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古詩詞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經典古詩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經典古詩詞 篇1
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3、一心抱區區,懼君不識察。
4、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
5、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6、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
7、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8、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9、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10、我本將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清渠。
11、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12、過境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13、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14、腹心受害誠堪懼,唇齒生憂尚可醫。
15、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16、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17、衣帶漸寬人終不悔,為尹消得人憔悴!
18、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19、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20、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21、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22、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23、心無物欲,即是秋空霽海;坐有琴書,便成石室丹丘。
24、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25、秋心一字捻作灰,是何滋味?是何滋味,臥讀琴譜卻為誰?
26、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經典古詩詞 篇2
1.《夏時田園雜興》(其一)
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2.《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3.《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5.初夏睡起》 楊萬里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6.《無名雜詩》 施耐庵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7.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8.夏意
宋 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9.幽居初夏
南宋 陸游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樹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己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經典古詩詞 篇3
古詩原文
司馬相如,美麗閑都,游于梁王,梁王悅之。鄒陽譖之于王曰:“相如美則美矣,然服色容冶,妖麗不忠,將欲媚辭取悅,游王后宮,王不察之乎?”
王問相如曰:“子好色乎?”相如曰:“臣不好色也。”王曰:“子不好色,何若孔墨乎?”相如曰:“古之避色,孔墨之徒,聞齊饋女而遐逝,望朝歌而回車,譬猶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見其可欲,何以明不好色乎?若臣者,少長西土,鰥處獨居,室宇遼廓,莫與為娛。臣之東鄰,有一女子,云發豐艷,蛾眉皓齒,顏盛色茂,景曜光起。恒翹翹而西顧,欲留臣而共止。登垣而望臣,三年于茲矣,臣棄而不許。
“竊慕大王之高義,命駕東來,途出鄭衛,道由桑中。朝發溱洧,暮宿上宮。上宮閑館,寂寞云虛,門閣晝掩,曖若神居。臣排其戶而造其室,芳香芬烈,黼帳高張。有女獨處,婉然在床。奇葩逸麗,淑質艷光。睹臣遷延,微笑而言曰:‘上客何國之公子!所從來無乃遠乎?’遂設旨酒,進鳴琴。臣遂撫琴,為幽蘭白雪之曲。女乃歌曰:‘獨處室兮廓無依,思佳人兮情傷悲!有美人兮來何遲,日既暮兮華色衰,敢托身兮長自思。’玉釵掛臣冠,羅袖拂臣衣。時日西夕,玄陰晦冥,流風慘冽,素雪飄零,閑房寂謐,不聞人聲。于是寢具既陳,服玩珍奇,金鉔薰香,黼帳低垂,裀褥重陳,角枕橫施。女乃馳其上服,表其褻衣。皓體呈露,弱骨豐肌。時來親臣,柔滑如脂。臣乃脈定于內,心正于懷,信誓旦旦,秉志不回。翻然高舉,與彼長辭。”
譯文翻譯
司馬相如美麗文雅,游說到梁國,梁王非常喜歡。鄒陽向梁王誹謗我說:“相如美麗是美麗,然而衣服姿色艷冶,嫵媚美麗不忠實,將要用甜言蜜語討得大王喜歡,到大王后院去和后妃姬妾游玩,大王沒有察覺嗎?”
梁王問相如說:“您貪戀女色么?”相如說:“我不貪戀女色。”梁王說:“您不貪戀女色,同孔子墨子相比如何?”相如說:“古代回避女人的人中,孔丘聽說齊國贈送美女到魯國就跑得遠遠的,墨翟望見商代曾淫樂的朝歌城就倒車回頭,這好比防火躲到水里,避水淹跑到山上,是沒有見到能引起欲望的,憑什么說不喜愛女人呢?哪像我,年輕時在西部地區生活,一個人獨住,房屋寬大,沒有人和我玩樂。我東邊隔壁有個女子,美發如云,雙眉如蛾,牙齒潔白,顏面豐盈,濃裝艷抹,容光煥發。經常高高翹首向西顧盼,想留我一起住宿;爬上墻望我,到現在已經三年了,我棄而不回應。”
“我仰慕大王的高尚胸襟,驅車東來,路過鄭國、衛國和桑中等淫樂成風的`地方。早上從鄭國的溱洧河出發,晚上住在衛國的上宮。上宮空著房間,寂寞到空有云霧,白天也關著門窗,幽暗不明像神仙住所。我推開房門,造訪室內,香氣濃郁,幃幔高掛。有個美女獨身居住,嬌柔地躺在床上,奇花般安嫻美麗;性情賢淑,容光艷麗。看到我就戀戀不舍,微笑著說:‘貴客是哪國公子,是從很遠的地方來的吧?’于是擺出美酒,進獻鳴琴。我就彈琴,彈出《幽蘭白雪》的曲調,美女就唱歌:‘獨住空房啊無人相依,思念佳人啊心情傷悲!有個美人啊來得太遲,時間流逝啊紅顏衰老,大膽托身啊永遠相思。’她身上的美玉首飾掛住我帽子,絲綢衣袖飄拂在我身上。時已向晚,冬氣昏暗,寒風凜冽,白雪飄灑,空房寂靜,聽不到人聲。當時,床上用品已經鋪陳,服飾珍貴稀奇,金香爐燃起香煙;床帳已放下,被褥一層層鋪著,精美的枕頭橫放床上。美女脫去外衣,露出內衣,雪白的身體裸露,顯出苗條的骨骼,豐滿的肌肉,時時貼身來親我,感到柔滑如凝脂。我卻心情平靜,思想純正,誓言真誠,守志不移。遠走高飛,與她長別。
注釋解釋
此賦載《古文苑》卷三,《藝文類聚》卷一八,《初學記》卷一九引。
閑都:文雅美好。
梁王:梁孝王劉武,漢文帝劉恒之子,景帝劉啟同母弟。
鄒陽,梁孝王客卿,齊人。
聞齊饋女而遐逝:《論語·微子》:“齊人歸(饋)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史記·孔子世家》謂孔子由大司寇攝行相事,齊國怕魯國因此強大,送美女良馬給魯君,季桓子出面受禮,魯君由此怠于政事,孔子離職去魯至衛。
望朝歌而回車:朝歌,商朝都城。商紂王在朝歌淫樂導致身死國亡。《淮南子·說山訓》:“墨子非樂,不入朝歌之邑。”今《墨子》無此內容。
遼廓:寬廣的樣子。
翹翹:仰首。
鄭、衛:西周至春秋的兩個諸侯國。
溱(zhēn)、洧(wěi):二水名。在鄭國(今河南境內)。
上宮:《詩經·鄘(屬衛)風·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取以代指淫樂之地。
云虛:云霧空中。言其寂靜。
曖:幽暗不明。
黼(fǔ):帳幔。
遷延:拖延,遲疑。
廓:空。
玄陰:冬氣。
謐:靜。
金鉔(zā):金屬香爐,以機環扣合,成球形,能旋轉滾動而其體恒平。
褻(xiè)衣:內衣。
脈定:血脈穩定,平靜不激動。
秉:持,守。
經典古詩詞 篇4
蘭陵王·柳陰直
柳
周邦彥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凄惻,恨堆積!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
自從清代周濟《宋四家詞選》說這首詞是“客中送客”以來,注家多采其說,認為是一首送別詞。胡云翼先生《宋詞選》更進而認為是“借送別來表達自己‘京華倦客’的抑郁心情。”把它解釋為送別詞固然不是講不通,但畢竟不算十分貼切。在我看來,這首詞是周邦彥寫自己離開京華時的心情。此時他已倦游京華,卻還留戀著那里的情人,回想和她來往的舊事,戀戀不舍地乘船離去。宋張端義《貴耳集》說周邦彥和名妓李師師相好,得罪了宋徽宗,被押出都門。李師師置酒送別時,周邦彥寫了這首詞。王國維在《清真先生遺事》中已辨明其妄。但是這個傳說至少可以說明,在宋代,人們是把它理解為周邦彥離開京華時所作。那段風流故事當然不可信,但這樣的理解恐怕是不差的。
這首詞的題目是“柳”,內容卻不是詠柳,而是傷別。古代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所以詩詞里常用柳來渲染別情。隋無名氏的《送別》:“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便是人們熟悉的一個例子。周邦彥這首詞也是這樣,它一上來就寫柳陰、寫柳絲、寫柳絮、寫柳條,先將離愁別緒借著柳樹渲染了一番。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這個“直”字不妨從兩方面體會。時當正午,日懸中天,柳樹的陰影不偏不倚直鋪在地上,此其一。長堤之上,柳樹成行,柳陰沿長堤伸展開來,劃出一道直線,此其二。“柳陰直”三字有一種類似繪畫中透視的效果。“煙里絲絲弄碧”轉而寫柳絲。新生的柳枝細長柔嫩,像絲一樣。它們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飄拂著以顯示自己的美。柳絲的碧色通過春天的煙靄看去,更有一種朦朧的美。
以上寫的是自己這次離開京華時在隋堤上所見的柳色。但這樣的柳色已不止見了一次,那是為別人送行時看到的:“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隋堤,指汴京附近汴河的堤,因為汴河是隋朝開的,所以稱隋堤。“行色”,行人出發前的景象。誰送行色呢?柳。怎樣送行色呢?“拂水飄綿。”這四個字錘煉得十分精工,生動地摹畫出柳樹依依惜別的情態。那時詞人登上高堤眺望故鄉,別人的回歸觸動了自己的鄉情。這個厭倦了京華生活的客子的悵惘與憂愁有誰能理解呢:“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飄綿表示惜別之情,并沒有顧到送行的京華倦客。其實,那欲歸不得的倦客,他的心情才更悲凄呢!
接著,詞人撇開自己,將思緒又引回到柳樹上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古時驛路上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別的地方。詞人設想,在長亭路上,年復一年,送別時折斷的柳條恐怕要超過千尺了。這幾句表面看來是愛惜柳樹,而深層的涵義卻是感嘆人間離別的頻繁。情深意摯,耐人尋味。
上片借隋堤柳烘托了離別的氣氛,中片便抒寫自己的別情。“閑尋舊蹤跡”這一句讀時容易忽略。那“尋”字,我看并不是在隋堤上走來走去地尋找。“蹤跡”,也不是自己到過的地方。“尋”是尋思、追憶、回想的意思。“蹤跡”指往事而言。“閑尋舊蹤跡”,就是追憶往事的意思。為什么說“閑”呢?當船將開未開之際,詞人忙著和人告別,不得閑靜。這時船已啟程,周圍靜了下來,自己的心也閑下來了,就很自然地要回憶京華的往事。這就是“閑尋”二字的意味。我們也會有類似的經驗,親友到月臺上送別,火車開動之前免不了有一番激動和熱鬧。等車開動以后,坐在車上靜下心來,便去回想親友的音容乃至別前的.一些生活細節。這就是“閑尋舊蹤跡”。那么,此時周邦彥想起了什么呢?“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有的注釋說這是寫眼前的送別,恐不妥。眼前如是“燈照離席”,已到夜晚,后面又說“斜陽冉冉”,時間如何接得上?所以我認為這是船開以后尋思舊事。在寒食節前的一個晚上,情人為他送別。在送別的宴席上燈燭閃爍,伴著哀傷的樂曲飲酒。此情此景真是難以忘懷啊!這里的“又”字告訴我們,從那次的離別宴會以后詞人已不止一次地回憶,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寫明那次餞別的時間,寒食節在清明前一天,舊時風俗,寒食這天禁火,節后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歲月匆匆之感。歲月匆匆,別期已至了。
“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周濟《宋四家詞選》曰:“一愁字代行者設想。”他認定作者是送行的人,所以只好作這樣曲折的解釋。但細細體會,這四句很有實感,不像設想之辭,應當是作者自己從船上回望岸邊的所見所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風順船疾,行人本應高興,詞里卻用一“愁”字,這是因為有人讓他留戀著。回頭望去,那人已若遠在天邊,只見一個難辨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著無限的悵惘與凄惋。
中片寫乍別之際,下片寫漸遠以后。這兩片的時間是連續的,感情卻又有波瀾。“凄惻,恨堆積!”“恨”在這里是遺憾的意思。船行愈遠,遺憾愈重,一層一層堆積在心上難以排遣,也不想排遣。“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從詞開頭的“柳陰直”看來,啟程在中午,而這時已到傍晚。“漸”字也表明已經過了一段時間,不是剛剛分別時的情形了。這時望中之人早已不見,所見只有沿途風光。大水有小口旁通叫浦,別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津堠”是渡口附近的守望所。因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與詞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陽冉冉西下,春色一望無邊,空闊的背景越發襯出自身的孤單。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月榭之中,露橋之上,度過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宛如夢境似的,一一浮現在眼前。想到這里,不知不覺滴下了淚水。“暗滴”是背著人獨自滴淚,自己的心事和感情無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讓旁人知道,只好暗息悲傷。
統觀全詞,縈回曲折,似淺實深,有吐不盡的心事流蕩其中。無論景語、情語,都很耐人尋味。
《蘭陵王》賞析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度。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凄惻,恨堆積!慚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
此詞寫于作者最后一次出京時。詞中托柳起興,抒寫了傷離別恨之情和身世飄零的喟嘆。詞寫欲留不得,非去不可,以柳發端,以行為愁,回想落淚,極回環往復之致,具沉郁頓挫的風格。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寫的是作者此離開京華時在隋堤上所見的柳色。所謂“柳陰直”,極類繪畫中的透視畫面:時當正午,日懸中天,柳樹的陰影不偏不倚直鋪在地上,而長堤之上,柳樹成行,柳陰沿長堤伸展開來,劃出一道直線。“煙里絲絲草碧”轉而寫柳絲:新生的柳枝細長柔嫩,象絲一樣;它們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飄拂著以顯示它們的美,而柳絲的碧色通過春天的煙靄看去,更有一種朦朧的美。
這樣的柳色已不止見了一次,那是為別人送行時看到的。
“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隋堤指汴京附近汴河的堤,因為汴河是隋朝開的,所以稱隋堤。“行色”,行人出發前的景象。柳“拂水飄綿”如送行色。這四個字錘煉得十分精工,生動地摹畫出柳樹依依惜別的情態。那時詞人登上高堤眺望故鄉,別人的回歸觸動了自己的鄉情。
這個厭倦了京城生活的客子的凄惘與憂愁有誰能理解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飄綿表示惜別之情,并沒有顧到送行的京華倦客。
接著,將思緒又引回到柳樹上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古時驛路上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別的地方。詞人設想,在長亭路上,年復一年,送別時折斷的柳條恐怕要超過千尺了。這幾句表面看來是愛惜柳樹,而深層的涵義卻是感嘆人間離別的頻繁。
“尋”是尋思、追憶、回想的意思。“蹤跡”指往事而言。當船將開未開之際,詞人忙著和人告別,不得閑靜。而這時船已啟程,周圍靜了下來,自己的心也閑下來了,就很自然地要回憶京華的往事。“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意思是:想當初在寒食節前的一個晚上,情人為他送別。在送別的宴席上燈燭閃爍,伴著哀傷的樂曲飲酒。這里的“又”字是說從那次的離別宴會以后詞人已不止一次的回憶,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到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寫明那次餞別的時間。寒食節在清明前一天,舊時風俗,寒食這天禁火,節后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歲月匆匆之感。
“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這四句是作者自己從船上回望岸邊的所見所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風順船疾,行人本應高興,詞里卻用一“愁”字,這是因為有人讓他留戀著。回頭望去,那人已若遠在天邊,只見一個難辨的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著無限的悵惘與凄惋。
第二疊寫乍別之際,第三疊寫漸遠以后。“凄惻,恨堆積!”“恨”在這里是遺憾的意思。船行愈遠,遺憾愈重,一層一層堆積在心上難以排遣,也不想排遣。“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從詞開頭的“柳陰直”看來,啟程在中午,而這時已到傍晚。
“漸”字也表明已經過了一段時間,不是剛剛分別時的情形了。這時望中之人早已不見,所見只有沿途風光。大小有小口旁通叫浦,別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津堠”是渡口附近的守望所。因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與詞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陽冉冉西下,春色一望無邊,空闊的背景越發襯出自身的孤單。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月榭之中,露橋之上,度過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宛如夢境似的,一一浮現在眼前。想到這里,不知不覺滴下了淚水。“暗滴”是背著人獨自滴淚,自己的心事和感情無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讓旁人知道,只好暗自悲傷。
此詞在構思和章法布局上頗具匠心。全詞由實入虛,實虛不斷轉換。開篇景起,由堤上柳引出對往昔送別的回憶和久離京師的身世之感,又由回憶和久客淹留之感折回到目前的離席;由離席再生發開拓出去,預為行者設想別后愁思,又由預為行者設想為歸入現實中自己的別后之思;最后,又由現實引發出對昔日相聚時的回憶。未別之時,回憶離別之苦;己別之后,則又回憶相聚時的歡樂,而詩人的久客淹留之感,傷離恨別之情,完全在這種回旋往復的描敘中展示出來。
經典古詩詞 篇5
竹外牡丹花
宋—韓淲
雨竹上山翠,唐家河漾水香。
Deoria兩步遠,人飲一碗長。
不以扶頭去,其如掃跡藏。
敬惠才陰之木,白水又傳黃。
白牡丹花
宋—釋居簡
千畝澄漪不必耕,移根北埔未曾耘。
鐮葉何方白雪遍,翠蓋不齊踏香花。
觀荷有感于
宋—吳芾
自有東湖知幾年,牡丹花今日尚依然。
堪嗟世事時時改,只有牡丹花歲歲妍。
牡丹花
宋—鄭清之
一樣娉婷絕代無,水宮魚貫出瓊鋪。
緣何買得凌波女,為有荷盤萬斛珠。
詠牡丹花
宋—孔平仲
一花一葉自相連,待得花開葉已圓。
應為施朱嫌太赤,故將嫩綠間嬋娟。
牡丹花
宋—徐元杰
鼓角聲中璧月光,竹輿十里繞橫塘。
碧搖仙子凌波襪,紅散天絲織錦裳。
仿佛若耶溪上路,棲迷太華井邊涼。
入城不覺東方白,吹散一身風露香。
題牡丹花
明—王汝玉
鑒湖煙月不勝春,十里白雪照水新。
汀鷺沙鷗俱未識,折芳應誤浣溪人。
看牡丹花
清—彭孫貽
風吹荷芰香,任把芙蕖嗅。
香是風所為,花是香生就。
牡丹花辭
清—錢謙益
露集枝條玉不分,如規碧葉動成紋。
藕身到底終須折,一片冰心付與君。
如夢令—牡丹花
清—許德蘋
落日亭亭煙暮。一棹出花迷路。
聽唱采蓮歌,聲在鷗波深處。
沙渡。沙渡。香夢好圓鴛鷺。
倦尋芳—牡丹花
清—朱彝尊
堂依萬柳,麗草田田,別有金谷。
卷就新筒,只少手擎纖玉。
幾陣涼飔翻葉白,依然驟雨跳珠綠。
石欄斜,看魚吹細浪,扇搖芳鞠。
試添個、江南舴艋,任攪紅衣,不必濡足。
更憶西湖,十里冷香飛逐。
偏是風前蝴蝶住,但無人處鴛鴦浴。
又爭如,陌塵飛,馬蹄歸促。
惜奴嬌—牡丹花
清—莊棫
紅暈脂痕,照出水、新妝靚。
幽情共、綠云低映。
一曲西洲,誰采取、亭亭影。
人靜。對西風、凌波自省。
水佩風裳,偏又報、涼秋信。
舞衣冷、幽香滿徑。
壓鬢誰簪,枉負了、閑心性。
漫詠。泛一舸、田田萬柄。
經典古詩詞 篇6
古詩原文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版本一)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版本二)
譯文翻譯
冬天到了,白天的時間就越來越短;
漫天的雪在這個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時,當地的駐軍已開始活動起來,號角聲起伏悲壯;
倒映在三峽水中的星影搖曳不定。
戰亂的消息傳來,千家萬戶哭聲響徹四野;
漁人、樵夫們在好幾個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諸葛亮和公孫述這樣的歷史人物,(無論是賢還是愚)都終歸黃土;
我眼前的這點寂寥(指郊游和親人間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釋解釋
陰陽: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霽(jì): 雪停。
五更鼓角:天未明時,當地的駐軍已開始活動起來。
三峽:指瞿塘峽、巫峽、西陵峽。星河:銀河,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戰亂的消息傳來,千家萬戶的哭聲響徹四野。戰伐:崔旰(gàn)之亂。
夷歌:指四川境內少數民族的歌謠。夷,指當地少數民族。
臥龍:指諸葛亮。《蜀書·諸葛亮傳》:“徐庶……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躍馬:指公孫述。字子陽,扶風人。西漢末年,天下大亂,他憑蜀地險要,自立為天子,號“白帝”。這里用晉代左思《蜀都賦》中“公孫躍馬而稱帝”之意。諸葛亮和公孫述在夔州都有祠廟,故詩中提到。這句是賢人和愚人終成黃土之意。
人事:指交游。音書:指親朋間的慰藉。漫:徒然、白白的。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公元766年(大歷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閣時所作。當時西川軍閥混戰,連年不息;吐蕃也不斷侵襲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嚴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感時憶舊,他寫了這首詩,表現出異常沉重的心情。
詩文賞析
全詩寫冬夜景色,有傷亂思鄉之意。首聯點明冬夜寒愴;頷聯寫夜中所聞所見;頸聯寫拂曉所聞;末聯寫極目武侯、白帝兩廟而引出的感慨。
開首二句點明時間。歲暮,指冬季;陰陽,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說明夜長晝短,使人覺得光陰荏苒,歲月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淪落天涯之意。在霜雪剛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晝,詩人對著凄涼寒愴的夜景,不由感慨萬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寫出了夜中所聞所見。上句鼓角,指古代軍中用以報時和發號施令的鼓聲、號角聲。晴朗的夜空,鼓角聲分外響亮,正是五更天快亮的時候,詩人憂愁難眠,那聲音更顯得悲壯感人。這就從側面烘托出夔州一帶也不太平,黎明前軍隊已在加緊活動。詩人用“鼓角”二字點示,再和“五更”、“聲悲壯”等詞語結合,兵革未息、戰爭頻仍的氣氛就自然地傳達出來了。下句說雨后天空無塵,天上銀河顯得格外澄澈,群星參差,映照峽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搖曳不定。景色是夠美的。前人贊揚此聯寫得“偉麗”。它的妙處在于:通過對句,詩人把他對時局的深切關懷和三峽夜深美景的欣賞,有聲有色地表現出來,詩句氣勢蒼涼恢廓,音調鏗鏘悅耳,辭采清麗奪目,“偉麗”中深蘊著詩人悲壯深沉的情懷。
“野哭”二句,寫拂曉前所聞。一聞戰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慟哭,哭聲傳徹四野,景象凄慘。夷歌,指四川境內少數民族的歌謠。夔州是民族雜居之地。杜甫客居此地,漁夫樵子不時在深夜傳來“夷歌”之聲。“數處”指不只一處。這兩句把偏遠的.夔州的典型環境刻畫得很真實:“野哭”、“夷歌”,一個富有時代感,一個具有地方性。對這位憂國憂民的偉大詩人來說,這兩種聲音都使他倍感悲傷。
“臥龍”二句,詩人極目遠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廟和東南的白帝廟,而引出無限感慨。臥龍,指諸葛亮。躍馬,化用左思《蜀都賦》“公孫躍馬而稱帝”句,意指公孫述在西漢末乘亂據蜀稱帝。杜甫曾屢次詠到他:“公孫初據險,躍馬意何長?”(《白帝城》)“勇略今何在?當年亦壯哉!”(《上白帝城二首》)。一世之雄,都成了黃土中的枯骨。末尾一句說,人事與音書,如今都只好任其寂寞了。結尾二句,流露出詩人極為憂憤感傷的情緒。清代沈德潛說:“結言賢愚同盡,則目前人事,遠地音書,亦付之寂寥而已。”(《唐詩別裁》)像諸葛亮、公孫述這樣的歷史人物,不論是賢是愚,都同歸于盡了。現實生活中,征戍、誅掠更造成廣大人民天天都有死亡,作者眼前這點寂寥孤獨,根本算不了什么。這話看似自遣之詞,實際上卻充分反映出詩人感情上的矛盾與苦惱。“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古柏行》)“英雄余事業,衰邁久風塵。”(《上白帝城二首》)這些詩句正好傳達出詩中某些未盡之意。前人認為此詩“意中言外,愴然有無窮之思”,是頗有見地的。
此詩向來被譽為杜甫律詩中的典范性作品。詩人圍繞題目,從幾個重要側面抒寫夜宿西閣的所見所聞所感,從寒宵雪霽寫到五更鼓角,從天空星河寫到江上洪波,從山川形勝寫到戰亂人事,從當前現實寫到千年往跡。氣象雄闊,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明代胡應麟稱贊此詩:“氣象雄蓋宇宙,法律細入毫芒”,并說它是七言律詩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經典古詩詞 篇7
古詩原文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七弦一作:七絲)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譯文翻譯
七弦琴奏出清涼的曲調悠揚起伏,細細傾聽就像那滾滾的松濤聲。
我雖然很喜愛這首古時的曲調,但在今天人們大多已不去彈奏了。
注釋解釋
泠(líng)泠:形容清涼、清淡,也形容聲音清越。絲:一作“弦”。
松風:以風入松林暗示琴聲凄涼。琴曲中有《風入松》的調名。
古調:古時的曲調。
詩文賞析
此詩題一作“彈琴”,《劉隨州集》與《全唐詩》均為“聽彈琴”。從詩中“靜聽”二字細味,題目以有“聽”字為妥。
琴是中國古代傳統民族樂器,由七條弦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稱,意象也更具體。“泠泠”形容琴聲的清越,逗起“松風寒”三字。“松風寒”以風入松林暗示琴聲的凄清,極為形象,引導讀者進入音樂的境界。“靜聽”二字描摹出聽琴者入神的情態,可見琴聲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聲,常能喚起聽者水流石上、風來松下的幽清肅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風入松》的調名,一語雙關,用意甚妙。
如果說前兩句是描寫音樂的境界,后兩句則是議論性抒情,牽涉到當時音樂變革的背景。漢魏六朝南方清樂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樂發生變革,“燕樂”成為一代新聲,樂器則以西域傳入的琵琶為主。“琵琶起舞換新聲”的同時,公眾的欣賞趣味也變了。受人歡迎的是能表達世俗歡快心聲的新樂。穆如松風的琴聲雖美,畢竟成了“古調”,已經沒有幾個人能懷著高雅情致來欣賞,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獨感。“雖”字轉折,從對琴聲的贊美進入對時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彈”的“多”字,更反襯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謂今人好趨時尚不彈古調,意在表現作者的不合時宜,是很對的。劉長卿清才冠世,一生兩遭遷斥,有一肚皮不合時宜和一種與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調。他的集中有《幽琴》(《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之一)詩曰:“月色滿軒白,琴聲宜夜闌。飗飗青絲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向君投此曲,所貴知音難。”其中四句就是這首聽琴絕句。“所貴知音難”也正是詩的題旨之所在。“作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詩詠聽琴,只不過借此寄托一種孤芳自賞的情操罷了。
經典古詩詞 篇8
不是,明代的著名詩評家胡應麟,就贊杜甫的《登高》為古今七律第一,清人楊倫《杜詩鏡銓》中亦評:高渾一氣,古今獨步,當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
七律與七絕的區別
七言絕句是指每首四句,每句七字的詩;七言律詩則是每首八句。
(1)律詩
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屬于近體詩范疇,因格律要求非常嚴格而得名。律詩起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仗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進一步發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時期。律詩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其常見的`類型有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
(2)絕句
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短句、絕詩,屬于近體詩的一種形式。各家對其解釋并不一致,有人以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樂傳唱。絕句由四句組成,分為律絕和古絕,其中律絕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六言絕句較為少見。
經典古詩詞 篇9
1、《豫章行》
唐·李白
胡風吹代馬,北擁魯陽關。
吳兵照海雪,西討何時還。
半渡上遼津,黃云慘無顏。
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
白馬繞旌旗,悲鳴相追攀。
白楊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為休明人,斬虜素不閑。
豈惜戰斗死,為君掃兇頑。
精感石沒羽,豈云憚險艱。
樓船若鯨飛,波蕩落星灣。
此曲不可奏,三軍鬢成斑。
2、《悲青坂》
唐·杜甫
我軍青坂在東門,天寒飲馬太白窟。
黃頭奚兒日向西,數騎彎弓敢馳突。
山雪河冰野蕭瑟,青是烽煙白人骨。
焉得附書與我軍,忍待明年莫倉卒。
3、《渡遼水》
唐·王建
渡遼水,此去咸陽五千里。
來時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歸咸陽,營家各與題本鄉。
身在應無回渡日,駐馬相看遼水傍。
4、《古意》
唐·李頎
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
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
殺人莫敢前,須如猬毛磔。
黃云隴底白云飛,未得報恩不能歸。
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歌舞。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5、《雁門太守行》
唐·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6、《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
唐·曹松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傳聞一戰百神愁,兩岸強兵過未休。
誰道滄江總無事,近來長共血爭流。
7、《望月有感》
唐·白居易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
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8、《潼關吏》
唐·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關道。
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余。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
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云列戰格,飛鳥不能逾。
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
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
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9、《遼東行》
唐·王建
遼東萬里遼水曲,古戍無城復無屋。
黃云蓋地雪作山,不惜黃金買衣服。
戰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鄉遠。
年年郡縣送征人,將與遼東作丘坂。
寧為草木鄉中生,有身不向遼東行。
10、《悲陳陶》
唐·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
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群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
經典古詩詞 篇10
1、北周·庾信《舞媚娘》:
朝來戶前照鏡,含笑盈盈自看。眉心濃黛直點,額角輕黃細安。
只疑落花慢去,復道春風不還。少年惟有歡樂,飲酒那得留殘。
2、唐·王維《田園樂七首其三》:
一、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二、采菱渡頭風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
三、萋萋春草秋綠,落落長松夏寒。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
3、唐·魚玄機《隔江漢寄子安》:
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憶空吟。鴛鴦暖臥沙浦,砠矦閑飛桔林。
煙里歌聲隱隱,渡頭月色沉沉。含情咫尺千里,況聽家家遠砧。
4、唐·張繼《歸山》:
心事數徑白發,生涯一片青山。空山有雪相待,古道無人獨還。
5、唐·李白《春景》:
門對鶴溪流水,云連雁宕仙家。誰解幽人幽意,慣看山鳥山花。
6、唐·李白《夏景》:
竹簟高人睡覺,水亭野客狂登。簾外熏風燕語,庭前綠樹蟬鳴。
7、唐·李白《秋景》:
昨夜西風忽轉,驚看雁度平林。詩興正當幽寂,推敲韻落寒幀。
8、唐·李白《冬景》: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落前村。
9、唐·劉長卿《感懷》:
白云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后溪。惆悵長沙謫去,江潭芳草萋萋。
10、唐·王建《江南》:
青草池邊草色,飛猿嶺上猿聲。萬里湘江客到,有風有雨人行。
11、唐·王昌齡《望月》:
聽月樓高太清,南山對戶分明。昨夜姮娥現影,嫣然笑里傳聲。
12、唐·韋應物《煙雨》:
煙雨湖光軟漾,空濛山色生奇。憶自段家橋水,流連不覺遄飛。
13、宋·蘇軾《題王晉卿山水》:
老去君空見畫,夢中我亦曾游。桃花縱落誰見?水到人間伏流。
14、宋·王安石《題西太一宮壁》:
楊柳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
15、宋·楊萬里《宴客南歸》:
月在荔枝梢上,人行茉莉花閑。但覺胸吞碧海,不知身落南蠻。
16、明·憨山大師《禪詩》:
門外青山朵朵,窗前黃葉蕭蕭。獨坐了無言說,回看妄想全消。
經典古詩詞 篇11
1.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2.愛情的最初,有青木瓜的味道,有淡淡的香和青澀,到濃烈時,就感覺不到澀了,到最后,又會回到原來的淡淡的香。
3.世界上最可怕的詞不是分離,而是距離。
4.你,一個最重要的過客,之所以是過客,是因為你未曾會為我停留。曾經在我人生中撒下歡樂的種子,之所以只是種子而不開花,因為你未曾為它澆水施肥。曾經劃下我人生中的一根傷痕,之所以是傷痕,因為你未曾溫柔的憐憫過。曾經給我一線的光明而瞬間帶來全部的黑暗,之所以黑暗,因為你未曾想過為我照亮。
5.遠在天涯的`朋友,或許已是遙遠得只剩下問候,但我們畢竟曾結伴同行。生命中,總有些人,安然而來,靜靜守候,不離不棄;也有些人,濃烈如酒,瘋狂似醉,卻是醒來無處覓,來去都如風,夢過無痕。想起緣深緣淺,皆是這般,還是淡然而笑,隨緣來去換滿心從容。
6.辛苦最憐天上月。——納蘭性德《蝶戀花》
7.你愛我嗎?愛。有多愛?很愛很愛。很愛很愛是多愛?他想了一下說,就是可以,到死。
8.愛是無辜的風箏,拉扯最在乎的人…
9.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發現自己愛的人正好也愛著自己。
10.涓滴之水終可以磨損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強大,而是由于晝夜不舍的滴墜。
經典古詩詞 篇12
《勸學》
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山坡羊》
元·張養浩
一個犁牛半塊田,收也憑天,荒也憑天。
粗茶淡飯飽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勝絲綿,長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舍茅屋有幾間,行也安然,待也安然。
雨過天青駕小船,魚在一邊,酒在一邊。
夜歸兒女話燈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
日上三竿我獨眠,誰是神仙,我是神仙。
南山空谷書一卷,瘋也癡癲,狂也癡癲。
《行路難》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白鹿洞》
唐·王貞白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贈別元十八協律》
唐·韓愈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
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
《龜雖壽》
東漢·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勸學》
荀子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竹石》
清·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讀書》
清·法式善
讀書如樹木,不可求驟長。
植諸空山中,日來而月往。
經典古詩詞 篇13
古詩原文
金河秋半虜弦開,云外驚飛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
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
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
譯文翻譯
八月邊地回鶻士兵拉弓射箭,雁群為之驚飛四散哀鳴連連。
月明之夜孤雁掠過承露仙掌,哀鳴聲傳到昏暗的長門宮前。
應該知道北方正當烽煙四起,再也不能隨著春風回歸家園。
請莫嫌棄瀟湘一帶人煙稀少,水邊的菰米綠苔可免受饑寒。
注釋解釋
金河:在今內蒙呼和浩特市南。秋半:八月。虜弦開:指回鶻南侵。
云外:一作“云際”。
仙掌:指長安建章宮內銅鑄仙人舉掌托起承露盤。
長門:漢宮名,漢武帝時陳皇后失寵時幽居長門宮。
須知胡騎紛紛在:一作“雖隨胡馬翩翩去”。胡:指回鶻,也稱回紇。
莫厭:一作“好是”。
創作背景
唐武宗會昌二年(842年)八月,北方回鶻族烏介可汗率兵南侵,引起邊民紛紛逃亡。杜牧時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刺史,聞此而憂之,因寫下此詩。
詩文賞析
此詩通篇為詠物體,前四句寫大雁驚飛,影過皇城,鳴聲回蕩在長安城上空。言外之意是:不知是否能引起皇宮中統治者的關注?后四句安慰大雁:胡騎尚在,你們到春天時也不要急于北飛,瀟湘之地也可以覓食。此詩通篇無一語批評執政者,但在秋天就設想明年春天胡騎還在,則朝廷無力安邊之意自明。這是非常含蓄的怨刺方法。
首聯想象鴻雁遭射四散的情景。金河,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南,這里泛指北方邊地。“虜弦開”,是雙關挽弓射獵和發動軍事騷擾活動。這兩句生動地展現出一幅邊塞驚雁的活動圖景:仲秋塞外,廣漠無邊,正在云霄展翅翱翔的雁群忽然遭到胡騎的襲射,立時驚飛四散,發出凄厲的哀鳴。“驚飛四散哀”五個字,從情態、動作到聲音,寫出一時間連續發生的情景,層次分明而又貫串一氣,是非常真切凝煉的動態描寫。
頷聯續寫“驚飛四散”的征雁飛經都城長安上空的情景。漢代建章宮有金銅仙人舒掌托承露盤,“仙掌”指此。清涼的月色映照著宮中孤聳的仙掌,這景象已在靜謐中顯出幾分冷寂;在這靜寂的畫面上又飄過孤雁縹緲的身影,就更顯出境界之清寥和雁影之孤孑。失寵者幽居的長門宮,燈光黯淡,本就充滿悲愁凄冷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中傳來幾聲失群孤雁的哀鳴,就更顯出境界的孤寂與雁鳴的悲涼。“孤影過”、“數聲來”,一繪影,一寫聲,都與上聯“驚飛四散”相應,寫的是失群離散、形單影只之雁。兩句在情景的描寫、氣氛的烘染方面,極細膩而傳神。透過這幅清冷孤寂的孤雁南征圖,可以隱約感受到那個衰頹時代悲涼的氣氛。詩人特意使驚飛四散的征雁出現在長安宮闕的上空,似乎還隱寓著微婉的諷慨。它讓人感到,居住在深宮中的皇帝,不但無力、而且也無意拯救流離失所的邊地人民。月明燈暗,影孤啼哀,整個境界,正透出一種無言的`冷漠。
頸聯又由征雁南飛遙想到它們的北歸,詩人說:如今胡人的騎兵射手還紛紛布滿金河一帶地區,明春氣候轉暖時節,你們又怎能隨著和煦的春風一一返回自己的故鄉呢?大雁秋來春返,故有“逐春風”而回的設想,但這里的“春風”似乎還兼有某種比興象征意義。據《資治通鑒》載,回鶻侵擾邊地時,唐朝廷“詔發陳、許、徐、汝、襄陽等兵屯太原及振武、天德,俟來春驅逐回鶻”。問題是:朝廷上的“春風”究竟能不能將流離異地的征雁吹送回北方呢?大雁還在南征的途中,詩人卻已想到它們的北返;正在哀憐它們的驚飛離散,卻已想到它們異日的無家可歸。這是對流離失所的邊地人民無微不至的關切。“須知”、“豈逐”,更像是面對邊地流民深情囑咐的口吻。兩句一意貫串,語調輕柔,情致深婉。這種深切的同情,正與上聯透露的無言的冷漠形成鮮明的對照。
流離失所、欲歸不得的征雁,它們的歸宿是:“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瀟湘指今湖南中部、南部一帶。相傳雁飛不過衡陽,所以這里想象它們在瀟湘一帶停歇下來。菰米,是一種生長在淺水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實(嫩莖叫茭白)。莓苔,是一種薔薇科植物,子紅色。這兩種東西都是雁的食物。詩人深情地勸慰南飛的征雁:不要厭棄瀟湘一帶空曠人稀,那里水中澤畔長滿了菰米莓苔,盡堪作為食料,不妨暫時安居下來吧。詩人在無可奈何中發出的勸慰與囑咐,更深一層地表現了對流亡者的深情體貼。由南征而想到北返,這是一層曲折;由北返無家可歸想到不如在南方尋找歸宿,這又是一層曲折。通過層層曲折轉跌,詩人對邊地人民的深情系念也就表達得愈加充分和深入。“莫厭”二字,耽心南來的征雁也許不習慣瀟湘的空曠孤寂,顯得蘊藉深厚,體貼備至。
這是一首托物寓慨的詩。通篇采用比興象征手法,表面上似乎句句寫雁,實際上,它句句寫時事,句句寫人。風格婉曲細膩,清麗含蓄。而這種深婉細膩又與輕快流走的格調和諧地統一在一起,在以豪宕俊爽為主要特色的杜牧詩中,是別開生面之作。
【古詩詞】相關文章:
經典古詩詞08-05
古詩詞感想04-26
古詩詞征文06-05
經典的古詩詞名句12-13
冬至的古詩詞12-20
經典古詩詞集錦09-06
愛情的古詩詞09-06
小寒的經典古詩詞03-07
古詩詞賞析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