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的詩詞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作的詩。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平樂的詩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平樂的詩詞 篇1
清平樂
馮延巳
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高卷。
黃昏獨倚朱欄,西南新月眉彎。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①春寒。
【注】①特地:特別。
21.詞的上片是怎樣寫景的?(4分)
答:
22.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下片分析。(3分)
答:
參考答案:
21.上片采用由遠及近的順序寫景。(1分)先寫傍晚時分雨過天晴,池塘溢滿了雨水。
這是遠望的.景觀。(1分)再寫柳院之中燕子雙雙歸來。這是近觀的景象。(1分)接著寫樓閣之中畫簾高卷。這是身邊的景致。(1分)上片描繪了一幅傍晚時分的雨后春景圖。(答動靜結合、點面結合亦可)
22.下片著一獨字,揭示詞人孤獨凄冷苦悶難解的心情。(1分)傍晚時分,獨自登樓遠眺,一彎新月遙掛天邊。(1分)月缺人難全。春風吹起臺階下的落花,吹皺身上的羅衣。春寒心更寒。(1分)(本題可以答藝術手法,如借景抒情。但是藝術手法不是得分的關鍵)
清平樂的詩詞 篇2
漁家傲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出浴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叫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①,莫辭醉,此花不與鮮花比。
清平樂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②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注】這兩首詞都是李清照的詠梅之作。①綠蟻:一種美酒。②挼:搓揉。
【小題1】兩首詞中的“梅”這一意象有什么不同?兩首詞都寫到了“醉”,所表達的感情是否相同?試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小題2】兩首詞都寫了梅花,通過梅花寫人,創設的意境卻完全不同。試簡要分析各是怎樣的意境以及意境不同的原因。
答案
(1)答案:
①中的“梅:開在雪中但春意已露.有明月照耀.嬌媚半開.玲瓏清新.像一個出浴美人.中的“梅:開在雪中受狂風摧殘.零落難看.
②所表達的'感情不同.中的“醉:梅花的嬌美姿色使人欣賞.雪綴瓊枝.月照梅花的清新意境使人迷戀.勸人飲醉.表達的是依戀梅花.欣喜春信的陶醉喜悅的感情.中的“醉:年年都醉.但是傷心淚.是感傷自己天涯海角飄泊不定.感傷世事動蕩變化.歲月流逝.而人生衰老.(本題考查了比較鑒賞.分別從“意象和“感情方面進行了考查.回答時分條作答.意思對即可.)
(2)答案:
①的意境:淡雅.清新.寧靜.玲瓏.優美,
②的意境:冷落.蕭索.沉郁.凄傷.(本題主要考查了意境.注意題干中命題人的提示句:“怎樣的意境.意思對即可.)
清平樂的詩詞 篇3
何處游女?蜀國多云雨。云解有情花解語,窣地繡羅金縷。
妝成不整金鈿,含羞待月秋千。住在綠槐陰里,門臨春水橋邊。
古詩簡介
《清平樂·何處游女》是唐末五代詞人韋莊的詞作。此詞上片二十二字,下片二十四字,主要抒寫蜀地女子的美麗多情。全詞語言清麗,造型柔美,充滿了詩情畫意。末二句把人帶進了意境之中,留連難舍。
注釋
⑴游女——指郊游的女子。《詩經·周南·漢廣》:“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朱熹注:“江漢之俗,其女好游,漢魏以后猶然,如大堤之曲可見也。”
⑵“蜀國”句——四川一帶多云雨。云雨:這里是雙關語,表面指自然界云雨,實指男女歡合游冶之事。宋玉《高唐賦序》:“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臺,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云氣,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云者也。’王曰:‘何謂朝云?’玉曰:‘昔者先王游于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王因而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岨,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所以,后人常用“云雨”來表示男女歡合,有時也用“高唐”、“巫山”、“陽臺”等,表示這一意思。
⑶“云解”句——游女們如含情之云,如知語的'花。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解語花》:唐玄宗于秋八月,在太液池與貴戚歡宴,池中有千葉白蓮數枝盛開,左右皆嘆羨久之。帝指貴妃示于左右曰:“爭(怎)如我解語花?”后多用“解語花”比喻美人。
⑷“窣地”句——繡羅裙、金絲帶,垂曳著地。窣(sū蘇):勃窣,原意是緩行的樣子。司馬相如《子虛賦罰骸皨婃┎@,上乎金堤。”顏師古注:“媻姍、勃窣,謂行于叢薄之間也。”胡紹英說:“媻姍”、“勃窣”,皆謂緩行之貌。這里的“窣地”,是拖掃于地之意。
⑸金鈿——頭上妝飾品。
清平樂的詩詞 篇4
清平樂·村居原文
作者: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亡通:無)
清平樂·村居譯文及注釋
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于編織雞籠。
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注釋
⑴清平樂(yuè):詞牌名。村居:題目
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吳音:吳地的方言。作者當時住在信州(今上饒),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樂。
⑷翁媼(ǎo):老翁、老婦。
⑸鋤豆:鋤掉豆田里的草。
⑹織:編織,指編織雞籠。
⑺亡(wú)賴:這里指小孩頑皮、淘氣。亡,通“無”。
⑻臥:趴。
清平樂·村居賞析清平樂·村居賞析
辛棄疾詞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寫農村生活的佳作,其中,有風景畫,也有農村的風俗畫。這首《清平樂·村居》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
劉熙載說,“詞要清新”,“澹語要有味”(《藝概·詞曲概》)。作者的此作正具有“澹語清新”、詩情畫意的特點。它表現在描寫手法、結構和構思三個方面。
在描寫手法上,這首詞,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艷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如若不是大手筆,是難能達到此等藝術意境的。
上闋頭兩句,寫這個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緊靠著房屋有一條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在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兩筆,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組成的清新秀麗的環境勾畫出來了。不難看出,這兩句在全首詞中,還兼有點明環境和地點的使命。
三四兩句,描寫了一對滿頭白發的翁媼,親熱地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聊天的優閑自得的畫面,這幾句盡管寫得很平淡,但是,它卻把一對白發翁媼,乘著酒意,彼此“媚好”,親密無間,那種和協、溫暖、愜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現出來了。
這就是無奇之中的奇妙之筆。當然,這里并不僅僅是限于這對翁媼的生活,它概括了農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樂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義。“吳音”,指吳地的地方話。作者寫這首詞時,是在江西上饒,此地,春秋時代屬于吳國。“媼”,是對老年婦女的代稱。
下闋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書其事,和盤托出三個兒子的不同形象。大兒子是家中的主要勞力,擔負著溪東豆地里鋤草的重擔。二兒子年紀尚小,只能做占鋪助勞動,所以在家里編織雞籠。三兒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調皮玩耍,看他躺臥在溪邊剝蓮蓬吃的神態,即可知曉。這幾句雖然極為通俗易懂,但卻刻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描繪出耐人尋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兒無拘無束地剝蓮蓬吃的那種天真活潑的神情狀貌,饒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謂是神來之筆,古今一絕!“無賴”,謂頑皮,是愛稱,并無貶意。“臥”字的用得極妙它把小兒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所謂一字千金,即是說使用一字,恰到好處,比坐、躺、趴等用的更妙,就更能給全句或全詞增輝。這里的“臥”字正是如此。
在藝術結構上,全詞緊緊圍繞著小溪,布置畫面,展開人物的活動。從詞的意境來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兒鋤豆溪東”、“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四句,連用了三個“溪”字,使得畫面的布局緊湊。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詞結構上起著關鍵作用。
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里,卻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在寫人方面,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悅目的感覺,這樣的構思巧妙、新穎,色彩協和、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從作者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雅靜的環境描寫,對翁媼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畫,表現出詞人喜愛農村和平寧靜的生活。
這首詞,是作者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上饒地區閑居農村時寫的,詞作描寫農村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生活,并不能說是作者對現實的粉飾。從作者一生始終關心宋朝恢復大業來看,他向往這樣的農村生活,因而會更加激起他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愛國熱忱。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在遠離抗金前線的村莊,這種和平寧靜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觀想象的產物,而是現實生活的反映。
在這首詞中作者通過對農村景象的描繪,反映出他的主觀感情,并非只在純客觀地作素描。
作者這首詞是從農村的一個非勞動環境中看到一些非勞動成員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農村有生機、有情趣的一面。上片第一、二兩句是作者望中所見,鏡頭稍遠。“茅檐低小”,鄧《箋》引杜甫《絕句漫興》:“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此正寫南宋當時農村生活條件并不很好。如果不走近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這戶人家的活動,也聽不到人們講話的聲音的。第二句點明茅屋距小溪不遠,而溪上草已返青,實暗用謝靈運《登池上樓》“池塘生春草”語意,說明春到農村,生機無限,又是農忙季節了。作者略含醉意,迤邐行來,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卻聽到一陣用吳音對話的聲音,使自己感到親切悅耳(即所謂“相媚好”),這才發現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勞動,只有一對老夫婦留在家里,娓娓地敘家常。所以用了一個反問句:“這是誰家的老人呢?”然后轉入對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繪。這樣講,主客觀層次較為分明,比把“醉”的主語指翁媼似更合情理。
下片寫大兒鋤豆,中兒編織雞籠,都是寫非正式勞動成員在搞一些副業性質的勞動。這說明農村中絕大多數并非坐以待食、不勞而獲的閑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點力所能及的活兒,則成年人的辛苦勤奮可想而知。“臥”字確實使用最妙,它把小兒躺在溪邊剝蓮蓬吃的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從而使人物形象鮮明,意境耐人尋味。表現出只有老人和尚無勞動力的年齡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樂。這實際上是從《莊子·馬蹄篇》“含哺而熙(嬉),鼓腹而游”的描寫化出,卻比《莊子》寫得更為生動,更為含蓄,也更形象化。特別是作者用了側筆反襯手法,反映農村生活中一個恬靜閑適的側面,卻給讀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補充余地。這與作者的一首《鷓鴣天》的結尾,所謂“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正是同一機杼,從藝術效果看,也正有異曲同工之妙。
詩人描繪了一家五口在鄉村的生活情態,表現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體現了作者對田園安寧、平靜生活的羨慕與向往。
清平樂的詩詞 篇5
《清平樂·洛陽愁絕》
唐代:溫庭筠
洛陽愁絕,楊柳花飄雪。終日行人恣攀折,橋下水流嗚咽。
上馬爭勸離觴,南浦鶯聲斷腸。愁殺平原年少,回首揮淚千行。
《清平樂·洛陽愁絕》譯文
當我辭別洛陽的時候,春暮的景色更使我傷心欲絕,楊花柳絮飄舞著如漫天飛雪。遠行的人天天折走柳枝,橋下的流水時時都在嗚咽,唱不完送別的悲歌。
上馬時朋友爭勸送別的酒。我最怕那南浦的鶯啼,聲聲都是斷腸的歌喉。燕趙兒郎也傷愁,揮不盡千行淚,又回頭。
《清平樂·洛陽愁絕》注釋
1.清平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后用作詞牌名。《宋史·樂志》入“大石調”,《金奩集》、《樂章集》并入“越調”。雙調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韻,后片三平韻。
2.洛陽:最早為東周都城,此后后漢、西晉、北魏、隋等朝均建都于此。唐時為東都。
3.恣(zì)攀折:任意攀折。恣,一作“爭”。
4.離觴(shāng):餞別之酒。
5.南浦:南面的.水邊。后常用稱送別之地。
6.平原年少:泛指貴族子弟,這里指遠行的人。平原,古地名,戰國時趙邑,即今山東省平原縣。
《清平樂·洛陽愁絕》創作背景
溫庭筠存《清平樂》小令兩闋,此乃惜別之作。一般送別之作多寫凄切,而此詞卻別具一種陽剛之美,因此有人猜測可能“作于被貶之時”(見《唐五代四大名家詞》)。
《清平樂·洛陽愁絕》賞析
這是一首寫離情的詞。上闋寫橋上送別。“洛陽愁絕,楊柳花飄雪。”一開頭就點出了這次送別的地點和時間:正值陽春天氣,洛陽城里柳絮紛飛,如同雪花飄飄。這時有人要遠行,朋友們都聚集在橋上為他送別。“終日行人恣攀折,橋下水流嗚咽。”按照古人風俗,送別要折楊柳以相贈,用來表示依依不舍之情。因為經這橋上遠行的人絡繹不斷,來這橋上送行的人成群結隊,所以整天都有人折楊柳枝,於加腥酥詞治匱省K捅鸕目奚頹畔碌牧魎⑸裁巧粽媸嗆橙誦姆巍U飫鋝皇侵斃蠢氤睿遣嗝婧嬙欣氤畹鈉鍘
下闋具體描繪離別的場面以及別后的心情。“上馬爭勸離觴,南浦鶯聲飛斷腸。”行人上馬就要起程了,這時朋友們爭著勸飲最后一杯酒,大家便揮手告別。江淹《別賦》有句“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南浦是地名,在福建,這里借指送別之處。一旦離開洛陽,又是那樣的牽腸掛肚。忽然聽到鶯啼婉囀,好似聲聲勸人留下,實在不忍離去。換頭二句所寫情景,愁絕可見。“愁殺平原年少,回首揮淚千行。”平原年少,出自“我本平原兒,少年事遠行”。平原作為燕趙之地,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交友至深,故離愁使人格外傷感。結尾二句先以“愁殺”二字與首句的“愁絕”呼應,點出情懷,再以“回首揮淚千行”六個字將依依離情與主人公的無限悲苦,形象地揭示了出來,一種難舍難分之情態躍然紙上。
一般送別之作多寫得凄凄切切。溫庭筠這首詞雖然格調也不高,但并無兒女之態,脂粉之氣。大家公認溫庭筠詞“大半托詞房帷,極其婉雅”,這首詞卻是個例外,別具一種陽剛之美。
《清平樂·洛陽愁絕》作者介紹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清平樂的詩詞 篇6
原文
春宵睡重,夢里還相送。枕畔起尋雙玉鳳,半日才知是夢。
一從賣翠人還,又無音信經年。卻把淚來作水,流也流到伊邊。
古詩簡介
《清平樂·春宵睡重》,是辛棄疾的一首詞。寫一個閨中少婦,與所愛的人,一別經年,音訊全無,生死未卜。是所愛的人變了心,還是發生了什么意外?上片寫得情凄意切,感興淋漓;下片細膩感人。這首《清平樂》婉約秀娟,從不同的側面展示了詞人的心扉。
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寫離別苦悶的愛情詞。
辛棄疾一生寫了許多“大聲鏜鞳”的撫時感事的詞章,但“稼軒詞,中調、小令亦間作嫵媚語”(鄒祗謨《遠志齋詞衷》語),其中頗有不失為優秀的篇章,這首《清平樂》,便是其中的`一篇。
詞寫一個閨中少婦,與所愛的人,一別經年,音訊全無,生死未卜。是所愛的人變了心,還是發生了什么意外?上片,“春宵睡重,夢里還相送。”寫這個閨中婦人,春夜做了一個夢,夢見當年兩人分別相送時的情景。她待要找尋玉釵分一半與所愛的人做紀念時,驚醒過來,“才知是夢”。寫得情凄意切,感興淋漓。
下片,“一從賣翠人還,又無音信經年。”與心愛的人長久離別,而不能見面,且又無音訊。怎辦呢?“卻把淚來作水,流也流到伊邊。”只好以眼淚作水,自離別以后,流的淚水,匯流成河。這由淚水匯成的河流,也早可以流到心愛人的身邊了!描寫得多么形象生動,維妙維肖,細膩感人。由于作家的筆觸深入到描寫對象的心靈深處,把握住特定環境下的特定情境,捕捉住足以代表情人之間別離苦悶的特定特征,因而塑造出有個性特征的動人形象,從而產生了感人的藝術效果。
《宋四家詞選"序論》說:“稼軒斂雄心,抗高調,變溫婉,成悲涼。”概括了辛詞的基本風貌。辛詞以豪邁雄大見長,這方面的作品是極為豐富的。但是,辛棄疾也同時創作了一批以婉約秀娟而著稱的作品。這些作品,如嬌艷的春蘭,與他的另一大批有如傲霜秋菊的作品,爭奇斗艷,顯示了作家生活的廣闊和才華的超絕。正如這首《清平樂》從不同的側面展示了詞人的心扉,讓我們領略了他豐饒多姿的藝術才華。
清平樂的詩詞 篇7
古詩原文
煙深水闊,音信無由達。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懸懸離別。
盡日感事傷懷,愁眉似鎖難開。夜夜長留半被,待君魂夢歸來。
譯文翻譯
無邊煙水把你我隔開,些須音信早巳斷絕。唯有碧天云邊明月,偏照著我倆遙遙的離別。
整天感懷往事傷心,愁眉象鐵鎖難以打開。夜夜留著半邊錦被,等待你的夢魂歸來。
注釋解釋
清平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后用作詞牌。《宋史·樂志》入“大石調”,《金奩集》、《樂章集》并入“越調”。通常以李煜詞為準。雙調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韻,后片三平韻。
懸懸:遙遠。《易林—晉之坎》:“懸懸南海,去家萬里。”
盡日:整天。
被:棉被。
待:等候,逗留,遲延。
創作背景
這首詞創作的具體時間已無法考證。這首詞是詞人看到一位思婦的離別之苦,有感而發。
詩文賞析
《清平樂》“詞語淺薄”,甚而疑為后人偽托。這首詞表面上抒寫了一位思婦離別之苦,實際上通過女主人公的內心描寫,塑造出一位熱情、大膽,對生活充滿加烈追求的可愛的婦女形象。詩人借夢中相聚,一方面把不合理的社會現實赤裸裸的地暴露出來,另一方面也表達出了對思婦的這種不可扼殺的愛情的歌頌和贊美。
上闋用環境襯托寫愁苦心情。“煙深水闊”,音信也無;碧天明月,樂景哀情,一個“偏”字,遷愁于月,煩心之至,愁苦之至。“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正與此同。竇娥臨刑,怨地怨天,都是怨極的.表現。“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懸懸離別。”唯碧天云邊明月,偏照著我倆遙遙的離別。“懸懸”惦記晝夜懸懸思戀。
下闋用表情行動寫愁苦與盼歸。“愁眉似鎖難開”是表情、心情;“夜夜長留半被,待君夢魂歸來。”是行動,是切盼,更是癡情。難得詞人奇思異想,把思婦情思寫得深而再深。遷愁怨于明月,留半被待魂歸,奇想幽深,構成此詞的特色藝術。“夜夜長留半被”,晚上孤獨等候,睡了留著半邊錦被。“待君魂夢歸來”,希望在入睡的夢靈魂相遇。直接抒發了思婦的愁苦和思念,百轉千回。
清平樂的詩詞 篇8
候蛩凄斷,人語西風岸。
月落沙平江似練,望盡蘆花無雁。
暗教愁損蘭成,可憐夜夜關情。
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注釋
蛩:音窮,蟋蟀。
練:素白未染之熟絹。
譯文
蟋蟀哀鳴欲斷魂,
秋風蕭瑟秋江岸,人語秋蟲共鳴。
冷月落沙洲,澄江如彩絹,
千里蘆花望斷,不見歸雁行蹤。
默默愁煞庾信,
可憐夜夜脈脈含離情。
只有那一葉梧桐悠悠下,
不知寄托了多少秋涼悲聲!
賞析
此詞見于《山中白云詞》卷四。原是張炎贈給他的學生陸行直(又稱陸輔之)的。其時,張炎年五十三歲。
據《珊瑚網》卷八記載:陸行直《清平樂?重題碧梧蒼石圖》序中有“候蟲凄斷,人語西風岸。月落沙平流水漫,驚見蘆花來雁。可憐瘦損蘭成,多情因為卿卿。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一詞。詞中所言“卿卿”為當時陸之歌伎,才色皆稱。此詞定稿后關鍵字句有較大改動。大概是在作者收入詞集時,有意為之。原詞無非是寫一點“花情柳思”,表達出一種風流艷情,而定稿則將艷情轉向“愁情”??為國破為家亡而發的感慨致深的悲愁。
上片“候蛩”四句寫出秋意:候蛩(即蟋蟀)的哀鳴,西風的衰颯,秋月的清冷,秋江的澄凈,無雁的蘆花,一幅蕭殺的“秋曉圖”。以中,人們不難觸發出一股悲憤憂愁的`“共鳴”來。作者選景立意頗深:寫秋寒,不言西風呼嘯,而言候蛩凄斷;寫秋感,不半個愁字,而言蘆花盼雁。既含蓄又有美感,表現作者深厚的功力。
下片“暗教”四句,道出無限“秋愁”:“蘭成”,南朝梁時人?信的小字,后其被北方政權所俘。“梧葉”,梧桐之葉,其最易引發秋感。白居易《長恨歌》中有“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把“秋雨梧桐”作為人世中最易引起愁情悲感的事來寫。而晚唐詞人“溫庭筠”又有“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更漏子》),更為梧葉增添豐厚的感情積淀。而作者言梧葉而寫“一枝”,正是更加形象地表現出孤苦潦落,刻劃人物情景入木三分。下片短短幾句,卻把上片所寫之景統統升華、提煉成了情語,借?信之事道出人間道不盡的悲歡離合,借梧葉之孤義表達人世的蒼滄。而最后一句“梧葉秋聲”又極具概括性和藝術性,又成為蓋世佳句。
此詞在藝術上是成功的,從選景的巧妙,從言情的深遠,都極具特色。其筆調精練,含蓄;其風韻幽雅獨特;其意境清空淡遠;其情感真切感人。正是由于這樣的造詣,張炎的“秋詞”可以與宋玉的《九辯》、歐陽修的《秋聲賦》并列。清代陳廷焯評價說:玉田工于造句,每令人拍案叫絕,如《清平樂》“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此類皆“精警無匹”。(見《白雨齋詞話》卷二)。
清平樂的詩詞 篇9
古詩原文
秋光燭地。簾幕生秋意。露葉翻風驚鵲墜。暗落青林紅子。
微行聲斷長廊。熏爐衾換生香。滅燭卻延明月,攬衣先怯微涼。
詩文賞析
陳師道是“蘇門六君子”之一。黃庭堅曾贊云:“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他的詞纖細平易,如《蝶戀花》:“路轉河回寒日暮,連峰不計重回顧。”《南鄉子》:“花樣腰身宮樣立,婷婷,困倚闌干一欠伸。”《菩薩蠻》:“天上隔年期,人間長別離。”都是較有名氣的詞句。但是,最足以代表他的詞風的,則是這首《清平樂》。
這首詞描繪秋天景色。上片寫晨景,下片寫夜晚。
“秋光燭地,簾幕生秋意。”開宗明義,寫秋景,“秋光”、“秋意”,一派秋天的.氣氛。“露葉翻風驚鵲墜,暗落青林紅子。”進一步寫秋景,含著露水的樹葉,由于秋風的吹動,紛紛落下,連樹上的鵲雀,也被驚動了。言簡意賅,細膩生動,幾個字,便勾勒出一個正在落葉的生動畫面。“一葉知秋”,作者抓住了這一最有特征性的動態,一下子把秋景寫活了。語言、畫面、意境,都活靈活現地擺在讀者的面前。
“微行聲斷長廊,熏爐衾換生香。”入夜了,秋天的夜晚是凄涼的:走廊的腳步聲沒有了;火爐里散發出木柴燃燒后的香氣。夜深了,“滅燭卻延明月,攬衣先怯微涼。”吹熄了蠟燭,月光卻照進屋中;詞人感到秋天的涼意,將衣披在身上。
這首詞,情意深婉,用語精警,筆力拗峭,頗能代表陳師道的詞風。王灼在《碧雞漫志》中說:“陳無己所作數十首,號曰語業,妙處如其詩。但用意太深,有時僻澀。”這樣的優點與缺點,在這首詞中均有所體現。
清平樂的詩詞 篇10
清平樂令①
吳城小龍女
簾卷曲闌獨倚,山展暮天無際。淚眼不曾晴,家在吳頭楚尾②。
數點雪花亂委,撲鹿③沙鷗驚起。詩句欲成時,沒入蒼煙叢里。
[注]①這首詞題在荊州江亭柱上,故又名江亭怨。②吳頭楚尾,江西的代稱。③撲鹿,象聲詞,拍打著翅膀的聲音。
1.從字數來看,這首宋詞屬于。(1分)
2.對這首詞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上片以淚眼不曾晴直接抒發了少女濃烈的思鄉之情。
B.亂委兩字擬人化地表現了雪花隨意飄舞、自由自在。
C.下片少女為雪花飄舞、沙鷗飛翔所吸引,傷感情緒漸淡。
D.本詞由豐富卻有限的畫面,引發了無限的情感,余味無窮。
3.從表現手法上,選擇一個角度賞析簾卷曲闌獨倚,山展暮天無際。(4分)
參考答案:
1.(1分)小令
2.(3分)C
3.(4分)情景關系:寄情于景。(1分)少女寂寞而孤獨地斜倚在曲欄桿畔,蒼茫的暮色下遠山連綿不絕(1分),創設了一種哀怨悲涼、凄楚動人的意境,(1分)表達了少女無盡的.思鄉之情。(1分)
動靜結合:第二句山展暮天之際中用一展字,化靜為動,把少女遠望時看到的山勢連綿不斷一直鋪展到天際的情景表現出來,生動地表達了山嶺阻隔、不能回歸家鄉的悲愁。
清平樂的詩詞 篇11
《清平樂·宮腰束素》
宋朝:劉克莊
頃在維揚,陳師文參議家舞姬絕妙,賦此。
宮腰束素,只怕能輕舉。好筑避風臺護取,莫遣驚鴻飛去。
一團香玉溫柔,笑顰俱有風流。貪與蕭郎眉語,不知舞錯《伊州》。
《清平樂·宮腰束素》古詩簡介
《清平樂·宮腰束素》是南宋詞人劉克莊所創作的一首詞。詞的上片極盡夸張之能事,描摹舞女的輕盈體態;下片前兩句則側重于對其風韻的刻畫,末二句尤為傳神之筆,將眉目傳情的微妙動作,以及“舞錯《伊州》”而不知的忘情舉動刻畫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該詞詞語簡潔,典故妙用,夸張鋪墊,情意纏綿,結尾處尤有無窮語意。
《清平樂·宮腰束素》翻譯/譯文
舞女扭動著嬌軟纖細的腰,身著潔白素雅的羅綃。體態是那么輕巧,恐怕毫不費力,便可將她舉得高高。筑起避風臺,將她保護好。這個美嬌嬌,像驚鴻一樣輕巧,別讓她凌風飛入云霄。
肌膚如玉,芳香幽幽,滿身的溫柔。不管喜笑顏開,或者緊蹙眉頭,都是那樣的風流。只管與意中人,眉來眼去,不知不覺,舞步錯亂,合不上樂曲(伊州》。
《清平樂·宮腰束素》注釋
1.清平樂: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取義于海內清平之意。又稱《清平樂令》《憶蘿月》《醉東風》。雙調,上片四句,押四仄韻,二十二字;下片四句,押三平韻,二十四字,共四十六字。
2.頃:最近。維揚:揚州的別稱。
3.陳師文:生卒未詳,可能是作者的朋友。參議:官名。
4.束素:形容女子細腰如一束素絹。
5.避風臺:據《趙飛燕外傳》載,趙飛燕身輕不勝風,漢成帝專為其筑建七寶避風臺。護取:護著。
6.遣:使、令。
7.香玉:形容女子芳香而貌美。
8.笑顰:歡樂與憂愁。
9.蕭郎:本指梁武帝蕭衍,這里借蕭衍喻情郎,也泛指所尊重的對象。
10.《伊州》:舞曲名。
《清平樂·宮腰束素》創作背景
劉克莊于宋嘉定十年(1217年)、十一年(1218年)兩至揚州,此詞當作于此期間。南宋時期,貴族與官宦家興起蓄養家姬之風,歌舞姬的表演已然成為當時流行的娛樂酒宴氣氛、盛情招待賓客的重要形式之一。陳參議師文系陳奎公四子,這首詞可能作于陳師文家宴上。
《清平樂·宮腰束素》賞析/鑒賞
作為辛派詞人的代表之一,劉克莊的詞一向以豪放見長。但詞人也并非不會婉約,而是不欲而已。偶為婉約之詞,情意款款,自然又是一首佳作。比如這首《清平樂》,置于婉約詞中,幾不可辨識,以為又是哪一位多情妙手的快意所為。
這首詞所描寫的就是一個以歌舞佐酒的家姬。一開始一束素絹比舞姬的纖腰,抓住了作為舞姬最重要的因素。由此開始,上半闋四句,句句使用夸張。劉勰《文心雕龍·夸飾》說夸張“可以發蘊而飛滯,披瞽而駭聾”。夸張手法在突出事物的特點方面,刻畫得更有力。此外,這四句中有三處典故:“宮腰束素”用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中“腰如束素”,原句是描寫一個據宋玉自己說是天底下最美麗的女子的。“好筑避風臺護取”用趙飛燕的故事,據說趙飛燕體質輕盈,漢成帝恐其飄翥,為制七寶避風臺。“驚鴻飛去”用曹植《洛神賦》里寫洛神的句子“翩若驚鴻”。這三個成句全是寫最美的女子的,用這些典故來寫舞姬,自然上半闋的真正含義,就不只是寫其的體態輕盈了。
“一團香玉溫柔,笑顰俱有風流”兩句在繼續作形態方面描繪的同時,開始著力烘托舞姬的精神風韻,上下兩片之間在這里得到了自然地過渡。同時,這兩句對舞女風韻正面、概括的`描寫,也給結尾兩句作了最好的鋪墊。“貪與蕭郎眉語,不知舞錯《伊州》”(蕭郎,泛指為女子所愛戀的男子。《伊州》,舞曲名)兩句,《詞旨》推為“警句”,好在哪里?首先,“蕭郎”在詞中即指作者自己,亦或他人,彼此眉目傳情,銷魂蕩魄之際,舞姬竟然舞錯了《伊州》曲,其情其景,煥然生動,如在目前。其次,詞的前面部分都是對舞姬的客觀描寫,到此作者才把自己融入其中。因為作者主觀情感的融注,也就更加曼妙迷人了。
劉克莊詞多寫人民疾苦和對祖國命運的關注,多有慷慨大江東去的氣概,很少剪紅刻翠之辭。因此,不少評論家以為克莊詞缺少含蓄微婉的力量。這闋詞寫粉黛,敘歌舞,讀來雖不乏明快之感,但情緒纏綿,措詞輕艷,結尾處尤有無窮余意,當可代表劉克莊詞風的另一個側面。
《清平樂·宮腰束素》名家點評
清朝詞人、學者朱彝尊《詞綜》:簡約傳神地描述舞姬情態,有憐香惜玉之心。
清代詞論家沈雄《古今詞話·詞評上卷》:“貪與蕭郎眉語,不知舞錯伊州”,”除是無身方了,有身常有閑愁”,此后村悟語也。楊慎謂為壯語,足以立懦,信然。
清代學者,詞論家許昂霄《詞綜偶評:“貪與蕭郎眉語”二句,人神。
近代學者、詩人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上闋惜其輕盈,有杜牧詩‘向春羅袖薄,誰念舞臺風’之意。下闋窺其衷曲,有李端詩‘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之意。
近代學者薛礪若《宋詞通論》:此詞末二句亦極雋美,為不經人道者。
《清平樂·宮腰束素》作者簡介
劉克莊(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潛夫,號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詩人、詞人、詩論家。
初為靖安主簿,后長期游幕于江、浙、閩、廣等地。詩屬江湖詩派,作品數量豐富,內容開闊,多言談時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學晚唐體,晚年詩風趨向江西詩派。詞深受辛棄疾影響,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議論化傾向也較突出。
作品收錄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燦《劉克莊年譜》對其行跡有較詳細考證,侯體健《劉克莊的文學世界》展現了其文學創作各個方面,探索精微。
清平樂的詩詞 篇12
原文:
清平樂·六盤山
[近現代]毛澤東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長空高闊白云清朗,南飛的大雁已飛到了天際盡頭。不登臨目的地絕不是英雄,算下來已征戰了二萬里的路途。
在高峰險峻的六盤山上,勐烈的西風吹得紅旗獵獵地卷起來。今天我長繩之武裝緊握手中,哪一天才會將那蔣家狂龍捆縛?
注釋
清平樂: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雙調,四十六字。上闋押仄聲韻,下闋換平聲韻。也有全押仄聲韻的。
六盤山: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甘肅省東部,是隴山山脈的主峰,南北走向,長約240公里,主峰海拔2928米。六盤山上下約60里,山勢險峻,山路曲折險窄,要盤旋多重才能到達峰頂。六盤山是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前的最后一座高山。
望斷:望著,直到看不見。
長城:借指長征的目的地。
屈指:彎著手指頭計算。
紅旗:1957年在《詩刊》創刊號上發表時作“旄頭”。1961年九月為寧夏干部書寫此詞時改為“紅旗”,手跡發表在1961年10月7日的《光明日報》。
漫卷:任意吹卷。
長纓:指捕縛敵人的長繩,出自“終軍請纓”的典故,這里指革命武裝。
在手,在共產黨領導下。
縛住:擒住。
蒼龍:《后漢書·張純傳》注:“蒼龍,太歲也。”古代方士以太歲所在為兇方,因稱太歲為兇神惡煞。蒼龍,毛澤東注:此處指蔣介石的國民黨反動派,因為當前主要對付的是國民黨反動派。
賞析:
這首詞回顧了萬里長征的行程,表達了紅軍戰士們勇往直前的'鋼鐵意志和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這是一首在戰斗中前進的勝利曲,是一篇振奮人心,激揚斗志的宣言書。
上闋“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起筆境界遼闊,寫站在六盤山高峰之上仰望所見。兩句詞緊扣十月天空景象:天空凈朗,云層疏淡,大雁往南飛。“望斷”二字涵義豐富,寄意尤深。“望斷”,指望了又望,直到不見還望。因為大雁到了秋天,就要由北向南,到南方去過冬。看到南去的大雁自然就會勾起作者和紅軍對南方革命根據軍民和故鄉父老鄉親的無限思念,所以才有望斷的神情。這兩句雖是寫景,但景中寓情。
接下來“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兩句,抒情顯得十分自豪。作者屈指一算,紅軍所行的路程已經兩萬里前面已經沒有險峻的高山了,預定目的地是一定會到達的。“不到長城非好漢”,還表達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北上去抗日前線的堅強意志和決心。只有北上抗日,才是真正的好男兒。
下闋首句“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先接上闋末句的抒懷詠志,將落筆之處回轉到六盤山的現實景象。放眼處,座座高峰,遠近錯落,盡收眼底。然而,這還不是畫面的關鍵,關鍵是山峰上飄揚著紅軍的旗幟。這旗幟高聳在山之峰巔,應和著褚暗奈鞣紓嬲蠱鎩U饈切叛齙牧α浚羌岢值牧α浚≡謖舛巫釵純嗟乃暝呂錚叛齙淖匪嬲咄菜潰沼謐叱鮒匚А6奧懟倍衷蚋叨饒返乇硐殖齦錈牧α懇讕汕拷。讕射烊髯勻紓讕篩矣讜詵緲誒思獠徊庀笳髯鷗錈南M鸚芐莧忌鍘K韻裸資拙浠刈攪躺降南質稻跋螅侵馗礎K硐值那楦幸呀仙香資拙涓徊劍頤強吹降牟輝偈瞧驕埠托蓓⒏鋈誦鼗臣爸腔郟歉錈宓某綹哂肟刪醇案錈叛齙那烤⒒盍ΑP問繳匣氐攪似鸕悖楦猩先從辛誦碌母竦鰲
下闋末句“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和上闋末句一樣,從眼前的實景宕開,直接表現內心情懷和志向。但在表現的內容上也有了一個推進。上闋末句,是在古今戰爭之間尋求尚武勇勐之精神,在談笑、屈指間舉重若輕;而下闋末句所表現的情懷意志則似乎已經完成了自己肯定和自己升華,而有了更為具體的戰斗沖動。詩人手持“長纓”,片刻的休息與感慨已經足夠,疲乏與困頓已經一掃而空,激情與力量早已恢復。詩人已完全做好了戰斗準備,只等“吹角連營”,上陣擒龍。“何時”二字更見出詩人此時內心的戰斗渴望。
這首詞景象開闊,意蘊豐富,起承轉合,層次分明,在意境和藝術結構上都稱得上是一篇佳作。它在陜甘寧邊區一直廣為流傳,解放戰爭時期,延安廣播電臺也時常朗誦播放。時至今日,我們同樣可以在這首作品中體味出當年歲月的艱辛以及領袖人物的宏大氣概。
清平樂的詩詞 篇13
【年代】:宋
【作者】:晏殊——《清平樂》
【內容】: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
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
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臨川(今屬江西)人。七歲能文,十四歲以神童召試,賜同進士出身。慶歷中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名臣皆出其門下。卒謚元獻。他一生富貴優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臺、花前月下,而筆調閑婉,理致深蘊,音律諧適,詞語雅麗,為當時詞壇耆宿。《浣溪沙》中“無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歸來”二句,傳誦頗廣。原有集,已散佚,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又編有類書《類要》,今存殘本。
【賞析】:
本詞充分體現了作者“閑靜而有情致”的`藝術風格,寫景物細致,雅致,抒情表意委婉含蓄,雖寫一般的離愁別恨,貌似平淡,卻蘊含豐富,情思無限。
清平樂的詩詞 篇14
⒈張九齡:《西江夜行》
遙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外物寂無擾,中流澹自清。//念歸林葉換,愁坐露華生。//猶有汀洲鶴,宵分乍一鳴。//
⒉杜甫:《夢李白》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⒊馬戴:《灞上秋居》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⒋盧綸:《長安春望》
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閑。//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川原繚繞浮云外,宮闕參差落照間。//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將衰鬢客秦關。//
⒌賈島原詩:《題李凝幽居》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生,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清平樂的詩詞 篇15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譯文
夜靜月黑雁群飛得很高,
單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竄。
正要帶領輕騎兵去追趕,
大雪紛飛落滿身上弓刀。
帶你讀
唐代詩人盧綸所寫的《塞下曲》共六首一組,分別寫發號施令、射獵破敵、奏凱慶功等等軍營生活。這是組詩中的第三首,寫的是將軍雪夜準備率兵追敵的壯舉,氣概豪邁。
北方的冬夜,寒氣逼人,四下里沒有一點聲響。月亮被云遮住了,天地間一片漆黑。你以為人們都進入夢鄉了嗎?不!打了敗仗的'敵人,趁著這個大好機會,悄悄地逃跑了。可是怎么逃得掉呢?我們的軍隊沒有一絲一毫的松懈。敵情立即上報給將軍,他當機立斷,要率領一隊輕騎兵去追擊。不一會兒,人馬點齊,整裝待發。就在這個時候,雪花漫天而來。紛紛揚揚,飄飄灑灑,剎那間落了將士們一頭、一身。彎彎的角弓落滿了雪,它正繃著勁兒要上戰場;長長的鋼刀落滿了雪,它正閃著寒光準備殺敵。一聲令下,英勇的將士們策馬飛奔,馬蹄下綻開朵朵百花……
這首詩寫得很妙,妙就妙在讀完最后一句,我們會很自然地想象接下來的戰斗:刀光劍影,殺聲震天,那是怎樣一個激烈的場面!詩人不寫軍隊如何出擊,也不告訴你有沒有追上敵人,他只描繪了一個準備追擊的場面,就把戰前的緊張氣氛、躍躍欲試的情緒全都有力地烘托出來了。
讀過了“紅泥小火爐”,“能飲一杯無”的小詩,再來讀這樣一首詩,你是不是覺得很不一樣?不怕艱苦,不畏犧牲,詩歌里的軍人充滿了男兒氣概,敬佩他們嗎?快來誦讀吧!
清平樂的詩詞 篇16
滿庭芳·立春西嶺萌花,東郊放蕊,江南一夜春臨。山青水秀,碧翠漫從今。北野桃紅杏嫩,蹊徑外、岸柳垂金。聽阡陌,鶯歌燕舞,歸雁繞瓊林。人生知苦短,曉霜鬢染,晚露眉侵。莫辜負,無邊風月詩心。羈旅紅塵倦客,覓幽境、寓意千尋。蘭香里,不追昨夢,把酒寄瑤琴。
注:
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后,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再過五日,河里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游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清平樂的詩詞 篇17
百字令·雨水遠山蒙翠,看芳蕊蓄勢,叢花將發。一夜春風吹陌野,萬紫千紅開徹。白練飄飄,蚌珠灑灑,鄉國田園悅。瀟瀟雨水,幾多清靚潤物。草木萌動疏生,北回大雁,展翅云天闊。獺祭肥魚迎播種,景象欣榮情切。乍暖還寒,柳梢綠小,溪澗叮咚說。朦朧春意,又掀詩韻華頁。
注:
1、清靚:潔凈。《漢書·王莽傳下》:“乃庚子雨水灑道,辛丑清靚無塵。”
2、乍暖還寒,柳梢綠小:宋·劉清夫《玉樓春》詞:“柳梢綠小眉如印,乍暖還寒猶未定。”
3、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由于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墻角下以避暑熱;殘月如鉤更添愁,蘆花慨嘆江郎老。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糜感。
清平樂的詩詞 篇18
詩句“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出自南宋詩人楊萬里的《小池》
小池
作者:楊萬里年代:宋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賞析:
此詩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詩,句句如畫,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風光,自然樸實,又真切感人。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只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開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一個“惜”字,化無情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為愛惜涓滴,才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一個“愛”字,給綠樹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歡這晴柔的風光,才以水為鏡,展現自己的綽約風姿。三、四兩句,詩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攝影師,用快鏡拍攝了一個妙趣橫生的鏡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時序還未到盛夏,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頭。一個“才露”,一個“早立”,前后照應,逼真地描繪出蜻蜓與荷葉相依相偎的情景。楊萬里寫詩主張師法自然,他對自然景物有濃厚的興趣,常用清新活潑的筆調,平易通俗的語言,描繪日常所見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縱即逝的變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畫面,因而詩中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古詩今譯泉眼悄無聲是珍惜細細的水流,樹陰映水面是它喜歡晴日的溫柔。小小的嫩荷剛露出緊裹的葉尖,早飛來可愛的蜻蜓站立在上頭。
名句賞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之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陰、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泉眼默默地滲出涓涓細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瑩的泉水;綠樹喜愛在晴天柔和的氣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葉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調皮的蜻蜓輕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詩從“小”處著眼,生動、細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于生命和動態感的新景象,用來形容初露頭角的新人。
荷葉,未展開的荷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里《小池》[今譯]小小的荷葉才露出尖尖的角兒,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賞析]詩題“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詩詞需有不同的題材與剛才,有的重大題材,須寫出壯闊的境界、恢宏的氣勢;有的題材甚小,僅是生活中一個細節,但卻能寫出幽情逸趣。所以王國維說:“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人間詞話》)
【清平樂的詩詞】相關文章:
清平樂詩詞鑒賞01-30
清平樂的詩詞15篇01-02
清平樂的詩詞(15篇)01-02
清平樂的詩詞(精選15篇)01-02
清平樂·留春不住詩詞01-17
《清平樂·春宵睡重》詩詞鑒賞01-25
清平樂·池上納涼古詩詞02-25
清平樂·何處游女詩詞注釋02-02
清平樂·煙深水闊古詩詞鑒賞02-19