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李吉甫生平簡介
早年經歷
李吉甫年輕時勤奮好學,善寫文章,以門蔭補任左司御率府倉曹參軍,二十七歲便擔任太常博士。他學識淵博,尤精國朝典故,歷任屯田員外郎、駕部員外郎,受到宰相李泌、竇參的器重。貞元八年(792年),李吉甫被外放為明州(治今浙江鄞州)長史,后起復為忠州(治今重慶忠縣)刺史,歷任柳州(治今廣西柳州)刺史、饒州(治今江西鄱陽)刺史。
回朝任職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憲宗繼位,征召李吉甫回朝,授為考功郎中、知制誥。他返回朝廷后,又被召入翰林院,擔任翰林學士,并改任中書舍人,獲賜紫衣。
元和元年(806年),西川節度副使劉辟叛亂。朝臣都認為蜀地險要,易守難攻,不主張出兵討伐。宰相杜黃裳卻極力主戰,還推薦神策軍使高崇文為伐蜀主帥,李吉甫也贊同出兵。唐憲宗便命高崇文與山南西道節度使嚴礪入川平叛。[7] 高崇文久攻不破鹿頭關(在今四川德陽),李吉甫奏道:“漢晉南朝五次伐蜀,四次都是沿江而上。江淮地區的宣州(治今安徽宣城)、洪州(治今江西南昌)、蘄州(治今湖北蘄春)、鄂州(治今湖北鄂州),強弓勁弩,號稱天下精兵。陛下可讓江淮軍直搗三峽腹心,叛軍必會分散兵力,前去救援。而且高崇文擔心江淮軍率先建功,也會增強斗志。”西川平定后,李吉甫又建議讓高崇文、嚴礪分別節度西川(治今四川成都)、東川(治今四川三臺),使兩川相互制衡。
擔任宰輔
元和二年(807年),杜黃裳罷相,李吉甫則被任命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他外放江淮十余年,深知百姓疾苦,拜相之后鑒于藩鎮節度使貪婪恣肆,便奏請皇帝,讓節度使屬下各郡刺史獨自為政。李吉甫還建議,應禁止州刺史擅自謁見本道節度使,禁止節度使以歲末巡檢為名向管內州縣苛斂賦役。唐憲宗對他愈加倚重。
鎮海節度使李锜驕橫不法,李吉甫認為他定會反叛,便勸憲宗召他回朝,加以控制。面對朝廷三次征召,李锜都稱病不應,還以重金賄賂朝中權貴。十月,李锜攻掠州縣,發動叛亂。李吉甫道:“李锜不過是個庸材,網羅的都是些亡命群盜,哪有什么斗志?如果朝廷征伐,定可成功。”他又征調素為江南藩鎮所畏懼的徐州軍和汴州軍參與平叛,以震懾叛軍。叛軍聽聞徐州(治今江蘇徐州)、汴州(治今河南開封)興師南下,果然斬殺李锜,向朝廷投降。李吉甫因功獲封贊皇縣侯。
唐朝自德宗年間以來,對藩鎮一直采取姑息的態度。很多節度使都是終身任職,擁兵自重,形成尾大不掉的態勢。李吉甫針對這一弊病,加以改革。他在拜相后的一年多時間內,共調換了三十六個藩鎮的節帥,使得節度使難以長期有效地控制某個藩鎮。
出鎮淮南
元和三年(808年),右仆射裴均交結權幸,欲求取宰相之職。當時朝廷正舉行“直言極諫科”制舉考試,有舉子在考卷中抨擊朝政,唐憲宗非常不滿。裴均便指使黨羽,稱此事背后有宰相教唆,希望借此讓李吉甫罷相。諫官李約、獨孤郁、李正辭、蕭俛等人上疏陳述原委,竭力為李吉甫辯白,唐憲宗這才怒氣稍解。
李吉甫原本與竇群、羊士諤、呂溫交好。竇群擔任為御史中丞后,舉薦羊士諤為侍御史、呂溫為知雜事。李吉甫卻惱怒他事先沒有向自己稟報,不肯批準,引起竇群等人的怨恨。后來,李吉甫患病,讓醫士留宿在家中。竇群卻抓捕醫士,上書彈劾李吉甫,稱他結交術士。唐憲宗查知實情,貶逐竇群等人。李吉甫知道自己樹敵過多,便請辭相位,并推薦裴垍接任。同年九月,李吉甫出鎮淮南(治今江蘇揚州),授檢校兵部尚書、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淮南節度使。唐憲宗親自在通化門為他餞行。
李吉甫在淮南三年,常上書議政,指陳朝政得失,論列軍國利害。他率領民眾修筑富人塘、固本塘、平津堰(在今江蘇高郵)等水利工程,灌溉農田近萬頃,還奏請朝廷,免去當地百姓數百萬石欠租。
復居相位
元和六年(811年),裴垍因病罷相。憲宗遂將李吉甫從淮南召回,再次任命他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加授金紫光祿大夫、集賢殿大學士、監修國史、上柱國,進爵趙國公。他建議裁汰冗雜官吏,減低百官俸祿,以節省國家財政開支。唐憲宗采納了他的建議,最終裁減內外冗官八百余人、冗吏一千七百余人。當時,宗室諸王居住在十六宅中,連女兒的婚姻都要由宦官掌管。諸王只能厚禮賄賂宦官,以求得到嫁女的目的。李吉甫奏知皇帝,唐憲宗遂封諸王之女為縣主,命有司挑選門閥子弟加以婚配。
元和七年(812年),魏博節度使田季安病逝,其子田懷諫繼任。李吉甫勸唐憲宗出兵征討,并推薦薛平為義成節度使,欲趁機收復魏博鎮(治今河北大名)。但唐憲宗因宰相李絳極力反對,最終沒有采納。李絳剛正不阿,唐憲宗為制衡李吉甫,特意擢其為相。二人常在御前爭論,唐憲宗認為李絳耿直,常聽從他的主張。后來,李吉甫又繪制《河北險要圖》,呈獻給唐憲宗。憲宗將地圖掛在浴堂門壁上,每逢議論河北局勢,都對李吉甫大加贊揚。
元和八年(813年),回鶻越過大漠,南攻吐蕃。朝廷得報,卻認為回鶻表面聲稱討伐吐蕃,真實意圖是要入侵唐境。李吉甫道:“回鶻并未與朝廷斷絕和好關系,南下目的不大可能是侵擾邊境,我們只要加強戒備,則不足為慮。”他建議恢復自夏州至天德軍之間的十一所驛站,以便傳遞邊境軍情,又征調夏州精騎五百人駐屯經略故城,以接應驛使,同時護衛黨項部落。李吉甫又建議朝廷復置宥州,以防御回鶻,安撫黨項。唐憲宗遂在經略故城重新設置宥州,隸屬于綏銀道,并征調鄜城九千神策軍前往駐守。李吉甫又征調江淮地區的三十萬件兵器與千余匹戰馬,補充給太原、澤潞兩軍,以加強唐朝北部邊防。
暴病去世
元和九年(814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病逝,其子吳元濟請求襲任。李吉甫認為淮西鎮(治今河南汝南)深處內陸,四周又無黨援,不宜效仿河朔三鎮父死子繼的.慣例,主張趁機出兵奪取淮西。唐憲宗贊同他的意見,便讓他策劃征伐淮西之事。
同年十月,李吉甫暴病去世,時年五十七歲。唐憲宗聞訊傷悼,派宦官前去吊唁,在按慣例饋贈之外,又從內庫拿出絹帛五百匹以撫恤其家屬,并追贈他為司空。太常博士為李吉甫擬謚號為敬憲,度支郎中張仲方卻表示反對,認為謚號過于美化。憲宗大怒,貶斥張仲方,賜李吉甫謚號為忠懿。
主要成就
行政
李吉甫在元和年間兩次擔任宰相,共計三年七個月,被譽為“元和名相”。他的政績主要有:
抑制藩鎮:加強藩鎮所屬州郡的權力;平定鎮海李锜叛亂;調換藩鎮節帥;將普潤軍劃歸涇原;策劃征討淮西(未完成便病逝)。
打擊宦官:削去宦官對宗室諸女的婚配管理權。
整頓吏治:裁汰冗雜官吏;減低百官俸祿。
鞏固邊防:恢復邊境驛站;屯兵經略故城;增置宥州;為邊軍補充戰馬兵器。
學術
李吉甫著有《元和郡縣圖志》,敘述全國政區的建置沿革、山川險易、人口物產,以備唐憲宗制馭各方藩鎮之用。
《元和郡縣圖志》的名稱有多種記載,《舊唐書·李吉甫傳》《舊唐書·憲宗本紀》作《元和郡國圖》,李吉甫所作《元和郡縣圖志·自序》及《新唐書·藝文志》作《元和郡縣圖志》,南宋時期因圖已亡佚,改稱《元和郡縣志》。
《元和郡縣圖志》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地理總志,書成于元和八年(813年),次年又作補充。全書首起京兆府,末盡隴右道,共四十七鎮,每鎮篇首有圖。而今僅存殘本,第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三十六諸卷已佚,第十八卷和第二十五卷缺一小部分。
《元和郡縣圖志》繼承和發展了漢魏以來地理志、圖記、圖經的優良體例傳統,對各項地理內容作了翔實的記載,又在府州下增加府境、州境、八到、貢賦等項內容,這是以往地理志、地理總志所沒有的,是李吉甫的獨創,這個創新為后來的地理志、地理總志所效法。
軼事典故
置怨結歡
陸贄執政時,懷疑李吉甫結交朋黨,將他貶為明州長史。后來陸贄遭到裴延齡的構陷排擠,被貶謫忠州。裴延齡欲加害陸贄,便起用李吉甫為忠州刺史,陸贄的兄弟門人為此擔憂不已。李吉甫卻不記前仇,以對待宰相的禮節對待陸贄,與他相處甚歡。陸贄起初感到羞愧恐懼,后來逐漸與李吉甫結為至交。時人都對李吉甫的器量敬重不已,但李吉甫也因此六年未得升遷。
吉甫問卜
李吉甫貶官東南時,曾讓擅長占卜的袁隱居推算自己的官職運數。袁隱居道:“您可以做到將相,壽數為九十三。”李吉甫道:“我的先輩中從沒有能活到七十的,我也不敢奢望能活到九十三。”袁隱居道:“按照占算出來的命數,就是九十三。”后來,李吉甫果然出將入相,兩居宰輔,節度淮南。他在五十六歲時去世,當時是元和九年十月三日,恰好符合九十三之數。
劾貶奸吏
元和初年,中書主書滑渙勾結知樞密劉光琦。劉光琦與宰相意見發生分歧時,常讓滑渙傳達自己的意圖,常能達到愿望。宰相杜佑、鄭絪等人都低聲下氣,用友好的態度對待滑渙。鄭余慶當面斥責滑渙,不久便被罷去相位。各地官員對滑渙都爭相賄賂。李吉甫擔任中書舍人時,彈劾滑渙肆意專權。唐憲宗搜到滑渙罪狀,將他貶死雷州,并抄沒其家,竟多達數千萬貫。
惟在進賢
唐憲宗任命李吉甫為宰相。李吉甫聞訊淚下,對中書舍人裴垍道:“吉甫飄泊江淮十五年,窮困失意,如今竟被拜為宰相。我能報答朝廷恩德的,只有引進賢明之士,但我對朝廷后進少有接觸。您善于識別人才,希望您能向我講出您的意見。”裴垍當即開列了三十多人的名單。李吉甫在數月內,將這些人均加以任用。時人都認為他用人得當。
勸諫憲宗
吐蕃曾遣使入朝,請求結盟。李吉甫諫道:“德宗年間之所以與吐蕃結盟,是因為可以借此牽制南詔。而如今異牟尋歸國,南詔與朝廷友好,吐蕃不敢犯塞。朝廷若與吐蕃結盟,可能會使南詔怨望,南部邊界恐難保安寧。”唐憲宗遂拒絕吐蕃的結盟請求。
唐憲宗欲將濠州、泗州交還給徐州節度使張愔管轄。李吉甫諫道:“泗州背倚淮河,濠州則有渦口險要,此前交給張建封,讓朝廷處于被動。如今張愔是被徐州軍士擁立,雖對朝廷有善意,但他恐怕掌控不了部下的驕兵悍將。若再讓他據有淮河、渦口,讓他扼制東南要沖,朝廷將來恐有大憂。”憲宗遂作罷。
京城僧人的莊田、水硙有免稅的權利。李吉甫諫道:“錢米所征稅賦,向來都有定額。僧人有余力而寬免,卻攤配給貧窮而無處求助的百姓,一定不能允許。”唐憲宗遂免去僧人的免稅權。
唐德宗曾為義陽公主在墓所起建祠堂一百二十間,耗費錢財數萬。永昌公主死后,唐憲宗命按照義陽公主一半的規格,為她起建祠堂。李吉甫諫道:“德宗權宜之舉,不能循為常法。從前漢章帝欲在父祖皇陵起建祠堂,東平王劉蒼表示反對。不合禮制的事情,君主應當慎重,陛下還不如酌量設置守墓民戶。”憲宗道:“我也認為這樣做太繁瑣浪費,這才減掉一半,果然你也這么看。但我也不愿將百姓編入墓戶,還是讓官戶來守墓吧。”李吉甫拜賀。憲宗又道:“只要有不合適的你就直接對我說,不要以為我不能實行。”
李氏三相
趙郡李氏有東南西三祖房,元和年間,三房各有一人被拜為宰相。南祖房是李藩,東祖房是李絳,而西祖房則是李吉甫。巧合的是,三人在各自房支中都排行第三。
父子同命
李吉甫五十一歲時出鎮淮南,五十四歲被征召回朝,再次拜相。而其次子李德裕出鎮淮南,入朝復相的年齡都與他一模一樣。
家庭成員
父親:李棲筠,曾任御史大夫,封贊皇縣子。
兄長:李老彭,曾任侍御史。
兒子:李德修,歷任膳部員外郎、舒湖楚三州刺史。
兒子:李德裕,唐武宗朝宰相,官至太尉,封衛國公。
李吉甫的代表作品
龍門南岳盡伊原,草樹人煙目所存。
正是北州梨棗熟,夢魂秋日到郊園。小園休沐暇,暫與故山期。樹杪懸丹棗,苔陰落紫梨。
舞叢新菊遍,繞格古藤垂。受露紅蘭晚,迎霜白薤肥。
上公留鳳沼,冠劍侍清祠。應念端居者,長慚補袞詩。結構非華宇,登臨似古原。僻殊蕭相宅,蕪勝邵平園。
避暑依南廡,追涼在北軒。煙霞霄外靜,草露月中繁。
鵲繞驚還止,蟲吟思不喧。懷君欲有贈,宿昔貴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