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無題》唐詩賞析
錢珝的《江行無題》,是他赴撫州司馬任途中所作。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江行無題》唐詩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江行無題》
錢珝
其一
翳日多喬木,
維舟取束薪。
靜聽江叟語,
盡是厭兵人。
其二
兵火有余燼,
貧村才數家。
無人爭曉渡,
殘月下寒沙。
創作背景
錢珝的《江行無題一百首 》,是他赴撫州司馬任 途中所作。詩人用五言絕句的形式,描寫著大江兩岸的美麗動人風光,連綴觀之,仿佛一幅萬里長江的巨幅長卷,生機盎然。這里所選的兩首詩各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唐末長期戰亂后沿江農村的殘破景象和人民強烈的厭戰情緒 ,富有時代氣息 ,為唐末優秀的詩作之一。
所選第一首是從江叟厭戰的談吐中透露出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第二首則是從曉渡冷落的景象中含蓄地譴責了軍閥朱溫、楊行密等在長江流域混戰的罪惡,暗示出詩人的厭戰之情。兩首詩歌的主題相近,而表現藝術卻不盡相同。
第一首是詩人直接出場,錄其所聞;第二首則純屬客觀描摹景象。第一首結句含意比較外露,但卻不是詩人直抒胸臆之辭;第二首的結句則非常含蓄,如果不聯系首句“兵火”之語,幾乎使人不易覺察詩人對戰亂的譴責之情。由于在這兩首詩中詩人均以客觀抒情詩人的姿態出現,故而使人更加感到詩境、詩情具有冷靜的客觀真實性,從而加強了詩歌的感染力。
其一賞析:
作者對軍閥所進行的戰爭持否定批判的態度,對遭受戰爭之苦的人民懷著深厚的同情。這首詩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唐末長期戰亂后沿江農村的殘破景象和人民強烈的厭戰情緒,富有時代氣息,為唐末優秀的詩作之一。
這首詩開始塑造了凄寂悲苦的意境,描寫了詩人自己的活動。在喬木遮住了西下夕陽的時刻,詩人系住行船,取來了一束柴薪。這就使三、四句的描寫有了著落—詩人停船之后自然聽到了江邊老翁的談話,而江邊老俞談話的`內容便是這首詩要表達的主要思想。“厭兵”是江邊老翁談話的中心,也是詩人的現點,也是這首詩的主題。一個“盡”字說明人們(包括詩人自己)“厭兵”的程度,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是多么深重。
在表現藝術上,詩人直接出場,錄其所聞;結句含意比較外露,但卻不是詩人直抒胸臆之辭。由于在這首詩中詩人以客觀抒情詩人的姿態出現,故而使人更加感到詩境、詩情具有冷靜的客觀真實性,從而加強了詩歌的感染力。
其二賞析:
作者對軍閥所進行的戰爭持否定批判的態這,對遭受戰爭之苦的人民懷著深厚的同無。這首詩描寫了遭戰火洗劫后江邊江面荒涼破敗的景象。
在這首詩描繪的畫面中有兩組鏡頭:一是兵火過后只剩下幾戶人家的景村;一是拂曉之時,在殘月余輝籠罩之下無人爭渡的冷清的江面。詩一開始便點出了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兵火”。“有余燼“三字,說明這場“兵火”剛剛燒過。這首詩的第二句具體的表現了兵火燒過之后的景象,兵火給人們帶來的后果。平時,村落雖然貧景,但不會只有“數家”。戰爭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使無數人流離失所,逃往他鄉,“貧村”才剩下了“數家”,是戰爭造的罪孽。一個“才”字表現了詩人痛恨戰爭的感無,也表現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災難深重的程這。這首詩的第二組鏡頭境界開闊,但無調凄涼悲苦。平時,一在拂曉之時,江面上是百舸爭流,游人爭渡的景象,而此時,在兵火過后,江面上沒有了“爭渡”的無景,只有那兵火無法燒到的“殘月”落向那兵火燒不著“寒沙”。這些描寫,蘊含羞人民的苦難,深寓著詩人的感無。
這首詩主要的藝術特點就是由兩組畫面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意境。反戰的主題,詩人對此爭及戰爭發動者的憎恨和對人民的同無都是從這里表現出來的。由于在詩中詩人以客觀抒無詩人的姿態出現,故而使人更加感到詩境、詩無具有冷靜的客觀真實性,從而加強了詩歌的感染力。這首詩語言通順流暢,短短四句小詩,描繪出眾多的形象,語言的概括力是很強的。
作者簡介
錢珝,唐代詩人。字瑞文,吳興(今浙江吳興縣)人。錢起曾孫。公元879年(唐僖宗乾符六年)舉進士,累遷尚書郎。公元895年(唐昭宗乾寧二年),由宰相王摶舉薦,擢為知制誥,又升任中書舍人。公元900年(興化三年),王摶被貶,錢珝亦受牽連而被貶官,出為撫州(今江西省撫州市)司馬。后不知所終。《全唐詩》錄存其詩一百零八首,編為一卷。
【《江行無題》唐詩賞析】相關文章:
江行寄遠唐詩賞析04-25
《江行無題》原文及鑒賞01-14
江亭杜甫唐詩賞析03-31
唐詩暮江吟賞析03-30
《從軍行》唐詩賞析11-23
《江村即事》唐詩賞析01-29
《月夜江行》權德輿的唐詩鑒賞02-05
《桃源行(時年十九)》唐詩賞析01-27
《長干行》唐詩原文賞析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