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送友人》古詩詞鑒賞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古詩吧,狹義的古詩,是指產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送友人》古詩詞鑒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譯文1
青山橫臥在城郭的北面,
白水泱泱地環繞著東城。
在此我們一道握手言別,
你象蓬草飄泊萬里遠征。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
夕陽余暉可比難舍友情。
頻頻揮手作別從此離去,
馬兒也為惜別聲聲嘶鳴……
譯文2
北城門外青山橫亙,東城之外白水環繞。
在此地一分別,你就要像孤蓬一樣萬里飄泊了。
白云飄浮不定如游子心意,太陽緩緩落山像我依依不舍的感情。
彼此揮手,從此別離;蕭蕭馬鳴,不忍分別。
注釋:
【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種外墻。
【2】白水:清澈的水。
【3】一:助詞,加強語氣。名做狀。
【4】別:告別。
【5】蓬:古書上說的一種植物,干枯后根株斷開,遇風飛旋,也稱“飛蓬”。詩人用“孤蓬”喻指遠行的朋友。
【6】征:遠行。
【7】浮云游子意:曹丕《雜詩》:“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車蓋。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會。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后世用為典實,以浮云飄飛無定喻游子四方漂游。浮云,飄動的云。游子,離家遠游的人。
【8】茲:聲音詞。此。
【9】蕭蕭:馬的呻吟嘶叫聲。
【10】班馬:離群的馬,這里指載人遠離的馬。班,分別;離別,一作“斑”。
這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情意綿綿,動人肺腑。
首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點出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并肩緩轡,不愿分離。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這兩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確是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
中間兩聯切題,寫離別的深情。頷聯“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蓬草那樣隨風飛轉,到萬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達了對朋友飄泊生涯的深切關懷。落筆如行云流水,舒暢自然,不拘泥于對仗,別具一格。頸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卻又寫得十分工整,“浮云”對“落日”,“游子意”對“故人情”。同時,詩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隨風飄浮,象征著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在這山明水秀、紅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別,特別令人留戀而感到難舍難分。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聯兩句,情意更切。“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揮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那么內心的感覺如何呢?詩人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這一句出自《詩經·車攻》“蕭蕭馬鳴”。班馬,離群的馬。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詩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可謂鬼斧神工。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致,不落俗套。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云,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這正是評家深為贊賞的李白送別詩的特色。
賞析
這是首送別詩,充滿詩情畫意。首聯工對,寫得別開生面。先寫作別處的山水:青山橫亙外城之北,白水環繞東城潺流。此兩句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刻出山之靜態,“繞”字畫出水之動態。如此描摹,揮灑自如,秀麗清新。中間二聯切題,寫分手時的離情別緒。前兩句寫對朋友飄泊生涯的關切,落筆如行云流水,舒暢自然。后兩句寫依依惜別的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寫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尾聯更進一層,抒發難舍難分的情緒。化用:《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句,嵌入“班”字,寫出馬猶不愿離群,何況人乎?烘出繾綣情誼,真是鬼斧神工。
詩寫得新穎別致,豐采殊異。色彩鮮艷,語言流暢,情意宛轉含蓄,自然美與人情美水乳交融,別是一番風味。
創作背景
此詩創作時間、地點不明。安旗《李白全詩編年注釋》認為此詩:“詩題疑為后人妄加······其城別之池當在南陽。”并將此詩創作時間定為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3]郁賢皓疑為于玄宗天寶六載(747年)于金陵所作。[9]一說地點在安徽宣城市區別士橋。“別士橋”原名“鎮寧橋”,因為這首詩而被改稱為別士橋。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情意深長的送別詩,作者通過送別環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首聯的“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交代出了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并肩緩轡,不愿分離。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流過。這兩句中“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用詞準確而傳神。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未見“送別”二字,其筆端卻分明飽含著依依惜別之情。
接下去兩句寫情。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說: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那隨風飛舞的蓬草,飄到萬里之外去了。此聯從語意上看可視為流水對形式,即兩聯語義相承。但純從對的角度看不是工對,甚至可以說不“對”,它恰恰體現了李白“天然去雕飾”的詩風,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縛內容的看法。此聯出句“此地一為別”語意陡轉,將上聯的詩情畫意扯破,有一股悲劇的感人力量。古人常以飛蓬、轉蓬、飄蓬喻飄泊生涯,因為二者都有屈從大自然、任它物調戲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所以,此句想到“”蓬的形象時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聲珍重可比。
頸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筆揮灑出分別時的寥闊背景:天邊一片白云飄然而去,一輪紅日正向著地平線徐徐而下。此時此景,更令詩人感到離別的不舍。這兩句“浮云”對“落日”,“游子意”對“故人情”,也對得很工整,切景切題。詩人不僅是寫景,而且還巧妙地用“浮云”來比喻友人:就象天邊的浮云,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誰知道會飄泊到何處呢?無限關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輪西沉的紅日落得徐緩,把最后的光線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離開。而這正是詩人此刻心情的象征。太白集王琦注云:“浮云一往而無定跡,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銜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心,寫得流暢自然,感情真摯。此句也可理解為游子將行未行的戀舊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復雜意緒。落日的形象既可理解為故人的眷戀之情,亦可理解為對友人的祝福之情。“夕陽無限好”、“長河落日圓”,但愿友人前路陽光燦爛,諸事圓滿遂心,呼應了“孤蓬萬里征”一句。
尾聯兩句,情意更切。“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揮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詩人內心的感受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詩人和友人在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末聯借馬鳴之聲猶作別離之聲,襯托離情別緒。李白化用古典詩句,用一個“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是鬼斧神工的手筆。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致,不落俗套。詩中青山,流水,紅日,白云,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組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畫面中流蕩著無限溫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名家評價
仇兆鰲:“太白詩‘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對景懷人,意味深遠。”
朱諫《李詩選注》:“句法清新,出于天授。唐人之為短律,率多雕琢,白自腦中流出,不求巧而自巧,非唐人所能及也。”
沈德潛《唐詩別裁》:“三、四流走,竟亦有散行者,然起句必須整齊。蘇、李贈言,多唏噓語而無蹶蹙聲,知古人之意在不盡矣,太白猶不失斯意。”
凌宏憲《唐詩廣選》:蔣春甫曰:不如此接,便無生氣(“此地”二句下)。
吳烻《唐詩直解》:評:不刻不淺,自是爽詞。
《唐風懷》:質公曰:倏忽萬里,念此黯然銷魂。
《唐詩歸折衷》:唐云:起極弘遠(首二句下)。唐云:接得輕便(“此地”二句下)。唐云:結更凄楚(末二句下)。吳敬夫云:深情婉轉,老致紛披,便可與老杜“帶甲滿天地”同讀。
王堯衢《古唐詩合解》:前解敘送別之地,后解言送友之情。
屈復《唐詩成法》:“青山”、“白水”,先寫送別之地,如此佳景為“孤篷萬里”對照。“此地”緊接上二句,“一別”,送者、去者合寫。五、六又分寫。“自茲”二字,人、地總結。八止寫“馬鳴”,黯然銷魂,見于言外。
愛新覺羅·弘歷《唐宋詩醇》:首聯整齊,承則流走,而下聯健勁,結有蕭散之致。大匠運斤,自成規矩。
施重光《唐詩近體》:每句整齊。結得灑脫,悠然不盡。
《精選五七言律耐吟集》:青蓮五律無一首不意在筆先,掃盡人千百言,破空而下。
藤元粹《李太白詩醇》:嚴滄浪曰;五、六澹蕩凄遠,勝多多語。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獨具個性特色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少年即顯露才華,博學廣覽。青年離川,長期在各地漫游。天寶初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爆發后,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于當涂(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送友人》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李白《送友人》鑒賞08-31
薛濤《送友人》唐詩鑒賞12-14
古詩詞的鑒賞07-23
古詩詞鑒賞01-11
經典的古詩詞鑒賞06-17
《水調歌頭》古詩詞鑒賞09-27
古詩詞鑒賞技巧09-23
優美古詩詞鑒賞11-23
春曉古詩詞鑒賞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