是詩人,而是“戍客”,景是戍客所望,事乃戍客所想,情為戍客所發,令人讀來,如身臨其境,真切可感。
先看邊關景色:“明月”、“天山”、“玉門關”,從上到下,從西到東,組成了一幅遼闊無比的邊塞圖景,而在月與山之間,雜有蒼茫的云海;在山與關之間,卷動著萬里長風。這里的云,決非“云破月來花弄影”之纖云,而是帶著蒼茫之色的如海之云;這里的風,亦決非“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的小風,而是橫跨萬里、氣勢勁健的長風。這樣的.風,這樣的云,配上高懸的月,巨大的山,遙遠的關,真是雄渾極了!而且“雄渾之中,多少閑雅”!(胡應麟《詩藪》)
然而,往下看去,氣氛驟變:“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這不是懷古,而是對歷史的深思。“下”,指出兵。“白登”,山名,位于今山西大同市東北,當年漢高祖率兵北進,曾被匈奴冒頓單于圍困于此。“青海灣”,即今青海湖,唐儀鳳、開元年間,曾多次遣軍與吐蕃在此一帶攻戰。“攻城以戰,殺人盈城;攻野以戰,殺人盈野”(孟子語),試想想,在這血雨腥風的征戰之地,能有幾人活著返回故鄉呢?
李白的古詩2
1、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2、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3、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4、搖X女蘿枝,半掛青天月。
5、四郊陰靄散,開戶半蟾生。萬里舒霜合,一條江練橫。
6、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牽引條上兒,飲弄水中月。
7、秋風渡江來,吹落山上月。主人出美酒,滅燭延清光。
8、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9、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10、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11、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12、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13、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月,青天懸玉鉤。
14、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15、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16、月隨碧山轉,水合青天流。杳如星河上,但覺云林幽。
17、玉蟾離海上,白露濕花樹。云畔風生爪,沙頭水浸眉。
18、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19、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20、閑窺石鏡清我心,綠蘿開處懸明月。
21、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22、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23、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的古詩3
此詩作于公元745年秋,此時李白遭奸佞排斥、遠離京都、漫游齊魯,與杜甫相會。李白也在這年秋寫下了《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詩云:“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從中流露出詩人依依惜別的深情。這與杜詩中的“秋來相顧尚飄蓬”句,可以參照。李白被賜金放還,與杜甫幸會于山東之時,由于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情志相投。
此詩表面看來,似乎杜甫在規勸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樣潛心于煉丹求仙,不要痛飲狂歌、虛度時日,何必飛揚跋扈、人前稱雄,實際上,杜詩有言外之意:李白藐視權貴,拂袖而去,淪落飄泊,雖盡日痛飲狂歌,然終不為統治者賞識;雖心雄萬夫,而何以稱雄?雖有濟世之才,然焉能施展?杜甫在贊嘆之余,感慨萬千,扼腕之情,油然而生。遂將自己的憤懣之情,訴之筆端,乃至于運用反詰的語氣,發出似在埋怨、實則不平的詢問。他的感慨既是為李白而發,也是為自己而發的。
此詩突現了一個狂字,顯示出一個傲字。傲骨嶙峋,狂蕩不羈,這就是杜甫對于李白的寫照。在七絕《贈李白》中,正突現出狂與傲的風采、骨力、氣度,顯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精神,這正是此詩的詩眼和精髓。它不僅同杜甫歌詠李白的其他詩篇是一脈相承的,而且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氣質特征。
這首七絕,沉郁有致,抑揚頓挫,跌宕起伏。末句用反詰口吻,把全詩推向了潮。清初錢謙益在評注此詩時,獨注“飛揚跋扈”句,其余一概略而不論,可謂獨具慧眼,也表明它在全詩中的重要價值:“按太白性倜儻,好縱橫術。少任俠,手刃數人,故公以飛揚跋扈目之。猶云平生飛動意也。舊注俱大謬。”(《錢注杜詩》卷九)是說從新的角度和側面頌揚了李白的豪俠精神,并突出“飛揚跋扈”的'飛動性。仇兆鰲注云:“飛揚,浮動之貌。跋扈,強梁之意。考《說文》:扈,尾也。跋扈,猶大魚之跳跋其尾也。”(《杜詩詳注》卷之一)此雖就字注字,就詞注詞,但在《贈李白》中,卻是用來象征李白豪放不羈的精神。
此詩言簡意賅,韻味無窮。為了強化全詩流轉的節奏、氣勢,則以“痛飲”對“狂歌”,“飛揚”對“跋扈”;且“痛飲狂歌”與“飛揚跋扈”,“空度日”與“為誰雄”又兩兩相對。這就形成了一個飛動的氛圍,進一步突現了李白的傲岸與狂放。
李白的古詩4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唐)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離情別緒,抒發李白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棄我之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現實生活是那么煩躁,有太多的擔心與擔憂,全詩沉著,穩定,但有著李白真正體會生活以后吐露出的心聲。棄我之者,昨日今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李白用“今日”,“昨日”時間段的'推進,表示自己在心中的地位十分高,但日子過得很單調,沒有情趣。詩中簡單介紹了李白在少年時的虛度,想要抱國卻沒有機會,埋在心底的苦悶之情。
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我看見風一路迎送著秋雁歸去,而我坐在高樓上暢飲,望著秋雁遠去的背影,它們的生活多么充實又有條理,而自己迷迷糊糊喝喝逛逛,沒有安排。
通過對蓬萊文章,建安風骨,豪情逸興的贊美,在歷史的見解上畫上了圓滿的弧線,一個理想性的典范,更加激起了舉杯消愁愁更愁的憂愁,無法解決的感情,反感現狀,不滿意現在過的日子,有著豐富的情感表達色彩,而有著理想也是一場空。李白宣城辦事,共睹高樓,寫下了這首詩: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有著一個理想,想截斷,而就像那抽刀斷水一樣,無法斷了我的這個念頭。舉杯暢飲,而無法消去心中堆積的憂愁,和了就想起現在,想起以前,一切盡是朦朧。只有舉著酒杯對著天空長嘆一聲,卻越想越愁,人生只有短短的幾天呀!
借酒消愁,越喝越愁,無法消除的憂愁,只有拿著酒杯誦: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活在世不那么舒服,沒有享受,只有憂愁,沒有幸福,只有憂傷。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憂傷隨著李白的酒杯散發出來,而他心中的卻無法散發、消失。
……
李白的古詩5
【原文】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qiāng)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zhuàn)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lè),斗酒十千恣歡謔(xuè)。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jìng)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jiāng)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作者簡介】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并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
李白的詩歌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代表作有:七言古詩(《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詩(《古風》59首);有句漢魏六朝樂府民歌風味的《長干行》,《子夜吳歌》等,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等都成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經享有盛名。他的`詩作“集無定卷,家家有之”,為中華詩壇第一人。
【詞語解釋】
青絲:指黑發。
雪:指白發。
會須:正應當。
岑夫子:指岑勛,李白之友。
丹丘生:元丹丘,李白好友。
杯莫停:又作“君莫停”。
鐘鼓饌玉:泛指豪門貴族的奢華生活。鐘鼓,指富貴人家宴會時用的樂器。饌玉:精美的飯食。
【詩文解釋】
你難道沒有看見,洶涌奔騰的黃河之水,有如從天上傾瀉而來?它滾滾東去,奔向東海,永遠不會回還。你難道沒有看見,在高堂上面對明鏡,深沉悲嘆那一頭白發?早晨還是滿頭青絲,傍晚卻變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時,理應盡情歡樂,切莫讓金杯空對皎潔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這棟梁之材,就一定會有用武之地,即使散盡了千兩黃金,也會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盡情享樂,今日相逢,我們真要干杯三百。岑夫子,丹丘生,請快喝不要停,我為你唱一首歌,請你們側耳為我細細聽。在鐘鼓齊鳴中享受豐美食物的豪華生活并不值得珍貴,但愿永遠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來那些圣賢無不感到孤獨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陳王曹植過去曾在平樂觀大擺酒宴,即使一斗酒價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暢飲。主人啊,你為什么說錢已經不多,快快去買酒來讓我們一起喝個夠。牽來名貴的五花馬,取出價錢昂貴的千金裘,統統用來換美酒,讓我們共同來消融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
李白的古詩6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介紹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李白的名篇之一。
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于寫景。
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
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
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李白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寫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游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今湖北襄樊),李白聽說前輩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孟浩然。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贊,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地款待李白,并留李白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李白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首句點明送別之地是黃鶴樓,次句點明送別的時間是花開似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這煙花美景將伴隨友人一路直到揚州。揚州當時是繁華之都,這時節肯定也是花團錦簇,春光爛漫。后兩句傳情達意,李白將離別之情寄托在碧空與江水之間,言雖盡而意未盡,令人回味無窮,堪稱送別佳作。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稱賞的詩界名士。在十年后,李白寫下“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的.贈詩稱譽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開放的盛唐文人的風尚,寓居湖北安陸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南窮蒼梧,東涉溟海”的旅游經歷。因此李白在武昌名樓——黃鶴樓,送別詩界名士——孟浩然,去游歷江左名城——揚州(古時稱為廣陵),面對著把名樓、名士、名城聯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備”的旅游盛事,李白詩情勃發,對世界的感覺是色彩明麗的,渾無絲毫感傷。
作品賞析
名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這兩句敘述友人順江東下揚州的情形,“煙花”兩字點染出柳如煙、花似錦的一派春光,李白送別朋友時的惆悵情緒淡淡寺流露了出來。后兩句著意描寫友人“西辭”,一片孤帆,伴著李白的朋友漂向水天相連的遠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盡頭,李白卻仍佇立樓頭,凝眸遠望,不愿離去。詩中沒一個字說到離愁別思,但字里行間卻分明流露出朋友遠去的惆悵與留戀。在李白筆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動人的景物描繪之中,情與景達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開頭兩句本是交待送別的時間、地點、目的地,但這種交待被“煙花三月”這個鮮麗的意象感覺化了。李白不是有過一個“夢筆生花”的故事嗎?想不到作為李白的天才之象征的做夢中筆頭生花,竟生成了送別時的三月煙花,贏得前人稱此句為“千古麗句”。天空也被明麗的世界感覺所感動了,它變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順流行進的“孤帆遠影”,何嘗有一絲孤獨感和蒼涼感?它牽引著的是海闊天空的生命向往。生命如流水,別情如流水,無限關注依戀的眼光追隨著消失在視野之外的孤帆遠影,也就化作水天與共,千古長存的長江巨流了。名樓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成了盛唐李白的旅游豪興的詩化象征。
這首送別詩,大約寫于開元二十年(732)前后。陽春三月,友人孟浩然與李白揮別于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乘棹東行。友人的孤帆已消失于碧水藍天之際,李白卻仍久久佇立,似乎渴望東流的江水能載著李白的深情,伴友人遠行。全詩意境闊大,情深意摯,不愧為一首傳誦千古的杰作。
李白的古詩7
目錄
作品簡介《春夜洛城聞笛》是唐代詩人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抒發了作者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之情,其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傳遍洛陽城,后兩句寫因聞笛而。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合理運用想象和夸張,條理通暢,感情真摯,余韻無窮。
作品原文
春夜洛城聞笛
[唐]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作品注釋
⑴洛城:即洛陽城,今河南省洛陽市。
⑵玉笛:華美的笛,玉制或鍛玉的笛子。暗飛聲:因笛聲在夜間傳來,故云。
⑶滿:此處作動詞用,傳遍。
⑷聞:聽;聽見。折柳:即《折楊柳》笛曲,樂府“鼓角橫吹曲”調名。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樂府雜錄》云:‘笛者,羌樂也。古曲有《折楊柳》《落梅花》。’故謫仙《春夜洛城聞笛》云:‘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杜少陵《吹笛詩》:‘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曲盡生?’王之渙云:‘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皆言《折柳曲》也。”一方面內容多寫離情別緒,一方面又暗含一種習俗:人們臨別時折柳相贈。柳,暗指“留”。
⑸故園情:懷念家鄉的情感。故園,指故鄉,家鄉。
作品譯文
是誰家的庭院,飛出幽隱的玉笛聲?融入春風中,飄滿洛陽古城。
客居之夜聽到《折楊柳》的樂曲,誰又能不生出懷戀故鄉的深情?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陽)時所作。洛陽在唐代是一個很繁華的都市,時稱東都。當時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棧里,偶然聽到笛聲而觸發故園情,因作此詩。
作品鑒賞
此詩寫鄉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人因聞笛聲而感發。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起句即從笛聲落筆。已是深夜,詩人難于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為主體。“暗”字為一句關鍵。注家多忽略這個字。因為不知笛聲來自何處,更不見吹笛者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當。這里“暗”字有多重意蘊。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全句表現出一種難于為懷的心緒,以主觀寫客觀。此外,“暗”也有斷續、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誰家”,意即不知誰家,“誰”與“暗”照應。第二句著意渲染笛聲,說它“散入春風”,“滿洛城”,仿佛無處不在,無處不聞。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觀感覺的極度夸張。“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勻、遍布。笛聲“散入春風”,隨著春風傳到各處,無東無西,無南無北。即為“滿洛城”的“滿”字預設地步;“滿”字從“散”字引繹而出,二者密合無間,同時寫出其城之靜,表達詩人的思鄉心切。
聽到笛聲以后,詩人觸動了鄉思的情懷,于是第三句點出了《折楊柳》曲。古人送別時折柳,盼望親人歸來也折柳。據說“柳”諧“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別情。長安灞橋即為有名的送別之地,或指那個地方的楊柳為送行人攀折殆盡。《折楊柳》曲傷離惜別,其音哀怨幽咽。晉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楊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詞語。北朝《折楊柳歌辭》中說:“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蹀坐吹長笛,愁殺行客兒。”大約都是據曲意填的歌詞。所以,詩人聽到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鄉思。一般說,久居他鄉的人,白天還沒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鄉。在春秋季節,人們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為全詩點睛,也是“聞笛”的題義所在。三、四兩句寫詩人自己的情懷,卻從他人反說。強調“此夜”,是面對所有客居洛陽城的人講話,為結句“何人不起故園情”作勢。這是主觀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卻更見“我”感觸之深,思鄉之切。
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詩的第一句是猜測性的問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而打動了許許多多聽眾,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說笛聲由春風吹散,傳遍了洛陽城。這是詩人的想象,也是藝術的夸張。第三句說明春風傳來的笛聲,吹奏的是表現離情別緒的《折楊柳》,于是緊接一句說,哪個能不被引發思念故鄉家園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韻裊裊,令人回味無窮。
短短的一首七言絕句,頗能顯現李白的風格特點,即藝術表現上的主觀傾向。熱愛故鄉是一種崇高的感情,它同愛國主義是相通的。詩人的故鄉是他從小生于此,長于此的地方,作為祖國的一部分,那種形象尤其令詩人難以忘懷。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于描寫,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歲就離家東游,后長期居住湖北、山東,春夜聞笛《折楊柳》曲,觸發深長的鄉思當是再自然不過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來在旅人游子心中引發強烈的共鳴。
作品點評
明代桂天祥《批點正聲》:唐人作聞笛詩每有韻致,如太白散逸瀟灑者不復見。
明代胡應麟《詩藪》:太白七言絕,如“楊花落盡子規啼”、“朝辭白帝彩云間”、“誰家玉笛暗飛聲”、“天門中斷楚江開”等作,讀之真有揮斥八極、凌屬九霄意。賀監謂為謫仙,良不虛也。
明代李攀龍、葉羲昂《唐詩直解》:次句不獨流逸,亦且穩定。看他下句下字,爐錘二妙。
明代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意遠字精,爐錘巧自天然。
明末清初黃生《唐詩摘鈔》:前首(按指《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倒,此首順;前首含,此首露;前首格高,此首調婉。并錄之,可以觀其變矣。
清代朱之荊《增訂唐詩摘鈔》:“滿”從“散”來,“散”從“飛”來,用字細甚。妙在“何人不起”四字,寫得萬方同感,百倍自傷。
清代黃叔燦《唐詩箋注》:“散入”二字妙,領得下二句起。通首總言笛聲之動人。“何人不起故園情”,含著自己在內。
清代王堯衢《唐詩合解》:“忽然聞笛,不知吹自誰家。因是夜聞,聲在暗中飛也。笛聲以風聲而吹散,風聲以笛聲而遠揚,于是洛春夜遍聞風聲,即遍聞笛聲矣。折柳所以贈別,而笛調中有《折楊柳》一曲。聞折柳而傷別,故情切乎故園。本是自我起情,卻說聞者‘何人不起’,豈人人有別情乎?只為‘散入春風’,滿城聽得耳。”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與杜甫《吹笛》七律同意,但彼結句與黃鶴樓絕句出以變化,不見用事之跡,此詩并不翻新,探情自見,亦異曲同工也。
清代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折柳”二字為通首關鍵。
清代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下句下字爐錘上妙,卻如信筆直寫。后來聞笛詩,誰復出此?真絕調也。
清代朱寶瑩《詩式》:此首聞笛與前首聽笛(按指《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吹笛》)異。聽笛者知在黃鶴樓上,故有心聽之也;聞笛者不知何處,無意聞知也。開首“誰家”二字起“聞”字,“暗”字起“夜”字,“飛聲”二字起“聞”字。二句“散”字、“滿”字寫足“聞”字之神。三句點“夜”字、便轉聞笛感別,有故國之情。曰“何人”,即己亦在內。不必定指自己。正詩筆靈活處。(品)悲慨。
近代俞陛云《詩境淺說續編》:春宵人靜,聞笛聲悠揚,及聆其曲調,不禁黯然動鄉國之思。釋貫休《聞笛》詩云:“霜月夜徘徊,樓中羌笛催。曉風吹不盡,江上落殘梅。”同是風前聞笛,太白詩有磊落之氣,貫休詩得蘊藉之神,大家名家之別,正在虛處會之。
現代沈祖棻《唐人七絕詩淺釋》:“‘誰家’、‘暗飛聲’,寫出‘聞’時的精神狀態,先聽到飛聲,蹤跡它的來處,卻不知何人所吹,從何而來,所以說是暗中飛出。”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詩醇》:潘稼堂曰:此與《黃鶴樓》詩異:《黃鶴樓》是思歸而又聞笛。此是聞笛而始思歸也。因笛中有《折柳》之曲,忽憶此時柳真堪折,春而未歸,能不念故國也?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的古詩8
古詩《春日獨酌其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我有紫霞想。
緬懷滄洲間。
且對一壺酒。
澹然萬事閑。
橫琴倚高松。
把酒望遠山。
長空去鳥沒。
落日孤云還。
但恐光景晚。
宿昔成秋顏。
作品賞析
【注釋】:
且對一壺酒。 ( 且一作思 )
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李豫(727-779年),漢族,唐肅宗長子。初名俶,原封廣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馬嵬之變后,他隨肅宗北上,任為“兵馬大元帥”,統帥諸將收復兩京,公元758年被立為皇太子,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結束,大唐開始走向衰落。當時,東有諸多藩鎮割據,北方又有鄰國回鶻不斷勒索,西面有鄰國吐蕃侵擾。763年吐蕃占領首都長安十五日。唐代宗為求暫時安定,大封節度使,造成了藩鎮割據。朝廷政治經濟進一步惡化。779年去世,廟號代宗,謚號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陜西省富平縣西北三十里的檀山)。
人物簡介
唐代宗李豫(727--779):以開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生于東都上陽宮,即公元727年1月9日。初名俶,原被封為廣平王。后進封為楚王。馬嵬坡事變后,他隨肅宗北上,任為“兵馬大元帥”,統帥諸將收復兩京,公元758年被立為皇太子。起初,肅宗皇后張良娣與宦官李輔國互相利用,后來卻有嫌隙。張皇后想殺李輔國,廢掉太子李豫立自己的兒子。公元762年4月,李輔國與程元振將張皇后殺死。肅宗因此被驚死,李輔國于同月擁立李豫為帝,改年號為“寶應”。
唐代宗繼位后,李輔國以立帝有功,恃此驕橫,竟然對代宗說:“陛下只須深居宮中,外面的政事有老奴來處理。代宗雖然心中不滿,但懾于他手握兵權,只好委曲求全,尊稱他為尚父(可尊尚的'父輩),事無大小,都要與他商量后才能決定。不久,代宗乘李輔國不備,派人扮作盜賊刺殺了李輔國,然后假裝下令追捕盜賊,并派宮中使者慰問其家屬。
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十月代宗任命雍王李適為統兵元帥、朔方節度使仆固懷恩為副元帥,又向回紇借兵十萬,攻打再次被叛軍占據的東京洛陽,史朝義敗走莫州(今天河北任丘北),史朝義部將李寶臣、李懷仙、田承嗣等率部相繼向唐軍投降。廣德元年(公元763年)正月,史朝義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上吊自殺,自此,唐朝完全平定了延續七年零三個月的安史之亂。但是,經過這次戰亂,唐朝元氣大傷,由盛轉衰。東有藩鎮割據,西有吐蕃侵擾,北有回紇以馬匹高價交換的
困難局面,代宗又迷信佛教,慫恿寺院占有許多良田美宅,國家財政經濟每況愈下。
由于討伐安史叛軍的需要,西部的軍隊大部被撤回,吐蕃乘虛深入內地,大舉攻唐,占領了陜西風翔以西,分州以北的十余州,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十月,又占領了奉天(今陜西乾縣),兵臨長安城下,嚇得代宗逃到陜州避難。于是,吐蕃兵占領了長安,他們把唐宗室廣武王李承宏立為皇帝,作為自己的統治工具,縱兵焚掠,長安被洗劫一空。
李白的古詩9
古詩文閱讀 (23分)
塞下曲 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誰家玉笛暗飛聲,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散入春風滿洛城。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此夜曲中聞折柳,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何人不起故園情。
13.對以上兩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A.《塞下曲》中“無花”既指“天山雪”是積雪而非雪花,又有不見花開的意思。
B.《塞下曲》“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兩句直接寫出了軍旅生活的緊張。
C.《春夜洛城聞笛》全篇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
D.《春夜洛城聞笛》第二句寫優美的'笛聲似乎飛遍了洛城, 仿佛全城的人都聽到了。
14.雖然兩詩都寫到了“聞折柳”,但兩詩抒發的思想感情卻不相同,請分別指出。(2分)
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3分)
⑴權謂呂蒙曰 ⑵蒙辭以軍中多務 ⑶孰若孤
16.下列選項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A.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
B . 蒙乃始就學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
C.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D. 結友而別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17. 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18. 從文章哪幾處可看出呂蒙學有所成?(2分)
參考答案:
13.(2分)B
14.(2分)《塞下曲》表達了詩人不畏艱難、甘愿赴身疆場為國殺敵的愛國激情。《春夜洛城聞笛》抒發了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意思符合即可)
15.(3分)(1)對……說(告訴) (2)推托(推辭) (3)誰(哪一個)
16.(2分)B
17.(2分)以你現在的才干、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
18.(2分)魯肅對呂蒙的夸獎(魯肅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魯肅和呂蒙結友而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李白的古詩10
古詩《金陵望漢江》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漢江回萬里,派作九龍盤。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
六帝淪亡后,三吳不足觀。我君混區宇,垂拱眾流安。
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
作品賞析
【注解】:
⑴郭璞《江賦》:“流九派乎潯陽。”應劭《漢書注》:“江自廬江、潯陽分為九。”
⑵謝靈運詩:“天地中橫潰。”
⑶《江賦》:“長波浹渫,峻湍崔嵬。”張銑注:“崔嵬,湍高貌。”
⑷六帝:吳、晉、宋、齊、梁、陳六代之帝。
⑸《水經注》:吳后分為三,世號“三吳”,吳興、吳郡、會稽也。
⑹《東京賦》:“區宇又寧。”
⑺《尚書·武成》:“垂拱而天下治。”孔穎達《正義》:“《說文》云:拱,斂手也。垂拱而天下治,謂所任得人,人皆稱職,手無所營,下垂其拱,故美其垂拱而天下治也。”《戰國策》:“秦王垂拱而受西河之外。”鮑彪注:“垂衣拱手,言無所事也。”
⑻任公子投竿東海,釣得大魚,因眾派安流,水無巨魚,故任公子之釣竿可罷,喻言江漢寧靜,地無巨寇,則王者之征伐可除也。[2]
作品譯文
長江萬里長,水勢如同九條巨龍蜿蜒入海。
在中國大地肆意橫行,一路急流險灘。
至從吳晉等六朝以后,三吳古國基本就沒有什么戲唱,沒有出過杰出的帝王。
我大唐君王統一中國,無為而治,海內平安。
就像我這樣才華橫溢之士也沒有事干,滄海已經沒有大鯨魚,善于釣大魚的.任公子就只好下崗。
李白的古詩11
1、《贈裴十四》
唐·李白
朝見裴叔則,朗如行玉山。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身騎白黿不敢度,金高南山買君顧。
徘徊六合無相知,飄若浮云且西去!
2、《北風行》
唐·李白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3、《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
唐·李白
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
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
榮光休氣紛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箭射東海。
三峰卻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開。
白帝金精運元氣,石作蓮花云作臺。
云臺閣道連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備灑掃,麻姑搔背指爪輕。
我皇手把天地戶,丹丘談天與天語。
九重出入生光輝,東來蓬萊復西歸。
玉漿倘惠故人飲,騎二茅龍上天飛。
4、《公無渡河》
唐·李白
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
波滔天,堯咨嗟。
大禹理百川,兒啼不窺家。
殺湍湮洪水,九州始蠶麻。
其害乃去,茫然風沙。
被發之叟狂而癡,清晨臨流欲奚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無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難憑,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長鯨白齒若雪山,公乎公乎掛罥于其間。
箜篌所悲竟不還。
5、《將進酒》
唐·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6、《江行寄遠》
唐·李白
刳木出吳楚,危槎百余尺。
疾風吹片帆,日暮千里隔。
別時酒猶在,已為異鄉客。
思君不可得,愁見江水碧。
李白的古詩12
丁督護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云陽上征去,兩岸饒商賈。
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
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
一唱都護歌,心摧淚如雨。
萬人鑿盤石,無由達江滸。
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自云陽乘舟北上,兩岸商賈云集。江淮間的水牛喘息休息的時候,纖夫們卻還在賣力干活。他們賣力地拖船行進,真是十分辛苦。氣候如此炎熱,渴極了也只能就河取水,可是河水太渾濁了不可以喝啊!但他們還是喝了,這濁如泥漿,半成都是土的水!他們拉纖的時候唱著《都護歌》,其聲凄切哀怨,口唱心悲,淚下如雨。船夫為官吏役使,得把這些難開采盡的石頭運往上游。可石芒碭是采之不盡、輸之難竭的.,纖夫之苦足以感傷千古!
注釋
①云陽:秦以后為曲阿,天寶初改丹陽,屬江南道潤州,是長江下游商業繁榮區,有運河直達長江。即今江蘇丹陽。
②吳牛:指江淮間的水牛。
③江滸:江邊。
簡析
作者:佚名
李白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詩作不如杜甫多,此詩寫纖夫之苦,卻是很突出的篇章。全詩層層深入,處處以形象畫面代替敘寫。篇首“云陽”二字預作伏筆,結尾以“石芒碭”點明勞役性質,把詩情推向極致,有點睛的奇效。通篇無刻琢痕跡,由于所取形象集中典型,寫來自覺“落筆沉痛,含意深遠”,實為“李詩之近杜者”。
李白(年-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出生于西域碎葉城,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年病逝,享年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李白的古詩13
【原文】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①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②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注釋】
①楫:船漿、船。
②斯人:指李白。
【簡析】
天寶三年(744),李杜初會于洛陽,即成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還。這兩首記夢詩是杜甫聽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積思成夢而作。
詩以夢前,夢中,夢后的次序敘寫。第一首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對老友吉兇生死的關切。第二首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老友悲慘遭遇的`同情。“故人來入夢,明我長相憶”。“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這些佳句,體現了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互勸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誼。
詩的語言,溫柔敦厚,句句發自肺腑,字字惻惻動人,讀來叫人心碎!
李白的古詩14
“望廬山瀑布。日照……”教室里傳出了同學們的讀書聲。我不耐煩地拿著書,嘴巴一張一閉,假裝在高聲讀書。因為昨晚看電視太晚了,所以今天無精打采,瞇瞇呼呼想睡覺。“呼……”我趴在桌子上睡著了,開始了夢游廬山。
我到了Q博士家,問:“Q博士,最近有沒有發明些有趣的東西?”Q博士抬了抬眼鏡,說:“我最近發明了一種時光機器,可以到你想去的時代。”我半信半疑的問:“真的嗎?”Q博士說:“當然是真的!我老Q什么時候騙過人。你想去哪個時代?”我說:“未來必然好!可是,我更想了解唐朝。”Q博士自信的說:“好吧!我就讓你去唐朝。”只見Q博士在一臺電腦上按了幾個數字,然后對我說:“把眼睛閉上。”我閉上了眼睛,心中緊張得像一只小鹿在跳。只聽見一陣急快的風,我連忙睜開眼睛。展現在眼前的是,沒有污水,沒有臭氣,沒有車子聲,只有一些穿著袍子的男女。“哇!”我真的到唐朝來了,該怎么玩呢?”這時,一位穿著黑色袍子,背著個包的書生。當時我還沒看出來,后來才想起古詩《望廬山瀑布》的那幅圖上的詩人和他長得一模一樣。我驚喜的叫起來:“莫非,他就是李白!”我心里嘀咕著:嘿嘿!正好可以讓他教我學古詩,順便讓他給我寫幾首詩,讓我也威風下。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追上去,莊重的對李白說:“heiio!李白詩人。”李白回過頭來,莫名其妙地說:“什么是‘哈樓’?你是誰呀?”我興奮地說:“哦!那個‘哈樓’就是你好的'意思。我是21世紀的小學生。想讓您教我學您自己寫的一首詩。”李白為難的說:“我要去廬山了,沒時間。”我高興的說:“我也去!”到了廬山,我和李白站在橋上,只見遠處香爐峰在陽光下,出現了紫色的煙云,遠處的瀑布像一條大河,那瀑布長如銀河一般。我這時正準備記李白的詩詞。李白見奇景,詩興大發,立刻吟出詩詞:“‘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好詩好詩!”我笑瞇瞇的說:“謝謝您教我!”
“張婧虹!張婧虹!”老師叫道。我被叫醒了,老師說:“你把《望廬山瀑布》這課背一遍,并說出詩意。”不知怎么的,我背得滾瓜爛熟,說得仔仔細細,老師也心服口服了。
下課了,我望著那首詩,心里甜滋滋的。
李白的古詩15
《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勞勞亭》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越中覽古》
越王句踐破吳歸,義士還鄉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的古詩】相關文章:
李白的古詩01-06
李白的經典古詩05-16
李白古詩鑒賞07-18
古詩大全李白08-24
李白古詩大全09-03
李白思鄉的古詩12-30
李白古詩欣賞09-08
李白的送別古詩08-12
李白古詩句05-09
李白寫的古詩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