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60句
1.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了解我心情的人,認為我(在這里是因為)心中惆悵; 不了解我心情的,還以為我呆在這里(是因為)有什么要求呢
2.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風相鼠)
人活著如果不重視禮儀,那么就如同死人!!!
3.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
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別的山上的石頭,可以用來琢磨玉器。原指一國的人才,也可以為另一國所用。后來比喻借他人的批評幫助來改正自己的過錯,或者比喻拿別人的情況作為借鑒。從讀書做學問這方面來講,學文科的,要讀一些自然科學的書;學自然科學的,也要讀些人文科學的書。他山:別的山。攻:琢磨。本謂別國的賢才也可用為本國的輔佐,正如別的山上的石頭也可為礪石,用來琢磨玉器。后因以“他山之石”喻指能幫助自己改正錯誤缺點或提供借鑒的外
5.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他送我的是紅桃,我報他的是瓊琚,瓊琚哪能算報答,是求彼此永相好。
6.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
上天降下的災害還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無處可逃。多被引用自作自受時的感受。 也可以理解為:人的命運是可以改造的,所以“天作孽,猶可違”,但是自己不上進,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7.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自滿會招致損失,謙虛可以得到益處。
8.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東周末年,王子朝叛亂。周敬王見逐于都城,奔至成周。諸流亡大臣擬在成周筑城建都。晉魏舒表贊同,然衛大夫彪傒不以為然。彪傒曰:“俗云:?從善如登,從惡如崩。?昔孔甲亂夏,傳四代而隕。商自玄王始,經十四代努力不懈始成,傳至帝甲始衰,僅七代遂亡。今周自幽王始已傳十四代而敗,離崩不遠矣!” 喻為學好難如登山,而學壞易似山崩, 多用于勸勉之語。
9.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多行不義必自斃,漢語詞語之一,可以作賓語、分句,多用于壞人,近義詞有作繭自縛、作法自斃等,意思是不義的事情干多了,必然會自取滅亡,該詞語出自于《左傳·隱公元年》。
10.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生活安寧時要考慮危險的到來,考慮到了這一點就要為危險而做準備,事先有了準備,等到事發時就不會造成悲劇了。(或者:人在安全的時候,一定要想到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危險,這樣才會先做準備,以避免失敗和災禍的發生。)
居安思危體現的哲學原理是:對立統一的觀點,矛盾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相互轉化。
思則有備體現的哲學原理是: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即自覺能動性。
有備無患體現的哲學原理是:意思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正確的意識能夠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
11.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人不是圣賢,都會犯一些這樣或那樣的錯,如果犯錯了能改正,就是最好的了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能了解別人的人聰明,能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的人明智。人往往是這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了解自己比了解別人更難。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意指真實的話未經加工,所以不美妙動聽。辭藻華美的言辭、文章,內容往往不真實。 語本《老子·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
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1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指福與禍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合抱的大樹,生長于細小的萌芽;九層的高臺,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 1、毫末:細小的萌芽。 2、累土:堆土。 從“大生于小”的觀點出發,老子闡述了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說明“合抱之木”、“九層之臺”、“千里之行”的遠大事情,都是從“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為開端的,形象地證明了大的東西無不從細小的東西發展而來的。同時也告誡人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必須具有堅強的毅力,從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業。
1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天資聰明而又好學,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強加于人。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系,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工匠要把活兒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
1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君子心胸寬廣,能夠包容別人;小人愛斤斤計較,心胸狹窄。”
20.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孔子認為,人是要有骨氣的。作為有遠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樣,不會隨波逐流,而且能夠經受各種各樣的嚴峻考驗。孔子的話,語言簡潔,寓意深刻,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2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法。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被書本牽著鼻子走,而失去主見,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鉆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真知。
22.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聰明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23.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論語)
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犯了獵誤,只要改正了仍是好人
2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呀!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懂得學習的人不如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習為樂趣的人。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
2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28.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禮記禮運)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
29.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
不論做什么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30.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禮記學記) 即使有味美可口的肉食,不吃是不會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習也不會了解它的好處。所以,通過學習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過教導別人才能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自己學業的不足,這樣以后才能自我反省;感到困惑,這樣以后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兌命》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玉石不經過琢磨,就不能用來做器物。人不通過學習,就不懂得道理。玉石是天生生成的,但要成為有用的東西,還得要經過打磨加工。
32.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前面的路又長又遠啊,我還要不斷地追求探索。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卜居)
任何人都各有長處,也各有所短。我們要善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34.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讀書時應該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書本,不能完全相信它,應當辨證地去看問題。
3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舜是從農耕的田野中被發現的,傅說是從泥水匠中被選拔出來的,膠鬲是從魚鹽販子人中被選拔出來的,管夷吾從獄官手里釋放出來并加以任用的,孫叔敖從隱居的海邊被提拔上來的,百里奚是從集奴隸市場被贖出后加以重用的。 所以上天將要降臨重大責任在這個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而體膚消瘦,使他缺乏錢財、受貧困之苦,使他所行不順,做事錯亂,用這些來使他的內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堅韌,增長他過去所沒有的才能。 人常常犯錯誤,這樣以后才會改正;心意困惑,思慮堵塞,然后才能奮發;(心緒)顯露在臉色上,表達在聲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個國家內)如果沒有執法的大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國外沒有與之相抗衡的國家和外患的侵擾,這樣的國家常常會滅亡。 這樣以后可以知道,憂慮患害使人發展,安逸享樂使人滅亡。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丑)
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37.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
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后。這是因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國家;有了國家,才需要有個“君”。國家是為民眾建立的,“君”的位置是為國家而設立的。
38.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時就使天下都能這樣
39.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
有利于作戰的時機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理條件,有利于作戰的地理條件比不上人心團結
4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1.富貴不能淫: 即使自身富貴, 但也不做過份的事, 不窮奢極侈, 不為聲色所迷 2.貧賤不能移: 即使自身貧困, 但身雖貧而志不貧, 不為五斗米折腰, 不做不仁不義之事 3.威武不能屈: 即使自身勇武, 但也只以德服人, 而不以武屈人, 濫用武力
41.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荀子·勸學》中說:“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本意為:只要堅持不停的用刀刻,金屬石頭也可以雕成花飾。 引申義為: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即使再難的事情也可以做到。
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
原句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意思是,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沒
有邊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是必然失敗的。
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因君子有高尚的情操,所以他們的交情淡的像水一樣。這里的“淡若水”不是 說君子之間的感情淡的像水一樣,而是指君子之間的交往, 不含任何功利之心,他們的交往純屬友誼,卻長久而親切。小人之間的交往,包含 著濃重的功利之心,他們把友誼建立在相互利用的基礎上, 表面看起來“甘若醴”,如果對方滿足不了功利的需求時,很容易斷絕,他們之間 存在的只是利益。所以與人交往,要找君子,不要找小人。
44.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講的是治學求進的道理。意思是:要廣泛地多方面學習,詳細地問,慎重地思考,明確地分辨,踏踏實實地行。
45.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說林訓)
人只是站在河邊,望著河中肥美的魚,徒然羨慕,是永遠得不到魚兒的,還不如回家結張網來捕魚。 這個成語告訴我們:要想使我們的祖國興旺發達,人民生活幸福、美滿,必須實干、苦干,清談只能誤國,實干方可興邦。 只有結網捕魚,才能嘗到魚的美味。世界上不論什么事,如果只是脫離實際的空想,或者夸夸其談、紙上談兵,而不腳踏實地地去實干,就像只站在河邊,對魚興嘆,而不去結網捕魚一樣,是什么也得不到的。反之,如果踏踏實實地去干,即使在實踐中失敗,也還能得到教訓,接近"成功"一步。
46.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戰國策荊軻刺秦王)
風聲蕭蕭地吹呵,易水寒氣襲人,壯士在此遠去呵,不完成任務誓不回還!
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李將軍傳) 桃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48.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秦朝陽城(今河南方城縣)有一個叫陳涉(名勝,字涉)的人,年輕時曾經跟別人一起受雇傭給富人家種地。有一天,他放下農活到田埂上休息,對秦王朝肆無忌憚的征調勞役、不斷加重對老百姓的壓迫和剝削的社會現實忿恨不平,就決心擺脫壓迫和剝削,改變目前的社會地位,并對他的同伴們說:“假如將來我們中間有誰發跡富貴了,可不能相互忘記啊。”同伴們譏笑他:“受雇給人家種地,怎么能發跡富貴呢?”陳涉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道:“燕雀哪里會懂得鴻鵠的凌云壯志呢!”秦二世(胡亥)元年(前209年)七月,陳涉與吳廣發動農民起義,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政權。這個政權雖然持續時間不長,但終于推翻了秦朝的嚴酷統治。
49.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史記高祖本紀)
在小小的軍帳之內作出正確的部署,能決定千里之外戰場上的勝負。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比喻做事前期準備充分,后期的工作就能順利進行,也比喻很有才智的人無需上陣,只需做好前期的完善戰略部署,就能夠讓事情獲得得成功。
5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史記留侯世家)
好藥雖然是苦的,但是只有苦才能治病.忠實的勸告往往都是不順聽的,但是卻對我們的行動有好處
5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史記報任少卿書)
人本來都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還重,有的人的死比鴻雁的羽毛還輕。
52.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這幾句成語包含了一種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說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聰明之人不可能永遠聰明,他也有失誤的時候,只要正確對待失誤,才能將它降低到最少。反之,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聰明的時候,只要加以學習,就會有所收獲。
53.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漢書枚乘傳)
人只要有毅力,“勤”字當頭,就能把事情做成功。
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漢枚乘上書諫吳王)
就是說如果你不想讓別人知道你做的事,只有別去做,否則總有一天會被發現.失去孩子的痛苦詩詞
5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出自《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用于勸誡人們。也用來告誡我們,要趁年紀還輕,好好努力,不要到老的時候,一事無成,只能留下悲傷、后悔。
56.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后凋。(后漢書王霸傳) 大風下才知道堅韌的草,嚴寒里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謝。舉例:不解釋了,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后凋,今后走著看吧。另:你怎么知道我不行?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后凋,等看結果吧!
57.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后漢書馮異傳)
青春年華雖然已經逝去,但珍惜桑榆似的老年歲月就不會為時太晚。也可理解為:有失必有得的意思.
58.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意指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比喻只要專心誠意去做,什么疑難問題都能解決。形容真誠對人產生的感動力。語出《莊子·漁父》:“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漢·王充《論衡·感虛篇》:“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59.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漢書宋弘傳)
富貴時不要忘記貧賤時的朋友,不要拋棄共同患難過的妻子。
60.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后漢書)
是對做人氣節的稱頌與贊美.提倡做人應有骨氣,寧可克制自然生理的、強烈的、基本的欲望,直至斷送性命,也不做摧眉折腰、茍且偷生之事。 志士不飲盜泉之水,源自“孔子過于盜泉,渴矣而不飲,惡其名也”的典故。是說孔子路過“盜泉”,口很渴,但因為泉水的名字為“盜泉”,遂忍耐干渴,不飲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