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尋隱者不遇》古詩詞鑒賞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尋隱者不遇》古詩詞鑒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尋隱者不遇》古詩詞鑒賞1
詩句: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出處:唐·賈島《尋隱者不遇》。
意思翻譯:松樹下尋問隱士的童子,他說道老師父采藥而去。
全詩:《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題解:唐代賈島的五言絕句。寫作者去尋找隱居在山里的友人而沒有見到的情景。全詩是:“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意思是說,在松樹下向隱者的徒弟打聽隱者,他回答說師傅采藥去了,就在這山中,但云霧彌漫而又濃密,不知他在山中的什么地方。詩中主要寫童子的回答,通俗自然,清淡樸素,表現含蓄。“去”,“處”二字,古代同屬御韻。注釋:
①言:說、講。
②處:這里是行蹤的意思。
全詩鑒賞1:
詩寫的是一次尋訪。尋訪的結果是“不遇”。 “松下問童子”一句寫問,以下三句則是對答。問寫得極簡括。不須明寫誰問和問什么,因詩題和對答有清楚的交代。答語是詩著意之處,“言師采藥去”,童子說師父進山采藥去了。這一句本來已是一個完整的答復,但如果就此打住,就沒有詩意了。小童對答復作的一番補充:師父就在這座山里,在那云霧迷蒙的某個地方,但具體在哪兒,誰也不知道了。“只在此山中”的“只在”二字是很肯定的語氣,仿佛作了確切的回答,但“云深不知處”叫人哪里找去?說了半天,還是等于零。然而這兩句補充并非多余,它不但是十分天真的話,而且語意佳妙。這不是故意賣弄口舌,而是生活中常有的那種無意中得到的妙語。它生動反映出“隱者”特有的生活趣味和情操。詩通過描寫“隱者”那出沒云中、神秘莫測的行蹤,隱隱透露出其潔身自好,高蹈塵埃之外的精神風貌。尋訪“不遇”,通常是一種掃興的事。但讀這首詩,卻會感到有不同尋俗之處。小童的天真答話,把人引進高遠的`意境中,使人恍如面對那白云叆叇的大山,想到有一位高士在其中自由自在地活動,那人跡罕至的去處,一定別有天地、別有一番樂趣。詩以小童的答話結束,雖然沒直接寫尋訪者的反應,但讀后令人覺得,他大約不會立即興盡而返,而會站在松下,久久對著那云煙深處神往。詩屬五絕,不入律可作一首短小的古風讀,內容和形式是統一的。
全詩鑒賞2:
詩歌反映社會生活、描繪客觀事物,可以從正面直接描寫,也可以從側面間接描寫。直接描寫簡潔明快,間接描寫曲折深隱。只要詩人從生活和藝術需要出發,經過匠心獨運的安排,無論采用哪一種表現方法,都可以寫出精妙的作品來。這首詩寫作者去尋訪一位隱士沒有見到,通過與童子的對話,反映出了隱士游蹤不定、無羈無絆的生活。首句“松下問童子”,入題極為自然。我們可以想見,作者興致勃勃去拜訪朋友,經過山林跋涉,途中勞頓,卻沒有找到這位隱士,這時幸好在蒼翠欲滴的青松之下看到了他的徒弟,便急切地詢問起來。自第二句“言”字之下,全是童子的答話。他的回答巧妙而真實,既提供了師父的去蹤“采藥去”,給予作者可尋的希望;又指出師父只是在這大山之中,但山林茂密,白云繚繞,具體在什么地方,徒弟說不清楚,客人也無法尋覓。自“言”字以下的寥寥十余字,寫得既有波折,又有情趣,把隱士的飄游生活和他所處的幽深環境生動地描繪了出來。在抒情短詩中,可以描寫具體的人物、場面,可以安排簡單的情節。我國古代的許多優秀詩人,都善于寫這種情節單純的抒情短詩。在這些詩中,詩人不須直抒胸臆,而是通過對人物、畫面和場景的描繪,把自己濃郁的感情傾吐出來。賈島的這首《尋隱者不遇》,二十字中有人物,有情節,有對話,語言樸素無華,合于口語,在唐詩中別具風采。
《尋隱者不遇》古詩詞鑒賞2
古詩原文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時每日斜。
譯文翻譯
他把家遷徙到了城郭一帶,鄉間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處籬笆邊都種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卻尚未見它開放。
敲門竟連一聲犬吠都沒有,要去向西家鄰居打聽情況。鄰人報說他是到山里去了,回來時總要西山映著斜陽。
注釋解釋
陸鴻漸:名羽,終生不仕,隱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內),以擅長品茶著名,著有《茶經》一書,被后人奉為“茶圣”、“茶神”。
雖:一作“唯”。帶:近。郭:外城,泛指城墻。
籬邊菊:語出陶淵明《飲酒》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著花:開花。
扣門:敲門。
西家:西鄰。
報道:回答道,報,回報,回答。去:一作“出”。
歸時每日斜:一作“歸來日每斜”。日斜:日將落山,暮時也。
詩文賞析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八一五。下面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文學教研室主任唐永德教授對此詩的賞析。
陸羽和皎然是好友。這首詩當是陸羽遷居后,皎然過訪不遇所作。
陸羽的新居離城不遠,但已很幽靜,沿著野外小徑,直走到桑麻叢中才能見到。開始兩句,頗有陶淵明“結廬在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隱士風韻。
陸羽住宅外的菊花,大概是遷來以后才種上的,雖到了秋天,還未曾開花。這二句,自然平淡,點出詩人造訪的時間是在清爽的秋天。然后,詩人又去敲他的門,不但無人應答,連狗吠的聲音都沒有。此時的詩人也許有些茫然,立刻就回轉去,似有些眷戀不舍,還是問一問西邊的鄰居吧。鄰人回答:陸羽往山中去了,經常要到太陽西下的時候才回來。這二句和賈島的《尋隱者不遇》的后二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恰為同趣。“每日斜”的“每”字,活脫地勾畫出西鄰說話時,對陸羽整天流連山水而迷惑不解和怪異的`神態,這就從側面烘托出陸羽不以塵事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懷和風度。
這首詩前半寫陸羽隱居之地的景;后半寫不遇的情況,似都不在陸羽身上著筆,而最終還是為了詠人。偏僻的住處,籬邊未開的菊花,無犬吠的門戶,西鄰對陸羽行蹤的敘述,都刻畫出陸羽生性疏放不俗。全詩四十字,清空如話,別有雋味。
【《尋隱者不遇》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尋隱者不遇古詩詞08-10
《尋隱者不遇》古詩詞賞析10-04
尋隱者不遇古詩詞賞析09-08
《尋隱者不遇》的古詩詞賞析09-08
尋隱者不遇06-01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尋隱者不遇》鑒賞11-02
丘為《尋西山隱者不遇》譯文及鑒賞01-17
邱為《尋西山隱者不遇》詩詞鑒賞05-17
改寫尋隱者不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