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州歌頭·項羽廟》宋詞賞析
宋代李冠所作的《六州歌頭·項羽廟》為詠史懷古詞,全詞通篇隱括《史記》中的《項羽本紀》,把項羽從起兵到失敗的曲折歷程熔鑄詞中,著重于表現項羽的英雄氣概。下面我們一起來閱讀《六州歌頭·項羽廟》宋詞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六州歌頭·項羽廟(1)
秦亡草昧(2),劉、項(3)起吞并。鞭寰宇(4),驅龍虎(5),掃欃槍(6),斬長鯨(7)。血染中原戰,視余耳(8),皆鷹犬(9),平禍亂,歸炎漢(10),勢奔傾。兵散月明,風急旌旗亂,刁斗(11)三更。共虞姬(12)相對,泣聽楚歌聲(13),玉帳魂驚,淚盈盈(14)。
念花無主(15),凝愁苦,揮雪刃(16),掩泉扃(17)。時不利,騅不逝(18),困陰陵(19),叱追兵(20)。嗚咽摧天地(21),望歸路,忍偷生!功蓋世,何處見遺靈?江靜水寒煙冷,波紋細、古木凋零。遣行人到此(23),追念益傷情,勝負難憑(24)!
【注釋】
(1)《六州歌頭》,當即大曲《六州》中序之第一章。
(2)草昧:混亂的時世。杜甫《重經昭陵》云:“草昧英雄起。”
(3) 劉:劉邦。項:項羽。
(4)鞭寰宇:指項羽想要用武力征服天下,成就霸業。鞭,借指武力;寰宇,指國家全境。漢賈誼《過秦論》上:“(秦王)執棰拊以鞭撻天下。”
(5)驅龍虎:指揮龍虎般的戰將。驅,驅使。龍虎:比喻英雄豪杰。
(6) 掃欃槍:掃除秦王朝的邪惡勢力。欃槍:彗星的別稱,古時候稱彗星為“掃把星”,是災禍的預兆。在此比喻秦王朝為災禍。《爾雅·釋天》:“彗星為欃槍。”古代以為彗星起則大兵興。
(7)斬長鯨:意為消滅秦軍主力。長鯨,比喻元兇;鯨,喻兇惡之人。
(8) 余耳:指陳余、張耳。他們都是參加反秦斗爭的主要人物。秦亡后,項羽封張耳為常山王,賜陳余三縣地。
(9)皆鷹犬:劉邦對張耳、陳余的蔑視之詞。鷹犬:比喻供驅使奔走的人。
(10)歸炎漢:歸附漢王劉邦。炎漢:漢以火德王,故稱“炎漢”。
(11) 刁斗:古代行軍用具,銅制,白天用以燒飯,夜間敲擊以巡警。
(12)虞姬:《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有美人名虞,常幸從。”
(13)泣聽句:《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該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14)玉帳二句:《項羽本紀》:“項王則夜起,飲帳中。······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玉帳:征戰時主帥所居住的營帳。
(15)念花無主:意為項王若死,虞姬無所歸。念,想起的意思;花,指虞姬。
(16)揮雪刃:舞動雪白的利劍,即拔劍自刎。
(17)掩泉扃:掩埋地下。泉扃:九泉,地下。
(18) 時不利二句:《項羽本紀》敘項羽被圍該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至。’”,騅:黑白毛色相間的馬,此處指項羽座騎。
(19)困陰陵:被圍困在陰陵縣。陰陵:秦代時的縣名,在今安徽省定遠縣西北。《項羽本紀》:“項王至陰陵,迷失道,……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
(20) 叱追兵:《項羽本紀》:“漢軍圍之數重,……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
(21)嗚喑:即喑鳴,發怒喝叫聲。《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喑嗚叱吒,千人皆廢。”
(22)望歸路二句:《項羽本紀》:“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歸路:返回故鄉的道路。忍偷生:即不忍偷生。謂不忍茍活下去。項羽在烏江不肯南渡,毅然自刎身亡。
(23)遣行人到此:使行人到此。
(24)勝負句:《項羽本紀》:“(項羽)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馀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難憑:難以憑信。意謂項羽雖然失敗了,但仍然是個英雄。
【白話譯文】
秦代統治暴虐,起義不斷。反秦的起義隊伍中,經過數年爭戰之后,以劉邦和項羽的勢力最強大。項羽以勇敢善戰著稱,想要用武力征服天下,成就霸業。他在戰場上勇敢殺敵,驅使有如龍虎一般的將士,掃除秦王朝的邪惡勢力,以一往無前的姿態很快成為主要的起義隊伍領袖,消滅了秦軍主力。項羽用武力取得勝利的時候,很多江東子弟血染沙場,項羽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張耳、陳余,被劉邦利用,成為劉邦的鷹犬。但是在之后的戰爭中,張耳投降,陳余被殺,劉邦消滅了所有不肯歸附漢朝的諸侯,取得了最后的勝利。明月夜下,項羽的軍隊盡起思鄉之心,士氣渙散。三更時分,戰旗迎風飛舞,軍隊中傳來刁斗敲擊的警示聲。項羽和虞姬兩人相對坐下共飲,悲痛而驚恐的聽著四外傳來的楚歌,因為別離而盈盈淚下。
想起項王若死她將無處可歸,虞姬揮刀自刎而死,被埋在地下。項羽引吭高歌,率兵突圍,最終被困陰陵縣,這時的項羽身邊雖然只有幾十人,仍將漢軍統帥嚇得落 馬。項羽的怒吼聲似可催動天地,他看了返回故鄉的道路,不忍茍且偷生,于是自刎而死。縱然他的功績蓋世卓越,如今的我們到哪里才能得見他的遺靈昵?江水古木相對而立,歷史的滾滾洪流中,多少英雄業績都已經不再。后人經過這里,都會追念項羽的英雄事跡,可是越是就越傷懷。怎么能簡單的以勝負來評價一個人的價值和意義呢?
創作背景
北宋末年,邊疆叛亂,統治者奉行求和的政策。當時社會諸多有氣節的仁人志士,都希望看到真正的勇士能夠橫空出世,保護家國,弘揚北宋國威。詞人作《六州歌頭》,便是借此來抒發其內心的激憤和激動的情懷。
【賞析】
這首詞為宋豪放詞、懷古詞中的杰出代表,運用了很多典故,可以和《史記·項羽本紀》對照來讀。其化文為詞的做法,對后代辛棄疾等人的創作,也有啟發意義。詞人用簡短的語言,概括了項羽從起兵到失敗的全過程,塑造了項羽的英雄形象,并抒發了詞人反思那段歷史后的感慨,代表了北宋初期知識階層對待項羽功過是非的態度。全詞音調悲壯,氣勢不凡,情致激昂,于婉約綺靡的詞風之外,又表現出一種壯懷激烈的慷慨之氣。
“秦亡草昧,劉、項起吞并。”上片起首兩句用筆不凡,高屋建瓴,導引全詞,概括敘述秦亡后,劉邦和項羽的角逐。據《項羽本紀》記載:“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在當時反秦的起義隊伍中,經過數年爭戰之后,以劉邦和項羽的勢力最強大。詞人有著進步的歷史觀,對于劉邦、項羽的起義持肯定態度。
“鞭寰宇,驅龍虎,掃橇槍,斬長鯨。”以上四句形象地概括了項羽發展壯大以及消滅秦軍主力的赫赫戰功。據《項羽本紀》記載,這時“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項羽以勇敢善戰著稱,“鞭寰宇”,寫他欲以力征天下,以成霸王之業;“驅龍虎”,寫他有龍虎一般的戰將供他驅使;“掃欃槍,斬長鯨”,河北巨鹿救趙之戰中,他俘虜了秦朝大將王離,招降了主帥章邯,徹底消滅了秦軍主力,注定了秦朝的滅亡。這里對項羽的描述氣勢宏大,突出了項羽在指揮作戰方面的卓越能力。
“血染中原戰。”筆峰突轉,與起首兩句呼應,將視野拉回楚漢相爭的戰場。據《項羽本紀》記載:“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項羽的功業,正是無數江東子弟的鮮血換來的,戰爭的殘酷性,短短五個字,呼之欲出。
“視余、耳,皆鷹犬,平禍亂,歸炎漢,勢奔傾。”戰爭形勢急轉而下,張耳、陳余是項羽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卻被劉邦利用,成為劉邦的鷹犬。在之后的戰爭中,張耳投降,陳余被殺,所有不肯歸附漢朝的諸侯,分別被消滅,劉邦取得了最后的勝利。三個字的短句,突出了情況的緊急,戰事急轉直下,項羽一敗涂地。
“兵散月明。風急旌旗亂,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對,泣聽楚歌聲,玉帳魂驚。淚盈盈。”這就是垓下之圍的情景再現。據《項羽本紀》記載:“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日:‘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歌數闋,美人和之。”詞意到這里,轉為柔情敘寫,通過描寫垓下之圍中楚軍于月明之夜土崩瓦解、四面被圍,項羽驚聞楚歌四起,而與虞姬泣別的悲壯場面,形象地描繪出項羽英雄末路、慘烈凄楚的形象。
過片四句“念花無主,凝愁苦,揮雪刃,掩泉扃”,以精練而生動的語言表現虞姬對項羽忠貞不二的真摯感情、可歌可泣的節烈行為,塑造出一個鮮明的悲劇形象。
接下來“時不利,騅不逝,困陰陵,叱追兵。嗚咽摧天地,望歸路,忍偷生!”項羽突圍后先困于陰陵,繼又單騎被楚兵追至烏江自刎身亡,結局甚為慘烈。項羽在垓下之圍中,曾經慷慨高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時的項羽身邊雖然只有幾十人,仍能嚇得漢軍統帥落 馬,但英雄末路,項羽被漢兵追至烏江,自刎而死,天地為之悲泣。
“功蓋世。何處見遺靈?”詞人在項羽廟里獨自慨嘆,縱然他功績卓越,如今的我們卻難尋他的遺靈。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給予項羽很高的評價,認為他“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江靜水寒煙冷,波紋細、古木凋零。”詞到這里,滿懷豪情回歸于寫景,江水古木相對而立,詞人也和他筆下描寫的景物一樣,安靜下來,冥想人世變遷,雖然內心也有很多激憤和激動的情懷,但是只能壓抑在心底。
“遣行人到此,追念益傷情,勝負難憑!”結拍三句收束全篇,點明主旨,詞人發出“一個人的價值和意義,如何能簡單的以勝負來評價?”的追問,抒發了其對項羽的無限同情和深深哀悼。
這首詞是對楚漢相爭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事件的表現,虛實結合,高度凝練,色彩鮮明,形象突出,構思巧妙,布局精巧,大氣磅礴,形神兼備,富于歷史的形象性和藝術的感染力,充滿歷史的縱深感和深厚的悲劇色彩,讀來令人扼腕感嘆,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作者簡介
李冠,字世英,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真宗天禧中前后在世。與王樵、賈同齊名;又與劉潛同時以文學稱京東。舉進士不第,得同三禮出身,調乾寧主。冠著有《東皋集》二十卷,不傳。存詞五首。《宋史本傳》傳于世。 沈謙《填詞雜說》贊其《蝶戀花》“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云來去”句,以為“‘紅杏枝頭春意鬧’,‘云破月來花弄影’俱不及”。
名家點評
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一六:“《六州歌頭》,本鼓吹曲也,近世好事者倚其聲為吊古詞。如“秦亡草昧,劉項起吞并”者是也。音調悲壯,又以興亡事實之,聞其歌使人悵慨,良不與艷詞同科,誠可喜也。”
【《六州歌頭·項羽廟》宋詞賞析】相關文章:
《六州歌頭》原文及鑒賞08-01
營州歌原文及賞析12-15
賀鑄《六州歌頭·少年俠氣》譯文及鑒賞08-22
《氐州第一·波落寒汀》宋詞賞析10-27
經典宋詞賞析02-22
宋詞《釵頭鳳》賞析06-25
宋詞浣溪沙蘇軾賞析04-18
《相見歡》宋詞賞析02-17
《謁金門》宋詞賞析10-28
《惜紅衣》宋詞賞析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