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的詩詞人生
很多人都知道后海北沿的醇親王府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出生地,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座王府最早的主人,是康熙朝大學士明珠,明珠的長子,清代最著名的詞人納蘭性德就出生在這個大宅里。因為歷史變遷,這里已難尋納蘭性德的生活痕跡。實際上,要想更好地了解這位詞人的生平與經歷,位于海淀區北部上莊區的納蘭性德史跡陳列館是個不錯的選擇,這里最初是明珠和家人的一處鄉下郊園,也是納蘭家族的墓地所在,這里有不少納蘭家族的遺存,也能了解更多關于納蘭性德的故事。
因避諱改“成德”為“性德”
順治十一年臘月(公元1655年1月),納蘭性德出生在一個顯赫的家庭,原名成德,字容若。他的父親納蘭明珠,曾先后擔任內務府總管(皇帝的大管家)、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要職,康熙朝的幾件安國大事:滅三藩、收臺灣、東定俄羅斯、西平準噶爾、治理黃淮,明珠都參與策定并起了重要的作用。其母覺羅氏是皇族,乃是多爾袞兄長阿濟格(北京著名的地標“八王墳”,便是因阿濟格墓而得名)的女兒。
納蘭性德生活的時期正是其父在朝內如日中天的階段。明珠家的府邸在什剎海北側,即今醇親王府處(1949年后醇親王府歸國家宗教事務局等單位使用,花園則成為宋慶齡同志在北京的住所,現作為故居對游人開放)。這處府邸從乾隆十五年的京城全圖中我們能夠隱約看到其規模。當時周邊還有不少四合院及空地。后來明珠家族衰敗,這座府邸先是被和珅據為己有,和珅倒臺后被嘉慶皇帝賜給了自己的皇兄成親王永瑆。永瑆去世后他的后人在這座府邸中又居住了幾十年。到了光緒年間,這座王府又轉手賜給了光緒皇帝的生父醇親王奕譞。因此時至今日,這里都被稱作“醇親王府”。醇親王家族在這里生活了幾十年,而出自醇親王譜系的末代皇帝溥儀,也即降生在這座府邸之內。
明珠為他起名為納蘭成德,取“君子以成德為行”之意,即君子以成熟的德行為表率。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皇帝立最為鐘愛的皇二子為太子,皇太子乳名保成,和容若的名字中都有一個“成”字。于是,為避保成名諱,納蘭成德將自己的名字改作納蘭性德,第二年,保成改名胤礽,納蘭性德也把名字改回來,還是叫納蘭成德。算來,納蘭性德這個名字只是用了一年的時間。不過后來,不管歷史上,還是家族族譜上,記載的都是納蘭性德這個名字,而“成德”這兩個字就逐漸地被人遺忘了。
納蘭性德天資聰敏,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這一時期的納蘭性德發奮苦讀,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指導下,他于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他還把自己熟讀經史的見聞感悟整理成文,編成四卷《淥水亭雜識》,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等知識,表現出相當廣博的學識和愛好。
納蘭性德成為進士時年僅二十二歲,康熙愛其才,又因納蘭出身顯赫,故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三等侍衛,不久后晉升為一等侍衛,多次隨康熙出巡。還曾奉旨出使梭龍,考察沙俄侵邊情況。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性德邀約好友賦詩唱和。第二日,性德患寒疾,七日后病故。納蘭性德后葬于海淀區上莊鄉上莊村北的納蘭家族墓地中。
家族墓地附近建有明府花園
除了在什剎海的府邸,納蘭家族在北京海淀區上莊鄉皂甲屯附近也有一片比較集中的居所。當年,納蘭性德的祖上因為征戰有功,在京師西北皂甲屯一帶有圈地,這里一直是明珠的鄉下郊園,后來,明珠在皂甲屯修建祖墳。修完祖墳后,明珠在南面隔河重建了新的莊園以及祠堂等建筑,當地人稱明府花園。
納蘭家族墓則位于宅園北側,分為南北兩處墓地,分別稱為南壽地和北壽地。這里共埋葬了納蘭家族五代21人,并且在園寢區域內建有享殿、石供案、碑亭等建筑,規模極其宏大,在當地被稱為“小十三陵”。在明府花園附近,還住有不少守墓人。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納蘭家族墓地最后一位安寢的揆敘夫人耿氏,向康熙帝奏陳:“更臣妾有使女十人,太監楊植伏侍日久,聽伊等從父母自去或與臣妾守墳墓。又前年曾挑家人三十二房,二十房已往皂甲屯守臣夫墳墓,其胡然、王聯奎、安畬、彭壽、三小子、長岱十二房亦與臣妾守墓。”從這篇文字可知,僅揆敘及其夫人去世后,看墳守墓之人就有將近40余戶。
后來這里發展為村落,便被改名為“立新莊”。隨著這座“新村”的規模不斷擴大,逐漸和西側的一個名為“尚莊”的村落合并為一體,所以“立新莊”也便利用了“尚莊”的發音而改名為“上莊”了。
可惜的是,納蘭家族的墓葬基本都被平毀,現存與納蘭家族有關聯的就是他們的“家廟”——位于上莊鄉永泰莊的東岳廟。據永泰莊東岳廟《重修東岳行宮碑記》記載,明珠每年都要到祖墳掃墓祭祖,見附近三座古剎年久失修,就有了修復之心。但因繁忙,一直未能如愿。臨終之前,囑咐總管安尚仁,一定要完成修廟夙愿。安尚仁于十年后大興土木,用了三年時間,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將東岳廟、龍母廟、真武廟修葺一新。為了讓后人記住納蘭家族修廟的功德,安尚仁將東岳廟的西轉角殿設為納蘭家族祠堂,在龍母廟和真武廟供奉明珠牌位。
但由于年久失修,目前東岳廟的保存狀況令人擔憂。廟宇最南端的建筑為三座門式的山門。其中西門已經無存。中門立柱上六攢重昂單翅斗拱建筑樣式十分獨特,值得一觀。山門內東西原有鐘鼓樓,但如今鼓樓已毀,唯余鐘樓。鐘鼓樓北側是瞻岱之門,它是供奉東岳大帝的正殿,大殿兩側原為東西配殿,供奉十殿閻君塑像。如今東西配殿只余臺基,其上的建筑系后世增建。正殿之后為后殿,兩側各有轉角殿五間。其中西側轉角殿為供奉納蘭家族先人影像和牌位的地方,但由于歲月的變遷,這里已經完全改變了原有的風貌。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海淀上莊地區發現了眾多納蘭家族的遺跡,其中最重要的有納蘭性德的墓志(現存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字跡磨蝕損毀嚴重,但墓志篆蓋相對保存完好,另外還發現了納蘭性德手簡真跡。后來,歷史學家根據這些遺存,建立了納蘭性德史跡陳列館,陳列了關于納蘭性德的生平與創作大量的歷史文獻、圖片、實物,這里也成為研究納蘭性德的'基地。
詩詞多懷念妻子,內容哀婉動人
納蘭性德詩詞中總是帶有傷心之意,其更多的是描寫其自身的經歷,尤其是描寫自己和妻子的愛情故事。
關于納蘭性德的妻妾,可考的有三位,原配夫人盧氏——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成婚三年后亡故。續弦官氏,一等公頗爾噴之女。側室顏氏,為容若長子富格生母。研究這常提及的江南才女沈宛,據傳為容若去世前一年所納,但是在納蘭家譜和文本資料中卻都沒有提及。在四位女子中,盧氏對他影響最大。
1674年,納蘭性德二十歲時,娶了兩廣總督盧興祖的女兒為妻,賜淑人。盧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孌,性本端莊”,婚后夫妻恩愛,感情篤深。但這位如花美眷,只給了他三年的詩意生活,就因產后受寒而香消玉殞。納蘭性德為此痛苦萬分,從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在他以后詩詞中不斷抒發哀婉凄楚的不盡相思之情,不斷流露出悵然若失的懷念心緒。懷念盧氏的詞在納蘭的詞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是他的詞中最為生動感人的佳作。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這句話與李商隱《錦瑟》中那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醉酒而春睡不起,賭書笑對噴茶,當初看似平凡普通,滿不在乎的小事,在如今看來都是一根根針,扎在心頭。
“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臨江仙·點滴芭蕉心欲碎》),雨點打在窗外芭蕉葉上,淅淅瀝瀝,滴透塵封已久的記憶。
他在《天仙子·淥水亭秋夜》中這樣寫道:“好天良夜酒盈樽,心自醉,愁難睡,西南月落城烏起。”在《浣溪沙》中抒發:“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離愁別恨,躍然紙上。而一首《青衫濕遍·悼亡》更是道盡納蘭性德的思念之苦,同時也將他帶入往日情景,不能自拔:
青衫濕遍,憑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在銀釭。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凄涼。愿指魂兮識路,教尋夢也回廊。
咫尺玉鉤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殘陽。拼把長眠滴醒,和清淚、攪入椒漿。怕幽泉、還為我神傷。道書生簿命宜將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圓密誓,難禁寸裂柔腸。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二十二日,性德邀約好友飲宴淥水亭,以夜合花為題,賦詩唱和。“階前雙夜合,枝葉敷華榮”夜合花開并蒂,并沒有給容若帶來什么好運。寫下《夜合花》的七日之后,納蘭容若因病逝于家中。《夜合花》是納蘭性德留下的最后一首詞。
性德去世后,很多人為之痛悼,“聞其喪者,識與不識皆哀而出涕也”。王國維稱贊他:“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納蘭性德的詩詞人生】相關文章:
納蘭性德是?12-01
納蘭性德古詩詞大全03-22
納蘭性德經典愛情詩詞03-26
有關于納蘭性德詩詞名句03-30
納蘭性德是誰?12-13
納蘭性德與曹雪芹03-17
納蘭性德作文05-23
納蘭性德名句精選04-24
納蘭性德的成就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