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行古詩詞鑒賞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山行古詩詞鑒賞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山行古詩詞鑒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山行古詩詞鑒賞1
山行
青櫪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數家分。
山當日午回峰影,草帶泥痕過鹿群。
蒸茗氣從茅舍出,繰絲聲隔竹籬聞。
行逢賣藥歸來客,不惜相隨入島云。
翻譯
青青的櫪樹林的深處也住著人,一條小溪由幾戶人家共享同分。
高山在正午時分峰影已經移動,草葉上沾著泥痕因剛跑過鹿群。
蒸煮茶葉的香氣從茅屋里冒出,繅絲的聲響隔著竹籬也能聽聞。
在路上遇見了買藥歸來的山客,心甘情愿隨他進入如島的白云。
注釋
青櫪:一種落葉喬木,亦稱櫪樹。
深:一作“疏”。
分:分配,分享。
回:一作“移”。
日午:中午。
從:一作“沖”。
茅舍:茅屋。
繰絲:煮繭抽絲。
不惜:不顧惜;不吝惜。
島云:白云飄浮山間,有如水中島嶼。
賞析
青櫪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數家分。”起筆展示山間佳境──有景,有人,有村落。“亦”、“分”二字下得活脫。“亦”字表明此處櫪木雖已蔚成深林,但并非杳無人煙,而是“亦有人”。有人必有村,可詩人并不正面說“亦有村”,卻說一條溪水被幾戶人家分享著,這就顯得出語不凡。這里一片櫪林,一條溪水,幾戶人家,一幅恬美的山村圖都從十四字繪出。次聯寫景更細。詩人用“點染法”,選取“山當日午”、“草帶泥痕”兩種尋常事物,寫出極不尋常的詩境來。乍看“山當日午”,似乎平淡無奇,可一經“回峰影”渲染,那一渠流水,奇峰倒影,婆娑蕩漾的美姿,立刻呈現目前。同樣,“草帶泥痕”,也是平常得很,可一經“過鹿群”渲染,那群鹿競奔、蹄落草掩的喜人景象,立刻如映眼簾。“點染”本為中國畫的技法,一點一染,淡濃、遠近、深淺不同,景象更活現紙上。詩中“點染法”的妙用,效果亦然。它在平凡中見奇特,奇特又出于平凡,兩者互為因果,相輔相成。如果單說“山當日午”、“草帶泥痕”就索然無味,即使單說“回峰影”、“過鹿群”也平淡少興。只有前用四字先“點”,而后用三字加“染”,于是這一聯的兩幅畫面頓時為讀者展示出富有動態的美的`境界。
在第三聯里,詩人準確地捕捉暮春山村最具特色的物事──烘茶與抽繭來開拓詩的意境。巧妙的是,詩人并未直說山村農民如何忙碌于撿茶、分茶、炒茶和煮繭、退蛹、抽絲,而只是說從茅舍升出裊裊炊煙中聞到了蒸茗的香味;隔著竹籬聽到了繰絲聲音,從而使讀者自己去領略農事豐收的盛景。這里,詩人創造的意境因借助于通感作用,產生了一種令人倍感親切的氛圍。
按照詩意發展,尾聯似應寫詩人走進山村了。但是不然,“行逢賣藥歸來客,不惜相隨入島云。”當詩人走著走著,邂逅賣藥材回來的老者,便隨同這位年老的藥農一道進入那煙靄茫茫的深山島云中去。這一收筆,意味深長,是詩旨所在。“不惜”二字隱隱透露了詩人不投身熱氣騰騰的制茶抽絲的山村,而遁跡空寂的云山的苦衷。他在另一首詩里寫道:“獻賦才何拙,經時不恥歸”(《歸家山行》),這里說的“不恥歸”,同樣表現了詩人不惜謝絕仕途而甘隱山林的心情。“不惜相隨入島云”,作為末句似收而未收,余韻繞梁。
這首詩的特點是構思奇巧,移步換形,環繞山中之行,層次分明地寫出作者在村里村外的見聞。寫景,景物明麗;抒情,情味雋永;造境,境界深邃,委實是一首佳作。
創作背景
項斯生當唐末亂世,自覺懷才不遇,壯志莫酬。他除做過小官丹徒縣尉外,隱居山林達三十年,對山間的四時晨昏、風云草木極其熟悉。這首《山行》,便是寫山村野景。
山行古詩詞鑒賞2
原文:
山行
朝代:唐朝
作者: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深秋時節,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霧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戶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車靠邊,是因為這傍晚楓林的美景著實吸引了我,那被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的花兒還要紅。
注釋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時候的山。
3、徑:小路。
4、斜:此字讀xiá,為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
6、坐:因為。
7、霜葉:楓樹的葉子經深秋寒霜之后變成了紅色。
8、遠上:登上遠處的。
9、山:高山。
10、車:轎子。
11、楓林晚:傍晚時的楓樹林。
12、紅于:比……更紅,本文指霜葉紅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陽落下的傍晚。
賞析:
原文第二句中,是“深”還是“生”字在學術界仍就存在爭議。清康熙陳夢雷編輯《古今圖書積塵》作“白云深處有人家”。明萬歷趙宦光刊本,宋洪邁編《萬首唐人絕句》作“白云深處有人家”。清乾隆《四庫全書》收入的兩種版本都有,例如明高棅編《唐詩品匯》和《御定全唐詩》作“白云深處有人家”,而宋洪邁編《萬首唐人絕句》作“白云生處有人家”。有些課本中本詩也從原來的“白云深處有人家”修改為現在的“白云生處有人家”,并于注釋處說明“‘生處’一作‘深處’”(考試時應以使用的課本為準)。94年版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作“白云深處有人家”。
山行古詩詞鑒賞3
【原文】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注釋】
1.動征鐸(音奪):震動出行的鈴鐺。征鐸:車行時懸掛在馬頸上的鈴鐺。鐸:大鈴。
2.槲(音弧):一種落葉喬木。
3.枳(音只):也叫“臭橘”,一種落葉灌木。驛墻:驛站的墻壁。驛:古時候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暫住、換馬的處所。這句說: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墻邊。
4.杜陵:在長安城南,因漢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這里指長安。作者此時從長安赴襄陽投友,途經商山。這句說:因而思想起在長安時的夢境。
5.鳧(音符):野鴨。回塘:岸邊彎曲的湖塘。這句寫的'就是“杜陵夢”的夢境。
【作者簡介】
溫庭筠(音云)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唐代詩人、詞人。商山:在今陜西省商縣東南。
【解說】
這是一首抒發個人仕途失意的感慨之作。開頭兩句寫早行引起了對故鄉遙念。中間四句寫景,處處突現一個“早”字。末尾二句說雖然途中觀賞著景色,但頭腦中卻在回想著“鳧雁滿回塘”的“杜陵夢”境,表達了對長安的留戀之情和孤獨失意之感。“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二句,把幾個名詞排列連綴起來,構成一幅早行的清冷圖景,向為傳誦的名句。后人常引此形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
山行古詩詞鑒賞4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山行留客》譯文
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氣象萬千。何必初見陰云,就要匆匆回家?
就算天氣晴朗,沒有一絲雨意,走入云山深處,也會沾濕衣裳。
《山行留客》譯文二
山中萬物正在春日的陽光下意興盎然,不要看到些許陰云就打算匆匆回家。
就算是沒有一絲雨意的晴朗天氣,云山深處的霧靄也會將衣衫打濕。
《山行留客》注釋
山行:一作“山中”。
春暉:春光。
莫:不要。輕陰:陰云。便擬歸:就打算回去。
縱使:縱然,即使。
云:指霧氣、煙靄。
《山行留客》賞析
《山行留客》是唐代書法家、詩人張旭的詩作。此詩通過對春山美景的整體描繪和對客人欲離去想法的否定及勸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好景色的喜愛之情與希望同友人共賞美景的愿望,并蘊含著要欣賞最美景致就不能淺嘗輒止的哲理。篇幅雖短,卻景、情、理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全詩語言質樸,虛實相間,跌宕自如,詞淺意深,耐人尋味。
這首詩緊扣詩題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繪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畫。
首句“山光物態弄春輝”,寫出了留客的前提條件——山中萬物都在春天的陽光下爭奇斗艷,呈現著一派醉人的美景。一個“弄”字出神入化,給山中景物賦予了人的性格,描繪了萬物朝氣蓬勃的盎然生機。全詩正面描寫山景只有這一句詩。因為只有一句,所以詩人就不去描繪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從整體入手,著力表現春山的整個面貌,從萬象更新的氣象中,渲染出滿目生機、引人入勝的意境。因為只有把這一句寫得很濃,而且先聲奪人,形成一種壓倒的優勢,“留”才有意義,客人所擔心的問題才顯得無足輕重。
次句“莫為輕陰便擬歸”,是詩人對客人的.勸留之辭,恰值游興正濃之際,天空中忽然浮過一片“輕陰”,大有大雨將至之勢,這是令客人游興頓減的惟一客觀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觀上并非不戀山景的心靈信息。次句與首句緊密相關。由于第一句蘊含豐富,很有分量,第二句雖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卻顯得順流而下,毫不費力。
最后兩句“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采取以退為進、欲擒故縱的筆法,進一步勸慰客人既來之,則安之,不要錯過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為客人怕“輕陰”致雨、淋濕衣服,詩人就婉曲地假設了一個晴天游春的問題——在晴天中,因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霧鎖的山中也會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徑上,衣服和鞋子同樣會被露水和霧汽打濕的。這也就是說,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無法避免的問題,從某一角度說,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樂趣,那么,就不必為一片“輕陰”而躑躅不前。
這兩句不只是消極地解除客人的疑慮,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積極地去誘導、去點燃客人心中要欣賞春山美景的火種。
這首詩的意境異常清幽,還表現在雋永的哲理啟迪上。它告訴人們:事物是復雜的,不應片面地看問題,對待困難也是如此。在人們前進的道路上,要正視困難,勇往直前,“莫為輕陰便擬歸”;在克服困難中迎來的美景,才更加賞心悅目,其樂無窮。正由于詩中含義豐富而深刻,所以,這首詩與同類登山春游詩相比就更別具一番悠然不盡的韻味。
《山行留客》鑒賞
這首詩題為《山中留客》,它的重點當然是留客。但是,因為這不是家中留客,而是“山中留客”,留的目的無疑是欣賞山中景色,所以又不能不寫到春山的美景,不過寫多了又會沖淡“留客”的主題。詩人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他正面描寫山景只用了一句詩:“山光物態弄春暉”。因為只有一句,所以詩人就不去描繪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從整體入手,著力表現春山的整個面貌,從萬象更新的氣象中,渲染出滿目生機、引人入勝的意境。嚴冬過盡,春風給蕭瑟的山林換上新裝,萬物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中,生氣勃勃,光采煥發,爭奇斗妍。這一“弄”字,便賦予萬物以和諧的、活躍的情態和意趣。“山光物態弄春暉”,寫得極為概括,但并不抽象,山光物態任你想象。你想的是那青翠欲滴的新枝綠葉嗎?是迎風招展的山花送來陣陣的芬芳嗎?是花葉叢中百鳥的歡唱嗎?是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嗎?……它們全部囊括在這一句詩里了。這是一個極富啟發性和鼓動性的詩句。詩人把它放在詩的開頭也是頗具匠心的。
因為只有把這一句寫得很濃,而且先聲奪人,形成一種壓倒的優勢,“留”才有意義,客人所擔心的問題才顯得無足輕重。所以這開頭的一句在表現上、在結構上都是值得細味的。由于第一句蘊含豐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莫為輕陰便擬歸”,雖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卻顯得順流而下,毫不費力。是的,面對著這美不勝收的景致,怎能因為天邊一片陰云就打算回去呢?
光勸說客人“莫為輕陰便擬歸”還不夠,還必須使客人真正安下心來,游興濃起來才行。怎樣才能達到這一步呢?說今日無雨,可天有不測風云,何況“輕陰”已見,這種包票恐怕不一定保險,未必能解決客人心中的疑慮。詩人琢磨著客人的心理,他不是不想欣賞這春山美景,只是擔心天雨淋濕了衣服。既然如此,詩人就來一個以退為進。你是怕天雨濕衣嗎,天晴又怎樣呢?“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沾衣”雖是難免,可那空山幽谷,云煙縹緲,水汽蒙蒙,露濃花葉,……卻也是另一番極富詩意的境界啊!然而,這可不是遠在一旁所能見到的。它必須登高山、探幽谷,身臨其境,才能領略。而且細咀那“入云深處”四字,還會激起人們無窮的想象和追求,因為“入”之愈“深”,其所見也就愈多,但是,此“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可見詩的三四兩句,就不只是消極地解除客人的疑慮,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積極地去誘導、去點燃客人心中要欣賞春山美景的火種。
客人想走,主人挽留,這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不過要在四句短詩中把這一矛盾解決得完滿、生動、有趣,倒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詩人沒有回避客人提出的問題,也不是用一般的客套話去挽留,而是針對客人的心理,用山中的美景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一步一步地引導客人開闊視野,馳騁想象,改變他的想法,從而使客人留下來。事雖尋常,詩亦短小,卻寫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其中虛實相間,跌宕自如,委婉蘊含,顯示出絕句的那種詞顯意深、語近情遙、耐人尋味的藝術魅力。
山行古詩詞鑒賞5
【年代】:唐
【作者】:杜牧
【內容】: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賞析】: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天的景色。詩中寫了山路、人家、白云和紅葉,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而是巧妙的把它們聯系在一起,有的處于畫面的中心,而有的只是陪襯。簡單來說,前三句是為了第四句描繪背景,起鋪墊的作用。
“遠上寒山石徑斜”,寫山,寫山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頭。“遠”字寫出了山路的綿長。“斜”字與“上”字呼應,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
“白云深處有人家”,寫云,寫人家。詩人的目光順著山路一直向上望去。這句里的`“人家”照應了上一句的“石經”。山上的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就是這“石經”。有白云繚繞,說明這里的山很高。詩人讓片片白云遮住了讀者的眼睛,但確認給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間。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肯定會有另外與眾不同的景色吧!
對上面的“山”、“山路”、“云”和“人家”,作者只是作了一個簡單的描述,雖然用了一個“寒”字,但也只是點出了下文的“晚”和“霜”字,并沒有表現出作者是多么喜歡秋天,秋天是多么吸引人。
“停車坐愛楓林晚”,這句詩跟前兩句不同。很鮮明的表現出了秋天的美。“山路”、“白云”和“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但這楓林晚景卻使詩人難以抑制這種喜歡這兒的心情。
“霜葉紅于二月花”,補足第三句。在夕陽照射下,楓林顯得更美,它比二月的春花還要紅,還要艷麗。通過描寫這么一片紅色,讓人們看到了生機勃勃的秋天。
從這首古詩中,我充分的感受到了,詩人對秋天是那么的喜愛,秋天的景色是那么的美,讓我加深一步的認識了著生機勃勃的秋天。
山行古詩詞鑒賞6
北行見杏花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燕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譯文
那杏花仿佛是能工巧匠的杰作,用潔白透明的素絲裁剪而成。那輕盈的'重重疊疊的花瓣,好像均勻地涂抹著淡淡的胭脂。新的式樣,美的妝束,艷色灼灼,香氣融融。即使是蕊珠宮中的仙女,見到她也會羞愧得無地自容。但是那嬌艷的花朵最容易凋落飄零,何況還有那么多凄風苦雨,無意也無情。這情景真是令人愁苦!不知經過幾番暮春,院落中只剩下一片凄清。我被拘押著向北行進,憑誰來寄托這重重離恨?這雙飛的燕子,又怎能夠理解人的言語和心情?天遙地遠,已經走過了萬水千山,又怎么知道故宮此時的情形?怎能不思念它呢?但也只有在夢里才能相逢。可又不知是什么原因,最近幾天,竟連做夢也無法做成。
注釋
①裁剪冰綃(xiāo),輕疊數重,淡著燕脂勻注:寫杏花的形色。冰綃,白色絲綢,用來比喻花瓣。燕脂,同胭脂。
②靚妝:用脂粉打扮。
③蕊珠宮女:仙女。蕊珠宮是道教傳說中的仙宮。
④憑寄:寄托。
⑤思量:思念。
⑥和夢也新來不做:和,連。新來,一作“有時”。
【山行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山行古詩詞鑒賞09-01
杜牧《山行》原文及鑒賞09-29
山行古詩詞08-24
從軍行古詩詞鑒賞10-23
《題破山寺后禪院》古詩詞鑒賞09-16
山行07-01
古詩詞鑒賞01-11
經典的古詩詞鑒賞06-17
古詩詞的鑒賞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