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七絕圣手”的唐代詩人是誰
詩人,就一般意義來講,通常是指寫詩的人,但從文學概念上講,則應是在詩歌(詩詞)創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寫詩的人和詩作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被譽為“七絕圣手”的唐代詩人是誰,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回答】
七絕圣手乃是盛唐著名詩人王昌齡。
作者介紹: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而立,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來源:
作為唐代著名詩人和唐代七言絕句作品的代表,王昌齡創作的七言絕句早早的就搬入了教科書中。王昌齡被賦予七絕圣手的唐代詩人的稱號并非是徒有虛名的。他的七絕作品都是具有很突出的個人風格和特點的,并且他的表現手法也是獨具一格的。他的七絕特點就在于有一種典雅、淡然之情,起承轉合、含蓄委婉、沁人心脾。他更善于在作品當中熟練的運用比興的手法,層層滲透,讓人有身在情境之中的感觸,生動形象。
在王昌齡年少的時候,就出于好奇背井離鄉去學道了。開元年間,正是大唐盛世,是唐朝的鼎盛時期,那時的王昌齡對于唐朝鼎盛的向往終于實現,在詩中不斷地對大唐盛世進行歌頌與贊揚,而這些贊揚的作品多以七言絕句為主,且最為優秀,所以被人賦予七絕圣手的唐代詩人這個稱號。之后由于仕途一波三折,前途堪憂,喪失信心的王昌齡放棄仕途,棄筆從戎,踏上行軍之路。
作品精選: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從軍行(xing)(其一)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從軍行(xing)(其二)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從軍行(xing)(其三)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從軍行(xing)(其四)
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云沙古戰場。
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
從軍行(xing)(其五)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從軍行(xing)(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葉城西秋月團。
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
從軍行(xing)(其七)
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
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
塞下曲(其一)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
莫學游俠兒,矜夸紫騮好。
塞下曲(其二)
飲馬渡秋水,水塞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閨怨
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長信秋詞五首(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答武陵太守
仗劍行千里,微軀敢一言。
曾為大梁客,不負信陵恩。
送郭司倉
映門淮水綠 留騎主人心
明月隨良掾 春潮夜夜深
人物評價:
王昌齡是盛唐時享有盛譽的一位詩人。殷璠《河岳英靈集》把他舉為體現“風骨”的代表,譽其詩為“中興高作”,選入的數量也為全集之冠。這些都可見他在詩壇上的地位。王昌齡的詩以三類題材居多,即邊塞、閨情宮怨和送別。《全唐詩》對昌齡詩的評價是“緒密而思清”,他的七絕詩尤為出色,甚至可與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絕圣手”的名號。尤其是他的邊塞詩,流暢通脫,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邊塞詩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時期。《詩經》中的邊塞詩作品就相當豐富了(如《小雅出車》《六月》等)。唐朝的邊塞詩發展到了頂峰,僅就其數量就有近2000首,達到了各代邊塞詩數量的總和。以高適、岑參與王昌齡為主的邊塞詩派,是浪漫主義中的一個重要流派。他們的邊塞之作,表現了馳騁沙場、建立功勛的英雄壯志,抒發了慷慨從戎、抗敵御侮的愛國思想,還描寫了西北邊疆奇異壯麗的景色。同時也反映了征夫思婦的幽怨和戰士的艱苦,各民族之間、將軍和士卒之間的矛盾。邊塞詩反映了這個時代中有關戰爭各方面的現實,產生了許多優秀杰出的'詩篇。
王昌齡的邊塞詩充分體現了他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精神,另外還深深蘊含了詩人對下層人民的人文關懷,體現了詩人寬大的視野和博大的胸懷。王昌齡在寫作方式上擅長以景喻情,情景交融。這本是邊塞詩所最常用的結構,但是詩人運用最簡練的技巧,于這情境之外又擴大出一個更為廣闊的視野,在最平實無華的主題之中凝練出貫穿于時間與空間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出塞》。
作者生平:
王昌齡家境比較貧寒,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官汜水尉校書郎),后貶龍標尉,世稱“王龍標”。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齡選博學宏詞科,超絕群倫,于是改任汜水縣尉,再遷為江寧丞。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齡北歸,游襄陽,訪著名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兩人見面后非常高興,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許海鮮而癰疽復發,竟因此而死,在這時期,王昌齡又結識了大詩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詩,還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與孟浩然、李白這樣當時第一流的詩人相見,對王昌齡來說,自是一大樂事,可惜與孟浩然一見,竟成永訣,與李白相見,又都在貶途。當時李白正流放夜郎。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齡離京赴江寧丞任,此時已與名詩人岑參相識,岑參有《送王大昌齡赴江寧》詩,王昌齡也有詩留別。途經洛陽時,又與綦毋潛、李頎等詩人郊游,也都有留詩。
王昌齡作為一代詩杰,流傳下來的資料卻很少。除了上文所說被貶嶺南外,還曾遭過貶,具體時間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認為在天寶六載秋。《詹才子傳》說他“晚途不謹小節,謗議沸騰,兩竄遐荒”。《河岳英靈集》說他“再歷遐荒”,《舊唐書》本傳也說他“不護細行,屢見貶斥”,被貶為龍標尉。但后來連龍標尉這樣一小小的職務也沒能保住,離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唐才子傳》載:王昌齡“以刀火之際歸鄉里,為刺史閭丘曉所忌而殺。后張鎬按軍河南,曉衍期,將戮之,辭以親老,乞恕,鎬曰:‘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乎?’曉大漸沮。”一向同情詩人的張鎬終替王昌齡報了仇。
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一著名詩人,當時即名重一時,被稱為“詩家夫子王昌齡”。因為詩名早著,所以與當時名詩人交游頗多,交誼很深,除上文談到與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還同高適、綦毋潛、李頎、岑參、王之渙、王維、儲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誼。他因數次被貶,在荒僻的嶺南和湘西生活過,也曾來往于經濟較為發達的中原和東南地區,并曾遠赴西北邊地,甚至可能去過碎葉(在今吉爾吉斯斯坦)一帶。因他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廣泛的交游,對他的詩歌創作大有好處。王昌齡擅長七言絕句,被后世稱為七絕圣手。如《出塞》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慨嘆守將無能,意境開闊,感情深沉,有縱橫古今的氣魄,確實為古代詩歌中的珍品,被譽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又如《從軍行》等,也都為膾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宮女們不幸遭遇的《長信秋詞》、《西宮春怨》等,格調哀怨,意境超群,抒寫思婦情懷和少女天真的《閨怨》、《采蓮曲》等,文筆細膩生動,清新優美。送別之作《芙蓉樓送辛漸》同樣為千古名作。沈德潛《唐詩別裁》說:“龍標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閭丘曉因忌才而殺害了王昌齡,是對我國古代詩歌的一大破壞。王昌齡留下了許許多多的邊塞詩流傳千古。
【被譽為“七絕圣手”的唐代詩人是誰】相關文章:
唐代詩人李白的詩詞10-19
唐代詩人崔顥簡介07-23
經典唐代詩人作品05-29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經典名言10-18
唐代詩人張若虛的名言名句07-20
唐代詩人中的帥哥丑男05-30
唐代詩人李白的優秀詩詞11-22
唐代詩人王勃軼事08-21
揭秘唐代大詩人王維05-28
猜唐代詩人名字的燈謎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