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白黃鶴樓古詩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李白黃鶴樓古詩,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介紹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李白李白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于寫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李白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寫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游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今湖北襄樊),李白聽說前輩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孟浩然。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贊,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地款待李白,并留李白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李白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首句點明送別之地是黃鶴樓,次句點明送別的時間是花開似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這煙花美景將伴隨友人一路直到揚州。揚州當時是繁華之都,這時節肯定也是花團錦簇,春光爛漫。后兩句傳情達意,李白將離別之情寄托在碧空與江水之間,言雖盡而意未盡,令人回味無窮,堪稱送別佳作。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稱賞的詩界名士。在十年后,李白寫下“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的贈詩稱譽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開放的盛唐文人的風尚,寓居湖北安陸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南窮蒼梧,東涉溟海”的旅游經歷。因此李白在武昌名樓——黃鶴樓,送別詩界名士——孟浩然,去游歷江左名城——揚州(古時稱為廣陵),面對著把名樓、名士、名城聯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備”的旅游盛事,李白詩情勃發,對世界的感覺是色彩明麗的,渾無絲毫感傷。
作品賞析
名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這兩句敘述友人順江東下揚州的情形,“煙花”兩字點染出柳如煙、花似錦的一派春光,李白送別朋友時的惆悵情緒淡淡寺流露了出來。后兩句著意描寫友人“西辭”,一片孤帆,伴著李白的朋友漂向水天相連的遠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盡頭,李白卻仍佇立樓頭,凝眸遠望,不愿離去。詩中沒一個字說到離愁別思,但字里行間卻分明流露出朋友遠去的惆悵與留戀。在李白筆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動人的景物描繪之中,情與景達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開頭兩句本是交待送別的時間、地點、目的地,但這種交待被“煙花三月”這個鮮麗的意象感覺化了。李白不是有過一個“夢筆生花”的故事嗎?想不到作為李白的天才之象征的做夢中筆頭生花,竟生成了送別時的三月煙花,贏得前人稱此句為“千古麗句”。天空也被明麗的世界感覺所感動了,它變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順流行進的“孤帆遠影”,何嘗有一絲孤獨感和蒼涼感?它牽引著的是海闊天空的生命向往。生命如流水,別情如流水,無限關注依戀的眼光追隨著消失在視野之外的孤帆遠影,也就化作水天與共,千古長存的長江巨流了。名樓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成了盛唐李白的旅游豪興的詩化象征。
這首送別詩,大約寫于開元二十年(732)前后。陽春三月,友人孟浩然與李白揮別于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乘棹東行。友人的孤帆已消失于碧水藍天之際,李白卻仍久久佇立,似乎渴望東流的江水能載著李白的深情,伴友人遠行。全詩意境闊大,情深意摯,不愧為一首傳誦千古的杰作。
【李白黃鶴樓古詩】相關文章:
李白的黃鶴樓古詩07-10
李白去黃鶴樓寫的古詩01-03
李白的古詩01-06
李白寫的古詩12-11
李白古詩鑒賞07-18
古詩大全李白08-24
李白古詩大全09-03
李白思鄉的古詩12-30
李白的送別古詩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