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通用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撰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自己。現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通用,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通用1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到今年是第二季,毫無疑問它對弘揚傳統文化起到了很大作用。這第二季我看就比第一季接地氣不少,評委主持人和選手的即興交流,既表現出了他們學識的修養的一面,又展現了詩詞世界的自然之美,于調侃中流露生活的情趣。這些無不在告述人們,生活中蘊含著詩意。他們在言談舉止中所流露的"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素養是令人羨慕的。對于古詩詞我們首先得愛看,愛讀,有愛才能有學習的動力。我想"詩詞大會"吟詠古詩名作,彰顯古詩詞的美,營造出熱愛古詩詞的氣氛,吸引眾多的人去關注喜歡它,這有什么錯呢?
少些謾罵,多謝鼓勵;少些噓聲,多些掌聲;少說點話,多做點事;少些浮躁,多些實做,這對弘揚古詩詞沒有壞處!蒙曼,康震,王立群都是很有才學的學者。這第二屆,評委們也很接地氣,生動風趣、深入淺出。這種大眾化的.氣氛很有吸引力!盲流文化,用這樣的言辭評價他人,相信他的修養也高不了哪去!詩歌本來就有許多風格門派,古人尚能"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我們千萬不要妄自尊大!謙虛包容,是詩人的起碼修養。包括蒙曼老師的那首詩,都不是隨意而作的。這和私下里寫作不一樣,不能由著性子來。
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通用2
雖然我已觀看過各種各類的詩詞大賽,也吟誦過多種名人詩句,但是2月7日的中國詩詞大會總決賽卻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這場比賽的選手個個都殺氣騰騰、來勢兇猛。
有穩坐如山,心平氣和的十六歲高中生,也有知識淵博,見多識廣的博士;有靠古詩詞走出山區的滿足農民,也有用古詩詞找回心靈故鄉的新加坡華人。
在賽場上,詩詞達人們利用已學的知識,加上自己靈活的判斷力,答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填空題,選擇題和詩詞理解題,這其中也不能避免一些失敗與痛苦。
最受評委老師和觀眾青睞的陳更以11分之差敗給了十六歲高中生武亦姝,使她成為這場比賽的`冠軍。
其實我認為詩詞的比拼并沒有輸贏,它只是一種工具,把我們的心靈帶到美好的境界,使我們走進古人的心,體會他的悲歡離合。
在比賽中,評委老師也常常提到古詩詞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比如:當你在花叢中漫步時,你可以吟誦:"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
當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悲憤交加時,你可以吟誦:“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最后,我希望自己能更多地接觸古詩,品味珍貴的中國五千年歷史。
詩詞的世界,博大精深,永遠都有我們不知道的地方。
雖然我們在里面遨游,但是永遠感覺達不到彼岸。
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通用3
在這個周末的兩天中,讓我最有感受的就是觀看《中國詩詞大會》這個節目。
從前古詩詞在我心目中就是一個令我討厭的事物。詩中的一個個字,像極了帶有病毒的大細菌,總是讓我頭痛。要背古詩時,我就心情煩悶,卻又只能咬牙切齒地背誦。
但自從最近兩個月堅持看了這個節目后,我對詩詞有了更多的了解,不再厭煩,反而有些喜歡上了古詩詞。
星期六那天,我們一家照例打開電視欣賞《中國詩詞大會》詩詞競技欄目,我的精神頭兒也提高了許多。因為每次我都很想知道誰是擂主,還在心里暗暗地和節目中的選手較勁兒呢!
第一題出現了,開始幾秒,我的腦子里一片空白,但轉眼間就啟動了搜索模式。突然,我的腦中靈光一現,很快想起了答案,并大聲地說出了答案。這時的爸爸、媽媽和妹妹都沒想出來,聽了我的答案,都對我連連稱贊。我聽了開心極了,對后面的`題更是全神貫注,認真觀看,有時積極參與電視中的比賽;有時細心聽點評老師的講解,并默默地把關鍵之處記在心里;有時則反復斟酌字詞,反復體會詩句,反復感受詩人的情感。在這個看節目的過程中,我也學到了新的古詩,了解了更多古詩中的真諦。
詩詞是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詩詞是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詩詞是無數帶有感情色彩的圖畫。周末兩天里,我定時欣賞詩詞,學習詩詞,體會詩詞,咀嚼詩詞,這讓我更加熱愛詩詞,也越來越感覺,詩詞永遠是中華文化耀眼星空中最亮的星星!
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通用4
這幾天來,電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很火,最近一直在熱播。
我也看了這個電視節目,發現它的主要是這樣的:有三個環節,一個是四人比拼,另一個是“飛花令”,還有一個是“擂主爭霸賽”。
四人比拼:上一期選的四位參賽選手來答題,只能答九道題。選手靠的是百人團里答錯的.人數來得分,每人次一分。若答錯了,就跟目前場上最高分來比分數。要是低于本場最高分的話,就得離開現場。要是高于本場最高分的話,那么上一任最高分者就得離開現場。最后的最高分的選手與百人團中用時最短、準確率最高的一同玩“飛花令”。
“飛花令”:主持人定下主題字,兩位選手要說出帶有這個字的詩句,說錯、重復或沒有在規定時間內說出將被淘汰。留下的選手成為攻擂擂主,并和守擂擂主(上一期的最終擂主)一起進行“擂主爭霸賽”。
“擂主爭霸賽”:圖片線索/文字線索題,大屏幕上會有畫沙畫的快進視頻/給出四條線索,選手可隨時搶答。答對得一分,答錯則對方得一分。率先得到五分的將成為最終擂主。
看完了節目,我感覺到了中國人民對古代、現代詩詞的熱愛。即使現在不是詩詞的所屬時間,但是大家為了把詩詞傳承下去,還是付出了很多。所以,我們應該多多地去學習唐詩、宋詞等古詩,還有現代詩。
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通用5
我喜歡看《中國詩詞大會》,至今已播了5集,我都看過,攻擂成功的有4位擂主,第一季擂主是彭超,第二季擂主是李子琳,第三四季擂主是李四維,現在的守擂者是夏昆老師。
其實看第三季時,我看好了單計環,因為他是在上一期二十四道題用時最短并且都對的選手。李子琳我為她感到惋惜,她與李四維只有一題之差,但李四維的古詩詞容量又同樣讓人感到震撼。這幾季彭超的一句話讓我覺得特別好“我要不留遺憾”,讓我感受到他的努力與拼搏,讓我非常受教。
這些人里,我比較喜歡“大師兄”和“國寶”老師。“大師兄”姐姐真名叫吳空,而“國寶”老師的'真名叫單計環。吳空姐姐同樣答對了10道題,分卻比顧世寶低,顧世寶以166分的高分勝過前三位,只是李四維分比他還高,所以成為攻擂者。
不過這些題我也會很多呢!我數了數,一共31道題,印象最深的是“陳王惜時宴平樂”中“陳王”是誰?答案是曹植,我當時差一點答錯了。還有“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道題竟難倒了百人團中的59人,以前還讓一位選手第一題就答錯,真是不可思議!我要找到這首詩背背。原來,這是唐代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中的詩,全文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是一首思鄉的古詩。
總之,看了《中國詩詞大會》后我感觸非常大,看比賽也很有意思,還能學到很多知識呢!
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通用6
周五晚上,我觀看了一場激烈的比賽——《中國詩詞大會》。
本期中一共有六名選手,他們分別是:單擊環,顧世寶,吳空,祝浦程,李四維和上一場的擂主李子琳。
游戲規則是這樣的:每個人抽題,抽到幾號題,就答幾號題,每套題共有十道題,每答對一道,百人團答錯了幾人,選手就得幾分,如答錯一道,直接失敗,不能往后答題,如都答對了,誰的分高,誰將成為本場擂主,本場擂主將和上一場擂主打擂臺賽,誰贏了,誰將成為本場最終擂主。
首先是單擊環比拼:“松下問童子”的`下一句?這個我也會,當然是“言師采藥去”啦!
這一題就有點難了,說古代的“快遞員”的辛苦和哪句詩有關,A、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B、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C、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我曾經背過這首詩,記得好像是與楊貴妃吃荔枝有關,所以我選了C,他也選了C,答對了!耶!
又一題是“古來征戰幾人回”的上一句。啊,對,是“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我又答對了。
剩下的4位選手依次上場。
最后,李四維在攻擂者里拿到最高分,去攻打上一期擂主李子琳。之后李四維以5:4戰勝李子琳,成為本期擂主。
看完這個節目后,我深有感觸:“選手們都很厲害,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要多背古詩詞,像李四維那樣成為詩詞達人!”
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通用7
春節期間,我享用了多場精神文化大餐,其中《中國詩詞大會》總決賽讓我的心靈產生共鳴并升華,是最難忘的一次文化之旅。
《中國詩詞大會》開始時,我家的場景是這樣的:媽媽坐在電視機前手舉相機,把詩詞內容拍攝下來,我和爸爸肩并肩坐在一起,全神貫注看選手答題,聆聽各位評委的精彩點評與講解,我會快速把出現在屏幕上的詩詞讀兩遍。看到精彩處,我們會不約而同地鼓掌,“飛花令”環節我們為選手的知識淵博發出嘖嘖贊嘆聲!每一期將近尾聲時,我們會猜測本期擂主是誰,也會賭最后的擂主將會花落誰家。
節目結束后,爸爸會協助我把相機里記錄的.內容整理在本子上。從節目中我學到了許多知識,例如:“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中“剪燭”的目的是調亮燭光;“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體現的是豪邁的情懷……我也記下了蒙曼老師對我們的告誡:“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了解參賽選手的人生經歷后,我感慨不已。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大學生、教師、編輯、農民,還有快遞員,其中患癌農民白茹云答題時的淡定令我記憶深刻,還有一位選手曾經干了7年抹灰工,不論嚴寒還是酷暑,每天早上5點鐘起床讀背詩詞,這些都讓我非常感動。今后我也要志存高遠,踏踏實實好好學習。
今年的這個春節過得非常有意義,從《中國詩詞大會》中我感悟到了很多,這些是最寶貴的精神食糧!
【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相關文章:
中國詩詞大會詩句摘抄02-16
中國詩詞大會作文推薦07-13
中國詩詞大會七夕中的詩詞07-26
中國詩詞大會策劃書04-19
中國詩詞大會觀后心得范文10-09
《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06-18
中國詩詞大會的觀后感06-21
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06-17
于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06-17
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