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翻譯和創作背景
原文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注釋:
南山:指廬山。
稀:稀少。
興:起身,起床。荒穢:指野草之類。形容詞作名詞。穢:骯臟。這里指田中雜草。
帶:一作“戴”,披。荷(hè)鋤:扛著鋤頭。荷,扛著。
狹:狹窄。草木長:草木叢生。
夕露:傍晚的露水。沾:打濕。
足:值得。
翻譯
南山下田野里種植豆子,結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
清晨起下田地鏟除雜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鋤回去。
狹窄的小路上草木叢生,傍晚時有露水沾濕我衣。
身上衣沾濕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違背歸隱心意。
創作背景
陶淵明從二十九歲起開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厭惡官場,向往田園。他在義熙元年(405年)四十一歲時,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澤縣令即辭官回家。以后再也沒有出來做官。據《宋書·陶潛傳》和蕭統《陶淵明傳》云,陶淵明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實的`不滿。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陶淵明天性酷愛自由,而當時官場風氣又極為腐敗,諂上驕下,胡作非為,廉恥掃地。一個正直的士人,在當時的政洽社會中決無立足之地,更談不上實現理想抱負。陶淵明經過十三年的曲折,終于徹底認清了這一點。陶淵明品格與政治社會之間的根本對立,注定了他最終的抉擇歸隱。從此他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后,作《歸園田居》詩一組。
【陶淵明《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翻譯和創作背景】相關文章:
歸園田居 陶淵明05-24
陶淵明《歸園田居》說課稿09-18
陶淵明《歸園田居》原文及鑒賞05-08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精品教學設計05-06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教學設計05-06
高一語文《歸園田居》課文及翻譯08-17
《歸園田居》語文教學反思09-08
高中語文《歸園田居》ppt05-03
歸園田居·其二原文及賞析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