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的介紹
宋詞是宋代盛行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宋詞是一種相對于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標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宋詞的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宋詞的介紹1
詞,起源于隋,發軔于唐,歷五代,極盛于兩宋。宋詞乃詞中經典,由小令到中長調,可謂流派紛陳,風格各異。
北宋前期,詞壇上呈現著貴族詞與市民詞雅詞與俚詞,小令與長調雙峰對峙,二水分流的局面。貴族詞的代表人物是懸殊、歐陽修。它們都官至宰輔大臣,詞作側重于反映;士大夫階層閑適自得的生活以及流連光景、感傷時序的情懷,詞調以小令為主。詞風邁似南唐馮延已,辭筆清麗,氣度閑雅。市民詞的代表人物是柳永。其詞作的描繪都市風光,傳寫坊曲歡愛,抒發羈旅情懷。“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融情于景,烘托點染,柳永將情侶分手時極其復雜微妙的內心活動描寫得淋淳盡致。“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戶盈羅琦,競豪奢。”寫怒濤如雪,境界雄渾。又再現出北宋初年杭州的市井風情。
宋詞至于柳永,完成了第一次轉變,即詞體形式的解放。宋詞的第二次轉變,就是“豪放派”的興起。
“豪放派”的發韌之始,應該是范仲淹。他所作的邊塞詞寫邊塞風光、軍旅生活。北宋后期,王安石在創造上一方面學武范仲淹,另一方面又向詞須合樂的世俗發起了挑戰。“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乃蘇軾。他以灑脫曠達之氣入詞,對詞體的內容大膽革新。他的詞里懷古傷今,論史談玄,抒愛國之志,敘師友之誼,寫田園風物,記遨游情態……真正做到了“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滾滾東流的長江,浩瀚壯闊,無邊無際。蘇軾又由浩蕩大江想到千古人物,布置了一個極為廣闊而悠久的空間時間背景。“誰見幽入獨往來,飄渺孤鴻影。”用一個問句將孤獨落寞的人推到前臺。蘇軾的詞充滿豪放之情,句句都表現出他的曠達與樂觀。
北宋晚期,詞壇的分野轉而表現為“婉約派”與“豪放派”的兩軍對峙。“豪放派”名家繼蘇軾之后有晁補亡和黃庭堅,“婉約派”名家則有秦觀、周邦彥及賀鑄。
南宋前期,抗戰、北伐,使人們都不約而同地向“豪放派”聚集。寫戰爭史實,抒豪情壯志。“怒發沖冠,憑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一首《滿江紅》英勇悲壯,高亢激越,唱出了千百年來愛國熱血之士精忠報國的英雄氣概。特別是: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句,作者以近乎直白的語言道出了趁年輕要努力作為的迫切心情。
婉約派代表李清照,詞作的深婉沉痛,離愁別恨與國破家亡、流離顛沛之甘撼人心魄。“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開頭一句展示了花落水流之景,同時也兼比興,喻青春易逝,光陰難駐,給人以“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抒相思之苦,閑愁之深,同時又與下句“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均為對偶句,相互映襯,相得益彰。“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詞人為情所傷,日漸憔悴,故以人比黃花。秋風卷簾,相思的人兒倚門翹盼,其形容之嬌弱,其神態之嫵媚,令人遐想,撩人情思。
綜觀之,宋詞除了對離別相思、婚戀生活冶游狎邪、歌舞宴樂,都市風情這類帶有香艷倚麗色彩的內容題材的表現之外,還從自然世界里的春夏秋冬、山川湖泊、風花雪月、鳥獸蟲魚、名勝古跡到社會人生中的風土人情、社交友誼、官游羈旅、曠放閑逸、幽默謔趣,從鄉村風物到宮廷幽秘到邊塞軍旅,從歷史時空到夢幻天地到藝術世界,美不勝收,膾炙人口。
宋詞的介紹2
醉臥宋詞
夏夜篇相見歡
日暮,采蓮,夕陽倒影中那層層漣漪。醉月,舉杯,蒼穹游離間那縷縷清風。于是邂逅的雙眸清輝,成就了一闋詞,那種靈犀透過心脈的輕顫,令人陶醉,渾然忘我。
我在墨香古卷與婉約相戀,與豪放交情。端坐在五百年宋詞間,品味了愛恨,了悟著悲歡,領略出情愁,然你早已柔進我的雙眸。
這夜,滿天的繁星在夢中留戀,在你的皓腕下寂靜無聲,靜靜釋放出冰清玉潔的純雅,凝結了一生的剪影,一世的情怨。
無疑置問,星月或起或落,明知這緣分是一只無花的果,握手心,或美麗或溫馨,卻是最最情深,最最心悸。
“小樓人靜霜凝,月寒明。寂寞鳳簫誰弄苦凄鳴。珠簾冷,銀蟲墜,淚盈盈。獨嘆西風蕭瑟總無情。“
燈火闌珊,回眸凝視的瞬間,清輝閃出的期盼,如落日對山的眷戀,我們錯過了當時的笑靨,也錯過了此刻對夏紅的繾綣。
素箋頁,潑墨出塵世間絲絲的傷痕;指尖處,劃落下歲月中淺淺的嘆息。在你的生命里,我只是一過客,情愁早已將心緒之門關閉。夏夜的回眸對視,為何在我的生命里遲遲不能揮去?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柔柔的推開月下軒窗,一縷清風拂過面頰,驚碎了思緒,伸手,掬一捧月色柔和,唱一曲離殤婉約,撥斷了誰撫的琴弦?
蒼穹,暮云,我已累了倦了,回首感嘆光陰如水,笑嘆自己何不捉住留住的歲華,可我感激你留給我的這份縱然疼痛,卻仍溫暖著回憶。緣分讓我無負今生,無悔今世。
情韻篇蝶戀花
獨舞紅塵挽花香,自斟歲月起相思。
佇立軒窗嘗看喧囂的紅塵,俗世舞翩,淺嘗愛恨,那些戀情在糾纏里的風生水起,是起于何處,又會止在哪方?
江南水鄉星星湖池,皓放著朵朵裊娜盛開的睡蓮,綣繾在江南水鄉里,糾纏不解是誰在進入誰的夢鄉?
柳煙含翠,百花爭艷,任柔風擺布;隱隱青竹,脈脈紅蓮,是誰播種春的情果。一道旖旎的花影,早就讓我亂了分寸的心動。
驀然回首,偶然的相遇,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為了眼神交匯的瞬間。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詩寫嬋娟,詞譜睡蓮。桃李品盡,兩處情牽。詩為證,詞為媒,曲為緣。我將攜盡所有的美麗和浪漫,在今夜走進你柔軟的心房,相互依偎竊竊私語,和你共舞一曲天老地荒!
雨落清痕,和鳴起漣漪無數,那些如詩如畫如訴如泣如醉如癡幽婉纏綿的音韻,因情深而悠揚,因靜美而靈動。
醉了,吟唱,你從五百年帶來的韻曲;累了,狂舞,你從久遠處暗送的英姿。妖嬈的彩虹渲染著淡淡清愁,錦瑟年華似這一場邂逅的春雨,我們都為之落紅動情,都為這疏風輕唱。
花前攜手,綺韻盈然,波色瀲滟,我們聊不完眼中情,情中語,語中緣,于是乎都淺醉在江南墨雨飄柳的水鄉。
紅塵篇燭影搖紅
彎剪一縷桂香,眸凝一回柳影,只在芳菲四溢的秋,才感受到那般如夢如幻,如生如死的詞韻。
醉了,醉了,是誰一身素衣清拂,撐著一把油紙傘,踏著青苔斑駁的石板,敲響平錯抑昂的音階,游走在江南雨巷。殊不知歲月濃濃話情思,細語輕呢訴嗔癡。
“三唱陽關,羅衣淚浸千千遍。煙寒風驟雨瀟瀟,山遠音書斷。
久久未歸心亂,粉箋書、又憑過雁。寂空月暗,銀漢星稀,愁云未散。”
是誰獨倚在軒窗下靜聽塵間籟音,手執豎簫橫笛在吹奏一曲《燭影搖紅》?又是誰伴水而行,靜臥旖旎瀲滟的月光船上在吟誦相思之音?
敘聽花語,蘭馨梅幽,嫵媚群芳嫣紅了一季的芳菲;高揚低鳴,橫笛豎簫,清揚和曲彌散了繞梁的'賴音。
霜飄冬雪,花開夏風,光陰如梭,年復一年,有多少人在詞闕酒盞里淺醉,又有多少人相忘于飄零的江湖中。守著想你的心,落著思你的淚,把這濃情兌上濁酒。醉里笑里我舞出心里的悲涼,苦里痛里我舞出夢里的憂傷。
夜迷離,情悠長,清風低吟,燭影搖紅。驀然回首,望斷天涯路,她(他)人卻早已遠在千里之外。
在風里,闌珊的夜,浮動的心;在雨中,迷離的情,晃悠的影。更何時讓燭紅點燃一方的清靜,讓闕音鋪灑數年的荒漠。
冷衾孤枕,一簾幽夢,寂寞憑欄,伊人遠去。你佇彼岸,我惟獨舞,紅塵一曲,啼笑這捉弄命運的戀情。
寒星孤月伴浮生,寂寞憑欄伊人遠。君子淚落猶如血,荒癡流年不了情。胭脂抹散冷畫清,花魂戀葬紅顏丘。
秋緒篇雨霖鈴
清風,纖細的雨,滴下滿地的落紅。
這江南的雨,濕了清潤的簫。心底聆聽來自悠遠的婉轉妙曼的賴音,是你纖指按撥宣泄的心事。
淡淡的心思,淡淡的情愫,一如這仲秋晨間綿綿飄落的雨。落花、疏雨、青壁、孤燈、殘酒。翰墨詞雨,早已淋濕了我欲語還休的惆悵。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或許擦肩而過的緣分清淺如水,我也深知那使人顫栗曇花一現,也深知雪花終究飄不過夏季。而那一段段飄香的心跡,那一陣陣落紅的思緒,在瞬間也就變成了永恒。
細長的秋雨將心緒拉得更長,綿綿的情愁隨那搖翳飄零的梧桐黃葉緩然飄落,這夜的燈光將那背影搖晃得忽長忽短,孤影伴著細雨晃蕩。
一夜冷雨,心事便零落成泥。我靜靜的在雨中看著那云卷云舒,看著那片云雨飄盆的眼淚,更看著那一場奢華迷醉的舊夢。哭了,淚水淹沒了自己。醉了,掙扎在自斟酒里。
雨濕了地面,一股股的細流沿著屋檐潺潺滴落。傷感在風雨中,淋濕了自己,濕了心情,濕了惆悵。涼意透徹,很涼,顫栗著,漸漸的畏縮身軀,任秋雨無情的潑灑,卻仍行游古闕巷句中。
或許蜷縮著軀干,心底才會感到暖和一些,才會聆聽到自己心跳,那漸如游絲的氣息。或許在秋雨中,情傷深處人清醒,才更會容易記起已逝了的那段青澀的回憶。
倦春篇長相思
情濃,顧盼,眸子滴落下古典婉約的韻。
春色,潤風,花間飄離著淺淺暗淡的香。
紅塵,有多遠?行又有多久?游于漫漫紅塵路,四下尋覓擺渡之人,曾經滿目花開春色,而蒂蓮花開在何處?勾出多少思念,忽忽又飄飄。
獨守一頁墨縞,游離在寂寞的邊緣,悠然品茗靜謐韻味。
情未央,夜寂悵,舞弄蹣跚的身影,回味著盛裝這相思遺留下的滿腹戀情。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別離。低頭雙淚垂。長江東。長江西。兩岸鴛鴦兩處飛。相逢知幾時。”
誰在輕吟《聲聲慢》不悲不痛,卻朦朧了雙眼;又是誰在挽歌《鵲橋仙》不離不棄,卻割舍不了舊情。
纖雨早就打濕了久遠的記憶,我試站在思念的暖陽下,晾曬潮濕的過往,翻閱那一頁一頁的悲歡。
忍凝眸,遙望紅墻,隔淚相望,伊人可有歸期?拾一片飄零的落葉,涂一筆惆悵的淡墨,繪一幅落寞的山水,寄語遠方,你是否能看見我心中的思念。
誰在酒盞歌闕里淺醉,誰在江湖里游戲人生。如果只為五百年的一次回眸相遇,我們都經過了,也都記住了。
誰把年華的憂傷輕藏,只留嬉笑歡歌;誰在裊繞的焚香前,低語命運的蒼涼與無奈。再悠遠的思念,再熾溫的情感、再柔美的詞句,再心悸的呼喚,都不能光陰拉回前世,此生我們終究無法同行。
緣盡,則曲終人散。然而我真真切切地知道,你的身影已化成一種氛圍,纏繞在我的心間。我們要把相識緊留,刻骨銘心,因為我怕來生,再無緣與你相見。
宋詞的介紹3
秦觀(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別號邗溝居士;“蘇門四學士”之一。漢族,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北宋文學家,北宋詞人。
秦觀,北宋中后期著名詞人,與黃庭堅、張耒、晁補之合稱“蘇門四學士”,頗得蘇軾賞識。熙寧十一年(1078年)作《黃樓賦》,蘇軾贊他“有屈宋之才”。元豐七年(1084年)秦觀自編詩文集十卷后,蘇軾為之作書向王安石推薦,王安石稱他“有鮑、謝清新之致”。因秦觀屢得名師指點,又常與同道切磋,兼之天賦才情,所以他的文學成就燦然可觀。后于元豐八年(1085年)考中進士,初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蘇軾引薦為太學博士,后遷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哲宗于紹圣元年親政后(1094年)“新黨”執政,“舊黨”多人遭罷黜。秦觀出杭州通判,道貶處州,任監酒稅之職,后徙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徽宗即位后秦觀被任命為復宣德郎,之后在放還北歸途中卒于藤州。其散文長于議論,《宋史》評其散文“文麗而思深”。其詩長于抒情,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游春,終傷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約派詞人,其詞大多描寫男女情愛和抒發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細,音律諧美,情韻兼勝,歷來詞譽甚高。然而其詞緣情婉轉,語多凄黯。有的作品終究氣格纖弱。代表作為《鵲橋仙》、(纖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滿庭芳》、(山抹微云)等。《鵲橋仙》中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被譽為“化腐朽為神奇”。《滿庭芳》中的“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被稱做“天生的好言語”。南宋張炎之《詞源》:“秦少游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生平詳見《宋史.文苑傳》。著有《淮海集》40卷,以及《淮海居士長短句》、《勸善錄》、《逆旅集》等作品。其所編撰的《蠶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蠶桑專著。極善書法,小楷學鐘王,遒勁可愛,草書有東晉風味,行楷學顏真卿。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贈秦觀為“直龍圖閣學士”,后世稱之為“淮海公”。
秦觀生平未仕期
秦觀在未仕期間,大多在故鄉高郵居家耕讀,為科舉做準備。然而亦時常游歷于江淮吳楚之間,徜徉于山光水色之中。在這段期間秦觀的主要出游地有二:一為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秦觀同孫莘老、參寥子游訪漳南老人于歷陽惠濟院,浴湯泉,游龍洞山。又往烏江拜謁項羽墓,極盡山水名勝。此次出游共賦得詩詞三十余首,并作《湯泉賦》一篇,以記途蹤。二為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秦觀前往越州省親,適逢蘇軾自徐州徙往湖州,于是便乘蘇軾官船一同南下。途經無錫,與蘇軾同游惠山,又經吳興,泊西觀音院,同訪諸寺。端午過后,遂別蘇軾赴越,中秋時,與參寥子、辯才法師同游龍井,其后又與郡守程公辟游玩鑒湖、拜謁禹廟,相得甚歡。直至歲末年關家書催歸,秦觀始依依不舍的乘船北上。寫下著名的《滿庭芳》(山抹微云)來描述離別情意,透露出對此段漫游歲月美好的繾綣不舍。
“學而優則仕”是天下讀書人的夢想,秦觀亦不例外,然而秦觀的科舉征途卻屢遭挫折。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秦觀第一次參加科舉應試,卻是抱著滿滿的期望換來落第的命運,于是他便馬上“杜門卻掃,日以詩書自娛”,可見這一失敗,對他而言,是精神上的打擊。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秦觀再次應試,卻依舊名落孫山。科舉的接連失利,使得秦觀心境更加憂愁悲郁,認清了“風俗莫榮於儒,材能咸恥乎未仕”的社會現實。因此只好改變態度,學習時文并向時人投獻詩文,望獲舉薦。“功夫終不負有心人”,秦觀在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參加第三次科舉考試,終于成功考取進士,踏上其同樣屢遭挫折的十年仕宦之途。
入仕期
朋黨傾軋是北宋政治上的大難題,更是令朝廷不安的一大亂源。秦觀入仕之時,適逢北宋朋黨斗爭日益激烈之際。秦觀于此亦身不由己地陷入了這場政治漩渦之中,無法自拔。元豐八年(1085年),秦觀登科以后,任定海主簿及蔡州教授。因其親附蘇軾,被視為“舊黨”,從此黨爭的迫害便從未間斷。元佑二年(1087年)蘇軾、鮮于侁,共以“賢良方正”薦秦觀于朝,無奈卻被人以“莫須有”的罪名加以誣告。元佑五年(1090年)方由范引純引薦,得以回京任秘書省正字。元佑六年又因“洛黨”賈易詆其"不檢"而罷去正字。接二連三的政治迫害,使得秦觀大受打擊,對政治開始灰心,且有退隱之意。元佑七年(1092年),秦觀授左宣德郎,又由秘書省正字,左遷國院編修官,參修《神宗實錄》,甚得恩寵。數月之間,拔擢連連。此三年亦為秦觀仕宦期間最順遂的時候。宦達未久,元佑九年(1094年)太皇太后高氏崩逝,哲宗親政。“新黨”之人相繼還朝,“舊黨”之人則連遭罷黜,秦觀歷時七年的貶謫生涯從此開始。
貶謫期
太皇太后高氏崩逝,哲宗親政。政局瞬變,“舊黨”出京。秦觀作為“舊黨”核心人物,亦在所難免。秦觀首先被貶為杭州通判,因御史劉拯告他重修《神宗實錄》時,隨意增損,詆毀先帝。因而在前往杭州途中又貶至處州任監酒稅。在處州任職之時,秦觀學佛以遣愁悶,常與佛寺僧人談佛聊禪,并為僧人抄寫經文。他的詞作《千秋歲》在回憶當年盛會時,抒發了很深的感慨與愁情: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憶昔西池會,鹓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無奈小人誣陷,狀告秦觀私撰佛書,便又因此獲罪。《宋史.文苑傳》云:"使者承風望指,伺候過失,既而無所得。則以謁告寫佛書為罪,削秩徙郴州"。削秩是將所有的官職同封號除掉,是宋朝對士大夫最嚴重的懲罰。貶黜南蠻時,秦觀心情悲悵,早已絕了希冀,便作《踏莎行》詞。雖將《千秋歲》的直抒換為比興,沒有“愁如海”之類的字眼,然而內心深處卻依然郁結難解: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秦觀方至郴州又移至橫州編管,元符元年(1098年),移遷雷州編管。眼望離京師越來越遠,歸鄉無期,秦觀自賦挽詞。此詞道盡心中凄苦,叫人心生悲惋。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駕崩,徽宗即位,向太后臨朝。政壇局勢變動,遷臣多被召回。秦觀也復命宣德郎,放還橫州。當年五月行至藤州,出游光華亭,索水欲飲,水至,笑視而卒。張文潛曾作《祭秦少游文》云:“嗚呼!官不過正字,年不登下壽。間關憂患,橫得罵詬。竄身瘴海,卒仆荒陋。”道盡了秦觀坎坷一生,句句痛徹心扉。一代文人,命運竟是如此的坎坷曲折,最后竟死在荒蠻之地,令人無限感慨。
【宋詞的介紹】相關文章:
關于宋詞的介紹:醉臥04-02
介紹晏幾道宋詞名句賞析12-27
經典宋詞精選02-28
宋詞精選03-30
白茹云的唐詩宋詞介紹03-31
鬼魅宋詞10-19
宋詞魂12-06
如水宋詞09-13
傷感的宋詞精選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