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詩人蕭華生平簡介及代表作品
蕭華(1916年1月21日-1985年8月12日),男,原名蕭以僔,出生于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瀲江鎮肖屋村,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優秀領導人,杰出的政治工作領導者。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詩人蕭華生平簡介及代表作品,歡迎閱讀與收藏。
早年經歷
蕭華早年以門蔭入仕,在父親蕭嵩罷相后被擢升為給事中,后又任工部侍郎。天寶八年(749年),蕭嵩病逝,蕭華襲爵徐國公。他生性穩重,家風嚴謹,后拜兵部侍郎。
輾轉歸朝
至德元年(756年),安祿山叛軍進逼長安,唐玄宗入蜀避亂。蕭華因未及隨駕,被叛軍俘獲,授為魏州刺史。至德二年(757年),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弒殺。
乾元元年(758年),郭子儀、李光弼等九位節度使將安慶緒圍困在相州。蕭華暗中與朝廷通信,欲在魏州為內應,結果被叛軍偵知,遭到囚禁,直到崔光遠收復魏州,才被放出。唐肅宗獲知蕭華在魏州施行仁政,便正式任命他為魏州刺史。十二月,史思明率軍南下。郭子儀擔心蕭華再次被叛軍俘獲,便讓崔光遠接任魏州刺史,并將蕭華召到相州,安置在軍中。
升任宰相
乾元二年(759年),九節度兵敗相州。蕭華返回長安,因曾接受叛軍任命的官職,被降為秘書少監,但不久便升任尚書右丞。后來,蕭華出鎮河中府,擔任河中尹、河中晉絳節度使。
上元二年(761年),蕭華被拜為宰相,授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崇文館大學士,并監修國史。當時,宦官李輔國掌握禁軍,倚仗恩寵,求取宰相之位,并諷勸裴冕,讓他推薦自己。蕭華正色拒絕,因此得罪李輔國。
謫貶硤州
寶應元年(762年),李輔國上奏皇帝,稱蕭華專權,要求免去其宰相之職。唐肅宗不許,李輔國便再三上奏,并推薦元載。唐肅宗無奈,只得將蕭華罷為禮部尚書,任命元載為同平章事。
同年四月,唐肅宗病逝,唐代宗繼位,李輔國因擁立之功被拜為宰相。元載迎合李輔國的意旨,將蕭華貶為硤州員外司馬。后來,蕭華病逝于硤州貶所。
軼事典故
肅宗末年,李輔國日漸驕縱,竟向皇帝求取宰相之職。肅宗忌憚他的兵權,不敢直接拒絕,委婉地道:“憑你的功勞,什么官不能當,只是不知道朝中重臣的意見。”李輔國便去游說尚書仆射裴冕,想讓他推薦自己。肅宗私下對蕭華道:“李輔國想當宰相,如果裴冕等大臣呈上薦表,那我就沒有理由拒絕他了。”蕭華詢問裴冕,裴冕道:“沒有這種事,我寧可砍斷胳膊也不會讓李輔國拜相。”李輔國在肅宗朝始終未能拜相,并因此怨恨蕭華。
后世地位
大中二年(848年),唐宣宗將三十七位功臣的畫像掛在凌煙閣內,蕭華位列其中。
蕭華的代表作品
粵在秦京日,議乎封禪難。豈知陶唐主,道濟蒼生安。
惟彼烈祖事,增修實榮觀。聲名朝萬國,玉帛禮三壇。
纂圣德重光,建元功載刊。仍開舊馳道,不記昔回鑾。
羽衛搖晴日,弓戈生早寒。猶思檢玉處,卻望白云端。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16年1月21日,蕭華出生于一個貧苦的泥瓦匠家庭。蕭華父母都是早期共產黨員,家里是中共興國縣地下黨組織的交通站,其父母后來都在革命斗爭中獻出了生命。蕭華自幼天資聰穎,少年時代投身革命,經常擔任送信任務。讀小學時,受到中共地下黨員蕭以儒校長、蕭以佐教員的啟發教育。
蕭華自幼聰穎好學,每年都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祠堂學租獎勵,被人譽為“神童”。他身材瘦弱,衣衫襤褸,卻才高志大。12歲那年,在《我的將來》作文中,便立志“打倒軍閥”、“鏟除列強”,深受老師的器重。
這一年,縣商會捐給學校一批樂器,讓學校組織樂隊。蕭華看中了一把锃亮的銅號,不料一吹竟發出“嗤”的一聲,引起同學一陣哄笑。商會會長的兒子嘲諷的說:“飯都吃不飽的人,還想吹號。”蕭華氣得漲紅了臉,請求老師讓他練吹號。老師鼓勵他說:“有志者,事竟成。”天道酬勤,蕭華苦練半年,小號吹得嫻熟。
在一次學校聯歡晚會上,蕭華的小號獲得一陣又一陣的喝彩,把晚會推向了高潮。在場的紳士老板們紛紛打聽:“這是誰家的公子?”老師講出蕭華的身世后,老爺們不樂意了。第二天,老師難過地說:“校董會不讓你吹號了……”蕭華默默地交出心愛的小銅號輟學回家。
國內革命
1927年春,蕭華秘密加入中共黨外圍組織“青年干社”。
1928年12月,正在興國縣立文蘭閣中學讀初中的蕭華,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2月20日參加興國暴動。
蕭華與王新蘭
1929年2月,13歲的蕭華參加興國土地革命干部訓練班學習。
1929年4月,毛澤東率紅四軍第三縱隊來到興國城,蕭華第一次見到了他。毛澤東在瀲江書院崇圣舉辦了“土地革命干部訓練班”,蕭華是年齡最小的學員。這年春天,興國建立了共青團縣委,蕭華任組織委員。
1929年12月,蕭華被推選為少共共青團興國縣委書記。他很快跑遍了全縣,區區建立了團委,鄉鄉成立了團支部,還組織了少年先鋒隊,他的組織才能深得毛澤東稱贊。
1930年3月,毛澤東來到興國,聽他匯報縣青年團的工作,對他的組織才能十分欣賞,不久他被調到中國工農紅軍任紅四軍軍委青年委員,蕭華在紅四軍僅一個多月,就利用戰斗間隙,把全軍青年組織健全起來。
1930年7月,蕭華轉為中共正式黨員。10月,又被任命為特務營三連政委。蕭華在紅四軍僅一個多月,就利用戰斗間隙,把全軍青年組織健全起來。
1931年4月,蕭華被任命為特務營政委。
1932年1月,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后,以紅四軍共青團組織的代表,參加了共青團中央召開的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后,蕭華調任紅十師三十團政委,3個月后,又被任命為紅一軍團政治部青年部部長。
1933年夏,蕭華主持全軍青年工作會議,向中央提出了在青年中擴大紅軍,創建“少共國際師”的建議。不久,在中央蘇區掀起擴紅高潮,組建起“少共國際師”,17歲的蕭華被任命為師政治委員,他率領這支年輕的隊伍投入反“圍剿”激戰。
1933年9月,共青團中央在江西寧都成立“少共國際師”,建制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師,蕭華被任命為政委。
1934年10月,長征開始,蕭華先后擔任紅一軍團組織部長、二師政治委員。
1935年,蕭華曾被選為國際共產主義青聯第六屆執行委員。1935年1月,蕭華調任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1935年3月21日,蕭華指揮搶渡烏江先遣部隊,鞏固和擴大烏江渡口陣地,使紅軍主力安全渡過了烏江。在“四渡赤水”戰役中,他隨紅二師四團等部隊進行政治工作,參加戰斗。之后在越過大涼山時,協助劉伯承使紅軍順利通過彝族區。
1935年6月,蕭華被任命為紅一軍團一師政委。8月,蕭華和陳光率領部隊走過茫無人煙的草地。9月,率紅二師勝利到達甘南重鎮哈達鋪。接著,調任紅軍陜甘支隊第一縱隊第一大隊政委。10月和楊得志一起率領第一大隊,勝利到達吳起鎮。到達陜北后,蕭華率部參加了直羅鎮、東征、西征和山城堡等重大戰役。
1936年2月,蕭華在東征的兌久峪戰斗中,親臨前線,指揮作戰,英勇頑強,不幸左腿負傷。
抗日戰爭
蕭華在戰爭時期
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開始時,蕭華任八路軍一一五師政治部副主任,參加了名震中外的平型關戰斗。
1937年11月,蕭華任一一五師三四三旅政治委員,與旅長陳光一起指揮了廣陽、義棠鎮、午城、井溝等戰斗。
1938年6月,蕭華任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于1938年7月中旬率領東進抗日挺進縱隊,曉行夜宿,渡過汾河,穿過同蒲路,橫跨太行山,越過津浦線,深入敵后的冀魯平原。
1939年11月,蕭華出任魯西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員,加強了共產黨和八路軍在魯西的政治、軍事力量。由于蕭華所部英勇善戰,當地群眾稱之為“蕭華支隊”。1939年底,蕭華任三四三旅政委兼魯西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次年初,被選舉為魯西行政公署主任。
1940年7月,中央決定成立華北討逆軍,蕭華任華北討逆野戰軍政治委員、魯西行政公署主任。他和司令員宋任窮一起,發動討伐漢奸石友三戰役,共殲石軍2萬余人,鏟除了石友三頑固派的社會基礎,鞏固了冀魯豫和魯西抗日根據地,粉碎了敵人妄圖擠走八路軍的企圖。
解放戰爭
蕭華與戰友們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共中央作出“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重大戰略決策,并電令蕭華,統一指揮從山東抽調部隊橫渡渤海,進軍東北。
1946年1月,蕭華被任命為遼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遼東省委書記。4月,指揮遼東軍區第三縱隊打敗國民黨軍對本溪的連續進攻。
1946年1月5日,國民黨第五十二軍空襲溝幫子、盤山地區,奪取營口。蕭華指揮部隊奮起還擊,取得保衛營口首戰勝利,之后先后大戰沙嶺子,三戰本溪,發起鞍(山)海(城)戰役。
1946年10月下旬,杜聿明指揮8個師再次進攻遼東。蕭華選擇杜聿明號稱“千里駒”的敵二十五師開刀,主動放棄安東城,誘敵孤軍冒進,在新開嶺打伏擊并取得勝利。
1946年11月后,為加強南滿斗爭的領導,中共中央和東北局成立南滿軍區,蕭華出任中共南滿分局副書記、南滿軍區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在堅持南滿根據地問題上,率先支持陳云代表東北局作出的堅持南滿的正確決定。此后至1947年4月初,積極協助蕭勁光,指揮四次保衛臨江的作戰,徹底打破了國民黨軍“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戰略企圖,改變了東北戰場的態勢。
1948年5月,蕭華改任為東北軍區第一前線指揮所政委。下旬參加了指揮解放長春的戰斗。在圍困長春戰役中,他和蕭勁光認真執行中央軍委和東北局“久困長圍”的方針,并及時提出“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口號,經過大量的艱苦的工作,終于爭取了國民黨六十軍和新七軍先后起義和投誠,和平解放了長春。長春解放后的第三天,蕭華和蕭勁光又奉命率部日夜兼程南下,參加沈陽外圍作戰。11月,蕭華調任東北野戰軍特種兵司令員,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特種部隊最早的領導人之一,肩負起創建新兵種的艱巨任務。此后,蕭華參加了遼沈戰役和平津戰役。
1949年3月,東北野戰軍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蕭華任“四野”第十三兵團政治委員。3月31日,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在北平香山接見并宴請各位“四野”師以上干部。當蕭華給毛澤東敬酒時,毛澤東笑著說:“蕭華,你我多年不見,可是我的耳朵長得很,你一時司令,一時政委,一時山東,一時東北,出息好大喲!”
1949年7月,蕭華任中國青年代表團團長,率團參加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的第二屆世界青年聯歡節。被選為第二屆世界民主青年聯盟理事。
建國之后
1983年8月蕭華(左)在陜南視察洪災情況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蕭華于1950年3月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委,同年6月調任總政治部副主任。
1954年9月15日,蕭華作為軍隊代表參加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954年11月,蕭華兼任政治學院第一副院長。
1956年,蕭華繼任總干部部部長。在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監委副書記。此后,又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監委書記。
1956年9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蕭華當選為中央委員。
1959年,蕭華被任命為中央軍委副秘書長。這個時期,他致力于人民軍隊光榮傳統的研究總結和宣傳,發表了許多重要文章,參與領導制定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
1977年8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蕭華當選為中央委員。
1978年,蕭華作為軍隊代表參加了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982年9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蕭華當選為中央委員。
1983年6月,蕭華當選為六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分管全國政協提案工作。
1985年8月12日,蕭華病逝于北京,享年70歲。
主要成就
國內革命
1928年12月20日,蕭華參加興國暴動,在暴動的頭一天晚上,他邀集幾名共青團員悄悄摸到全城反動分子的門前,在門上用木炭畫了記號,最終暴動隊伍按記號把全城反動分子一網打盡,偽公安局長蕭敬安被抓獲。
蕭華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在長征中任紅1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紅2師政治委員。
1930年年底,蕭華作為特務營三連政委,率領三連在第一次反“圍剿”中參加了龍岡戰斗和東韶戰斗。
1931年4月,蕭華作為特務營特務營政委,帶領部隊參加了第二次反“圍剿”主攻方向的戰斗。
在第四、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蕭華及時召開青年工作會議,激發廣大青年參軍參戰的革命熱情,發揮青年在革命戰爭中的突擊作用。
1933年9月,蕭華作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師政委,和師長陳光率部先后參加了閩北拿口戰斗、黎川東南的團村戰斗、邱家隘戰斗,以及1934年4月的廣昌保衛戰,7月的大腦寨戰斗,8月的驛前防御戰,10月的石城保衛戰。在這些連續戰斗中,蕭華和師長深入前沿指揮作戰,同國民黨軍隊展開激烈的戰斗,挫敗敵軍一次次進攻,堅決完成了上級給予的作戰任務。
1934年10月,長征開始,蕭華和彭紹輝指揮“少共國際師”,先后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打退敵人一次次進攻,完成了掩護軍委縱隊的任務。
蕭華(左一)
1935年3月21日,蕭華指揮搶渡烏江先遣部隊,鞏固和擴大烏江渡口陣地,使紅軍主力安全渡過了烏江。在“四渡赤水”戰役中,他隨紅二師四團等部隊進行政治工作,參加戰斗。
1935年5月,紅軍渡過金沙江后,遇上攔路的彝族部落,形勢劍拔弩張,蕭華嚴令:“沒有命令,誰也不許開槍,一定要遵守民族政策!”然后他通過翻譯,和彝民兄弟解釋了此行目的,并協助劉伯承同彝民首領小葉丹結為異姓兄弟,使紅軍順利通過彝族區,在大涼山腹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1935年5月,在十七勇士搶渡大渡河時,蕭華在河岸邊親自吹起沖鋒號鼓舞勇士們勝利地渡過天險。在飛奪瀘定橋的戰斗中,他隨右縱隊沿大渡河東岸向北疾進,并帶領突擊連,一舉攻下鐵絲溝險關,有力地配合了左縱隊勝利搶橋。
1935年9月,蕭華率紅二師作為軍團前衛,攻克甘肅南部的天險臘子口,勝利到達甘南重鎮哈達鋪。10月和楊得志一起率領第一大隊,配合兄弟部隊急襲通渭城,激戰青石嘴,勝利到達吳起鎮。到達陜北后,蕭華率部參加了直羅鎮、東征、西征和山城堡等重大戰役。
1936年2月,蕭華在東征的兌久峪戰斗中,親臨前線,指揮作戰,英勇頑強,不幸左腿負傷。
抗日戰爭
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開始后,蕭華參與了平型關大捷。
解放戰爭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蕭華被受命進軍東北,組織精干的指揮機構,率山東部隊4個師橫跨渤海,之后立即開展工作,指揮部隊長途奔襲,殲滅日偽殘余2萬余人和難以計數的小股土匪,開辟遼東根據地,站穩腳跟。
1946年4月,蕭華指揮遼東軍區第三縱隊打敗國民黨軍對本溪的連續進攻。為牽制敵人的主力,蕭華和軍區領導果斷地于5月發起了鞍海戰役,此戰役的勝利,對東北戰場以后的斗爭起了重要作用,受到通電表揚。
1946年1月5日,國民黨第五十二軍空襲溝幫子、盤山地區,奪取營口。蕭華指揮部隊還擊,殲敵1759人,取得保衛營口首戰勝利。從營口撤出后,又與號稱“國內無敵”的國民黨新六軍及五十二軍大戰沙嶺子,三戰本溪,擊斃敵五十二軍副軍長鄭明新、二十五師師長劉世懋。撤出本溪后,蕭華又指揮部隊發起鞍(山)海(城)戰役,殲敵一八四師五五一團和五五團一個營,斃傷敵人1200余名,俘敵團長以下官兵2100余名,迫使敵師長潘朔端率2700多人起義。黨中央、毛澤東專門致電表揚:“鞍山戰斗打得很好。”
1946年10月下旬,在杜聿明親自指揮8個師計10萬之眾再次進攻遼東時,蕭華主動放棄安東城,誘敵二十五師孤軍冒進,在新開嶺赴前線指揮伏擊。戰斗結束,共斃傷敵團長以下3150人,俘敵師長李正誼、副師長段培德以下5877人,敵二十五師8000余人全部被殲。新開嶺戰役,創造了東北民主聯軍在解放戰爭中首次殲滅敵人一個師的先例。
1947年4月初,蕭華積極協助蕭勁光,指揮四次保衛臨江的作戰,徹底打破了國民黨軍“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戰略企圖,改變了東北戰場的態勢。
1948年5月,蕭華參加了指揮解放長春的戰斗。長春解放后的第三天,蕭華和蕭勁光又奉命率部日夜兼程南下,參加沈陽外圍作戰。此后,蕭華率東北野戰軍特種兵部隊,參加了遼沈戰役和平津戰役。
【詩人蕭華生平簡介及代表作品】相關文章:
詩人曾棟的生平簡介及代表作品03-21
詩人張繼先生平簡介及代表作品12-28
詩人石延年的生平簡介及代表作品11-11
詩人呂頤浩生平簡介及代表作品11-23
詩人司馬承禎生平簡介及代表作品06-16
白居易生平簡介及代表作品01-14
詩人張衡生平簡介11-23
詩人朱熹生平簡介11-24
杜甫的生平簡介及作品01-18
詩人龐德公生平的簡介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