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虞美人·聽雨》譯文及注釋
《虞美人·聽雨》是宋末詞人蔣捷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概括出少年、壯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謂言簡意賅。它以“聽雨”為媒介,將幾十年大跨度的時間和空間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歡逐笑享受陶醉;壯年飄泊孤苦觸景傷懷;老年的寂寞孤獨,一生悲歡離合,盡在雨聲中體現。那么《虞美人·聽雨》譯文及注釋是怎樣的?以下僅供參考!
《虞美人·聽雨》譯文及注釋
原文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譯文
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蒙蒙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陣陣哀鳴。
而今,人已暮年,兩鬢已是白發蒼蒼,獨自一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歷是無情的,還是讓臺階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注釋
⑴虞美人:著名詞牌之一。唐教坊曲。茲取兩格,一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兩平韻。一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兩仄韻,三平韻。
⑵昏:昏暗,羅帳:古代床上的紗幔。
⑶斷雁:失群孤雁
⑷僧廬:僧寺,僧舍。
⑸星星:白發點點如星,形容白發很多。左思《白發賦》:“星星白發,生于鬢垂。”
⑹無情:無動于衷。
⑺一任:聽憑。
《虞美人·聽雨》譯文及注釋
虞美人·聽雨
宋朝·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譯文
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蒙蒙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陣陣哀鳴。
而今人至暮年,兩鬢斑白,獨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想到人世的悲歡離合,似乎總是那樣的無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隨那窗外的雨,在階前點點滴滴直到天明。
注釋
虞美人:著名詞牌之一。唐教坊曲。茲取兩格,一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兩平韻。一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兩仄韻,三平韻。
昏:昏暗,羅帳:古代床上的紗幔。
斷雁:失群孤雁
僧廬:僧寺,僧舍。
星星:白發點點如星,形容白發很多。無情:無動于衷。
一任:聽憑。
賞析
歷代詩人的筆下,綿綿不斷的細雨總是和“愁思”難解難分的,如:“梧梨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但是在蔣捷詞里,同是“聽雨”,卻因的間不同、地域不同、環境不同而有著迥然不同的“受。詞人從“聽雨”這一獨特視角出發,通過的空的跳躍,依次推出了三幅“聽雨”的畫面,而將一生的悲歡歌哭滲透、融匯其中。
第一幅畫面:“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它展現的雖然只是一的一地的片斷場景,但具有很大的藝術容量。“歌樓”、“紅燭”、“羅帳”等綺艷意象交織出現,傳達出春風駘蕩的歡樂情懷。少年的候醉生夢死,一擲千金,在燈紅酒綠中輕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一個“昏”字,把那種“笙簫吹斷水云間,重按霓裳歌遍徹”的奢靡生活表現出來。這的聽雨是在歌樓上,他聽的雨就增加了歌樓、紅燭和羅帳的意味。盡管這屬于紙醉金迷的逐笑生涯,畢竟與憂愁悲苦無緣,而作者著力渲染的.只是“不識愁滋味”的青春風華。這樣的階段在詞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暫的。以這樣一個歡快的青春木,反襯后面的處境的凄涼。
第二幅畫面:“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一個客舟中聽雨的畫面,一幅水大遼闊、風急云低的江秋雨木,一只失群孤飛的大雁。這里的“客舟”不是《楓橋夜泊》中的客船,也不是“驚起一灘鷗””里的游船,而是孤獨的天涯羈旅,孤獨、憂愁、懷舊的的涌在心頭。這的的雨伴隨著斷雁的叫聲。這一個“斷”字,聯系了諸多意境,同斷腸聯系在一起,同親情的斬斷聯系在一起,有一種人生難言的孤獨和悔恨。“客舟”及其四周點綴的“江闊”、“云低”、“斷雁”、“西風”等衰瑟意象,映現出風雨飄搖中顛沛流離的坎坷遭際和悲涼心境。壯年之后,兵荒馬亂之際,詞人常常在人生的蒼茫大地上踽踽獨行,常常爾奔曲走,四方漂流。一腔旅恨、萬種離愁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這幅江雨木中。
意境
原作中前兩個聽雨的場景是同一個人(作者)的一種回憶。紅燭昏羅帳,其中“昏”一詞很好地展現了一種迷離的感覺,一種隱約的氛圍,像是回憶之感。斷雁叫西風的感覺也是宏大的場景,有著濃郁的個人憂傷色彩。但是最后的僧廬聽雨中,完全是一種現實的描繪。“而今”一詞很好的說明了現狀——一種由回憶拉回現實的感受,增加了對歲月的感悟!
少年時:不識愁滋味;中年時:顛沛流離的悲涼滄桑;老年時:歷盡離亂后的憔悴枯槁一生的悲歡離合誰也說不清,聽那窗前的秋雨一無所動,任它滴滴答答直到天明。
創作背景
蔣捷生當宋、元易代之際,大約在公元1274年(宋度宗成淳十年)中進士,而幾年以后宋朝就亡了。他的一生是在戰亂年代中顛沛流離、飽經憂患的一生。
名家點評
明·卓人月《詞統》:全學東坡。
清·許昂霄《詞綜偶評》:《虞美人》,“悲歡離合總無情”,此種襟懷,固不易到,然亦不愿到也。又“幾度和云,飛去覓歸舟”,較“天際識歸舟”更進一層。
清·潘游龍《古今詩余醉》:看到“悲歡離合總無情”難道不泠泠。
清·王闿運《湘綺樓選絕妙好詞》:此是小曲。“情”亦作“憑”,較勝。
作者簡介
蔣捷,生卒年不詳。字勝欲,號竹山,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先世為宜興巨族,咸淳十年進士。宋亡,隱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其氣節為時人所重。長于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并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發故國之思、山河之慟 、風格多樣,而以悲涼清俊、蕭寥疏爽為主。尤以造語奇巧之作,在宋季詞壇上獨標一格。有《竹山詞》。
【《虞美人·聽雨》譯文及注釋】相關文章:
虞美人譯文和注釋03-25
《虞美人·聽雨》賞析08-20
蔣捷《虞美人·聽雨》08-20
《虞美人·聽雨》原文及賞析03-21
《雨霖鈴·寒蟬凄切》譯文及注釋03-17
虞美人古詩原文譯文12-27
《師說》譯文及注釋11-25
《口技》譯文及注釋02-24
觀潮譯文及注釋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