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唐朝文學家崔顥
崔顥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著有《崔顥集》。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相關欄目!
人物簡介
崔顥,唐朝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士,(約公元704?—754年)唐玄宗開元11年(公元723年)進士。他才思敏捷,善于寫詩,唐朝詩人,《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歷史上對他的記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關他的傳說和故事流傳下來,舊《唐書·崔顥傳》里非常簡略,連崔顥文學上的成就也未提及,這些都是為了什么?很值得人們思考。 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古詩作品有《崔顥集》。
人物軼事
一、“有文無行”說崔顥
《黃鶴樓》名揚天下。憑借這一首詩,崔顥本可以知名度很高,但為什么會出現本文開頭所說的那樣,歷代對他的記述不多呢?有些材料甚至連他的生年都存有疑問,而寫成(704?—754年)。筆者查了一下舊版《辭源》,關于崔顥的注釋,除了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外,僅有“唐詩人,有文無行。終司勛員外郎……”句。怎么個無行?并無記載。崔顥跌宕一生,一輩子只混了個太仆寺丞、司勛員外郎—— 一個不起眼的官,越發使人想探問個究竟。后來終于從一些典籍中找到了一些說法:一曰崔顥早期作詩“多寫閨情,流于浮艷”,再曰“娶妻唯擇美者,俄又棄之,凡四五娶”。作詩流于浮艷,固然都不好,甚至很惡劣。但我們不能只看他的早期作品,還應該看發展、看后期、看他有沒有轉變。至于娶妻唯擇美者,不應視作惡跡。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誰又不愛美呢?“俄又棄之”呢?可稱為其惡跡昭彰之體現,雖有多人為其辯解,可結合前后文,非美不娶,娶而棄之,樂此不疲,實乃始亂終棄之衣冠禽獸也!但崔顥的惡行和它的文章、詩歌,是兩碼事,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一切。依筆者看,造成對他印象不好的主要原因,倒很可能是崔顥“少年狂傲,縱情迷性,歧視女人”害了他,相傳李邕(唐北海太守,故人稱李北海。道德文章、名重一時)聞崔顥詩名,虛舍邀之,顥至獻詩,首章曰“十五嫁王昌”,邕曰:“小兒無禮,不予接而去。”我們還是來看看崔顥這首獻詩是怎樣寫的吧!《王家少婦》(有人題作《古意》)如下:“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畫堂。自矜年正少,復倚婿為郎。舞愛前溪綠,歌憐子夜長。閑時斗百草,度日不成妝。”就是這樣一首寫閨房樂的詩,惹惱了方正君子的李邕,不予接而去。真正讓人為崔顥的缺乏忠貞人性而感到惋惜。正是因為得不到有力人士的推介,崔顥在得中進士以后,也只好遠離京城長安而浪跡江湖。20年中他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自淮楚而至武昌、而河東,最后還到了東北。估計他這20年是放了外官,或者跟隨外官作幕僚,最后才回到長安,做了京官,結束了風塵之苦。可是崔顥這20年的漫游,特別是他的東北邊塞之行,雖然品行未改,依然風流成性,狎侮女人,薄情寡義,但也可以說是件大好事,從此他的詩風大為轉變,變得雄渾奔放。其邊塞詩,歌頌戍邊將士的勇猛,抒發他們報國赴難的豪情壯志,熱情洋溢,風骨凜然,讓人刮目相看。試舉一例《古游俠呈軍中諸將》:“少年負膽氣,好勇復知機。仗劍出門去,孤城逢合圍。殺人遼水上,走馬漁陽歸。錯落金鎖甲,蒙茸貂鼠衣。還家且行獵,弓矢速如飛。地回鷹犬疾,草深狐兔肥。腰間帶兩綬,轉眄生光輝。顧謂今日戰,何如隨建威。”
再如《遼西作》:燕郊芳歲晚,殘雪凍邊城。四月青草合,遼陽春水生。胡人正牧馬,漢將日征兵。露重寶刀濕,沙虛金鼓鳴。寒衣著已盡,春服與誰成。寄語洛陽使,為傳邊塞情。
《河岳英靈集》的編者殷幡說崔顥“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一窺塞垣,說盡戎旅”。可是有些人還是只看他的早期作品,并結合他一生的惡行,對其文筆一錘定音,再無改變,這實在是很不恰當的。
二、閨房詩未必都浮艷
1、崔顥的詩,按流傳下來的42首詩的內容分類,大致可分為三類,描寫婦女的詩為一類、邊塞詩和山水詩為一類、贈言記事等詩為一類。描寫婦女的詩流傳下來的有15首,這大概就是他“有文無行、名陷輕薄”的原因之一吧。但是他的這些詩未必都“浮艷”,就拿前面提到的崔顥給李邕的那首獻詩《王家少婦》來說,最后一句“度日不成妝”就恰好說明這些婦女雖然錦衣玉食、斗草戲樂,卻也飽含怨憂和無奈,連妝都懶得化了。特別是他的《相逢行》中“女弟新承寵,諸兄近拜侯”句,明眼人一看便知崔顥影射的是楊貴妃及其從兄楊國忠。在貴妃得寵、楊氏竊柄弄權、位極人臣、大多數人敢怒而不敢言的時候,崔顥敢于指出來,并寫出“人生今日得驕貴,誰道盧姬身細微”(見《盧姬篇》)“莫言炙手手可熱,須臾火盡灰亦滅”(見《長安道》)等針砭時弊、諷刺楊氏的詩篇,無疑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如果我們不囿于古人的說教,全面地看待崔顥,應該說崔顥寫婦女的詩篇,大多數內容還是健康的、藝術上也是成功的。他寫反映下層婦女生活的詩雖然不多,但他的《川上女》描寫船家女的生活:“川上女,晚妝鮮,日落青渚試輕楫,汀長花滿正回船,暮來浪起風轉緊,自言此去橫塘近,綠江無伴夜獨行,獨行心緒愁無盡。”還是寫出了船女的思想感情,風格清新,活潑自然,令人感到非常親切。
2、崔顥早期詩歌多寫閨情,反映婦女生活;后赴邊塞,所寫邊塞詩慷慨豪邁,詩風變為雄渾奔放。但崔顥詩最負盛名的則是《黃鶴樓》。相傳這首詩為大詩人李白所傾服。宋代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二十一在《黃鶴樓》詩下注曰:“世傳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遂作《鳳凰臺》詩以較勝負。”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一也記載了李白登黃鶴樓,因見崔顥此詩,即“無作而去,為哲匠斂手云”。當然,這個傳說未必實有其事,計有功在注文的后面就表示了“恐不然”的懷疑。但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詩,在寫法上與崔作確有相似之處。至于其《鸚鵡洲》詩:“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則不僅前四句格式酷似崔詩,而且全詩格調逼肖。宋元間方回的《瀛奎律髓》卷一指出:“太白此詩乃是效崔顥體,皆于五六加工,尾句寓感嘆,是時律詩猶未甚拘偶也。”因而這首詩歷來受到極高的稱譽。南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評》認為:“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直至清人孫洙編選的頗有影響的《唐詩三百首》,還把崔顥的《黃鶴樓》放在“七言律詩”的首篇。
三、終未歸隱汴州
崔顥,少年時代居住在河南開封。關于他離開河南老家,赴長安科考,得中進士的時間有多種說法,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九內注,“唐司勛員外郎崔顥開元十年進士”。元辛文房《唐才子傳》說他“開元十一年源少良下及進士第”。明正德十年刻《崔顥詩集》則注“開元十二年姚重晟下進士”。不論哪個說法正確,崔顥中進士時也不過是18歲~20歲。(據聞一多先生《唐詩大系》的說法,他認為20歲左右中進士已很年輕,18歲左右未免小了一些,所以聞先生說崔顥的生年可上推至公元700年左右。這就是本文開頭將崔顥生年704年打上?的原因。)這也就是說崔顥最遲是20歲離開故鄉汴州去長安趕考的,然后他在外地漫游20年,再到京都西安居官。而在故鄉開封,除青少年時期外,時間是很短的。在他所遺的詩篇中,只有一篇是寫他回鄉的,《晚入汴水》:“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客愁能幾日?鄉路漸無多。晴景搖津樹,春風起棹歌。長淮亦已盡,寧復畏潮波。”(詩中第一句楚,指楚州。唐時楚州,治所在山陽,即今江蘇淮安縣。故由淮安回開封,始有溯汴水而上之說。)從詩意看,崔顥還是思念故鄉,并有回鄉歸隱、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終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到長安,死于唐天寶十三年(754年),未得返回故里。
崔顥代表作品: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翻譯】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黃鶴飛去, 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載依舊。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在目, 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 面對煙波渺渺的大江令人發愁。
《長干行》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翻譯】
請問阿哥你的家在何方?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橫塘。
停下船吧暫且借問一聲,聽口音恐怕咱們是同鄉。
《孟門行》
黃雀銜黃花,翩翩傍檐隙。
本擬報君恩,如何反彈射。
《晚入汴水》
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
客愁能幾日?鄉路漸無多。
晴景搖津樹,春風起棹歌。
長淮亦已盡,寧復畏潮波。
《行經華陰》
迢峣太華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關險,驛路西連漢畤平。
借問路旁名利客,何如此處學長生。
【翻譯】
高峻的華山俯瞰古都咸陽城,天外三峰不是人工所能削成。巨靈河神祠前云霧將要消散,仙人掌峰頂大雨過后天初晴。函谷關北枕黃河華山更險要,西連驛路祀神所在益加曠平。敢問路旁追名逐利的過客們,怎么比得上在此學道求長生。
《古游俠呈軍中諸將》
少年負膽氣,好勇復知機。
仗劍出門去,孤城逢合圍。
殺人遼水上,走馬漁陽歸。
錯落金鎖甲,蒙茸貂鼠衣。
還家行且獵,弓矢速如飛。
地迥鷹犬疾,草深狐兔肥。
腰間帶兩綬,轉盼生光輝。
顧謂今日戰,何如隨建威。
【翻譯】
有一位少年游俠憑借其膽量、氣魄,勇猛并且善于相機而動,深為人所器重。手執長劍離家從軍,奔赴前線,正遇上我方的一座孤城被敵軍團團包圍,他在這遼河一戰中沖鋒陷陣,殺死敵人無數,最后我軍凱旋,他騎馬勝利地回到漁陽老家。他里面披掛著用金線綴成的燦爛鎧甲,外面罩著華貴的貂鼠皮外套。回家后每日只管與人游獵,縱馬馳騁,箭射如飛。獵場面積寬廣,老鷹獵狗緊緊跟隨,草木茂密,獵物長得又肥又大。游俠腰間系著兩條系印章的絲帶,目光靈動,顧盼生輝。回頭對隨從們說:“這次跟著我打獵,同往日跟隨建威將軍作戰相比感覺如何?”
《贈王威古》
三十羽林將,出身常事邊。
春風吹淺草,獵騎何翩翩。
插羽兩相顧,鳴弓新上弦。
射麋入深谷,飲馬投荒泉。
馬上共傾酒,野中聊割鮮。
相看未及飲,雜虜寇幽燕。
烽火去不息,胡塵高際天。
長驅救東北,戰解城亦全。
報國行赴難,古來皆共然。
《盧姬篇》
盧姬少小魏王家,綠鬢紅唇桃李花。
魏王綺樓十二重,水晶簾箔繡芙蓉。
白玉欄干金作柱,樓上朝朝學歌舞。
前堂后堂羅袖人,南窗北窗花發春。
翠幌珠簾斗絲管,一彈一奏云欲斷。
君王日晚下朝歸,鳴環佩玉生光輝。
人生今日得嬌貴,誰道盧姬身細微。
《雁門胡人歌》
高山代郡東接燕,雁門胡人家近邊。
解放胡鷹逐塞鳥,能將代馬獵秋田。
山頭野火寒多燒,雨里孤峰濕作煙。
聞道遼西無斗戰,時時醉向酒家眠。
【翻譯】
雁門郡東接古代燕國,郡內高山峻嶺遍布,有些胡人的家就住在邊境附近。你看,一個胡人解開獵鷹腳上的繩索,讓它飛出去追捕鳥雀,自己則騎著當地產的駿馬馳騁在遼闊的秋原上,四處游獵。時值深秋,胡人多放火燒山,一處處山頭上的野火在寒冷的天氣里靜靜地燃燒著;有時秋雨綿綿,雨點打在山上,濺起濕濕的煙霧,籠罩著山頭。看到山頭的煙火,胡人誤作是狼煙而緊張起來,但接著聽說遼西并沒有戰事,馬上又安定下來,時時買酒取樂,經常喝得酩酊大醉而臥在酒店。
【唐朝文學家崔顥】相關文章:
唐朝詩人崔顥的詩04-23
唐朝詩人崔顥的詩句集錦04-04
唐朝文學家楊炯03-24
唐朝文學家王灣01-17
唐朝文學家劉方平03-22
唐朝文學家杜荀鶴03-02
崔顥簡介資料01-17
詩人崔顥的簡介11-24
唐朝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