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調笑令》唐詩賞析
賞析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調笑令》唐詩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年代】:唐
【作者】:王建——《調笑令》
【內容】:
團扇,團扇, 美人并來遮面。 玉顏憔悴三年, 誰復商量管弦。 弦管,弦管, 春草昭陽路斷。
【作者】:
王建(約767-831)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家貧,“從軍走馬十三年”,居鄉則“終日憂衣食”,四十歲以后,“白發初為吏”,沉淪于下僚,任縣丞、司馬之類,世稱王司馬。他寫了大量的樂府,同情百姓疾苦,與張籍齊名。又寫過宮詞百首,在傳統的宮怨之外,還廣泛地描繪宮中風物,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材料。他寫過一些小詞,別具一格,《調笑令》,原題為“宮中調笑”,可見本是專門供君王開開玩笑的,王建卻用來寫宮中婦女的哀怨:“團扇,團扇,美人并來遮面。玉顏憔悴三年,誰復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末句斬釘截鐵,守望之情,躍然紙上。又如《江南三臺》:“揚州池邊小婦,長干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純是白描,別有情趣。
【注釋】:
團扇:圓形的扇子,古代歌女在演唱時常用以遮面。 并:作“伴”字解。 管弦:用絲竹做的樂器,如琴、簫、笛。 昭陽:漢代宮殿名。
【賞析】
這首小令,描寫宮廷歌女的痛苦生活。“誰復”一句,描述被擯棄后百無聊賴的愁苦況味。“弦管”一轉,說明春雖再來,而自身卻再無召幸的希望。“路斷”,絕望之詞,情極哀婉。
人物生平
投奔弓裔
乾符四年正月十四日(877年1月31日),王建降生于新羅漢州松岳郡(今朝鮮開城特級市)的一個土豪家庭,父親王隆(追封高麗世祖),母親韓氏(追封威肅王后)。史載王建自幼聰慧,臉型方正,額頭寬大,具備“龍顏日角”的帝王之相。同時“氣度雄深,語音洪大,有濟世之量”。
王建即位后自稱“出自側微”,可知他的家族在新羅骨品社會中處于邊緣地位。王建成長之際,正值新羅衰落之時。文德二年(889年,龍紀元年),新羅沙伐州(尚州)爆發元宗、哀奴起義,揭開亂世的序幕。此后新羅各地豪族割據,呈現碎片化局面,最強的有兩大勢力,分別是割據百濟故地的甄萱和割據高句麗故地的弓裔,他們與在朝鮮半島東南茍延殘喘的新羅鼎峙,構成所謂“后三國”的局面。乾寧三年(896年),時任新羅松岳郡沙粲的王隆歸順弓裔,被拜為金城郡(今朝鮮江原道金化郡)太守,并向弓裔建議:“大王如果想稱王于朝鮮、肅慎、卞韓之地,不如就在松岳筑城,讓我的兒子王建做城主。”弓裔聽從,于是王建奉命修筑勃御塹城,并擔任城主。翌年五月,王建之父王隆死于金城郡。
戎馬倥傯
乾寧五年(898年,光化元年),弓裔從鐵圓(今朝鮮江原道鐵原郡)遷至松岳,王建來拜見他,被弓裔封為精騎大監,討伐楊州(今韓國首爾特別市)、見州(今韓國京畿道楊州市)。
光化三年(900年),王建又奉命攻取廣、忠、清三州及唐城、槐壤等郡縣,因功升為阿粲(第六等官階)。
天復三年(903年)三月,王建率水師沿西海岸而下,占領了朝鮮半島西南角的錦城郡(今韓國全羅南道羅州市)等十余郡縣,改為羅州,在后百濟后方開辟了一塊飛地。同年,良州(今韓國慶尚南道梁山市)城主金忍訓告急,王建被調去救援。回來后,弓裔詢問邊事,王建陳述安邊拓境的方策,得到弓裔及其他臣僚的贊賞,遂提拔王建為閼粲。
其后弓裔定國號為摩震,建元武泰、圣冊,從松岳遷回鐵圓。圣冊二年(906年),弓裔命令王建率精騎將軍黔式等領兵3000,攻打尚州沙火鎮,擊潰后百濟甄萱。
圣冊五年(909年),王建因弓裔日益暴虐,請求外調羅州,以避風頭。正好弓裔也擔心后百濟奪取羅州,便批準了王建的請求,并拜為韓粲、海軍大將軍。王建把羅州治理得井井有條,“威惠并行,士卒畏愛”,對后百濟有很大震懾作用。王建曾于光州鹽海縣捕獲甄萱出使吳越國的船只,得到弓裔嘉獎,又奉命修治戰船于貞州(今朝鮮開城特級市開豐郡),領兵2500人攻取后百濟之珍島及皋夷島,又在羅州浦口以火攻戰術大破甄萱所率水師,斬獲500余級,其后計擒海盜能昌,從而確保了對羅州海域的制海權。其時將領金言等抱怨“功多無賞”,王建則說:“千萬不要懈怠,不要產生背叛之念,才能獲得福氣。如今主上暴虐,濫殺無辜,告密之風盛行,朝中人人自危,不如專心在外打仗,才能保全性命。”諸將贊同。
水德萬歲元年(911年),弓裔改國號為泰封。水德萬歲三年(913年)召還王建,以其戰功卓著,拜為百官之首——廣評侍中,并晉階波珍粲(第四等官階)。王建為官謹慎,力爭人心,遇到有人被誣陷就極力搭救,贏得了很高的威望。王建擔心弓裔猜忌,又請求外放。正好弓裔也認為統領水軍的金言出身卑賤,不足以震懾后百濟,便于翌年命王建再掌水師,號“百船將軍”,在貞州浦口修治戰艦70余艘,載水兵2000余人,南下羅州,果然震懾了后百濟。王建回朝后匯報了情況,弓裔大喜說:“我的將領們還有誰比得了王建呢?”于是任命步將康瑄詰、黑湘、金材瑗為王建的副手,追加100余艘小船和十多艘大船、3000水兵,載著糧餉,在王建的率領下再次前往羅州,并賑濟當地災民。
建國高麗
后來,王建又回到鐵圓當侍中,其時弓裔愈發倒行逆施,不僅濫殺臣民,連自己的妻兒都殘忍殺害,人們都盼望王建能夠主政。政開五年(918年)六月十四日夜,騎將弘述(后被王建賜姓名為洪儒,以下三人同)、白玉衫(裴玄慶)、能山(申崇謙)、砂瑰(卜智謙)拜訪王建府邸,謀劃政變。他們看到王建的夫人柳氏(神惠王后),便說:“園中有新瓜嗎?有的話就摘來吧!”柳氏知曉其意,出來后又偷偷從北戶潛入帳中。這時四騎將正向王建闡明推戴之意,說:“自從三韓分裂,群雄割據,現在的主上振臂高呼,消滅草寇,三分遼東(此處為泛指)已有大半,建國定都二十余年,如今卻濫殺無辜,生靈涂炭,大家對他恨之入骨,即使桀、紂也比不上他,廢昏立明是天下的大義,請王公實行殷、周的易姓革命之舉!”王建變了臉色,拒絕道:“我一向自居忠信,主上雖然暴虐,但我怎敢懷有二心?所謂革命就是以臣伐君,我實在沒有這個德行,怎么敢效仿商湯、周武王?只怕后世將會以此為口實!古人說‘一日為君,終身為主’,延陵季子也說‘當國君不是我的節操’,就去種田了。我的節操能高過延陵季子嗎?”四騎將繼續以“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來勸王建舉事,這時柳氏出來,對王建說:“舉義推翻暴政,自古以來就是如此,現在聽到諸將這么說,連妾身都奮發起來了,何況大丈夫呢!”于是手提甲領,披在王建身上。四騎將便扶擁著王建走出來。
六月十五日黎明,王建坐在谷堆上,四騎將對他行君臣之禮,然后向外傳出“王公已舉義旗矣”的消息,鐵圓官民奔走來投,并有萬余人圍在宮外,等待王建入宮。弓裔自知眾叛親離,喬裝逃出北門,躲在峽谷中,后被斧壤百姓殺死。當天,王建在眾人簇擁下進宮,即位于布政殿,宣布改國號為“高麗”,建年號為“天授”。十七年前,弓裔以據有高句麗故地而建號高麗,王建重拾這個國號,寓意“值金雞(新羅)自滅之期,乘丙鹿(高麗)再興之運”。雖然此國號含有“興滅繼絕”之意,但王氏高麗和高句麗(高氏高麗)性質迥然不同,沒有直接的繼承關系。
即位不久,王建著手撥亂反正,廢除了弓裔的虐民政策,誅殺了弓裔的親信宗侃、犾鈇等,并先后粉碎了馬軍將軍桓宣吉、伊昕巖、徇軍吏林春吉及清州豪族陳瑄等的叛亂陰謀,從而穩固了新生政權,天授二年(919年)正月,王建遷都故鄉松岳,改稱開州(后稱開京),創建宮闕及官署,設立市場和坊里,分為五部,設置六衛。
對決甄萱
王建建立高麗之際,北有渤海國,南有后百濟和新羅。王建以平壤為西京,修筑城池,派堂弟王式廉鎮守,穩住北疆,同時與后百濟、新羅都修好通聘。天授三年(920年)十月,后百濟入侵新羅,新羅景明王派阿粲金律來高麗求救,王建出兵救援,甄萱退兵,但高麗與后百濟兩國之間的敵對關系就此形成。
此后王建高舉“尊王”旗號,奉新羅為宗主,對抗后百濟甄萱。天授七年(924年)七月,甄萱派兒子須彌康(可能是甄神劍)、良劍攻打曹物郡(今韓國慶尚北道善山郡一帶),王建派將軍哀宣、王忠前去救援,哀宣戰死,但曹物人死守,后百濟未能攻下。翌年,王建派征西大將軍庾黔弼進攻后百濟燕山鎮,殺將軍吉奐,又攻任存郡,殺獲3000余人,王建也親至曹物,被甄萱圍困,庾黔弼引兵來救,雙方遂議和結盟,甄萱送出外甥真虎、王建送出堂弟王信為人質。王建還稱甄萱為尚父,打算邀請他來營中議事,經過庾黔弼和新羅的勸阻,才打消此念,沒有過分與后百濟親近。
天授九年(926年)四月,甄萱的人質真虎病死,甄萱認為是王建殺了他,便殺了王信,兩國關系再度破裂。甄萱陳兵熊津,進攻高麗,王建命諸城堅壁不出。新羅建議王建一舉消滅后百濟,王建說:“不是我害怕甄萱,而是要等他惡貫滿盈而自取滅亡。”翌年正月,王建聯合新羅奪取后百濟的龍州,三月打敗運州城主兢俊,取近品城,四月派海軍將軍英昌、能式等率水師攻打康州(今韓國慶尚南道晉州市),占領突山等四鄉。王建又親征熊州(今韓國忠清南道公州市),但未能攻克。其后王建親自前往康州,城主興達及后百濟官吏都投降了高麗。
天授十年(927年)九月,新羅國相金雄廉打算邀請王建來新羅都城金城(今韓國慶尚北道慶州市),強化對后百濟的圍堵,甄萱遂率兵進攻新羅,新羅景哀王遣使告急于高麗,王建派侍中公萱領兵10000人救援,途中得知金城被甄萱攻破、景哀王自殺的消息。王建大怒,親率精銳騎兵5000人,在公山(今韓國大邱廣域市八公山)桐藪邀擊從金城凱旋的甄萱,反被甄萱擊潰,大將申崇謙、金樂為掩護王建而戰死,王建僅以身免。甄萱乘勝取大木郡、侵碧珍郡,燒毀田野積聚,這是王建一生中最慘痛的失敗。其后吳越國派班尚書來調停高麗和后百濟的沖突,王建和甄萱互相致書,指責對方背盟。
天授十一年(928年)五月,甄萱襲取康州,殺三百余人。七月,王建征討三年山城(今韓國忠清北道報恩郡),沒有攻下,便前往清州,遭百濟軍圍攻,庾黔弼率軍來救,擊退百濟軍,殺獲300余人,經此勝利,王建才稍微心安。十一月,甄萱率精兵奪取烏于谷城,殺一千人,將軍楊志、明式等六人投降甄萱,王建令軍隊集中于毬庭,在全軍面前將六人的妻子棄市。天授十二年(929年),甄萱入侵義城府、順州等地,至十二月,甄萱又包圍古昌郡(今韓國慶尚北道安東市),王建率兵往救,于翌年正月在古昌郡瓶山大破甄萱,殺8000余人,一舉扭轉了高麗被動的局勢。
一統三韓
古昌大捷后,王建與新羅敬順王金傅通好,同時將新羅東部沿海從溟州(今韓國江原道江陵市)到興禮府(今韓國蔚山廣域市)110余城納入版圖。天授十四年(931年)三月,王建親至金城,會晤金傅,金傅送堂弟金裕廉為人質。
天授十五年(932年),王建派王仲儒(王儒)出使后唐,請求冊封。天授十六年(933年)三月,后唐明宗所派使臣王瓊、楊昭業來到高麗,冊封王建為特進、檢校太保、使持節、玄菟州都督、上柱國、充大義軍使、高麗國王,封神惠王后柳氏為河東郡夫人。王建遂停用天授年號,改用后唐長興年號。王建獲得中原王朝的冊封,其地位隨之大為鞏固,從而進一步邁向一統三韓的目標。是年夏,王建派征南大將軍庾黔弼阻止百濟入侵新羅,在槎灘、子道等地大破甄神劍所率的百濟軍,保住了新羅。
清泰元年(934年)九月,王建親征運州(今韓國忠清南道洪城郡),甄萱求和,庾黔弼主張“今日之勢,不容不戰”,便以數千騎兵大破后百濟5000甲士,斬獲3000余級,熊津以北30余城都歸降高麗。
清泰二年(935年)三月,后百濟發生宮廷政變,甄萱之子甄神劍囚父自立。六月,甄萱逃到羅州,投降高麗。王建派庾黔弼等從海路將甄萱接到開京,尊為尚父,位在百官之上,賜楊州為其食邑。受此影響,新羅王金傅也于十月納土歸降,十一月親自入朝開京,王建起初推辭,最終接受讓國,遂封金傅為政丞,位在太子之上,以金城(后改稱慶州)為食邑。
清泰三年(936年)二月,甄萱的女婿樸英規秘密通款高麗,愿為內應。其后甄萱也請求王建出兵消滅逆子。王建經過權衡,于六月派正胤(太子)王武和將軍樸述熙領兵一萬前往天安府,預備征討后百濟。其后王建親自率領三軍共87500余人出征,九月八日在一利川(今韓國慶尚北道龜尾市的洛東江支流)與神劍展開決戰。剛開戰便有百濟左將軍孝奉等倒戈投降,后百濟軍不堪一擊,迅速潰敗,被斬5700余級。高麗軍乘勝追至馬城(今韓國全羅北道益山市彌勒山城),神劍等被迫投降,后百濟滅亡。隨即王建進入后百濟都城全州,一路“存問將士,量才任用,軍令嚴明,秋毫不犯”。其后凱旋開京,登威鳳樓,接受文武百官及百姓朝賀。至此,王建完成了一統三韓的大業。
晚年去世
王建顯陵
一統三韓之后,王建面臨著兩大難題的考驗:對內如何鞏固高麗王朝的統治;對外如何應對新近崛起的強鄰——契丹。對于前者,王建總體來說采取無為而治的妥協方針,維持與功臣、豪族勢力共治高麗的局面,比如他想將淪為俘虜的奴婢釋放為良民,但考慮到會觸動功臣利益而沒有推行,此外他還試圖向地方派遣流官,以牽制半割據的豪族勢力,也沒有實現。對于后者,王建則毫不留情地切斷與契丹的關系,并構想聯合后晉北伐契丹(詳見“為政舉措-外交”一節),亦因去世而落空。
天福八年(943年)四月,王建自知時日無多,便召大匡樸述熙于內殿,親授《十訓要》,令后世君主遵守。五月二十日,王建以漢文帝遺詔的精神告知宰相廉湘、王規、樸守文,表示自己“視死如歸”,要求他們與太子王武裁決內外機務后再上報。五月二十九日(7月4日),王建病危,在神德殿命學士金岳起草遺詔。起草完畢后,左右官員失聲痛哭,王建詢問其意,他們說:“圣上給臣民當父母,如今卻要拋棄臣民,臣等悲痛欲絕。”王建笑道:“浮生自古然矣!”說完后過了一會兒就溘然長逝了,享年六十七歲。死后廟號太祖,謚號神圣(后累朝加謚為“應運元明光烈大定睿德章孝威穆神圣大王”),葬于顯陵。
【《調笑令》唐詩賞析】相關文章:
《調笑令·春夢 鶯鶯》宋詞賞析03-26
最經典唐詩賞析08-18
唐詩《野望》 賞析08-10
唐詩賞析及翻譯04-12
《寫意》唐詩賞析06-18
李白唐詩賞析08-23
小學唐詩賞析09-23
《野菊》唐詩賞析07-13
《春曉》唐詩賞析06-09
晚春唐詩賞析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