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唐詩讀后感1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唐詩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唐詩讀后感1
人生是短暫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長久的,是無限的。知識會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從遙遠的古代款款走來,并且一直走下去,會把知識傳授給每一個它經過的生命。
唐詩,被譽為“中國詩歌顛峰”。讀了《唐詩三百首》,讓我認識了“詩仙”李白,讀了他的詩讓我認識了“詩仙”,使人壯思云飛、逸興滿懷,給人以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讓我認識了“詩圣”杜甫,他的詩有著豐富的社會內容,鮮明的時代色彩和政治傾向。雖然廣泛,但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變化過程中的社會面貌,所以他的詩被后人稱為詩史。他與李白是好有,并合稱“李杜”。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古長”(調張籍)。李杜的詩,充滿了對祖國的熱愛,對人民的熱愛;讀《唐詩三百首》還讓我認識了“小李杜”、李商隱和杜牧。劉熙載曾說:“杜樊川詩雄姿英發,李樊南詩深情綿邈。”
唐王朝的人才可真多,好詩也不少哦!
離別本是一個舊話題,但王維的一首《送別》卻寫得很是婉轉動人、余韻不盡:“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前兩句體現了把友人送走后,自己一個人在家的孤單與寂寞;后兩句寫出了明年的希望,正反襯出今日的依依不舍。
在遙遠的古代,人們為了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思念,于是寫下一首首思鄉詩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思念。
讀到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等等,都包含著作者對家鄉的眷念之情。那些游子獨自在他鄉漂泊,每天都思念著家鄉和親人。夜晚,抬頭仰望那明月,就會思念起家鄉。在寂靜的船內,看著那遙遠的海岸,禁不住眼淚嘩嘩,想起了曾和父母之間發生的事。換做是我們,在這種時候,含著淚與父母和家鄉告別,心里將會是多么寂靜,會多么難受,會多么思念、想念家人……心里那種說不出的感受。
就像《泊船瓜洲》,詩人王安石僅借明月來襯托出他對家鄉的眷念,家和目的地一江之隔,在這么遙遠的路途中,他希望明月照著他回到家鄉;《秋思》,詩人張籍想寫信給家人,因為心事重重,表達的感情太多太多,不知寫什么好;《長相思》,詩人納蘭性德,將人們在寒烈的冷風之下,思念起故鄉,睡不著覺。
從這些詩中,我讀到了一個道理:這些遠離故土的游子,總懷著一顆赤子之心,思念起自己的家鄉,他們十分熱愛自己的家鄉,寸草不移!
《唐詩三百首》中收錄的作者,不僅有我們耳熟能詳的“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白居易、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等人,還有一些不知名的,他們雖然名聲不顯,但他們的作品亦有其可借鑒之處,值得一閱!因為這寫詩作都是經過了時間考驗而未被淘汰的,我一向認為,時間是最好的評判家!《唐詩三百首》中有像杜甫的.《望岳》,王維的《渭川田家》綦毋潛的《春泛若耶溪》,李白的《蜀道難》這一類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詩句,讓人仿若置身其中,仰躺于山水之間;也有像王維的《送別》,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別》,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樣的送別詩,讓人感佩于其中蘊含的深刻情感!
從李白的一句“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我體味到深切的悲意凄涼,然后是釋然的灑脫;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一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讓我深深動容,我仿佛看到一個背影,在逆著光的地方嘆息,便也體味到了遠離故鄉的寒冷;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一中寫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又讓我渾身一松,仿佛一個人仰望天空,呼吸都變的芬芳。
然而,現代社會迅速發展,許多中華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遺棄,對外來事物的狂熱追求使越來越多的現代人忘記了中國的古文化,忘記了唐詩,他們寧愿生活在虛擬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無味的事物。曾有一則新聞報導:近六成的人認為中國人崇洋媚外。面對這個結果,我不禁震驚,難道中國文化的內涵不及外國文化嗎?并非如此,相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國文化是因為他們沒有了解中國文化的精粹。試問,如果每個中國人能夠多讀一首唐詩,多一份對詩歌的熱愛,又如何會出現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詩不再只是詩,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向往,是中華文化的縮影。細讀唐詩,它能給予你智慧;品讀唐詩則可以使其勉勵你,鞭策你,使你前行。
唐詩讀后感2
歲月如梭,歷史的痕跡湮滅成沙。唯有一代代傳承的唐詩,深藏著作者曾冬不一樣的闡釋,在尋找專屬于自己的那一縷縷芬芳,歷經千年卻歷歷在目。
樹梢落紅
指尖輕輕捻開一頁又一頁……又是一個春天,陽光輕輕的把手伸進了大地的衣襟,一股暖流直通下去,喚醒了冰冷的大地。清澈的泉水一起一落,不緊不慢地踱上岸邊,卻又側身一躺,睡進了期待已久的夢鄉。那股瘦魚似的水流進了最深處,又卯了勁地往上竄。直到走完這么一通,又回到緊抓住地面的樹干不松勁。漁人滑動木制的雙槳,打破明鏡似的湖面。我在山中尋找著渺小的旅人,這又是誰的佳作?鳥兒抖盡羽毛上的露水,躺進云霄織成的軟床。忽然一驚,以為是山頭樹梢沾染了艷麗的晚霞,仔細分辨才發現是幾朵面龐紅盈盈的桃花苞,粉色的裙子包住淡黃的小腳,伸出頭,害羞地抿了抿嘴。
雨過花落
合緊書,一張一張的紙已不再緊緊貼合。雖已讀過數遍,但每翻開一頁都有一種獨特的芬芳。推開吱呀作響的'柴門,一股濕冷的空氣卷著若有若無的花香,織成一條薄薄的絲巾,系在了我的脖頸上。腳尖踏著青石板的地面,昨晚下過的雨水立馬扒住不放。每走一步,都像在湖面投擲下一塊細小的碎石,激起圈圈漣漪。看著滿地凋零的桃花,不再嬌嫩的花瓣,骨子里的傲氣卻依然難掩。就像那富人家中的小姐,就算是家族衰敗,也不甘于低頭度日,心中卻不是悲傷,而是一種釋懷。唐詩中不懂的深奧,也被巧妙地賦予在了現實的生活中。情愁、鄉愁,縷縷愁絲滲進了這本蘊含千古的書……
風吹花滿天
再次翻開,已不是人讀書,而是書讀人。從最后一頁鉆出,已不再是錦繡山河的一角。將每塊破碎的拼圖拼起,搭起一幅幅完美的歷史畫作……青山角上點綴著小小的亭子,一聲“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撕破天空剛剛縫補好的寧靜。不知從哪兒奔來的風,揣起一把枯萎的桃花,又玩笑似的隨意揮灑了。不遠處的石塊上臥著的人正疑惑著,明明“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隨手拾起摔在地上的桃花,沁一口殘余的芬香,又閉嘴不語了。風放肆了,大把大把的玩弄著無力的粉桃,它們交織著,纏繞著,奏出絕美的樂曲,催睡那疲憊的大地。第二天早晨,家戶庭院中的那人感嘆:“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或許這次分別,留給這本書的依舊只有塵埃。
見花開,不像孩童歡喜;見花落,不似黛玉悲傷。淡泊的心態,能贏過世間百態。只見花開花又落,不見風吹花滿天。歷史的定論并不只屬于開端與結尾,那曾經繁花滿天的故事,才是我們真正要去探求的過往。唐詩素描,把唐詩畫了一遍又一遍……
唐詩讀后感3
聽爸爸說,古詩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是古代有名的詩人寫的很好的文學作品。是我們國家很好的文化遺產,作為中國人一定要好好背誦掌握。
媽媽跟我說,我很小的時候就喜歡背古詩,三歲的時候就能背30多首了,雖然不知道意思,但聽幾遍就能跟著背個大概。我現在還記得“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當時不知道什么意思,現在再讀古詩,一邊看原文,一邊看譯文,了解了詩文的意思,更覺得古人不一般,用了這么幾句話,就表達了這樣豐富的意思和一些美麗的畫面。知道了古詩的意思,我就更喜歡背誦古詩。有時還能想象出一些畫面來。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我能想到沙漠的廣闊和美麗。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讓我想起了游覽西湖時看到的.美景。背誦“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時,爸爸甚至跟我說今年暑假要帶我去登泰山,感受山頂的絕美景色。我高興極了。
按爸爸的要求,我每天都要背一首不會的古詩,同時要把會的古詩復習一下。弟弟每天聽我背,他居然也會背了一些古詩。他不僅會背《詠鵝》、《春曉》等常見的簡單古詩,還會背《送兄》“所嗟人異雁,不做一行飛”,《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等不太常見的詩,甚至有的比我背的還快,最愿背“系馬高樓垂柳邊”。最煩人的是,爸爸提問我的時候,他也搶著背,甚至不讓我背,我說他2句,他還哭。沒辦法,爸爸就讓他背,現在也會背20多首了。爸爸笑著說這是我背詩的意外收獲,并且說我小時候就這樣,喜歡聽別人表揚。
古詩用簡單幾句話就能展現美麗的畫面,或者表達了作者的一些情感,真像爸爸說的那樣是珍貴的文化遺產。背詩不僅豐富了我的知識,還影響了小弟,我越來越喜歡背古詩了。
唐詩讀后感4
暑假里,我讀完了《唐詩三百首誦讀本》,這本書收錄的全是唐詩佳作。唐詩,短短的幾行字,卻意境深遠。
我上幼兒園時就喜歡讀詩,對詩人的稱號非常感興趣,你看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圣,劉禹錫是詩豪,李賀是詩鬼,還有詩佛王維、詩魔白居易、詩杰王勃、詩骨陳子昂、詩狂賀知章……是不是號如其人,很有意思呢?
唐詩,是中國文化中的瑰寶,而《唐詩三百首》更是唐詩中的精華,廣為流傳。比如“白日依山盡”、“床前明月光”等詩句,早已成了我們童年的歌謠。我最喜歡李白的詩,因為他的詩想象力豐富,又具有浪漫主義色彩,而且他的詩短小精悍,讀起來朗朗上口,容易記憶,如《春思》、《早發白帝城》、《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詩歌都非常優美。
還有一些詩,雖然簡潔,但卻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讓我了解了生命力的強大;李紳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讓我明白節約糧食的意義;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讓我們體味到濃烈的朋友之情;孟郊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讓我感受到母愛的崇高偉大。
每當我打開《唐詩三百首誦讀本》的時候,我會感覺這本書像有魔力一樣,百看不厭,里面的每一句話都是那樣的.耐人尋味,當我合上書的那一剎那,覺得眼前呈現出一幅優美的畫卷。
我愛唐詩,不僅僅是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更是因為唐詩的美。
唐詩讀后感5
唐詩的文學成就之高是毋庸置疑的。蔣勛是美學大師,詩、書、畫俱全,文學作品也頗佳。《蔣勛說唐詩》,這樣一本書的讀后感,我很難說出專業的見解,只能是信口雌黃。
在我所接觸到的詩歌解讀的書籍中,蔣勛是我最推崇的。他從多種角度解讀了唐詩的魅力,把唐詩的璀璨光芒投射到讀者的眼前。我只能把書中關注到的點呈現出來。
首先是蔣勛對文學的獨到見解(如果他是引用了別人的話,請恕我見識少。)“那些積累了很長時間,和我們的身體、呼吸已經有了共識與默契的語言和文字才叫文學。”文學是有生命的。他不但同于文字記載。只有真正的文學才能夠代代的流傳。在我10歲那年,家里造房子的時候,借住在村里一戶人家。在他家發現了一副撲克牌,每一張撲克牌上都有一首不同的詩,每天晚上媽媽陪我背撲克牌上的古詩打發時間,近兩個月的時間,房子蓋好,我把五十四張撲克牌上的古詩也背完了。當時就是無意識的,喜歡這些有節奏感的語言,沒有帶任何功利的把它背了下來。后來對我的語文學習有了很大的幫助。“詩如果不能跟生命對話,就真的味同嚼蠟。”“文學世界最迷人的地方是每一個生命都有不同的自我完成的方式。”“我想文學的有趣之處就在于是一種狀態的再現,不一定非要把事情講清楚,講的`太清楚就是論文了。”
第二是蔣勛慧眼選詩。他把濃墨重彩留給了《春江花月夜》,留給了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
記得讀中師的時候就背過《春江花月夜》,覺得這不像一首古人寫的詩。“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是每當月圓之夜,都在人們心底浮現的詩句,讓人的心沉靜下來。人不由自主的思考:“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時初照人?”當我們在一定的情境當中,很多儲存在我們心里的零散、模糊的詩句,在生命的某些經驗中會忽然活過來,因為情感從來都是相通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第三,蔣勛充分解讀了唐詩的豐富。1唐詩的開闊。“何處春江無月明”是空間的跨越。“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是時間上的跨越。“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是心理上的跨越。
2唐詩的浪漫與灑脫。“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兒女情長;“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的不羈;“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信念。
3唐詩的哲理。“抽刀斷水水更流”。
4唐詩的深情。杜甫對李白的友情,“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家國情“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他鄉遇知音的惺惺相惜;“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對生命的眷戀。
唐詩是美的。“愿逐月華流照君。”但愿化成一片小小的月光,流轉到你的身上,相隔千里萬里,中間唯一可以連貫的東西是月光。當你身邊有人離開的時候,可以給他寫上這句詩,表達你對他的牽掛。讓我們偶爾遠離及時通訊工具,留一點距離,留一點空間,留一點時間給唐詩,去感受那個迷人的世界。
唐詩讀后感6
閱讀完《唐詩宋詞三百首》這本書,頓時感覺到自己就像宇宙中的一粒微小的塵埃,讓我深深感覺到中國古代文學的偉大。僅僅一句詩,一句詞,就能表現出詩人的思想情感、志向和當時社會的背景。唐詩宋詞乃國之精粹,體現了中國古代史的輝煌,他們就像文學中的兩頭巨龍,用它們脫俗的韻律纏斗出一代文學之勝,代表著輝煌一代的文學之國 。
唐詩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文學的巔峰,唐詩把各種思想、藝術、音律和文字等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全部做完。”由此可見,唐詩難以被超越、難以企及。于是便涌現出兩千多詩人,其中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形成了初唐時期詩的颶風,他們是領導者,開啟了詩的殿堂。其中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李白,就像被上天賜予了神手一樣,作出了一首又一首絕詩,堪稱史之絕作。一首《渡荊門送別》巧妙地運用現景,表達出自己深深的思鄉之情;一首《蜀道難》更是浪漫主義的代表作,最能體現李白豪放奇麗的詩風,使我能聯想到崎嶇、難以跨越的蜀道,該詩反復詠嘆的寫法給我強烈的震撼,令我每每讀起都十分的感嘆;一首《將進酒》借醉意寫出了他對當時社會的憤懣,不愿酒醒對寂寥;《清平調》三首更是絕詩,一首將人帶入空間世界,一首走進楚漢時代,寫絕了當時的榮華富貴。李白的詩說盡了那個時代的許多事件,也是這些事件的見證者。
說完李白,再來說說杜甫。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處于戰亂時期的他,也有許多曠世奇詩,多首詩描述了中唐之后日漸衰敗的社會風氣。一首《望岳》表述他心甘情愿為祖國奉獻的精神。他的“三吏”“三別”《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垂老別》《無家別》整組詩創作于安史之亂的社會大背景下,使我感覺到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但杜甫在此環境下仍然心系祖國,不忘祖國。他的《春望》《兵車行》含蓄而深刻地揭示了戰爭的殘酷和對人民的深切同情。他的詩風大多就是這樣了吧。當然還有許多絕世好詩:《使至塞上》《虞美人》《從軍行》《春夜別友人》《過故人莊》……我現在沉醉于詩的意境中,在“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仗長”中驕傲,在那難以超越的唐詩中懷念那些遙遠的歷史人物,回憶那些歷史長河中悲歡離合的事物。
宋詞歷來與唐詩齊名,最早的稱謂是隋時有樂曲調藝術特色的“曲子詞”,但宋詞詩人也為宋詞由唐入宋做出了很多努力,其中便有我最喜歡的幾首詞。柳永的《定風波》中思婦心中的“免死年少光陰虛過”,率意大膽的詞風使之成為柳永“俚詞”的.杰作。范仲淹的《蘇幕遮》中“明月樓高休獨倚”魂牽夢繞,游子思鄉,即使風景無限好也難抵思鄉之情。此詞氣勢開闊,柔中有剛,是羈旅詞中難得的佳作!還有蘇軾的《水調歌頭》此詞上天下地,又像歌一樣動聽。這種雄渾豪放的新詞風,把人的一切幻想盡納其中,“何似在人間”是蘇軾給人們幻想的答案。此時,我又想起他的《浣溪沙》中 “誰道人生無再少?”一個問句起頭,又借喻巧妙作答,隱含著對人生深深的思考,表明人間凡事無絕對。結尾更是運用典故別出心裁地突出了作者永不放棄的人生態度,此詞真是使人感悟至深啊!
唐朝的詩人們,大宋的詞人們,他們幾乎把自己的滿腔熱血奉獻給了國家,他們的思想都圍繞著祖國的江山社稷轉動,他們的感情都貫注給了國家,他們值得我們紀念!閱讀每一首詩,每一首詞,我們都能從中感受到詩人的情感,聯想到歷史的畫面,聆聽到時代心聲,感受到詩人的意境!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那些當年在詩壇、詞壇中的風流人物已經全部消逝在歷史的遺跡中。但是,他們流傳下來的詩詞,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經久不衰,就好像陳酒一樣散發醇香。沒錯,詩詞中的精神是永遠不會被磨滅的,詩詞中的奧秘更值得我們去探究。所以,中華民族的兒女們啊,中國文學的輝煌需要我們繼續傳誦、繼續升華!品讀經典唐詩宋詞,弘揚中國詩詞的濃厚文化底蘊和不絕的民族精神,需要我們中華兒女擔起傳承民族精神的責任。我相信,偉大的中華文化必將永遠令人驚嘆,令人仰望!
唐詩讀后感7
《唐詩之美》作者蒙曼,之前只是聽過作者講武則天,偶爾發現此書,作者圍繞愛情、友情、鄉情、宦情、江山情五種人之常情,甄選最具代表性的唐詩進行解讀,品鑒。帶領讀著領悟過往熟知的唐詩中不一樣的意境、哲理。詩詞是中國漢字的精華,幾千熟悉的漢字擺在面前,詩人將它們重新的排列組合,組成了“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文字,這就是詩人偉大之處。詩詞其實就像調味劑,在現代生活中,詩詞貌似已無太大用處,但如果沒有詩詞的生活就像是壓縮餅干,也可充饑,但干扁無味,時間久了人是無法忍受的。
此書中的詩詞,作者帶領著讀著品味出不一樣的境界,詩詞中涵蓋著大量的典故和古代嘗試,當你了解了詩人所處時代背景,所處境遇后,才可真實感受到那種“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到能感受詩人的偉大。當遇見愛情時會不緊會只知道陸游與唐婉的凄美,還有韓翃和柳氏的“章臺楊柳”,經過各種曲折,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佳話。
面對友情,每個人都奢求那種“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境界,當朋友多年不見時,不再是一句“好久不見”,而是“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將人生的感慨上升到宇宙的境界,如同參商二星宿一樣。激動過后才細細端詳,“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短短幾句,將久別重逢時的心里和狀態描繪的淋漓盡致。
對于還鄉,那個害死外甥劉希夷(那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即是他的喪命詩),一心“追求”武則天的宋之問,在“神龍政變”后被貶嶺南,逃回洛陽途中,寫下這首千古名篇《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這里用的是“怯”,而非“切”,這也是此詩最妙之處,將宋之問的`當時的心里展現的如此真實。正所謂善惡終有報。一個偉大的詩人卻一心從政,就像李煜一樣,一個偉大的詞人,偏偏做了帝王。
再說官場,自古以來,中國的官場就是一場人性博弈,正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即使偉大的詩人,如詩圣杜甫等也免不了俗,要對上級“阿諛奉承”一番。但是與之常人不同就在于夸得如此高妙。一句“欲知世掌絲綸美,池上于今有鳳毛”,將賈至父子兩人都夸到家了,可謂“拍”到了極致。其實無論職場還是官場對于領導的夸獎是必須的,不能奮青一樣,誰都看不上,這也是中國儒家思想中的禮。
最后對于江山,中國地大物博,太多的美景數不勝數,太多的詩詞形容祖國的江山大河。而我覺得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更加的重要,就像王維在自己的輞川別業中為自己二十個景點所附的詩,展現出的那種幽靜之美,是一種每個人都追求向往的境界,那份亂世之中的寧靜、安逸。“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著詩便會出現一幅畫面,詩人在充滿禪意的空明世界,與清風朗月在一起,真是“別有天地非人間”。
唐詩讀后感8
唐朝二十一位皇帝享國289年,被公認為中國最繁榮的時代之一。強大的經濟實力,開放的政策,開明的君主,多元的文化,帶來了一個詩意的王朝。唐詩和宋詞的元曲一樣,流傳至今,蘊含著無數的魅力。
我們從小念叨著“我床腳那么亮的一線光”,兒童版的《唐詩三百首》翻來覆去。當時我們只憑詩的押韻來背誦記憶。隨著年齡的增長,知道的單詞越來越多,我開始看筆記,漸漸明白了單詞背后的情感,有淺有深,有悲有喜。高中的時候,我們系統的學習,那些意象和詩人就浮現在腦海里。我們學會了分析第一首詩中的深情。
《月下獨酌》年,李白以月亮為友,唱著關于酒的歌,表達了一種從孤獨到寂寞,再從寂寞到寂寞的復雜情感。表面上他自得其樂,內心深處卻無限凄涼。全詩反映了李白的孤獨感和孤傲感,他在失意中依然樂觀奔放。你看,他還是那個“唱瘋歌辯孔子”的楚人
蘇軾評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會畫詩,詩歌作品中的畫面總是栩栩如生。《山居秋暝》,描寫秋雨楚清后的傍晚山村旖旎風光,把秋雨后的秋涼,松樹里明月的光,石頭上清泉的流,竹林歸來女子的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與完美,表現出他熱愛山川,安于隱居的情懷。
“然而,盡管中國保持著我們的友誼,天堂仍然是我們的鄰居”,這是王波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一句名言,意在安慰朋友們離開時不要悲傷。友情深厚,難以抗拒。
唐詩不僅記錄了詩人的個人生活經歷,還反映了當時的許多社會現象。
高適寫《燕歌行》,揭露主傲慢,輕視敵人,不關心士卒,導致戰爭失敗。全詩氣勢磅礴,文筆雄健,氣氛悲壯。尤其是“我們前線的男人有一半被殺了,但另一半還活著,還在營地里為他們跳舞唱歌的美女”,士兵們流著血和淚,但指揮官仍然看著美女在帳中唱歌跳舞,這讓人感到憤怒和憤怒。
杜甫寫的《兵車行》,通過婆媳對老人的回答,傾吐了人民對戰爭的仇恨,透露出唐玄宗長期戰亂,給人民造成了極大的災難。他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透露出他念念不忘始皇帝的盛世,感嘆當下的沒落。
唐詩也把江南之美發揮到了極致。韋莊曰:“春水勝天,畫舟聽雨眠”;白居易曰:“亂斷紅杏發,鋪新綠水,蘋果長”;“花越來越吸引人,只有淺草才能沒有馬蹄鐵”;杜荀鶴曰:“水巷多橋”;“靈藕夜市賣,再續前緣春船運”。唐詩生動地描繪了江南的美麗,吸引了無數古今游客在春天南下旅游,欣賞江南的婉約之美。
唐詩蘊含著山水之美和情感之趣,古人的智慧和情懷集中在數字上。讀詩如品茶。你要仔細琢磨,才能明白它的味道。
唐詩讀后感9
好久好久以前,有人在文學的土壤上播下了一粒種子——一粒詩的種子。后來,經過一千多年地汲取營養,努力成長,終于開花。
這朵花,叫唐詩!唐代是詩的盛世,也是詩作成就的巔峰。
舊年暑假,我讀了《蔣勛說宋詞》,今年暑假,我看了《蔣勛說唐詩》。讓我觸摸到了恬靜的王維、狂傲的李白、簡樸的杜甫和正直的白居易等,而我偏心李白,頗與陶淵明獨愛菊,周敦頤獨愛蓮志同志合呢。
吾愛李,愛他的大膽創作,愛他的孤獨。李詩中無不透露著他那種驕傲的孤獨。
李白,他大膽創作。如《蜀道難》開首三字:噫吁嚱!據說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啊啊啊!我見過用一個啊,用兩個啊,就是沒見過連用三個啊的。我想李清照連用六七個疊詞,該是李白三個的延續吧,李白好一個開創前鋒。
李白,我認為他也很孤獨。很少人能理解他的老莊思惟,多時,他的伙伴只有大自然,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如許的千古絕句就是他孤獨的最好例證。
世界那么大,讀著他的詩,我有一點悵惘,也帶一絲虛無。暑假中,我也常常會關上門呆個半天,只在媽媽叫我吃飯時,我才打開房門與外界接觸。當然這些行為,引起了爸媽強烈的不滿,可是,我卻依然我行我素。當我把自己拘囿于僅有的幾平方米的空間時,我的心里感到無比的結壯,在這里,我不受任何打擾,盡情做著我想做的工作。在自我拘禁的這段日子里,我寫下了我的寶塔詩——浮萍
萍隨風,漂蕩。
片片飛,張張落。
不知何時,根定風止。
隨與水瓢泊,早忘是何年。
淡看春夏秋季,眼觀長茂凋之。
無盡無限甚了期,不知歸日是何年。
初嘗寫詩,才發現千難萬難,押韻、平仄、字數、內容形式,而我不及詩人的一星半點兒,更別說如李白如許的.大詩人了。突然間明白了,李白驕傲的孤獨是因為他的登峰造極無人能企及,而自己給自己營造的孤獨是何等片面、何等狹隘,這種孤獨只有把自己迫近死胡同。
花開終有花落時,在唐朝,這朵花曾嬌艷無比地綻放過,可最終凋謝了。我們能做的,只有仰慕前人的輝煌,去賞識、去模仿。我想,再過幾百年,也許又會開出那充滿智慧的花瓣吧!
唐詩讀后感10
他將生命化作一曲樂章,當樂章華麗的戛然而止時,動人的音律卻久久環繞。——題記
當我在暑假里打開《戴老師高能唐詩課》時,我被里面的李白深深地震驚了,他的才華橫溢,他的放浪不羈都令我向往……李白,一個站在盛唐之上的俠仙。比起詩人,他更像一個旅客,用自己獨特的語句彰顯自己來過。少年輕狂的他提著一把劍來到長安,想在這世間最繁華的土地上伸展拳腳,名譽天下。確實,他中舉了,皇帝留下他做翰林,他欣喜的認為自己的才華終于能夠展現,卻不知皇帝只是將他當做尋歡取樂的工具。
他醉了,醉在長安最繁華的街上,沒有人會注意他,沒有人會關心一個失意的人。當年的他是提著劍,滿心雛志,風光無限的少兒郎,現在的他卻是被皇帝棄了的無用臣。無盡的憤怒和委屈,只能發泄在這酒林肉池里。當時他在寫《華清宮》時有多風光,現在她就有多潦倒。
他走了,世間榮華富貴終是留不住他。既然“人生在世不如意”,那便“散發弄偏舟”吧。觀望廬山瀑布的驚嘆,與汪倫離別的悲傷,胡姬勸人飲酒時的思鄉。他依舊豪邁,他依舊飄逸,縱使千瘡百孔,年華老去,縱使千回百轉,歸來仍是少年。哪怕是現在,又有多少人拿能達到?剛步入社會,心存斗志,想要大展身手,但是面對的卻是上司的不重視,同事的`打壓和嘲諷,逐漸心有余而力不足,有多少人能夠瀟灑地辭官而去,看遍名山大川?如果真這樣做了,別人只會認為你不負責任,一點小困難就放棄不做了,你將會面對的是來自所有人的指責,那你承受的嗎?所以,李白的胸懷并不是一般人所能相比的。
當我讀完了李白的生平,我不禁感到疑惑:世界上真的會有李白這樣有才華、有能力又灑脫的人嗎?他太完美了,完美的就像天上的神仙。“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樣的雄偉大氣,奔流不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的震撼驚疑,這一切的一切,只不過是一個詩人的一生,如黃河九曲,如長江綿延。
站在盛唐風口浪尖的,不是帝王將相,不是繁華商路,而是他。他用生命化作一曲樂章,無人能做,無人能敵,只有他。他走的那年,人間驕陽正好,風過林梢,彼時的他依舊正當年少。
唐詩讀后感11
耳畔傳來余音繞梁的稚子的朗朗讀書聲,伴隨著遠處樂鳥宛轉悠揚的啼鳴,飄著周圍自然禪韻優雅的幽香,眼前是一片不見邊際的竹林。清風緩緩拂起,竹葉落地,任由風的清掃,在飄蕩著的泥土香味用拂起,又落下。竹葉沙沙,鐘聲從遠處飄蕩著回響著,如一把木鎖,鎖住了城市中喧嘩的聲音,鎖住了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人群,鎖住了對于世態名利的渴望,鎖住了對于繁華追求的向往,卻打開了脫俗自然的對于寧靜平凡的本質。
一世戎馬,揚鞭回首,揮手飄發,蕭蕭班馬,嘶鳴長啼,啼聲遠去,不見其影,空余行處。沒有一滴淚水,沒有一次停留,沒有一句告別,轉頭便是一場離別,沒有淚水的離別,沒有停留的離別,沒有告別的離別,沒有期限的離別。家書已達,欣喜若狂,卻非家書,乃為亡書,揮淚失聲,若是失魂,耳響離歌,終日不覺。
月,緩緩升起,掛在空中,似乎是特地為我而準備的,似乎是特地給我供以欣賞的。月上,滿是墨色,不見得一顆繁星,這又似乎是誰心中的顏色,倒映在天上,照影了我。月下,寂寞空城,巷空道清,男怒女哭,犬吠孩啼。獨自一人,倚坐窗邊,思故念鄉,懷親想友,感極而悲,倏爾涕下,沾濕布衾,淚透薄墻。
這,便是詩韻,脫離世俗,離開喧噪,回歸寧靜,渴望平凡。唐詩中有喜,有樂,但也有悲,有悔。唐詩中的種種,高雅,而又時尚,同時又真真切切地表達了當時人們對于世態的態度。
讀詩,不僅是為了學習,而是為了感受其中的風韻,獨特,與美好。詩之所以美,之所以雅,便是因為其中的風韻,獨特,與美好。感受詩中字與字之間的.巧妙,詞與詞之間的婉轉,句與句之間的自然,才能感受到現代語言無法表達出的獨特神奇的情調,它如清雨直叩你的心房,它如柔雨溫暖你的心靈,它也如煙雨滋潤著你。
讀詩,讀詩韻,讀如“煙院松飄蕭,風廊竹交戛”一般的悠揚,讀“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一般的豪氣,讀“抬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般的憂愁,感受著來自真中的寧靜,真中的喜怒哀樂。
唐詩讀后感12
詩和遠方——讀《唐詩三百首》有感
前段時間看《中國詩詞大會》,先是感嘆煙雨江南、色靜深松的中國風式舞臺效果,進而又被或慷慨激昂、或哀怨悲歌、或飄逸豪放、或沉郁頓挫的唐詩迷的魂不守舍。感受了唐詩的魅力,卻發現我自詡為一個愛好文學的青年,居然沒讀過唐詩少兒入門讀本——《唐詩三百首》,真是慚愧有余。于是出門直奔書店,買回中華書局出版、顧青編注的《唐詩三百首》日夜捧讀,不亦樂乎。
《唐詩三百首》雖然“俾童而習之”,然卻“白首亦莫能廢”。身為一個漢語使用者,這么美的風景明明懂漢語卻不能領略,實乃人生憾事。
時下常有人說:“人生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那么,詩是什么?遠方在哪里?有人說詩和遠方是漫無目的的流浪;也有人說詩和遠方是不顧生活的窮游;更有人說詩和遠方是隱居山林、閑云野鶴的飄逸。
而我的詩和遠方,就在《唐詩三百首》里。當我每讀一首直擊心靈的詩,一首心曠神怡的詩,一首思緒飄飛的詩,我就想去到詩里的地方,用身體的每一寸肌膚、每一個汗孔去感受,去融入…那便是我的詩,我的遠方!
從此,生活充滿情趣。
偏僻的村莊不再是日夜耕作的勞苦,而是“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的詩畫;泥濘的'小路不再是滿腳泥巴的嫌棄,而是“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的寧靜;蒼茫的大山不再是祈禱風雨的無助,而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荒誕的郊外不再是魚龍混雜的城郭,而是“微雨靄芳原,春鳩鳴何處”的閑情。
從此,生活處處開朗。
復雜的人事不再是勾心斗角的陰險,而是“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淡泊;平凡的生活不再是碌碌無為的自責,而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的超然;奮斗的價值不再是追求他人的認可,而是“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的灑脫;忙碌的工作不再是日復一日的重復,而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的壯志。
從此,生活開始和諧。
頻繁的加班不再是賢惠老妻的幽怨,而是“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歡愉;頑皮的女兒不再是嘰嘰喳喳的黃雀,而是“別離在今晨,見爾當何秋”的思念;年邁的母親不再是嘮嘮叨叨的太婆,而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遺憾;遠方的兄弟不再是吆五喝六的爛醉,而是“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的感懷……
顧青為《唐詩三百首》作序云:唐詩集先秦以降中國古典詩歌之大成,同時又開啟此后一切詩體形式和詩歌流派之淵源。這么高深的文學理論我不懂。
唐詩讀后感13
我接觸到的第一首唐詩是羅的《詠鵝》,用十幾個字生動地表達了鵝的情態。讀完詩,白鵝在綠水中漂浮,呼喚幸福。還有高一第一課學的《靜夜思》。短句中充滿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以及漂泊他鄉的孤獨和悲傷。這些唐詩給我當時的小心靈以獨特的震撼,在我心中播下了詩歌的種子。
然后,我聯系了《唐詩三百首》。這本書似乎讓那顆小種子生根發芽,讓我覺得唐詩就像一片汪洋。在一首接一首的背誦中,我一點也不無聊,而是沉浸在詩歌中,陶醉在詩人的情感中。
讀詩其實就是讀情感。詩歌的內容表現了詩人的經歷、情感和生活,這也是唐詩的魅力所在。我喜歡精讀唐詩,認真理解詩歌的深刻含義,理解詩人的感受:
想家:
鄉愁可以看作是詩歌中最常見的情感。這位詩人離開了他的家鄉,獲得了名聲,漂泊了幾十年,再也沒有回家,但當夜晚安靜下來時,他想起了家鄉的'深刻思想.
比如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懷》。這不是一首典型的思鄉詩,但也包含了許多更復雜的情感。然而,這種不斷被切割和困惑的想法,也讓我著迷。
"南去野地,因為樹葉正在落下,風從北方吹來,水很冷",這樣一個深秋的凄涼和悲傷的場景,引起了作者的悲傷情緒。其實孟浩然當時的心情是復雜的。他羨慕農村生活,打算退休,又想踏入仕途,大有作為,這無疑是很矛盾的。第三句,“我往前走。我哭到眼淚花光”,流露出他的鄉愁。他不僅想家,他的家人也想看看自己的家,俯瞰“天空”中的“孤帆”。“渡船在哪里?會有人告訴我嗎?”借用孔子使魯茲感興趣的典故,解讀孟浩然隱逸與政治的沖突。“越來越粗糙了。越來越黑”隨著心結,河水洶涌澎湃,與大海平起平坐,一望無際,凸顯了作者的迷茫心情。
其實這也是現在年輕人普遍具有的矛盾心理。這首詩和幾千年前的讀者產生了共鳴,讓人有同感。
離別的感覺:
送別詩中,那些悲涼纏綿,纏綿悱惻的作品,卻是另一種慷慨豪邁的詩,發自內心,更能打動我。
朋友之間最經典的送別詩是高適的《別董大》。久別重逢的高適與老友董達重逢。短暫的聚會后,他走了自己的路。其實當時兩個人都是處境艱難,困難重重,但是面對老朋友還是很舒服的。他們沒有表現出他的艱難和痛苦,而是說:“前方的路沒有知己,世界上沒有人認識你。”他們以開放的心態和大膽的語氣,鼓勵董達去奮斗,去拼搏。“不要擔心見不到你的心腹,天下誰不知道你董蘭婷!”多么有力,多么響亮!這是一個多么簡單大方的人啊!
男女之愛:
說到愛情,作為一個高中生,我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刻,所以詩歌中的愛情只能大致理解,但詩歌和文字中關于愛情的細膩優美的語言也讓我贊不絕口。所以,我也喜歡讀情詩。詩歌的唯美能讓我的心顫抖。
特別喜歡這首歌《題都城南莊》。我第一次接觸這首詩,不是在《唐詩三百首》上,而是在《百家講壇》上。演講者向觀眾講述了這首詩背后的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這個故事讓我對這首詩的情感有了更深的理解。
那一年,崔虎去京城長安考進士,卻失敗了。因為回家路途遙遠,他在長安呆了幾天。清明節的時候,他在桃林里遇到一個年輕的姑娘,兩人情投意合,卻沒有什么區別。最后,崔虎告別了少女。清明第二年,崔虎再次來到長安,試圖找到女孩,但女孩原來住處的門被鎖上了。崔虎在城門上寫下這首詩,失望而去。
聽完這個故事,讀完這首詩,我們終于可以理解詩人的深刻含義了。“去年和今天在這扇門里,桃花相映成趣”,描繪了他們第一次見面時的美麗場景,反映了女孩容光煥發的面容,含蓄地表達了詩人當時的心痛,以及他們兩個的深情。而第二句,“桃花依舊笑在春風,當人們不知道去哪里的時候”,依然是桃花盛開的季節。詩人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但是沒有看到一個女孩,只留下門前的一朵桃花還在春風微笑。這就是“事情不一樣”。看完之后,覺得自己不經意間遇到了一些美好的東西,但是當我刻意追求的時候,卻再也回不來了。這就是詩人所表達的遺憾所在。
愛國主義:
個人認為唐詩中的愛國主義值得后人學習。愛國詩詞,我不得不提的是我最喜歡的詩人杜甫。杜甫被稱為“詩圣”,李白河被稱為“大杜麗”。他的詩與李白的風格完全相反。李白的詩奔放,帶有俠客的灑脫。杜出生在戰爭時期。他出身貧寒,吃了太多苦。他做不到李白的聰明。他的詩大多是憂國憂民的,充滿了沉重和痛苦。讀他的詩,可以深切感受到當時戰爭帶來的痛苦和不幸,比如《石壕吏》01《春望》等等。
杜甫的詩中,《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給我印象最深。與他的許多詩歌不同,這首詩傳達了作者的喜悅。詩人因為戰爭漂泊多年,歷盡艱辛。現在他住在安史
唐詩讀后感14
千年前大明宮里長夜未央、太平坊間歌舞升平,有一位意氣少年用劍與詩將盛唐之景永久地鐫刻在歷史的畫卷中,他便是詩仙李白。
若說唐詩是華夏的魂,那李白便是唐詩的魄,余光中這樣稱贊他:“酒入豪腸,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他的詩踏遍萬里河山,穿過無垠歲月,是五千年華夏從未老去的時光。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乘著長風扶搖直上,李白用他雄奇飄逸的詩章支撐起了盛唐的.璀璨。縱然冰封黃河、雪滿太行,他也依舊氣宇軒昂,抒發了“直掛云帆”的豪放。遭遇流放,遇赦東還時,在朝霞滿天的白帝城旁,他依然發出了“千里江陵一日還”的快意與暢想。
青春一生的李白從未放棄,從未停止想象。他不停地奔走,不停地吟唱,于是黃河、泰山、長江、長城化作了五彩斑斕的詩章,代代相傳。今天就讓我們在《唐詩里的風云史》這冊書中,跟隨大唐氣象恢弘的詩章,去領略大好河山,去巡看無限風光。
揮別了浮躁腐敗的功名場,李白用他的浪跡天涯告訴世人:詩和遠方,是最美的人間理想。
在嵩山,他與岑勛、元丹丘登高飲宴,“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在齊州,他行俠仗義,扶危濟困,“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在廬山,他寫詩邀請好友盧侍卿,一起“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在江南,他有了十里桃花之行,和汪倫告別之際寫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根據不完全統計,李白一生到過18個省,206個州縣,登過80多座山,游覽過60多條河川,20多個湖潭,行程超過2萬多里。
寫在最后:
在中華文明的長河中,為什么唐詩的生命力如此旺盛?我想,歷史的詩意若隱若現,無疑增添了它的魅力與傳播力。唐詩被中國所塑造,同時也塑造了中國。《唐詩里的風云史》分為三大部分,分別以人物、事件、地理為線,講述唐朝主要詩人的人生,詩人與唐朝主要事件的關系,以及唐代的城市、環境、宗教等。本書采用新聞特稿式寫法,參考大量文獻,希望從一個新的角度引領讀者了解唐詩,了解唐史。
詩以言史,史以入詩。在各大文明及中國流傳的文學作品中,“詩史”“史詩”是一個特有的現象。現今流傳的4.8萬多首唐詩中,滲透著大量的唐代史內容,其中涉及到歷史地理、戰爭、宗教、民族關系、社會變遷、環境保護等眾多唐代史實和故事。
盡管歷盡滄桑,唐詩依然是中國文學史上璀璨賽長虹,日照倍光華的滄海明珠。
唐詩讀后感15
這個假期里我讀了《寫給孩子們的唐詩之路》之書。
唐詩我們從小就聽過、背過,不僅會背,還能了解其意思,了解詩人要表達的情懷。唐詩帶來的是一種廣闊的共鳴,遙遠的應和,上天入地,窮盡碧落,有唐詩在,就有情懷在,看到我喜歡的唐詩,配上插畫,看著賞析,更能體會詩詞對我們的教育和滋養,將成為伴隨我們一生的財富。
媽媽從小教導我要飽讀詩書,將來會有不一樣的氣質,會更有想象力,更懂得發現生活中的美。比如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讓我們每年的二月看到柳枝長出嫩芽時,心里便會默念“二月春風似剪刀”這樣的詩句,只要誦讀幾遍,就會成為我們生命的養分。
唐詩魅力無窮,不管是我們隨口就說的'“春眠不覺曉”,還是“青山行不盡,綠水去何長”。這些都在我心中扎下了根,讓我們更好了解古代歷史文化,留下的是那些閃閃發光的名字,詩仙是李白;詩圣是杜甫;詩佛是王維;詩神是蘇軾;詩魔是白居易;詩鬼是李賀。這些詩人牢牢地印在我的腦海里。
我希望通過背誦及了解古詩,讓我們從小就了解中華文化。因為我們是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得讓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歷史,繼續傳承下去,繼續發揚光大。讓我們一起學唐詩,感受唐詩的美好吧!
【唐詩讀后感】相關文章:
全唐詩12-30
唐詩的由來05-19
唐詩《登高》01-12
李白的唐詩12-18
全唐詩05-23
[唐詩宋詞總結] 唐詩宋詞朗讀04-14
唐詩和面包06-25
經典的唐詩宋詞11-06
幼兒簡單的唐詩02-16
最有名的唐詩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