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杜牧的作品風格
杜牧(公元803-公元852年),字牧之,他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號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詩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絕句著稱,后人稱為“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杜牧這位詩人的作品風格,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作品風格
文風
杜牧的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身趁名家。他主張凡為文義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對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有比較正確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長處,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風貌。在詩歌創作上,杜牧與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詩人李商隱齊名,并稱“小李杜”。他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七律《早雁》用比興托物的手法,對遭受回紇侵擾而流離失所的北方邊塞人民表示懷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齊山登高》卻是以豪放的筆調寫自己曠達的胸懷,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詩歌的總的趨向是藻繪綺密,杜牧受時代風氣影響,也有注重辭采的一面。這種重辭采的共同傾向和他個人“雄姿英發”的特色相結合,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精致婉約。
風格
時政之作,感時傷世,憂國憂民;抒情小詩,風格清麗,畫面鮮艷,意境深遠。
藝術風格
關于杜牧詩的藝術風格,劉熙載有一個總的概括:“杜樊川詩雄姿英發。”(《藝概·詩概》)劉氏所謂的“雄姿英發”,是與李商隱詩“深情綿邈”的風格相比較而言的,意思是說,杜牧的詩在內容上多表現詩人救國救民的豪情壯志,在藝術形式上注重雄俊之氣的宏放暢達與情感的宣泄激越,有一股豪邁俊爽之氣。這是從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中對杜牧詩的風格所作出的比較準確的評價。一個詩人的藝術風格,是他在作品中表現出來的主要思想特點和藝術特點相對穩定的綜合體。在這個綜合體中,始終有一個主調、主旋律,把握住了這個主調、主旋律,也就認識了一個詩人藝術風格的主體。用“雄姿英發”來概括杜牧詩總的藝術風格,可以說是抓住了最主要的特點,這對杜牧的七律詩無疑也是適用的,它是我們認識杜牧七律詩藝術風格的基礎。但是,同一個詩人所寫的不同體裁的作品,其風格也會在總的藝術風格的基礎上呈現出某種個性差異,這正是詩人在藝術上臻于成熟的標志。杜牧的七律詩,就是以“雄姿英發”的總風格為基調而有時又別具一種特點。
劉克莊云:“牧于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矯時弊。”(《后村詩話》)楊慎也說:“(杜牧)詩豪而艷、宕而麗,于律詩中特寓拗峭,以矯時弊。”(《升庵詩話》)所謂“拗峭”,一方面是指用不依律體常格而加以變化的詩句所造成的陡直峻拔的氣勢;另一方面是指在律詩中所表現出來的與古體詩有某種相似的豪宕雄渾的意境。推原諸家論旨,我們可以這樣概括杜牧七律詩的藝術風格:以雄姿英發為最主要的特征,有時在律體中又故作拗句或出以古意,表現出一種勁直峻峭、氣力健舉的氣勢,從而更增強了雄渾豪宕的意境。如《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云閑今古同。
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
惆悵無因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詩人登臨覽勝,托物抒懷,氣含廣宇,思接千載。首聯由眼前景物興起六朝興亡之感,言昔日的衣冠文物,盡成荒草,唯有淡天閑云,今古所同,筆力貫注,大有包舉宇內,含蓋千古之勢。頷頸兩聯寫宛溪一帶的山色水聲、飛鳥居人、深秋簾幕、落日樓臺,一幅壯闊的山川風物秋景圖,如現目前。尾聯抒登閣遙望五湖所產生的思慕古人的豪情,表現了對功成名就后泛舟太湖的英雄人物范蠡的向往。全詩情景交融,氣魄壯偉,沉雄勁健而不失于木質枯直,有韻致而不流于柔弱無力。薛雪《一瓢詩話》說:“杜牧之晚唐翹楚,名作頗多,……如《題宣州開元寺水閣》,直造老杜門墻,豈特人稱小杜而已哉。”其實,這首詩不僅直造老杜門墻,而且登堂入室,得其真髓。
杜牧的生平作品與評價
1、生平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學家杜佑的孫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曾多年在地方官署中當幕僚,開成四年(839年)回朝任左補闕、膳部及比部員外郎,后出任黃州、池州、睦州、湖州等地刺史,官終中書舍人。晚年居住在長安城南他祖父留下的樊川別墅中,因號為“杜樊川”。
2、作品
杜牧的文學創作以詩歌最為突出,他的古詩受杜甫影響,多寫社會政治題材,如《感懷詩》、《郡齋獨酌》等。他還善于用絕句的形式諷詠史事,寄托懷抱,如《赤壁》、《過華清宮絕句三首》等。
杜牧的文章在晚唐也自成一家。《阿房宮賦》是其中最負盛名的一篇,它以秦朝的奢逸亡國為戒,給唐代統治者敲響了警鐘。大和年間任幕僚時,寫了《罪言》等重要的論文。他還注重研究軍事,曾為古代兵書《孫子》十三篇重新作注,還寫了《戰論》、《守論》、《原十六衛》等軍事論文,對唐代兵制的沿革、唐王朝與藩鎮斗爭的軍事形勢及有關戰例,作了較為透辟的分析。
著有《樊川文集》。清人馮浩有《樊川詩集注》。
3、評價
杜牧繼承唐代文學中的優良傳統,主張文章“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他詩歌中的成功之作,實踐了這一理論。他憤慨統治者的荒淫誤國,斥責大官僚將帥的昏懦茍安,反對藩鎮擁兵自固,反對吐蕃、回紇統治者的掠奪騷擾。后人把他稱為“小杜”,以別于杜甫。與同時代的李商隱齊名,并稱“小李杜”。李商隱比他小十歲,很欣賞他的為人和詩篇,曾在給他的一首詩中寫道:“高樓風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傷春復份別,人間惟有杜司勛。”
杜牧的古詩,大都寫政治、社會題材,往往豪健跌宕,流麗之中骨氣遒勁,這是由他政治上的識見和抱負決定的。近體詩卻情致俊爽,風調輕麗。他那些抒懷寫景的絕句,創造出富有情韻的深遠意境,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尤其是詠史絕句,或再現歷史事件的某些情景,寄寓自己的感慨和評價;或以詠嘆的語調,融入較多的史論成分。例如“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南軍不袒左邊袖,四老安劉是滅劉”等。杜牧的詠史作品中,在晚唐是有代表性的。在藝術上,杜牧詩自稱追求“高絕”,不學“奇麗”,不滿“習俗”,所謂“不今不古”,正是力圖在晚唐膚淺輕靡的詩風之外自具面目。但他的風格不像李賀的奇特,也不似元、白的平易,和李商隱比較也能獨樹一幟。在散文方面,他絕少抒寫閑情逸興的小品,大多是現實性較強的政論,寓意精警,筆鋒犀利,條分縷析,明白曉暢。堅持運用散體,在晚唐四六駢文風行的情況下,捍衛了韓柳古文運動的成果。他還把散文的筆法、句式引進賦里,寫出像《阿房宮賦》那樣融敘事、抒情、議論為一爐并帶有散文化傾向的新作風的賦,突破六朝、唐初以來賦作駢偶化、聲律化的趨勢,對宋以后的賦體的新發展有重要影響。
【杜牧的作品風格】相關文章: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歌風格特點03-14
杜牧簡介及代表作品10-18
陶淵明作品的主要風格04-07
詩人白居易的作品風格10-24
柳宗元作品藝術風格11-29
李賀的詩歌作品風格02-08
屈原作品的藝術風格03-30
杜牧生平07-19
杜牧《清明》翻譯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