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冬的唐詩宋詞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經典的宋詞
經典的宋詞1
這首詞抒寫鄉思旅愁,以鐵石心腸人作黯然銷魂語,尤見深摯。“碧云天,黃葉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現了際天極地的蒼莽秋景,為元代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所本。“秋色連波”二句,落筆于高天厚地之間的濃郁的秋色和綿邈秋波:秋色與秋波相連于天邊,而依偎著秋波的則是空翠而略帶寒意的秋煙。這里,碧云,黃葉,綠波,翠煙,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山映斜陽”句復將青山攝入畫面,并使天、地、山、水融為一體,交相輝映。
讀書求仕,是古代文人普遍的人生選擇,一旦踏入仕途,便游宦四方,長期遠離家鄉,難免不思念故鄉的`親人與風物,因此,思鄉成為古代詩詞中的永恒主題,最能引發天涯游子的共鳴。思鄉的情懷往往借助作家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故鄉景物來表達,周邦彥的這首《蘇幕遮》正如此,它以荷為媒介,表達對故鄉杭州的深深眷念。
此詞上片描寫盛夏早晨的風景:詞人一早醒來,便嗅到昨夜點燃的沉香依舊彌漫在空氣中,令人煩悶的暑熱也已退去。窗外傳來鳥兒嘰嘰喳喳的歡叫聲,據說鳥鳴聲能預測晴雨,莫非天已放晴?詞人抬頭朝窗外望去,只見天色才微微放亮,鳥雀在屋檐上跳來跳去,晃動著頭腦爭噪不停,似乎也在為雨后新晴而喜悅。盛夏酷暑時節,難得有這樣一個清爽的早晨,詞人漫步荷塘邊,只見荷葉上的雨珠在朝陽下漸漸變干,看上去更加碧綠凈潔,一張張圓圓的荷葉鋪滿水面。一株株荷花亭亭玉立在荷葉間,微風吹過,微微顫動著更顯豐姿綽約。“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被譽為寫荷名句,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稱贊此語“真能得荷之神理”,寥寥幾筆,將荷的搖曳多姿、神清骨秀寫盡,營造出一種清新恬靜的境界
經典的宋詞2
唐詩幾乎是從幼兒園陪伴著我們,而宋詞只是一個從中間插過來的插班生。從小到大唐詩宋詞是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我們對她已經是很熟悉的程度了。
唐詩我們從來都不陌生,我們與唐詩初識在唐詩300首。唐詩之所以叫唐詩,是因為它以一種詩的形態出現在唐朝,所以叫唐詩。出在唐朝的'大詩人有非常多。比如以酒出名的李白,還有人盡皆知的《將進酒》《靜夜思》,另一位我們熟悉的詩人,那就是杜甫了,從呀呀學語開始的春眠不覺曉,這就是我們與杜甫初識的第一步。當然還忘不了摘茱萸的王維,送客于楚山的王昌齡這些都是我們學唐詩里的大詩人。
插班生宋詞。小時候我們總覺得唐詩非常好記,而宋詞還需要說上一大串話,但是唐詩與宋詞還是有共同點的。因宋詞出名的大詩人也有不少,比如與李白同樣好酒的李清照。李清照啊,可是宋代第一女詞人呢!還有寫清平樂的辛棄疾,也是同樣出名的。
無論是唐詩還是宋詞,都是我國古代的瑰寶,我們一定要把這珍貴的寶藏傳承下去。
經典的宋詞3
幾千年的中華文化真可謂源遠流長,綿延不絕,在此期間誕生出了無數優秀的詩人、文人,涌現出了無數優美動人的華篇華章。唐詩宋詞是我國漫長文化長廊里的一顆最璀璨奪目的明珠、一塊最輝煌燦爛的瑰寶、一片最絢麗多彩的星云。漫行于唐詩宋詞中,宛若走進了一個美麗而奇妙的夢境,不,最美的夢也沒有這樣如此美妙!那些朗朗上口的辭藻給人鏗鏗鏘鏘的順暢,那些奇妙和諧的韻律給人無比愉悅的快感,那些美輪美奐的篇章給人妙不可言的意境。我既詫異,又驚喜;我既唏噓不已,又躊躇滿志;我既感慨她的絢麗,又贊嘆她的宏偉。
讀一讀唐詩宋詞,她一定會讓你干涸的心靈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讀一讀唐詩宋詞,她一定會讓你乏味的言談變得更加文雅巧妙;讀一讀唐詩宋詞,她一定會讓你感悟的人生更加深刻飽滿。
啊,永遠的唐詩宋詞!這里是一塊如詩如畫的凈土,充滿著人間最美麗最迷人的景致。
這里有“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的靜謐祥和;這里有“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的生機勃勃;這里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欣喜若狂。這里的山是青翠的,水是碧綠的,風是溫情的,云是飄逸的,雨是知時節的。陽春三月,鶯啼蝶舞,在這如詩如畫的凈土里,我情不自禁地要問道:這是人間仙境嗎?這是人間天堂嗎?天堂遙遙不可及,仙境從來只是傳說,這里不過是一個繽紛多彩的世界,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一個令人沉醉不知歸路的世界。
啊,永遠的唐詩宋詞!這里是一方情感的沃土,充滿著人間的滄桑與人生的真諦。
杜甫的骨子里好像天生就帶有憂悒沉悶的情愫,所到之處皆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愴凄涼。風流才子李商隱亦不事事稱心如意,在驅車登樂游原時并不快樂,滿心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淡淡哀傷。一代美神李清照也感到了人間世態炎涼,聲聲“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哀婉嘆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無限風光在險峰”等等這些來源于人心靈深處最真摯的情愫與最深邃的思想,總是無時無刻不感染者我們。這些皆是人類情愫、智慧與思想的結晶,而情愫造就文字的多變,智慧超越文字的局限,思想升華文字的精魂。
啊,永遠的唐詩宋詞!這里是一片遐想的'的天地,憑借著思想的雙翼我們可以盡情地翱翔于廣闊無垠的藍天。
我們高舉金樽與李太白暢飲,“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與爾同銷萬古愁”。我們哀居幽州臺,與陳伯玉一起“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我們揮舞鐵板和蘇東坡大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物。”。我們手執牙板同柳三變淺吟低唱“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里是詩詞的殿堂,這里是詩詞的巔峰。
永遠的唐詩宋詞!這是一片多么美妙的天地啊!這里有精彩絕倫的文字、美妙至極的景致;這里有無比滄桑的歷史、無窮無盡的智慧;這里有真實樸素的情感、深刻厚重的思想。無論古往,還是今來,唐詩宋詞都堪稱千古之絕唱、舉世之風流!
永遠的唐詩宋詞!唐詩宋詞直到永遠!
經典的宋詞4
阮郎歸·湘天風雨破寒初
秦觀
湘天風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虛。麗譙吹罷《小單于》,迢迢清徂。
鄉夢斷,旅魂孤。崢嶸歲又除。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
這首詞系秦觀貶謫郴州時歲暮天寒的感慨之作。抒發的是思鄉之情。
詞的上片,寫除夕寒夜難眠聞曲,傳達出客地寂寞之感。起二句寫所見,作者先勾勒了一個寂冷的環境。郴州在今湖南省,湖南古稱湘,故稱湘天。首句說湖南歲暮風雨交加,初次驚破寒天凍地,這意味著氣候將由冷轉暖。“破寒初”,即剛進入初春季節。天氣還是比較冷的,所謂春寒時候。尤其在毫無復蘇希望的`詞人枯寂的心房里,更是感覺凄涼。總之,給人透露出一股寂冷凄涼的情味。接著環顧所居,庭院深邃,空寂冷落,欲言無人,深沉而空虛,人世間除舊迎新的氣氛,一點兒也看不見,聞不到。一個“虛”字,道出了詞人心頭郁悶寡歡況味,可見貶謫生活的寂寥。“麗譙”二句寫所聞。“麗譙”,繪有彩紋的城門樓,后指譙樓,即城門上的更鼓樓。語出《莊子·徐無鬼》中:“君亦必無盛鶴列于麗譙之間。”“小單于”,是當時的樂曲。李益《聽曉角》詩云:“無數塞鴻飛不度,秋風卷入《小單于》。”“徂”是往、流逝的意思,杜甫《倦夜》詩:“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這幾句寫,從譙樓傳來了吹奏“小單于”的音樂聲,嗚咽漸停,清冷的夜真長呵,這就反襯出人卻不能入睡的苦境,傳達出度夕如年的濃厚孤獨寂寞之感。
詞的下片,寫內心感觸,抒懷鄉之情。“鄉夢”二句,寫所思。“鄉夢”,即回鄉之夢。這兩句意思說,可惜連夢中返回故鄉的好夢也斷了,只落得像游魂一樣飄蕩。孤苦伶仃,貶謫在異鄉,充分傳達出寂寞況味。“崢嶸”句,寫天寒歲暮,指在嚴峻坎坷的厄運中,終于又送走了舊歲。歇拍“衡陽”二句寫所感。“衡陽”和“郴陽”都在楚地。“和雁無”:連雁也沒有。衡陽有回雁峰,相傳雁至衡陽而止。王勃《滕王閣序》有“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而郴陽更在衡陽以遠,是大雁也飛不到的地方。這兩句說,雁斷衡陽,來年北上,總還有大雁可以傳遞書信。而今身貶郴州,卻是連雁兒也飛不到的地方,連雁足傳書也不可能了。寫他離鄉日益遙遠,處境更加危苦。
關于本詞結句,與晏幾道“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句可稱雙璧。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說:“淮海(秦觀)、小山(晏幾道),真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求之兩宋詞人,實罕其匹。”明人沈際飛評說,“傷心!”(見《草堂詩余正集》卷一)這兩個字確是道出了本篇的感情特點。從內容到音調,無不充滿哀傷情調色彩。再看“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兩句,不說自己貶謫遠地音信斷絕,度日如年,而只說郴州是連雁兒也飛不到的地方。從而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他內心難以言傳的苦痛。語淡意濃,余味無窮。(董冰竹)
經典的宋詞5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詞牌名:蝶戀花|朝代:宋朝|作者: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雨霖鈴·寒蟬凄切
詞牌名:雨霖鈴|朝代:宋朝|作者: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dū)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nǎ)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望海潮·東南形勝
詞牌名:望海潮|朝代:宋朝|作者: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曲玉管·隴首云飛
詞牌名:曲玉管|朝代:宋朝|作者:柳永
隴首云飛,江邊日晚,煙波滿目憑闌久。一望關河蕭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別來錦字終難偶。斷雁無憑,冉冉飛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當初,有多少、幽歡佳會,豈知聚散難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臨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場消黯,永日無言,卻下層樓。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詞牌名:八聲甘州|朝代:宋朝|作者: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
定風波·自春來
詞牌名:定風波|朝代:宋朝|作者:柳永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云亸,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迷神引·一葉扁舟輕帆卷
詞牌名:迷神引|朝代:宋朝|作者:柳永
一葉扁舟輕帆卷。暫泊楚江南岸。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天際遙山小,黛眉淺。
舊賞輕拋,到此成游宦。覺客程勞,年光晚。異鄉風物,忍蕭索、當愁眼。帝城賒,秦樓阻,旅魂亂。芳草連空闊,殘照滿。佳人無消息,斷云遠。
采蓮令·月華收
詞牌名:采蓮令|朝代:宋朝|作者:柳永
月華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時情苦。翠娥執手送臨歧,軋軋開朱戶。千嬌面、盈盈佇立,無言有淚,斷腸爭忍回顧。一葉蘭舟,便恁急槳凌波去。貪行色、豈知離緒,萬般方寸,但飲恨,脈脈同誰語。更回首、重城不見,寒江天外,隱隱兩三煙樹。
經典的宋詞6
當了幾十年語文教師,越來越感到有必要讓我們的中小學生盡可能多讀一點古典詩詞。但我又怕自己的這種想法純粹出于個人對詩詞的偏愛,因此,即使對自己所教的學生,也不敢過于熱心地從這方面鼓勵他們。但最近看報,一條消息支持了我。據報道,春節期間在北京音樂廳舉行“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引起了巨大轟動,連演10場,場場爆棚,連加座票都成了緊俏的“搶手貨”;目前,一項名為“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的文化活動已經成為海內外傳媒和全國文化教育界人士關注的焦點,并且正在全國青少年中逐步推開。這確實使我受到鼓舞。
人們對古典詩詞的這種熱情是可以理解的。在現代都市生活中日益變得功利和浮躁的人們,需要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和熏陶,而古典詩詞正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早在世界上許多民族尚處于蒙昧時期的20xx多年前,我國就已經編纂了《詩經》這樣完備的詩歌總集,擁有了屈原這樣偉大的詩人。20xx多年來,我們積累了足可引以為自豪的詩歌遺產,而唐詩宋詞——尤其是那些經過千百年時間淘洗而傳誦至今的名篇佳什,更是詩歌遺產中的“極品”,說它們“字字珠璣”,絕對不是夸張。作為現代人的中國青少年,如果不會欣賞唐詩宋詞的美,實在是一件無法彌補的`憾事。
當然,現在的青少年升學壓力重,課外作業多,沒有充裕的時間和悠閑的心情去閱讀與考試無關的書籍。但我想,詩詞篇幅短小,課余讀一些,所花時間不多;再則,在緊張學習的間隙,伸一伸懶腰,慢聲吟誦一兩首優美的小詩,正好可以松弛一下緊繃的神經,調劑一下疲憊的身心,也是十分愜意的。我看,關鍵還在于培養讀詩的興趣。只要有了興趣,時間總是擠得出來的。
要培養對詩的興趣,首先是用心靈去接近它、解讀它。那些千古傳誦的詩詞佳作,它們所蘊含的古代詩人的情感體驗,往往具有超越時空的普遍性,縱然有時代隔閡,也不致成為我們欣賞的障礙。再說,那些真正的好詩,大多明白如話,雖然是一千多年前的語言,對今天的讀者卻依然充滿了魅力。比如下面這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全詩沒有一個冷僻的字,不用任何典故,樸素得比如今的很多新詩和流行歌曲的歌詞更曉暢易懂。它真摯的感情全從肺腑中流出,即使從未有過遠離親人、作客他鄉的生活經歷的人,也不能不為之動情,不能不為之從內心升起對母愛的深深眷戀;更不用說有過這種生活經歷的人了。記得我在十五六歲的時候,離開鄉下到上海求學,雖然路不算遠,但少小離家,總有一種游子思鄉的心情。不幸又在初中畢業之前忽遭喪母之痛,悲痛中反復地讀這首詩,感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心靈震撼,不太會寫詩的我居然也寫出這樣的詩句:“密縫針線今猶在,不忍開箱檢舊衣。”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至今仍然能夠清晰地回憶起當時這首《游子吟》給予我的巨大的沖擊力。
詩詞都是有韻律、有節奏的,在古代,詩詞都能合著樂唱。當時的唱法現在雖然已經失傳,但讀詩詞如果不懂它的韻律和節奏,就很難品出它特有的韻味。三味書屋里的壽老先生讀書時那種悠長搖曳的聲調和如醉如癡的神態,人們也許覺得很可笑,其實,讀詩詞時需要的正是這種對詩詞韻味的體驗和充分的感情投入。人們把讀詩叫做“吟詩”,吟,就是一種拉長了聲調有節奏的誦讀。我無意于提倡吟,但我想,如果我們真的想把讀詩變成一種精神享受,那就至少應該學會用普通話朗誦。我聽過孫道臨朗誦詩詞,雖然不是吟,但同樣讀出了詩詞的韻味。學習這種朗誦,除了體會詩意外,關鍵在于處理好詩句的節奏,具體說,就是要注意詩句中的停頓和某些字音的拖長。一般說,一句中逢雙的字如果是平聲(大致相當于普通話中的陰平聲和陽平聲),讀的時候都要把這個字的音調拖長些(押韻的字如果是平聲,也要拖長),從而形成一種長短相同、抑揚頓挫的節律。
讀古典詩詞給予人的影響,不是外顯的,而是一種潛移默化。讀詩詞的人自己也許并不感到這種影響的存在,但當他詩讀得多了,積淀豐厚了,人們就會從他不俗的談吐和文雅的舉止中感覺到一種特有的氣質,一種超凡脫俗的“書卷氣”。蘇軾有詩云:“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確實如此,一個飽讀詩書、受過傳統文化熏陶的人,即使身穿土布衣服,也無法掩藏其內在氣質之美。
當然,唐詩宋詞的作者畢竟都是封建時代的文人,他們的作品中不可能不流露出封建時代文人常有的人生無常、及時行樂、嘆老嗟卑、孤芳自賞等消極思想。這也沒有什么可怕,相反,正好可以借此鍛煉我們的分析、辨別能力。
經典的宋詞7
作品原文
雨霖鈴①
寒蟬凄切②,對長亭晚③,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④,留戀處,蘭舟催發⑤。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⑥。念去去⑦,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⑧。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⑨?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⑩,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作品注釋
①雨霖鈴:詞牌名,也寫作“雨淋鈴”,調見《樂章集》。相傳唐玄宗入蜀時在雨中聽到鈴聲而想起楊貴妃,故作此曲。曲調自身就具有哀傷的成分。
②凄切:凄涼急促。
③長亭:古代在交通要道邊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長亭供行人休息,又稱“十里長亭”。靠近城市的長亭往往是古人送別的地方。
④都門:國都之門。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帳飲:在郊外設帳餞行。無緒:沒有情緒。
⑤蘭舟:古代傳說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南朝梁任昉《述異記》。這里用做對船的美稱。
⑥凝噎(yē):喉嚨哽塞,欲語不出的樣子。
⑦去去:重復“去”字,表示行程遙遠。
⑧“暮靄”句:傍晚的云霧籠罩著南天,深厚廣闊,不知盡頭。暮靄(ǎi):傍晚的云霧。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樣子。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⑨今宵:今夜。
⑩經年:年復一年。
縱:即使。風情:情意。男女相愛之情,深情蜜意。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作品譯文
秋后的蟬叫得是那樣地凄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和誰一同欣賞呢?
創作背景
柳永因作詞忤仁宗,遂“失意無俚,流連坊曲”,為歌伶樂伎撰寫曲子詞。此詞當為柳永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
作品鑒賞
由于得到藝人們的密切合作,柳永能變舊聲為新聲,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礎上,創制了大量的慢詞,使宋詞開始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首詞調名《雨霖鈴》,蓋取唐時舊曲翻制。據《明皇雜錄》云,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棧道雨中聞鈴音,起悼念楊貴妃之思,“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王灼《碧雞漫志》卷五云:“今雙調《雨霖鈴慢》,頗極哀怨,真本曲遺聲。”在詞史上,雙調慢詞《雨霖鈴》最早的作品,當推此首。柳永充分利用這一詞調聲情哀怨、篇幅較長的特點,寫委婉凄側的離情,可謂盡情盡致,讀之令人於悒。
詞的上片寫一對戀人餞行時難分難舍的別情。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序。《禮記·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蟬鳴。”可見時間大約在農歷七月。然而詞人并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后,繼之以寒蟬凄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加之當中“對長亭晚”一句,句法結構是一、二、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
前三句通過景色的鋪寫,也為后兩句的“無緒”和“催發”設下伏筆。“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他的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興致。可見他的思緒正專注于戀人,所以詞中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尖銳!林逋《相思令》云:“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欲平。”僅是暗示船將啟碇,情人難舍。劉克莊《長相思》云:“煙迢迢,水迢迢,準擬江邊駐畫撓,舟人頻報潮。”雖較明顯,但仍未脫出林詞窠臼。可是這里的“蘭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纖,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眼前。寥寥十一字,真是力敵千鈞!后來傳奇戲曲中常有“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的唱詞,然卻不如柳詞凝煉有力。那么詞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話呢?“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內心獨白。詞是一種依附于音樂的抒情詩體,必須講究每一個字的平仄陰陽,而去聲字尤居關鍵地位。這里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清人萬樹《詞律發凡》云:“名詞轉折跌蕩處,多用去聲,何也?三聲之中,上、入二者可以作平,去則獨異。……當用去者,非去則激不起。”此詞以去聲“念”字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里”以下而一氣流貫。“念”字后“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里修遠。“千里”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日“煙波”,又日“暮靄”,更曰“沉沉”,著色可謂濃矣;既曰“千里”,又曰“闊”,空間可謂廣矣。在如此廣闊遼遠的空間里,充滿了如此濃密深沉的煙靄,其離愁之深,令人可以想見。
上片正面話別,到此結束;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得出一條人生哲理:“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為層層加碼,極言時當冷落凄涼的秋季,離情更甚于常時。“清秋節”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后來竟成為蘇軾相與爭勝的對象。據俞文豹《吹劍錄》云:“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日:‘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況味: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比之上片結尾二句,雖同樣是寫景,寫離愁,但前者仿佛是潑墨山水,一片蒼茫;這里卻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詞人描繪這清麗小幀,主要采用了畫家所常用的點染筆法。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說:“‘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說,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而后面這兩個警句,就將失去光彩。
“此去經年”四句,構成另一種情境。因為上面是用景語,此處則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后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帳觸而已。“此去”二字,遙應上片“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可見結構之嚴密。“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益見鐘情之殷,離愁之深。而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其以問句作結,更留有無窮意味,耐人尋繹。
耆卿詞長于鋪敘,有些作品失之于平直淺俗,然而此詞卻能做到“曲處能直,密處能疏,鼻處能平,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馮煦《六十一家詞選例言》論柳永詞)。像“蘭舟催發”一語,可謂兀傲排鼻,但其前后兩句,卻于沉郁之中自饒和婉。“今宵”三句,寄情于景,可稱曲筆,然其前后諸句,卻似直抒胸臆。前片自第四句起,寫情至為縝密,換頭卻用提空之筆,從遠處寫來,便顯得疏朗清遠。詞人在章法上不拘一格,變化多端,因而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付之歌喉,亦能奕奕動人。
詞牌說明
雨霖鈴,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樂章集》入“雙調”。《樂府雜錄》:“《雨霖鈴》,明皇自西蜀返,樂人張野狐所制。”《碧雞漫志》卷五引《明皇雜錄》及《楊妃外傳》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彌旬,棧道中聞鈴聲。帝方悼念貴妃,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時梨園弟子惟張野狐一人,善篳篥,因吹之,遂傳于世。”《漫志》又稱:“今雙調《雨淋鈴慢》,頗極哀怨,真本曲遺聲。”一百三字,前后片各五仄韻,例用入聲部韻。前片第二、五句是上一、下三,第八句是上一、下四句式,第一字宜用去聲。
格律對照
寒蟬凄切,
平平平仄。
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說明: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中,可平可仄;加粗體字為韻腳所在。
作者簡介
柳永,宋代詞人。字耆卿,原名三變,字景莊,崇安(今屬福建)人。景祐元年(1034年)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排行第七,世稱柳七或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善為樂章,長于慢詞。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與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詞風婉約,詞作甚豐,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詞人。創作慢詞獨多,發展了鋪敘手法,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對北宋慢詞的興盛和發展有重要作用。詞作流傳極廣,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之說。生平亦有詩作,惜傳世不多。有《樂章集》。
經典的宋詞8
一首首唐詩宋詞,仿佛一個個新朋老友,也仿佛你就是作者自己。你看得見詩中的柳,詩中的草,詩中的月,詩中的塞上胭脂、十里荷花;你聽得見詩中的風吹,詩中的馬鳴,詩中的邊鼓,詩中的山寺鐘聲、百轉黃鸝——杜甫的黃鸝、曾幾的黃鸝、王維的黃鸝、黃庭堅的黃鸝、金昌緒的黃鸝……你登上過柳永、李煜的小樓,和他們一起登高望遠、傷春感秋;你登上過杜甫、韋莊的小船,和他們一起長吁短嘆、畫船聽雨;你敲開過李清照的門,看她顰蹙的眉黛,聽她徐吟“人比黃花搜”,也看她“九萬里風鵬正舉”的豪爽;你隨蘇軾被貶黃州,看他風月夜吟唱“明月幾時有”的惆悵與豁達,也隨他出任密州,日里在“會挽雕弓如滿月”之后,夜里對月,也有“十年生死兩茫茫”的至性柔腸。
你走進古時的邊塞,有月的長安,無月的姑蘇;十里維揚,千里鶯啼;你走進過繁華的汴京,歌舞的'杭州等通都大邑,也走進過小巧玲瓏、風情淳樸的橫塘、長干等鄉下小鎮;你見過“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江南賣酒女子,你見過“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熱情潑辣的搖櫓女子;你和李太白一起縱酒豪飲,走遍名山大川;你和辛棄疾一起在家鄉抗金后,又在上饒山村筑墅……
你無法勸慰仕途和情場上失意苦悶的李商隱,你同情欣賞懷才不遇而又玩世不恭的劉克莊,你似乎也涉足過青樓,那些才貌雙絕的女子低眉顰目,也走進過閨房,那些傷春思夫的女子懶得裝扮而一臉慵倦……
幸虧有了唐詩宋詞,才能讓我們做一回唐宋人,回到古代去,回到詩詞營造的各種境界里去,神游山水,神交古人,是我們的人生又多了一份絢燦雋永。
感謝唐詩宋詞。
經典的宋詞9
商婦怨
江開
春時江上簾纖雨,張帆打鼓開船去。秋晚恰歸來,看看船又開。嫁郎如未嫁,長是凄涼夜。情少利心多,郎如年少何!
江開,字開之,號月湖。有《浣溪沙》、《杏花天》收入《絕妙好詞》。這首詞是寫“重利輕別離”的商人之婦的哀怨。這是一個社會現象,唐代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對茶商的譴責,李益的《江南曲》有對瞿塘商人的`怨惱。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在宋代這一現象就更為普遍了。詞的上片是敘事:“春時江上簾纖雨,張帆打鼓開船去。”在春雨連綿的江上,張開風帆,打起鼓兒,船兒開走了。“秋晚恰歸來,看看船又開。”到晚秋船兒回來時,恰巧船又要開走了。這個婦女從春到秋與他的丈夫沒有相聚的機會。全詞沒有用典,他吸取了民歌的營養,用非常通俗而又生動的語言,刻劃這個商人成年到頭忙于他的買賣,絲毫也不考慮到他的妻子。
下片是抒情。“嫁郎如未嫁,長是凄涼夜。”抒發這個婦女長夜獨處的凄涼之情,有了家同沒有家是一個樣。“情少利心多,郎如年少何!”她譴責她的丈夫把金錢看得比感情更重要。最末一句極為力量:與青春相比,金錢又算得了什么嗎?用深含哲理的語言,結束了全詞,表現了這個婦女的高貴品質。
一首小詞,在寫景抒情上都有獨到之處,寫春雨連綿,用“江上簾纖雨”;寫深閨獨處,用“長是凄涼夜”,既是環境的描寫,也是這個婦女內心世界的刻劃,很有藝術的感染力。顯得他是如此的苦惱,使人同情這位多情的婦女。與“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有異曲同工之妙。
經典的宋詞10
姜夔
《吳都賦》云:“戶藏煙浦,家具畫船。”惟吳興為然,春游之盛,西湖未能過也。己酉歲,余與蕭時父載酒南郭,感遇成歌。
雙槳來時,有人似舊曲桃根桃葉。歌扇輕約飛花,蛾眉正奇絕。春漸遠,汀洲自綠,更添了幾聲啼鴂。十里揚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說。
又還是宮燭分煙,奈愁里匆匆換時節。都把一襟芳思,與空階榆莢。千萬縷、藏鴉細柳,為玉尊、起舞回雪。想見西出陽關,故人初別。
【賞析】
此詞寫游春感遇。詞的開頭寫遠處來了一只漁船,載一對麗人,乍看好像舊目坊曲相戀的兩位歌女,漸近則見她拿歌扇接著飛落的花瓣,一雙蛾眉秀目真是奇艷無比。因而觸發起對昔日情人的綿綿懷思。“春漸遠”,轉筆寫眼前景,春光漸漸遠離,水邊平展的沙洲一片濃綠,幾聲伯勞鳥的'悲啼更增添了幾分傷感。詞人想起了許多往事。在“煙花三月下揚州”的那時候,曾有過多少生生死死的誓約,如今一切都不存在了。回到眼前的春景,正是清明禁火的寒食節氣,宮廷里點燃了蠟燭給群臣分送薪火,一路輕煙散去。無奈在離愁里,時節已匆匆變換。滿懷惜春的情思已落空,都付與飄落空階的榆錢樹,美緣難再,遺恨空留。眼前千萬縷楊柳濃蔭,濃蔭里烏鴉藏掩,遂想起當年玉尊別筵,柳絲千縷舞翩翩,柳絲似雪漫天旋。由柳絲追憶初別情景,情致綿綿不盡。
經典的宋詞11
輕輕打開宋詞,淡煙,疏雨,一個瘦若梅花的女子,沾染著風花雪月的靈氣,在濟南的一隅款款走來。
從此那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的閑愁,便瘦了山水,瘦了紅塵。你舞文弄墨,且歌且行,不為功名,只為愛情。興盡之于,你飲醉婉約古典的文字,唱盡紅塵的愛恨情愁;所到之處,你口噙唇齒留香的詞韻,吟遍人間的悲歡離合。
不經意間,滿地黃花,堆積著的幾多思念,便想瘦了你這位曠世才女;一葉輕舟,載不動的幾多情愁,便苦瘦了你這位亂世佳人;三杯兩盞,喝下去的幾多愛恨,便醉瘦了你這位冷月花魂。從此,在風雨飄搖的南宋,情瘦,花瘦,你的人更瘦。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佳節依然,重九依舊。登高懷遠,插遍茱萸,獨少一人。東籬把酒,賞菊誰與共?日落黃昏,縱有暗香盈袖,離愁別恨又上心頭。落花聲里數流年,借酒消愁,強作歡言,信手彈落眉間的閑愁,仰首吐出心里的哀嘆,然而附骨的'相思,卻無計消除。獨守空閨,孤枕難眠,夜半相思苦。你一弱女子,這千般思,萬般念,凄凄戚戚,又怎一個、愁字了得!你一瘦紅顏,這幾番癡,幾番醉,冷冷清清,又怎敵他、晚來風急?獨上西樓,倚遍欄桿,望斷天涯路,人歸何處?連天衰草、眉鎖清秋!愁熏千里,病起蕭蕭,漸漸的,你弱瘦成西風中凋零的黃花,一朵,一朵在宋詞里款款飄落。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你對丈夫的那份癡情和疼愛,傾注與行云流水般的文字里,娓娓生動地敘述著自己的喜怒哀樂,淋漓盡致地品味著自己的愛恨情愁。與你相逢,執手相顧,淚眼迷離,好生害怕傷離惜別,只因作一次離別,便添一段新愁,更減一層清瘦。日上簾鉤,又嘗離別苦。一腔情愁,你本想盡情傾吐,卻怕誤了丈夫的前程錦路,固縱有千般不舍,萬般無奈,你依然心甘情愿為他朝思暮想,羅衫微墜;你依舊甘之如飴為他日愁夜瘦,衣帶漸寬。昨夜西窗共入夢,今日長亭傷離別。站在離別的渡口,多少話,有苦難言;多少事,欲說還休。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醒來卷簾問花,只道綠肥紅瘦。只是你惜花、嘆花,遲暮之年,還有誰疼你,憐你?繁花凋零,散入紅塵的僅是一地詩香;相思瘦盡,羽化人間的卻是一簾幽夢。曾幾何時和羞走,卻把青梅嗅,如今花自飄零,水自流。陽關千遍,尋尋覓覓,漸行漸遠。
大宋也在你的淺唱低吟中逐漸孱弱消瘦。到最后,在風花雪月里,一瓣,一瓣,凋謝成纖纖墨字的宋詞。緩緩合上書扉,曉風,殘月,一個瘦比黃花的女子,吟唱著愛恨情愁的幽怨,從宋詞的一頁悻悻離去。從此那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無奈,便瘦了宋詞,瘦了古今。
經典的宋詞12
一場雨,下了幾天,仿佛要把幾千年來的風云往事,慢慢潤浸。而我所能做的,就只有沏一壺茶,拿起一卷宋詞,慢慢沉醉??
先讀辛棄疾。他中年受到排擠,被迫退出政治舞臺,當偉大的志向不能施展,他就只能將這一腔憤怒寫入詞中。好一曲《青玉案》,“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他一直苦苦尋覓的身影,原來就在不遠的闌珊燈火處。生命的繁華過后,他用一顆恬然的心,看世人的悲喜往來,這是他的落寞,更是他的清醒。
品讀宋祁的《木蘭花》,只那一句:“紅杏枝頭春意鬧”就能讓思緒搖曳生姿,無論窗外哪個季節,屋內都是姹紫嫣紅。詩人用詩情筆墨,定格了那抹永不褪色的絢爛春意。“為君持久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這也是我喜歡的他的詩句!以斜陽為背景,以花海為舞臺,趁著詩酒年華,肆意交杯換盞,縱是斷腸也無悔。我亦想舉杯消愁,徜徉斜陽花下,愿永遠停留在這一刻。我仿佛看見穿著官服的宋祁,站在北宋的大殿上,春風得意。這首詩,足見他心性明朗,雖在朝為官,卻一生流連山水,折柳采花,恣意人生。
“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這是蘇軾的灑脫!是的.,詩酒趁年華,是一種瀟灑,更是一份超脫豁然。蘇軾,他一生過的十分坎坷:接連遭貶,不停放逐,輾轉流離,許多地方都有著他的足跡,留下了他的故事,當然還留下了詩和酒,留下了世間最美的長短句。在他最落魄的時候,他是否如他所愿做到了詩酒趁年華?我想,應該是的,一句“也無風雨也無晴”陪著蘇軾一路堅持,也陪了多少后來人走過風風雨雨。
宋朝,無須記住那個王朝的沒落,飲一壺茶,品一卷宋詞,看滴答的雨滴沿屋檐落下,只那一刻,大宋的風雨便翩然入懷??
經典的宋詞13
《三臺·清明應制》
宋朝:萬俟詠
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內苑春、不禁過青門,御溝漲、潛通南浦。東風靜、細柳垂金縷。望鳳闕、非煙非霧。好時代、朝野多歡,遍九陌、太平簫鼓。
乍鶯兒百囀斷續,燕子飛來飛去。近綠水、臺榭映秋千,斗草聚、雙雙游女。餳香更、酒冷踏青路。會暗識、夭桃朱戶。向晚驟、寶馬雕鞍,醉襟惹、亂花飛絮。
正輕寒輕暖漏永,半陰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試新妝,歲華到、三分佳處。清明看、漢宮傳蠟炬。散翠煙、飛入槐府。斂兵衛、閶闔門開,住傳宣、又還休務。
《三臺·清明應制》古詩簡介
《三臺·清明應制》是北宋詞人萬俟詠創作的一首應制詞。這首詞使用賦法極力鋪敘京都清明的節序風光。第一片以寫景為主,并總敘太平盛世景象。第二片轉入具體描寫,寫出鶯歌燕舞、各色人物游冶歡樂的情形,間以景物點染,筆調明快。第三片描繪清明時節宜人而往往陰晴不定的天氣,極有情味,并化用韓翃《寒食》詩意,切合節令,歸結到宮廷生活景象。鋪敘勾勒,層次分明,語言雅潔富麗,修飾精工自然。
《三臺·清明應制》翻譯/譯文
梨花還染著夜月的銀霧,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皇家宮苑關不住陽春,春光延伸到遙遠的城門。御溝里漲滿新水,暗暗地流向南浦。細柳垂絲絲金縷,東風平和靜穆。望壯麗宮闊高聳入云,那并不是煙霧霏霏的仙境。清平時代,朝中和民間多么歡悅。帝城條條大路,喧響著簫聲鼓樂。
黃鶯兒歌聲斷續,小燕子飛來飛去。綠水中倒映著岸邊臺榭,秋千影隨水波蕩漾不伍。一對對游女,聚集著做斗草游戲,踏青路上洋溢著賣糖的香氣,到處是攜酒野宴的人,你也許會幸運地認識那人面桃花相映的朱門。少年跨著雕鞍寶馬,向晚時在一起歡聚,酣醉中,衣襟上沽惹著片片落紅、點點飛絮。
正是輕寒輕暖宜人的長晝,云天半陰半晴的日暮,在這禁火時節,青年們已把新妝試著。歲華恰到最佳處,清明時看漢宮傳送蠟濁,翠煙縷縷,飛進門前種槐的貴人府。兵衛全都撤除,皇宮敞開千門萬戶,不再聽到傳詔宣旨,停止了一切的公務。
《三臺·清明應制》注釋
三臺:唐教坊曲名。宋李濟翁《資暇錄》:“三臺,今之啐酒三十拍促曲。”宋張表臣《珊瑚鉤詩話》:“樂部中有促拍催酒,謂之三臺。”單調二十四字,四句兩平韻或單調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韻。應制:即應詔,指奉皇帝之命寫作詩文。
內苑:皇宮花園。
青門:漢長安東南門,后泛指京城城門。
浦:水邊,這里泛指京城外面的`江河。
鳳闕:漢代宮闕名。《史記·孝武紀》:“于是作建章宮······其東則鳳闋,高二十余丈。”《三輔故事》:“北有圜闕,高二十丈,上有銅鳳皇,故日鳳闕也。”后泛指宮殿、朝廷。
非煙非霧:指祥瑞之氣。《漢書·天文志》:“若煙非煙,若云非云,郁郁紛紛,蕭索輪困,是謂慶云。”慶云是一種彩云,古人迷信,認為是祥瑞之氣。
九陌:漢長安城中有八街、九陌。后來泛指都城大路。駱賓王《帝京篇》:“三條九陌麗城隈,萬戶千門年旦開。”
乍:恰好,正是。囀:鳥聲宛轉。
榭:建在高臺上的寬敞屋宇。
斗草:古代的一種游戲,也叫“斗百草”。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白居易《觀兒詩》:“弄塵斗百草,盡日樂嬉嬉。”
餳(xíng):糖稀,軟糖。
踏青:指春天郊游。
夭桃:茂盛而艷麗的桃花。語出《詩·周南·桃夭》:“桃之天夭,灼灼甚華。”
漏永:夜漫長。
禁火:古俗寒食日禁火三天。
三分:很,最。
漢宮傳蠟炬:唐韓翃《寒食》:“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槐府:貴人宅第,門前植槐。
收斂,引申為撤離。閶闔:宮之正門。
住傳宣:停止傳旨、宣官員上殿。
休務:停止公務。
《三臺·清明應制》賞析/鑒賞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宋徽宗時萬俟詠任大晟府樂官時奉皇帝之命所作。
文學賞析
全詞用賦的鋪張揚厲之筆法極力鋪敘京城清明時節的節序風光,粉飾出一片虛假的太平繁榮景象。詞分上、中、下三片,上片寫宮苑中的春景,由內及外;中片寫郊外之游,具體描寫鶯歌燕舞、各色人物游冶歡樂的情形;下片寫貴族宅院中的喜慶景象。
上片寫春到京城,將優美的春景,歸結為“朝野多歡”、“簫鼓”盈衢的“太平氣象”。“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首二句寫景,收入了梨花、海棠、夜月、朝雨這一系列意象,色彩清麗,并未沾染上多少宮廷的富貴氣息。“內苑春”四句寫春意由皇宮內苑延向民間,渲染出一片春意融融的景象。“東風靜”四句,描寫東風拂柳的春日景象和皇宮樓闕的巍峨,烘托出帝王之家的祥和與高貴。東風和煦閑靜,細柳靜靜地垂拂著金黃色的柳絲,遠遠望去,皇宮樓闕金碧輝煌,朦朦縹緲,卻非煙非霧。“好時代”四句全是頌揚之詞,粉飾出一片虛假的太平景象。
中片寫市井之繁華熱鬧。流鶯宛轉,燕子去來,近水臺榭映秋千,成雙游女戲斗草。賣場攜酒,踏青祭掃,游人往返不絕,猶有留情于“夭桃朱戶”人家者。仍歸結為貴族子弟縱馬豪飲的游冶逸興。“乍鶯兒百囀斷續,燕子飛來飛去。”這二句寫鶯歌燕舞,既是對景物的描繪,也象征著太平盛世的祥和安寧。“近綠水”四句描寫了蕩秋千和斗百草兩種游戲場面,姑娘們的嬉耍在無形之中為春天增添了不少美色。“餳香更”四句描寫了踏青路上的熱鬧景象,暗示了這也正是青年男女們戀愛的季節。“向晚驟、寶馬雕鞍,醉襟惹、亂花飛絮。”中片歇拍二句描寫了富貴子弟的狂飲醉歸,暗襯出一派醉生夢死的承平景象。
下片借寒食清明習俗禁火,宮中以蠟燭分賜近臣,及弛禁開門,住宣休務等事,寫皇上降恩,與百僚同樂,以此頌圣。“正輕寒輕暖漏永,半陰半晴云暮。”這二句交待了天氣和節候特征,暗示天下風調雨順,人心舒暢。“禁火天”描寫了民間“試新妝”的喜氣,呈現出一派萬象更新的可喜氣象。“清明看”四句,描寫了宮廷傳蠟燭“燃薪火”的盛況,進一步渲染了萬象更新的盛世氣象。“斂兵衛”四句描寫了節日里皇宮朝廷的安寧氣象,“斂兵衛”而洞開宮廷大門,具體印證了前面的“太平”;“又還休務”則是對“朝野多歡”的一個總的收束。全詞也在這樣一片太平祥和的氛圍中戛然而止。
統觀全篇,是一種竭力羅列鋪陳的賦體寫法。比之于出自真情實感的抒情詞作來,其文與價值或要遜色得多,但就當時文學現象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詩詞體式“應制體”來看,也還是寫得比較成功的,故得到一些評詞者的贊許。全詞鋪敘勾勒,脈絡清晰,層次分明,處處照應;語言雅潔富麗,修飾精工自然,既具音律美,又具意境美。
《三臺·清明應制》名家評價
李攀龍《草堂詩余雋》:“鋪敘有條,如收拾天下春歸肺腑狀。”
黃昇《花庵詞選》:“雅言之詞,詞之圣者也。發妙音于律呂之中,運巧思于斧鑿之外,平而工,和而雅,比諸刻琢句意而求精麗者,遠矣。
《三臺·清明應制》作者簡介
萬俟詠(“萬俟”是復姓,讀作mòqí),北宋末南宋初詞人。字雅言,自號詞隱、大梁詞隱。籍貫與生卒年均不詳。哲宗元佑時已以詩賦見稱于時。據王灼《碧雞漫志》卷2記載:“元佑時詩賦老手”。但屢試不第,于是絕意仕進,縱情歌酒。自號“大梁詞隱”。徽宗政和初年,召試補官,授大晟府制撰。紹興五年(1135)補任下州文學。善工音律,能自度新聲。詞學柳永,存詞27首。
經典的宋詞14
一、《三字令·春欲盡》
1、作者:五代宋初歐陽炯
2、原文
春欲盡,日遲遲,牡丹時。羅幌卷,翠簾垂。彩箋書,紅粉淚,兩心知。
人不在,燕空歸,負佳期。香燼落,枕函欹。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3、翻譯
春天就要結束了,天還是長長的難熬,牡丹又綻開了她的嬌嬈。羅帳高高地卷著,翠綠的繡簾垂地輕飄。我重讀了舊時的書信,紅粉臉上淚痕條條,你和我的相愛,我們相互知曉。
你不在我的眼前,我就像春燕空歸舊巢,白白地空守佳節良宵。香炷的灰燼又落了,相思的無眠揉約了枕套。今夜的月光分外的亮,月光下只見花兒稀少。明月更惹起我對你的思念,愿這相思如月在你床前照耀。
二、《調笑令·邊草》
1、作者:唐代戴叔倫。
2、原文
邊草,邊草,邊草盡來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萬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聲愁絕。
3、翻譯
邊塞的野草啊,邊塞的野草!野草枯盡時。戍邊的兵士已老。山南山北雪后放睛。
千里萬里處處月明,明月啊,明月!遠處傳來胡笳一聲,令人腸斷欲絕。
三、《調笑令·胡馬》
1、作者:唐代韋應物。
2、原文
胡馬,胡馬,遠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邊草無窮日暮。
3、翻譯
有一匹胡馬,被遠放在燕支山下。它在沙地上、雪地上來回地用蹄子刨,獨自嘶鳴著,它停下來東張張,西望望,發現自己迷路了。而此刻,遼闊的大草原茫茫無邊,天色將晚。
四、《十六字令·其一》
1、作者:近代毛澤東
2、原文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3、翻譯
山,高聳入云端。快馬加鞭向前趕路,不做絲毫停留。驀然回首,驚嘆身后的'山峰與遠處的天邊快接上了!
五、《十六字令·其二》
1、作者:近代毛澤東
2、原文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3、翻譯
山,起伏如波濤,浩瀚似江海,倒海翻江卷巨瀾。山勢奔騰迅猛如奔馬,好似萬馬廝殺正酣戰。
六、《十六字令·其三》
1、作者:近代毛澤東
2、原文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3、翻譯
山,傲立蒼穹如長劍,刺破青天鋒刃未殘。山之利劍好似要刺塌青天,但青天不會垮下,因為高山之大柱正支撐中天。
七、《采蓮令·月華收》
1、作者:宋代柳永
2、原文
月華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時情苦。翠娥執手送臨歧,軋軋開朱戶。千嬌面、盈盈佇立,無言有淚,斷腸爭忍回顧。
一葉蘭舟,便恁急槳凌波去。貪行色、豈知離緒,萬般方寸,但飲恨,脈脈同誰語。更回首、重城不見,寒江天外,隱隱兩三煙樹。
3、翻譯
月亮已收起了光華,云淡淡的,地上有霜。天色已黎明。將遠行西去的人,此時心情最苦。美人兒緊握著我的手,為了送我上分別的岔路,她把朱紅的大門軋軋地打開。
千嬌百媚的臉龐、婀娜輕盈的身姿,她久久地站著,沒有話,只流淚。我腸都要痛斷了,又怎么忍心回頭再看她一眼呢?
我乘坐的一葉扁舟,便如此急急地隨著水波去了。臨去前,我只顧準備走,行色匆匆,哪知離別的心緒,會萬般千種地襲來心頭呢!我只得心懷怨恨,含情脈脈,這滿腹的話又能對誰去說呢?
待到我再回過頭去時,重城已看不到了。寒颼颼的秋江上,唯見天外隱隱約約地有兩三株煙蒙蒙的遠樹而已。
八、《留春令·畫屏天畔》
1、作者:宋代晏幾道。
2、原文
畫屏天畔,夢回依約,十洲云水。手捻紅箋寄人書,寫無限傷春事。別浦高樓曾漫倚。對江南千里。樓下分流水聲中,有當日憑高淚。
3、翻譯
從夢中剛剛醒來,隱約恍惚。畫面上面的十洲云水,宛如罩著迷霧,就象在天邊。我坐起來展開紅色的信箋,給我的心上人寫情書。我只有把所有傷心的心情,告訴你。
在我們作別的那河邊的高樓上,我曾多次去老地方徘徊,面對江南的千里山水,我更加凄楚。樓下分流的水聲之中,就有我當日憑欄時流下的思念的相思淚珠,我如何消愁。
九、《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1、作者:宋代李清照。
2、原文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3、翻譯
時常記起溪邊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優美的景色中忘記了回家的路。
盡了酒宴興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進入藕花深處。
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劃船聲驚起了一群鷗鷺。
十、《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1、作者:宋代李清照。
2、原文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3、翻譯
昨夜雨雖然下得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雖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問那正在卷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知道嗎?知道嗎?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十一、《如夢令·春景》
1、作者:宋代秦觀。
2、原文
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
指冷玉笙寒,吹徹小梅春透。
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
3、翻譯
黃鶯用嘴銜過的花更加紅潤,燕子用尾點掃的水波泛起綠色的漣漪。天寒手冷,玉笙冰涼,但吹笙的人卻亢奮地吹起《小梅花》曲子。
聲音宏亮悠揚,響徹天空,聽者都感到激越、雄渾,春意盎然。人們都說,照這樣吹,這樣吹吠下去,一定會讓人和綠楊都會變得瀟灑清秀。
十二、《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
1、作者:宋代蘇軾。
2、原文
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
3、翻譯
水和污垢什么時候在一起共存過。仔細看來兩個都有又好像兩個都沒有。我對擦背的人說,今日勞煩你要一直搓背了。只希望能輕點再輕點,我的身上本來也沒有什么污垢。
十三、《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
1、作者:清代納蘭性德。
2、原文
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
3、翻譯
天亮了,井臺上響起了轆轤聲。一夜風雨,滿階落花,凋零中透出一絲冷意。在這樣一個清晨,“我”和她驀然相逢。“我”對她一見鐘情,卻難以明了她迷離的眼波背后暗藏的心事。
誰能明白?誰能明白呢?從此以后,無論是在簟席上輾轉反側、孤枕難眠之時,還是獨對孤燈、輾轉徘徊之際,我都會想念她。
十四、《如夢令·道是梨花不是》
1、作者:宋代嚴蕊。
2、原文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3、翻譯
說是梨花又不是。道是杏花也不是。花瓣白白又紅紅,風韻獨特有情趣。曾記得。曾記得。武陵漁人被陶醉
十五、《如夢令·春思》
1、作者:宋代蘇軾。
2、原文
手種堂前桃李,無限綠陰青子。簾外百舌兒,驚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橋流水。
3、翻譯
黃州,我的居所雪堂之前,有我親手種下的桃樹和李樹,到如今已是綠葉成蔭,青青的果實掛滿枝頭。
簾外的鳥兒天剛蒙蒙亮就開始鳴叫,把我從睡夢中喚醒。東坡啊東坡,不要忘記黃州小橋流水的美景,早日歸隱吧。
十六、《如夢令·道是梨花不是》
1、作者:宋代嚴蕊。
2、原文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3、翻譯
說是梨花又不是。道是杏花也不是。花瓣白白又紅紅,風韻獨特有情趣。曾記得。曾記得。武陵漁人被陶醉。
十七、《唐多令·惜別》
1、作者:宋代吳文英。
2、原文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
3、翻譯
怎樣合成一個“愁”,是離別之人的心上加個秋。縱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風吹芭蕉的葉片,也吹出冷氣颼颼。別人都說是晚涼時的天氣最好,可是我卻害怕登上高樓,那明月光下的清景,更加令我滋生憂愁。
往昔的種種情事好像夢境一樣去悠悠,就像是花飛花謝,就像是滾滾的煙波般向東奔流。群群的燕子已經飛回南方的故鄉,只有我這游子還在異地停留。絲絲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帶,卻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
十八、《唐多令·雨過水明霞》
1、作者:宋代鄧剡。
2、原文
雨過水明霞。潮回岸帶沙。葉聲寒、飛透窗紗。堪恨西風吹世換,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華。烏衣日又斜。說興亡、燕入誰家。惟有南來無數雁,和明月、宿蘆花。
3、翻譯
大雨過后,霞光將水面照得十分明亮,潮水從江岸上退去后,岸上留下些許沙痕。落葉聲聲,寒意穿透窗紗可恨西風將世代吹換,更將我吹落到天涯。
昔日豪華之地今天已經寂寞蕭條,烏衣巷口太陽叉向西落去。說歷史興亡,燕子飛入誰家?只有往南飛回的無數大雁,在明月下,棲宿在蘆花叢中。
十九、《唐多令·秋暮有感》
1、作者:宋代陳允平。
2、原文
休去采芙蓉。秋江煙水空。帶斜陽、一片征鴻。欲頓閑愁無頓處,都著在兩眉峰。
心事寄題紅。畫橋流水東。斷腸人、無奈秋濃。回首層樓歸去懶,早新月、掛梧桐。
3、翻譯
不要去采芙蓉花,秋天的江面煙水空漾。夕陽下,一群大雁正在回家。想把心中的閑愁安頓好,卻安頓不好。全都堆在緊鎖的眉峰上。
滿腹的心事寫在紅葉上,讓它隨著流水飄向冬。秋意越濃,人越傷心。回望高樓,遲遲才回去。此時,一輪新月已早早掛在梧桐上。
二十、《解佩令·自題詞集》
1、作者:清代朱彝尊。
2、原文
十年磨劍,五陵結客,把平生、涕淚都飄盡。老去填詞,一半是、空中傳恨。幾曾圍、燕釵蟬鬢。
不師秦七,不師黃九,倚新聲、玉田差近。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紅粉。料封侯、白頭無分。
3、翻譯
十年磨礪寶劍,在豪杰聚集地區結交賓客,把平生的眼淚都飄落干盡。年華老去填寫歌詞,有一半是在虛空中傳遞愁恨。身邊幾時曾經圍繞著頭戴玉燕釵、鬢式如蟬翼的美人?
不學習秦觀詞的婉約,不學習黃庭堅詞的奇崛,依照新的聲調填詞和張炎所作風格大致相近。漫游江湖,放浪不羈,姑且吩咐筵席上紅粉歌女演唱遣興。料想自己直到頭發全白,也沒有封侯的緣分。
經典的宋詞15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我相信,這首調寄《浣溪紗》的小令,對于許多朋友來說,都不陌生。尤其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兩句,令人們千古傳誦,百讀不厭。
這首小令的作者是北宋前期重要的詞作家晏殊。北宋太宗淳化二年(991),晏殊生于撫州臨川(今屬江西省撫州市)。他從小就是一個既聰慧又誠實的孩子。七歲的時候,他已經認識好幾千字,還能寫出通順流暢的文章。
北宋真宗景德初年(1004),江南地區鬧旱災,朝廷派遣兩位官員分路巡視安撫江南。其中有一位官員叫張知白,他到江西撫州視察時,聽說臨川有一位叫晏殊的“神童”。北宋的都城在現今的河南開封,當時稱“東京”。臨川距離東京很遙遠,屬于窮鄉僻壤。臨川會有神童,張知白將信將疑,召來一試,果然名不虛傳。他回京復命時,順便報請朝廷特許晏殊不經過地方考試,直接進京參加會試。
景德二年(1005)五月的一天,年僅十四歲的晏殊來到東京,參加會試。他看到都城里街道縱橫,沿街店鋪鱗次櫛比,街道上車水馬龍,來往行人,摩肩接踵,一派繁榮景象,打心眼里高興。他白天游大相國寺,晚間逛州橋夜市,連日來遍游京師,興奮極了。而那些從全國各地進京趕考的.成年舉子,不是投親靠友,就是租賃寺廟閑房,整日焚膏繼晷,溫書備考。
開考那天,從全國各地趕到京師參加會試的舉人,熙熙攘攘,有一千幾百號。晏殊按時趕到考場。他仔細觀察著,在這些舉人當中,絕大多數都是成年人,也有少數長出花白胡子的老年人,只有一個跟自己年齡相仿的少年,是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縣)舉子姜蓋。但跟這些大人們一起比試,他一點害怕的感覺也沒有。他那張充滿稚氣的臉上,仍舊跟往常一樣,帶著可愛的笑容。監考官一聲令下,試卷迅速發下來。晏殊接過試卷,先仔細地審題,然后凝神思考了片刻,便提起筆來沙沙沙地寫了起來。他答完試卷,又檢查一遍,就交上去。在他離開考場的時候,絕大多數考生還在那里用手托著下巴,冥思苦想哩。
考試結果,晏殊和姜蓋兩位少年舉子成績都很優秀。尤其是晏殊,援筆立成,意蘊豐富,詞藻優美。宋真宗非常賞識晏殊。可是,丞相寇準卻認為,晏殊是偏遠的江南人,想抑制晏殊,推薦姜蓋。宋真宗不贊成丞相寇準的意見,反駁說:“朝廷開科考試,只憑才能取士。四海本是一家,豈能以舉子生長地的遠近加以限制?唐朝張九齡是韶州曲江(今屬廣東省)人,朝廷并沒有因為他生長在邊遠的窮鄉僻壤而拋棄不用嘛!”于是,賜晏殊進士出身。晏殊初試順利通過了。
但是,初試錄取只是考取功名的第一步。按照規定,兩天以后還要進行更嚴格的殿試。所謂“殿試”,要在朝堂上舉行,是由皇帝親自出題、親自主持的考試。初試錄取的舉子們來到朝堂上,看見威嚴無比的皇帝,不少人緊張得直冒汗。可是,別看晏殊年齡小,他卻不緊張,神態自若,一如平常。輪到皇帝給晏殊出題了,皇帝讓晏殊寫一篇《長江賦》。晏殊一聽題目,心里暗暗發笑。原來他在家里時寫過《長江賦》,老師還給他做過詳細的點評。這時候,他想:“如果做這個題目,肯定比較容易,而且一定能寫得很好,但是這不能反映自己的真實水平。再說,對跟自己同時參加考試的舉子來說,有些不公平。應當怎么辦呢?”他那烏黑明亮的眼珠滴溜溜轉了幾下,很快拿定主意,如實地報告皇帝。他對皇帝說:“陛下,這個題目我已在下面做過了,您能不能重新為我再出一個題目?”晏殊的話,讓皇帝和在場的所有人都大吃一驚。考進士,是當時讀書人走上仕途的主要途徑。考中進士就取得了做官的資格,榮華富貴一下子全都到手;考不上進士就得回家繼續做平民百姓。當時,讀書人都把考進士看做是決定自己一生命運的關鍵,誰都想走好運,碰上個容易的題目,好一舉高中。有的人為了能考取進士,不惜重金賄賂考官竊取試題,也有的人千方百計取巧作弊。可像晏殊這樣,碰巧遇到自己練習過的題目,卻主動要求更易,這種事人們從來都沒見過,甚至也從來都沒聽說過。這就難怪皇帝跟在場的人都大吃一驚啦。
皇帝仔細端詳著這個誠實可愛的少年,打心眼里感到喜歡。他跟幾位陪考的大臣商量了一下,為晏殊重新命了題。新題目有詩、賦、論三道,晏殊依然很快答完交卷。皇帝接過晏殊的答卷,一邊看一邊連聲稱贊:“好,很好!真是品學兼優,難得,太難得!”
晏殊當官后,沒有辜負皇帝的期望,始終保持淸亷正直的作風。他官至宰相,注重興學,獎掖后進,范仲淹、歐陽修、韓琦等都受到過他的提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