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陶淵明,田園生活是陶詩的重要題材,因此后來人們將他稱作“田園詩人”。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希望對你有幫助。
南朝詩人大多穿著華貴的衣服,游走在園林亭臺,在胭脂氣味里,聽著琴瑟悠揚、笙簫吹斷。但有一個詩人,穿著粗服布鞋,漫步在田野壟埂,在菊花清香里,看著炊煙升起、麥浪千重。最大的樂趣是喝酒,不醉倒不停杯。
生前,天下人只知道他有骨氣;死后,他寫的詩名氣越來越大,成超一流的詩人。千古大才子蘇東坡也是他的“死忠粉”,有無數篇模仿作品。
他就是陶淵明。
他的身上,同時具有道家和儒家兩種修養。
【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死在宋初,但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東晉,所以一般稱他為東晉詩人。他是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祖是大名鼎鼎的陶侃。小時候家境還不錯,但到8歲時,父親去世,漸漸窮困。
20歲開始走進仕途,他的領導有桓玄、劉裕,兩個人都登基稱帝,他如果跟在后面好好混也會出人頭地。但他終究不是當官的料,在哪里都做不長,不停地跳槽。到了405年,他40歲左右,浮沉官場20年,越混越慘,最后一次出來做官,任彭澤縣令。
一天,上級派督郵下來檢查工作。這些人都是吃拿卡要慣了的,每次回去滿載而歸。一到彭澤縣,就讓人通知陶淵明,穿好官服、備好禮品,否則等著吃苦頭。陶淵明忍無可忍,留下了千古名言:“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隨即交出官印,飄然回鄉種田去了,離他上任才過了8個月。
稍稍插播一下:這一句話究竟是什么意思?
普通解釋是:陶淵明做“縣長”的月薪是五斗米,他不能為了這點可憐的工資向小人屈服。
但也有其他解釋,只說一種。有人考證出:東晉地方官的俸祿含米和錢,如果全部折合成米,一年大概是四百斛,即四千斗。月薪絕不可能是“五斗米”,日薪也超過十斗。同時考證出:南朝士大夫的食量,大概每月五斗米(折合現在大概是16斤)左右。所以陶淵明的意思是說:我一個月有了五斗米就能吃飽,其他可有可無。我回家種田也能賺到五斗米,何必當官受氣呢?
隨即,寫下了著名的辭職報告《歸去來兮辭》,大意是:田園那么美,還是回去吧。
他回到潯陽后,過了3年,他家失火,房子全燒了,被迫搬家,生活的困難進一步加劇。又過了3年,朝廷下詔讓他復出,職務是著作佐郎,陶淵明說身體不好,委婉拒絕。直到去世,再沒有回到官場。
427年,也就是文帝除掉三個顧命大臣的第二年,剛剛調到江州做刺史的檀道濟聽說他的名聲來拜望,這時陶淵明已經病重,臥床多日,窮得沒有飯吃。
桓道濟對他說:賢明的人處世,如果天下無道就歸隱山林,如果天下有道就出世為官。現在天下昌明,你何必自苦到這種地步呢?
陶淵明答:我哪敢說自己是賢人。
桓道濟贈送給他肉,陶淵明沒有收下,同年,病逝。
【他為人特點是真性情】
陶淵明為人最大的特點是:真性情、不做作。
他一生離不開的是酒,無論貴賤來做客,他只要有酒,就拿出來一起喝。如果他先喝醉了,就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意思是我喝醉了,想去睡覺啦,你可以回去了。
一次他在釀酒,一個當官的來看他。陶淵明順手取下頭上葛巾濾酒,濾完之后,仍然把葛巾罩在頭上,然后接待他。
陶淵明有一張琴,不僅破破爛爛,還沒有琴弦。但每到飲酒聚會的時候,他就拿出來,一邊喝酒,一邊做出彈琴模樣,陶醉其間,自得其樂。周圍的人都擊節附和,似有琴聲。
【詩詞特點】
他的詩在當時不太被重視,南朝一個詩評家叫鐘嶸,評論漢至梁的100多名詩人,分為上中下三品,陶淵明只列為中品,陸機、潘岳等列為上品。到了唐宋以后,陶淵明的地位漸漸高不可攀。
他的詩文如果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絢爛之極歸于平淡”。宋代蘇東坡的評價是:“淵明詩初看似散緩,熟看有奇句。……似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酉陽桃花源五柳廣場雕塑陶淵明曾祖或為陶侃(尚存爭議,但二者的親緣關系是肯定的)。外祖父孟嘉,晉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過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說,或名岱或名茂),父親是個“寄跡風云,寘茲慍喜”的人,具體事跡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陶淵明三歲,后嫁給程姓人家,故陶淵明詩文提及她時稱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來,陶淵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壞。八歲時陶淵明父去世,家境逐漸沒落。十二歲庶母辭世,陶淵明后來作文章回憶這段往事時寫道:“慈妣早世,時尚孺嬰。我年二六,爾才九齡”(《祭程氏妹文》)。二十歲時家境尤其貧困,有詩可證:“弱年逢家乏”(《有會而作》)。
陶淵明“自幼修習儒家經典,愛閑靜,念善事,抱孤念,愛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榮木》序曰:“總角聞道”,《飲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他早年曾受過儒家教育,有過“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志向;在那個老莊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歡自然:“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其一),又愛琴書:“少學琴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意淺識罕,謂斯言可保”(《與子儼等疏》)。他的身上,同時具有道家和儒家兩種修養。
仕宦生涯
借山歸隱圖(佟春鳳國畫作品)二十歲時,陶淵明開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謀生路。《飲酒》其十:“在昔曾遠游,直至東海隅。道路迥且長,風波阻中途。此行誰使然?似為饑所驅。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馀。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閑居”即是回憶他的游宦生涯。在此階段他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級官吏詳情已不可考。在短暫的居家生活后,二十九歲時,他出任江州祭酒(此官職具體負責事務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職,辭官歸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辭卻了此事,依舊在家閑居。
隆安二年(公元398年),陶淵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從都還家,于規林被大風所阻,有詩《庚子歲五月從都還阻風規林》,表達了他對歸家的'渴望和對園林對舊居的懷念。一年后因母喪回潯陽居喪。三年丁憂期滿,淵明懷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的觀念再度出仕,出任鎮軍將軍劉裕參軍。此時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為官一展宏圖,可在出仕后卻仍然眷念田園,“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
義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陶淵明為建威將軍劉敬宣參軍,經錢溪使都,有《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詩云:“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存,義風都未隔”,“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動蕩于仕與耕之間已有十余年,他已厭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
隱居生活
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陶淵明最后一次出仕,為彭澤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淵明作《歸去來兮辭》,解印辭官,正式開始了他的歸隱生活,直至生命結束。此時的陶淵明,政治態度入于明確的時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時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這時的他是有意識的了:他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他以往的田園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時卻是勞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般農民的生活。期間他創作了許多反映田園生活的詩文,如《歸園田居》五首、《雜詩》十二首。
義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陶淵明家中火災,宅院盡毀,被迫遷居。
義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詔征他為著作佐郎,陶淵明稱病沒有應征。
義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為江州刺史,約于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結交陶淵明,二人之間有軼事量革履、白衣送酒。
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顏延之為始安太守,與陶淵明結交,有軼事顏公付酒錢。
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濟聽聞陶淵明之名,去看望他,贈以粱肉,并勸他出仕陶淵明卻拒絕了他,所贈粱肉也沒有收下。同年,陶淵明卒于潯陽。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謚為“靖節”,后世稱“陶靖節”。
【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相關文章:
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11-23
我國的田園詩人08-09
第一位田園詩人是誰10-31
我第一位田園詩人是誰03-31
古代第一位山水田園詩人07-27
我國的第一位詩人是誰03-09
我國第一位兒童作家-冰心08-15
我國第一位女詩人是誰03-31
我國的第一位女詩人是誰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