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唐詩鑒賞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是唐代詩人李白在宣城(今屬安徽)與李云相遇并同登謝朓樓時創作的一首送別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唐詩鑒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棄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
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
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
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發弄扁舟。
鑒賞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又作《陪侍御叔華登樓歌》。
李云:又名華,是李白的族叔。是當時著名的散文家,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天寶十一年任監察御史。
著有《含元殿賦》,此外還寫有《魯山令元德秀墓碑》碑文,顏真卿書,李陽冰篆額,時稱“四絕碑”。獨孤及《檢校尚書吏部員外郎趙郡李公中集序》中記載:
“(天寶)十一年拜監察御史。會權臣竊柄,貪猾當路,公入司方書,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為肅。”
可見李云為官的剛直、清正和不畏權貴。這首詩是在李云行至宣城與李白相遇并同登謝朓樓時,李白為之餞行而作。全詩辭語慷慨豪放,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激烈憤懣,表達了對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和對光明世界的執著追求。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意思是說,背棄我而離開的,是昨天的歲月,它已經不可挽回地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了;擾亂我心緒的,是現在的時光,它引起我的煩惱和憂愁。“棄”字,刻劃出了過去歲月對詩人的冷酷無情;“留”字,又顯示出詩人對往昔時光流連不舍的矛盾心情。李白曾經身懷報國宏圖大志。但是,現實無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唐玄宗將他召入長安并非是讓他施展其政治抱負,而只不過是將他看作御用文人而已。
同時,李白不肯摧眉折腰的剛正性格,也難為那些權貴們所容。因此,不久就遭受讒言,被迫離開京都。在遭受了第一次重大挫折后,李白心情非常苦悶。“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了解了這些,我們不難想象到這“昨日之日”和“今日之日”的涵概了詩人今昔多少辛酸及悲憤!
三四兩句突作轉折:面對著寥廓明凈的秋空,遙望萬里長風吹送鴻雁的壯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飲高樓的豪情逸興。這兩句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幅壯闊明朗的萬里秋空畫圖,也展示出詩人豪邁闊大的胸襟。
從極端苦悶忽然轉到朗爽壯闊的境界,仿佛變化無端,不可思議。但這正是李白之所以為李白。正因為他素懷遠大的理想抱負,又長期為黑暗污濁的環境所壓抑,所以時刻都向往著廣大的可以自由馳騁的空間。目接“長風萬里送秋雁”之境,不覺精神為之一爽,煩憂為之一掃,感到一種心、境契合的舒暢,“酣飲高樓”的豪情逸興也就油然而生了。
一個“酣”字摒棄了哀怨的消極情緒,憑添了幾分豁達與豪放。
五、六句“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是借建安至唐期間的文學概況,總結李云和詩人自己的創作風格,這兩句詩的大意是:你的詩文頗具建安風骨,我的詩象謝朓一樣清麗秀奇。“蓬萊”是海中仙山,傳說仙府難得的幽經秘錄都藏于此。東漢中央校書處東觀藏書極多,當時的學者稱東觀為道家的蓬萊山。這里的“蓬萊文章”四字,既點明李云校書郎的身份,又暗示其文章頗有仙氣。“建安骨”即建安風骨,指東漢建安年間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等人詩文所共同形成的剛健清新的藝術風格。“中間小謝又清發”一句之“中間”,是指從建安到唐之間的時間。
“小謝”是指謝朓樓的建造者謝朓。《南齊書·謝朓傳》中記載:“朓字玄暉,少好學,有美名,文章清麗。”“清發”是指謝朓的詩風清麗雋逸。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二句,是從共同的志趣、理想和抱負寫二人的友誼之深。意思是說:我們倆都懷有超逸的興致和抱負,幾乎想要飛上青天去摘取明月照亮黑暗的現實。這里,一個“俱”字,聯貫主客,表示了二人理想的相近和豪邁氣魄的相同;一個“攬”字,極度夸張而又輕巧自如,它說明詩人只有在明凈如洗的“青天”中才能獲得理想的自由,也為下句跌落現實之后的“不稱意”作了鋪墊。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二句,寫面對黑暗現實所激起的憤懣和似水難斷的哀怨。“抽刀斷水”是比喻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事。“水更流”則是抽刀斷水非但不能阻止流水,而且水流受阻后會更加急迫的意思。暗示明知不能為而為之,只能更痛苦。
這一句是為“舉杯消愁愁更愁”句取喻,以作抒情詠志的鋪墊。“舉杯消愁愁更愁”一句是正面坦露情懷。
這里,“舉杯”的目的,本為“消愁”,但是酒落愁腸,不但不能“消愁”,相反卻激起更多的愁緒,使“愁更愁”。這兩句中的比喻不僅奇妙生動,而且極富于哲理,表明詩人的狂放不羈雖然不受封建禮教的約束,卻還是受到清醒理智的嚴格制約的詩人實際上還是不能擺脫現實的紛擾。
詩的最后兩句“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既有對過去總結,又有為自己設計未來的意思。
詩人回首“昨日”,痛感人生的“不稱意”;放眼“今日”,煩憂不堪,不平滿目;于是,他決心與世決絕,從此浪跡江湖。表現了詩人難能可貴的叛逆與反抗的精神。盡管李白的“明朝散發弄扁舟”里也含有某種消極避世的思想成份,但其中所繪寫的放浪不羈之態和與世決絕之語,實為詩人的憤極之語,并非賭咒發誓之言。李白晚年流放歸來仍壯心不已地欲請纓殺敵,可見其積極入世的人生態度和高昂的愛國熱情。我們所聽到的并非頹唐絕望的哀吟,而是一個積極進取的心靈對黑暗社會所發出的強烈抗議和憤怒控訴。
這首詩的開頭兩句“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直截了當地抒發了一腔憤懣之情。為加強起句的語勢,第一句十一字中詩人連用九個仄聲字,第二句又用三個平聲字來救轉,恰到好處地揭示了詩人滿腔怒火的內心世界。這樣的開頭,給人的大氣的豪放感,開門見山的吐露胸懷,使讀者迅速了解詩人的內心從而產生共鳴。
而詩的結尾,“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亦顯得灑脫豁達,它不僅把詩人懷才不遇的內心激憤鮮明地表達出來了,而且還能發人深省,去思考詩人的言外之意。
此外,詩中歷史史實的活用,讓人們很容易從謝朓樓聯想到漢魏六朝著名詩人的業績,追昔撫今,尤顯今日“天生我才”之不逢時。“欲上青天攬明月”的大膽想象和夸張,也愈見詩人抱負的高逸、不凡;“抽刀斷水”的奇妙比喻,顯出詩人悲愁的似水難斷,煩憂的深重無邊。“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中“水”、“愁”等字的重疊復用,美如珍珠,耀人眼目,形象地加強了詩歌格調的憤懣蒼涼感和流轉哀深、抑揚頓挫的音韻美。正是通過這絢麗多姿的眾多表現手法的變幻運用,才使得這首詩的感情跌宕起伏,境界極富立體感,增強了藝術的感染力量。這首詩歌幾乎每一句都是流傳千古,婦孺皆知的名句,被人們在日常生活和詩文創作中多次使用,可謂字字珠璣。
詞句注釋
⑴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帶。謝朓(tiǎo)樓:又名北樓、謝公樓,在陵陽山上,是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并改名為疊嶂樓。李白曾多次登臨,并且寫過一首《秋登宣城謝朓北樓》。餞別:以酒食送行。校(jiào)書:官名,即秘書省校書郎,掌管朝廷的圖書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長風:遠風,大風。
⑶此:指上句的長風秋雁的景色。酣(hān)高樓:在高樓上暢飲。高樓,指謝朓樓。
⑷蓬萊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蓬萊,此指東漢時藏書之東觀。《后漢書》卷二三《竇融列傳》附竇章傳:“是時學者稱東觀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山”。李賢注:“言東觀經籍多也。蓬萊,海中神山,為仙府,幽經秘籍并皆在也。”建安骨:指剛健遒勁的詩文風格。漢末建安(漢獻帝年號,196—220)年間,“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詩風骨遒上,后人稱之為“建安風骨”。
⑸小謝:指謝朓,字玄暉,南朝齊詩人。后人將他和謝靈運并稱為大謝、小謝。這里用以自喻。清發(fā):指清新秀發的詩風。發,詩文俊逸。
⑹俱懷:兩人都懷有。逸興(xìng):飄逸豪放的興致,多指山水游興,超邁的意興。王勃《滕王閣序》:“遙襟甫暢,逸興遄飛。”李白《送賀賓客歸越》:“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壯思:雄心壯志,豪壯的意思。盧思道《盧記室誄》:“麗詞泉涌,壯思云飛。”
⑺覽:通“攬”,摘取。一本作“攬”。
⑻銷:一本作“消”。更:一本作“復”。
⑼稱(chèn)意:稱心如意。
⑽明朝(zhāo):明天。散發(fà)弄扁(piān)舟:一作“舉棹還滄洲”。散發,去冠披發,指隱居不仕。這里是形容狂放不羈。古人束發戴冠,散發表示閑適自在。弄扁舟,乘小舟歸隱江湖。扁舟,小舟,小船。春秋末年,范蠡辭別越王勾踐,“乘扁舟浮于江湖”(《史記·貨殖列傳》)。
白話譯文
昨天的日子漸漸離我遠去,已經不可能挽留;
今天的日子擾亂了我的心,充滿了無限煩憂。
長風吹過了幾萬里送來秋雁,對此可以開懷暢飲酣醉高樓。
校書您的文章頗具建安風骨,又有我的詩如謝朓秀朗清發。
我們都是心懷逸興壯思飛動,想登上九天去摘取一輪明月。
拔刀斷水水卻更加洶涌奔流,舉杯消愁愁情上卻更加憂愁。
人生在世上不能夠稱心如意,不如明天披頭散發駕舟漂流。
簡介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是唐代詩人李白在宣城(今屬安徽)與其叔李云相遇并同登謝朓樓時創作的送別詩。此詩并不直言離別,而是重筆抒發詩人自己懷才不遇的激烈憤懣,灌注了慷慨豪邁的情懷,表達了對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和對光明世界的執著追求。詩雖極寫煩憂苦悶,卻并不陰郁低沉。全詩共九十二字,語言明朗樸素,音調激越高昂,如歌如訴,強烈的思想情感起伏漲落,一波三折,如奔騰的江河瞬息萬變,波瀾迭起,和騰挪跌宕、跳躍發展的藝術結構完美結合,韻味深長,斷續無跡,達到了豪放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境界。明人評此詩“如天馬行空,神龍出海”。
創作背景
這首詩約作于安史之亂前不久的天寶十二載(753)秋,時作者在宣城。李白于天寶元年(742)懷著遠大的政治理想來到長安,任職于翰林院。天寶三載(744年),因被讒言擊中而離開朝廷,內心十分憤慨地重新開始了漫游生活。大約在天寶十二載(753)的秋天,李白來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至此,很快又要離開,李白陪他登謝朓樓,設宴送行。李白要送行的李云,又名李華(此詩《文苑英華》題作《陪侍御叔華登樓歌》),是當時著名的古文家,任秘書省校書郎,專門負責校對圖書。李白稱他為叔,但并非族親關系。天寶十一載(752)李云任監察御史。獨孤及《檢校尚書吏部員外郎趙郡李公中集序》中記載:“(天寶)十一年拜監察御史。會權臣竊柄,貪猾當路,公入司方書,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為肅。”可見李云為官的剛直、清正和不畏權貴。這首詩是在李云行至宣城與李白相遇并同登謝朓樓時,李白為之餞行而作。
名家點評
明代高棅《唐詩品匯》:劉云:崔嵬迭宕,正在起一句。“不稱意”,諾欲絕。
明代黃克纘、衛一鳳《全唐風雅》:蕭云:此篇眷顧宗國之意深。
明代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厭世多艱,興思遠引。韻清氣秀,篷蓬起東海,蓬蓬起西海。異質快才,自足橫絕一世。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詩評選》卷一:興起超忽。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卷七:遙情飆豎,逸興云飛,杜甫所謂“飄然思不群”此矣。二載而下,猶見酒間岸異之狀,真仙才也。吳昌祺曰:亦從明遠變化出來。
清代王堯衢《古唐詩合解》:此篇三韻兩轉,而起結別是一法。(前四句)起勢豪邁,如風雨之驟至。言日月如流,光陰如駛已去之。昨日難留,方來之憂思煩亂,況人生之聚散不定,而秋風又復可悲乎!當此秋風送雁,臨眺高樓,可不盡醉沉酣,以寫我憂乎?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此種格調,太白從心中化出(首二句下)。
清代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聳突爽逸(首二句下)。奧思奇句(“抽刀斷水”二句下)。
清代方東樹《昭昧詹言》:起二句,發興無端。“長風”二句,落入;如此落法,非尋常所知。“抽刀”二句,仍應起意為章法。“人生”二句,言所以愁。
清代劉熙載《藝概》:昔人謂激昂之言出于興,此“興”字與他處言興不同。激昂大抵*是情過于事,如太白詩“欲上青天攬日月”是也。
清末王闿運《王闿運手批唐詩選》:起句破格,賴此救之(“長風萬里”二句下)。中四句不貫,以其無愁也(“蓬萊文章”四句下)。
清末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吳曰:破空時來,不可端倪(首二句下)。吳曰:再用破空之句作接,非太白雄才,那得有此奇橫(“長空萬里”句下)?吳曰:第四句始倒煞到題。翁覃溪曰:“蓬萊”句從中突起,橫亙而出。吳曰:“抽刀”句再斷。吳曰:收倒煞到題(末二句下)。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主要成就
1、詩歌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于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于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他與杜甫并稱為“大李杜”,(李商隱與杜牧并稱為“小李杜”)。
李白詩中常將想象、夸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詩歌對后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2、風格
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意境奇妙,語言奇妙,浪漫主義,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詩歌中塑造自我,強烈地表現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性,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他喜歡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現自我,在詩中毫不掩飾、也不加節制地抒發感情,表現他的喜怒哀樂。對權豪勢要,他“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勞動人民艱辛勞作時,他“心摧淚如雨”。當社稷傾覆、民生涂炭時,他“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南奔書懷》),那樣慷慨激昂;與朋友開懷暢飲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又是那樣天真直率。總之,他的詩活脫脫地表現了他豪放不羈的性格和倜(俶)儻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采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格的重要原因。善于憑借想象,以主觀現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征。幾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象。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時空,將現實與夢境、仙境,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交織一起,再現客觀現實。他筆下的形象不是客觀現實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內心主觀世界的外化,藝術的真實。
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之一是把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合起來,移情于物,將物比人。
李白詩歌的另一個浪漫主義藝術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點,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加以大膽的想象夸張。他的夸張不僅想象奇特,而且總是與具體事物相結合,夸張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跡;那么大膽,又真實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強化感情的作用。有時他還把大膽的夸張與鮮明的對比結合起來,通過加大藝術反差,加強藝術效果。
李白最擅長的體裁是七言歌行和絕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開大合、跳躍宕蕩的結構。詩的開頭常突兀如狂飆驟起,而詩的中間形象轉換倏忽,往往省略過渡照應,似無跡可循,詩的結尾多在感情高潮處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絕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詩歌清新明麗的風格。如《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靜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說詩晬語》上)
李白詩歌的語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語,有的豪放,不拘聲律,近于散文,但都統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之中。這和他自覺地追求自然美有關。他繼承陳子昂的文學主張,以恢復詩騷傳統為已任,曾說“梁陳以來,艷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復古道,非我而誰歟?”(孟棨《本事詩·高逸》)他崇尚“清真”,諷刺“雕蟲喪天真”的丑女效顰,邯鄲學步。他的詩歌語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認真學習民歌明白通俗的特點的結果,明白如話,通俗生動。
3、代表作品
《望廬山瀑布》,《將進酒》,《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4、詞賦
李白是否有詞的創作至今仍然未有一致的定論,但是今傳為李白詞的作品,若不論其真偽及是否可歸入詞體,約有20余首,如《秋風詞》《結襪子》《菩薩蠻》《憶秦娥》等。
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在詞史上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這一地位猶如古代希臘神話在西方藝術中的地位,作為一種“不可企及”的規范,李白詞成為人們心目中永遠的偶像。李白在詞體文本模式的形成,詞的創作模式上均有重大貢獻。
實際上,從五代《花間集》以來,所有的唐宋詞選集、總集,在具體操作中,都不會忘記李白,至少也要在序跋題記中提上一句。其作為文學史上的第一位大詞人,雖然只有很少幾首著作權經常受到懷疑的詞作,但卻從來沒有人對他表示過任何的不滿或批評意見。如果評選天下第一詞人,李白無疑將以全票當選“詞王”。
5、書法
《上陽臺帖》為李白書自詠四言行草詩,也是其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紙本,縱28.5厘米,橫38.1厘米。草書5行,共25字。款署“太白”二字。引首清高宗弘歷楷書題“青蓮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簽:“唐李太白上陽臺”七字。背有宋徽宗趙佶,元張晏、杜本、歐陽玄、王馀慶、危素、騶魯,清乾隆皇帝題跋和觀款。卷前后鈐有宋趙孟堅“子固”、“彜齋”、賈似道“秋壑圖書”,元“張晏私印”、“歐陽玄印”以及明項元汴,清梁清標、安岐、清內府,近代張伯駒等鑒藏印。
6、劍術
李白不僅文采斐然,其劍術亦是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劍術”,“劍術自通達”。造詣非同一般。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術,張旭的草書合稱唐代三絕。雖然“三絕”中沒有李白的劍術,但其劍術之高卻僅位于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
據統計,《全唐詩》李白詩中“劍”字共出現了107次,除去作為地名的“劍閣”3次,“劍壁”1次,武器之“劍”猶有103次之多。屬于劍的“鋏”出現了1次、“吳鉤”1次、“吳鴻”1次、“湛盧”1次、“干將”1次、“莫邪”1次、“青萍”2次、“秋蓮”2次、“霜雪”2次、“匕首”3次、“龍泉”4次。總計,“劍”字共出現了118次(統計時把“吳鉤霜雪明”,“空余湛盧劍”,“劍花秋蓮光出匣”,“拙妻莫邪劍”,“吾家青萍劍”分別計做1次),分布在106首詩中,約占全詩總數的10%。
7、道經
李白從少年時起,常去戴天山尋找道觀的道士談論道經。后來,他與一位號為東巖子的隱者隱居于岷山,潛心學習。他們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飼養了許多奇禽異鳥,做了動物飼養員。這些美麗而馴良的鳥兒,由于飼養慣了,定時飛來求食,好像能聽懂人的語言似的,一聲呼喚,便從四處飛落階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點都不害怕。這件事被傳作奇聞,最后竟使綿州刺史親自到山中觀看鳥兒們的就食情況。這位刺史見他們能指揮鳥類的行動,認定他們有道術,便想推薦二人去參加道科的考試。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絕了。當時有名的縱橫家趙蕤也是李白的老師,此人于開元四年(716)就著成了《長短經》十卷。那時李白才十五歲。趙蕤這部博考六經異同、分析天下形勢、講求興亡治亂之道的縱橫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極大的興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業,喜談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這部書的影響。
8、思想
盛唐國力強盛,士人多渴望建功立業。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功業自許,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實現“談笑安黎元”、“終與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鵬、天馬、雄劍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上李邕》)。他希望能像姜尚輔佐明君,像諸葛亮興復漢室。《梁甫吟》、《讀諸葛武侯傳抒懷》、《永王東巡歌》、《行路難》(其二)都反映了他的這類思想。
他覺得憑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則以平交王侯,遁則以俯視巢許”(《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對于那些靠著門第蔭封而享高官厚祿的權豪勢要,他投以強烈的鄙視,表現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視封建等級制度,不愿阿諛奉迎,也不屑于與俗沉浮。現實的黑暗使他理想幻滅,封建禮教等級制度的束縛使他窒息,他渴望個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羈的生活態度來掙脫桎梏、爭取自由。其表現方式或縱酒狂歌,尋仙學道,然而,酒既無法銷愁,神仙更虛無飄渺,于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謠》),把美好的大自然作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來歌頌。他筆下的峨嵋、華山、廬山、泰山、黃山等,巍峨雄奇,吐納風云,匯瀉川流;他筆下的奔騰黃河、滔滔長江,蕩滌萬物,席卷一切,表現了詩人桀傲不馴的性格和沖決羈絆的強烈愿望。
這是李白對社會的憤怒抗爭,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體現。他反對玄宗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揭露將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驕縱,宦官權勢炙手可熱……通過對政事綱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實地觀察,李白以詩人的敏感,洞幽燭微,在當時詩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禍亂將作。“安史之亂”爆發,他的愛國熱情因此升華,擺脫了用藏出處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愛國內涵,并富于社會意義和時代特征。《古風》其三、十五、二十四、三十九等都對社會現實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他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庸俗卑恭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鄉中去尋求,所以在《將進酒》、《江上吟》、《襄陽歌》等詩中流露出人生如夢、及時行樂、齊一萬物、逃避現實等消極頹廢思想,這在封建社會正直豪放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意象、意境與情感的關系以及典故在詩詞中的作用及意義。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欣賞詩歌的能力。
3、德育目標:教育學生在逆境和不幸中要學會笑傲人生,做發奮圖強的勇士。
教學設想:
1、課時:一課時
2、教法:引導與講解相結合。
3、學法:以讀帶悟,以悟生情。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是誰寫的詩嗎?(生答:李白,然后師引導生談談對李白的了解。)
李白是繼屈原之后我國的又一位浪漫主義詩人和愛國主義詩人,他以其浪漫主義激情,奔放的語言風格,變化莫測的手法給世人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
他的詩或氣勢磅礴,雄偉奔放,或逸興飛揚,自然可愛,給人以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當然他的詩也有抑遇中的愁苦和懷才不遇的憤懣,比如我們今天將要賞析他的詩歌《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二)師配樂朗讀:
(三)學生配多媒體課件自由朗讀,并從讀中體會詩人的感情。
(四)師教學生賞析詩歌的方法:
組合意象,探究內涵。
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借助意象,體味情感。
意象:是意與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的景象與詩人內心情感的統一,是詩歌構思的核心,所謂的生活的外在景象,就是能與詩人的情感緊密結合的大千世界中的萬物。
比如:高爾基在贊美無產階級勇敢樂觀、無畏的英雄氣概時,沒有直接加以贊美,而是選擇了在波濤翻滾的海面上傲然飛翔的海燕,并借助海燕之口表達了作者對社會變革充滿了激情的呼喚。
意境:文學藝術作品通過形象描寫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
比如:
(1)湖面上有一只孤雁在徘徊和哀叫。
這句話通過對孤雁形象的描繪,表現出它的孤兒院無助和叫聲的凄厲、哀怨,構成一種凄涼、哀婉的境界。
(2)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詩人柳詠在《雨霖鈴》中寫出了與戀人餞別時難舍難分的別情,把離情寫得委婉、凄惻。
小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只看見習習的.曉風吹拂著蕭蕭的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詞人借助“楊柳”“曉風”“殘月”一個意象有機地組成一幅凄涼、冷落的意境。
借助意象,體味情感:詩歌的情景是水乳交融的,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為二,而實不能離,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
比如:晏殊的《浣溪沙》墜落的夕陽,無聲的落花,尋巢舊的歸燕幾個意象,抒發了詩人對人事變遷的無比惆悵之情,就其不變而言,天氣、亭臺閣與去年無二致,給人以一種物在人非的感情。就其變而言,夕陽雖美好,但終究要沉沒,好鳥相鳴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卻無情。詞人在好鳥嬌花中嘆人生雖美好,但終將消亡,但“似曾相識燕歸來”卻寓意著消亡之中又含有存在而令人欣慰。
思考探究:通過你對意象、意境和情感的理解探討一下本文借助了哪些意象,創造出一種怎樣的意境?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五)賞析詩歌:(略)
考考你:
通過賞析你認為全詩的內容是什么?
你認為全文的感情激調是什么?
這首詩雖為餞別而寫,卻只字未提離別,而是著重抒發了什么?
(六)理順詩歌的情感變化。(生:思索;師:點撥)
想一想:在這篇不長的詩歌中竟有這樣大幅度的感情跳躍,它又是如何保持自身的完整性和統一性的?
(七)總結寫作特點:
語言特點:明朗、自然、形式新穎活潑、風格豪放。
表達技巧:
A、散文化了的筆法給作品帶來了通暢而奔放的氣勢。
B、感情的瞬息萬變,波瀾起伏。
C、藝術結構騰挪跌蕩,跳躍發展,達到了完美的統一。
(八)習題設計:
這首詩中最能體現詩人豪放,天真性格的詩句是:
怎樣理解“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這句詩的藝術技巧?
詩中表達詩人極度苦悶而又無法解脫的詩句是:
用最簡明的語言賞析李白詩中你最喜歡的詩句。(課內外均可)
(九)總結全文:(生總結,師補充)
這首詩與一般的送行之作不同,被送者何去何從未作交待,但被送者的身份,送時的環境都蘊含于詩中,作者把對被送者的稱頌,惜別的心情,對謝眺樓的懷念,以及自己在現實中理想抱負不得施展的苦悶融為一體。
(十)導入VCD
李白在這首詩中以大量的筆墨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愁苦和憤滿,其中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成了詩人最真實的寫照,而且這句千古傳詠的佳句被后人以同樣的意境和情感譜寫成歌曲,請同學們欣賞歌曲《新鴛鴦蝴蝶夢》
(十一)配樂總結:(德育教育)
李白的詩以其獨特的風格千古流傳,經久不衰,成為我們中華民族浩瀚的文海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們一定要加以吸收和創造。
當然他那種有些消極避世的態度是不足取的,因為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所以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無論經歷了怎樣的風霜雪雨,都要學會勇敢地去面對人生,其時人生沒有一帆風順的,都要經歷風雨的洗禮,只有敢于向荊棘叢生邁出第一步的人,才是最值得欽佩的人,況且成就偉大事業的人,往往不是那些命運之神的寵兒,而是那些身處逆境,遭遇不幸卻能笑傲人生,發奮圖強的勇士。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詩人生平及相關文學常識。
2、背誦詩歌。
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中的哲理、詩人的情感。
教學重點:
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中的哲理、詩人的情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學生介紹了解的關于李白的文學常識。
教師補充,強調知識點。完善關于詩人的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宗室,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甘肅天水縣),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亞,誕生在中亞的碎葉(前蘇聯)。五歲隨父遷綿州的彰明縣(四川)清廉鄉。青年時接近過戴天山的道士和縱橫家趙蕤,也受過儒家的影響。二十五歲“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后寓居安陸。
初到長安,賀知章見其文驚為“謫仙人”,稱其詩可“泣鬼神”,而譽滿京師,言于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天寶元年(七四二),玉真公主薦翰林,受到玄宗特殊禮遇。不到兩年,因忤楊貴妃,賜金放還。此后漂泊流浪,客當涂令李陽冰所。代宗立,以左拾遺召,而白已卒。
白詩縱橫變化,凌轢百代,所謂天授,非人可及。集中“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嘯傲凌滄洲”二語,惟太白足以當之。王貽上謂:七言歌行子美似《史記》,太白似《莊子》。供奉斷句尤妙絕古今,別有天地。子美每飯不忘君國,太白亦然,特天性不羈,故放浪于詩酒間,其憂時傷亂之心,實與少陵無異也。安得徒以詩人目之?
李白天才橫溢,乃五七絕圣手,和王昌齡的七絕,為有唐三百年典范。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是李之藝術特點。李是繼屈原而后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二、解題
宣州:今安徽省宣城縣。謝眺樓:南北朝時齊朝詩人謝眺任宣城太守時,在宣城外陵陽山上所建的一座樓,人稱謝眺樓,也稱北樓。校書:官名,校書郎的簡稱。云:李云。
三、朗讀詩歌
1、利用工具書,自主查找并標注生字字音。
2、聽范讀,學誦詩歌。
3、自讀詩歌。
四、整體感知
1、品味朗讀時聲調的高低,標注出表明詩人情緒低沉或高昂的詩句。
明確:低—高—高—高—低—低
2、詩人情感,由低沉到高昂又歸于低沉,其感情的基調究竟是高還是低?
明確:低沉
3、由哪些詩句能看出來?
(1)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4、具體地說,這種低落的心情是憂愁,李白因何而感到憂愁呢?
介紹背景
李白于742年(天寶元年)懷著遠大的政治理想來到長安,任職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讒毀而離開朝廷,內心十分憤慨地重又開始了漫游生活。在753年(天寶十二年)的秋天,李白來到宣州,他的一位官為校書郎的族叔李云將要離去,為餞別行人而寫成此詩。
五、詩句賞析
分組研討,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詩人情感。
(一)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明確:
1、寫了時間的流逝和功業未成。
2、生動形象地顯示出詩人郁結之深、憂憤之烈、心緒之亂,以及一觸即發、發則不可抑止的感情狀態。
(二)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1、壯闊明朗的萬里秋空圖。
2、感情的變化。一個簡單之景就使詩人的內心由苦悶轉向爽朗壯闊的境界。展示了詩人博大的襟懷。
(三)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1、贊美對方文章如蓬萊宮幽藏,剛健遒勁,有建安風骨。又流露自己才能。
2、表達了對高潔理想的追求。同時也表現了詩人的文藝觀。
補充:蓬萊: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傳說仙府圖書都集中藏在這里。蓬萊文章:即漢代文章,這里只指李云所寫的文章。建安:東漢獻帝年號(公元196年—公元214年)。建安骨:建安時期,曹操父子、孔融、陳琳等人的詩作,反映了當時動亂時代的社會現實,詩作風格剛健清新,后人稱為“建安風骨”。小謝:指謝眺。世稱劉宋時代的詩人謝靈運為大謝,稱謝眺為小謝。清發:指清新秀發的詩風。這兩句雖是贊美建安諸子和謝眺,但也有暗喻李云和自己的意味。
(四)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1、這是詩人酒酣興發時的豪語。是作者大膽的想象。
2、表現了詩人的雄心壯志,直飛青天。及對高潔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
(五)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1、詩人舉杯消愁,卻愁思難抑,在日漸增長的愁思中不能自拔。
2、貼切的比喻,表現了詩人當時不得志的郁結之深,憂憤之烈,心緒之亂。也生動地顯示出詩人力圖擺脫精神苦悶的要求。
(六)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1、詩人回首“昨日”,痛感人生的“不稱意”;放眼“今日”,煩憂不堪,不平滿目;于是,他決心與世決絕,從此浪跡江湖。
2、表現了詩人一貫的叛逆與反抗的精神。也表現了詩人的灑脫和曠達。
六、自主背誦,齊誦結課。
七、作業
1、積累李白詩歌名句。
2、背誦并默寫詩歌。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唐詩鑒賞】相關文章: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原文及鑒賞08-02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古詩詞鑒賞08-10
《上李邕》李白唐詩鑒賞11-02
《山中問答》李白的唐詩鑒賞08-10
《靜夜思》李白唐詩鑒賞09-08
《梁園吟》李白唐詩鑒賞07-24
《玉階怨》李白唐詩鑒賞08-26
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賞析(含翻譯)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