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讀后感常用(1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宋詞》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宋詞》讀后感1
最愛徜徉書海,聽那花開的喜悅,聽那雨落的輕愁,聽那詩人詞人得意時的振臂高呼、失意時的踽踽獨行。翻開《宋詞三百首》聽那雨落宋朝的典雅之韻,精巧宮麗的、凄婉優柔的、抑或豪放曠達的……
綠肥紅瘦李清照
她曾在那百花深處逢著撲蝶的人,她曾在那微醺的雨夜中夢到一滴冰冷的淚,可抖落歷史的塵埃總見她在薄瘦的西風中卷起同樣瘦弱的花簾,嗔怨著過庭的朔氣。
“蹴罷秋千”一個鏡頭留下了少女如燕般輕快的身影,將那份蕩秋千的愉悅天真爛漫流香了千年。“起來慵懶纖纖手”的細節刻畫了那慵懶可人的嬌憨。“露濃花瘦”薄汗濕輕衣,以靜寫動以花喻人將她的嬌美襯托得淋漓盡致。下片“金釵溜”的“溜”字生動準確地描繪出了少女急忙回避客人的嬌羞,“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則將她羞怯的大膽、清純的嫵媚永遠流傳。(《點絳唇》)
蕭蕭的寒日爬上鎖窗,染上了詞人的百無聊賴與孤寂。“喜”“宜”二字給酒闌夢醒之時的熏香更染清冷孤寂。“莫負東籬菊蕊黃”,雖無心閑適仍痛飲樽中美酒,只求換得片刻的沉醉來忘記現實。(《鷓鴣天》)
千年之后,人們依然能聽到那曲調中的`歡樂與憂傷起伏成不老的傳說……
多情才子柳永
瀟瀟,淅淅,澌澌,瀝瀝……雨是多情人的季節,聽雨落在纖細的柳葉上,宛若晶瑩的淚,滴滴流入你的心中,吟筆哀弦與雨聽!
“寒蟬”“長亭”“雨”無處不凄涼,無處不傷懷,戀人將要遠走,蘭舟催發,帳飲怎不無緒?“相看淚眼”“無語凝噎”于無聲中見真情,。“千里”“煙波”,一程遠似一程,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舍的別情。“暮靄沉沉楚天闊”更顯離情之深之遠。酒醒于“楊柳岸、曉風殘月”以虛景寫真情,何等凄涼。“經年”與“今宵”相對,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幾多傷感“更與何人說”!(《雨霖鈴》)
聽,瀟瀟,淅淅,澌澌,瀝瀝……雨,幽幽淺吟著花間凄婉優柔的離愁。
豪放曠達蘇軾
從“揀盡寒枝不肯棲”到“也無風雨也無晴”,再到“此心安處是吾鄉”,同樣的情形,多份曠達的心境,即是不同的境界。
把“明月幾時有”向青天問之,氣勢恢宏豪放,將豪放派詞人的氣勢展露得淋漓盡致。“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說明作者“出世”與“入世”,亦“仕”與“隱”之間抉擇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態,寄寓著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寫詞人的入世思想戰勝了出世思想,表現了詞人執著人生、熱愛人間的感情。。“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抱懷人心事,借見月而表達作者對親人的懷念之情。“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寫詞人一種灑脫、曠達的襟懷,齊龐辱,忘得失,超然物外。結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其曠達顯而易見。(《水調歌頭》)
又一個中秋,又一次月圓人不圓,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合上書卷,心頭再次縈繞宋詞之韻,精巧宮麗的、凄婉優柔的、抑或豪放曠達的……
《宋詞》讀后感2
一是由于小高考的沖擊,語文停課一個月,課時減少了很多,而《唐詩宋詞選讀》精選了31首唐詩,32首宋詞,分12個專題,因此不可能對每首詩、詞都作詳細講解。
二是因為詩歌不像小說那樣有精彩的情節,學生對詩歌教學往往不感興趣,在課堂上,往往呈現出一種無精打采的狀態。
三是學生認為高考不考課本上的詩、詞,甚至連名句默寫都不涉及選修教材,因此這本《唐詩宋詞選讀》上不上無所謂,反正高考考不到。
面對這樣的現狀,在教學這門選修課之前,結合平時考試成績,我首先讓學生知道近幾年高考詩歌鑒賞題的平均得分,讓學生知道做好詩歌鑒賞可以拉開與他人在語文成績方面的差距,多得一分就多了一份勝算。而高中能集中學習詩歌鑒賞,一是現在,另一就是高三的一輪復習,而“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樣即使不能激發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但最起碼能加深學生對這門選修課的認識。
其次,針對學生詩歌知識薄弱的情況,我初步從題材的角度介紹了詩詞的`分類,了解各類詩歌常用的意象、常見的思想情感等。之后,我和學生一起給專題一和專題二的詩歌進行分類。在停課之前,教學類容主要涉及到“思鄉懷人詩&rd
quo;、“送別詩”以及“懷古詩”。如《送魏萬至京》、《春夜別友人》兩首送別詩,在教學時,從讀懂詩歌入手,引導學生積累這類詩歌中經常出現的意象:物象(月、浮云、鴻雁、柳、酒、淚)、時間(傍晚、拂曉)、告別地點(灞橋、長亭)、交通工具(帆、車馬)、行為(目送、眺望、牽手、泣下、想象);然后從送別的原因入手,結合具體的詩句,深入分析詩歌中傳達的細膩情感,如同樣是送別詩,這兩首詩雖然都表達了依依不舍之情,口吻不一樣,李白的《春夜別友人》是朋友之間的,而《送魏萬之京》這是長輩與晚輩之間,除了不舍之情,還有一個長輩對晚輩的誡勉和殷切期盼之情。
第三,在教學中,不面面俱到,(.)對于設計到的手法,往往只分析最主要的或是最典型的,讓學生以書面的形式做一道詩歌鑒賞題。
曾經有人在新課程改革不久說:“新課程改革新在選修,難在選修,突破點也在選選修。”用好《唐詩宋詞》,就能讓學生詩歌閱讀方面有所突破。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兩顆璀璨的明珠。其中不乏“美言”可以讓我們回味、品讀、學習。
張若虛的“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用擬人手法把月光寫得有情有意。思婦因月而思念,欲通過卷簾、拂水把這惱人的月光趕走,可月光似乎故意和思婦作對一樣,簾卷而月不卷,水拂走而月不走。月光似乎了解思婦的內心想來陪伴她,所以思婦趕不走它。這就是美言的妙處。
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運用動靜結合、以動襯靜的手法,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空靈、寂靜的山間夜色美景圖:皎潔的月光,汩汩流淌的清泉,浣女的喧鬧聲,滿池塘的蓮葉……山間夜色在王維的筆下描繪的令人神往,這就是美言的妙處。
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用排山倒海般的氣勢寫出了人生的可悲。時間就如東流的黃河水,一去不復返,生命也是這樣,青春逝去追悔莫及。作者用夸張的手法寫黃河之水滔滔從天上奔涌而來,而人生與黃河比起來就顯得渺小多了。人生短暫、生命易逝的悲哀被這句詩渲染的淋漓盡致,這就是美言的妙處。
《宋詞》讀后感3
時間的長河亙古緩緩流淌而來,有時徐徐而平靜,有時卻翻出晶瑩的雪浪,拋起滿天的水珠,在陽光下散發著柔和卻明媚綺麗的光芒。宋朝,正是長河中水浪璀璨的一段。但宋朝不似唐朝,唐朝奔放自由,有盛世的繁華與火一樣的熱情,也就是在這種氛圍中,唐朝的詩歌走上了巔峰;宋朝就像江南秀美的山水,也許沒有唐朝的一氣貫天與博大胸懷,但自有水秀山清的氣質與難以掩飾的芳華。宋詞,便帶著宋朝的氣質,一路從宋初走來,影映這整個時代。宋詞,是宋朝的縮影,具有宋朝的氣質,綻放屬于宋朝的光華,映出宋朝的靈魂。
宋詞與唐詩相較,形式較多,有清新的小令,亦有綺麗的慢詞。往往細細碎碎的詞語之間,連綴起一幅幅各樣的畫面。也許是由于并不像七律絕句那樣擁有的格式較為單一,而是格式繁多,題材更是豐富,宋詞繼登峰造極的唐詩之后,掀起了它的華麗彩幕,從而開啟了屬于它的時代。固然,宋詞具有它的拘束處,繁復的格律可以說限制了作者一部分的才情,但它的精雕細琢,以及讀來瑯瑯上口的音律,確是其他文體難以比擬的。
確實,宋詞是細膩的。興許是因為它細膩,用它抒寫的景致也較為細膩,且擁有一種獨特的氣韻。曾記否,初讀“楊柳岸,曉風殘月”,腦中勾勒出這樣一幅畫面:煙波渺渺,離情徹骨,卻偏對半缺殘月,惆悵在凄冷的月光下,仿佛也變得綿綿不絕。也記得,春深之時,仰頭望滿樹暄妍飄落,踏草去尋那梅樹青果,正是“紅英落盡青梅小”的時節。又有“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使得那“黯鄉魂”越發“追旅思”,相思景,相思情化作相思淚。由景生情,宋詞有“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閑情偶寄,亦有“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的凄愴摧心,更有“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報國豪情。宋詞,其實只是一個載體,承載了那時人們的生活,他們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生活細節,時運變換;承載了人們的情感,他們的喜怒哀樂,思隨東風興遄飛,或是冷雨凄切摧肝腸;承載了人們的思想,人生哲學,萬物天理。所以憑借著宋詞這個載體,我們可以一窺那個時代的一切,從人們的.生活、思想到時代的特征與精神。
總是喜歡站在窗前,低低地吟誦幾首宋詞。閉上眼睛,我就能看到一幅畫卷,在我眼前徐徐展開。每一個字都不只是一個字,而是一個小小的縮影,當有光透過他們的時候,我腦海中的天空上,便會映出一座座有些飄忽的海市蜃樓,隱約在云中。也許那一個個的影像起初并不清晰,但當我為它們添上想象的色彩,穿越了幾百年風雨浸潤的它們,就又重新煥發了它們應有的熠熠之光。有時讀著讀著,忽然覺得仿佛我與詞人之間,并沒有跨越幾百年的鴻溝,而是很近很近,猶如僅僅隔了一層若有若無的細窗紗一般。興許這是因為,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從其發端涓涓流淌而來,中途雖有疾有緩,卻從未止歇、斷絕。它流經昨天、今天,也將繼續不斷絕地繼續流淌下去,裹挾著一段段歷史與一批批文人的智慧思想,奔騰不息。是的,我們現在所念到的宋詞,或許因為年代的差異給我們些許生疏的感覺,但細細咀嚼、品味、回想,望著那一個個的方塊字,就會突然發覺,它們給我們的感覺,竟是那么熟悉、親切,就如一陣從山間水上吹來的風,帶著芬芳又有些潮濕的味道,拂過我的耳畔。
詞吟聲聲續長河,向前望去,喧豗百川東入海;
回首,不盡長河滾滾來;
向上望去,天光略有通透處。
低吟蘇子的詞,我舒展了眉毛,在詞吟聲聲中,向前走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宋詞》讀后感4
《蔣勛說宋詞》,感動我的并不是宋詞,而是一個人的精神,他是蘇軾。蘇東坡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犯的罪相當于清朝的文字獄,遭到了嚴重的政治迫害。宋朝時仁政的朝代,所以仍然沒有殺他,只是貶到了海南。可是他的人生卻因此提升了一個檔次,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光輝。蔣勛說,蘇軾到黃州后,對無常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在他的《寒食詩》中,有“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這樣的句子,他眼中,花和泥已經是一樣的事物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后來他到赤壁,又寫《赤壁賦》、《赤壁懷古》,抒發了生命的豁達。
當然蘇軾并沒有完全看透無常,活著的人誰也看不透。但是,我們連東坡的境界都望塵莫及。我覺得無常很難,直到年初的一場病,讓我看淡了許多。
去年十月以來,一直在咳嗽,斷斷續續,如秋日的霏霏江雨。只是疏于治療,一直拖到了今年元旦。那天一早起床,渾身泛起陣陣寒意,竟然動不了身子。當時父母俱已出門,一時欲濟無舟,心中不由得慌亂。掙扎了好一陣,終于將就起身,潦草洗漱。看著鏡中的自己,我竟然有些不認識,一年的第一天,我卻潦倒成這個樣子,真是可笑。扶著墻坐到桌前,勉強提筆寫下了一首古體詩,然后又倒在床上。
有生以來病得最厲害的一次,在醫院輸了兩周的液。在別人眼里不算什么,于我卻感慨良多。我們常自詡年輕人,可是卻又同老人一樣脆弱,幾枚看不見的病菌就能將我們打倒。其實仔細想想,人生七十古來稀,25歲的我,生命只剩下不到2/3,又何談年輕、年少?
在醫院的兩周,勝過我看的一切圣賢書。生老病死,離愁別恨,全在我的眼前發生。有一天我在等護士給我輸液,一家人連同大夫神色匆匆地推著病人沖進了搶救室,感覺沒過幾分鐘,就推出來了。這一次,病床變成了白色,再也沒有人慌張,有的只是全家的失落與茫然。這一切就發生在我的身邊,近得我稍微起身就可以觸到那人的病床。護士來給我輸液時,我竟沒有發現,因為我當時已經懵了。我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都已仙逝,可是沒有一次發生在我眼前。我第一次感到,親歷一個生命的結束,內心是如此悲愴而又無可奈何。
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無常。無常不是太陽東升西落,無常不是四季秋收冬藏。無常是一切沒有預料的事,沒有征兆的事,沒有辦法挽回的事。人世間有太多無常,只可惜我從來沒有讀懂。陸游唐婉,“山門雖在,錦書難托”的凄美愛情,我不懂;柳三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依依離別,我不懂;劉后村,“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的動情哀嘆,我不懂。直到這一回,有一個生命如流星墜石,從眼前消逝。我發現無常并不一定伴隨著刻骨銘心,反倒是如塵埃一般悄無聲息,不帶走任何活著的證據。
生命的無常給我們留下太多遺憾,甚至感覺不到活著的意義。螟蛉與鯤鵬,哪一個活得長,哪一個活得短,都終究會死去。但最難消受的,其實是我們這些活著的'人,“剩下”的人。史鐵生在《地壇》中所遭受的折磨,無非是母親用生命呵護了他,自己卻痛苦地離世。遠藤周作的《深河》中,面對親人離世,人們紛紛接受了恒河的洗禮,讓愧疚與悔恨隨河水流去。這才是無常令人神傷之所在。我常想起蘇東坡“縱使相逢應不識”,與妻天人永隔的痛楚。東坡一生都沒有看透無常,盡管他寫過《寒食詩》,寫過《赤壁賦》,但是他還是會悔恨,還是會憤怒。他說“人生如夢”,說“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可一旦到自己身上,也仍然消受不起。
因為我們終歸是俗人,我們還得吃人間煙火。倘若真看透無常,寵辱不驚,便不須再活著。那是王家衛的一句臺詞:“人生若真的無悔,那該多無趣。”人生若真懂無常,便也非常。
生病的這些天,我常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常常在心里說,我會不會死?也許一個護士輸錯液,一味藥吃錯,我就會死。面對近在身邊的生離死別,我越發的神經過敏。我甚至在想,一個爆炸,一場災難,我們便不會再有明天。可是反觀眼下,我們又有多少未竟的事情?未竟其一,做好自己。做好自己,說來容易做來難。譬如我做教師這個行業,最易攀比競爭,你不比,也會有人跟你比。我們能不能放下執著,只做自己。未竟其二,惜時盡孝。父母為了我的病,許多天沒有合眼。我在想,難道非要等到他們也動不了的那天,我們再去報答這份恩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有多少人因此而抱憾終生。我們來不及細細地坐下來籌劃幸福,趁我還活著,趁他們還活著,珍重這最寶貴的時間。未竟其三,善待眾生。我們都是自私的人,自私沒有罪。可是在生命的長河中,我更愿做一個渡河的人。上善若水,希望用余生的善念,笑對每一個無常的生命。若此,人生何憾。
《宋詞》讀后感5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中,有數不清的文人雅客留下了流傳至今的文字。早在戰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便寫下了長篇抒情詩《離騷》,后來又出現了《論語》、《史記》等巨著。到了唐、宋、元、明、清時期,詩詞歌賦、小說更是各具風采。
愛詩之人,必定從小背誦《唐詩三百首》,而愛詞之人,當然少不了有一本《宋詞三百首》。小學時,老師很少提到宋詞,上了中學,我漸漸對宋詞有了了解并喜歡上這種文學體裁。著名詞人蘇軾、辛棄疾、李清照都是我經常在朋友、家人面前提起的對象。這個暑假,我還特意買了一本朱祖謀的《宋詞三百首》回家欣賞。
在《宋詞三百首》中,有許多我從未聽過的詞人,像時彥、周紫芝、袁去華,但他們的詞句仍讓我陶醉:“胡馬嘶風,漢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殘照。”“梧桐葉上三更語,葉葉聲聲是別離。”“喚覺來厭厭,殘照依然花塢。”……
宋詞,它不用像唐詩,每一行的字都一樣多,但卻有一定的詞律格式;它也不用有一個能概括全文的恰當名字,只要有詞牌名就足夠了,這樣反而讓人忍不住想去看看詞的內容;它更不用像小說,要有人物、環境和情節,完全是作者想到什么就寫什么,很好地抒發了寫詞時的感情,讀起來仿佛是身臨其境。
正是因為宋詞的傳神、飄逸,才讓它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可缺少。春天,一個美麗的季節,我想,人們看著窗外的美景,一定會吟上一句:“綠柳煙外曉云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等到夏天的時候,很多人會選擇到鄉村去度假,晚上,若是在小路上散步,一定會有和辛棄疾一樣的感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不知不覺,秋風已將樹葉吹黃了,詞人秦觀正是在這時寫下了《浣溪沙》中的名句:“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秋天,還有一個家人團聚的節日,那就是中秋節,或許,一個幾乎不會中文的外國人,也知道“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樣的千古絕句。一個人難免會有遇到挫折的.時候,這時,他就像陸游筆下的梅花:“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如果想讓自己重新振作,那就大聲背一遍岳飛的《滿江紅》吧:“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里面的語句可以讓任何一個人鼓起勇氣。
宋詞就是這樣,它不但可以描寫各種景色,而且能抒發各時的心情,可謂是“文學大家之絕唱”。我很喜歡這本《宋詞三百首》,而且會把它推薦給更多的人,相信它一定能陪伴我成長。
《宋詞》讀后感6
說文字有生命,那是必然的,從倉頡造字的傳說開始,到漢字的六種造字方式,每一個漢字都是有故事的。當一個個漢字由作者組合,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意志,這是第一層感發,讀者閱讀文章,結合自己的閱歷、情感,由文字生發出自己的理解,這是第二層的感發。一流的作者,成就傳世佳作,同樣需要一流的讀者去閱讀感悟,而《唐宋詞十七講》作者葉嘉瑩先生就選取唐、五代、兩宋時期傳世詞章,通過她的生命的感發,傳達給我們,讓我們窺見中華詞章的魅力,也讓我們感受到葉先生的魅力。
《唐宋詞十七講》分十七講,介紹了溫庭筠、韋莊、馮延巳、李璟、李煜、晏殊、歐陽修、柳永、蘇軾、秦觀、周邦彥、辛棄疾、姜夔、吳文英、王沂孫等十五位作者,選取了他們最有代表性的、成就最高的詞進行解讀,每一講都呈現一位或兩位作者。本書洋洋灑灑四十余萬字,個人認為整本書就詞的寫作內容和寫作方式來看,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講至第十講,主要以柔婉為正宗,多寫兒女之情的短調、小詞,或借兒女之情有所寄托,這一類詞帶著一種直接感動人的力量。這其中有兩位比較特殊,蘇軾“舉首高歌,抒寫浩氣逸懷”,抒發自己的理想、抱負,但天才蘇軾走得比一般人都快,后面人沒有趕上,但對南宋的辛棄疾影響很大;還有一位是周邦彥,不直接抒發感情,用思索安排來進行寫作,他對后來的姜夔等影響較大。第二部分是十一、二講,這兩講是關于辛棄疾,如果其他人是閑暇時,以余力寫詞,而辛棄疾是專門寫詞,他把自己的志意抱負寫到詞里,詞是他生活、理想、抱負的真實寫照。第三部分是十三至十七講,主要介紹姜夔、吳文英、王沂孫三位作者,他們發展了周邦彥的寫法,“用安排勾勒來寫,用時間空間跳接的不連貫方式來寫,用語言學、符號學的語碼的暗示來寫。”總之,這類詞不好懂,只能通過葉先生的解讀,才能領會到詞中深厚的生命感發的力量。
看似每一講是彼此孤立的,但完全不是。葉先生每講一位作者,每講一首詞,都會進行串聯、比較,有的還被她自己幽默的稱為“跑野馬”。有橫向的比較,如在第十講中“像溫、韋、馮、李、晏殊、歐陽修,他們的詞里邊有一種比興,或有一種寄托,或者表現了作者的修養懷抱。但是,秦觀有一些詞,就只是表現了他敏銳善感的心靈。”還有縱向的比較,如分析周邦彥對南宋的'姜夔、吳文英、王沂孫等人的影響。通過葉先生的講解,比較中建立聯系,一位位作者,一篇篇詞作,不再孤立,讓沉睡的文字,煥發出熠熠生輝的生命活力。我覺得“比較串聯”是本書的第一個特點。
讀完《唐宋詞十七講》,的確是對這一段時期的詞人、詞作有了系統的理解,但是,你如果認為本書只是介紹了十五位作者,以及他們代表詞作,那就有些一葉障目、坐井觀天了。書中對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屈原的《離騷》,“四書”“五經”等,唐代名家的代表詩歌,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記》;有關詞的評論,如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張惠言的《詞選》等;還包括西方的各種的理論,如語言學中語序軸和聯想軸,符號學中的語碼說等等都信手拈來。葉先生把唐宋詩詞放在整個中國文學,甚至整個世界文化的背景中,從歷史的宏觀的角度看這一段時期的作者和作品。尤其是在讀到《唐宋詞十七講》第三部分,姜夔等三位作家的詞,都是以思力取勝,運用大量的典故、隱語、語碼來寫詞。葉先生指出要想深入的欣賞一個作品,就得從這首詩想到那一首詩,從這一篇作品想到那一篇作品,就是用書篇的聯想軸的理論來進行聯想。于是,我們跟隨葉先生的進行書篇聯想,不僅讀懂了作品表面的意思,還透過表層,發掘蘊藏在作品中的潛在的力量,看到作品真正感發的生命的本質。我覺得“書篇聯想”是本書的第二個特點。
十五位作者中,我覺得葉先生最欣賞的一位詞人可能是辛棄疾,她認為辛棄疾的詞里面表現了他的志意、理念的本質,而且他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寫他的詩篇,用自己的生活來實踐他的詩篇。而這恰恰是葉先生自己的寫照,葉先生是享譽海內外的中國古典文學大家,2008年被授予首屆“中華詩詞終生成就獎”,被譽為“具有真摯之情思與敏銳之洞察力,透視世變,深省人生,感物造端,抒懷寄慨,寓理想之追求,標高寒之境遠,稱心而言,不假雕飾,自與流俗之作異趣。”葉先生歷盡苦難,然而內心深處對祖國的情思,濃厚的家國情懷綿延深厚,這種情感就展現她的作品和對傳統詩詞的解讀中,這種激勵感發的力量,也是最能打動讀者的。我覺得,閱讀《唐宋詞十七講》能夠獲得“激勵感發”的力量是本書的第三個特點。
當下,面對蔓延的疫情,唯有靜心閱讀才能讓不安的思緒停止躁動,靜靜的欣賞,感發文字帶來的無窮力量,增強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念。
《宋詞》讀后感7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在這個快樂的暑假,我看了許多書。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宋詞三百首》。
在這本書里,我體會到了“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的愁思;體會到了“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的`樂觀向上的精神;體會到了“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的時間易逝……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張先的“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來花弄影。”一個“弄”字,絕了!讀了這個詞句,我仿佛到了畫中一般:沙灘上棲息著鴛鴦,風吹走了流云,花兒在月光下擺弄影子……
我還喜歡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因為這個詞句讀起來氣勢磅薄,充滿力量。而且,這個句子用了夸張的手法,寫出了長江的壯觀和人生的感慨……
沒有閱讀的生活就是一杯淡水,沒有追求的人生就是一場昏夢。深邃的思想,美漫的文字,照應在我心靈的浪尖上。讀書是一種接受前人智慧的方式,為我們心靈排除困擾和謎團,指引我們人生前進的方向。
《宋詞三百首》,讓我受益匪淺!
《宋詞》讀后感8
昨天將李亞偉先生的《人間宋詞》閱讀完畢,于是有了這篇讀后感。我所熟知的宋代詞人并不多,卻也因為接觸的古詩文認識了一些著名的宋代詩詞人代表,再未深刻了解前,只是我生活中融于眾多草木中的一枝一株,可當我讀完了李先生筆下的宋代情味,才被這朵從時間之盤的銀輝里摘出的.語言之花,感到了人間宋代的文墨之香。
這本書列舉出了19首宋代的名家名詞,描寫了16位詞人的性格與特點,雖人生仕途不一,或坎坷或悠閑時的真性情成了他們筆下的一段絢麗,作者用一兩句詩評詞人,意味深遠,這些點到的每一位詩人,似乎都在用語言含養宋朝的細膩氣質,隔著書,便能體會的到宋時古人閑落亭下,醉里看花的休閑景致,帶出一幅婉雅飄然的色彩畫,卻也確實符合宋代的政客風云和文人當家的后遺癥。即便如此,宋代詞人們那種喜文樂,處處萬紫千紅的景象,仍是當下多少人羨暮慕的生活。
唐朝結束之后,偉大的詩人現在凝視著宋王朝,宋詞銷魂,人間簸蕩,不過,花開花落,星移斗轉千古歲月倏忽而逝,那些熟睡在花影中的王朝,奉以一筆巨大的驚喜穿過亙古之月,再送人間,現在的人們在閱讀中照亮宋詞這些朵奇花,詞人們從遙遠星宿上來,分批播送著語言的種子,灑落在大宋的土地上,在東方大地上開出了人間最絢爛的一片花景。
上天留給人類大美的機會不多,千百年才讓你像樣一次,比如宋詞。
《宋詞》讀后感9
我喜歡讀書,因為書是知識的海洋。我讀過很多很多書,有《查理九世》,《小屁孩日記》,《福爾摩斯探案記》,《水滸傳》等等。但是,我最喜歡讀的是《宋詞三百首》。
我喜歡讀岳飛寫的詩《滿江紅》,岳飛感慨道: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首詩讓我知道了從小要好好學習,少年早立志、老大無傷悲。更喜歡岳飛豪情壯志的情懷、對敵人的恨和對祖國無比情深的.感情。我也喜歡周瑜,當我讀到蘇軾寫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我會想象周瑜大破曹營一戰成名!古代儒將意氣風發時的驕傲。我也不能忘記李煜寫的《虞美人》。我承認李煜是個才華橫溢的詩人,但是絕對不是一個稱職的皇帝。直到一天山河破碎,國破家亡時才知道后悔。
我要以古人為鏡子,從小多讀書愛讀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宋詞》讀后感10
遇到一本好書恰如遇一故友,我透過《宋詞素描》這本書,方窺得千年之境,洗去半生風雪。
美的讓人窒息的宋詞也需被人理解,曾冬的“宋詞素描”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解釋,向我們呈現一種不一樣的讀法。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學過了不少詞。辛棄疾的《水龍吟》“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宋詞素描》讓我們貼近那個遙遠的王朝,其中的愛恨情仇、金戈鐵馬更為可感可觸。在心情煩躁的時候,看看宋詞中那些美的讓人悸動的詞,會得到一種飄然欲飛的感覺,讓我有一種法訴說的遐想與沖動。
讀《醉花陰》,因為對丈夫深深的懷念之情,詞人借重陽佳節把酒賞菊的情景,“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在東籬邊飲酒到黃昏以后,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但在曾冬的眼中卻不止是這樣的,他看到“玉枕上還留有未干淚漬,他看到“看到落木蕭蕭花滿地,西風瑟瑟搖珠簾。窗臺下那個孤單的'身影比凋謝的黃花更清瘦”,他懂得,這個深秋思念是一種刺骨的痛,讓一生都不會忘記。
讀《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與“而今”對比,表達了一種深刻的人生感受,“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想那時年少青春,有一種莫名的悸動在心中悄悄萌發,哪里知道憂愁到底是什么味道呢?有事沒事喜歡登高望遠,看天高云淡,看花開花落,到如今,兩鬢已不知不覺被歲月的風霜染白,塵世間的人情冷暖,酸甜苦辣也在人生的旅途中嘗盡了滋味,可是想說也說不出,歷經一生的坎坷,還有什么可說呢?真是想說卻說不出啊,還是不說罷了,不說罷了!那些過往都埋藏在記憶的深處,每翻一頁都是痛和愁苦,只好強顏歡笑,看著紛紛飄落的落葉,長嘆一聲,好一個清涼的秋天呀,不曾想,有一滴淚,靜靜的劃過那張滄桑的臉。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會在無奈的漂泊中百轉千回。
一樣的宋詞,不一樣的是曾冬帶給我們的闡釋。
在最美的宋詞里漫溯,一顆漢字就是一個天堂。
古人道:“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我捧著《宋詞素描》說,“詞酒趁年華。”復興中華文化,讓更多青年人知曉宋詞之美,體會宋詞之美,將這寶貴的文化以新的方式呈現在全國乃至全世界人的面前吧。
《宋詞》讀后感11
晚風中,月光下,抬頭仰望漫天繁星,一時之間,浪漫的氛圍在心頭繚繞。我徜徉在《宋詞》的世界中,采擷著獨屬于它的芳華。《宋詞》中的浪漫如點點星子,數不盡卻又熠熠生光,令我神往。
品讀《宋詞》,感受愛情的溫婉含蓄。“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的浪漫愛情,以星光明月為心,表達了濃濃的相思之意。“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的女子被“雙雙金鷓鴣”所觸動時的閨怨,雖未明確表明感情,但一對金鷓鴣足以讓我感受到閨中女子的孤獨寂寞以及對美好愛情的向往。“美人如玉,共醉一場幽夢。春風十里,不如有你”的浪漫情詩,縱使“春風十里”仍不如你在我的身邊。《宋詞》總讓人感到言有盡而意無窮,其中描寫的浪漫愛情從來不直接點明,而是通過景或物婉轉表達。這種含蓄委婉的欲說還休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從兒女情長中,我尋到了《宋詞》的浪漫星光。
品讀《宋詞》,感受愁情的意見言外。“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時的無奈與愁緒,虛實結合的手法,用對春風與薺麥的`描寫,將姜夔的愁情展現得淋漓盡致。“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東風容易別”。不直言人生的無奈,而是通過“洛城花”與“東風”委婉呈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往事驀然來到心頭,仿佛夢見她“小軒窗,正梳妝”,心里有無數話語想要傾訴,可萬千句話最終匯成“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實在難忘。《宋詞》中將愁情也描寫得如此含蓄,深沉而又雋永,我采擷著《宋詞》的獨有芳華。
品讀《宋詞》,感受它那壯志未酬的豪情。浪漫不僅停留于兒女情長,家國情懷中的浪漫也別有一番風味。“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辛棄疾,將自己立志報國的情懷在意境美中展現。“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英雄氣概,使我感受到蘇軾的英風與豪氣。年事雖高,鬢發雖白,但報國之心仍然熱烈。感受《宋詞》中的豪情,我仿佛來到了充滿豪情壯志的詞人身邊,與他們一同許下報國之愿。不得不說,家國情懷中的浪漫也令人動容。
《宋詞》中如飛花般輕柔的愛情,如流水般綿延的愁情,如怒濤般壯闊的豪情,都深刻展現了中國人所獨有的浪漫。或大氣磅礴,或深情雋永。中國人將浪漫刻在骨子里,藏在璀璨星河間隨日月流轉,藏在歷史長河里讓古今之人同望。
《宋詞》讀后感12
讀完《大唐詩人那些事》,我又迫不及待的讀起了《大宋詞人那些事》。
從五代十國,南唐后主李煜開始,到一生凄涼的柳永、與民同樂的北宋文臣歐陽修、數盡千古風流的蘇東坡、再到只為相思老的晏幾道、柔弱婉約卻不乏豪氣的女詞人李清照、如花美眷卻抵不過似水流年朱淑真,還有投筆從戎卻壯志難酬的英雄將軍辛棄疾。作者李清秋用演繹的方法,多情的筆法,記錄了詩人們的愛國情操、講述著他們的凌云壯志,述說著他們的悲歡離合。
在這八位詞人中,李清秋還為李煜寫了兩部傳記——《一江春水千古愁:李煜詞傳》和《宋詞是一杯清酒:李煜詞傳》,可見,她是是偏愛李煜的。讓我們隨著李煜筆墨中的歡愁,重游李煜的人生軌跡,品味他的悲喜憂愁。
為了躲避太子李弘冀這位手段殘忍的長兄的迫害,李煜只能將自己隱匿在詩詞歌賦中,來到一片遠離政治的天地,靜靜的享受時光的靜謐與美好,追求著屬于自己的快樂與自由。于是,他寫下了《漁父二首》,“萬頃波中得自由”“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寫出了這位漁父的逍遙快活,沒有世俗的羈絆,沒有手足的相殘,是李煜向往和羨慕的。
“云一渦,玉一梭,淡淡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這首《長相思》是李煜寫給他的心上人娥皇的,她化作了仙女一樣的美人兒,輕盈、靈動、風儀清秀。有了娥皇,李煜懂得了何為相思。兩人相愛,如漆似膠,有了大兒子仲寓,雖然內憂外患,然而這一家卻盡享天倫,其樂融融。
在風雨飄搖中,李煜從他的父親李璟手中接過了南唐微弱的權柄,那年,他只有二十五歲。他一心留戀琴棋書畫,對政治上的權弄之事毫無興趣,藝術造詣遠勝過治國之道。不久,他與娥皇生下了二子仲宣,可在仲宣四歲那年,娥皇染上重病,纏綿于病榻,李煜寫下《后庭花破子》,“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長少年。”李煜希望不要讓這一切有變化!請讓青春年少,如同這花月一般永駐。這是李煜為自己的愛妻所做,祈求上蒼垂憐,讓妻子能夠早日安康。可是,四歲的幼子不幸夭折,讓娥皇更加憔悴不堪,而此時李煜竟然愛上娥皇的妹妹女英。娥皇本以為他們的愛情固若金湯,到頭來竟是這樣的不堪一擊,這成為了壓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就這樣,一位知書達理、能歌善舞的女子就如此香消玉殞了。
面對強大北宋的步步緊逼,李煜卻懦弱膽怯、處處退讓、委曲求全,只希望趙匡胤能高抬貴手,放過這個孱弱的國家,甚至他的弟弟從善出使北宋被趙匡胤扣押,他也只能寫出《卻登高賦》,來表達對胞弟從善的思念之情。從善被軟禁,他的王妃去求見李煜,希望李煜能想辦法營救從善,李煜也屢次上書乞求趙匡胤放回從善,趙匡胤卻置之不理。“佩聲悄,晚妝殘,憑誰整翠鬟?留連光景惜朱顏,黃昏獨倚闌。”《阮郎歸》這首詞是李煜以從善王妃的身份來寫的,其中的哀愁、頹廢,說的不只是從善王妃,還有他自己吧。
李煜明白,能夠這樣殘喘偷生的'日子已經不多了,終于有一天,宋軍已在金陵城下盤踞,這座昔日繁華的城池,此刻只剩下斷壁殘垣、白骨露野。李煜寫下了《破陣子》,“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是的,此刻的李煜已成為一個亡國之君,被囚禁于汴京,只寥寥數語,卻有著他的黯然神傷、痛不欲生。
初春時節,被囚禁的李煜給金陵舊宮人的信說“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他回望人生,悵然無語,這愁思,是“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心中的憤懣、惆悵、悔恨、痛苦的情愫縈繞心間,無法排遣。
直至四十二歲生日那天,七夕節,一杯酒入喉,李煜唱了新作《虞美人》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位才華橫溢、風流多情的詞中之帝,這位懦弱無能、善良寬厚的亡國之君,就這樣,結束他傳奇的一生。
這本書區別于傳統的對唐詩宋詞進行解析賞析,也不是寫人物傳記,而是用詩言志,以詞抒情,用詩詞串起他們一生中最為重要的時刻,也讓我們“知人論世”,從故事中了解了詩詞的內容與主題。作者李清秋讓我們讀一個人,讀懂了他的詩。
《宋詞》讀后感13
直到上了高中,學了《唐詩宋詞選讀》,我才感受到那韻味。
如果說現代詩是揭示了現實的黑暗,諷刺社會丑惡嘴臉,是一把尖銳的匕首;那么唐詩是一杯茶。只有淡淡的品茶,寧靜的看著茶水的霧氣,才能知曉它的韻味,了解美麗與恬靜背后詩人的思想與情緒。唐詩縱使帶了太多的憤懣,傷感,豪邁不羈,離愁別緒…但在我眼中,它終究是一杯茶,一杯蘊含了無數情緒的茶。
這杯茶里,曾有一位詩人的豪情壯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杯茶里也曾融入了一個詩人的豪邁不羈“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杯茶里暗含著一位忠臣的血淚“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這杯茶里也曾因邊關的緊急戰事而泛過一絲漣漪“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
;這杯茶里也曾包含了太多的嘆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詩人已盈滿熱淚,只有重重的嘆息…這杯茶里已融合了太多的嘆息,它記錄著唐朝的歷史,它為唐朝而生,它是唐朝的傾聽著,記錄者。它讓我們懂得了去品詩,感受唐詩的魅力。這杯茶是一位智者,它將那么多的情緒埋藏在心底,只為讓我們去了解它內心深處的喜悅,嘆息,痛苦,悲傷,秘密…我眼中的唐詩是充滿韻味的.,它是一位穿著古樸,舉手投足之間有著一股風流的文人雅士;它亦或是一位出生在江南古鎮的婷婷少女,一顰一笑間有一股難以描述的韻致…這就是唐詩,它可化作千萬種景象,千萬種情緒,千萬種風情。惟一不變的是唐詩骨子里的韻味,讓人思索,讓人感慨萬分。
《宋詞》讀后感14
泱泱大國,悠悠五千年,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如浩瀚的星空,而唐詩宋詞便是那片星空里最奪目的一顆,只一眼,便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的確,暢游在唐詩宋詞的世界里,我領悟到不同的精彩,博大的智慧和無語倫比的快樂。在那里,有短小精湛令人回味無窮的唐詩,清麗婉約意味久遠的宋詞,在那里,我與名人大師共賞大好山河,與大家詞人同論興榮衰敗,在那里,我領悟到了精神世界不同的`美感。
美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在杜甫的引領下,我登上了五岳之首的巔峰,俯視大地,一種自豪之情悠然而生;“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年邁中年的壯志豪情令人感嘆不已,欽佩之余,也激勵著我不斷的努力上進;在我迷惘的時候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如同強勁有力的雙翼,帶領我穿過層層迷霧,達到勝利的彼岸。
美哉!當“小樓一夜聽風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詩句隨著高山流水縈繞在我的耳畔;當面對“密林含余清,遠峰隱半規。”之景淺吟“暗香浮動月黃昏”時;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象隨著縷縷清風吹向我的眼前;濃濃的古代文學氣息使我陶醉在青山秀水當中,深深地領會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風情。
美哉!“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是寫不盡的落寞;“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是訴不盡的哀愁;“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道不完的思念;“過盡千帆皆不是,余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這是畫不完的相思……這春水流不盡的愁思,牽動著我的情緒,同作者低起高伏。
《唐詩宋詞》使我受益匪淺。它似陽光,令我豁然開朗;它似和風,撥散我心中的愁云;它似月光,使我的心房清涼。細細咀嚼你會發現詩詞中每字每句都透露著情感與哲理的魅力,使人沉迷其中,九死不悔啊!
美哉唐詩,美哉宋詞,美哉古韻!
《宋詞》讀后感15
讀了宋詞三百首,我知道了許多著名的宋詞家,他們是蘇軾、辛棄疾、陸游、李清照……他們被后人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蘇軾的詞有寫自然風光的,借寫人寫物抒情的,詞風千變萬化。“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首描寫中秋月的詞,朗朗上口,流傳至今,成了千古名篇。
有人評此詞為“天仙化人之筆”。我最欣賞蘇軾豪放的詞風,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寫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氣勢磅礴,雄渾有力,仿佛讓我們看到了三國時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
當然,他也有十分溫柔的一面,如《江城子》悼念自己亡妻中寫道:“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使人聽起來又心酸又心動。還有表現壯志凌云保衛國家的:“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他的.好詞數不勝數。在女詞人中,不能不提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蓮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描寫的意境優美,讓人過目不忘……“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風住沉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都反映他流利顛沛的生活和家愁國愁的無奈。
宋詞中的名作說也說不完。想學好宋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平時要慢慢積累,學會把宋詞運用到學習中,生活中,才能真正領悟宋詞的魅力。
【《宋詞》讀后感】相關文章:
經典的宋詞12-06
經典宋詞12-29
經典的宋詞01-28
經典的宋詞鑒賞11-02
經典宋詞大全12-06
經典宋詞推薦02-18
宋詞的介紹10-28
經典宋詞精選的文章09-09
精選宋詞欣賞08-20
經典愛情宋詞精選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