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江上》詩詞鑒賞
《江上》詩詞鑒賞1
古詩原文
蕭蕭江上荻花秋,做弄許多愁。半竿落日,兩行新雁,一葉扁舟。
惜分長怕君先去,直待醉時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頭。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寫離情別緒的詞。
上片以江邊送別所見的景物烘托別離時的愁緒。餞行的酒席大約是設在江畔,只見江上蘆葦都已開滿了白花,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那無可奈何地隨風晃動的姿態,蕭蕭瑟瑟的凄切聲響,好像是有意做弄出許多憂愁的樣子,給已經愁腸百結的離人平添了許多愁思。抬眼望去,那西沉的太陽,懨懨地在落下去,只剩半根竹竿那么高了;那從天際飛來的兩行新雁,愈飛愈遠,飛往南方的老家去了;眼前停靠著的這一條船,就要載著詞人的朋友(也許是心上人)別去了。
下片進一步分寫別前、別時,別后的心理活動。詞人說:我們之間的別離一直是我擔心的事情,我常常怕你離我先去。眼下,別離,無情地來臨了,在這即將分手的時刻,只有拼一醉才能暫時解除心中的`煩憂。今天晚上,我的眼前還是一個活潑潑的你;到了明天,你的模樣就只能活在我的心里;到了后天啊,想你、念你而又看不見你、喊不應你,我只能緊蹙雙眉,忍受無休止的離愁的煎熬了,這怎能不教人心酸腸斷呢!
這首詞沒有采用夸張的手法,基本上用白描,只四十八個字,便將別離的愁緒傾訴得相當充分,很有感染力。透過悲切凄清的愁緒,可以感受到送別人與遠行者之間深摯的感情。
《江上》詩詞鑒賞2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唐朝:杜甫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
新添水檻供垂釣,故著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游。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古詩簡介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七言律詩。此詩是詩人面對如大海洶涌的江水,抒發內心感受的敘懷之作。詩寫于安史之亂時,詩人流落四川成都,寄居草堂,一次觀錦江“水如海勢”,波濤洶涌,則觸景生情,感慨萬端,但又無從說起,只好“聊短述”,抒寫了他激憤的、自我解脫的、一時的人生感悟。全詩八句五十六字,其中“語不驚人死不休”為傳世名句,道出了杜甫詩作的特色,反映了他認真嚴謹的寫作態度。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翻譯/譯文
平生為人喜歡細細琢磨苦苦尋覓好的詩句,詩句的語言達不到驚人的地步,我就決不罷休。
人已越來越老,寫詩全都是隨隨便便敷衍而成,對著春天的花鳥,沒有了過去的深深憂愁。
江邊新裝了一副木欄,可供我悠然地垂釣,我又備了一只小木筏,可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舟。
希望有陶淵明、謝靈運這樣的詩壇高手相伴,肯定會在這時一起做詩暢談,一起浮槎漫游。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注釋
①值,正逢。水如海勢,江水如同海水的.氣勢。值奇景,無佳句,故曰聊短述。聊,姑且之意。
②此二句杜甫自道其創作經驗。可見杜甫作詩的苦心。性僻,性情有所偏,古怪,這是自謙的話。不管是什么內容,詩總得有好的句子。耽(dān),愛好,沉迷。驚人,打動讀者。死不休,死也不罷手。極言求工。
③此句是說如今年老,已不像過去那樣刻苦琢磨。渾,完全,簡直。漫與,隨意付與。這話不能死看,杜老年作詩也并不輕率,不過由于功夫深了,他自己覺得有點近于隨意罷了。)
④此句承上而來。莫,沒有。愁,屬花鳥說。詩人形容刻劃,就是花鳥也要愁怕,是調笑花鳥之辭。韓愈《贈賈島》詩:“孟郊死葬北邙山,從此風云得暫閑。”又姜白石贈楊萬里詩:“年年花月無閑處,處處江山怕見君。”(《送朝天集歸誠齋時在金陵》)可以互參。
⑤新添,初做成的。水檻,水邊木欄。故,因為。跟“新”字作對,是借對法。故著(zhuó),又設置了。槎(chá),木筏。
⑥焉得,怎么找到。陶謝,陶淵明、謝靈運,皆工于描寫景物,故想到他們。思,即“飄然思不群”、“思飄云物外”的思。令渠(qú),讓他們。“令渠”句,是說讓他們來作詩,而自己則只是陪同游覽。述作,作詩述懷。語謙而有趣。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賞析/鑒賞
詩題中一個“如”字,突現了江水的海勢 ,提高了江景的壯美層次,表現了江水的寬度、厚度和動態。江水如海勢,已屬奇觀。然而詩題卻偏偏曰 :“聊短述 ”。詩題中就抑揚有致,這是詩人的一貫風格。
既然是聊為短述,絕不能出語平平。詩人自謂“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足見“聊短述”的良苦用心,爐火純青的詩藝,嚴肅認真的寫作態度和動人心弦的審美效果。
正由于杜甫藝術上的一絲不茍、勇于創新,因此老年臻于出神入化、妙手成春的極境。所謂“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仇兆鰲評杜甫“ 少年刻意求工,老則詩境漸熟,但隨意付與,不須對花鳥而苦吟愁思矣 。”(《杜詩詳注》卷之十)同時他還轉引錢箋可相互發明:“春來花明鳥語,酌景成詩,莫須苦索,愁句不工也。若指花鳥莫須愁,豈知花鳥得佳詠,則光彩生色,正須深喜,何反深愁耶?”(《杜詩詳注》卷之十)這里是說點明春光明媚,花香鳥語,快樂異常,因此不存在花鳥深愁的問題,“莫深愁”為杜甫自況。至于“ 渾漫與”中的“與”字,舊本曾作“興”,清末郭曾忻解釋說:“所謂漫興,只是逐景隨情,不更起爐作灶,正是真詩。”(《讀杜札記》)此處強調任筆所之,自然而然。總之,首頷二聯總體著眼,大處落墨,雖為短述,語實驚人,雖未直接描寫江上海勢,但胸中之海早已形成。它渾厚深涵,遼闊無垠,大氣磅礴。心中之海,詩人采取了虛寫的辦法。正如金圣嘆所說,此“不必于江上有涉,而實從江上悟出也。”(《杜詩解》卷二)所謂海勢,其實是江,因此江上之景,亦應攝取,若完全避開江水,則海勢亦無所依附,而不成其為江如海勢。為此,詩人緊接首頷二聯虛寫海勢以后,隨即轉入實寫江水。故頸聯道 :“新添水檻供重釣,故著(著)浮槎替入舟。”此處雖寫江水,但只是輕輕帶過,如此觸及江水、悟及海勢的寫法,令人玩味不盡。正如王嗣奭所說 :“水勢不易描寫 ,故止詠水檻浮舟。此避實擊虛之法。”(《杜臆》卷之四)又如金圣嘆所說 :“不必于江上無涉,而實非著意江上也。”(《杜詩解》卷二)尾聯詩人以一“焉”字,即巧作轉折,融注新意。詩人之語,已經驚人。詩人說:若得陶淵明、謝靈運那樣的妙手,使其述作,并同游于江海之上,豈不快哉!尾聯思路新奇,饒有興味,且與首聯相呼應,顯示出詩人對藝術最高境界的執著追求。“更為驚人之語也。”(《杜詩解》卷二)對詩與詩題之間的關系金圣嘆先生寫道:“每嘆先生作詩,妙于制題。此題有此詩,則奇而尤奇者也。詩八句中,從不欲一字顧題,乃一口讀去,若非此題必不能弁此詩者。題是‘江上值水如海勢’七字而止,下又綴以‘聊短述’三字。讀詩者,不看他所綴之三字,而謂全篇八句,乃是述江水也,值江水之勢如海也。則八句現在曾有一字及江海乎?”(《杜詩解》卷二)從他評析中,可以得知:此詩詩題與詩中八句,構成了一個渾厚海涵、博大精深的整體。雖未寫海,而如海勢。此詩以虛帶實,出奇制勝,意在言外,令人嘆為觀止。
此詩當作于唐代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杜甫(詩圣)時年五十歲,居于成都草堂。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漢族,唐朝河南鞏縣(今河南鄭州鞏義市)人,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江上》詩詞鑒賞3
《黃金縷·妾本錢塘江上住》是北宋詞人司馬槱的作品,此詞以優美的意境和音韻,描寫錢塘江畔歌妓的生活。上片起首一句寫女子自道所居,以“錢塘江上” 四字暗示出她的風塵女子身份。“花落”二句,哀嘆這位風塵女子的美好年華如水一般悄然流逝,寄寓了詞人對她的身世悲慨。
朝代:宋代
作者:司馬槱
【原文】
妾本錢塘江上住。花落花開,不管流年度。燕子銜將春色去,紗窗幾陣黃梅雨。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輕敲,唱徹黃金縷。望斷行云無覓處,夢回明月生南浦。
【黃金縷】
黃金縷又名蝶戀花,詞牌名。商調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簡文帝樂府:“翻階蛺蝶戀花情”為名, 又名《鵲踏枝》、《鳳棲梧》、《卷珠簾》、《一籮金》等。其詞牌始于宋。
【賞析】
此詞以優美的意境和音韻,描寫錢塘江畔歌妓的生活。上片以女子口吻出之,寫夢中女子所歌,下片追憶夢中情景,抒寫對遠別情人刻骨的相思。
上片起首一句寫女子自道所居,以“錢塘江上”四字暗示出她的風塵女子身份。“花落”二句,哀嘆這位風塵女子的美好年華如水一般悄然流逝,寄寓了詞人對她的身世悲慨。上片歇拍兩句,寫殘春風物,補足“流年度”之意。燕子銜著沾滿落花的香泥筑巢,仿佛也把美好的春光都銜去了。此二句抓住富有典型性的江南暮春物象,寄寓了女主人公孤獨的情懷和內心的凄苦。
過片一句,描寫歌女的發式:半圓形的犀角梳子,敘插鬢云邊,仿佛象明月從烏云中半吐出來。
以下兩句,寫她輕輕地敲著檀板按拍,唱一曲幽怨的'《黃金縷》。《黃金縷》,即《蝶戀花》調的別名,以馮延巳《蝶戀花》詞中有“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而得名。
結拍兩句筆鋒突轉,寫詞人夢醒后的感懷。“行云”用神女“旦為朝云,暮為行雨”的典故,暗示女子的歌妓身分,也寫她的行蹤飄流不定,難以尋覓。
“南浦”,語見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因用為離別之典。此二句點明這場美好的相遇竟是虛無縹緲的夢幻。詞人大夢方醒,披衣起巡,憑軒凝望,但見一輪明月從春江上升起,心中悵惘不已。
這首詞以纏綿的抒情筆調,將一段浪漫而凄艷的夢中經歷敘寫得迷離恍惚,清麗凄惻,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作者簡介】
司馬槱字才仲,陜州夏縣人,元佑中以蘇軾薦,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入第五等,賜同進士出身。累遷河中府司理參軍,終知杭州,卒于任。事跡見張耒《書司馬槱事》(《張右史集》卷四七)。《全宋詞》錄其詞二首。
《江上》詩詞鑒賞4
古詩原文
霜落江始寒,楓葉綠未脫。
客行悲清秋,永路苦不達。
滄波眇川汜,白日隱天末。
停棹依林巒,驚猿相叫聒。
夜分河漢轉,起視溟漲闊。
涼風何蕭蕭,流水鳴活活。
浦沙凈如洗,海月明可掇。
蘭交空懷思,瓊樹詎解渴。
勖哉滄洲心,歲晚庶不奪。
幽賞頗自得,興遠與誰豁。
譯文翻譯
秋天的霜落了,江水變得寒冷,可楓葉仍然是綠色,還沒有脫落。
游客在外,路途遙遠難以到達目的地,加上寒冷的秋季,心情更加悲戚。
大江煙波渺渺,長天浮云掩蔽白日。在山巒密林間泊船,猿猴哀啼不絕,使人心驚。
中夜起看天上河漢旋轉,下視大江潮水洶涌。涼風蕭蕭,流水嗚鳴。
江浦沙灘干凈如洗,明亮的'海月,讓人想拾取弄掇。懷念你,高潔的朋友,身如瓊樹,心如惠蘭,如饑似渴。
讓我們相互勉勵,讓滄洲的高潔之心不因年老而屈服社會現實。欣賞幽靜的風景很自由自在,除你以外,還可以與誰豁開心胸交談呢。
注釋解釋
元六林宗:詹锳謂即元丹丘。李白又有《秋日煉藥院鑷白發贈元六兄林宗)詩,其中有“投分三十載,榮枯同所歡”之句,可知元與李白為舊交。
川汜:水濱。
夜分:夜半。河漢:即銀河。
溟漲:大海。
活活:流水聲。
掇:拾取。
瓊樹:亦喻指友人。《古文苑》卷四李陵《贈別蘇武》:“思得瓊樹枝,以解長渴饑。”
勖:勉勵。
興遠:意興高遠。豁:抒發。
《江上》詩詞鑒賞5
江上春山遠,山下暮云長。相留相送,時見雙燕語風檣。滿目飛花萬點,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腸。回雁峰前路,煙樹正蒼蒼。
漏聲殘,燈焰短,馬蹄香。浮云飛絮,一身將影向瀟湘。多少風前月下,迤邐天涯海角,魂夢亦凄涼。又是春將暮,無語對斜陽。
注釋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臺城游”“凱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雙調九十五字,平韻(宋代也有用仄聲韻和平仄混用的)。
風檣:桅桿。
沃:澆。
將影:帶著影子。
迤邐:路徑彎曲的樣子。
譯文
江上春山伸展向遠方,山下暮云悠悠綿長。相留相送已難分難舍,又時見雙燕呢喃風檣。回首故人已遠隔千里,滿眼飛花萬點迎風飄揚。我萬般無奈把酒澆愁卻澆不開這郁結的愁腸。大雁還能從回雁峰飛回,我卻不能與故人再敘家常。看前路茫茫,煙樹蒼蒼,心中更增添無限憂傷。
耳聽得漏聲將續將斷,眼見那燈焰愈益短小不亮,似聞到故人馬蹄留下的花香。我卻像空中的浮云飛絮,形只影單飄向瀟湘。我將飽嘗多少風前月下的苦味,路曲折走向天涯海角的遠方。就算是深夜里進入夢鄉,羈旅的孤魂也是凄涼。春天很快又將消逝了,我只能無語獨立,面對斜陽。
全文賞析
葛長庚的詞最顯著的特點,是語言講究,工于推敲。開頭的“江上春山遠,山下暮云長”二句,選用江、山、云這些巨幅背景入詞,同時用“遠”字、“長”字預示行人遼遠的去向,用“春”字、“暮”字勾勒出最叫人傷神的時令。因此,起首十字在點明“相留相送”之前,就已飽含了惜別的全部情緒。這首詞的開頭純用景語,由于一二句意境高遠,所以詞篇剛一開始就將離別的愁緒,渲染得分外的濃烈,接著就有“相留相送”一句,似乎感情的.即將洶涌而出了。誰知剛說完了這四個字,作者卻突然打住,來了句“時見雙燕語風檣”。“相留相送”的心情如何?作者反而欲說還休,這種寫法既寫出情之切,難以表達,同時又使文勢跌宕,于一張一弛之中顯出了作者煉句謀篇的功夫。“雙燕語風檣”是借物寫人,從側面補敘“相留相送”中的情意。“滿目”以下三句分別將別時所見、分手遠去、別后獨處三個環節寫了出來。
詞篇寫別離,但離別情緒卻沒有用一個字來正面點染,只用當時所見的江、山、云、雙燕、飛花烘托離人的辛酸,這在古人詩詞中已屬少見;至于將別去的速度寫得那么迅疾,近乎是疊用由言別到分手到孤單的一個個鏡頭,則無疑又是抒寫離人凄苦最有效的手段。用“千里”明提兩地遙遠的距離,用“沃”反襯愁腸回繞的痛楚,都極有分量。“回雁峰前路”是設想中的來日前程。回雁峰為衡山七十二峰之首,相傳秋雁南飛,至此而返。但是作者到了那里,返得了還是返不了呢?“煙樹正蒼蒼”便暗示:那里渺茫難測,何從預料歸期!可知,前途中山、水正多,詞中獨寫“回雁峰”是有講究的。
下半闋,作者用三個字的短句,選取漏、燈、馬三種事物表現行人單調的旅途生涯。其中,寫漏聲用“殘”,寫燈焰用“短”,是在暗示作者經歷著一個不眠之夜。“馬蹄香”是用馬蹄尚有踏花余香,來說明主人公駐足不久。然而漏殘焰短,天亮在即,新的跋涉又將開始。“浮云飛絮,一身將影向瀟湘”寫的是未來的旅程。詞用“浮云飛絮”比喻旅人,是古人詩文中較為常見的;而“一身將影”用上“將”字,把“形只影單”的意思予以翻新,就開始露出逋峭之勢;至“向瀟湘”三字雖只引入地名,但瀟湘為湘江的別稱,位置在衡山之,連系上半闋中“回雁峰前路”一句,將詞人心中的留連眷念之情刻畫了出來。
“多少”以下三句寫“一身將影向瀟湘”時的情緒,其中“多少風前月下”即敘述自己的孤獨,又比照往日風前月下的幸福與團聚,在對比中寫盡思念,寫透凄切。“迤邐天涯海角”從回雁峰、瀟湘再往極遠推開,并從“多少風前月下”的美好回憶中驚醒,于是自然吐出了“魂夢亦凄涼”這一撕裂肝肺的呼聲。以“又是春將暮”結尾,既呼應“江上春山遠”,又挽住不盡的跋涉:“無語對斜陽”既呼應“山下暮云長”,又挽住無窮的凄涼。有了這兩句,就能總攬全篇大旨,使詞作首尾連貫,渾然一體。此外,結處出現“無語對斜陽”的人形象,將所有的情思全凝聚在他那深沉的眼神里,也極耐尋味。
葛長庚有云游四方和道士生活的薰陶,因而他的作品清雋飄逸。這闋詞賦離愁,從“春山”、“暮云”以下,選用一連串最能叫人愁絕的景物,間用比興與直接抒寫之法,多方面渲染個人情緒,寫得愁腸百轉,深沉郁結。然而詞篇從“相留相送”寫起,一氣經過回雁峰、瀟湘,直至天涯海角,又似江河流注,雖千回百轉,卻能一往直前。氣脈貫通,氣韻生動,實是詞中珍品。
《江上》詩詞鑒賞6
江上
王安石〔宋代〕
江北秋陰一半開,晚云含雨卻低徊。(晚云一作:曉云)
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譯文
大江北面,秋天濃重的云幕一半已被秋風撕開;含著濃濃雨意的云,緩慢地移動著。
兩岸青山曲折重疊,似要阻擋江水去路,船轉了個彎,眼前又見到無盡的江水,江上成片的白帆正漸漸逼近過來。
賞析
王安石晚年寓居金陵鐘山,“誦詩說佛”(蘇軾語),追求心境的寧靜。與此相適應,他的創作中出現了大量雅麗工致的絕句,在這種凝煉輕巧的形式中,他表達了自己蕭散恬淡的心緒,這首小詩就是這樣的例子。
詩寫泛舟江上所見的景物。寫了秋陰,寫了云、雨,寫了青山和遠處影影綽綽的風帆,都是很開闊、很宏大的物象,然而整首詩造成的藝術境界卻不是雄健豪邁,而是空明幽淡,其關鍵便在一個遠字。詩人攝取了各種遠景來構成他的畫面,“江北秋陰一半開”一句,雨過天晴,陰云半開,一抹藍天已帶上了晚霞的輝光,給人一種悠遠的感受。“晚云含雨卻低徊”一句,將黃昏時的云霞寫活了。“低徊”本來指人的徘徊沉思,這里卻用來表現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緩慢地移動,情趣橫主,靜中有動。詩人在這兩句中勾勒了一幅秋江暮云圖。它頗有米家山水的朦朧含蓄之美,畫面并不是明快清晰的,而好象是有意追求一種半明半暗,神光離合的境界:陰沉的秋空不是全部開朗而是“半開”,可見光線并不太亮;向晚的云霞也不璀燦明艷,而帶著雨意,它不是暴風雨之前翻滾的黑云,卻是低徊容與,悠然靜穆。所以幽遠淡雅便成了這幅畫面的基調。
三、四兩句從云轉到江邊的青山,山是糾結盤曲的,像是要擋住詩人前行的去路,然而遠處忽隱忽現的點點帆影,正告訴詩人前途遙遠,道路無窮。這兩句寫江行的待殊感受,不僅有景,而且景中有人,景中有意,蘊深邃的哲理于尋常景物之中,啟人遐思,耐人尋味。后來陸游的“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由此生發出來的名句。這里青山的回環曲折,帆影的時隱時現,也都構成了淡遠的畫面,與上面兩句渾然一體,融匯無間。此詩的深層意義不是屈從陰暗,而是反抗陰暗。反抗陰暗,便能開通千帆競渡的視境,這就是詩人借山光水色的變化所體驗到的某種人生哲學、或政治哲學。因此,此詩是以富有辨證法的思理取勝。
蘇軾評王維的詩畫,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講法,把詩境與畫意結合在一起談。詩與畫的緊密結合,在唐朝的山水詩、畫中得到完美的結合。王維、孟浩然等人的'山水田園詩,都帶有畫的氣質與風韻。唐人的山水詩畫重點突出自然的美。宋人的山水畫強調質,通過時序節令和布局,表現真實的生活,山水詩也提倡清新蘊藉,要求把真情實感通過客觀描寫表達出來。王安石的山水詩,就很好地把握了這一點。這首寫江行的詩,在灰暗的底色上布置了一幕開闊的畫圖,輔以幽深的筆調,與米芾山水畫筆法相吻合,表現一種含蓄朦朧的美。同時,詩人又經過對景物的描寫,表示出對路途遙遠、風云變幻的惆悵,把主觀思想加入了山水詩中,豐富了詩的主題。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安石變法失利后,辭去相位退居金陵后,一日游長江有感而作。
【《江上》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詠柳》詩詞鑒賞01-03
思鄉詩詞鑒賞10-10
古典詩詞鑒賞02-21
登高詩詞鑒賞02-24
登高詩詞鑒賞10-20
《對酒》詩詞鑒賞12-12
《擬古》詩詞鑒賞01-09
菊花詩詞鑒賞01-12
《小至》詩詞鑒賞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