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品讀唐詩的味道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品讀唐詩的味道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簇白雪凈了心房,一池碧水恐沾新裳,誰把文字寫進青春,誰的詩行文采飛揚。年華在左,詩歌在右,且行且嘗,且珍惜。品嘗這積累下來的幸福,隨著光陰流水的沉積,愈發有味兒了。
羨慕唐人,崇拜他們流芳千古的佳作——唐詩,渴望生活在那個灑脫、輝煌的時代,起筆就是名篇。從初唐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駱賓王的“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到盛唐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再到末唐杜牧的“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牛郎織女星”“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句句古韻,篇篇經典,鮮明清晰地展現了唐之興衰,將那貫穿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精神傳統演繹得淋漓盡致。那些詩篇,是那個時代的精華,有如戴著鐐銬的鳥,雖亦步亦趨,卻可在籠內展翅翻騰,將風起云涌的盛唐活生生地呈現在后人眼前。唐,永遠是盛唐,它盛在詩家,盛在詩篇盛在內涵豐厚的文化底蘊。它奪目的光彩,經千年歷史長河的沖刷仍熠熠生輝。盛得好痛快,好酣暢啊。我品唐詩,便如品到薄荷糖一般,先是品到詩中所蘊涵的歷史印記,深刻,明了,心中隨著詩人的人生坎坷而起伏升落,悲悲喜喜,仿佛辛辣在舌尖曲折地蔓延。
多品幾遍,心中漸漸寧靜下來,對詩人的思想經歷了然于胸,便懷淡泊之心,反復誦讀,有如薄荷糖的糖衣化開,留下內部甘涼的糖心。再次欣賞,就覺得與詩人感同身受,又不乏自己的感悟,深入淺出,豁然開朗,就像薄荷糖已全然融化在口中,清新涼爽,余香彌漫,回味無窮。
就算余味盡消,日后再見,也會記憶猶新。猶然記得小時候背得最熟的《春曉》。后讀李清照的《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句令我一下子聯想到“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意境。
但再細品下去,前者以“瘦”字狀海棠的由繁麗而憔悴零落,顯得凄婉,表現了作者對花事和春光的愛惜,以及女性特有的關切和敏感。在《春曉》一詩中,孟浩然選取了清晨睡起時剎那間的感情片段進行描寫,春風春雨,紛紛灑灑,但在靜謐的春夜,這沙沙聲響卻也讓人想見那如煙似夢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眾卉新姿。表現了詩人喜愛春天的感情,卻又不說盡不說透,“迎風戶半開”,讓我不由地去琢磨,去猜想,處處表現得隱秀曲折,像行云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詩味醇永。
最愛捧卷品讀,那塊塊楷體鉛字中仿佛散發出孕育千年而成的優雅馥郁的墨香,空靈,怡情。我品唐詩,從幼時吟誦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到少年時反復揣摩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再到中學時頗欣賞的“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句句哲理,字字珠璣。
我在唐詩中成長,詩歌充實了我的青春。以唐詩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永遠是詩意的。它告訴我們,在困境中始終要葆有一顆詩意盎然的,快樂的心。著名學者錢鐘書在文化大革 命中被關進牛棚,但他心在學問里,不為世事的風雨所動。
據他的同事回憶,批判會上他總是閉目囁嚅,振振有詞,原來他在背誦唐詩。
唐詩相伴必是極幸福的。一路品詩,一路成長。也許是我人生中最絢爛的一筆吧。愿唐詩相伴的青春年華不朽。
【品讀唐詩的味道作文】相關文章:
品讀唐詩作文05-27
品讀愛的味道10-04
品讀07-10
品讀蘇軾作文08-09
品讀失敗作文06-04
品讀經典的作文09-15
品讀蘇軾作文05-18
品讀苦楚作文07-22
唐詩06-08
品讀《童年》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