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及翻譯
《江城子·密州出獵》是宋代文學家蘇軾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詞。此詞表達了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及翻譯。
《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獵》翻譯
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擎著蒼鷹。戴著錦緞做的帽子,穿著貂皮做的衣服,帶著上千騎的隨從疾風般席卷平坦的山岡。為了報答滿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情,我要親手射殺猛虎,就像三國孫權一樣。
我痛飲美酒,心胸仍然開闊,膽氣更為豪壯,雖然兩鬢微微發白,但又有何妨?什么時候皇帝會派人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一樣。我將使勁力氣把雕弓拉得像滿月形狀,朝著西北方瞄望,射向侵略者軍隊。
《江城子·密州出獵》注釋
⑴.江城子:詞牌名。
⑵.密州:在今山東省諸城市。
⑶.老夫:作者自稱,時年四十。聊:姑且,暫且。狂:狂妄。
⑷.左牽黃,右擎蒼:左手牽著黃狗,右臂托起蒼鷹,形容圍獵時用以追捕獵物的架勢。
⑸.錦帽貂裘:名詞作動詞,頭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這是漢羽林軍穿的服裝。
⑹.千騎卷平岡:形容馬多塵土飛揚,把山崗像卷席子一般掠過。千騎(jì):形容從騎之多。平岡:指山脊平坦處。
⑺.為報:為了報答。太守:古代州府的行政長官。
⑻.孫郎:三國時期東吳的孫權,這里作者自喻。《三國志·吳志·孫權傳》載:“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于凌亭,馬為虎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
⑼.酒酣胸膽尚開張:盡情暢飲,胸懷開闊,膽氣豪壯。尚:更。
⑽.鬢:額角邊的頭發。霜:白。
⑾.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朝廷何日派遣馮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記·馮唐列傳》。漢文帝時,魏尚為云中(漢時的郡名,在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一帶,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區)太守。他愛惜士卒,優待軍吏,匈奴遠避。匈奴曾一度來犯,魏尚親率車騎出擊,所殺甚眾。后因報功文書上所載殺敵的數字與實際不合(虛報了六個),被削職。經馮唐代為辨白后,認為判的過重,文帝就派馮唐“持節”(帶著傳達圣旨的符節)去赦免魏尚的罪,讓魏尚仍然擔任云中郡太守。蘇軾此時因政治上處境不好,調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許,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節:兵符,帶著傳達命令的符節。持節: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⑿.會挽雕弓如滿月:會,應當。挽,拉。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滿月:圓月。
⒀.天狼:星名,一稱犬星,舊說指侵掠,這里引指西夏。《楚辭·九歌·東君》:“長矢兮射天狼。”《晉書·天文志》云:“狼一星在東井南,為野將,主侵掠。”詞中以之隱喻侵犯北宋邊境的遼國與西夏。
《江城子·密州出獵》賞析
蘇軾因此詞有別于“柳七郎(柳永)風味”而頗為得意。他曾致書鮮于子駿表達這種自喜:“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蘇軾此詞一反“詩莊詞媚”的傳統觀念,“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拓寬了詞的境界,樹起了詞風詞格的別一旗幟。
此詞開篇“老夫聊發少年狂”,出手不凡。這首詞通篇縱情放筆,氣概豪邁,一個“狂”字貫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寫出獵的雄壯場面,表現了獵者威武豪邁的氣概:詞人左手牽黃犬,右臂駕蒼鷹,好一副出獵的雄姿!隨從武士個個也是“錦帽貂裘”,打獵裝束。千騎奔馳,騰空越野,好一幅壯觀的出獵場面!為報全城士民盛意,詞人也要像當年孫權射虎一樣,一顯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孫權自比,更是顯出東坡“狂”勁和豪興來。
以上主要寫“出獵”這一特殊場合下表現出來的詞人舉止神態之“狂”,下片更由實而虛,進一步寫詞人“少年狂”的胸懷,抒發由打獵激發起來的壯志豪情。“酒酣胸膽尚開張”,東坡為人本來就豪放不羈,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過片一句,言詞人酒酣之后,胸膽更豪,興致益濃。此句以對內心世界的直抒,總結了上片對外觀景象的描述。接下來,作者傾訴了自己的雄心壯志:年事雖高,鬢發雖白,卻仍希望朝廷能像漢文帝派馮唐持節赫免魏尚一樣,對自己委以重任,赴邊疆抗敵。那時,他將挽弓如滿月,狠狠抗擊西夏和遼的侵擾。
此作是千古傳誦的東坡豪放詞代表作之一。詞中寫出獵之行,抒興國安邦之志,拓展了詞境,提高了詞品,擴大了詞的題材范圍,為詞的創作開創了嶄新的道路。作品融敘事、言志、用典為一體,調動各種藝術手段形成豪放風格,多角度、多層次地從行動和心理上表現了作者寶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風與豪氣。
作品簡介
《江城子·密州出獵》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創作于作者知密州任上,表達了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首三句直出會獵題意,次寫圍獵時的裝束和盛況,然后轉寫自己的感想:決心親自射殺猛虎,答謝全城軍民的深情厚意。下片敘述獵后的開懷暢飲,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夠承擔衛國守邊的重任。結尾直抒胸臆,抒發殺敵報國的豪情。全詞“狂”態畢露,雖不乏慷慨激憤之情,但氣象恢弘,一反詞作柔弱的格調,充滿陽剛之美。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當時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政治處境不好。一次偶然的圍獵活動,激發了作者少年時期就有的立志報國的豪情,而創作了此詞。這是宋人較早抒發愛國情懷的一首豪放詞,在題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開拓意義。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祐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謫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謚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于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高度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造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集有《東坡樂府》。
《江城子·密州出獵》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培養學生朗讀、賞析詞作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結合作者生活經歷以及寫作背景,從具體詞句入手,體會詩人的豪情壯志。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保持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熱愛中華傳統優秀文化。
教材分析:
1.重點:品味語言,體會詩人情感。
2. 難點:走近詩人,體悟詞作意境。
教學方法:
教師范讀,創設情境,品讀提升。
學法指導:
學生朗讀,理解賞讀,美讀成誦。
教學過程:
對聯導入
教師:清人張鵬翮有副對聯寫到:“一門父子三詞客,天下文章四大家。”請問同學們,這對聯中的人物都有誰?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蘇東坡開創了豪放詞風。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就是他的最早的一首豪放詞。
學生初讀,理解詞意
1. 學生自由誦讀,提出重點字詞的讀音:發(抒發)騎(一人一馬)
2. 教師范讀,創設情境,引領學生感知豪放詞的語言風格。
教師補充:豪放派是由蘇軾創立的,這種豪放風格是蘇軾刻意追求的理想風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帶悲涼的感情融入詞中,寫人狀物以慷慨豪邁的形象和闊大雄壯的場面取勝。
“近卻頗做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闕,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蘇軾《與鮮于子駿簡》
3. 學生齊讀,教師點撥。
4. 學生自由研讀課下注釋,弄懂大意。
教師指名,描述上下闋的內容。
上闋:出獵場面(宏偉壯觀)
下闋:豪情壯志(酣暢淋漓)
師生賞讀,品味語言
教師:詞作中哪一個字總括了全詞?
預設:“狂”,以課堂生成為主,適時引導。
教師:下面我們就詞中語句,找出詞人“狂態”的表現,從而體會“狂情”。
請用“狂在____”句式說話。
(引導學生用詞作原句回答)
學生分析,教師提煉歸納:
裝束狂 英雄氣概
氣勢狂 場面恢宏
舉止狂 英武有為
教師點評學生發言,不易拘泥。
1.上闋:出獵場面 氣勢恢宏
教師:“狂”又是如何表現的?
(1)教師示范,引導學生從“煉字”角度賞析上闋。
(2)從表現手法“用典”角度——“看孫郎”,體會作者氣魄。
(3)指導朗讀,注意重音與停頓,滲透感情。
2. 下闋:建功立業 意境開闊
(1)教師:“用典”——“遣馮唐”的作用是什么?(引導學生由上闋入手分析)
以魏尚自比(自況),委婉曲折地表現出希望能夠承擔起衛國守邊的重任。
(2)師生共同賞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抓用典以及修辭手法。
結尾直抒胸臆,抒發殺敵報國的豪情:總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滿月一樣(比喻),射掉那貪殘成性的“天狼星”(用典),將西北邊境上的敵人統統一掃而光。蘇軾在最后一句,表達了自己要報效祖國,關懷國家命運的愛國熱忱。
(3)指導朗讀,由淺入深,逐步推進。
3. 學生集體背誦全詞。
4. 教師小結,感受“豪情”:這首詞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寧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這是宋人較早抒發愛國情懷的一首豪放詞,在題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開拓意義。詞的上闋敘事,下闋抒情,氣勢雄豪,淋漓酣暢,一洗綺羅香澤之態,讀之令人耳目一新。
作品擴讀,體會心境
走近蘇軾——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PPT展示)
1. 簡介作者生平(學生復習)。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大文豪。在詩、詞、文、書、畫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詣。文列唐宋散文八大家,詞首開豪放詞風。有《蘇東坡集》、《東坡樂府》。
2.學生回憶蘇東坡的詩、文、詞作品,談談自己對蘇軾的看法。(學生小學學過,僅為回憶)
如:冬景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3.補充《定風波》《自題金山畫像》,引領學生感受詞人樂觀曠達的人生境界!定風波 (元豐五年,1082.)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此詞作于蘇軾黃州之貶后的第三個春天。無喜無悲、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度呈現讀者面前。讀罷全詞,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
自題金山畫像(1101年,真州)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聞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此詩作于蘇軾去世之前,最后一句高度凝練地概括了他的一生境遇。)
課堂小結:請同學們談談這節課的收獲,可從學法、知識或者能力等方面入手。
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教師:也希望同學們平時重視培養自己的生活情趣,做個生活的有心人!
作業布置
1.書面:用所學的知識與能力賞析《江城子·密州出獵》的一句或者一闋,感受豪放詞的不同語言風格魅力。
2. 小練筆:我眼中的蘇軾(命題作文)
板書設計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上闋——敘事——出獵場面
氣勢磅礴
下闋——抒情——建功立業
報效祖國
《江城子·密州出獵》教學反思
古詩詞教學必須堅持誦讀為主、整體感知為主、積累為主。在新的課程標準指導下,古詩詞教學如何才能既體現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又符合古詩詞教學的基本原則和規律呢?
上了《江城子·密州出獵》一課我作了有益的探索,表現出三個特點:
一、因“放”而活。
這堂課開放性很強,老師沒有預先設置套路,引生入甕,而是讓學生在自己預習教學內容與相關資料的基礎上質疑,在自主閱讀中生成問題,教師圍繞學生的問題展開教學。這對教師來說,具有挑戰性,但本堂課的生命力正在于此。在理解詞的主旨和典故這一教學中心環節里,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多角度分析,對學生的不同見解,只要言之成理,就予以肯定,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成果。整堂課始終以學生為中心,活而不亂。這正是課程標準倡導的。
二、因“合”而深。
這里的“合”,側重于合作學習,即學生帶著疑問到小組里進行討論、研究,在思維的相互碰撞中有效地解決問題。毛老師具有較強的親和力,并充分發揮這一特點,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整堂課在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氛圍中展開。學生之間的互問互答、師生之間的探討和諧自然,教師成為學習的參與者,而不是說教者。由于“合作”,對詩歌的挖掘較有深度,學生對問題的思考由表及里,逐步深化。在“誦讀”這一環節中,教師持合作的態度的“示范”,通過取長補短,師生共同進步。
三、因“引”而高。
詩言志,詞言情。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領會詞中的“情”,就可以達到詩歌教學的最高目標。課堂教學中,毛教師十分善于引導,把學生導向重難點,抓住詞眼,循循善誘,引導學生領會詞的意境。
《江城子·密州出獵》全詞只有70字,但字字珠璣,意境深遠。毛教師通過背景引導、誦讀引導、詞眼引導、典故引導,拉近了學生與作者的距離,使學生從感性的層次到理性的高度認識了蘇軾的報國之志,從而落實三個維度目標。
作為一位年輕教師,異地借班,現場作課,難免有不足之處,主要是:
(1)導入比較拖沓,整堂課顯得前松后緊,以至關鍵性問題和背誦的任務未能很好地落實;
(2)嚼得太碎,過分糾纏一些細節,重理性的分析,使學生對全詞整體感知不足;
(3)誦讀缺乏足夠的指導,未能充分引導學生感受詞的美。
【《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及翻譯02-02
《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及賞析05-21
江城子密州出獵古詩翻譯賞析08-02
《江城子·密州出獵》古詩原文及賞析04-06
《江城子·密州出獵》全文11-21
《江城子·密州出獵》賞析05-19
《江城子·密州出獵》教學設計04-16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賞析12-02
《江城子·密州出獵》全文賞析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