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詣紅樓院尋廣宣不遇留題》李益的唐詩鑒賞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提起古詩詞鑒賞,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古詩詞鑒賞,通常是體會詩詞中的字詞、意境、句意、語言特色、主旨、技巧、結構思路等更深層次的內容。大家知道怎樣去完成古詩詞鑒賞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詣紅樓院尋廣宣不遇留題》李益的唐詩鑒賞古詩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詣紅樓院尋廣宣不遇留題
李益
柿葉翻紅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紅樓。
隔窗愛竹無人問,遣向鄰房覓戶鉤。
李益詩鑒賞
唐代長安城東北角的長樂坊,座落著一處佛寺,寺內朱紅色大樓巍然屹立,富麗堂皇。這就是唐睿宗的舊宅,有名的安國寺紅樓院。廣宣是一位善詩的僧人,憲宗、穆宗兩朝,都做內供奉,賜居紅樓院。他與劉禹錫、韓愈、白居易等常有往來,與李益詩酒唱和,交往密切。
一個天高氣爽的秋日,李益來到紅樓院,碰巧遇上廣宣外出,不得入內,但又不愿離去,于是在門外觀賞院內景色,寫下了這首頗富逸趣的七絕。
詩人抬頭望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鮮紅奪目的柿林。柿葉經霜一打,都已變紅,給秋日的園林增添了絢麗的色彩,迷人極了!接著,舉首仰望,湛藍湛藍的天空,象水洗過一般明凈,把巍峨的紅樓襯托得更加清晰壯麗。“倚”字用得傳神。秋高氣爽,那本來就空廓的天宇越發顯得遼闊高遠,而它竟與紅樓相依相偎,兩相映襯,愈發顯出紅樓高聳入云的雄姿。詩人以瑰麗的色調、清新的語言,繪出絢爛秋色,創造出碧天、紅樓“氣勢兩相高”(杜牧《長安秋望》)的寥廓境界,令人心曠神怡。
朱樓、紅葉固然美麗,但隔窗隱約可見的那片幽深的竹林,蒼翠搖曳,尤為可愛。“愛竹”之“愛”,透露出詩人的傾慕之情,表現出詩人高雅的情趣。“無人問”三字既緊扣題面,又開啟下文:既然有好竹無人觀賞,何不進院去盡情游覽一番呢?于是,他差遣隨從到鄰居家尋找開門的工具去了。訪友不遇,并不返回,反而反賓為主,設法開門;初一看,似乎不近情理,仔細體味,卻又覺合情合理,極富韻味。可以想見,李益對院內景色十分熟悉,對那叢翠竹特別喜愛,他和廣宣的思想性格十分投合,對廣宣的舉止行動非常了解,連戶鉤放在何處也清清楚楚,他還可以不避嫌疑地擅自開門入室,可見他們相知之深,過從之密。這樣豐富的內涵,這種超乎尋常的友情,不是通過“喜遇”之類的正面描述來表現,而是通過“不遇”時的一個舉動“使人思而得之”,可謂自成機杼,不落俗套。而且,詩人這一“愛”一“覓”,又使人想見其為人的灑脫、隨和、豪放。至此,我們亦可領悟到前面的壯美秋色,正和詩人的磊落胸襟相映照。全詩氣脈流貫,興味雋永,親切自然,富有生活情趣。
創作背景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未知。廣宣是一位善詩的僧人,與幾位大詩人常有唱和,與李益過從甚密。一個天高氣爽的秋日,李益來紅樓院找廣宜談詩,但廣宣外出,不得入內,李益又不忍離去,遂于門外觀賞院內景色,寫下這首詩。
作者簡介
李益(748—829年),唐代詩人。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家居鄭州(今屬河南)。唐代宗大歷四年(769年)登進士第,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趙。唐德宗貞元十三年(797年)任幽州節度使劉濟從事。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年)南游揚州等地。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年)后入朝,歷秘書少監、集賢學士、左散騎常侍等職。唐文宗太和元年(827年)以禮部尚書致仕。作為中唐邊塞詩的代表,其詩語言凝煉鮮明,風格沉郁蒼涼,悲壯凄婉。擅長絕句,尤工七絕。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詩集》二卷。
【《詣紅樓院尋廣宣不遇留題》李益的唐詩鑒賞】相關文章:
《登廣武原》唐詩鑒賞06-19
《題紅葉》的唐詩鑒賞08-03
《廣溪峽》楊炯唐詩鑒賞09-11
《尋隱者不遇》古詩詞鑒賞11-28
邱為《尋西山隱者不遇》詩詞鑒賞05-17
《胡騰兒》李端的唐詩鑒賞06-12
《題君山》雍陶唐詩鑒賞08-31
《題紅葉》韓氏唐詩鑒賞08-03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唐詩鑒賞11-04
尋隱者不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