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古詩詞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唐代古詩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唐代古詩詞1
佳人·賞析·杜甫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這首詩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辭官取道秦州入蜀途中所作,這時“安史之亂”發生已經有五年,詩人主要描寫了“佳人”在戰亂后的凄慘遭遇和她的高潔情操。
這首詩按內容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即前八句,主要寫了佳人的家庭在戰亂中支離破碎。第一句用“絕代”形容了佳人的絕美容貌,接著居于“空谷”體現了她情趣的高潔,而“幽”字暗示了佳人內心的孤獨寂寞。三四句說明了佳人本是富貴人家的女子,落難到此。絕代的美麗女子竟然淪落到鄉野空谷中,表現了佳人命運的悲苦,境況的悲慘。這里我們不禁對佳人的身世產生了好奇,那么,她的家人在哪里呢?他們怎么不來接女子呢?接著佳人說到“關中昔喪敗,兄弟遭殺戮”,原來,“安史之亂”中,她的兄弟們慘遭殺戮,所以,她的`娘家已經家破人亡了。女子不禁感嘆“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語言率直坦誠。
第二部分從“世情惡衰歇”到“那聞舊人哭”,這部分主要寫了佳人丈夫薄情拋棄了她。“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這兩句寫了女子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世事變化無常的感嘆。詩人用“轉燭”比喻世事變化之快,非常恰當、貼切。這兩句為下面對丈夫的變心做了鋪墊。接著女子言其丈夫“輕薄”拋棄了她,另娶了“新人”。詩人用合歡樹和鴛鴦作比喻,表現了佳人丈夫的絕情和佳人內心的痛苦,合歡樹尚且開合有時,鴛鴦還知道不獨宿,而佳人丈夫竟然比植物、動物還要絕情,佳人對丈夫的憤怒溢于言表。“新人笑”、“舊人哭”這對鮮明的對比,表現了佳人的激憤心情。娘家人已經破敗了,而丈夫又無情地拋棄了她,可見佳人遭遇的坎坷悲慘。
第三部分是最后八句。主要描寫了佳人的清貧生活,贊美了佳人的高潔情操。“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這句中清澈的山泉水象征了佳人清凈高潔的品格,語言慷慨莊重、純潔端麗。佳人生活清苦,派婢女賣珠,用松蘿植物修補茅草屋,佳人生活清貧,卻沒有愁苦,忙著修整這個小家,有安貧樂道的意味。佳人頭不插花,常常采柏動盈掬,雖然天氣寒冷衣服單薄,佳人在日暮中靜靜地倚修竹。此時仿佛一個不卑不亢,傲然獨立在竹林中的美女形象鮮活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這些描寫表現了佳人不被坎坷遭遇打倒,像柏和竹那樣有著高潔的情操。描寫細膩形象,清幽意境自生,讓人產生無限遐想。
這首五言古體詩,詩人通過描寫佳人這個形象,既展現了當時的社會情況,也從中寄托了詩人高潔的志向和情操。佳人的悲慘遭遇和她美麗高潔的形象形成了鮮明對比,讓人頓生同情和敬佩之情,引起很多人思想上的共鳴。語言樸素誠懇,含蓄蘊藉,感人肺腑。
唐代古詩詞2
《題木蘭廟》
【唐】杜牧
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譯文:
花木蘭女扮男裝去參軍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她在夢鄉里,也會和女伴們一起對鏡梳妝;只是為了替爺從軍、保家衛國,多次想回家時竭力克制著自己與邊關將士大碗喝酒。想想木蘭為了安靖邊烽,萬里從戎,她也將會和王昭君和親,死留青冢一樣,永遠博得后世敬愛!
注釋:
木蘭廟:《太平廣記》云,黃州黃崗縣(今屬湖北武漢市黃陂區)木蘭山,在縣西一百五十里,今有木蘭鄉。木蘭是一個民間傳說故事中的人物,其故事可能產生于后魏,關于木蘭的姓氏后人眾說紛紜,應信有其人。
彎弓征戰:言木蘭代父征戎,勇敢善戰。
拂云堆: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的烏喇特西北,堆上有明妃祠。明妃:指王昭君。
賞析:
詩人一開頭先從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落筆,用“彎弓征戰”四個字,不但活靈活現地描繪出這位巾幗英雄的非凡氣概和神韻,而且生動地再現了她征戰十二年的戎馬生涯。接著詩人進一步把筆觸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夢里曾經與畫眉”。木蘭姑娘雖身著戎裝,南征北戰,在血與火的考驗中,不愧為英雄好漢。然而另一方面,她何嘗不希望早日結束征戰生涯,向往和平寧靜的少女生活。“夢里”、“畫眉”形象地表達了英雄的女兒情懷和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憧憬。如果說,“彎弓征戰”是表現這位巾幗英雄外在的“陽剛”之美,那么,“夢里”、“畫眉”則是表示英雄內在的少女本色,使得對人物的描寫入木三分,有血有肉,增強了詩的藝術魅力。
詩歌的最后,陡翻新意,生發出卓特的史論。木蘭把酒思鄉的時候,居然想到了漢朝遠嫁番邦和親的明妃王昭君。詩歌在構思上和詩意上的跳躍,細想,她們之間有著太多的相似了,正是這些相似,才能藉此來抒發花木蘭內心的郁結。一則,她們二人都是女子;再者,二人都是離家別親來到邊塞;更為重要的是:雖然她們的身份、經歷以及到邊關的原因各不一樣,但是她們這兩位弱女子的身上都承載著家國、民族的重大責任,她們是來為國紓難的`。這樣的重任本應是男性擔當的,現在卻讓兩位紅顏女子來背負,并且還要承受著離別的痛苦,在男權社會中,這是不正常的。難怪中唐詩人戎昱在《詠史》一詩中對這一歷史現象發出了如此的質問:“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這便是杜牧在此詩中沒有直接發出,但卻深蘊其中的議論,新見迭出,確實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這首詠史絕句寫得很有特色,一沒有引用典故,二沒有發表議論,而是通過對人物形象的生動刻畫和細致的心理描寫,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巾幗英雄的感人形象。詩人采用先抑后揚的手法,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從而突出了這首詩的主旨。
唐代古詩詞3
《登樂游原》
【唐】杜牧
長空澹澹孤鳥沒,萬古銷沉向此中。
看取漢家何事業,五陵無樹起秋風。
譯文:
天空廣闊無邊鳥兒消失天際,古時的遺跡消失在這荒廢的樂游原里。
想要報效祖國建功立業,那五陵的數目都在那蕭瑟而秋風中。
注釋:
樂游原:古地名,遺址在今陜西省西安市內大雁塔東北,是當時有名的游覽勝地。
澹澹:廣闊無邊的樣子。
沒:消失。
銷沉:形跡消失、沉沒。銷:同“消”,消散,消失。
此中:指樂游原四周。
事業:功業。
五陵: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分別為漢高祖劉邦的長陵,漢惠帝劉盈的安陵,漢景帝劉啟的陽陵,漢武帝劉徹的.茂陵,漢昭帝劉弗陵的平陵。約位于現在的西安市西北。
無樹:即每棵樹。
賞析:
國家正值戰亂之際,詩人因奸人誣陷被貶,內心惆悵,來到樂游原,看到眼前這曾經繁華的園林已經衰敗不堪,內心感慨,作此詩抒懷。
“長空澹澹孤鳥沒,萬古銷沉向此中。”上聯描寫了樂游原的景色,渲染了凄涼的氣氛。登臨樂游原,只見孤鳥遠飛;滄海桑田,人事變遷,惟有長空永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體現了詩人對物是人非,夕盛今衰的感慨之情,對執政者的勸勉忠告。詩人在此展示了永恒的宇宙對有限的人事的銷蝕,深感人世盛衰、興亡迭代、終在無限的宇宙中歸于寂滅,可見詩人感慨之深。
“看取漢家何事業,五陵無樹起秋風。”下聯蕭瑟凄涼,衰敗的景色使詩人對歷史的風云變幻,人世滄桑發出由衷的感慨。詩人從縱橫兩方面,即地理和歷史的角度,分別進行觀覽與思考,從而表達出登樓臨眺時觸動的個人感受。用典的修辭手法,凝練含蓄,反用漢武帝《秋風辭》“秋風起兮白云飛飛意”,言漢朝之英雄偉業皆已成歷史陳跡,詩人內心對報效祖國,建功立業,驅除侵略者抱有崇高的愛國熱情,感喟之情極深。
唐代古詩詞4
獨不見·賞析·沈佺期
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 長。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這是一首擬古樂府作品。詩人借用樂府“獨不見”古題,描述一位長安少婦思念征戰十年還 未歸來的丈夫的情景,表達她內心的愁苦情緒。
“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首聯用極為濃重的色彩,夸張地描繪出了少婦閨房的華麗。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少婦的閨房用郁金香涂飾,頂梁用玳瑁殼裝飾。這么芳香而美麗的屋子,連海燕都飛到梁上棲息。這里的“雙棲”兩字,暗用比興,少婦看到梁上海燕都能雙宿雙飛,濃情蜜意,內心不免感慨萬千。
此時,“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少婦又聽到窗外九月西風掉落葉和搗衣時敲擊砧石的聲音。在這個深秋時節,家家戶戶都忙著洗冬季御寒穿的衣服。而如果家里有在外地的游子或征夫,就更要抓緊干了。這更讓少婦內心愁悶。其中,“寒砧催木葉”這一句,詩人將主賓倒置,明明是落葉催人搗衣而砧聲不止,卻反過來說聲聲砧聲催落葉,很是巧妙,生動地形容了砧聲不斷,大家都很忙碌。這聲聲催人的搗衣聲音反襯了她內心無限的空虛和寂寞。丈夫戍邊遼陽已經十年沒有回來了,她也整整思念了十年之久。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 長。”“白狼河北”指的是戍守的邊地。丈夫戍邊已經十年,音信全無。長安城里的少婦在這秋夜里只能苦苦地想,丈夫現在是生是死?他吃得飽穿得暖嗎?他什么時候能回來呢?……漫漫長夜 ,讓她輾轉難眠。一個“音書斷”使她現在不敢想丈夫的情況,很害怕會有什么噩耗傳來。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這兩句詩文不再客觀描述,而是直接寫女主人的獨白。寒砧聲聲不斷,秋葉瑟瑟,本來盧家少婦就無法入眠,而偏偏天上月亮過來湊熱鬧,用月光把流黃幃帳照得白晃晃的,這不是更讓人內心愁緒萬千!少婦內心煩悶,并遷怒于明月,這更加生動地表達了少婦內心苦悶、不知所措的煩惱。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海燕雙棲”反襯了“盧家少婦”的孤獨,同時,詩人選用了“寒砧”、“木葉”、“明月”這些景物來烘托“十年征戍”和“音書斷”這些添人愁緒的征人信息,使景物和人物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更增添了愁緒氣氛。最后“含愁獨不見”在“明月照流黃”的景物渲染下,更表達了情感的纏綿悱惻、耐人尋味。這首詩從多方面多角度抒寫了女主人公雖居住在華麗居所,卻心系萬里之外的內心愁苦之情。該詩雖取材于閨閣生活,語言仍能看到齊梁后綺靡的文風殘余,但讀起來流暢自然、節奏暢快,因此這首詩被稱為“初唐七律之冠”,歷來評價很高。
【后人點評】
姚鼐:“高振唐音,遠包古韻,此是神到之作,當取冠一朝矣。”
回鄉偶書二首·賞析·賀知章
其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其二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賀知章在天寶三年(744),因病告老回到故鄉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時已經是八十六歲,這時的他離開家鄉已五十多年了。詩人感慨人生短暫,容易衰老,時間流逝,世事滄桑,于是寫就了這首詩。
第一首詩寫的是詩人剛剛到達家鄉時的情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詩人用“少小離”和“老大回”概括自己的人生經歷,表明自己已經離家很長時間了。詩人行走在回鄉的路上,置身在熟悉的家鄉山水之間,心中非常激動,想到自己在年輕的時候從這里離開,到了年老的時候才回來,雖然鄉音沒有改變,但已經兩鬢斑白了。其中流露了詩人對人生易老的感懷,同時詩人想到因為離家時間太長,現在人也變得老了,還不知道是否有人認識自己,所以內心也很忐忑。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意思是鄉里的孩子們見到我,都不認識,他們笑著問:“客人您是從哪里來的?”這正回應了前兩句詩中詩人的激動忐忑心理,兒童的輕輕一問,卻引起了詩人無限的感慨,自己久別家鄉,到了衰頹老邁時才回來,家鄉人果真都不認識我了,我本是家鄉的主人,現在反倒像是個客人了,心中不免有些悲涼,感慨世事滄桑,時光流逝之快啊。
第二首是第一首詩的續篇,寫的是詩人回到舊宅之后,和家鄉里的人們攀談,了解到了許多事情,從中詩人不禁有所感慨。詩人離開家鄉有五十多年了,世事變遷,家鄉發生了很多事情,變化太多,不是一句話就可以說清的,所以,他用“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這兩句簡單籠統地概括了所有往事。
接著詩人轉移視線,開始寫景,“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意思是只有這鏡湖的水,在春風中依然泛著昔日的波紋。這兩句和開始兩句形成了對比,這里的“不改”反襯了“半消磨”,人生短短數十載中,發生了很多變化,而鏡湖水未變。“惟”字強調人事變化,更深刻地反映了詩人對物是人非、世事變遷的感嘆。如果說詩人在剛開始進家門還是心懷喜悅,當他聽到親友們敘述家鄉的變化后,再面對波光粼粼的鏡湖水,心中自然而生一種感傷。
這兩首詩是七言絕句,兩首詩文字樸素自然,毫無雕琢,如詩人娓娓道來敘家長,輕輕淡淡的幾筆,卻寫盡了詩人對五十多年來家鄉變化的思考和對自己回憶五十多年來生活而產生的感觸,其中蘊含的感情真摯、深厚。同時詩中用“歲月多”、“近來”、“舊時”等表示時間概念的詞語貫穿全文,無形中將讀者拉入了詩人的回憶中。
【后人點評】
《對床夜 語》:楊衡詩云:“正是憶山時,復送歸山客。”張籍云:“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盧象《還家詩》云:“小弟更孩幼,歸來不相識。”賀知章云:“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語益換而益佳,善脫胎者宜參之。
望月懷遠·賞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 ,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 寢夢佳期。
這是一首羈旅詩,寫的是詩人客居他鄉,望月思念遠方親人,表達其對遠方親人的深切懷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開始兩句詩人用樸素自然的筆觸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壯麗的月亮初升的景象。海面上冉冉升起一輪皎潔的月亮,詩人此時想,與自己遠隔天涯的親人們此時可能也在對月相思。詩人由景入情,自然過渡聯想到家中的親人。在這里本應該是詩人非常想念親人,而詩人卻對面著墨,想到親人在此時也在思念他的情形,可見詩人構思之巧妙,同時,親人思念他的情形寫得越清晰,表明詩人自己對家人的思念越深切。其中一個“生”字,運用得非常生動恰當,動感十足。這和前面我們講到的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海上明月同潮生”詩句中的“生”一樣的精妙。“天涯共此時”暗用了謝莊《月賦》中“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句意,這句話之前的“海上”、“天涯”勾勒出的壯麗畫面,使這一句“天涯共此時”展現的境界更為遼闊明朗。第一句寫的是望月實景,第二句是詩人自己想到的,詩文在開始便情景交融,虛實結合,定格了整首詩的`環境背景,總攬全詩,而之后的抒情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
“情人怨遙夜 ,竟夕起相思”,這是詩人由前面的想象又轉到現實生活,寫詩人望月回來想要就寢卻無法安眠的心理。這兩句的意思是,多情人抱怨這漫漫長夜,一整夜 對月相思,無法入眠。詩人因為思念而無法入睡,因為無法入睡所以抱怨夜晚太長。這一系列的動作體現了詩人內心煩躁,苦思無法安寧。一個“怨”字飽含了詩人內心因為思念而產生的深深的痛。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詩人思念遠方的親人,徹夜難眠,吹滅燭燈后,更喜愛月光的皎潔圓滿,于是披衣走出屋外,望月凝思,就這樣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直到露水沾濕了衣裳才從思念情緒中醒悟過來。此時詩人表面上是去欣賞月亮,實則是深深地沉浸在了對家鄉親人的懷想中,這更突出了詩人思親之切。因望月而懷念親人,因為懷念親人而去望月,兩相照應,表現出了詩人幽遠的懷鄉情。
“不堪盈手贈,還 寢夢佳期”,這兩句寫詩人思念親人卻不能相見,于是就產生了把月亮捧起送給親人的想法。這兩句的意思是,但是怎么能贈給遠方的親人呢,還是回去安寢吧,也許在夢里能夠有相見的機會。其中充斥了詩人無法見到親人的無奈心情。晉人陸機擬古詩《明月何皎皎》中有“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詩人借此更襯托出他思念遠方親人的真摯情感,使詩的懷遠之情更含蘊、更細膩。詩文在詩人希望與失望的矛盾心情中結束了,余韻猶存,意味深遠。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該詩通篇緊緊圍繞“望月”和“懷遠”這個線索,通過“望月”懷遠,然后,又通過“懷遠”無法入眠而“望月”,雖寫思念而情緒不過度感傷,情深真純。同時詩人無論是寫月還是寫詩人懷遠的煩躁心理都是恰到好處,細致入微。頷聯一改律詩工整的對偶,而是使 用了流水對形式,使詩文顯得更為自然、貼切、親切感人。張九齡這種自然質樸的文風對之后的孟浩然、王維等詩人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后人點評】
郭云:清渾不著,又不佻薄,較杜審言《望月》更有余味。(《增定評注唐詩正聲》)
涼州詞·賞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詩人初到涼 州,面對黃河、邊城的遼闊景象,又耳聽著《折楊柳》曲,有感而發,寫成了這首表現戍守邊疆的士兵思念家鄉情懷的詩作。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這兩句主要寫的是詩人遠眺到的涼州一帶景象。洶涌的黃河水奔騰而去,遠遠地向西望去,它好像是飛入了白云之中。在高山大河環抱中的一座座戍邊孤城,孤零冷清地挺立在那里。高大山川和矮小的孤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表現了荒蕪的邊疆環境。這兩句描繪出了祖國山河的雄渾壯闊,也體現了戍守邊防地區戰士們蒼涼而荒蕪的境況,為整首詩勾勒出了一個典型的背景。
“羌笛何須怨楊柳”,在這樣蒼涼的環境背景下,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又是《折楊柳》,這不禁勾起戍邊士兵們的思鄉之愁。因為“柳”和“留”諧音,所以古人常常在別離的時候折柳相贈表示留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中有《折楊柳枝》:“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就提到了行人臨別時折柳。這種折柳送別風氣在唐朝尤其盛行。士兵們聽著哀怨的曲子,內心非常惆悵,詩人也不知道該如何安慰戍邊的士兵,只能說,羌笛何必總是吹奏那首哀傷的《折楊柳》曲呢?春風本來就吹不到玉門關里的。既然沒有春風又哪里有楊柳來折呢?這句話含有一股怨氣,但是又含無可奈何語氣,雖然鄉愁難耐,但是戍守邊防的責任更為重大啊。一個“何須怨”看似寬慰,但是,也曲折表達了那種抱怨,使整首詩的意韻變得更為深遠。這里的春風也暗指皇帝,因為皇帝的關懷到達不了這里,所以,玉門關外士兵處境如此的孤危和惡劣。詩人委婉地表達了對皇帝不顧及戍守玉門關邊塞士兵的生死,不能體恤邊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筆調蒼涼 悲壯,雖寫滿抱怨但卻并不消極頹廢,表現了盛唐時期人們寬廣豁達的胸襟。詩文中對比手法的運用使詩意的表現更有張力。用語委婉精確,表達思想感情恰到好處。
【后人點評】
《唐賢三昧集箋注》:此狀涼 州之險惡也。笛中有《折柳曲》,然春光已不到,尚何須作楊柳之怨乎?明說邊境苦寒,陽和不至,措詞宛委,深耐人思。
宿建德江·賞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曾前往長安、洛陽求取功名,求仕無成,于是,又游歷吳越一帶。這首詩就大概作于游歷吳越的途中,詩中表達了羈旅愁思。
從“移舟泊煙渚”句可見詩人以行船停靠在煙霧迷茫的小洲邊的畫面為開頭,不以或船行在途中,或詩人出發為背景,而是獨辟蹊徑,精取這樣一個靜謐的背景,烘托了整首詩的氣氛,為詩文下邊的抒情做鋪墊。
“日暮客愁新”,這一句是整首詩的中心句,“日暮”兩字承接上一句的“泊”和“煙”,日暮西山,所以船要停泊靠岸。同時它又引出了“客愁新”,《王風·君子于役》中有:“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寫的是黃昏中婦人思夫的情景。可見這樣黃昏的景色,總是會引起人們的愁緒,孟浩然也不例外。詩人雖然在這里露出一個“愁”字,但沒有深寫,而是筆調一轉又開始描寫景物。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詩人用一對寫景的句子,將自己的種種愁緒化入到無邊無盡的景中。暮色蒼蒼,平野遼闊,天空好像比樹木還要低;清澈江水中的月影,和游子好似最親近。“曠”和“低”相互映襯,“清”和“近”相互襯托,詩人選取了這個只有在舟中才能領略到的獨特江景,寄寓他內心的愁緒。在寂靜的夜色中,詩人終于發現明月還 和游子親近,這頓然使愁苦的心情寬慰了許多。詩人看到水中明月又會想到什么呢?詩文寫到此突然停止,言止而意未盡,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雖然有明月陪伴可以稍稍安心,但是重重愁緒又怎么能是一個明月就能驅散得了的呢?詩人沒有在最后鋪陳寫月就說明了這點。其實這其中不僅僅是鄉愁,結合孟浩然苦讀詩書三十多年,最后求取功名卻處處碰壁、一事無成這個經歷,可知他心中自然愁緒難消。在客居他鄉之時,他思念家鄉,也不免因為自己的坎坷求仕之路而惆悵滿懷。整首詩中的幽靜氣氛,恰恰反襯了詩人心潮澎湃,內心無法平靜。
孟浩然的這首五言絕句,短短四句,卻情景交融,景色淡中有味,感情表達含而不露,意蘊無窮,思緒和景色和諧統一,精練巧妙,渾然天成。
【后人點評】
《唐人絕句精華》:詩家有情在景中之說,此詩是也。
唐代古詩詞5
1、岳陽樓別竇司直朝代:唐代|作者:韓愈|洞庭九州間,厥大誰與讓。南匯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2、潴為七百里,吞納各殊狀。自古澄不清,環混無歸向。
3、炎風日搜攪,幽怪多冗長。軒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4、巍峨拔嵩華,騰踔較健壯。聲音一何宏,轟輵車萬兩。
5、猶疑帝軒轅,張樂就空曠。蛟螭露筍簴,縞練吹組帳。
6、鬼神非人世,節奏頗跌踼。陽施見夸麗,陰閉感凄愴。
7、朝過宜春口,極北缺堤障。夜纜巴陵洲,叢芮才可傍。
8、星河盡涵泳,俯仰迷下上。馀瀾怒不已,喧聒鳴甕盎。
9、明登岳陽樓,輝煥朝日亮。飛廉戢其威,清晏息纖纊。
10、泓澄湛凝綠,物影巧相況。江豚時出戲,驚波忽蕩漾。
11、時當冬之孟,隙竅縮寒漲。前臨指近岸,側坐眇難望。
12、滌濯神魂醒,幽懷舒以暢。主人孩童舊,握手乍忻悵。
13、憐我竄逐歸,相見得無恙。開筵交履舄,爛漫倒家釀。
14、杯行無留停,高柱送清唱。中盤進橙栗,投擲傾脯醬。
15、歡窮悲心生,婉孌不能忘。念昔始讀書,志欲干霸王。
16、屠龍破千金,為藝亦云亢。愛才不擇行,觸事得讒謗。
17、前年出官由,此禍最無妄。公卿采虛名,擢拜識天仗。
18、奸猜畏彈射,斥逐恣欺誑。新恩移府庭,逼側廁諸將。
19、于嗟苦駑緩,但懼失宜當。追思南渡時,魚腹甘所葬。
20、嚴程迫風帆,劈箭入高浪。顛沈在須臾,忠鯁誰復諒。
21、生還真可喜,克己自懲創。庶從今日后,粗識得與喪。
22、事多改前好,趣有獲新尚。誓耕十畝田,不取萬乘相。
23、細君知蠶織,稚子已能餉。行當掛其冠,生死君一訪。
唐代古詩詞6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①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②,高者掛罥長林梢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④。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⑤?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⑥,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⑦,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注解】
①茅屋:即成都近郊浣花草堂。
②掛罥:掛結。
③塘坳:低洼積水處。
④惡臥:睡時不安靜,胡蹬亂踢。
⑤何由徹:如何挨到天明。
⑥庇:覆蓋。
⑦突兀:高聳的樣子。見:通“現”。
【賞析】
這首詩描繪秋夜屋漏、風雨交加的情景,反映了草堂生活的一個片段。末兩句忽開異境,從切身的體驗,進而想到眾多百姓的貧寒交加,設想大庇天下寒士的萬間廣廈的出現。寫的是自己的幾間茅屋,表現的卻是詩人寧為天下人的安居而犧牲自我的可貴精神和憂國憂民的感情。
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萬里橋②。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惟將遲暮供多病③,未有涓埃答圣朝④。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⑤。
【注解】
①“西山”句:西山在成都西,因年積雪,又名西嶺。三城,指松、維、保三州。
②南浦:指成都南郊外水邊地。
③遲暮:指半老,杜甫當時五十歲。供多病:指年老不能再有所作為,晚年全交給疾病之身了。
④涓埃:涓指細流,埃指微塵,比喻微末。
⑤人事:世事。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詩人眺望西山所生傷痛憂愁之情的詩。詩中蘊含著詩人對吐蕃侵擾的深沉憂慮,也有天涯漂泊,親人相思的無限感慨。全詩意境壯闊悲涼,充分表現了詩人沉郁頓挫的詩風。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①,獨宿江城蠟炬殘。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風塵荏苒音書絕②,關塞蕭條行路難。已忍憐俜十年事③,強移棲息一枝安④。
【注解】
①幕府:古時行軍,以帳幕為府署,故稱幕府。
②風塵荏苒:比喻戰爭不斷絕。荏苒:猶輾轉。
③“已忍”句:指戰亂以后已忍受了十年的困苦生活。伶俜,困苦之意。
④“強移”句:強是勉強之意。杜甫當時作節度使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是為了一家人的生活,只能勉強任職,以求暫時安居。
【賞析】
這首詩寫于代宗廣德二年(764)秋,杜甫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在嚴武幕府時作此詩。開頭四句與詩人獨宿幕府所見所聞,描寫了一幅凄清的秋夜景圖。后四句抒情,感事傷時,表現作者對于國事動亂的憂慮和自己飄泊流離的愁悶。因此使詩人無心賞看天上美好的月色。對風塵荏苒的動亂時代自己輾轉流離而愁思百結。
望岳
岱宗夫如何①?齊魯青未了②。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③。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④。
【注解】
①岱宗:泰山別名岱山,居五岳之首,故稱岱宗。
②齊魯:本指春秋時期兩個諸侯國名,此處指齊魯之地。青未了:青指泰山青翠的山色,此處形容泰山高大。
③決眥入歸鳥:決,裂開;眥,眼眶。此句言極目張望,歸林的飛鳥盡收眼底。
④一覽眾山小:用《孟子·盡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
【賞析】
這是一首借泰山比況自己雄心壯志的'言志詩。首句用發問形式寫泰山的高峻偉大,“齊魯青未了”言其雄闊,三四句寫近望秦山的神奇、崇峻,接著寫遙望中的形象、云氣層疊,胸襟為之開闊。氣勢非凡,意境深遠。結尾兩句抒發了詩人青年時期雄心壯志和積極進取的情懷。這是一首被譽為情調高昂、“語語奇警”的五言古詩,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
春望
國破山河在①,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②,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③,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④,渾欲不勝簪⑤。
【注解】
①國破:指國都長安被叛軍占領。
②濺淚:可理解花上濺滴愁人的淚。
③連三月:戰火延續,整個春天將過去。
④搔:抓頭。短:少,稀疏。
⑤渾欲:簡直要。不勝簪:發簪,連簪子也插不上。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陷在被安祿山占領的長安城時寫的。詩中概括地抒寫了作者傷時恨別、憂國思家的感情。前四句寄景生情,抒寫憂國情懷,眼前美好景物反成了愁思的引子。后四句是在憂國的同時抒發思家愁懷,兩種感情匯集一起,頭發更白了,更稀少了。這完全是憂國思家所致。全詩充滿憂憤的情感,語言精當凝煉,有強烈藝術感染力。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①。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②。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注解】
①危檣:高聳的桅竿。
②“官應”句:應理解為“老病應休官”的倒文。
【賞析】
這首詩流露了詩人奔波不遇之情。前四句寫“旅夜”的情景,展現了詩人的景況和情懷。在對景物的精雕細刻中,襯托詩人的蒼茫之感、沉郁之思;后四句“書懷”,抒發早年的政治抱負,又聯想到自己現實處境,以棲無定所似的沙鷗自喻,天地之大,竟沒有詩人的容身之地。詩人心中憤慨至極,表達卻曲折婉轉,感人至深。“書懷”,實為抒發詩人心中的不平。
登岳陽樓①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②,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③,憑軒涕泗流。
【注解】
①岳陽樓:在今湖南省岳陽縣。
②吳楚句:吳地和楚地被洞庭湖分割開。坼,分裂,此為分界意。
③戎馬句:指當時葉蕃入侵,西北邊疆戰事頻繁。
【賞析】
此詩是詩人登岳陽樓而望故鄉,觸景感懷之作。詩中描寫登臨岳陽樓看到洞庭浩瀚汪洋的壯麗景色,抒發了憂國情懷。詩的前四句寫景,描繪分吳裂楚、吞吐日月的氣象,突出地表現了洞庭湖的浩瀚壯闊。詩的后四句抒寫了個人的身世的凄涼孤寂,政治命運的坎坷,眼見國家政局動蕩,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表現了作者對國家興衰的關切。這首五言詩氣魄宏大,感情沉郁,真不愧為大家手筆。
唐代古詩詞7
月夜憶舍弟·賞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 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九月,史思明從范陽起兵南下,攻陷汴州,逼近洛陽,山東、河南等地都處在戰亂中,杜甫的幾個弟弟就分散在這些地區,戰亂中音信全無,于是,引起了詩人無限的擔憂和思念,便作下這首詩寄托自己的心情。
詩人在詩文的開始分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描繪了一幅蒼涼、孤寂的邊塞景象,“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戍樓的更鼓阻斷了人們的行路,天邊的一只大雁在孤鳴。一只孤雁的鳴叫沒有打破第一句的沉悶,反倒是以動襯靜,反襯了這種沉悶的氣氛,使詩人筆下的環境更加單調冷寂。“斷人行”點明了社會環境,體現了戰事持續久且頻繁,所以道路都受阻。這兩句詩烘托了悲哀凄涼的氛圍,也點明了詩人寫作的背景環境,這樣寂寥的蒼涼 的環境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離愁別緒。
“露從今夜 白,月是故鄉明”,這兩句描寫點題,描寫了月夜 的環境,也點出了詩人寫作的時間,即一個有白霧的夜晚。白露在月亮清輝的照耀下越發顯得清冷。“月是故鄉明”,這一句不似寫露那樣客觀描寫景物,詩人在月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各地明月都是一樣的,但是在詩人眼里,故鄉的月亮分外的明亮,而且充滿了肯定色彩。其實,這里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微妙變化,表明詩人對家鄉的分外懷念之情。這兩句寫得雄健有力。“月是”這一句自然引出了文章的主題,即詩人兄弟之情。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詩人直接表達了自己的擔憂,詩人在這樣悲傷的環境中想到同胞兄弟們音信全無、生死不知,擔憂之情可見一斑。所以,這兩句表達的感情也是非常沉痛的。弟兄離散,家已經不存在了,感情悲傷真摯。這兩句詩非常具有代表性,概括了安史之亂中廣大百姓的共同遭遇。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緊承第五、第六句,詩人進一步說明自己的憂慮心情。兄弟們四處離散,在平日里寄書就難以保證到達,更何況是現在戰亂紛繁的時候呢,所以,親人生死難料啊,言外之意,充滿了詩人深深的擔憂和眷念之情。
這首五律,語約義豐,結構緊密,上下承接自然。
唐代古詩詞8
春夢·賞析·岑參
洞房昨夜 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
“洞房昨夜 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這兩句寫夢前的思念。在深邃的房中,昨夜吹進了春風,可見,春天已經悄然來到。春回大地、春暖花開的美好季節,總是容易引起人們思想的波動,這里獨坐洞房中的人就不禁懷念起了遠方的'美人。“美人”既可以指男人,也可以指女人;既可指容顏姣好的人,也可指品德高尚的人。這首詩沒有指明是詩人寫自己的夢,還是詩人代他人寫夢,所以,“美人”是男是女,無從考證。總之,微風吹拂的春季里,室中人越發思念在湘江邊上的美人。
后兩句寫室中人將這種思念直接帶入了夢中。雖然只睡了片刻功夫,但他在夢中卻已經走過了數千里,到達了美女所在的江南之地。“片時”和“數千里”真實地描繪了虛幻恍惚的夢境,同時,也是以時間之快和速度之快,反映了室中人強烈深切的思念之情。雖然這只是一場夢,但是,最后給人留下了美好的感受。
這首七絕小詩成功地用夢將強烈的思念感情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語言平實,感情真摯,結構精巧。
唐代古詩詞9
月夜·賞析·杜甫
今夜 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這首詩寫于安史之亂長安淪陷的時候,天寶十五年(756)秋,詩人被叛軍俘虜到長安,詩人借此詩抒發了自己思念家人的感情。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詩人開篇沒有寫自己的思念之情,而是直接就寫到了親人避難的鄜州,可見詩人急切想要見到家人,心情焦躁不安。因為自己深困長安,今夜,就只能有妻子一個人看月了。那么,家中還 有兒女們呢,可以和妻子一同賞月啊。
接著在第二聯詩人寫到“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這句點明,妻子不是單單看月,而是看月懷念詩人,此時,兒女都很小,還不知道思念父親,孩子不能分擔母親的思念,這反襯了妻子更加孤單。一個“憶”字飽含了辛酸之情。曾經和妻子在一起賞月、共渡難關的日子,可能在詩人的腦海里不斷地閃現吧。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這一句詩人想到了妻子獨自賞月時的情景。秋霧打濕了妻子的云鬟,月亮發出寒冷的清光,照耀在妻子的.玉臂上。這兩句表現了妻子獨自思念之深,甚至霧打濕衣服,天氣漸漸寒冷,還不知道,只想著在遠方丈夫的安危。這些完全是詩人想象到的,詩人想象得這樣真切,實際也反襯了詩人思念之切。
詩人思念之情達到了極點,不免感傷落淚,于是寫道,“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表達了詩人迫切想要結束這種思念之苦的心情。“雙照”兩字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平定和家人團聚的渴望之情。
這首五律用詞委婉貼切、簡潔自然,結構嚴密,想象豐富,筆觸細膩真切,感情深沉真摯。用設問、對比等機構全篇,構思巧妙。這首詩雖然借望月抒發離別之情,但內容反映了社會現實和詩人內心的擔憂之情。
唐代古詩詞10
晚男登王六東閣
試上江樓望,初逢山雨晴。
連空青蟑合,向晚白云生。
彼美要殊觀,蕭條見遠情。
情來不可極,日暮水流清。
蘇侍郎紫盔庭各賦一物得芍藥
仙禁生紅藥,微芳不官持。
幸因清頻地,還遇艷陽時。
名見桐君篆,香聞鄭國詩。
孤根若可用,非直愛華滋。
和黃門盧侍御詠竹
清切紫庭垂,威菱防露枝。
色無玄只變,聲有惠風吹。
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
鳳皇佳可食,一去一來儀。
和韋尚書答粹州兄南亭宴集
棠慷聞徐興,烏衣有舊游。
門前杜城陌,他上曲江流。
垠日嘗繁會,溶風詠陰修。
始知西峙岳,同氣此相求。
伎平原咱弟,有子為東峙。
答陳洽運巴竹蠢
與君嘗此志,鼠物復知心。
遺我龍餐節,非無馱猖善。
幽素宜相重,段華豈所任。
為君安首飾,懷此代兼金。
池注陽韋明府
君有百煉刃,堪斷六重犀。
誰開太河匣,持割武城雞。
竟與淌書佩,遙應天子提。
何時遇操宰,當使玉奴泥。
在洪燼答親毋學上
旬而下意期,由來自若時。
爾元言郡政,吾豈欲天欺。
常念涓塵益,椎歡草樹滋。
課成推所擬。人望在東葛。
酬王六驛后書懷見示
云雨俱行罷,江天已洞開。
炎氛弄后滅,邊緒望中來。
作駭君垂耳,為魚我曝鰓。
更憐湘水賦,還是洛陽才。
測王六寒朝貝話
賈生流寓日。揚子寂寥時。
在物多想背,難君獨見思。
漁為江上曲,雪作鄂中詞。
忽在兼金訊,長懷伐木詩。
林亭詠
穿筑非求麗,幽閑欲寄情。
偶懷因壤石,真意在蓬流。
苔益山文古,池添竹氣清。
從茲果蕭散,無事亦無營。
唐代古詩詞11
塞上聽吹笛·賞析·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 ,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 滿關山。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這兩句描寫的是邊塞風光:邊塞北地,冰雪已經消融,到了牧馬的時節了。傍晚戰士們趕著馬群歸來,天空中的明月灑下皎潔的清輝,戍樓間回蕩著羌笛的空靈樂聲。這些景色描寫烘托了一種靜謐和平的氣氛,這和“雪凈”、“牧馬”等字的使用密切相關。大地“雪凈”,暗示著一個勃勃生機的春天的.到來,而“牧馬”晚歸的情景,則表明此時沒有戰爭。開篇給我們創造了明朗壯闊的背景環境。而“羌笛”兩字則引出了下文對笛聲的描寫。
在這蒼茫明澈的夜 里,不知是從哪座戍樓里傳出了羌笛聲,吹奏的曲子正是熟悉的《梅花落》啊。那曲子回蕩在邊關的上空,“風吹”之下“一夜滿關山”。詩人巧妙地將“梅花何處落”拆開來用,創造了一種虛景,給人的感覺好像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飄落的梅花花瓣,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間灑滿關山,花香也彌漫這個關山大地。這就把抽象的曲聲描寫得可感可見了,意境優美,讓人陶醉。雖然這是一虛景,但詩人想象的這個景色正好和雪凈月明的實景和諧地搭配在一起,虛實結合,形成了一種美妙遼遠的氣氛。而戰士們聽到這個曲子不禁會想到故鄉的梅花,想到梅花飄落的情景,自然勾起他們的思鄉之情。但是這種思鄉之情,在開篇兩句邊塞明朗遼闊的實景描寫中就顯得樂觀了。
這首七絕筆力豪邁,成功地將實景和虛景協調在一起,創造出曠遠而明朗的意境。
【唐代古詩詞】相關文章:
唐代關于愛情的古詩詞09-09
關于唐代古詩詞的美句09-04
唐代詩人寫的關于春分節氣的古詩詞20首03-23
唐代的古詩10-27
唐代詩人李商隱04-10
唐代詩人杜甫08-23
唐代后是哪個朝代08-02
唐代有關風的古詩09-04
唐代詩人王維的詩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