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荷花的詩詞
有關荷花的詩詞1
1、青陽渡
作者:佚名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頭蓮。
2、子夜吳歌夏歌
作者:李白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3、采蓮
作者: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4、采蓮曲
作者: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5、臨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作者:尹鶚
一番荷芰生池沼,檻前風送馨香。昔年于此伴蕭娘。相偎佇立,牽惹敘衷腸。
時逞笑容無限態,還如菡萏爭芳。別來虛遣思悠飏。慵窺往事,金鎖小蘭房。
6、荷花
作者:石濤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7、贈荷花
作者: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8、采桑子荷花開后西湖好
作者:歐陽修
荷花開后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后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9、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10、古風其五十九
作者: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
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
秀色空絕世,馨香為誰傳。
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結根未得所,愿托華池邊。
11、淥水曲
作者:李白
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
12、詠新荷應詔
作者:沈約
勿言草卉賤,幸宅天池中。
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搖風。
寧知寸心里,蓄紫復含紅!
13、得勝樂夏
作者:白樸
酷暑天,葵榴發,噴鼻香十里荷花。
蘭舟斜纜垂揚下,只宜輔枕簟向涼亭披襟散發。
有關荷花的詩詞2
一、夜泛西湖其四
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
漸見燈明出遠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譯文
兩岸菰蒲茂密望不到邊際,湖上茫茫綠水蕩漾,荷花在夜晚靜靜開放,風露中滿含細細幽香。
遠處的寺院燈火,越來越顯得明亮,我還要等待月落天黑,欣賞這萬頃閃耀的湖光。
賞析
前兩句寫船過菰蒲:菰蒲無邊,湖水茫茫,荷花夜開,清香撲鼻。月夜泛舟于這樣的荷花叢中,更加令人陶醉。周密《癸辛雜識》載:“西湖四圣觀前有一燈浮水上,其色青紅,自施食亭南至西冷橋復回。風雨中光愈盛,月明則稍淡。雷電之時,則與電光爭閃爍。”詩中的“漸見燈明出遠寺”即寫此,“漸”、“出”二字,正暗示了船在行進中。以上所寫都是月下湖光景色。“更待月黑看湖光”,提示組詩中的后文寫月落之后的湖光景色。此詩山水意象所含有的哲理內容是極不明的,確詩人取“月黑”才好“看湖光”這一充滿理趣的現象,提供了可供讀者深掘的哲理境界。
二、贈劉景文 / 冬景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最是 一作:正是)
譯文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寫贈給好友劉景文的。詩的前兩句寫景,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的目的。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一面,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無法相比的。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蘇軾的《贈劉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蘇軾在杭州任知州時作的。《苕溪漁隱叢話》說此詩詠初冬景致,“曲盡其妙”。詩雖為贈劉景文而作,所詠卻是深秋景物,了無一字涉及劉氏本人的道德文章。這似乎不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實際上,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于將對劉氏品格和節操的稱頌。不著痕跡地糅合在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中。因為在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莫過于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樹和松柏一樣,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操。
古人寫秋景,大多氣象衰颯,滲透悲秋情緒。然此處卻一反常情,寫出了深秋時節的豐碩景象,顯露了勃勃生機,給人以昂揚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中“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兩句相提并論,說是“二詩意思頗同而詞殊,皆曲盡其妙”(《苕溪漁隱叢話》)。
荷與菊是歷代詩家的.吟詠對象,常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為什么此詩一開頭卻高度概括地描繪了荷敗菊殘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畫面?這全然是為了強調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黃橘綠之時。雖然橙和橘相提并論,但事實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為“橘”象征著許多美德,故屈原寫《橘頌》而頌之,主要贊其“獨立不遷”、“精色內白”、“秉德無私”、“行比伯夷”。此詩的結句正有此意,在表達上融寫景、詠物、贊人于一爐,含蓄地贊揚了劉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三、浣溪沙·荷花
四面垂楊十里荷。問云何處最花多。畫樓南畔夕陽和。
天氣乍涼人寂寞,光陰須得酒消磨。且來花里聽笙歌。
譯文
四面垂柳圍繞著十里香荷。請問哪里蓮花最多?畫樓南畔,夕陽西落。
天氣乍一變涼,給人們帶來了秋的寂寞。蕭索的光陰,需用美酒打發、消磨。暫且來此花叢,細聽吹笙唱歌。
賞析
上片首寫西湖荷花盛多: “四面垂楊十里荷,問云何處最花多。”潁州西湖是安徽的風景名勝,其十里荷花更是秾麗迷人。人謂“東坡處處有西湖”,如杭州有西湖,潁州也有西湖,“性本愛丘山”的詞人,他吟詠湖山,并熱愛湖山。在十里荷香的潁州西湖,必會引發他描摹湖景的無限樂趣,故下文云:“畫樓南畔夕陽和”。在四面依依垂楊和十里荷香的幽雅境界里,詞人又看到南畔的畫樓頂端正掛著一輪溫和的夕陽,五彩的晚霞籠罩天空,映照著水波蕩漾的湖面,給人以舒展愜意的美感享受。
下片突然轉折,從快意煞時轉向孤寂哀傷:“天氣乍涼人寂寞,光陰須得酒消磨。”天氣乍涼引發了詞人的寂寞感,真實而自然,但實際上,并非天涼必然引起寂寞,而是由于詞人內心早存寂寥空漠的人生感受的緣故,天涼只是氣候的誘因而已。此時的詞人,可謂壯志難酬而心存憂慮,他在朝中屢遭小人攻訐和當軸者的忌恨,被迫“補外”作地方官。詞人此時正是在三次被排擠而“補外”的坎坷境遇中,所謂“一肚皮不合時宜”,使他厭倦仕途、崇尚歸田。結語“且來花里聽笙歌”,說自己且憂中取樂,躲進荷花叢中來聽賞悠揚哀傷的笙歌。
此詞作細致描繪了詞人面對潁州西湖的盛開荷花所引起的仕宦寂寞感受。全詞大起大落,心物交融,強烈反差,寄慨遙深。本欲在淡泊利祿中使自己的心理獲得平衡,然而實際上卻是“剪不斷、理還亂”,使自己陷入愈加難以解脫的矛盾苦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