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季友是哪個朝代的人
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令人敬佩的人物,他們以自己的才華和智慧,改變了歷史的進程。其中,江西第一個狀元王季友就是這樣一個人物。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王季友是哪個朝代的人,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得朋友。
王季友,生于公元714年3月11日,卒于794年12月18日,名徽,字季友,號云峰居士,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人,祖籍河南洛陽,生于豫章東湖之濱。王季友的父親叫王儀,曾任丹陽太守,他的妻子是河東郡著名的柳姓家庭的小姐。生活和和美美,讀書也讀得開開心心,就等著讀書有成,信心滿滿,一舉中第。但是世事變化太快,王季友的父親在任職期間出現了重大變故,具體是什么變故,史書并沒有記載,家道中落,全家人避居南昌,從青云跌落塵埃,人性啊,就是那么地殘忍,在你強的時候攀附,在你落魄的時候,反倒上來踩上兩腳,避居南昌之時,周遭的人對他們嘲笑加以歧視,我認為,和諧的鄰里關系只不過是一場笑話,只有在不觸及利益的時候才能維持表面上的和睦。
家道中落的王季友,生計都成問題,但是作為一個讀書人,一不會農事,二不會理賬,只好做了最簡單的手工藝活賣草鞋,以換取綿薄的收入,維持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柳家知道這件事情之后并沒有對自己的女兒進行資助,反而是決定中斷婚姻,將女兒召回去,其實小編頗覺奇怪,都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柳家很愛這個女兒么?為何相隔這么遠,知道自己女兒生活的近況?請讓小編加以惡意的猜測:柳氏修書回娘家訴苦了,所以使得這件事這么快被柳家得知!而且如果柳氏真的愛王季友,為何在家族的脅迫下直接留下封休書,不告而別,不能同感共苦的愛情算什么真情,大難臨頭各自飛,可以的是,老婆離自己而去之后,王季友還被誣陷,外界紛紛指責王季友,說他不善待自己的妻子,各種惡意評價橫生。
他的好友杜甫為其報不平,寫下了一首詩《可嘆》: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近者抉眼去其夫,河東女兒身姓柳。丈夫正色動引經,豐城客子王季友。群書萬卷常暗之角,孝經一道看在手。貧窮老瘦家賣履,好事就之為攜酒。明月元暇豈容易,紫氣郁郁猶沖斗 被自己妻子拋棄的王季友離開了東湖的破屋,帶著簡陋的行李,來到豐城株山腳下,在他仰慕的徐孺子隱居的地方,結茅而居,開墾荒地。勤勤懇懇耕種,認認真真讀書,終于于開元二十四年一舉中第,初試第三,復試第一,高中狀元,這也是江西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狀元。
王季友出名了,柳家在騷動,嘗試想恢復王季友女婿的身份,但又怕遭到拒絕而被恥笑,又聽聞王季友在豐城有了一位患難之妻陳氏,于是不了了之。 王季友在當官之后,才發現官場的渾濁,與當時權傾一時的李林甫極為不合,直接棄官而去,之后安史之亂爆發,王季友在相對安定的江西,到過著且歌且飲的生活,但是患難妻子陳氏的去世,讓他悲痛不已,思念故國,思念建功立業,但正在這時,戰亂卻給他送回來了他的珍寶發妻柳氏,隨著見面時的斑斑淚痕,王季友對發妻的怨恨也就煙消云散,如果不是那張壓箱底的休書長期給他的刺激,他或許會終生潦倒,王季友一直在為自己的妻子找借口,找理由,但是無論如何,在戰火紛飛,故國破爛的安史之亂期間,能見到自己的發妻,估計再大的怨恨也會煙消云散吧。
天寶十四年,經由好友杜甫的大力推薦,王季友再次入仕,他先后擔任陜西華陰縣郡,虢州錄事參軍,后來在江西觀察使李勉幕中任洪州司儀,最后入朝任太子司儀即御史中丞。卒于貞元十年,享年81歲,其妻柳氏附葬。
個人簡介
王季友幼年家道破落,遂與其兄一同遷至豐城云嶺定居,并用功讀書。王季友在22歲時便考中狀元,并任御史治書。但因厭倦時政,無意與李林甫之輩為伍,王季友不久后返回到豐城,在株山腳下的龍澤智度寺設帳授徒,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隱居生活。隱居期間,王季友著有《龍澤遺稿》、《四書要注》、《六經通義》等作。名氣亦響喝當時,杜甫、錢起、郎士元等人都與其有唱和之作。
江西第一狀元
王季友于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丙子科,以“初試第三,復試第一”的成績高中狀元,早于《江西狀元譜》認定的會昌三年(843年)狀元盧肇。為江西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狀元。
家世背景
父親王儀,字景肅,曾任丹陽太守,可能是王儀在任期間出了重大變故,致使王家家道中落,一家人失魂落魄地避居豫章(南昌)東湖,備受旁人的嘲笑和歧視。王季友的家庭在出事之前看上去是不錯的,父親是封疆大吏,妻子是河東郡著名的柳姓家庭的小姐。但一切變化太快,猝不及防之時,一切榮華富貴成過眼煙云。從青云跌落塵埃的王家,生計也成了問題,以致王季友被迫做起了最簡單的手工藝活——賣履,也就是賣草鞋,以換取綿薄的收入,維持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柳家知道自己女兒跟著一個倒霉的家伙在南方過著乞丐般的生活以后怒不可遏,他們決定中止這種無疑是羞辱他們門第的事件。在家族的脅迫下,柳氏不能與丈夫同甘共苦、患難終生,終于在王季友出門賣履之后,柳氏留下一紙休書,別他而去。
當王季友回到破爛不堪的家時,似乎覺察到一絲異樣,空寂無人的家中沒有任何聲響,只有一束從破屋空隙中投射進來的光線火辣辣地照射在一張紙上。有著不祥預感的王季友雙手顫抖捧起了這張紙,這張紙明白無誤地告訴他這段婚姻的結束。王季友的淚水滴落在休書上,墨跡邊由此暈染開來而變得模糊,淚水滴落在地上,濺起一點點不易覺察的灰塵。
在一個清晨,王季友默默離開了東湖邊的破屋,輾轉來到了豐城株山腳下,在他仰慕的徐孺子隱居的地方,結茅而居,開墾荒地。伴隨他的行李除了書之外,還有那一紙休書。他在這里勤勞耕作,發憤苦讀,有時感時傷事,對酒當歌,歌中有漢息,有憤怒,也有期待。
多年以后的開元二十四年(736)三月,這一科的進士考試結束,一條消息迅速傳遍各地,本科新狀元,就是豐城客子王季友。舉朝驚嘆之余,河東柳家也騷動起來,氣急敗壞的有,后悔不迭的有,歡欣鼓舞的也有。他們又嘗試恢復他們女婿的名份,但又怕遭到王家斷然的拒絕而被人恥笑,況且打聽到王季友在豐城已有了一位患難之妻陳氏,柳氏回來什么地位也未可知,事情就這樣暫時擱置下來了。
王季友雁塔題名之后,受職御史臺治書,旋即又因與權傾一時的李林甫之流不合而棄官而去。不久“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出逃,北方領土大部淪陷。在相對安定的江西,王季友依然過著且歌且飲的隱居生活。歷經磨難的他已對官場感到厭倦,陳氏的去世引起他淡淡的憂傷,對故國的思念也使他魂牽夢縈,他多想國家一聲召喚,回到北方的戰場,去收復失地,抗擊叛軍。
一個月夜,茅屋外一陣犬吠之后,響起了清晰而略有些顫抖的敲門聲,剝剝啄啄,似曾相識。王季友遲疑地起身,他明顯感受到一種異樣的氣氛流貫全身,使久慣人生的他竟然莫名其妙地心跳起來。“吱呀”聲后,在門外如水的目光下站立的,正是發妻柳氏。多年未見的她略有些老態,但仍不失大家閨秀的風韻。躲避戰亂的顛沛流離,使她顯得疲憊而憔悴。凝望之際,淚水奔涌而出,模糊了兩人的視線。兩人抱頭痛哭,一夜無眠,相互傾訴久別的思念。對妻子的仇恨與憤怒,隨同那紙箱底的休書一同化為灰燼。沒有這張薄紙的千斤重壓,也許他會潦倒終生不思進取,何況,受到家族重壓的妻子這么多年也不容易。
天寶十四年(755)四月,經左拾遺杜甫,左補闕岑參和禮部尚書崔灝等人的大力推薦,朝廷下詔起用王季友,他先后擔任陜西華陰縣郡,虢州錄事參軍,后來在江西觀察使李勉幕中任洪州司儀,最后入朝任太子司儀即御史中丞。貞元十年(794),81歲的王季友與世長辭,歸葬豐城林山龍澤坑智度寺后,贈豫章伯,妻柳氏附葬。
今天,在白鎮株山腳下的墓冢中,我們只知道這里埋藏著一位狀元,一位朝廷重臣,卻不知道這里還埋藏著一個凄美曲折的愛情故事。此時耳邊仿佛又響起王季友的摯友杜甫為他寫的《可嘆》的句子: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近者抉眼去其夫,河東女兒身姓柳。丈夫正色動引經,豐城客子王季友。群書萬卷常暗誦,孝經一道看在手。貧窮老瘦家賣履,好事就之為攜酒。明月元暇豈容易,紫氣郁郁猶沖斗……
【王季友是哪個朝代的人】相關文章:
王充是哪個朝代07-27
周宣王是哪個朝代04-01
魯殤王是哪個朝代的08-29
王觀是哪個朝代的詩人02-07
畢升是哪個朝代的人06-30
廉頗是哪個朝代的人10-20
呂不韋是哪個朝代的人11-16
袁樞是哪個朝代的人10-23
宋玉是哪個朝代的人04-01
包拯是哪個朝代的人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