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李白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李白讀后感1
李自成,是一顆曾璀璨一時的巨星,英雄輩出的時代培養了他,他又裝飾了歷史的星河。
也許,沒有項籍的四面楚歌,就不會有之后的強漢盛唐;沒有曹孟德的赤壁之敗,就不會有之后的三國鼎立;沒有岳少保的莫須之死,就不會有之后的蒙古帝國;沒有李自成的山海之敗,就不會有之后的康乾盛世。
一個少年,在誅殺貪吏后,遠走天涯。那塞外的風是他的伴侶,那冰冷的雪是他的被鋪。走過朱明萬里江山,看過人間百態炎涼,穿過大漠滾滾黃沙,他的心中何曾沒有過惆悵?他痛苦過,他沉默過,他瘋狂過,他想要走出一條濟世的路,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找到了那條路——揭竿起義!
1644年前的李自成勢如破竹,1644年后的他兵敗如山倒,為何前后反差這么大?
我覺得根本原因在于大勢(所趨),抓住了這個“勢”,圍繞這個“勢”布局,環環相扣,再配合運氣方可成就大業。
1644年前,李自成明白自己的主要目標是推翻明朝,小說里他發布的《九問九勸》,喊出了老百姓、不得志的`地主階級的心聲,鼓舞人心,所以他勢如破竹,橫掃中原,西安建國,問鼎北京。
1644年后,他推翻了明朝,這時他有點“拔劍四顧心茫然”,他不知道下一個“勢”在哪里,此時的“勢”就是與清朝的戰爭,但在此之前必須打好根基,國富民強,兵強馬壯后,方可出擊,可是他太心急了,外加各種失誤,所以他敗了。
李自成本人的性格前后反差很大,昔日兵敗潼關,僅有18騎相隨,但蟄伏于深山之中,日夜練兵,收集舊部,聯絡其他盟友,可見他有百折不撓的品質。且當時他求賢若渴,從善如流,無論是與明軍作戰,與張獻忠談判,處理內部叛變,都體現出他臨危不亂,多謀善斷。
事實清楚地告訴我們:無論做人做事,抑或是我們辦案執法,都要審時度勢、冷靜思考、縱觀全局、統籌規劃,自覺從事實證據、從實際情況出發,即使在享受凱歌高奏、鮮花美酒的時候,也要有強烈的憂患意識,保持一份平靜的心態,否則美好的一切瞬間就會變成鏡中花,水中月,如同曇花一現般消失得了無蹤跡,而留下的卻是深深的遺憾、長長的嘆息。
李白讀后感2
我愛讀古詩,我愛在古詩的意境之中暢游。這次,我暢游在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中。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讓我形象地感覺到了月亮,讓我看到了兒時天真爛漫的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讓我看到了祖國山河的壯觀美麗,讓我看到寄托情懷于山水之中的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讓我感覺到朋友分別時的離情別緒,讓我看到了注重友情的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讓我感受到深深的思鄉情懷,讓我看到了思念故土的李白。
雖然上面這幾首詩寫得很生動,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李白寫的那首《行路難》,我被詩人所表現的豪情壯志吸引了。這首詩的內容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詩中描寫了:李白的朋友設下盛宴為他送行,愛喝酒的.李白,要是在平時,因為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會痛飲三百杯的。然而,這一次他端起酒杯,卻又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把筷子放下了。他離開座席,拔下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內心的苦悶抑郁,感情的激蕩變化。接著李白連續用了幾件很難做到的事情,表達自己一生坎坷的遭遇。詩的最后,作者筆鋒一轉,寫出了他的倔強、自信以及對理想的執著追求,表現了詩人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坐在書桌前,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腦海當中不斷回味著《行路難》這首詩中描寫的景象,我不由得被李白那詩人的靈感和豐富的想象所折服。在我眼前,一個志向遠大、胸懷磊落的人物形象越來越清晰。我相信今后,在我前行的道路上,也許會遇到障礙重重,但我會象李白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一直到達理想的彼岸!
李白讀后感3
海天茫茫,風塵碌碌,誰敢保證一生一馬平川?幽幽桑野,滔滔海水,誰敢斷言一生不會滄海桑田?發挽巫山,兩鬢斑斑,誰敢買單一生會有不老的紅顏?世事滄桑難自料,你卻以詩、酒、歌、劍,演繹了一場傳奇的俠客行。
一篇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質樸的比喻,一份俠客的孤寂思緒。月光化作霜,化作你心中的寒霜,一點一點冰封著你對仕途美好未來的拼搏感。“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你無可奈何,你滿載憤悶與未來的壯麗河山,開啟俠客行程,一首首詩如行云流水般浮現,一句句膾炙人口的金句由此誕生,你也不虛為千古“詩仙”。
一斗酒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一斗酒,斟滿了迷茫愁緒。“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你將消極避世寄托于酒,俠客之路盡顯崎嶇。“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人生最重要的'是活在當下,你最終領悟。“天生我材必有用”終于將滿懷自信與樂觀融入一斗酒,你一人飲酒醉,醉出了俠客的逍遙與樂觀。
一曲長歌
“將進酒、杯莫停、但愿長醉不復醒。”巧妙地用字、押韻的尾音、工整的對仗。“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你滿懷的豪情壯志寄托于長歌,聽來是那樣令人心潮澎湃。一曲曲長歌唱出了你高超的文學底蘊。于是裴旻的劍術、張旭的草書、你的詩歌被推崇為唐代三絕,確也不虛。一曲長歌,唱出俠客之功底。
一劍天涯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一把劍,承載著希望與正義的無限力量。世人只知你為詩仙,卻不知你“十五好劍術,喜任俠。”后又拜裴旻為師,成為唐代僅次于裴旻的第二劍術高手。世人只知你是青蓮居士,卻不知你”殺人紅塵中,托身白刃里。”是青蓮劍仙。“永恒與剎那間,只隔著我的劍。”是你不虛的劍術。“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一劍走遍天涯,你以一劍懲惡揚善,走過俠客行。
詩、酒、劍、歌使你在歷史的長河里,化作一朵滾滾向前永不消散的浪花;在歷史的天空中,化作一顆熠熠生輝永不黯淡的星辰;在我心的中,升華為一位瀟灑倜儻永不能忘卻的俠客。
你是李白,更是俠客,你的人生便是一場俠客行。
李白讀后感4
這是一首讓古今文人拍案稱奇的詩章。
詩歌開篇即憑空起勢,驟響徹天。詩人把三個嘆詞相疊,兩個形容詞各帶一個語氣詞并列,另用一個比喻,來突出蜀道之難,詩句氣勢磅礴,使讀者在心目中對蜀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著按由秦入蜀的路線(長安—太白山—峨眉山—青泥嶺—劍閣—成都),具體寫蜀道之難。
先寫蜀道開辟之難。詩歌夸張地說自蜀開國四萬八千年以來,一直“不與秦塞通人煙”,后來五丁力士拽蛇導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這個悲壯的.神話故事為蜀道增添了許多神奇色彩,也間接地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次寫蜀道旅途之難。以“六龍回日”的神話和想像,用黃鶴飛不過、猿猱愁攀援來反襯,用悲鳥、子規作烘托,極寫山的高峻奇險;以“沖波逆折”“飛湍瀑流”的直接描寫,用“崖轉石萬壑雷”的夸張手法,極寫水的湍急兇險。
繼寫蜀道人事之難。劍閣位置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不乏據險作亂的先例,詩人懷著對國事的擔憂、對人民的關切之情,警告當局要吸取歷史教訓,防止地方軍閥據險作亂,殘害人民。
文末的結語寫蜀道之難導致的結果。行人望蜀興嘆,徒喚奈何,言有盡而意無窮。
詩人以鬼神莫測的筆法,縱橫馳騁,時間上從四萬八千年之前的混沌初開至戰國而至中唐;空間上從長安跨越數座大山而至成都,從上可摩天的山巔到激流回旋奔騰的深壑;其他,從行人至鳥獸,從神話傳說至當今世道……騰挪跌宕,驚心動魄,把蜀道之難渲染得淋漓盡致。
本詩為樂府詩,形式自由,每句字數從三言至十一言,參差錯落,且三次換韻,非常適合表達大自然的奇觀和詩人熱情奔放的思想感情。詩歌融神話、傳說、諺語與景觀、人事、心理于一爐,想像豐富奇特,夸張新穎獨到,虛實結合,情景交融。“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一句,前、中、后出現三次,反復詠嘆,內容逐次加深,產生了回腸蕩氣的藝術效果,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全詩從形式到內容,充分體現了詩歌的浪漫主義特色。
李白讀后感5
李白是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在中國家喻戶曉、廣為傳頌,和大詩人杜甫并稱為詩歌史上的雙子星。韓愈曾說:“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李白的詩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對我們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我第一次認識李白,是從《靜夜思》開始。從小父母便教我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當時我不明白,為什么李白看到月亮會想到自己的家鄉?到后來,我了解了中秋月圓佳節,聽大人說嫦娥奔月的故事,看到了蘇東坡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才明白月亮寄托了人們幾千年的思念。因為工作繁忙,我的爸爸媽媽很少有時間陪伴我,可是每當我抬頭看到“白玉盤”一樣的月亮,就會想起媽媽的笑臉,讓我感到溫暖和幸福。
我真正愛上李白的詩,是因為《將進酒》。
讀完開頭兩句,我就被它磅礴的氣勢所震撼。“黃河之水天上來”讓我聯想到李白的另一首《望廬山瀑布》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運用夸張的'手法,把黃河與瀑布之水的湍急寫得淋漓盡致,讓人心馳神往。每當我遇到困難和挫折而氣餒時,我又會想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狂放與自信,讓我重新找回勇氣。
《將進酒》讓我認識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李白,我印象中的李白有“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俠氣;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狂放;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任性,可是當我讀完《將進酒》,才明白李白也會感嘆時光流逝,認為“古來圣賢皆寂寞”,讓我更加地敬佩。
《李白詩選》讓我了解到了多方面的李白,他的開心和憂愁,他的喜好和憎惡。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李白的“豪放”,他不斷地追求自由和解放,永不改變的初心,是我人生路上最重要的照明燈。
李白讀后感6
死別已吞聲,生別長測測。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是關心,是擔憂,更是思念。詩人因思念成夢,夢將自己的擔心更加放大,呈現出一幅波浪壯闊但極具危險的畫面。
李白被放逐:李白被流放到江南,地處瘴癘肆虐的地方,流放后李白便音訊全無。作為老友的杜甫十分擔心,發出感慨,死別的悲痛最終都會消失,可是活生生的離別總是讓人痛不欲生。可見朋友間的感情已經融入了過多的情感無法割舍,如同親人般無法斷掉情思。有感而發,死別尚且可以忍,可生離卻要終日擔憂,思念,期盼。對于死,詩人還可以看破,可是生卻要受到百般的煎熬,夜不能眠。
李白入夢境:杜甫深深地思念著自己的'老友李白,一晚李白終于在夢中與詩人相見,可見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思念和擔憂終日的累積無法釋懷。詩人總是擔憂著路途遙遠不可預測,只怕見不到李白的生魂,往日的交情從此便是斷絕,好友的形象從心中逝去,是自己不愿意看到的。李白進入夢里,來的時候飛躍南方蔥蘢的楓林,去的時候飄渡昏黑先要的秦關。詩人多希望李白就此回歸,恨不得滿上就飛回到北方的安全之地,見到平安歸來的本人。
夢回成現實:可是詩人也真正明白,夢境終歸是夢境,凡是不可因為自己的思念和想法而改變。李白現在被流放已經身不由己,怎么還能夠有翅膀自由地飛翔呢?雖說有幾分荒謬,可是詩人那番熱切的思念和希望李白安然無恙的期盼心情交織,糾結在理想與現實中。詩人半夜夢醒,看到月光灑滿屋梁,清冷的夜和昏暗的月色中,仿佛看到思念的好友憔悴的面容。江湖中深水波濤洶涌壯闊,千萬別遇到蛟龍襲擊傷害。
詩人意識到,千山萬水的阻隔,能夠做的也只能是讓著月光承載自己由衷的祝福。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有著眾多的事情不得隨人愿,可是我們必須面對現實,在現實中尋求解決之道!
李白讀后感7
“所有熱烈的生命,都必然包含對自由的不懈追求。”
李白,就是如此。他的自由,一是天性使然,二也有一部分離不開趙蕤的教導。
自由,是生命本身最自然的狀態。其最具震撼人心的美,便是那種強大的生命力。而李白那永不衰老的強大生命力賦予了他對自由最不懈追求的心。所以他酗酒,所以他無法將一官半職做得長久。
而他那熱烈到近乎極致的生命,給李白帶來了益處的同時,卻也無可避免得顯出一個不算特別弊端的弊端——就是那種濃烈而又純粹的愛憎喜悲。他太有精力了,所以一切情感都像是傾盡了畢生的氣力。這種情況也絕不僅僅只在感情上表現,也體現在做事上。
李白做事一向是很認真的。例如他用了一生去追尋的仙道和仕途。以至于他寫干謁詩的.時候也格外用力——各種溢美之詞層出不窮,把對方和自己都夸到了一種令人發指的地步。也不知是誠心想毛遂自薦,還是存心想惡心對方。譬如那篇被選入《古文觀止》的《與韓荊州書》。“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使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和周公相齊,也不怕人家受之有愧。反正韓朝宗除了拒絕就沒其它表示了,卻讓后人對這溜須拍馬、自吹自擂的情狀胃里泛酸。
可實際上,對李白來說,他真的有那么想做官嗎?怕也未必。他不可能不明白官位到底具有一個怎樣的束縛意義,他應是不喜束縛的。可是為什么卻仍舊執著于此?不得不說,這定然有一部分是因為儒家思想的影響。于是,像“忠君”“士當以天下事為己任”這種有才治世卻隱于野是不關心蒼生和天下的思想,早就耳濡目染地伴隨了他一生。
因為儒家思想從確定“獨尊”地位開始,到李白出生,早已滲透八百余年深入骨髓,融進了中華民族的骨血之中。所以不管李白到底是尊孔反孔還是兩邊都沾,他骨子里還是有些儒家思想的痕跡。倘若真能抹掉甚至剜去這塊痕跡,那么今日之謫仙早已不是謫仙,真的位列了仙班。畢竟,那是這天上之人身上最后一絲煙火氣息。
李白讀后感8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李白的詩總是那么氣勢澎湃,氣宇非凡,像閃電,穿越千年的風雨,震憾著我的心。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又是何等的豪放!我一提筆寫作文就會想起口袋作文,所以轉發了這篇文章;若你為寫作文發愁,請訪問()。
李白是個豪放的詩人,但也不乏柔情衷腸,他的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竟也讓人黯然神傷:“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難怪孟浩然聽了這首詩后傷感得久久說不出一句話來。
我一直弄不清是什么力量造就了曠世奇才李白。讀了《李白傳記》后才明白,李白是以生命在寫詩,所以才有了不朽的詩文。他那坎坷曲折的一生造就了一個偉大的浪漫詩人。
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后,李白的爺爺因逃難來到了西域胡地。李白在胡地長大,父親李客卻依然教他讀書寫字,以及一些大唐禮節。公元710年,李白十歲,這一年李白一家才返回大唐。生性頑皮的.小李白,還是一樣愛玩,直到有一天遇上了一個磨鐵杵的老婆婆,悟出了“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的道理,才開始發憤讀書。十二歲那年,李白就作出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樣的不朽之作。十五歲時,李白就告別家人,上大康山拜師趙征。二十歲又上峨眉山師從東巖子。五年后,李白告別東巖子,此后便浪跡天涯。
李白游歷過許多山川湖泊和名勝古跡,這不但開拓了他的視野,更使他的心靈得到了滋潤。他每到一個地方,總要結交幾個豪杰之士,或是接濟一些落魄文人。他不僅是詩人,也是豪俠。
李白的一生總是生活在現實與理想的沖實中。他對政治很有抱負,但因才盛遭忌,只做了兩年的翰林學士,以致鵬鳥展翅翱翔的壯志受挫。他終日沉溺在詩酒中,其實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曠世的詩仙李白,他的詩如長江黃河般直瀉千里,波瀾壯闊,是中國文學史上不朽的奇跡!李白有著太多能令我們學習的地方,他對學習的態度、方法;他對政治的抱負、看法;他崇尚自由的生活態度;不畏權威的無畏精神……
李白讀后感9
李白,字太白,詩風飄逸浪漫,被稱為詩仙。如果用一個字形容一下李白,那就是“狂”,這個人狂得沒邊兒,為什么說他狂呢?我舉兩個例子。有一次,李白去拜訪渝州刺史李邕,李邕當時極負盛名,拜訪期間,李白大談抱負理想,被李邕輕視,李白在臨別寫了首《上李邕》: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還有一次,李白被舉薦做官,接到告示,李白很開心,在詩《南陵別兒童入京》中寫到: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這是李白自己寫的。我們再看看他的好朋友詩圣杜甫怎么評價他?杜甫在《贈李白》中寫到: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而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也說:“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通過李白自己的詩,以及杜甫對他的描述,大家可能對李白的“狂”有了一個基本的印象了。
這首《尋李白》是一首自由體詩,詩人談吐揮筆,幾乎每一句話,都與主題李白緊扣在一起。全詩運用了很多李白的故事傳說,比如第一段,力士脫靴,杜甫苦吟,賀知章讀李白《蜀道難》尊李白謫仙人的事情等等。欣賞全詩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礎,這首詩歌具體賞析,百度百科有詳細講解,大家可以參考。當然,在今后的文章里,我會專門拿一篇出來,跟大家分享,怎樣品讀詩歌。
我節選其中最經典的一段,與大家共享。
“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李白除了愛喝酒,還有俠客夢,他的.《俠客行》“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酒放豪腸”簡單的四個字,卻表達了很多,特別是李白喝酒時那種瀟灑的千杯不醉的模樣。“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月光”體現了李白的浪漫主義的“仙氣”,“劍氣”則表現了的李白“俠情”。一個“釀”字,一個“嘯”字,與數字的巧妙結合,極大的增加了詩句在對李白描述上的表現力。“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這一句,讀來真是如長虹的氣勢,蔚為大觀,仿佛帶著讀者重新回到了李白筆下的那個盛唐。整句詩,沒有一個字提到李白,卻又處處透著李白之氣,即使一個不怎么了解李白的人,讀這句詩,也知道,這就是李白。難怪被余秋雨老師贊為“當代中國詩壇的罕見絕唱”。
李白讀后感10
思念,仿佛是在這個早春的黎明附著在心上的一層霜,有一點寒意,卻不至于將人凍傷。甚至有可能在晨曦中,迎來一絲溫暖的光芒。——《閑敲棋子落燈花》吳雨亭
李白的思鄉詩在前期還只是思,但在后期的詩作上卻多了一絲悲情在里面,我以為李白在初離家時,心懷遠志,因此心中的悲情被高遠的理想之情所掩蓋了,因此不覺得離家有傷懷之感,但在外久了,有了思歸之情之后就不同了,離家久了之后所引發的思歸之情有多種情況,如思念漸漸老去的父母,思念許久未見面的親人,以及在外經歷苦難與在家安逸日子的對比等等,這時的思鄉之情,怎能不帶有悲情色彩呢?
思鄉之情的表達方式最普遍的就是通過明月傳情思啦,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個沒有什么特別的,而李白的思鄉之作,除了借助月亮,還借助家鄉的地名、家鄉可看到的山川草木、花草蟲魚,還有傳信的動物等等,例如: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故園情。又如: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帶上詩人特有的'思鄉情懷的‘傳情物’,使得私人的思鄉詩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別具一格。
難道李白想歸家卻不能歸嗎?并不是的,家并非不能歸,而是報負未成,不甘心就這么回去。現在離家展懷者不也是這樣嗎?誰都想衣錦還鄉,可是與自己一樣的人有千千萬萬,又有幾個是能功成身就,光榮返鄉的呢?志向越遠大,責任就越重,壓力也就越大,而這壓力并非他人施予,而是自己壘上的重量,這是人生的歷練,想成長,誰都少不了這一步。
熱愛自然之人,看到的自然萬物都與他一樣是有靈性的生命體,因為充滿生機的人,總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朝氣賦予每一種事物,這樣,他看到的自然也是一個充滿活力的世界,二者相互影響,才會在時光流逝中保持永不消逝的激情。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啊李白,你的夢想真是遠大,可惜這一輩子你也只能是個詩人,做不成一個政治家。
李白讀后感11
在群星璀璨的中國文學史上,大概沒有哪個文人所受的關注和喜愛能與李白相比。喜歡他,不僅是因為他盛滿世間萬種風情的詩,還因為他“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豪邁,更因為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傲骨。
讀罷隨園散人的《李白傳》,我再次感受到了大詩人李白的豪情萬丈、意氣飛揚,但那份豪放里分明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傷。李白終生為理想奔走,他相信,那個清明盛世不會讓他的才學埋沒;他相信,天高地遠,總有鵬程萬里的時候;他也相信,即使前方是斷壁殘垣,他也能以凌云之筆,畫出日月傾城。可他的夙愿始終難了。他多次像達官貴人推介自己,介紹自己的經歷、才華和氣節,都以失敗告終。天寶元年(742年),玄宗在長安金鑾殿召見李白,等了十年,他終于如愿走入了廟宇之堂。再入長安,李白頗有點“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心境。唐玄宗對李白厚愛有加,李白以為他可以憑借自己的才氣,像管仲、諸葛亮那樣大展宏圖,誰知玄宗看重的只是他“筆落驚風雨”的才氣,從未想過讓他成為輔弼天下的'政治家。李白手中的那支筆,本想描摹宏圖大志、壯麗山河。可現在,卻只能描寫盛世的歌舞升平,只能描寫君王和妃子的風花雪月。他的赤膽忠心無人過問,年華盛世湮沒了他所有的雄心壯志。他不甘心,卻也不愿茍且。他選擇離開長安,把自己交給了一壺酒、一簾月、一首首詩。他“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他“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他“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出走多年,歸來仍是少年。歷經歲月滄桑的李白依然保持著狂放和天真,所以他的詩才能那般飄逸灑脫,或許也正因如此,曲意逢迎的官場,注定不適合他。李白的人生可謂落寞,晚年還經歷了牢獄之災和流放之苦,但這些都不影響他以詩人的姿態立于歲月之上,把酒吟誦,長嘯仰天,衣帶生風。
其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像李白一樣有想要抵達的彼岸,但往往拼盡一生,也未能如愿。即便如此,那又怎樣!我們都要在風雨兼程中漸漸老去,最重要的是,我們以何種姿態走過,那才是生命的質感。
李白,已去千年,但他的詩還在,他的精神還在。他的璀璨奪目,將永遠被歲月典藏。
李白讀后感12
從古至今,詩依舊是讓人所欣賞、所贊揚的。在古代,你無法想象出有多少人想要報國卻無門時的悲憤與哀愁。“詩仙”李白便是其中之一。
當我們回望盛唐時,站在盛唐中間的不是帝王,而是李白啊!李白的詩構思奇特,富有浪漫主義,就連杜甫也對他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之評。
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激勵著我們多少人想要上進的心!我想大概也只有性格豪邁的李白才能寫出這樣的詩句吧!天生我材必有用,讓我明白無論什么時候,都要擁有一顆自信的心,但也并不代表要過于自信。
李白的一生,可謂是非常艱苦的。他向往為國建功立業;深切關懷著時局的安危。可在他進入官場時,卻被里面的爾虞我詐,世俗的道貌岸然,無情的現實冷卻了一腔熱血。他的一生歷盡坎坷,報國無門。可笑的是,際遇的顛簸和靈魂的煎熬卻成就了李白。
或許用一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來概括再合適不過了,人的一生想要平平淡淡、毫無波瀾,即使身處和平年代,也全無可能。此時若不感慨,更待何時?
我想,一個人只有不斷努力,才能散發其特有的光芒,李白大抵也是被世事磨礪罷了。是啊,每個人都會接受這一場特有的洗禮。
現如今,恐怕有許多人向利益權貴折腰。可,李白卻感慨:“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一句無不顯示出他對權貴之勢的無限蔑視。
仰望詩仙,一股傲然之氣油然而生。所以,人們佩服你、銘記你,那是理所當然的!
學生時代有許多李白的'詩伴隨我們左右,就如曾學過的《行路難》,有這樣一句話“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每當我們念起李白的詩來,都會有一種奇特的感覺,所以我可以肯定地說他的名字、他的詩能流傳至今,都是有價值存在的。
如今的我們,在面對困難與挫折時,要擺正好自己的態度。切記不能在未來的日子里為了利益而折腰,要知道,人是有尊嚴的。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贊李白,嘆李白,詠李白,讓我們以傲然的姿態去迎接明天,讓我們以自信的笑容向遠方前進,讓我們以一身傲骨奔向終點!
李白讀后感13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初看到李白二字,想到的便是這句詩。
李白有一個江湖。他的江湖里是俠義,是浪漫,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樂觀,是“仰天大笑出門去”的自信,是“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的狂傲,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灑脫……他就像金庸小說里的那些俠客,嗜酒如命,劍術超群,敢愛敢恨,豪邁灑脫重義氣,更有“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才氣,也正因如此,他到了如今還被無數人喜愛和贊頌,還被人尊稱“詩仙”。他的自由和疏狂是每個人都渴望的,不單單是中國人。
這也正是我讀《李太白集》的原因——我想更加深入地認識這個儒士,這個道士,這個俠士,這個謫仙人——而不僅僅是背一背那些固定了的賞析和參考答案。我崇敬他,敬他的浪漫,敬他的理想主義,敬他的才華橫溢。初識他其實是因為那首《靜夜思》,一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寥寥幾句語言平實卻意境深遠,讓那時還是小學生的'我無比敬佩又懊惱——寫這么多詩,要背多少賞析啊!開始迷戀他是情竇初開時,羨慕他的“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喜歡他的“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情真意切——只要是真愛,那么點距離又算什么呢?于是開始試著了解他,看到了他的豪邁和狂傲。一個人若只是狂和傲,那也就一狂生,稱不得“謫仙人”。含喜含悲,且狂且傲,有血有肉才是李白這謫仙人。于是有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孤獨,有了“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憂愁,有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忠義……
他是下凡的仙人,卻得不到重用,所以愁。他幸運地生在了盛唐,卻也是不幸的——因為他不愿為了名利奴顏婢膝,不愿向所謂權貴低頭,所以離開了官場。我們這些凡人生活太平庸了,所以會對他的縱情肆意而艷羨——他是真正地痛快地活著。要說我讀他的詩集有什么感受,其實很簡單——我覺得我看到的是一個江湖,一個李白的江湖,一個承載了他思想的江湖。李白是一個俠客,更是我心中的神
李白讀后感14
他,把生命化作一曲樂章,樂章華麗的戛然而止后,動人的韻律卻久久繚繞……——題記
年少氣盛的他,提著一把劍,帶著治理天下的狂氣,告別了“萬里送行舟”的故鄉,來到了長安。
他的才情很快震動京城,皇帝把他留在身邊作翰林。他以為自己的報國忠心很快就能實現,可皇帝只把他當成消遣是寫詩的工具,他又一次沉醉在酒中。
一個春日的'午后,他又在長安街的酒鋪里喝醉了,幾個宮里的人匆忙來找他,七手八腳的把她抬進轎子。他揉了揉雙眼,見天子正微笑著磨墨,貴妃正親自調著醒酒的羹,帶著幾分醉意,他請旁邊的一個宦官幫他脫下靴子,便提手寫道:“……莫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池月下逢。”天子貴妃大臣們相互傳看無不點頭稱贊。
這三首《華清宮》卻被小人當做把柄,他只得辭別了長安,雖寫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壯志,可他真的對政治生涯失望了。“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既然“人生在世不稱意”,就去“散發弄扁舟”吧!
還是一把長劍,一身白衫,可心里有的卻只是看透凡塵的念想。輕舟一日便飄過萬重山的快樂,月下花間一壺濁酒的惆悵,汪倫踏歌送行的悲傷,見胡姬壓酒勸客人品嘗時的思鄉,遇杜甫這位知音后的欣喜……站在盛唐風尖浪口的,不是帝王將相,而是他!
一個月冷風清的晚上,他又醉了,一個人走到湖邊,沿著湖前青青的蔓草,他恍惚看見月亮就掉在他眼前……民間都傳說他是抱月而去,只有自稱是“酒中仙”的他才配得上如此華美而又哀傷的離去。
他,就是李白。繁華的長安城不留他,他就歸隱到山岳河川中;殘酷的現實不留他,他就沉醉在酒之中。他本身就是盛唐最綺麗的樂章,是一首蕩氣回腸的歌!
醉人的樂音在人們心里繚繞著,繚繞著,已有千年了……
李白讀后感15
他字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他一生放蕩不羈,不為世事所困;他筆下的詩詞豪放又不失細膩,受世人所敬仰。他,就是李白。
手中的筆狂舞著,一首首詩詞流淌千年,成了世世相傳的經典。“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筆落經風雨,詩成泣鬼神”都是李白的至交好友杜甫的評價。的確,李白作詩風格豪邁、清新飄逸,如月般溫情,又如日般火辣,看似平庸的字卻被他譜寫成了千古佳句。
《靜夜思》《望廬山瀑布》……這些耳熟能詳的詩詞都出自李白筆下。有人說,他不是神卻勝似于神,說他是詩仙當之無愧。在他手中,紙為地,墨為物,而李白就是手持靈筆的造物主,造就了一首首無與倫比的人間絕美。
人們把他捧得像神一樣高,但他的一生也歷經坎坷。多少次對夜獨醉,向月傾訴自己的滿腔苦楚。“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李白竟能將借酒消愁之事寫得如此蕩氣回腸,托現出他超凡脫俗、鄙薄富貴的傲岸精神。如此豪情,是只有李白才有的吧?
但,即使是放肆無憂的人生也有結束的時候。李白,一生留下了許多賢詩圣詞,他終年六十二歲,留下了他在人世最后一首詞——《臨終歌》。寥寥幾筆引得多少人潸然淚下,為李白之死痛感悲憾。人們只記得他留下的'不朽文明,可又有多少人記得,他經歷的心酸悲憤、痛楚憂腸?踏進青山西麓,石上刻著的字壯觀卻又悲涼。北風呼嘯,一陣陣刺骨的寒意,伴隨著滴滴雨珠打落在碑上。越下越大的雨,仿佛在為誰哀悼——“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歲月悠悠,花開花落,流年似水,時光的年輪輾轉千年,耳邊的一首歌萬般悠揚“對飲東籬三兩盞,何妨輕佻?把酒問月姮娥可好……”
我們不會忘記,大唐盛世,有那么一個人,揮筆成詩,流傳千古千世。愿他,能夠永生清樂。
【李白讀后感】相關文章:
采訪李白06-04
憶李白09-14
詩仙-李白09-16
詩仙李白12-14
李白的詩詞10-12
李白的故事08-17
詩仙--李白03-28
李白的作文03-23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詩仙李白-李白12-22
論李白之我見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