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原文及翻譯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準確地來說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原文及翻譯,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譯文
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西落的夕陽何時再回來?
那花兒落去我也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在小園的花徑上獨自徘徊。
注釋
⑴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沙,一作“紗”。
⑵一曲新詞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長安道》詩意:“花枝缺入青樓開,艷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氣舊亭臺: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此句化用五代鄭谷《和知己秋日傷懷》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晏詞“亭臺”一本作“池臺”。去年天氣,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舊時。
⑷夕陽: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線落下。幾時回:什么時候回來。
⑸無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⑹似曾相識:好像曾經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后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燕歸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燕歸來,春中常景,在有意無意之間。
⑺小園香徑:花草芳香的小徑,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徑。因落花滿徑,幽香四溢,故云香徑。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獨:副詞,用于謂語前,表示“獨自”的意思。徘徊:來回走。
拓展:晏殊簡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臨淄公,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晏殊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并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人物生平
年少德高
晏殊從小聰明好學,5歲就能創作有“神童”之稱。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撫張知白聽說這件事,將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薦。次年,14歲的晏殊和來自各地的數千名考生同時入殿參加考試,晏殊的神色毫不膽攝,用筆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真宗的嘉賞,賜同進士出身。宰相寇準說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張九齡難道不是外地人嗎?”過了兩天,又要進行詩、賦、論的考試,晏殊上奏說道“我曾經做過這些題,請用別的題來測試我。”他的真誠與才華更受到真宗的贊賞,授其秘書省正事,留秘閣讀書深造。他學習勤奮,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館陳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試中書,任太常寺奉禮郎。
宦海沉浮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任光祿寺丞,他父親去世,他回到臨川(今江西撫州)服喪,服喪期未了就被召回任職,跟從皇上到太清官祭祀。皇上令他編修寶訓,做了同判太常禮院。不久,母親去世,他請求等服期結束后再任職。皇上沒有允許。又被調任為太常寺丞,被提升為左正言、直史館,做了升王府記室參軍,掌書寫箋。年中時,遷升為戶部員外郎,做了太子舍人,不久又做了知制誥、判集賢院。過了很長時間,做了翰林學士,遷升為左庶子。皇上每次向晏殊詢問事情,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問的內容寫在小紙片上給他。晏殊把自己的建議寫好后,連同那個小紙片都裝在一起呈給皇上,皇上對他的謹慎嚴密很欣賞。乾興元年(1022年),年僅12歲的仁宗繼位,劉太后聽政。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想獨攬大權,朝中眾官議論紛紛,束手無策。晏殊提出“垂簾聽政”的建議,得到大臣們的支持。為此,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加給事中,后任禮部侍郎知審官院、郊禮儀仗使、遷樞密副使。因反對張耆升任樞密使,違反了劉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宮怒以朝笏撞折侍從的門牙,被御史彈劾。
創辦教育
天圣五年(1027年),以刑部侍郎貶知宣州,后改知應天府。在此期間,他極重視書院的發展,大力扶持應天府書院,力邀范仲淹到書院講學,培養了大批人才。該書院(又稱“睢陽書院”)與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稱宋初四大書院。這是自五代以來,學校屢遭禁廢后,由晏殊開創大辦教育之先河。慶歷三年在宰相任上時,又與樞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導州、縣立學和改革教學內容,官學設教授。自此,京師至郡縣,都設有官學。這就是有名的“慶歷興學”。
扭轉戰局
明道元年(1032年),晏殊升任參知政事(副宰相)加尚書左丞。第二年
因諫阻太后“服袞冕以謁太廟”,貶知亳州、陳州。五年后召任刑部尚書兼御史中丞,復為三司使。時值李元昊稱帝,建立西夏國,并出兵陜西一帶,而宋將屢屢敗退。晏殊全面分析當時的軍事形勢,從失利中找原因,針對存在的問題,奏請仁宗后,辦了四件加強軍備的大事:撤消內臣監軍,使軍隊統帥有權決定軍中大事;召募、訓練弓箭手,以備作戰之用;清理宮中長期積壓的財物,資助邊關軍餉;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資,充實國庫。由此,宋軍很快平定了西夏的進犯。
晚年生活
慶歷二年(1042年),晏殊官拜宰相,以樞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檢校太尉刑部尚書同平章事,晉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學士,兼樞密使。慶歷四年(1044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孫甫、蔡襄彈劾,貶為工部尚書知穎州,后又以禮部、刑部尚書知陳州、許州。60歲時以戶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節度使(今陜西西安)。后調到河南府,官銜被轉到兵部。至和元年(1054)六月,晏殊因病請求回京城醫治,待病好以后,再出京任職,仁宗特意把他留下來,讓他為自己講經釋義,讓他五天到自己這里來一次,按宰相的規格對待他。過了一年,晏殊的病情加重了,仁宗想前去看他。晏殊知道后就立刻派人捎信給仁宗,信中說:“我老了又重病在身,不能做事了,不值得被陛下您擔心了。”不久即于至和二年正月二十八日(1055年2月27日)去世。仁宗雖然親自前去哀悼,但仍因沒能在他臥病時來看望他感到遺憾,特地二天沒有上朝。贈給晏殊司空(三公之一)兼侍中(官名,門下省長官)的官爵,賜謚號為“元獻”,在碑文的首款篆寫了“舊學之碑”四個字。晏殊雖多年身居要位,卻平易近人。他唯賢是舉,范仲淹、孔道輔、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門下;韓琦、富弼、歐陽修等皆經他栽培、薦引,都得到重用。韓琦連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為晏殊女婿,但殊舉賢不避親,晏殊為宰相時,富弼為樞密副使,后官拜宰相。
天賦才華
晏殊從小聰明好學,5歲能創作詩,有“神童”之稱。景德元年(1004),江南按撫張知白聞知,極力舉薦進京。次年,14歲的晏殊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時入殿參加考試,從容應試,援筆立成,受到真宗的嘉賞,賜同進士出身。第三天復試“賦”時,看題后奏道:此賦題自己以前曾做過,請求另改它題。其誠實與才華,更受到真宗的贊賞,授其秘書省正事,留秘閣讀書深造。他學習勤奮,交游持重,深得直使館陳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試中書,任太常寺奉禮郎。
大中祥符元年(1008)任光祿寺丞;次年,召試學士院,為集賢校理;三年,任著作佐郎。七年,隨真宗祭祀亳州太清宮,賜緋衣銀魚,詔修寶訓,同判太常禮院、太常寺丞。爾后,歷任左正言、直史館、王府記室參軍、尚書戶部員外郎、太子舍人,權知制誥,判集賢殿。天禧四年(1020),為翰林學士、左庶子。其學識淵博,辦事干練,真宗每遇疑難事,常以方寸小紙細書向其咨詢。他也將自己的答奏慎密封呈,多獲真宗采納,被倚為股肱。
乾興元年(1022),年僅12歲的仁宗繼位,劉太后聽政。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想獨攬大權,朝中眾官議論紛紛,束手無策。晏殊提出“垂簾聽政”的建議,得到大臣們的支持。為此,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加給事中,后任禮部侍郎知審官院、郊禮儀仗使、遷樞密副使。因反對張耆升任樞密使,違反了劉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宮怒以朝笏撞折侍從的門牙,被御史彈劾。天圣五年(1027),以刑部侍郎貶知宣州,后改知應天府。在此期間,他極重視書院的發展,大力扶持應天府書院,力邀范仲淹到書院講學,培養了大批人才。該書院(又稱“睢陽書院”)與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稱宋初四大書院。這是自五代以來,學校屢遭禁廢后,由晏殊開創大辦教育之先河。慶歷三年在宰相任上時,又與樞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導州、縣立學和改革教學內容,官學設教授。自此,京師至郡縣,都設有官學。這就是有名的“慶歷興學”。
詩詞成就
晏詞集中沒有朋友之間的合作,沒有一首是“次韻”之作。這可見晏殊填詞,純為抒寫自己的性情,不是為應酬而作(替歌女寫作不是普通所謂“應酬”)。因為不是敷衍朋友,故有真性情。不象南宋時以詞作為進身之階或交友之贄,沒有把詞當作“敲門磚”,所以有好作品。
晏殊詞中也沒有如柳永、張先等人作品中的那種羈旅愁苦,這是由于他一生富貴,仕途坦蕩決定的。
《東都事略》說他有文集240卷,《中興書目》作94卷,《文獻通考》載《臨川集》30卷,皆不傳。傳者惟《珠玉詞》3卷。汲古閣并為1卷,為《宋六十名家詞》之首集,計詞131首,清人輯有【晏文獻遺文】收入【宋四人集】中。
官場時光
明道元年(1032),晏殊升任參知政事(副宰相)加尚書左丞。第二年因諫阻太后“服袞冕以謁太廟”,貶知亳州、陳州。五年后召任刑部尚書兼御史中丞,復為三司使。時值趙元昊稱帝,建立西夏國,并出兵陜西一帶,而宋將屢屢敗退。晏殊全面分析當時的軍事形勢,從失利中找原因,針對存在的問題,奏請仁宗后,辦了四件加強軍備的大事:撤消內臣監軍,使軍隊統帥有權決定軍中大事;召募、訓練弓箭手,以備作戰之用;清理宮中長期積壓的財物,資助邊關軍餉;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資,充實國庫。由此,宋軍很快平定了西夏的進犯。
慶歷二年(1042),晏殊官拜宰相,以樞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檢校太尉刑部尚書同平章事,晉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學士,兼樞密使。慶歷四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孫甫、蔡襄彈劾,貶為工部尚書知穎州,后又以禮部、刑部尚書知陳州、許州。60歲時以戶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今陜西西安)。63歲知河南,遷兵部尚書,封臨淄公。64歲因病回京就醫,并留任侍經筵,為皇帝講授經史,其禮儀、隨從均與宰相待遇相同。至和二年(1055)病卒京都開封。仁宗親往祭奠,追贈為司空兼侍中,謚“元獻”,并親篆其碑曰:“舊學之碑”。
晏殊雖多年身居要位,卻平易近人。他唯賢是舉,范仲淹、孔道輔、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門下;韓琦、富弼、歐陽修等皆經他栽培、薦引,都得到重用。韓琦連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為晏殊女婿,但殊舉賢不避親,晏殊為宰相時,富弼為樞密副使,后官拜宰相。
晏殊在文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貢獻。他能詩、善詞,文章典麗,書法皆工,而以詞最為突出,有“宰相詞人”之稱。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他的詞語言清麗,聲調和諧,寫景重其精神,賦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浣溪沙》)、“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撼庭秋》)等佳句廣為流傳。他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詞,大部分已散失,僅存《珠玉詞》136首。他既是導宋詞先路的一代詞宗、江西詞派的領袖,還是中國詩史上的一位多產詩人。《全宋詩》中收其詩160首、殘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僅存散文53篇。有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行于世。世稱“撫州八晏”(晏殊、晏幾道、晏穎、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晏殊在朝為官50多年,但他對家鄉的山山水水時時縈繞于心,其詩作《崇因寺》(在今進賢縣境內)、《金柅園》(在今撫州市一中校園內)、《麻姑山》等,表達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家鄉人民對這位“宰相詞人”,也是懷念和崇敬的,撫州市城區有一條街被命名為“同叔路”。此外還有“晏殊紀念亭”、“金柅園詩碑”、“二晏橋”(又名“二仙橋”)等。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浣溪沙》原文及翻譯04-02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翻譯03-15
《浣溪沙》蘇軾原文01-18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原文及翻譯10-27
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原文翻譯與賞析08-20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原文翻譯及賞析04-16
蘇軾《浣溪沙·端午》翻譯與賞析06-06
對酒原文及賞析08-21
送自卑的孩子一杯酒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