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
唐詩1
謂城曲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詩鑒賞
本詩又題《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維在三十多歲時為送出使安西的友人元二所作的一首送別詩。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二句,緊緊抓住富有特征和代表性的景物進行描寫,展現一幅清新明朗、和諧悅目的藝術畫面。清晨綿綿春雨飄然而降,沾濕了驛道上的灰塵,使得微塵不揚,路邊的楊柳經過朝雨的洗滌潤澤,這清新怡人的新綠,使得客店上空也變得蔥郁青翠。這里一個新字,一掃與離愁別恨相聯的孤寂慘淡的情緒,而使詩歌的基調趨于樂觀開朗。這兩句并非單純的景物描寫,而是寓含著依依惜別的摯情,春雨、楊柳等詞在中國傳統詩歌中素來有象征離情別緒之意,從而曲折地表現了詩人依依不舍的心情,它們含蓄地告訴讀者:春雨可以洗凈天地之間的灰塵,卻洗不盡詩人對友人的留戀之意;楊柳之色可以因雨滌而更新,而詩人對朋友的情誼卻會永遠依舊。古人常以折柳表示送別,這里不用折柳之舊俗,而讓楊柳列隊為友人送行,表現出心胸闊大、不拘小節的浪漫氣質。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二句,是餞行時的送別辭:請您再干下這杯酒吧,出了陽關要塞,可就見也不到老朋友了!這里所截取的雖然只是餞行宴席上友人酒酣意欲告辭啟程、主人殷勤勸酒的短暫場面,但是卻表明主客雙方的惜別之情已達到了高潮。從詩人這熱情洋溢而又樸素自然的勸酒辭中,我們不僅可以窺見詩人珍視友誼、熱愛生活的'豐富的內心世界,同時也可以想象到詩人臨風把盞的瀟灑倜儻的形象。
這首詩它飽含著依依惜別的深情,真摯感人而不傷感,富于熱情和浪漫情調,它不僅出色地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摯情,而且成功地表達了人們離別時的一種普遍的心情,因此歷來被人稱為贈別詩中的千古絕唱。在王維活著的時候,這首詩就被譜入樂府,成為有名的陽關三疊,廣泛傳唱,在后世更不知引起過多少離人的共鳴。
唐詩2
《次北固山下》是千古傳頌的名篇,其中“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是備受稱贊的名句。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江南景象,但時近春節,頭頂大雁,發出了“鄉書何處達”的感嘆。全詩意境優美,情景交融,抒發了詩人旅居外地時深切的思鄉之情。
王灣是洛陽人,一生中常往來于吳楚之間。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以北,三面臨江。詩人的這次出行,當是經鎮江到江南一帶去。詩人一路行來,當舟次北固山下的時候,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觸發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這一千古名篇。詩中字里行間流露著淡淡的思鄉愁緒。全詩對仗工整,跳躍灑脫,敘事明確,寫景逼真,和諧優美。
《次北固山下》選自《全唐詩》。次,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現在的江蘇鎮江北。王灣,洛陽(先河南洛陽)人。
《次北固山下》一詩中,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理趣的.詩句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北固山地處江蘇鎮江市北,山上林木蔥翠,山下江流奔涌。歷代多少騷人墨客,到此都曾留下膾炙人口的佳句。詩人往來吳楚間,離家日遠,鄉情日深。見他鄉青山綠水,更覺離別之苦,睹異地物換星移,倍感羈旅之愁。寄書無路,日望歸程。游子思鄉之情,溢于言表。
律詩首聯,多不對偶。此詩以"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開頭,對仗工穩秀麗,但絕無板滯之氣。"客路"指他鄉的道路,也是詩人旅途必經之路。"路漫漫其修遠",一直延伸到青山之外。不知何處才是盡頭。此刻詩人乘舟,行至北固山下,依山停靠,稍事休憩。詩題《次北固山下》。當即謂此。
次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兩句寫舟中所見景物。江潮平靜,江風和順,遙望兩岸,視野開闊,仰視儲帆,安然垂掛。詩人泊舟之處,顯然是極為優良的港灣。經過一天旅途的勞頓之后,來到這視野開闊、風浪潛蹤的所在。兩句詩中,上句一個"闊"字,寫出了江面的浩渺,下句一個"懸"字,寫出了船帆的安詳,非常富于表現力。堪稱詩眼。
第三聯點明詩人行旅的時間。這是殘冬將盡,新春伊始之際,又是殘夜將盡,黎明來臨之時。"海日生殘夜",這是一幅多么壯美的江上日出圖!明明是江上日出,詩人卻稱"海日",這并非有意夸張,而是真實的感受。由于江面遼闊,水天一線,朝日躍升之際,真使人恍如置身于萬頃滄海之中。朝日的。光輝驅走了殘夜,但誰也不會忘記,這一派光明的景象恰好是孕育在那業已消逝的寒夜之中。下句"江春入舊年"寫時序的變換。這種變換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新春與舊年的界限是那樣模糊,以至于詩人感到。是"江春"闖入了"舊年"。海日緊接殘夜面生,江春不待舊年之完結而入。時光流逝,天運無情,而詩人"猶自音書滯一鄉",怎么不激起強烈的眷懷故土之情呢?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兩句詩歷來是人們交口稱譽的佳句。同時詩人張說曾將此二句詩手題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之士,令為楷式。殷璠《河岳英靈集》更謂"詩人以來少有此句。"明代胡應麟《詩藪·內編》稱:"海日"一聯"形容景物,妙絕千古"。應當說,這兩句詩受到普遍的喜愛是有理由的。
詩的結尾正面道出了思鄉的。主題。"鄉書何由達",這是真實的感慨。由洛陽到鎮江,相去何只千里,在當時的條件下,要寄去一封家信談何容易!而在這臘盡春回、萬家團聚之時,又怎能抑制住滿懷的鄉思?不得已,只好求助于那北飛的大雁了。當春氣漸暖,征雁北還時,請為我捎上一封家書吧!這樣,洛陽的親朋故舊或許能知道我的行蹤,理解我的一片眷顧之情。
唐詩3
1、雁琴,蔓辰,若彤,和涵,思詩
2、雪穎,薇楠,馥惠,翔嫣,涵菲
3、菱芊,雁惜,彥柔,白凡,菱蓮
4、嘉姿,紫媛,顏英,卿蓉,琳桐
5、熙晴,玲莉,雪熙,彤琳,莉舞
6、蓉宸,絲琪,倩霎,嵐羽,南露
7、怡靜,菡汐,安琪,彤洢,苑易
8、雁莉,琦薇,靜宸,芬瑾,鈞燕
9、瑛秋,彤雙,艷紅,姍芬,玲玉
10、若菡,松嫻,聞曼,江萱,佳杏
11、琳卉,莉芳,睿雪,絲瑤,彩燕
12、筱寧,靖珊,語彤,葶嫣,青虞
13、歡月,欣煜,尤萱,之荷,嘉霜
14、夢思,素菲,嘉潔,悅穎,琦璐
15、晨芳,懷燕,學穎,惜芳,舒月
16、恬瑤,夏蓉,若璇,綺怡,子安
17、雪娟,芷娜,香音,靖嫣,歌玲
18、思瑩,夏雨,靜蓉,惜月,千云
19、冰萱,蘊然,宛夢,佳穗,子雁
20、蓉薇,思涵,友萍,語風,冬筠
唐詩4
釣灘
[唐] 李白
磨盡石嶺墨,潯陽釣赤魚。
靄峯尖似筆,堪畫不堪書。
烏牙寺
[唐] 李白
夜宿烏牙寺,舉手捫星辰。
不取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普照寺
[唐] 李白
天臺國清寺,天下為四絕。
今到普照游,到來復何別。
柟木白云飛,高僧頂殘雪。
門外一條溪,幾回流歲月。
古風其二
[唐] 李白
蟾蜍薄太清。
蝕此瑤臺月。
圓光虧中天。
金魄遂淪沒。
螮蝀入紫微。
大明夷朝暉。
浮云隔兩曜。
萬象昏陰霏。
蕭蕭長門宮。
昔是今已非。
桂蠹花不實。
天霜下嚴威。
沈嘆終永夕。
感我涕沾衣。
王昭君其二
[唐] 李白
昭君拂玉鞍。
上馬啼紅頰。
今日漢宮人。
明朝胡地妾。
溫泉侍從歸逢故人
[唐] 李白
漢帝長楊苑,夸胡羽獵歸。子云叨侍從,獻賦有光輝。
激賞搖天筆,承恩賜御衣。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飛。
聞謝楊兒吟猛虎詞因此有贈
[唐] 李白
同州隔秋浦,聞吟猛虎詞。晨朝來借問,知是謝楊兒
系尋陽上崔相渙其一
[唐] 李白
邯鄲四十萬,同日陷長平。能回造化筆,或冀一人生。
寄上吳王其二
[唐] 李白
坐嘯廬江靜。
閑聞進玉觴。
去時無一物。
東壁掛胡床。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一
[唐] 李白
何處可為別,長安青綺門。
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
臨當上馬時,我獨與君言。
風吹芳蘭折,日沒鳥雀喧。
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
同歸無早晚,潁水有清源。
唐詩5
巴陵贈賈舍人
[唐] 李白
賈生西望憶京華,湘浦南遷莫怨嗟。
圣主恩深漢文帝,憐君不遣到長沙。
流夜郎至西塞驛寄裴隱
[唐] 李白
揚帆借天風,水驛苦不緩。平明及西塞,已先投沙伴。
回巒引群峰,橫蹙楚山斷。砯沖萬壑會,震沓百川滿。
龍怪潛溟波,俟時救炎旱。我行望雷雨,安得沾枯散。
鳥去天路長,人愁春光短。空將澤畔吟,寄爾江南管。
自漢陽病酒歸寄王明府
[唐] 李白
去歲左遷夜郎道,琉璃硯水長枯槁。今年敕放巫山陽,蛟龍筆翰生輝光。圣主還聽子虛賦,相如卻與論文章。
愿掃鸚鵡洲,與君醉百場。嘯起白云飛七澤,歌吟淥水動三湘。莫惜連船沽美酒,千金一擲買春芳。
別儲邕之剡中
[唐] 李白
借問剡中道,東南指越鄉。舟從廣陵去,水入會稽長。
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辭君向天姥,拂石臥秋霜。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唐] 李白
與爾情不淺,忘筌已得魚。玉臺掛寶鏡,持此意何如。
坦腹東床下,由來志氣疏。遙知向前路,擲果定盈車。
送侄良攜二妓赴會稽戲有此贈
[唐] 李白
攜妓東山去,春光半道催。遙看若桃李,雙入鏡中開。
與從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唐] 李白
掛席凌蓬丘,觀濤憩樟樓。三山動逸興,五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松風颯驚秋。覽云測變化,弄水窮清幽。
疊嶂隔遙海,當軒寫歸流。詩成傲云月,佳趣滿吳洲。
下涇縣陵陽溪至澀灘
[唐] 李白
澀灘鳴嘈嘈,兩山足猿猱。白波若卷雪,側足不容舠。
漁子與舟人,撐折萬張篙。
廬江主人婦
[唐] 李白
孔雀東飛何處棲,廬江小吏仲卿妻。
為客裁縫君自見,城烏獨宿夜空啼。
唐詩6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枿坐云游出世塵,兼無瓶缽可隨身。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詩7
【作品介紹】
《度大庾嶺》是唐代詩人宋之問被貶大庾嶺時所作的一首詩。此詩表達了作者對被貶邊遠之地的不滿情緒以及盼望有朝一日得以赦免回京的心情。全詩感情真摯,情景交融,章法嚴謹,音韻諧婉,屬對精密,詞藻華美,尤其突出的是詩人巧妙地將寫景與抒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既表現出景致優美,又表現出詩人對自己赦免返京的前途充滿信心。
【原文】
度大庾嶺
度嶺方辭國⑴,停軺一望家⑵。
魂隨南翥鳥⑶,淚盡北枝花⑷。
山雨初含霽⑸,江云欲變霞。
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⑹。
【注釋】
⑴嶺:指大庾嶺,五嶺之一,在今江西大余縣和廣東南雄縣交界處,因嶺上多梅花,也稱梅嶺。辭國:離開京城。國:國都,指長安。
⑵軺(yáo):只用一馬駕轅的輕便馬車。
⑶翥(zhù):鳥向上飛舉。南翥鳥:前人有過三種解釋:一說泛指南飛的鳥;一說指鷓鴣,《禽經》上有“鷓鴣南翥”的說法,而古人又認為鷓鴣的叫聲是“行不得也哥哥”,自然引起行人的惆悵;又一說是大雁,根據是作者同時的詩作《題大庾嶺北驛》有云:“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又《唐會要》卷二八有“陽為君德,雁隨陽者,臣歸君之象也”的說法。
⑷北枝花:大庾嶺北的梅花。《白氏六帖·梅部》稱:“大庾嶺上梅,南枝落,北枝開。”
⑸霽:雨(或雪)止天晴。
⑹長沙:用西漢賈誼故事。誼年少多才,文帝欲擢拔為公卿。因老臣讒害,誼被授長沙王太傅(漢代長沙國,今湖南長沙市一帶)。《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謂:賈誼“聞長沙卑濕,自以壽不得長,又以謫去。意不自得。”詩意本此。
【白話譯文】
我離開京城剛剛度過大庾嶺,便停下車子,再次回首遙望我的家鄉。
我的魂魄追隨著從南方向北奮飛的鳥兒,望著那向北而開的花枝,眼淚為之流不止。
山間連綿陰雨剛剛有了一點停止的意思,江上的云彩亦微有化作云霞的趨勢。
只要有重回長安的機會,我是不敢像賈誼那樣因為被貶而感到遺憾的。
【創作背景】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率大臣發動政變,逼武后退位,擁立唐中宗李顯。武則天的嬖臣張易之被殺。詔事張易之的宋之問因受牽連而獲罪,于神龍元年(705年)春被貶為瀧州(州治在今廣東羅定縣東)參軍。這首《度大庾嶺》詩是他前往貶所途經大庾嶺時所作。在武則天時期,宋之問頗得寵幸,此時卻成了謫罪之人,發配嶺南,在人生道路上從高峰跌入深谷,胸中不免充滿了憂傷和痛苦。當他到達大庾嶺時,眼望那蒼茫山色,想到一嶺之隔,咫尺天涯,頓時,他那遷謫失意的痛苦、懷土思鄉的憂傷一起涌上心頭,于是寫了好幾首詩。此詩是其中一首。
【賞析】
此詩真實生動地敘述了作者過大庾嶺的情景,情感凄楚悲涼,真摯感人。
起句“度嶺方辭國”,扣題直敘,說明詩人已經來到“華夷”分界的梅嶺之巔,將要走出中原,辭別故國了。大庾嶺在古人心目中是腹地和南部邊陲的分野,是文明和蠻荒的界限。此去身陷邊鄙,禍福難科,家阻萬山,賦歸無期,憶往思來,百感交集。此句一個“方”字把“度嶺”“辭國”聯系在一起,頓然使人產生一種搖曳心旌的感覺,使文勢陡率而高遠。對句“停軺一望家”,詩人停下長途跋涉的驛車,在中原與“夷國”的邊界駐足遠望家鄉的方向。此刻站在高高的山嶺上,還能望長安于日下,指故里于云間,而“明朝望鄉處,應見嶺頭梅”(《題大庾嶺北驛》),其它全被山嶺遮住了。因此,要抓緊時機,停下車來,滯留山頭,深情地向家園方向再望一次。至此,一個失魂落魄的遭貶謫的宦游人的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了。這“一望”的“一”字,也甚為傳神,傳達出詩人去國懷鄉的深沉感情。
頷聯“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緊承首聯中的“望”字而來,詩人遙望鄉關,只見鳥兒飛翔,花兒開放。據說大庾嶺南北氣候差異,南枝謝了,北枝才開。人在嶺北,猶如花開枝頭;一入嶺南,就像花殘凋落。詩人眼中的鳥兒是“南翥”,花兒是“北枝”,因此觸動了北人南遷的情思。心向北,身往南,距離越拉越大,矛盾痛苦越來越深,詩人的魂魄和思緒都隨著那向南飛翔的故鄉之鳥而去了,那嶺北綻放的梅花卻多情地向他頻送春光。此景此情,使他黯然神傷。這聯詩寫得情景交融,將詩人魂斷庾嶺的情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頸聯“山雨初含霽,江云欲變霞”,上句寫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許晴光。下句是描繪江中云影即將變作彩霞的霎那間。這兩句專門寫景,避免正面表達感情,迂回取道,曲徑通幽,在結構上是轉折,在情緒上是頓挫,宕開一筆,別開生面。詩人描寫景色的漸變,襯托自己心情的變化。“初含”、“欲變”等字眼,賦予云雨以靈性。寫云,不直接表現天空的云,而是描繪江中的倒影。可見山雨是濛濛細雨。這樣寫可以一箭雙雕,將山的空明、水的澄澈同時生動地表現出來了。詩人在《早發大庾嶺》詩里寫道:“晨躋大庾險,驛鞍馳復息。霧露晝未開,浩途不可測。兄弟遠淪居,妻子成異域。羽翮傷已毀,童幼憐未識。躊躇戀北顧,亭午晞霽色。春暖陰梅花,瘴回陽鳥翼。”由此可知《度大庾嶺》是《早發大庾嶺》的續篇。這首詩中寫的“山雨初含霽”,大約是在中午或午后;“江云欲變霞”,可能是在下午或傍晚。
在這樣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詩人的心潮逐漸趨于平靜,開始振作起來面對現實考慮自己的出路。在《早發大庾嶺》里有這樣的詩句:“適蠻悲疾首,懷恐淚沾臆。感謝鹓鷺朝,勤修魑魅職。生還倘非遠,誓以報恩德。”可見他希望勤奮修職,爭取早日赦歸。由于天氣的好轉,詩人心情也逐漸開朗,由天氣的變化聯想到自己的命運,也充滿了希望。于是不禁發出了“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的感慨,表示他只希望有回去的'那天,就心滿意足了,對自己受貶遷不敢有所怨恨。這是用了西漢賈誼遭權臣們排擠被貶為長沙王太傅的典故,說自己不敢像賈誼謫居長沙時那樣因不適應濕熱的氣候“自以為壽不得長”而心生“恨”意。這種以退為進的寫法,更把那希望生還的拳拳之心襯托了出來。尾聯以直抒胸臆而作結,但上句的“歸有日”又與首聯的“辭國”、“望家”遙相呼應。
此詩起勢不凡,有如醍醐灌頂,在讀者心上激起沖擊浪,浪一重,愁一重,水一曲,腸一曲,幾經曲折,最后以綿綿無盡的情意作結,給人以余味無窮之感。
這首詩感情真摯,以景襯情,情景交融,達到一個較高的境界;章法嚴謹,對仗工整,音韻和諧,表現出一種自然而又流動的整齊美,是一首成熟的五言律詩,堪稱“示后進以準”的佳作。
【作者介紹】
宋之問(656—712)唐代詩人。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縣)人,父名宋令文,唐高宗時為左驍郎將,東臺詳正學士,善文辭,工書法,膂力過人,時稱“三絕”。宋之問受其父影響,亦善詩文,與“善剖決”的韋善心并稱戶部“二妙”,與沈佺期齊名,并稱“沈宋”。公元675年(高宗上元二年)舉進士,初與楊炯分直內教,歷任尚方監丞、左奉宸內供奉等職,常扈從游宴,寫過不少應制詩。宋之問在創作實踐中使六朝以來的格律詩的法則更趨細密,使五言律詩的體制更臻完善,并創造了七言律詩的新體,是律詩的奠基人之一。
唐詩8
【初春行宮侍宴應制(得天字)】蘇味道
溫液吐涓涓,跳波急應弦。簪裾承睿賞,花柳發韶年。
圣酒千鐘洽,宸章七曜懸。微臣從此醉,還似夢鈞天。
【單于川對雨二首】蘇味道
崇朝遘行雨,薄晚屯密云。緣階起素沫,竟水聚圓文。
河柳低未舉,山花落已芬。清尊久不薦,淹留遂待君。
飛雨欲迎旬,浮云已送春。還從濯枝后,來應洗兵辰。
氣合龍祠外,聲過鯨海濱。伐邢知有屬,已見靜邊塵。
【正月十五夜】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詠霧】蘇味道
氤氳起洞壑,遙裔匝平疇。乍似含龍劍,還疑映蜃樓。
拂林隨雨密,度徑帶煙浮。方謝公超步,終從彥輔游。
【詠虹】蘇味道
紆馀帶星渚,窈窕架天潯。空因壯士見,還共美人沉。
逸照含良玉,神花藻瑞金。獨留長劍彩,終負昔賢心。
【詠霜】蘇味道
金祇暮律盡,玉女暝氛歸。孕冷隨鐘徹,飄華逐劍飛。
帶日浮寒影,乘風進晚威。自有貞筠質,寧將庶草腓。
【詠井】蘇味道
玲瓏映玉檻,澄澈瀉銀床。流聲集孔雀,帶影出羵羊。
桐落秋蛙散,桃舒春錦芳。帝力終何有,機心庶此忘。
【詠石】蘇味道
濟北甄神貺,河西濯錦文。聲應天池雨,影觸岱宗云。
燕歸猶可候,羊起自成群。何當握靈髓,高枕絕囂氛。
【奉和受圖溫洛應制】蘇味道
綠綺膺河檢,清壇俯洛濱。天旋俄制蹕,孝享屬嚴禋。
陟配光三祖,懷柔洎百神。霧開中道日,雪斂屬車塵。
預奉咸英奏,長歌億萬春。
【使嶺南聞崔馬二御史并拜臺郎】蘇味道
振鷺齊飛日,遷鶯遠聽聞。明光共待漏,清鑒各披云。
喜得廊廟舉,嗟為臺閣分。故林懷柏悅,新幄阻蘭薰。
冠去神羊影,車迎瑞雉群。遠從南斗外,遙仰列星文。
【贈封御史入臺】蘇味道
故事推三獨,茲辰對兩闈。夕鴉共鳴舞,屈草接芳菲。
盛府持清橐,殊章動繡衣。風連臺閣起,霜就簡書飛。
凜凜當朝色,行行滿路威。惟當擊隼去,復睹落雕歸。
【始背洛城秋郊矚目奉懷臺中諸侍御】蘇味道
薄游忝霜署,直指戒冰心。荔浦方南紀,蘅皋暫北臨。
山晴關塞斷,川暮廣城陰。場圃通圭甸,溝塍礙石林。
野童來捃拾,田叟去謳吟。蟋蟀秋風起,蒹葭晚露深。
帝城猶郁郁,征傳幾駸駸。回憶披書地,勞歌謝所欽。
【九江口南濟北接蘄春南與潯陽岸】蘇味道
江路一悠哉,滔滔九派來。遠潭昏似霧,前浦沸成雷。
鱗介多潛育,漁商幾溯洄。風搖蜀柿下,日照楚萍開。
近漱湓城曲,斜吹蠡澤隈。錫龜猶入貢,浮獸罷為災。
津吏揮橈疾,郵童整傳催。歸心詎可問,為視落潮回。
【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尋復禮上人之作】蘇味道
藩三雍暇,禪居二室隈。忽聞從桂苑,移步踐花臺。
敏學推多藝,高談屬辯才。是非寧滯著,空有掠嫌猜。
五行幽機暢,三蕃妙鍵開。味同甘露灑,香似逆風來。
砌古留方石,池清辨燒灰。人尋鶴洲返,月逐虎谿回。
企躅瞻飛蓋,攀游想渡杯。愿陪為善樂,從此去塵埃。
【嵩山石淙侍宴應制】蘇味道
雕輿藻衛擁千官,仙洞靈谿訪九丹。隱曖源花迷近路,
參差嶺竹掃危壇。重崖對聳霞文駁,瀑水交飛雨氣寒。
天洛宸襟有馀興,裴回周矖駐歸鑾。
唐詩9
我喜歡唐詩。喜歡它的柔美清新,喜歡它的豪邁奔放。
它不僅代表一個朝代,更是無數文人墨客吟詩作賦時心中的向往,更是千千萬萬中華兒女口中千古流芳的驕傲。縱使“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不服氣的趙翼,又是否真的超越了李白與杜甫呢?
我喜歡唐詩,喜歡它那清新灑脫的如夏夜輕舞的細語。無論是“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般,將歲月的永恒凝聚為那一瞬的沉思的張若虛,亦或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般的杜牧,對著浩瀚東流的歷史長河的感嘆,無不揭示了盛唐才子們心中那清絕飄逸的一角。更不用提那將愁心寄予明月的李白,初唐晚秋登高野望的王績。
我喜歡唐詩,喜歡他那從一詞一句間吐露出的氣吞山河的豪邁。不論是千年前的盛唐,一位灑脫的詩人,在明月天山下,狂放出”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那幾萬里的長風,載著詩人拂過了華夏萬里,吹過了喧囂的長安,追隨著前人的腳步,與仕途不順時付之一笑,胸中豪氣一吐,凝聚成“長風破浪會有是,直掛云帆濟滄海”的絕唱,秀口一吐,就半個盛唐的李白。還是在酒醉之后,依舊揮灑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王勃,那唐詩的雄風,乘著明月,乘著長風,直到千年。云帆已不在,李白也已追隨古人而去,可那豪氣,就如同千載空悠悠的黃鶴樓與滕王閣,一直佇立著。
我喜歡唐詩,喜歡它那于豪放背后的一抹柔情與可愛。無論是那首已被歌唱了千年的《詠鵝》,還是那字字句句都透出善良細致的'《春曉》,雖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大氣磅礴,卻也代表著唐詩中點點的柔美。沾衣欲濕杏花雨的季節,楊柳微風喚醒了田園中的詩人,早春的清晨,風過楊柳,本是欣賞的時節,詩人卻“本末倒置”地嘆息起昨夜的大風定是吹落了不少吐露芬芳的花瓣,卻又聽見窗外鳥鳴聲聲,婉轉動聽,便又高興起來。那些鳥兒雖沒有“扶搖直上九千里”的豪情壯志,也非“晴川歷歷漢陽樹”旁一去不復返的黃鶴,但與如此詩人為伴,感受那“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外的一抹柔情,又何嘗不是一種享受呢?
我喜歡唐詩。喜歡它的焦永深長,華美秀逸,喜歡它的豪邁大氣,喜歡它的千古獨奏。
唐詩10
【原文】
春曉(1)
春眠不覺(2)曉,
處處聞啼鳥(3)。
夜來(4)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注釋】
(1)春曉:春天的清晨。曉,指天剛亮的時候。
(2)不覺:不知不覺,沒有察覺到。
(3)聞啼鳥:聽到小鳥的鳴叫聲;聞,聽到;啼,鳴叫。
(4)夜來:夜里。
【白話譯文】
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
醒來時只聽見窗外一片鳥鳴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過雨又刮過風,
繽紛的落花鋪滿庭院,不知道有多少。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隱居在鹿門山時所做,意境十分優美。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描寫和聯想,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之情。
此詩沒有采用直接敘寫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過“春曉”(春天早晨)自己一覺醒來后瞬間的聽覺感受和聯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表達自己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詩的前兩句寫詩人因春宵夢酣,天已大亮了還不知道,一覺醒來,聽到的是屋外處處鳥兒的歡鳴。詩人惜墨如金,僅以一句“處處聞啼鳥”來表現充滿活力的春曉景象。但人們由此可以知道就是這些鳥兒的歡鳴把懶睡中的詩人喚醒,可以想見此時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體味到詩人對春天的贊美。正是這可愛的春曉景象,使詩人很自然地轉入詩的第三、四句的聯想:昨夜我在朦朧中曾聽到一陣風雨聲,庭院里盛開的花兒到底被搖落了多少呢?聯系詩的前兩句,夜里這一陣風雨不是疾風暴雨,而當是輕風細雨,它把詩人送入香甜的夢鄉,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麗,并不可恨。但是它畢竟要搖落春花,帶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隱含著詩人對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無限遐想。
這首詩之所以深受人們喜愛,除了語言明白曉暢、音調瑯瑯上口之外,還在于它貼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雋永。
《春曉》是一首惜春詩,看似極為口語化,卻既有悠美的韻致,行文又跌宕起伏。作者以“不知——知;知——不知”的句式,將春天的景物展現給讀者。不知清晨,但是卻知道報曉的鳥兒鳴叫;知道春風春雨的'光顧,卻不知道落英多少。詩人就是這樣在反復周折的句式中來描寫大好春光的。全詩以清新活潑、明朗暢曉的語言來描寫春天的秀麗景色,抒發詩人內心萌發的深厚春意,墨淡而意濃,景美而情切,并且給人留下鳥啼無意,而落花有情的不盡韻味。
【作者介紹】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生了六子。詩與王維并稱“王孟”。其詩清淡,長于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
唐詩11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國古人留下了許多優美的詩詞,尤其是在唐宋朝,而我也陶醉在其中。詩詞在給人以美好享受的同時,也揭示出了許多道理,讓人品味出獨特的味道。
我們身邊的風景很秀美,詩詞中也有很多贊美風景的名言佳句,供我們賞析。“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賀知章用精致的筆調寫出了春天景色的美。“滿園春色關不住”“春風又綠江南岸”,同樣是寫春天,詩人則利用花草展現了一個道理:任何新生事物的進步都是無法阻擋的,它們總會沖破阻力,向前發展。我國還有許多名山大川,如“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讓我們對壯美的峨眉山和萬里黃河更加熱愛。“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些贊美,我也陶醉在其中。
古人在詩詞中寫到的`名言警句我們也不能忘記。我們也要有古人一樣的勇氣和無畏,敢于說“不”。王昌齡寫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文天祥與陸游分別表達了對祖國的赤膽忠心,而我們小學生可以做的,就是勤奮學習,將來報效祖國。正如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要認真學習,不怕學不到知識。
古人的情感也很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表現出了孟郊對母親的依依不舍之情。而王勃寫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和蘇東坡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最能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的情真意切。我又陶醉到了這濃濃的情意中去了。
唐詩,如一杯香茶,沁人心脾;宋詞,似一曲經典民樂,令人沉醉。希望大家和我一樣熱愛古典詩詞。
唐詩12
二十歲的年紀是詩的年齡。
安坐于樹陰之下,閑哉;品一杯沁心茗茶,靜哉;捧一本古雅詩書,美哉,幽然自得。探尋詩的隱喻世界,咬文嚼字,亦可只求心領神會,不求甚解。
讀唐詩,研唐詩,寫古詩,實乃生活一大樂事。
讀唐詩,感受豪放的霸氣,邊塞的魄力,婉約的細膩,浪漫的柔美。
研唐詩,探索詩的凝練性,詩的跳躍性,詩的節奏韻律性。
寫古詩,抒寫心靈的感悟,生活的美好,自然的和諧,社會的安定。
如果詩是宇宙中的銀河,那么唐詩就是銀河中的星座。
翻開詩書,行目止初唐。讀“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問等之詩,感受初唐都市的繁華,江山之美和邊塞之情,風格清新明快。讀陳子昂之詩,感受詩人對超現實的向往和對現實的執著。復行目止,駐目富于浪漫氣息之精神面貌的“盛唐氣象”。讀孟浩然、王維、常建、儲光羲等之詩,感受詩人所描繪的幽靜景色,體味詩人寧謐的心境,詩人所措之詞的精深華妙。讀王昌齡、李頎、高適、岑參等的邊塞詩,再現詩中所塑造的許多英雄形象,體味詩人們歌頌從軍報國,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感受詩中所呈現的勝利的喜悅和失敗的痛苦,以及戰爭對廣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擾和破壞,極富慷慨悲涼、纏綿婉轉之情。
如果唐詩是銀河中的星座,那么李白杜甫的詩就是星座中兩顆最耀眼的星星。
度李白的詩,感受他浪漫豪放的氣息,體味他對功名事業的無比向往而又因為絕對無法接受官場的黑暗而棄之如唾的高潔人格。跟著李白的詩句,穿越時空的'界限,漫步于繁華的街市,領略官場的黑暗,游覽雄偉的天姥山,攀爬與艱難的蜀道,再像李白一樣熱愛現實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讀杜甫的詩,感受他百煉成字,千煉成句的現實主義精神,了解民間疾苦,重游古戰場,感嘆盛唐的極盛而衰,然后珍惜現在,放眼未來。
讀唐詩,讀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越讀詩就越愛詩,越愛詩就越讀詩。一日不讀詩,不思茶;兩日不讀詩,不思飯;三日不讀詩,便茶飯不思。
時間老得了我的人,卻老不了我的心,因為好詩能養心,養性,亦能養身。
唐詩13
種田計已決,決意復何如?
賣馬買犢使,徒步歸田廬
迎春治耒耜,候雨辟(艸甾)(上余下田)
策杖田頭立,躬親課仆夫
吾聞老農言,為稼慎在初
所施不鹵莽,其報必有余
上求奉王稅,下望備家儲
安得放慵惰,拱手而曳裾?
學農未為鄙,親友勿笑余
更待明年后,自擬執犁鋤
唐詩14
1、神弦 范成大
雙娥一去三千秋, 粉篁春淚凝古愁。
神鼉悲鳴老龍怨, 水為翻瀾云為留。
素空逗露晚花泣, 神官行水鱗僮濕。
潮聲不平江風急, 蒼梧冥茫九山立。
2、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九 李白
水綠天青不起塵。 風光和暖勝三秦。
萬國煙花隨玉輦。 西來添作錦江春。
3、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一 李白
洞庭西望楚江分。 水盡南天不見云。
日落長沙秋色遠。 不知何處吊湘君。
4、曲江亭晚望 白居易
曲江岸北憑欄干, 水面陰生日腳殘。
塵路行多綠袍故, 風亭立久白須寒。
詩成暗著閑心記, 山好遙偷病眼看。
不被馬前提省印, 何人信道是郎官?
5、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里白沙堤。
6、早春憶微 白居易
昏昏老與病相和, 感物思君嘆復歌。
聲早雞先知夜短, 色濃柳最占春多。
沙頭雨染斑斑草, 水面風驅瑟瑟波。
可道眼前光景惡, 其如難見故人何。
7、題元處士高亭 杜牧
水接西江天外聲, 小齋松影拂云平。
何人教我吹長笛, 與倚春風弄月明。
唐詩15
《感悟唐詩》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用陳子昂的這兩句詩來概括唐詩的地位恐怕再恰當不過。唐詩,她是中華文化的高峰,在這座高峰上涌現出了多少才華橫溢的詩人、千古流傳的名句;唐詩,她是中國人引以為豪的文化遺產。
但是,當歷史走到今天,唐詩正在面臨一場危機,她的地位開始動搖,她的存在開始被人漠視,她的深沉難以被人理解這危機來自全球化的文化威脅,來自西方文明的強烈沖擊,但是這威脅真正的可怖之處在于它的根源并不是來自外部,而是自內而生并不是西方人在消解唐詩的價值,而是炎黃子孫自己在疏離自己的文化。唐詩面臨的挑戰不是讓陌生的西方人接受她,而是讓所有的中國人理解她。
為什么我們還要讀唐詩?也許翻開李元洛先生的《穿越唐詩宋詞》可以找到最好的解答。唐詩讓我們體會到中華文字的精致奧妙,讓我們不再因枯燥的`語文測驗而磨滅對于祖國文字的靈感,讓我們真正地體驗語文學習的精髓而這些常常能讓我們更積極而輕松地面對考試;同時作為一個站在文明沖突交界處的青少年,唐詩更讓我們理解自己的文化,理解自己作為中國人的生存方式,培養自己的文化認同感。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試想有哪種文字可以用如此簡約的方式體現語言和修辭的力量。美國詩人龐德曾經翻譯過《長干行》,但是青梅竹馬到了他的筆下、到了英文的表達中卻完全失去了意味。唐詩的一字一句或是捻斷數莖須的煉詞之果,或是隨興而至的天才之作。
唐代才華橫溢、魅力四射的詩人實在是不勝枚舉,這里我需要特別地說一說李白與杜甫。李白是詩人中的天才,令后人感嘆難以模仿、難以企及,而李元洛先生則讓我們從另一角度去讀李白,那就是他的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不汲汲于名利、不戚戚于富貴,這是遠遠超過詩才詩藝的更高的境界。再看杜甫吧,沉郁頓挫的詩句、憂國憂民的情思、悲憫蒼生的胸襟,都已化為了那個時代最深沉的底蘊。在這沉郁、憂思、悲憫之中,杜甫從孤舟中隕落,落入了那條埋葬屈原的河流,同他的先人一樣化為了永恒的精神。
感謝李元洛先生的書,讓我重新認識唐詩。對我來說,這是一次中華文化的尋根之旅,一次民族瑰寶的重新挖掘。唐詩的力量是飽滿的,唐詩的魅力是多元的,唐詩的價值是永恒的。他用了一種悵望的目光,站在現實的一頭向千秋之前的唐朝遠眺,這眺望中有的是對那個文化鼎盛時期的憧憬,是對當今現實社會的批判。但這種悵望的價值究竟何在?是不是我們要像唐人那樣生活才能重回真正的民族文化的頂峰,才能真正讓我們達到文化追求的極致?當然不是。這不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需要的。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化,今天的一根柳枝恐怕已不能表達那種離別的依依之情,交通的方便也讓我們不再要像李白那樣徒步游走,今天的我們有屬于這個時代的表達方式。只是在這個時候,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我們需要一種精神,即對經典文化的熱愛,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唐詩危機的根源是炎黃子孫對自己文化的疏離。
B.唐詩能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中華文字的精致奧妙。
C.唐詩能讓我們理解文化并培養自己對文化的認同。
D.唐詩具有飽滿的力量、多元的魅力和永恒的價值。
2.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閱讀唐詩有助于我們輕松應對枯燥的語文考試。
B.唐代詩人的才華橫溢,現代人難以模仿和企及。
C.杜甫的沉郁憂思如同屈原,已化作永恒的精神。
D.對于唐詩這樣的經典,現代人需要熱愛和認同。
3.從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A.唐詩是中華文化的高峰,是中國人引以為豪的文化遺產,具有空前絕后的地位。
B.就語言和修辭而言,包括英文在內的其它文字很難表達出唐詩中所蘊含的意味。
C.對作者來說,閱讀李元洛先生的《穿越唐詩宋詞》就是一次對唐詩的重新認識。
D.如果我們能認同自己的文化,就能重回民族文化的頂峰,達到文化追求的極致。
【答案】
1.C
2.D
3.D
【唐詩】相關文章:
全唐詩12-30
唐詩的由來05-19
唐詩《登高》01-12
李白的唐詩12-18
古代的唐詩05-31
全唐詩05-23
[唐詩宋詞總結] 唐詩宋詞朗讀04-14
唐詩和面包06-25
經典的唐詩宋詞11-06
唐詩《箏》的賞析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