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簡介】
孟郊(751年—815年),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祖籍平昌(今山東德州臨邑縣),唐代著名詩人。先世居汝州(今屬河南汝州),后隱居嵩山。[1-2] 因其詩作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故有“詩囚之稱”,并于賈島齊名“郊寒島瘦”。
孟郊兩試進士不第,四十六歲時才中進士,曾任溧陽縣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負,遂放跡林泉間,徘徊賦詩。以至公務多廢,縣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鄭余慶之薦,任職河南(河南府今洛陽),晚年生活,多在洛陽度過。憲宗元和九年,鄭余慶再度招他往興元府任參軍,乃偕妻往赴,行至閿鄉縣(今河南靈寶),暴疾而卒,葬洛陽東。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詩作風格】
人們曾把孟郊與韓愈并稱“韓孟詩派”,主要是因為他們都尚古好奇,多寫古體詩。但孟郊所作,多為句式短截的五言古體,用語刻琢而不尚華麗,擅長寓奇特于古拙,如韓愈所謂“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奡”(《薦士》)。而韓愈的七言古體最具特色,氣勢雄放而怪奇瑰麗。他們的詩都很有力度,但韓愈的力度是奔放的,孟郊的力度則是內斂的。他更多地學習了漢魏六朝五言古詩的傳統,正如李翱所說,“郊為五言詩,自漢李都尉(陵)、蘇屬國(武)及建安諸子、南朝二謝,郊能兼其體而有之”(《薦所知于徐州張仆射書》)。因此,與大歷、貞元詩人相比,他更接近漢、魏風骨;而與他之后的韓愈、李賀相比,則又較多地保留了大歷、貞元詩風的痕跡。這并不是說孟郊只是一味模仿漢魏六朝詩風,在學習古代詩歌藝術的同時,他又有自己鮮明的特色。
在內容上,孟郊的詩超出了大歷、貞元時代那些狹窄的題材范圍。固然,他的詩的主旋律是中下層文士對窮愁困苦的怨懟情緒,這是他屢試不第、仕途艱辛、中年喪子等生活遭遇決定的;但他還是能透過個人的命運看到一些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并以詩來反映這些生活。其中有的揭露、針砭了社會上人際關系中的丑惡現象,有的則尖銳地揭示了貧富之間的不平等。如《寒地百姓吟》以“高堂捶鐘飲,到曉聞烹炮”與“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兩相對照,《織婦辭》描寫了織婦“如何織绔素,自著藍縷衣”的反常現象。他寫這種詩常有很深刻的心理體驗,如《寒地百姓吟》中“寒者愿為蛾,燒死彼華膏”之句,實非泛泛紀述民間疾苦者可比。應該說,在杜甫之后,孟郊又一次用詩歌深入地揭露了社會中貧富不均、苦樂懸殊的矛盾。孟郊還有一些詩描寫了平凡的人倫之愛,如《結愛》寫夫妻之愛,《杏殤》寫父子之愛,《游子吟》寫母子之愛,這些題材已經在很長時間內被詩人們忽視了。
當然,孟郊也有平易樸素、自然流暢的詩作,但這些詩作在當時并不太引人注目(盡管《游子吟》等詩在后世被廣泛傳誦),倒是上述風格的詩作,在內容上、語言上都顯示了元和年間詩歌創作的新變化、新特點。好奇尚險的詩風在韓愈手中有了進一步發展并蔚為風氣。
【作品】
《罪松》
《蜘蛛諷》
《贈章仇將軍》
《贈劍客李園聯句》
《自惜》
《織婦辭》
《贈姚怤別》
《贈建業契公》
《自嘆·愁與發相形》
《崢嶸嶺》
《贈文應上人(一作贈高僧)》
《贈韓郎中愈》
《自商行謁復州盧使君虔》
《征婦怨》
《贈萬年陸郎中》
《贈道月上人》
《子慶詩》
《折楊柳·楊柳多短枝》
《贈蘇州韋郎中使君》
《贈城郭道士》
《擢第后東歸書懷,獻座主呂侍御》
《招文士飲》
《贈李觀(觀初登第)》
《贈別殷山人說易后歸幽墅》
《燭蛾》
《張徐州席送岑秀才》
《贈農人》
贈別崔純亮
《舟中喜遇從叔簡別后
寄上時從叔初擢第
歸江南郊不從行》
《贈主人》
《贈黔府王中丞楚》
《雜怨(一作古樂府雜怨)》
《終南山下作》
《贈轉運陸中丞》
《贈竟陵盧使君虔別》
《再下第》
《至孝義渡寄鄭軍事唐二十五》
《贈鄭夫子魴》
《擇友》
《雜曲歌辭·羽林行_朔雪寒斷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